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课件(共34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日本血吸虫
一、日本血吸虫病
分类地位:复殖目---分体科---分体属 终末寄主动物及部位:人、畜生(牛犊)、犬、猫的 肠系膜静脉及门静脉。
血吸虫
血吸虫
1、病原特征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雄虫)
1.口吸盘,2.食道,3.腺群,4. 腹吸盘,5.生殖孔,6.肠管7. 睾丸,8.肠管,9.合一的肠管 雄虫:睾丸—输出管—输精 管—贮精囊—雄性生殖孔
(4 )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120~160mg/Kg,每日一次,连用3~5天。
9、预防
1.采取综合措施,人、兽同步防治,尤其是加强粪便和用 水管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钉螺。
9、预防
2.消除感染源,在流行区,每年对人、兽普查并进行治疗。 3.将人、兽粪便堆积或池封发酵,或推广用粪便生产沼气 等办法,以杀灭虫卵。 4.加强犬、猫管理,限制到流行区活动。 5.管好水源,保持清洁,防止粪尿污染。
血吸虫寄生部位
5、症状
急性型:首先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至40~41℃以上。行动缓 慢,腹泻,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腹泻加剧时,出 现水样便,严重贫血,消瘦,可致死亡。 慢性型:常见,多数慢性经过。病犬、猫消化不良,食欲不 振,粪便带血、黏液和脱落的黏膜,有腥臭和里急后重现象, 肝硬化、腹水。
1、病原特征
日本血吸虫(雌虫)
1.口吸盘,2.肠管,3.腹吸 盘,4.生殖孔,5~6.虫卵与 子宫,7.梅氏腺,8.输卵管, 9.卵黄管,10.卵巢,11.肠 管合并处,12卵黄腺
雌虫:卵巢—输出管—卵 模—子宫—雌性生殖孔
日本血吸虫雌雄虫体
1、病原特征
雌雄合抱体
雄虫:粗短,乳白色。雄 虫平均长9.5-22mm;扁平, 虫体向中线卷曲形成抱雌 沟 雌虫:细长,暗褐色。平 均长15-26mm呈线状,常 栖止于抱雌沟内,成雌雄 合抱状态
日本血吸虫
六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市、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12个省、 12个省 自治区,427个县 个县、 自治区,427个县、市; •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 五大寄生虫病 WHO确定的六大热带 病之一。 病之一。 • 病人数多,1200万,目前仍有82万。 病人数多,1200万 目前仍有82万 82 •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成虫期:大量产卵, 成虫期:大量产卵,抗原量及抗体水平急剧上 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 升,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此时不能被有效地 清除而沉积在血管的基底膜上。 清除而沉积在血管的基底膜上。 主要病变——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主要病变 即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症状: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 症状:蛋白尿、水肿及肾功能减退。
血吸虫感染45天 血吸虫感染45天 45 的兔肝, 的兔肝,肝表面 可见灰白色结节
正常家兔肝 脏,表面光 色均。 滑、色均。
血吸虫卵肉芽肿图 血吸虫卵肉芽肿图
3. 嗜酸性脓肿与何博礼现象 嗜酸性脓肿( 嗜酸性脓肿(图): 日本血吸虫卵在宿主组织内成簇聚集, 日本血吸虫卵在宿主组织内成簇聚集,肉芽肿的 急性期易出现中心坏死、液化, 急性期易出现中心坏死、液化,该病理变化称嗜酸 性脓肿。 性脓肿。 何博礼现象( 何博礼现象(图): 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以抗原一抗体复合物 沉着且呈放射状,该病理变化称何博礼现象 沉着且呈放射状, HoeppliDhenomenon)。 (HoeppliDhenomenon)。
(二) 虫卵
• • • • 平均89× 平均 ×67µm ; 椭圆形 ; 淡黄色;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壳一侧有 一侧刺, 一侧刺,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 留物 ; • 含一毛蚴,毛蚴与壳间常有油滴 含一毛蚴, 状的头腺分泌物
日本血吸虫病(东毕血吸虫)Ok
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 1、消灭感染源
防 治 措 施
对人,病畜进行定期驱虫,常用药物有: (1)硝硫氰胺(Amosoconate,7505)
牛 60mg/kg 体重,一次口服, 1.5mg/kg 体重, 静脉注射;
(2)吡喹酮(Praziquantel Droncit)
30mg/kg体重,一次口服。
(3)六氯对二甲苯(Hexachloroparaxyenem, 血防846)
尾蚴(分泌物)
尾蚴性皮炎
致 病 作 用
童虫(体内移行) 成虫(夺取营养)
肺炎
营养不良 (机械性刺激) 血管内膜炎
虫卵(虫卵肉芽肿) 肝、肠纤维化
血吸虫卵沉积在
肝脏、肠壁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晚期 血吸虫病人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晚 期 日 本 血 吸 虫 病 人 照 片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2、消灭钉螺
