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叶郎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姆斯· 埃尔金斯:《视觉品位――如何用你的眼睛》 提议用一种不同于通常看画的方法去看画,就是不去看绘画的形式和意蕴,而是看 油画表层上的裂缝:“裂缝可以说明许多东西,如作品是何时所画,作品的制作材 料是什么,以及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处理的。”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验” 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 又是生 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此,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 关联的经历。
罗 丹 : 吻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 马斯洛:
“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 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 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 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主体―客体 ”vs “人―世界”
灵处其原天 明是发本地 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 。人窍是万 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 心 之 一 物 一最体与 点精,人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 ①内在性。 ②非对象性。 ③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王 阳 明 :
下面是一个把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的例子:
“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用 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主体―客体” 结构
“主体―客体”结构的特征: ①外在性。 ②对象性。 ③认识桥梁性。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张世英: “审美意识根本不管什么外在于人的对象,根本不是认 识,因此,它也根本不问对方‘是什么’。实际上,审美 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 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就是合 而为一的关系,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 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 为一体,不可‘间隔’。”(《哲学导论》)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 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 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 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 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 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 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白华:“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 丰富和充实” 王夫之:“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赋》)
二、审美态度
• 朱光潜: “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 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其实究竟 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幻象呢?一条路还 是自有本来面目,还是只是到某银行或某商 店去的指路标呢?这个世界还是有内在的价 值,还是只是人的工具和障碍呢?”
• 丰子恺: “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 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 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二、审美态度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
• 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 道”) • 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 • 后世的其他说法: “平常心”(禅宗) “童心”(李贽和袁宏道) “闲”(程颢)
三、美感与移情
• 朱光潜:“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 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 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 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 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 鸣”。 • “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 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
虞 美 人
四、美感与快感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 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 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 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 浸得透凉象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 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 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 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
颜真卿(708——784),字清 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 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在书法 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品:《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
黄山谷:“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 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 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 绳墨之外。” 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 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 矣。”
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 砍它,运它。
归到某类某科里去,它和其他松树的异 点,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 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植物学家
画家
二、审美态度
• 布洛所说的“心理的距离”: “距离”含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方面。
• 叔本华:“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 • 朱光潜:“于是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 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 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 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一江卷惊乱三人故千浪大 时山起涛石国道垒古淘江 多如千拍穿周是西风尽东 少画堆岸空郎 边流 去 苏豪 雪 赤 人 轼 杰 壁 物 《
念 奴 娇 》 ——
《 青贺 玉铸 案 》
梅满一试彩飞 子城川问笔云 黄风烟闲新冉 时絮草愁题冉 都断蘅 雨 几肠皋 许句暮
—
李 煜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 犹首东 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流 中
美学原理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 • • • • • • • •
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距离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意识与无意识 八、美感与宗教感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几派不同 的主张,但都是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778——865),字诚 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 骨”。字体方圆兼施,平正精确, 挺拔清朗,世称‘柳体“。 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 纪圣功德碑》。
