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评级标准
级伤残鉴定标准
![级伤残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e71e3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e.png)
级伤残鉴定标准首先,级伤残鉴定标准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三个方面。
身体残疾包括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障碍等。
智力残疾主要指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包括智力水平低下、学习困难等。
精神残疾则包括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等。
在进行级伤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其次,级伤残鉴定标准的评定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功能障碍和影响程度等。
在评定身体残疾时,需要考虑个体的肢体功能、感觉功能、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等方面的障碍程度。
评定智力残疾时,需要考虑个体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障碍程度。
评定精神残疾时,需要考虑个体的精神症状、行为表现、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障碍程度。
评定时需结合临床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定。
再次,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功能评定、心理测评、社会功能评定等。
在进行临床检查时,需要对个体的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功能评定。
心理测评则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进行,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心理症状等。
社会功能评定可以通过观察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来进行评定。
这些评定方法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心理、康复等专业人士进行,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最后,级伤残鉴定标准的结果将作为残疾人申请各类福利、补贴、康复服务等的重要依据。
根据评定结果,残疾人可以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政策,包括残疾补贴、康复服务、就业援助、辅助器具配置等。
评定结果也将影响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权益和机会。
因此,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级伤残鉴定标准是评定残疾程度的重要依据,对于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和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级伤残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身体、智力、心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1b901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2.png)
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是为了对残疾人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定,确定其残疾等级,以便为其提供相应的救助和服务。
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共融。
首先,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感觉残疾等方面。
对于身体残疾,评定标准主要考虑残疾人的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包括肢体活动能力、肢体功能障碍程度等。
对于智力残疾,评定标准主要考虑残疾人的智力水平和智力发育程度。
对于精神残疾,评定标准主要考虑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感觉残疾,评定标准主要考虑残疾人的感觉功能障碍程度,包括视力、听力、言语等方面。
其次,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是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来确定的。
评定标准不仅要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还要考虑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评定标准要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尊严,不应该简单地以身体功能障碍程度来评定残疾等级,而应该综合考虑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
再次,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是为了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评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相应的康复和救助服务。
评定标准要为残疾人提供科学、合理的评定依据,为其提供相应的康复和救助服务,帮助他们重建信心,重新融入社会。
最后,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评定标准的制定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残疾人的实际需求。
评定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听取残疾人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总之,残疾人等级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共融。
评定标准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评定依据,促进其康复和社会融合。
评定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残疾人的实际需求。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8493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5.png)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残疾等级评定是指对残疾人进行评定,以确定其残疾等级和残疾程度的过程。
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指评定残疾等级的依据和标准。
我国的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两部分。
下面将对这两部分标准进行介绍。
首先,根据《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残疾人分为一至四级。
一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但需要辅助器具或辅助设施。
二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障碍,但能自理。
三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需部分照料。
四级残疾是指全身或部分器官功能丧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全面照料。
其次,根据《残疾人评定标准》,对各类残疾进行了具体的评定标准。
例如,对肢体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肢体功能障碍的程度、残肢的数量和位置、残肢的功能障碍等方面;对视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视力障碍的程度、视力受损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听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听力障碍的程度、听力损失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言语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言语障碍的程度、言语功能受损的类型和原因等方面;对智力残疾的评定标准包括智力障碍的程度、智力水平的测定和评定等方面。
在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时,评定机构会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结合《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进行评定。
