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1脑电图检查前应清洗头发,前一天停用镇静催眠药。
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是无痛苦的,应保持心情平静。
如何做好睁闭眼、过呼吸及闪光刺激等操作。
2电极位置安置应按国际10—20系统。
3每次描记前应先定标.
4放大器国际通用敏感性为7uv/mm或10uv/mm,时间常数为0。
3S,记录速度为30mm/S
5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一次发作.
6具体流程:选单级导联(A1,A2),待基线平稳一分钟后做3次睁闭眼试验,每次3S,间隔10S。
一分钟后做过度呼气试验3分钟,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德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分钟,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闪光刺激:蒋闪光灯置于眼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的频率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
常用频率为1Hz 3Hz 9Hz 12 Hz 15 Hz 18 Hz 20 Hz 25 Hz 30 Hz 40 Hz 50 Hz
7描记结束后再做10S定标。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
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
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与流程一、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为了防范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突发性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能得到有效、规范、快速的抢救,特制订本预案。
1、检查室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2、在进行检查的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出现各种危重情况(心跳骤停等),立即按流程启动抢救过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引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可以记录到人类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在医学领域,脑电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研究,为医生提供了大量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技术的规范要求以及操作流程,以确保脑电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要求电极安装电极的位置和数量对脑电图检测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电极的安装规范要求:1.根据国际10-20系统,标记头皮上的脑电图电极位置;2.使用导电胶减少电极和头皮之间的电阻,并确保电极与头皮表面接触良好;3.避免电极之间和电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干扰,例如,电极导线不应交叉或接触其他金属物体。
信号采集信号采集是脑电图检测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信号采集的规范要求:1.使用低噪声的放大器采集脑电信号,以确保信号的高质量;2.设定适当的采样率,以避免信号失真;3.避免电源干扰和其他外部干扰,例如,将设备远离电磁场干扰源,如手机、电视等;4.记录环境因素,如照明、温度和湿度等,以帮助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脑电图结果。
数据处理脑电图信号的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提高信号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以下是数据处理的规范要求:1.使用滤波器处理原始信号,以去除电源频率干扰和运动伪迹。
常用的滤波器包括低通、高通和陷波滤波器;2.检查和修复可能的伪象或人为失真,例如,检查是否有电极脱落、导线断裂等;3.分段脑电图信号,以便后续的时间和频域分析。
分析和解释脑电图信号的分析和解释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分析和解释的规范要求:1.使用专业软件对脑电图信号进行时间域和频域分析,以获得有关脑电活动的详细信息;2.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相关病史,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3.记录脑电图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医学记录进行对照。
操作流程以下是脑电图检测的一般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清洁电极、确认设备正常工作;2.安装电极:根据10-20系统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并使用导电胶固定;3.信号采集:将放大器和电极连接,并确保信号采集设备工作正常;4.信号记录: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记录时间应根据需要设定,通常建议至少记录20分钟以上;5.数据处理:使用合适的软件对原始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分段;6.分析和解释:使用合适的脑电图分析软件对信号进行频域和时间域分析,并与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进行解释;7.结果记录:将分析结果记录并归档,便于后续参考和比对。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一、脑电图室(一)脑电图室环境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
(二)脑电图仪1.电源:我国使用的50Hz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2.电极: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电极种类分为: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