防 治 措 施
应用五氯酚钠,溴乙酰胺,茶子饼等杀螺剂或
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
3、搞好饲养管理
管好粪便,防止污染水源,管好牧地,应选
择在无钉螺场地放牧。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防 治 措 施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
防 治 措 施
2、毛蚴
3、胞蚴
4、尾蚴
5、成虫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
生 活 史
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
2002年调查: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
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
日本血吸虫
三 致 病
Pathogensis
致病阶段有:
尾蚴
虫卵
童虫
成虫
3.1 尾蚴致病
1、尾蚴 :尾蚴性皮炎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病理表现:侵入宿主皮肤后数小时出现粟粒至黄 豆大小的丘疹或荨麻疹,伴有瘙痒,数小时至2~3 天内消失。
3.2 童虫致病
移行至肺时,可引起肺组织点状出血及白细 胞浸润,病灶的范围、多少与感染程度成正比, 重度感染可发生出血性肺炎——童虫性肺炎。 由童虫毒素、代谢产物或死亡后分解的蛋白 所致的变态反应。
毛 蚴
胞 蚴 (2代)
侵入 尾 皮肤
蚴
童 虫
成 虫
门脉-肠系膜V.系统 肝内门脉系统
小静脉 淋巴系统 右心 肺
左心
体循环
2.3 尾蚴钻入皮肤的过程
1. Penetration of the skin by cercariae 2. Migration and maturation of immature worms 3. Damage by eggs in tissue
虫卵在不同浓度盐水中的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盐水浓度(%)孵化率(%)
清水 0.2 0.5 100.0 100.0 60.0 0.8 1.0 1.2 7.5 1.8 0
虫卵在1.2%以下的盐水中,活力一般不受影响,在3.5~4.3% 的盐水中24小时内死亡;在5%的盐水中迅速死亡。
3 毛蚴
4 胞蚴
左:母胞蚴
右:子胞蚴
毛蚴侵入钉螺头足部,在其附近血淋巴中48h内即成为胞蚴。胞蚴 为一袋形体,两端较钝圆而透明。体内含许多胚细胞及由胚细胞增 生而成的胚团,再逐渐形成子胞蚴。子胞蚴脱离母胞蚴后,体内胚 团陆续分裂,分批形成尾蚴。尾蚴成熟后,穿破子胞蚴的体壁,利 用头器附近的逸出腺,溶解螺体组织而逸出到水中。
血吸虫病PPT演示课件PPT30页
8
第9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结肠病变
▪ 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右侧结肠及阑尾也常累 及。
▪ 急性期病变为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层有堆积的虫卵结节, 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排出脓血便;
▪ 慢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样增 生与结肠狭窄、肠系膜增厚与缩短、大网膜缠结成团等 病变。
26
第27页,共30页。
▪ 对症治疗
治疗
▪ 急性血吸虫病:高营养,易消化软食,补充维生素,适 当补液, 高热、中毒症状重,可用下剂量肾上腺皮质激 素。
▪ 晚期血吸虫病:按肝硬化治疗。巨脾型患者可作脾切除 加大网膜腹膜后固定术。对食道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 大出血患者可采用硬化剂注射疗法或静脉断流术。腹水 型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饮食、间歇应用利尿剂等治疗。对 顽固性腹水可用腹水浓缩回输术。
临床表现
▪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性。
12
第13页,共30页。
临床表现
▪ 急性血吸虫病
▪ 发生于夏秋季,男性青壮年与儿童居多。
▪ 患者有明确疫水接触史。 ▪ 约50%患者在尾蚴侵入部位出现蚤咬样红色皮损,2~3天
自行消退。 ▪ 潜伏期长短不一(30~60天),但以1个月左右居多。起病
较急。
▪ 虫卵是引起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由含有毛蚴的虫卵, 通过卵壳上微孔释放可溶性虫卵抗原,使T淋巴细胞致敏,释
放各种淋巴因子,吸引大量大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形成虫 卵性肉芽肿。
▪ 血吸虫病引起肝纤维化是在肉芽肿基础上产生的。
7
第8页,共30页。
病理解剖
▪ 基本的病理改变:虫卵肉芽肿反应 ▪ 但每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 ▪ 病变部位:以肝脏和结肠最显著
日本血吸虫
日本征结构
参与人:尤士蕾,王杨,王翔
小型个体,雄虫粗短,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较雄虫细长,前端细小,后端粗圆。有卵巢一个,长圆形。子宫颈长,其中含有50个以上的虫卵,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卵无盖。体呈紫色。