评定过程中,评定人员会对残疾人进行体格检查、功能评定、心理评定、社会适应能力评定等方面的综合评定,以确定其残疾等级和残疾程度。
残疾等级评定的结果对残疾人享受各项残疾人福利和社会保障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残疾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福利政策和保障措施。
因此,残疾等级评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残疾等级评定时,评定机构和评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残疾人分类与分级办法》和《残疾人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同时,残疾人本人和其家属也应当积极配合评定工作,提供真实、详尽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以便评定人员做出准确的评定结果。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f4081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d.png)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是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残疾人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以确定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确立,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残疾评定等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残疾评定等级标准主要包括评定对象、评定程序和评定标准。
评定对象是指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残疾人,包括先天性残疾、后天性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
评定程序是指残疾人需要向当地残联或相关部门申请残疾评定,经过身体检查、康复治疗和社会功能评估等程序,最终确定残疾等级。
评定标准是指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结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指南,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残疾等级。
其次,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包括身体功能障碍评定、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定。
身体功能障碍评定主要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功能、智力和精神功能等方面的评定,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其身体功能障碍等级。
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主要包括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评定,根据残疾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确定其生活自理能力等级。
社会适应能力评定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评定,根据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融入程度,确定其社会适应能力等级。
再次,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实施能够帮助残疾人准确了解自身残疾程度,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
另一方面,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和参与,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温馨的社会环境。
最后,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和残疾人本身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强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的评定机构和评定标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社会应当加强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支持,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残疾人本身应当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积极融入社会,展现自己的风采和价值。
评残等级标准
![评残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4265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0.png)
评残等级标准残疾是指个体在身体、智力、精神或感觉功能上存在长期的缺陷,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程度的功能障碍。
为了对残疾人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定,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残疾等级标准。
本文将从我国的残疾等级评定制度出发,介绍我国的残疾等级标准及其评定程序。
首先,我国的残疾等级标准主要包括七级,分别为一级至七级。
一级残疾是指极重度残疾,包括严重智力残疾、严重精神障碍、严重视力残疾、严重听力残疾、严重言语残疾、严重肢体残疾、严重多重残疾等。
二级残疾是指重度残疾,包括重度智力残疾、重度精神障碍、重度视力残疾、重度听力残疾、重度言语残疾、重度肢体残疾、重度多重残疾等。
三级残疾是指中度残疾,包括中度智力残疾、中度精神障碍、中度视力残疾、中度听力残疾、中度言语残疾、中度肢体残疾、中度多重残疾等。
四级残疾是指轻度残疾,包括轻度智力残疾、轻度精神障碍、轻度视力残疾、轻度听力残疾、轻度言语残疾、轻度肢体残疾、轻度多重残疾等。
五级残疾是指轻微残疾,包括轻微智力残疾、轻微精神障碍、轻微视力残疾、轻微听力残疾、轻微言语残疾、轻微肢体残疾、轻微多重残疾等。
六级残疾是指预备残疾,七级残疾是指疑似残疾。
其次,我国的残疾等级评定程序主要包括申请、初审、复审和评定四个步骤。
首先,残疾人或其监护人需向当地残联或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残疾证,并提交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病历、诊断证明、身体残疾程度鉴定书等。
然后,经过初审后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进行复审,由专业的医疗机构对其进行身体残疾程度的再次评定。
最后,经过复审合格的申请者将获得相应的残疾证,上面标明了其残疾等级。
最后,我国的残疾等级标准及其评定程序对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残疾等级的评定将直接影响残疾人享受的各项福利和政策。
不同等级的残疾人将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护理、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其次,残疾等级的评定也对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
![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https://img.taocdn.com/s3/m/049e07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16.png)
评残等级标准和补偿残疾是指个体在身体、智力或精神方面存在长期的功能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为了对残疾个体进行评定和补偿,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残疾等级标准和补偿政策。
在中国,残疾评定和补偿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根据《残疾人保障条例》,对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补偿和福利。
首先,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三个方面。
身体残疾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视觉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等,智力残疾主要指智力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精神残疾则包括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
