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则》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闻言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人物对话,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3.背诵文本。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后世尊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并沿用至现代。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

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

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

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

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二、题目解说

1.“章”

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即从《论语》中选出来的十二段能够表达相对完

整意思的文字。

2.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

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

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

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三、相关链接

1.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

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

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2.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

仁:即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君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

伙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

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伦理范畴,是符合统治阶级整体

利益的行为准则。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

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个方面。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

贤者必备的品德。

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更应着重于对父母和长辈的重,认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赡

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

并称,将其视作“为仁之本”。

3.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宋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

赵匡义称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他,他

毫不隐晦地说,他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论语》。从前,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

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时他两次为相。晚年手不释卷,每次下朝,就闭门

读书,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便果断自如。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果然只有

《论语》二十则。于是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4.文化常识

君子:①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诗经・小雅・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②有道德的人。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小人:①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如《孟子・滕文上》:“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②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如《尚书・大禹漠》:“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③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

人实不オ。”

四、文言知识

1.重要字音

①八佾.( ) ②臂.如( ) ③未成一篑.()④子罕.( ) ⑤迩.之事( )

2.通假释义

①可谓好学也已②知者不惑

3.古今异义

①小子何莫学夫《诗》

②《诗》可以兴

③一日克己复礼

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一词多义

①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衣食所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归天下归仁焉后五年,吾妻来归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臣请完璧归赵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天下同归而殊涂

③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不学《诗》,无以言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④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⑤而人而不仁,如礼何就有道而正焉

敏于事而慎于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重点词语

敏.于事而慎于行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君子喻.于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见贤.思齐焉.

君子喻.于利克.己复.礼为仁

请问其目.其.“恕”乎

勿施.于人

6.词类活用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请事斯语矣

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譬如平地

⑥就有道而正焉

⑦天下归仁焉

7.文言句式

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③敏于事而慎于行

④小子何莫学夫《诗》

⑤人而不仁,如礼何?

8.成语积累

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见贤思齐

文质彬彬

任重道远

克己复礼

9.重点句子翻译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④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⑥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⑦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五、文本研读

1.《论语·学而》一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孔子在《论语·雍也》一章中的阐述,“文”和“质”的关系是什么?

3.“己所不欲与,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因为它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那么,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4.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请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5.学了《<论语>十二则》之后,你受到哪些启发?对自己应该作怎样的要求?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仁”?请结合篇章中的具体条目来谈一谈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