《玄秘塔碑》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别 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 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仕元 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 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 品,史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 谥号文敏。 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 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 天下”。
海伦与花香
伊朗的电影《天堂的颜色》:一位名叫墨曼的盲童回到家乡, 他的妹妹陪他来到一片开满野花的原野,他用他的双手抚摩这 些野花,浸沉在极大的审美愉快之中。
四、美感与快感:“食”、“色”的美感
• 福柯:古希腊人的“愉悦”(aphvodisia) 的概念,主要就体现为性欲快感的满足。 但是,人类的性爱,人类的性的欲望和快 感,并不是单纯的生物性的本能,它包含 有精神的、文化的层面。性爱必然包含有 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必然超越单纯的性 欲快感,而升华为身与心、灵与肉、情与 欲融为一体的享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四、美感与快感:嗅觉和触觉的美感
• 索尔· 尚伯格:“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流 要强烈十倍。” • 海伦· 凯勒:“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 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 东西。” “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 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境的戏剧,它的情 节从我的手指尖上涌流而过。”
立普斯:希腊建筑中的多立克石柱支撑着希腊平顶建筑的重量,下粗 上细,柱面有凸凹形的纵直的横纹。这本是一堆无生命的物质,一块 大理石。但我们在观照这种石柱时,它却显得有生气,有力量,仿佛 从地面上耸立上腾。
三、美感与移情
• 立普斯的“移情说”: “正如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 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 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 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 “审美快感的特征从此可以界定了。这种 特征就在于此:审美的快感是对于一种对 象的欣赏,这对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 却不是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或则换个方 式说,它是对于自我的欣赏,这个自我就 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说,却不是我自己而 是客观的自我。”
二、审美态度
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为了得到诗意和美 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 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木材商
一棵做某事用值几 多钱的木料。
一棵叶为针状、果 为球状、四季常青 的显花植物。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 树。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美感 与人的 (体验) 生命、 人生紧 密相联 的经验 认识 孤立地 研究对 象世界 当下、 直接的 经验 瞬间直 觉到一 个整体 充满意 蕴的感 性世界 “华奕照 耀,动 人无际”
抽象的 概念认 识
在逻辑 思维中 把事物 的整体
限定的、 “理论是 抽象的 灰色的” 概念体 系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 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 vs “比量”“非量”
• 摹仿和游戏是本能,审美活动中二者联系在一起,摹仿 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审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 模仿,而是一种内模仿。
• 内模仿的美学意义 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称为审美筋肉论或者 艺术生理学。
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 的反应:
“双眼盯着瓶底,双足就 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底向 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 上提起,随着瓶体上端展宽 的瓶口的向下压力,自己也 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下压力, ……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 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 的观照。” ——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 史》
欧 阳 修 蝶 恋 花 中 :
垂陆 帘放 不翁 卷诗 留云 香: 久 , 古 砚 微 凹 聚 墨 多 。
宋 人 陈 简 斋 海 棠 诗 云 : “ 隔 帘 花 叶 有 光 辉 。
画王 栋勃 朝诗 飞云 南: 浦 云 , 珠 帘 暮 卷 西 山 雨 。
有 关 帘 的 诗 句 :
内摹仿说
• 内摹仿说是移情说的一种 • 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谷鲁 斯
距离说
●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 离。
始近十侬 舟 知日二Baidu Nhomakorabea 还 家忽珠家 长 在从帘住 沙 郭 画江夕两 六 图上阳湖 芳 中望红东 。,。,
薄雾中宁静的村庄
庭 院 深 深 深 几 许 , 杨 柳 堆 烟 , 帘 幕 无 重 数 。
(顾约:《现代美学问题》)
四、美感与快感:“香”的美感
• 吉卜林:‚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 的心弦。‛ • 朱良志:‚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拙 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玉兰亭’、‘远 香堂’,又有所谓香洲、香影廊,等等,就 是在香上做文章。‛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客去茶香余舌本‛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西方哲学家论体验:
伽达默尔:“体验”这个概念是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由狄尔泰加以概念化的。“体验” 的德语原文(Erlebnis)是“经历” (erleben)的名词化,而“经历” 又是生 命、生存、生活(leben)的动词化。因此, “体验”是一种跟生命、生存、生活密切 关联的经历。
罗 丹 : 吻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 马斯洛:
“高峰体验一词是对人的最美 好的时刻,生活中最幸福的时 刻,是对心醉神迷、销魂、狂 喜以及极乐的体验的概括。”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主体―客体 ”vs “人―世界”
灵处其原天 明是发本地 人与世界万物融合的关系, 。人窍是万 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人―世界”的结构 心 之 一 物 一最体与 点精,人 “人―世界”关系的特征: ①内在性。 ②非对象性。 ③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王 阳 明 :
下面是一个把审美活动变成认识活动的例子:
“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用 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主体―客体” 结构
“主体―客体”结构的特征: ①外在性。 ②对象性。 ③认识桥梁性。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张世英: “审美意识根本不管什么外在于人的对象,根本不是认 识,因此,它也根本不问对方‘是什么’。实际上,审美 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它不是两个独立实体之间的 认识论上的关系,而是从存在论上来说,双方一向就是合 而为一的关系,就像王阳明说的,无人心则无天地万物, 无天地万物则无人心,人心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融 为一体,不可‘间隔’。”(《哲学导论》)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 王夫之: ‚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禅宗: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曰:‚和尚莫将境示人?‛ 师曰:‚不将境示人。‛ 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曰:‚庭前柏树子。‛ ——《五灯会元》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追溯到它们的终 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 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部丰 富性和多样性。” 伽达默尔:“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 验。” 朱光潜:“在观赏的一刹那中,观赏者的意识只被一个完整 而单纯的意象占住,微尘对于他便是大千;他忘记时光的飞 驰,刹那对于他便是终古。” 宗白华:“把玩‘现在’,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求极量的 丰富和充实” 王夫之:“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文赋》)
二、审美态度
• 朱光潜: “我们通常以为我们自己所见到的世界才是真实 的,而艺术家所见到的仅为幻象。其实究竟 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幻象呢?一条路还 是自有本来面目,还是只是到某银行或某商 店去的指路标呢?这个世界还是有内在的价 值,还是只是人的工具和障碍呢?”