评定时会根据残疾个体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诊断和功能障碍程度,确定残疾等级。
其次,针对不同残疾等级,政府会提供相应的补偿和福利。
一般来说,残疾等级越高,个体获得的补偿和福利也越多。
具体包括医疗补助、康复服务、教育优惠、就业保障、生活补贴等多方面的支持。
这些措施旨在帮助残疾个体融入社会,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残疾等级评定和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残疾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于残疾个体来说,评定结果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准确的评定可以保障他们的权益,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实现和社会参与。
其次,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残疾个体的融合和发展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通过制定和实施残疾评定和补偿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然而,残疾等级评定和补偿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由于残疾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评定工作需要更加细致入微,避免一刀切的现象。
其次,补偿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也需要更加有力的支持和监督。
有些地区和部门对于残疾个体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导致他们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残疾等级评定和补偿政策的关注和支持。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评定标准,确保评定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残疾个体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伤残鉴定评级标准
![伤残鉴定评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ef1d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36.png)
伤残鉴定评级标准伤残鉴定评级标准是指根据伤残程度对受伤残的人员进行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
伤残鉴定评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受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待遇。
在我国,伤残鉴定评级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的,其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伤残的种类、程度评定标准、评定程序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伤残鉴定评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伤残鉴定评级标准包括了多种伤残的种类,如肢体伤残、听力伤残、言语伤残、视力伤残等。
对于不同种类的伤残,评定标准也各有不同。
例如,对于肢体伤残的评定,通常会根据残疾人的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活动能力、残疾部位等因素进行评定。
而对于听力伤残的评定,则会考虑残疾人的听力损失程度、语言交流能力等因素。
因此,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伤残种类采取相应的评定标准,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其次,伤残鉴定评级标准还包括了对伤残程度的评定标准。
一般来说,伤残程度的评定是通过对残疾人的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评定标准通常会根据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因素进行评定,以确定其伤残等级。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评定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项评定因素,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此外,伤残鉴定评级标准还包括了评定程序。
评定程序通常包括残疾人的申请、资料审核、体检评定、评定结果公示等环节。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评定机构需要严格按照评定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评定结果的合法有效性。
评定程序的规范性和公开透明性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评定机构需要严格遵守评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评定标准或结果。
综上所述,伤残鉴定评级标准是为了保障受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套标准。
评定标准涵盖了伤残的种类、程度评定标准、评定程序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评定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评定程序进行操作,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和合法有效性。
残疾人等级标准有几个标准
![残疾人等级标准有几个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71b7a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d.png)
残疾人等级标准有几个标准残疾人等级标准是针对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能力制定的一套评定标准,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残疾人等级标准主要包括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定。
在中国,残疾人等级标准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下面将对这几个等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残疾人等级标准是指残疾人身体功能丧失程度最严重的一级,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程度最严重,社会适应能力丧失程度最严重的残疾人。
这一级别的残疾人通常需要全天候照顾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极弱,社会适应能力几乎为零。
二级残疾人等级标准是指残疾人身体功能丧失程度较重的二级,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程度较重,社会适应能力丧失程度较重的残疾人。
这一级别的残疾人需要较多的照顾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也很有限。
三级残疾人等级标准是指残疾人身体功能丧失程度较轻的三级,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程度较轻,社会适应能力丧失程度较轻的残疾人。
这一级别的残疾人一般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理,但仍需要一定的帮助和照顾,社会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级残疾人等级标准是指残疾人身体功能丧失程度最轻的四级,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程度最轻,社会适应能力丧失程度最轻的残疾人。
这一级别的残疾人通常可以基本自理,但在某些方面仍需要一定的帮助和支持,社会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残疾人等级标准是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来评定的,不同的等级对应着不同程度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能力。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应有的权利和福利。
同时,这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评估残疾人情况和制定相应政策的依据。
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关注残疾人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平等的社会环境。