结构:雄虫口吸盘和腹吸盘各一个,口吸盘在前端,腹吸盘在后端,腹吸盘略后于口吸盘,突出如杯状。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侧内褶,形成抱雌沟,雄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虫口吸盘与腹吸盘等大,卵巢于输卵管中。
【1】现代寄生虫学
【2】医学寄生虫学
【1】人体寄生虫学
三.日本血吸虫流行期间状况
参与人:石岱义,严聪聪,尹诗
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省市地区。解放前血吸虫病是一种瘟疫,成千上万的人被夺去生命。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有效防治,血吸虫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有些地方还消灭了血吸虫病,然最近几年来由于血吸虫病防治有所松懈。血吸虫病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有泛滥之势,《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2年披露,我国南方12个血吸虫流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427个流行县(市,区)流行总人口为6453万人,全国共有血吸虫病人81万人,其中晚期病人26046人;疫情最重的湖南省血吸虫病人达二十一万人之多,环洞庭湖的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疫区。据了解,血吸虫病疫区的扩大,全国患血吸虫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专家估计,实际患病人数已达100万,防治形势非常严峻。专家认为,中国南方血吸虫病疫情是否向北方扩散,并在北方局部发生危害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5、日本血吸虫(附:尾蚴性皮炎)
d. 剪去塑料管两端,将血清挤在载玻片上镜检。
虫卵周围出现条束状、指状、泡状的白色絮样沉淀
为阳性反应。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3) 尾蚴膜试验: 原理、方法同环卵沉淀试验。
(4)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5) IHA IFA ELISA 五、流行:
日本血吸虫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印度 尼西亚等亚洲东部国家。在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 长江以南的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台湾有日本血 吸虫的动物感染,尚t课件
24
由于肠壁大量纤维化,使肠道消化、吸收 功能发生障碍,致不规则腹泻、便秘。
由于肠壁大量纤维化,虫卵难以破溃入肠 腔。故90%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很难在粪便中查 到虫卵。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发生两类获得性免疫 反应:一是对沉积在组织内的虫卵反应,就是本 病的免疫病理过程;另一是童虫或成虫诱导的抗 再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即伴随免疫。
我国历代医书中所记载的“蛊症”、“蛊胀 病”,有些就是血吸虫病。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然而,首次发现日本血吸虫成虫,是1905年, Catto在新加坡解剖一例死于霍乱的福建籍华侨 的尸体时,在肠系膜静脉中查获。同年,Logan 在湖南常德县一名18岁的男性农民的粪便中首次 检出日本血吸虫卵。
根据解放初期的调查,此病流行于长江流域 及以南的十三个省,估计有患者1千多万人,受 此病威胁的人口在1亿以上。解放后,开展了大 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工作,控制了流行,取得了 巨大的成绩。但近年又严重的流行。
20
3.虫卵的致病: (1) 急性期:
常见于无免疫力的人群,初次感染或慢性病人 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发病多在成虫开始产卵之后, 卵内毛蚴分泌酶及可溶性Ag物质从卵壳释出,引起 虫卵周围组织炎症,坏死,从而在肝脏和肠壁形成 大量的嗜酸性脓肿——即急性虫卵结节:以日本血 吸虫卵为中心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坏死区。
9日本血吸虫
山丘型:主要在我国西南部,如四川、云南等地,
钉螺分布单元性很强,严格按水系分布,面积虽不大 (3.78%)但环境极复杂,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防治 难度大。
预防血吸虫病(防止与疫水接触)
T细胞介导的IV型变态反应。
肝、肺、结肠组织内血吸虫虫卵
肝组织内的虫卵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肝)
血吸虫卵沉积在肠壁
血吸虫病晚期
The abdomen of an 11-yearold boy with intestinal schistosomiasis with the size and extent of the liver and spleen marked. Both are well below the midline, indicating the severity of infection. The disease has caused a stunting of the boy's growth, he is only 120cms tall and weighs 22 kg.