电极盒有如下功能: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1或输入2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1相对输入端2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
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
脑电图操作流程与规范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医学检查。
通过监测患者大脑的电活动,医生可以评估大脑的功能状态,并帮助诊断和监测许多神经系统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1. 预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检查之前,有几个预备工作需要完成。
1.1 通知患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通知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或照顾者进行脑电图检查。
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回答任何他们可能有的问题。
1.2 准备设备和材料确保所有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在检查之前都处于工作状态。
这些设备包括EEG机器、电极帽、导联线和粘贴胶。
确保这些设备的清洁并随时可用。
1.3 准备患者确保患者的头发干净、干燥和无油,并没有使用任何化妆品或涂抹类似的物质。
告知患者,他们需要保持安静和舒适的状态。
1.4 安装电极帽将预先标记的电极帽正确安装在患者的头部上。
确保电极与头皮紧密接触,以获得准确的电活动信号。
2. 操作流程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请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2.1 设置仪器打开EEG机器并将其设置为合适的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滤波器设置和采样速率等。
调整仪器以适应患者的年龄和需要。
2.2 增加校准信号在记录之前,添加一个校准信号,以确保记录到的信号质量良好。
校准信号通常是一个稳定的电压源,用于校准设备并检查电极的连接。
2.3 记录基线活动在正式记录开始之前,记录患者的基线脑电活动。
这是在患者放松状态下进行的记录,有助于确定脑电活动的正常范围。
基线记录通常持续2-5分钟。
2.4 记录患者状态根据病人的要求或医生的建议,记录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活动。
这些状态可以是休息、睡眠、注意力集中或其他一些特定的刺激任务。
2.5 停止记录在完成记录后,停止EEG机器,并检查所记录的信号质量。
如果信号质量不佳,请根据需要重复记录。
3. 规范为了确保脑电图检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请遵守以下规范:3.1 电极布局采用国际标准电极系统(例如10-20系统)布置电极。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5、重危病人监测.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满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的特性.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电极数不应少于18~21个16~19个记录电极,2个参考电极.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区,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适当减少电极数目,但应尽可能安放颅顶中央Cz电极,以便发现颅顶正相尖波.建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①电极位置:应根据颅骨标志经测量按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加以确定.②电极命名:包括两部分:a电极所在头部分区.按头部解剖部位“额、颞、中央、顶、枕、耳垂”等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F、T、C、P、O、A”等来表示.b国际上以阿拉伯数字的奇数代表左半球,以偶数代表右半球.接近中线的用较小的数字,较外侧的用较大数字.中线部位为英文小写字母“z”.举例:A1代表左耳垂参考电极,T6代表右后颞区,Pz代表顶区中线.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见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Frontal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 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联线见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联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图3、双耳前窝连线各电极位置示意图从Fpz通过T3至Oz联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一个.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图2、鼻额缝至枕外粗隆各电极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联线之交点,O1应距Oz10%.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见图4.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联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20%.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见图5.左右图4、两侧颞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左右图5、双侧矢状旁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1,M2. 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一般要求不超过5KΩ.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的伪差时,应重新检测电极阻抗.3.导联组合导联组合是指用不同的导联方式连接电极.常用方法有两种:参考电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导联组合法.