残疾等级评定国家标准详解
![残疾等级评定国家标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8bb21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b.png)
残疾等级评定国家标准详解本文来自《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的国家标准。
分级原则各类残疾按残疾程度分为四级,残疾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和残疾四级。
残疾一级为极重度,残疾二级为重度,残疾三级为中度,残疾四级为轻度。
01视力残疾标准按视力和视野状态分级。
其中盲为视力残疾一级和二级,低视力为视力残疾三级和四级。
视力残疾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如仅有单眼为视力残疾,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
视野以注视点为中心,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视力残疾分级见表1。
02听力残疾标准听力残疾分级原则按平均听力损失,及听觉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不配戴助听放大装置)。
注:3岁以内儿童,残疾程度一、二、三级的定为残疾人。
听力残疾一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0 dB HL,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交流等活动上极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二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 dB HL之间,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
03言语残疾标准言语残疾分级言语残疾分级原则按各种言语残疾不同类型的口语表现和程度,脑和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环境和支持等因素分级。
言语残疾一级脑和/或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极重度损伤,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小于等于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测试水平,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https://img.taocdn.com/s3/m/036423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6.png)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2023年1月1日施行)
根据《人体残疾程度分级法》,我们为了更准确地评定和管理
人体残疾程度,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下人体残疾程度分级:
1. 一级残疾:功能受损,但不影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包括
但不限于:听力轻度受损、视力轻度受损、肢体轻度功能障碍等。
2. 二级残疾:功能受损,影响一定程度的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听力中度受损、视力中度受损、肢体中度功能障碍等。
3. 三级残疾:功能严重受损,丧失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需依
赖他人照料。
包括但不限于:听力重度或全聋、视力重度或全盲、
肢体重度或全功能障碍等。
4. 四级残疾:功能极度严重受损,完全丧失生活能力,需长期
全面护理。
包括但不限于:多重残疾、绝症等。
以上分级仅做参考,并不涉及具体的福利和保障措施。
具体的福利和保障措施请参照相关法规进行规定和实施。
本文档根据最新的法规制定,可能会根据社会发展和政策调整而进行修订。
请注意及时关注相关通知和公告。
参考文献:
- 人体残疾程度分级法,2023年版。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389b48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2.png)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对残疾程度进行科学、客观、准确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和实施残疾程度鉴定标准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参与和社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身体残疾。
1. 四肢残疾,包括上肢和下肢残疾,根据残疾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残疾。
2. 视力残疾,根据残疾人的视力情况可分为不同等级,如视力丧失、重度视力残疾、中度视力残疾等。
3. 听力残疾,根据残疾人的听力情况可分为不同等级,如听力丧失、重度听力残疾、中度听力残疾等。
二、智力残疾。
1. 轻度智力残疾,残疾人的智力水平略低于正常人,但能基本独立生活和工作。
2. 中度智力残疾,残疾人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需要一定程度的照顾和帮助。
3. 重度智力残疾,残疾人的智力水平极低,生活和工作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和帮助。
三、精神残疾。
1. 轻度精神残疾,残疾人的精神状况略低于正常人,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 中度精神残疾,残疾人的精神状况明显低于正常人,需要一定程度的照顾和帮助。
3. 重度精神残疾,残疾人的精神状况极低,生活和工作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和帮助。
四、多重残疾。
对于同时具有多种残疾的残疾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残疾的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综合评定和鉴定。
五、鉴定程序。
1. 申请鉴定,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向当地残联或相关部门提出鉴定申请。
2. 资料审核,相关部门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审核,包括病历、诊断证明、身体功能评定等。
3. 现场评定,鉴定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对申请人进行现场评定,包括身体、智力、精神等方面的检查和测试。
4. 鉴定结果,鉴定机构根据现场评定结果,对残疾人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和鉴定,并出具鉴定证明。
六、鉴定标准的意义。
1. 保障权益,残疾程度鉴定是残疾人享有各项权益的前提,包括残疾人证、残疾人津贴、残疾人就业等。
2. 服务保障,残疾程度鉴定是残疾人享受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d4373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1.png)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是指对残疾人进行评定,确定其残疾等级的标准。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科学、公正地评定残疾人的残疾程度,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和保障。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贯彻执行,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分类。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按照残疾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几个等级,如轻度、中度、重度等。
具体的分类标准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但总的原则是根据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来确定。
二、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和权利,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制定残疾评定等级标准时,需要广泛征求残疾人及其家属、专业人士、社会各界的意见,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
三、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执行。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执行需要有专门的评定机构或评定委员会来负责。
评定机构或评定委员会需要有专业的医生、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组成,对残疾人进行全面的评定,确定其残疾等级,并出具相应的评定证明。