• 丰子恺: “艺术的绘画中的两只苹果,不是我们这世间的 苹果,不是甜的苹果,不是几个铜板一只的 苹果,而是苹果自己的苹果。”
二、审美态度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理论:
• 发源:老子:“涤除玄鉴”(→宗炳:“澄怀观 道”) • 发展:庄子:“心斋”和“坐忘”的理论 • 后世的其他说法: “平常心”(禅宗) “童心”(李贽和袁宏道) “闲”(程颢)
三、美感与移情
• 朱光潜:“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单的话来 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 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 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 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 鸣”。 • “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互相回 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
虞 美 人
四、美感与快感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回想起一些享受美味的经验,与 美感的享受无殊。有一年夏天,在比利牛斯山里旅行大 倦之后,我碰见一个牧羊人,向他索乳,他就跑到屋里 取了一瓶来。屋旁有一小溪流过,乳瓶就浸在那溪里, 浸得透凉象冰一样。我饮这鲜乳时好像全山峰的香气都 放在里面,每口味道都好,使我如起死回生,我当时所 感到那一串感觉,不是“愉快”两字可以形容的。这好 像是一部田园交响曲,不是耳里听来而从舌头尝来。
颜真卿(708——784),字清 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字体方严正大、雄浑拙朴、 大气磅礴,世称颜体,在书法 史上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品:《多宝塔感应碑》、《 大唐中兴颂》、《颜家庙碑》。
黄山谷:“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 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 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 绳墨之外。” 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 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 矣。”
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 砍它,运它。
归到某类某科里去,它和其他松树的异 点,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 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植物学家
画家
二、审美态度
• 布洛所说的“心理的距离”: “距离”含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方面。
• 叔本华:“丢开寻常看待事物的方法” • 朱光潜:“于是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 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伸出来的一枝花,或 是林间一片阴影,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 我们惊讶它的美妙。”
一江卷惊乱三人故千浪大 时山起涛石国道垒古淘江 多如千拍穿周是西风尽东 少画堆岸空郎 边流 去 苏豪 雪 赤 人 轼 杰 壁 物 《
念 奴 娇 》 ——
《 青贺 玉铸 案 》
梅满一试彩飞 子城川问笔云 黄风烟闲新冉 时絮草愁题冉 都断蘅 雨 几肠皋 许句暮
—
李 煜
恰问只雕故小往春 似君是栏国楼事花 一能朱玉不昨知秋 江有颜砌堪夜多月 春几改应回又少何 水多 犹首东 时 向愁 在月风 了 东 明 流 中
美学原理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 • • • • • • • •
美感的分析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距离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七、意识与无意识 八、美感与宗教感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几派不同 的主张,但都是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多宝塔感应碑》
柳公权(778——865),字诚 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筋柳 骨”。字体方圆兼施,平正精确, 挺拔清朗,世称‘柳体“。 作品:《玄秘塔碑》、《神策军 纪圣功德碑》。
《玄秘塔碑》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别 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 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 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 宋亡后,他作为南宋遗逸而仕元 朝,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 夫,他生前“被遇五朝,官居一 品,史满天下”。死后封魏国公, 谥号文敏。 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 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 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 天下”。