晚期 血吸虫病人
腹壁静脉曲张 脐周静脉曲张,
有“海蛇头” 现象
晚期日本血吸虫病人照片
晚期 血吸虫病人
骨瘦如柴 腹大如鼓
晚 期 血 吸 虫 病 人
晚期血吸虫病人
雌虫在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产卵
– 虫卵去向
69.1%沉积在结肠壁 22.5%回流到肝脏 7.7%被排入肠腔 其他组织(异位寄生)
形态
1.成虫 似线虫,雌雄异体。
内部结构
肠管在复吸盘前分 为两支,到虫体后 1/3处又合为一支。 雄虫生殖器官:7个 串珠状睾丸; 雌虫生殖器官:卵 巢长椭圆形,子宫 单管状。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
日本血吸虫,又称旋毛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肝脏和胆囊中的寄生虫,是引起
血吸虫病的病原体。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常见于东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
而日本血吸虫则主要分布在日本和中国的一些地区。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
它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宿主,螺类和人类。
首先,成熟的日本血吸虫会在人体内产卵,这些卵会通过人类的排泄物排入水中。
在水中,这些卵会孵化成幼虫,然后感染一种叫做田螺的软体动物。
在田螺体内,幼虫会经历数个发育阶段,最终成熟并产生大量的毛蚴。
这些毛蚴会游动到水面上,等待着另一个宿主的到来。
当人类接触被感染的水源时,毛蚴会穿过人体的皮肤,进入人体内部。
在人体内,毛蚴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到达肝脏和胆囊,最终发育成成虫。
成虫会寄生在肝脏和胆囊内,吸取人体内的营养,同时产生大量的卵子,完成了整个生命周期。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腹泻、黄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预防血吸虫病至关重要。
在日本和中国等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在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加强对水源的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卫生设施建设等措施,以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
总之,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虽然复杂,但通过加强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
减少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共同努力,消灭血吸虫病,让人类免受这一寄生虫病的困扰。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吸虫一、形态特点:多数体形为叶片状或长舌状(血吸虫除外),具口、腹吸盘,多数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生殖系统发达,虫卵多有卵盖(血吸虫除外)。
二、生活史特点:吸虫的生活史复杂,幼虫阶段进行无性增殖:生活史发育过程中需要1-2个中间宿主;生活史均需经过水域环境发育,首选中间宿主均为淡水螺。
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的重要虫种有6种:日本血吸虫(流行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湄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马来血吸虫。
一、形态成虫:圆柱形,具口、腹吸盘,♀♂异体,♂:较粗短,16mm,乳白色,腹吸盘后两侧体壁向腹面卷曲成抱雌沟。
♀:较细长,20mm,暗褐色,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
虫卵:椭圆形,淡黄色,无卵盖,卵壳薄,卵壳一侧有一小棘,壳表面常附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卵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两代胞蚴→尾蚴→小淋巴管、血管→右心→肺→左心→肝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成虫。
(其中,毛蚴到尾蚴通过钉螺传播,尾蚴到成虫通过人传播,也可先变童虫再变成虫)。
1、成虫寄生部位:肝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系统。
2、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
中间宿主:钉螺。
3、感染阶段:尾蚴。
4、感染方式:⑴人与疫水接触⑵人喝入含尾蚴的生水。
5、虫卵的去路:⑴一部分虫卵穿过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
⑵一部分虫卵随血流回肝,在肝脏沉着,死亡钙化。
⑶一部分虫卵在肠壁沉积死亡钙化。
四、致病:1、尾蚴性皮炎:仅见于重复感染者。
2、童虫:肺部炎症。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4、虫卵(主要):⑴急性血吸虫病:虫卵周围形成嗜酸性小脓肿。
⑵慢性血吸虫病:肝脏及结肠壁纤维化。
⑶晚期血吸虫病(三大症状):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胃底静脉曲张。
5、异位寄生:肺、脑部。
四、实验诊断:1、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粘液脓血便、沉淀集卵法。
2、检幼虫:毛蚴孵化法。
3、直肠镜组织活检。
4、免疫学诊断。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肉牛体内引起的疾病,该病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比较常见。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进行介绍,以便畜牧养殖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是在湿润的地区发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是日本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
日本血吸虫病主要通过日本血吸虫的囊蚴感染牛只,而牛只则通过食用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田间鼠类或食用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草鱼、鳗鱼等淡水鱼类而感染日本血吸虫。
气候条件、水源及牧畜方式等也会影响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情况。
二、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数月至十几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消耗性疾病。
患病牛只主要表现为食慾减退、贫血、体重减轻、毛色粗糙、鼻孔干燥、眼球突出、逐渐消瘦、体温常正常或稍高、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病程缓慢,而表现为慢性贫血。
严重损坏牛肝组织,累加卫氏网状内皮组织,肝小叶间质增生,肝脏变硬,视其部分区域就象日本地形图上的岛屿,堂变橘黄色,纹理紊乱。
三、防治措施1. 定期驱除日本血吸虫:定期对养殖场的肉牛进行日本血吸虫的驱除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驱虫药物,如硫仿膏、多玛寄生方、间苯三星等,按照药品说明进行使用。
2. 确保饮水卫生:日本血吸虫主要通过牛只饮水感染,因此需要确保牛只所饮用的水源卫生。
定期清理牛只饮水的容器,杜绝水源受到日本血吸虫的污染。
3. 控制中间宿主: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田间鼠类和淡水鱼类,需要控制这些中间宿主的数量,减少日本血吸虫对肉牛的感染。