评定机构或评定委员会应当严格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
四、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意义。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贯彻执行,对于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定,可以科学地确定残疾人的残疾等级,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和保障。
同时,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执行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包容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不断完善评定标准,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同时,也要加强对残疾评定等级标准的宣传和解释,增强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评残等级标准
![评残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20f2a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e.png)
评残等级标准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身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一种身体状态。
为了更好地对残疾人进行帮助和评定,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残疾等级标准。
残疾等级标准的制定对残疾人的生活、就业、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一、肢体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一种残疾。
通常情况下,肢体残疾等级评定主要考察残疾人的肢体功能丧失程度、残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评定标准通常包括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内容。
二、视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眼部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视力丧失或受损的一种残疾。
视力残疾等级评定主要考察残疾人的视力丧失程度、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评定标准通常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视野范围、眼部病变情况等方面的考察内容。
三、听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耳部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听力丧失或受损的一种残疾。
听力残疾等级评定主要考察残疾人的听力丧失程度、对日常交流和学习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评定标准通常包括听力损失程度、语音识别能力、听觉言语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内容。
四、智力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智力残疾是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导致智力发育不全或受损的一种残疾。
智力残疾等级评定主要考察残疾人的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评定标准通常包括智力水平、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内容。
五、精神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精神残疾是指由于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残疾。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主要考察残疾人的心理功能受损程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评定标准通常包括心理功能受损程度、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内容。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残疾都有相应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的制定对于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70874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7.png)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是指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暂行规定》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病而造成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据此确定赔偿标准的规定。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保障受害者的生活和就业权益。
首先,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暂行规定》,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七项指标,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智力功能障碍、精神功能障碍、脑功能障碍和其他功能障碍。
根据这些指标,对受害者的残疾程度进行评定,确定其伤残等级。
在评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受害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综合评定其残疾程度,确保评定结果公正、客观、准确。
其次,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对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患病而造成的残疾,应当给予相应的赔偿。
赔偿标准主要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定期伤残津贴和康复费用。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根据受害者的伤残等级确定的,金额由地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定期伤残津贴是根据受害者的工资水平和伤残等级确定的,按月发放;康复费用是指对受害者进行康复治疗所需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或者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总的来说,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及赔偿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确保评定结果公正、客观、准确,保障受害者的生活和就业权益。
同时,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中国残疾人评定标准
![中国残疾人评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9e32be089eb172ded63b7f4.png)
【注:我国并没有单独的文件来规范残疾人的评定标准,残疾人评定也只是残疾人组织来规范管理,本保准摘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件〔1995〕残联组联字第61号《关于统一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是目前我国残疾人评定标准的有效文件标准】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六类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标准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盲: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注》: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听力残疾标准1.听力残疾的定义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列表如下:《注》: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言语残疾标准1.言语残疾的定义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2.言语残疾的分级一级指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48b569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9.png)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残疾等级鉴定是指对残疾人进行身体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以确定其残疾程度和等级,为其提供相应的康复和帮助。