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至少有8导程,尽量使用10-20系统法中的全部21个电极;2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示电位的空间走向;3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如下组合的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向双极导联、横向双极导联.并在记录过程中,明确标明导联组合方式数字化脑电图在回放时应以上述多种导联方式显示和分析;6至少主要导联组合方式与其它实验室的应相同,以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数字化脑电图仪常设置Cz为虚拟的公共电极,但置于Cz和头皮其他部位的电极均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电极,回放时应转换为平均参考电极或耳电极阅图.对于较多导程的脑电图仪如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脑电图仪,可酌情增加心电、肌电、眼动、呼吸等其它生理参数的记录.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有两种基本导联.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在16道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Fp1-A1,Fp2-A2,F3-A1,F4-A2, C3-A1, C4-A2,P3-A1,P4-A2, O1-A1,O2-A2,F7-A1,F8-A2,T3-A1 ,T4-A2, T5-A1,T6-A2,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常规应用两种导联:纵向双极异联:Fp1-F3, Fp2-F4, F3-C3, F4-C4, C3-P3, C4-P4, P3-O1, P4-O2, Fp1-F7,Fp2-F8, F7-T3, F8-T4, T3-T5, T4-T6,T5-O1,T6-O2.横向双极导联:Fp1-Fp2, F7-F3,F3-Fz, Fz-F4、F4-F8, A1-T3, T3-C3, C3-Cz, Cz-C4, C4-T4, T4-A2,T5-P3, P3-Pz, Pz-P4, P4-T6, O1-O2.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4.记录参数1校准电压定标:在记录前需要方波定标和生物定标.方波定标时,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定标电压应该调到敏感水平,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生物定标是指各导联同时记录同一部位电位波形、波幅、位相应完全一致.2敏感度:常规记录时,敏感度一般设置于7μV/mm或10μV/mm成人、10μV/mm或20μV/mm儿童,可酌情及时调整.3滤波:常规记录时,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多设定为70Hz.低频滤波不应该高于1Hz,多设定为或对应时间常数分别为或.4走纸速度:常规记录速度设为3cm/s.s速度可用于长时间描记.5描记时间:常规脑电图应至少记录20分钟清醒状态下的无干扰图形.6诱发试验:睁闭眼、闪光刺激及过度换气应作为常规诱发试验,癫痫病人应尽可能进行睡眠诱发.进行诱发试验时,均需相应增加记录时间.①睁闭眼试验:在受检者清醒、放松闭目状态时,每隔10秒左右嘱其睁眼3-5秒,反复睁闭眼2-3次,并标记每次睁闭眼的时间点.②闪光刺激: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约30cm,在闭目状态下并面向闪光刺激器中心.刺激器发光亮度为10万烛光﹥100Nit,刺激脉宽~10ms,刺激频率在1~60Hz可调.每一频率刺激持续时间为10秒,间隔10秒,再用另一频率刺激10秒钟.一般采用由低频逐渐递增至高频刺激.举例:1Hz—3Hz—6Hz—9Hz—12Hz—15Hz—18Hz—21Hz—24Hz—27Hz—30Hz .在闪光刺激过程中如出现临床发作,应立即停止刺激.③过度换气:过度换气描记应至少持续3分钟,深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在过度换气之前及之后,均应在不便换导联组合条件下记录至少1分钟.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过度换气: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病、高颅压、镰状细胞贫血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④睡眠诱发:应记录到入睡过程和浅睡期非快速动眼睡眠Ⅰ、Ⅱ期图形.5.围记录期注意事项:1检查前应和受检者充分沟通,消除紧张与疑虑,以配合检查.2检查前一天受检者应洗头,洗后不用发脂、发胶等,检查时头部应清洁干燥.3对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常规检查一般不应减停药物.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获得发作期脑电图,应在患者和家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谨慎减停药物,检查后及时恢复用药.4睡眠脑电图检查以自然睡眠描记最为理想.可在检查前进行适当睡眠剥夺.如果不能获得自然睡眠,可以采用药物诱导睡眠.多选择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对睡眠影响小的药物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等.亦可通过动态脑电检查获得睡眠期的记录.5用记录纸记录的脑电图上必须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描记日期、住院号/门诊号、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受检者的意识状态、操作技师姓名等.6脑电图记录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应该实时清晰的标记.主要包括:导联方式的更换、记录参数的调整、各种来源的伪差、意识状态的判断、受检者出现的症状等.二、脑电图报告书写规范脑电图报告应包括四方面内容:1.受检者一般情况;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1.受检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利侧手、体位、临床诊断、使用药物名称和剂量、意识状态、配合程度、记录时间、病历号等.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包括对脑电图特征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应描述各种记录状态下清醒、睡眠、各种诱发试验出现的各种正常及异常脑电特征.描述既要客观全面,又要简洁明晰.这部分内容是判定脑电图正常与否或异常程度的依据.