4. 提高肉牛免疫力: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肉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风险。
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营养和预防接种等手段来提高肉牛的免疫力。
5. 饲养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饲养场的环境卫生,消灭日本血吸虫的滋生地,减少日本血吸虫的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
镜检血吸虫虫卵
血吸虫尾蚴
400X
组织HE染色后血吸虫虫卵
此外,还有许多免疫诊断法,如环卵沉淀反应、酶联 免疫吸附和荧光抗体检查等。
环卵沉淀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
荧光抗体检查
防治
血吸虫病在我国有明显的地域性
Jurg Utzinger. et. al . Acta Tropica 2005
预防
➢ 预防的重要环节是消灭钉螺。 ➢ 可定期给病畜和带虫动物驱虫,处理好病畜粪便,因地制
可检测阶段
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移行 最终其移行至门静脉后发育成成虫
பைடு நூலகம்
曼氏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系膜小静脉并在此 处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埃及血吸虫
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
临床症状
1. 皮肤接触尾蚴可导致速发型或迟 发型变态反应,引发血吸虫皮炎。
2.童虫移行导致肺部毛细血管栓塞、 破裂,导致肺局部细胞浸润和点 状出血;引起胸痛、哮喘、咳血 、肺炎等症状。
第三节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人和动物的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或盆腔静脉内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
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日本分体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 扁形动物门 ➢ 吸虫纲 ➢ 复殖目
➢ 裂体属 ➢ 日本裂体/分体吸虫
左图,为血吸虫感染肺脏, 右图,为感染后肺脏HE染色切片
3.成虫几乎无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 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
4.虫卵是该病主要致病因素,沉积于
肝及结肠肠壁等处,导致组织肉芽肿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在日本肉牛养殖中较为常见。
这种病病原体为日本血吸虫,通过肉牛从感染的水源中摄入感染,寄生在肝脏和胆管中。
以下是对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流行病学:肉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和非洲地区。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寄生虫感染的蚴虫卵子进入环境中的水中,牛只在饮水或吃水生草时摄入卵子,使寄生虫进入牛体内完成生活史。
临床症状: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
初次感染病牛一般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潜伏后病牛可能在一定刺激下出现明显的病症。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减食和消瘦:感染牛一般食欲下降,导致体重减轻。
这是由于肝脏和胆管的寄生虫引发了肝脏的炎症和损害,影响了牛的消化功能。
2. 腹泻:感染牛的粪便常常呈水样,并伴有黏液和大量气泡。
这是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和损害,导致粪便的积聚和水分吸收功能的减退。
3. 水肿:感染牛可能出现腹部和臀部水肿的症状,这是由于肝脏和胆管寄生虫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导致肝性腹水的产生。
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 饲养管理措施:- 饮用清洁的水源:为了减少感染,应该提供清洁的饮水,定期检查和清理水池。
- 避免水生草饲料:由于寄生虫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应避免使用水生草饲料。
- 定期检查和控制蚴虫数量:蚴虫是肉牛感染肠道寄生虫的媒介,应定期检查牧场和环境中的蚴虫数量,采取措施控制其繁殖和传播。
2. 药物治疗:-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可以使用特定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如铜酸铁、氧化氢等。
这些药物可以杀死体内的寄生虫,从而减轻病牛的症状,并防止疾病传播。
- 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有效方式之一。
接种血吸虫疫苗可以提高牛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感染寄生虫的水源传播。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PPT
这些症状通常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晚期症状
病情加重后可引发肝脾肿大、腹水及肠道症 状等。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死亡。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长期影响
血吸虫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生育能力。
对儿童和孕妇的危害尤为显著。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通过国际合作与科技进步,有望在未来消除血吸 虫病。
持续的研究和疫苗开发是关键。
谢谢观看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保持卫生
避免在不明水源中游泳或洗澡,保持个人卫生。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清理。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教育宣传
通过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血吸虫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在疫区。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环境治理
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防止寄生虫滋生。
政府应加强对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的管理和保护。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和粪便检查来确认感染。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治疗方案
常用的抗寄生虫药物包括吡喹酮和美克洛嗪 。
遵循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治疗周期。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随访检查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确保感染完全清除。
日本血吸虫病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吸虫病? 2. 血吸虫病的症状与影响 3.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4. 如何诊断与治疗血吸虫病? 5. 血吸虫病全球现状
什么是血吸虫病?