残疾等级鉴定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残疾等级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自理能力、肢体功能、视力、听力、言语、智力和精神等方面的评估。
每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评定标准和等级划分,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独立完成自我照料和生活活动的能力。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残疾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基本自理能力和完全自理能力等。
肢体功能是指残疾人的四肢功能状态和运动能力。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肢体活动度、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功能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残疾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完全丧失肢体功能、部分丧失肢体功能、轻度受限和无受限等。
视力、听力和言语方面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视力、听力和言语能力的检测和评估。
根据残疾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完全丧失视力/听力/言语能力、部分丧失视力/听力/言语能力、轻度受限和无受限等。
智力和精神方面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智力和精神状态的评估。
根据残疾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智力重度残疾、智力中度残疾、智力轻度残疾和无智力残疾等。
总的来说,残疾等级鉴定标准是科学、客观和权威的,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公正的评定和等级划分,为他们享受相应的康复和帮助提供了依据。
同时,残疾等级鉴定标准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了参考,促进了残疾人的全面融合和社会参与。
总之,残疾等级鉴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康复和融合,推动社会的包容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残疾等级鉴定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89bb6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3.png)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指根据残疾人的身体功能障碍、活动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对其残疾程度进行评定的一项标准。
残疾程度的鉴定对于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因此,建立科学、公正、准确的鉴定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以供参考。
首先,常见的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包括生理功能障碍、心理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
生理功能障碍是指由于身体器官的缺陷或损伤导致的生理功能受损,如肢体残缺、视力丧失、听力丧失等。
心理功能障碍是指由于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导致的心理功能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智力低下等。
社会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残疾导致的社会参与能力受限,如无法独立生活、无法就业、无法自理等。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肢体残缺的鉴定,通常会考虑残肢的数量、残肢的功能、残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等因素。
对于视力丧失的鉴定,通常会考虑视力残疾的程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辅助设备的使用情况等因素。
对于智力障碍的鉴定,通常会考虑智力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因素。
此外,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还需要考虑残疾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影响。
例如,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残疾,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其影响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鉴定致残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活环境、社会支持、康复情况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定残疾程度。
总的来说,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建立科学、公正、准确的鉴定标准对于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为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残疾人的康复和社会参与至关重要,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致残程度鉴定标准的研究和实践,为残疾人的生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171131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a.png)
残疾评定等级标准
残疾评定等级是针对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社会保障方面给予补偿,以及制定残疾人服
务政策和资源分配方面的重要依据,国家对残疾人进行评定划分等级,以便予以相应的社
会保障和资源分配。
一、评定等级的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评定等级适用统一的标准,划分为
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四个等级。
2.残疾等级的评定采用国家标准的四类残疾真实、全面、综合考察评定法为基础:
(1)自身感知功能水平:包括视力、听力及言语表达、非言语交流、颈胸肢体运动
以及智力功能等。
(2)自身行动能力水平:包括行走、移动、改变姿势及自我服务等。
(3)体力功能水平:指个人参与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身体功能。
(4)社会功能水平:包括与他人密切接触、自理、家务、生活技能及职业技能等水平。
1.一级残疾:残疾人智力分数60分以下、或自身感知功能水平、自身行动能力水平、体力功能水平及社会功能水平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规定标准者,其等级为一级残疾。
1.残疾人应具备国家规定的残疾等级评定项目,经过专业医技机构检验评定,在全面
考察后确定残疾等级。
2.若残疾人有多处残疾,应根据最严重残疾,确定该残疾人的残疾等级分类。
3.应将残疾人残疾等级和残疾情况记录在档案中,供有关部门及时参考、审查。
4.对残疾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向当地残联提出申诉,经审理做出决定。
以上就是残疾评定等级的标准,由此可见,残疾人的等级划分是一个综合的把握和判断,需要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才能准确、合理地为残疾人
进行等级划分,从而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
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
![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6559a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a.png)
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十级伤残是指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身体残疾程度达到极重残疾的情况。