海伦与花香
伊朗的电影《天堂的颜色》:一位名叫墨曼的盲童回到家乡, 他的妹妹陪他来到一片开满野花的原野,他用他的双手抚摩这 些野花,浸沉在极大的审美愉快之中。
四、美感与快感:“食”、“色”的美感
• 福柯:古希腊人的“愉悦”(aphvodisia) 的概念,主要就体现为性欲快感的满足。 但是,人类的性爱,人类的性的欲望和快 感,并不是单纯的生物性的本能,它包含 有精神的、文化的层面。性爱必然包含有 精神的、文化的内涵,必然超越单纯的性 欲快感,而升华为身与心、灵与肉、情与 欲融为一体的享受。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四、美感与快感:嗅觉和触觉的美感
• 索尔· 尚伯格:“触觉比语言和情感交流 要强烈十倍。” • 海伦· 凯勒:“我这个眼睛看不见的人仅 仅通过触摸就发现了成百使我感兴趣的 东西。” “对我来说,季节变换的华丽场面是一 部激动人心的永无止境的戏剧,它的情 节从我的手指尖上涌流而过。”
立普斯:希腊建筑中的多立克石柱支撑着希腊平顶建筑的重量,下粗 上细,柱面有凸凹形的纵直的横纹。这本是一堆无生命的物质,一块 大理石。但我们在观照这种石柱时,它却显得有生气,有力量,仿佛 从地面上耸立上腾。
三、美感与移情
• 立普斯的“移情说”: “正如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 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 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 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 “审美快感的特征从此可以界定了。这种 特征就在于此:审美的快感是对于一种对 象的欣赏,这对象就其为欣赏的对象来说, 却不是一个对象而是我自己。或则换个方 式说,它是对于自我的欣赏,这个自我就 其受到审美的欣赏来说,却不是我自己而 是客观的自我。”
二、审美态度
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缺少诗意和美感。为了得到诗意和美 感就必须超越主客关系的模式,为进入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准备条件。这种条件,在西方美学史上,叫做审美态度。在 中国美学史上,叫做审美心胸。
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
木材商
一棵做某事用值几 多钱的木料。
一棵叶为针状、果 为球状、四季常青 的显花植物。 一棵苍翠劲拔的古 树。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美感 与人的 (体验) 生命、 人生紧 密相联 的经验 认识 孤立地 研究对 象世界 当下、 直接的 经验 瞬间直 觉到一 个整体 充满意 蕴的感 性世界 “华奕照 耀,动 人无际”
抽象的 概念认 识
在逻辑 思维中 把事物 的整体
限定的、 “理论是 抽象的 灰色的” 概念体 系
一、美感不是认识,美感是体验
王夫之从印度因明学中引进“现量”的概念,用来 说明美感(审美活动)的性质: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现量” vs “比量”“非量”
• 摹仿和游戏是本能,审美活动中二者联系在一起,摹仿 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审美的摹仿不同于一般知觉的 模仿,而是一种内模仿。
• 内模仿的美学意义 指出了美感的生理基础,有人把它称为审美筋肉论或者 艺术生理学。
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 的反应:
“双眼盯着瓶底,双足就 压在地上。接着随着瓶底向 上提起,她自己的身体也向 上提起,随着瓶体上端展宽 的瓶口的向下压力,自己也 微微感觉到头部的向下压力, ……有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 的身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 的观照。” ——引自朱光潜《西方美学 史》
欧 阳 修 蝶 恋 花 中 :
垂陆 帘放 不翁 卷诗 留云 香: 久 , 古 砚 微 凹 聚 墨 多 。
宋 人 陈 简 斋 海 棠 诗 云 : “ 隔 帘 花 叶 有 光 辉 。
画王 栋勃 朝诗 飞云 南: 浦 云 , 珠 帘 暮 卷 西 山 雨 。
有 关 帘 的 诗 句 :
内摹仿说
• 内摹仿说是移情说的一种 • 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谷鲁 斯
距离说
●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 离。
始近十侬 舟 知日二Baidu Nhomakorabea 还 家忽珠家 长 在从帘住 沙 郭 画江夕两 六 图上阳湖 芳 中望红东 。,。,
薄雾中宁静的村庄
庭 院 深 深 深 几 许 , 杨 柳 堆 烟 , 帘 幕 无 重 数 。
(顾约:《现代美学问题》)
四、美感与快感:“香”的美感
• 吉卜林:‚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 的心弦。‛ • 朱良志:‚园林家说,香是园之魂。‛‚拙 政园有‘雪香云蔚亭’、‘玉兰亭’、‘远 香堂’,又有所谓香洲、香影廊,等等,就 是在香上做文章。‛ • ‚暗香浮动月黄昏‛ • ‚客去茶香余舌本‛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