什么是血吸虫病? 定义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引起的传 染病。
传染病学:6日本血吸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学
电镜观察成熟虫卵
➢卵壳表面呈网 状,可见囊样微 孔,贯通内外, 毛蚴分泌的可 溶性虫卵抗原 (SEA)可经微 孔释出卵外。
病原学
毛蚴(miracidia)
➢ 呈梨形,左右对称, 平均大为99×35µm, 周身被有纤毛,是 其活动器官。
➢ 体内前部中央有一 个顶腺,两个侧腺, 均开口于顶突
病原学
→急性期 →慢性期
➢ Schistosomiasis is an infection caused by Schistosoma Japonicum, a kind of blood flukes, which parasitize portal venous system of definitive human host.
[病原学]
寄生于人的血吸虫主要有五种 :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血吸虫的主要特点
➢ 成虫似线虫,圆柱形;雌雄异体,但常合抱; ➢ 成虫在血管内(门脉系统)寄生,虫卵从粪
日本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概述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有 皮肤接触含尾蚴(cercaria)的疫水而感 染,主要病变为肝与结肠由虫卵引起 的肉芽肿。分为
➢ The infection is initiated by human exposure to cercaria-infected water. The basic pathologic lesion is the egg granuloma in the liver and intestinal wall of the definitive host.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侵袭牛体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牛吃了被日本血吸虫幼虫孵化的感染性水体,例如草地、沟渠等,进而感染牛身体内。
在牛的肝脏和胰脏内,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并繁殖,导致病变,并分泌抗原,引起牛血清中的抗体增多。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通常在感染后3到6个月后才显现。
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的程度和牛的抵抗力。
轻型感染的牛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重型感染的牛则可能出现以下临床症状:1. 贫血:日本血吸虫成虫在牛体内寄生并吸血,导致贫血。
2. 消瘦和营养不良:由于日本血吸虫的繁殖和寄生,牛的整体健康状况下降,导致食欲减退、消瘦和营养不良。
3. 下疳疹:牛的外阴部可能出现下疳疹,这是由于血吸虫的成虫产卵引起的。
4. 腹泻:部分感染重型的牛可能出现腹泻症状。
5. 体温升高:由于日本血吸虫感染进程中炎症反应的存在,牛的体温可能会升高。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目前,针对日本血吸虫开发的疫苗已经问世,可以预防该病的感染。
2. 通风和水质控制:减少肉牛接触感染源的机会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通过改善牛舍的通风情况,并防止牛接触到可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水源,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机会。
3. 抗寄生虫药物治疗:对已经感染的牛,可以通过口服抗吸虫药物来治疗日本血吸虫病。
常用的抗吸虫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奥美沙坦酯等。
4. 控制中间宿主:除了对牛进行防治,还可以通过控制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例如螺蛳等,来减少感染机会。
可以采用灭螺、治理水源等措施。
肉牛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贫血、消瘦和营养不良、下疳疹、腹泻和体温升高等。
预防和控制这种病的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通风和水质控制、抗寄生虫药物治疗以及控制中间宿主等措施。
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是保护肉牛健康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流行与防制 (一)流行因素 传染源:病人、病牛等,虫卵污染水体 传播途径:水体内有钉螺,人体接触“疫水”机会: 易感人群,不分性别年龄,以11~20岁青少年为甚
(二)流行特征 1、地方性:流行区与钉螺分布基本一致 沿水系分布 2、季节性:尾蚴逸出需要一定温度、水 光线;人因生产、生活按触水
七、防治