对于工伤职工来说,获得十级伤残的认定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伤赔偿和相关待遇,因此,正确的鉴定标准对于工伤职工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
首先,十级伤残的鉴定需要依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根据该标准,十级伤残的鉴定主要考察工伤职工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
其中,残疾程度包括肢体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智力功能障碍等方面的评定,而生活自理能力则包括日常生活起居、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定。
其次,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的评定,需要考虑肢体的活动度、力量和协调能力等方面。
对于感觉功能障碍的评定,则需要考虑触觉、疼痛感觉、温度感觉等方面。
而对于语言功能障碍和智力功能障碍的评定,则需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
此外,针对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需要考虑工伤职工的日常生活起居能力,包括自我照料、进食、穿着、洗漱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与他人交往、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最后,在进行十级伤残的鉴定时,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工伤职工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定。
同时,需要充分尊重工伤职工的意见,听取其自述和家属的陈述,确保鉴定结果公正、合理。
综上所述,十级伤残的鉴定标准是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标准》进行评定,主要考察残疾程度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估,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评定,确保鉴定结果公正合理。
希望相关部门和鉴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鉴定,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评定标准
视力残疾标准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
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
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
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鉴定医院:丰台医院、南苑医院
听力残疾标准
1.听力残疾的定义
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听力残疾包括:听力完全丧失及有残留听力但辨音不清,不能进行听说交往两类。
2.听力残疾的分级
列表如下:
《注》: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听力丧失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鉴定医院:同仁医院、丰台医院
言语残疾标准
1.言语残疾的定义
言语残疾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2.言语残疾的分级
一级指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51-70%,
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列表如下:
《注》:
本标准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明确病因,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鉴定医院:隆福医院
智力残疾标准
1.智力残疾的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
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
2.智力残疾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IQ)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列表如下:
1.*WeChsler儿童智力量表
2.智商(IQ)是指通过某种智力量表测得的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不同的智力测验,有不同的IQ值,诊断的主要依据是社会适应行为。
鉴定医院:北医六院
肢体残疾标准
1.肢体残疾的定义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所致人体运动功能障碍。
肢体残疾包括:
脑瘫:四肢瘫、三肢瘫、二肢瘫、单肢瘫
偏瘫:
脊髓疾病及损伤:四肢瘫、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先天性截肢
先天性缺肢、短肢、肢体畸形、侏儒症
两下肢不等长
脊柱畸形:驼背、侧弯、强直
严重骨、关节、肌肉疾病和损伤
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
2.肢体残疾的分级
以残疾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
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
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
(一)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
1.四肢瘫或严重三肢瘫。
2.截瘫、双髋关节无主动活动能力。
3.严重偏瘫,一侧肢体功能全部丧失。
4.四肢均截肢或先天性缺肢。
5.三肢截肢或缺肢(腕关节和踝关节以上)。
6.双大腿或双大臂截肢或缺肢。
7.双上肢或三肢功能严重障碍。
(二)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
1.截瘫、二肢瘫或偏瘫,残肢有一定功能。
2.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或双上肢肘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3.一上肢肘关节以上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上截肢或缺肢。
4.双手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损。
5.一肢功能严重障碍,两肢功能重度障碍,三肢功能中度障碍。
(三)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1.一上肢肘关节以下或一下肢膝关节以下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碍,二肢功能轻度障碍。
3.脊柱强直:驼背畸形大于70度;脊柱侧凸大于45度。
4.双下肢不等长大于5cm。
5.单侧拇指伴食指(或中指)缺损;单侧保留拇指,其余四指截除或缺损。
6.侏儒症(身高不超过130cm的成人)。
列表如下:
《注》:
下列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
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
3.双下肢不等长,相差小于5cm。
4.小于70度驼背或小于45度的脊柱侧凸。
鉴定医院:丰台医院、南苑医院
精神残疾标准
1.精神残疾的定义
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同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精神残疾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3)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5)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6)其他精神障碍。
2.精神残疾的分级
对于患有上述精神疾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者,应用“精神残疾分级的操作性评估标准”评定精神残疾的等级:
(1)重度(一级):五项评分中有三项或多于三项评为2分。
(2)中度(二级):五项评分中有一项或两项评为2分。
(3)轻度(三级):五项评分中有两项或多于两项评为1分。
列表如下:
《注》:
无精神残疾:五项总分为0或1分。
摘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文件〔1995〕残联组联字第61号《关于统一制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通知》
鉴定医院:南苑医院、安定医院
丰台区办证窗口地址:丰台区大井东街1号电话:83818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