血吸虫(blood fluke)也称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血吸虫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 12个省、市、自治区, 381个县、市。 属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病人数多, 目前仍有81万。病情严重、危害性大, 经济损失大。
江苏省武进县的晚期病人
腹 水 型 患 者
一、形态
血吸虫尾蚴性皮炎
三、致病
3、成虫 1)成虫 2)成虫
机械性损害
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
轻微血管机械损伤
沉积肾
代谢产物等
免疫复合物
血吸虫肾病
Ⅲ型变态反应。出现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
三、致病
4、虫卵(最重要) 主要引起肉芽肿和纤维化, 病变部位主要为肝脏及结肠壁。 (2)病变主要损害肠、肝组织 (1)肉芽肿(虫卵结节)的形成过程 ①损害肠 ②损害肝 虫卵肉芽肿由成熟卵分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 急性期:引起肠粘膜溃疡、出血。腹痛腹泻、粘液 急性期:轻度肝肿大。 疼痛、压痛。 慢性期:肝硬化。 脓血便或水样便。 慢性期:肠息肉、肠癌。 晚 期: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 成所致的胃底及食管下端静脉曲张。
寄生于人体的主要有六种,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 曼氏血吸虫(S.mansoni) 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 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湄公血吸虫(S.mekongi) 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
Brief
可分巨脾、腹水及侏儒三型 血、消瘦、体力减退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常见以肝脾肿大 、腹水、门脉高压,以及腹壁、食 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 严重者――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而死亡。 青少年致侏儒症。
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腹壁静脉曲张 脐周静脉曲张, 有“海蛇头” 现象
日本血吸虫病晚期病人
3.毛蚴 向光性,直线运动
4 胞蚴
5 尾蚴感染阶段
5对穿及尾干的一半 ,是日本血吸虫的特征之一。
二、生活史
钉螺
逆血流
成 虫
( 门V.-
虫 卵
毛 蚴
胞 蚴 (2代)
侵入 尾 皮肤
蚴
童 虫
成 虫
门脉-肠系膜V.系统 肝内门脉系统
肠系 膜 肠系膜下 V. 系 统 ) 静脉末梢
临床表现:
血吸虫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1、急性血吸虫病 多见于无免疫力的,初次感染量多的青
壮年和儿童。感染后1-2个月,当雌虫大量产卵时,可出现 急性超敏反应性症状。
血吸虫临床表现可分三期 2、慢性血吸虫病 人体少量多次感染,病情平稳 病人有尾蚴性皮炎、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 3、晚期血吸虫病 见于反复大量感染者 病人常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肝脾肿大、贫 血便)、肝脾肿大, 肝区压痛 , 干咳、荨麻疹
1、查病治病、消灭传染源
2、控制和消灭钉螺,切断传播环节 常见综合查病方法,如先用皮内试验过筛,阳性者
3、管好粪便,防止虫卵下水 采用粪检或肠粘膜活检等来发现病人。查出病人、病
牛、病畜要及时处理。常用药物有吡喹酮。 平原水网型、山地丘陵型――结合生产,兴修水 4、管好水源,杀灭尾蚴 粪便无害化处理,堆肥,粪尿混合贮存,化学药 利灭螺。 5、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物灭卵。不用新鲜粪便施肥,粪缸、厕所不建在河沟 用井水或自来水。水加温至60℃,碘酊杀尾蚴。 边。湖沼型――控制水位,改变钉螺 生环境。可用 避免接触疫水。穿防护鞋、防护裤、涂防 蚴宁 药物灭螺、 土埋灭螺、热力灭螺、生物灭螺等。 等。
产生胶原纤维,发生纤维化
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纤维化 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
虫卵肉芽肿对宿主的利弊
利:① 使卵内毛蚴死亡,毛蚴破碎、消失,卵壳钙化 ② 隔离与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 弊:造成宿主组织的病理损害→组织纤维化 在肝脏:窦前V阻塞,纤维性疤痛汇合,形成沿门 脉分布的干线型纤维带→干线型纤维化 窦前V广泛阻塞→门脉高压
钉螺
链接
虫卵的去路? (1)大部分沉积在肠壁,最后死亡、钙化。 (2)小部分沉积在肝、死亡、钙化。 (3)小部分穿过肠壁,落进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血管中的虫卵是如何落进肠腔的? (1)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破坏,形成脓肿。 (2)肠蠕动 (3)腹内压力↑ (4)血管内压↑
毛蚴的孵化因素 (1)温度 最适25-30℃ (2)低渗透压 (3)光线 (4)水PH 最适PH 7.5-7.8 孵出的毛蚴的活动特点: (1)活动于水体表层 (2)直线运动 (3)向光性和向清性
三、致病
血吸虫病为免疫病理性疾病
致病阶段为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 1、尾蚴 尾蚴性皮炎---丘疹、 瘙痒、出血、水肿、 以虫卵最为严重。 细胞浸润 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损伤肺
2、童虫
1)童虫
2)童虫
点状 出血 、 出 现 发热、 咳嗽、 痰带血丝等。
变态反应,出现荨麻疹等。
分解 代谢产物
骨瘦如柴 腹大如鼓
安徽贵池县二十几岁血吸 虫病侏儒与同年龄健康人
四、免疫
主要表现为伴随免疫。
有2个特点: 1.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杀伤再感染的童虫。 2. 对原有的成虫不起作用。以此逃避宿主免疫攻击。
五、诊断
(一)病原诊断
1、直接涂片法 2、沉淀集卵法
用于慢性期和晚期病 。 ①对未经治疗患者查 检出率低。用于急性病人。 出虫卵即可确诊。 3、毛蚴孵化法 普查时的常规方法, 快速简便。 4、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是确诊和疗效考核的依据。 检出率比上法高。 ②对曾治疗过患者查 取粘液脓血便, 出活卵才有诊断价值。 5、改良家藤厚涂片法 可提高检出率。
小静脉 淋巴系统 右心 肺
左心
体循环
生活史重点
1.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方式:接触疫水,经皮肤。 2. 成虫寄生于人或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 脉系统。 3.产出的虫卵76%沉积于肠壁小血管内, 24%顺血流沉积于肝脏。 4. 中间宿主:钉螺。 5. 虫卵是主要致病虫期。
血吸虫
血吸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内
重力沉淀法
取粪便20~30g、加水成混悬液,经金属筛 (40~60孔)或2、3层湿纱布过滤,再加 清水冲洗残渣;过滤粪液在容器中静置25 分钟,倒去上液,重新加满清水,以后每 隔15~20分钟换水一次(3~4次),直至 上液清晰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 涂片镜检。
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
用直肠镜自直肠取米粒大小的粘膜一块, 经水洗后,放在2载玻片间,轻轻压平,镜 检。
肠壁虫卵结节
虫卵—机制
卵内毛蚴释放SEA
宿主T细胞产生淋巴激活素
吸引嗜酸性粒细胞、浆 细胞等聚集于虫卵周围 虫卵肉芽肿(虫卵结节) 浆细胞产生抗体
+SEA
抗原抗体复合物 环绕虫卵周围,形成 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 何博礼现象
嗜酸性脓肿
虫卵—机制
卵内毛蚴死亡,SEA释放停止,虫卵破裂或钙化
虫卵周围出现类上皮细胞,并变为成纤维细胞
2.虫卵
平均89×67µm ; 椭圆形 ; 淡黄色; 卵壳厚薄均匀,无盖, 壳一侧有一侧刺,表面 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 ; 成熟卵内含一毛蚴,毛 蚴与壳间常有圆形或长 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 物
残留物 卵壳
毛蚴
小刺 血吸虫虫卵
返回
电镜观察成熟虫卵
卵壳表面呈网 状,可见囊样微 孔,贯通内外, 毛蚴分泌的可 溶性虫卵抗原 (SEA)可经微 孔释出卵外。
1.成虫 似线虫,雌雄 异体。
雌虫
雄虫
雌雄合抱
2.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前背侧分为两 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端1/3处汇合成盲管。肠内容物可经 口排放到宿主的血液循环内。
子宫
口吸盘 腹吸盘 卵 巢 肠 支
睾丸
雄虫
雄虫乳白色,长1~2cm, 虫体扁平,前端有口、腹 吸盘,吸盘发达,腹吸盘 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 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 雌沟,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 虫,长2~2.5cm。由于 肠管充满消化的血液, 故雌虫呈黑褐色,生殖 系统中卵巢椭圆形,位 于虫体中部。 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 雄虫合抱。
.
雌虫发育成熟必 需有雄虫的存在 和合抱. 促进雌虫生长发 育的物质可能是 从雄虫体壁传递 给雌虫的一种性 信息素。 另外雄虫和雌虫 的营养性联系也 是促使他们发育 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