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是指对一次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综合判定.对成人和儿童可采用不同的判定分级方案.为了方便其他医生阅读报告时掌握重点,更有效的读懂脑电图结果,对于异常脑电图,除了标注异常程度之外,建议应同时描述最能够体现该异常程度的主要异常发现.举例:局限性异常脑电图1左前颞区频繁棘波、尖波,仅出现于睡眠期.2左前、中颞区为着持续性、不规则、中等波幅δ活动.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即对本次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提示意义做出解释.这部分内容对于不太熟悉脑电图的临床医师有帮助.但是,合理解释应该在综合分析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的基础上谨慎给出,这需要丰富的临床及脑电图经验,只适用于判读脑电图的临床医师.应注意:1由于脑电图主要反映脑功能状态而缺乏病因特异性,在脑电图报告中不宜作出临床疾病的诊断.举例:高度异常脑电图双侧弥漫性慢的棘-慢波综合,可诊断Lennox-Gastaut综合征错误2对于相对有特征性的异常脑电活动,可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示可能出现该异常电活动的常见临床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例如持续出现广泛性约每秒一次或1Hz周期性三相波发放,而临床又有进行性疾呆、肌阵挛等症状时,可以提示临床医师有无Creutzfeldt-Jakob病的可能.举例:a.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三相波,可见于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脑缺氧等b.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爆发-抑制脑电活动,提示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可见于缺氧性脑病、低体温、药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c.局限性异常脑电图左前颞见频繁癫痫样波发放和较多δ慢波活动,提示左前颞区局限性脑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有潜在致痫性病灶3脑电图异常对于癫痫的发作分类诊断很有意义,可以作出提示供临床医生参考.举例:a.中度异常脑电图可见双侧对称同步高波幅3Hz棘-慢波综合节律长程阵发,提示全面性癫痫发作,失神发作可能b.局限性异常脑电图睡眠中左侧中央中颞反复出现高波幅尖波及双相尖波,提示部分性癫痫发作,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可能4对于在同一实验室复查的病人,应与上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作出是否好转、恶化或无变化的结论.5除脑电图书面报告外,应附图包括EEG的背景及主要异常所见.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内容1.αalpha节律:应描写α节律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调节和调幅及双侧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3.θtheta及δdelta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双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比例.4.睁闭眼:描写睁眼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5.过度换气: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过度换气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过程中及闪光后脑电图的变化.如有节律同步化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7.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波顶部尖波、睡眠纺锺、K复合波的出现部位,双侧是否对称;睡眠纺锺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那一期,出现部位及出现方式.8.异常波癫痫样波:应描述波形、波幅、出现方式、部位、持续时间、同步性、对称性、出现于何种状态.9..临床发作: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出现了临床发作,应对发作的具体表现及发作期脑电图特征进行描述.成人脑电图诊断标准根据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与否以及异常程度,可分为正常范围、边缘状态、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高度异常和局限性异常等6种.参照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时必须谨慎.中度不正常以上的脑电异常有较明确的临床意义.一、正常脑电图符合下列所有各项时为正常脑电图:①脑波分布有正常的部位差别,左右基本对称;②清醒状态全头部α波频率差不超过2Hz;主要分布在双侧枕区;双侧枕区α节律的波幅最高,调幅最好,生理反应最明显;③β活动在20%以下,波幅不超过20μV,以额、颞区为主;④θ活动不超过5%,波幅不超过30μV;⑤全部记录中偶见δ活动,波幅不超过50μV;⑥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等诱发试验无异常反应;⑦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⑧无异常阵发性电活动.二、边缘状态正常背景活动的轻度量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边缘状态:①α波频率变化范围超过2Hz;②α波幅两侧不对称超过30%;③α波波幅增高超过100μV;④β波增多,数量超过40%或波幅达30~50μV;⑤额部低波幅散在θ波稍增多,超过10%~15%;有时其波幅超过枕部α波;⑥低波幅δ活动稍增多;⑦出现某种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波形;⑧睡眠周期紊乱等.三、轻度异常背景活动的改变较为明显.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轻度异常:①α波频率范围超过2Hz,两侧频率不对称,8Hz波增多,两侧波幅差超过50%,生理反应性不明显或不对称;②β活动明显增多,波幅可达50~100μV;③θ波明显增多,波幅可达50~100μV,呈阵发性出现,主要在额区;④δ波轻度增多.四、中度异常背景活动的量变加上波形的中等度改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中度异常:①α频率变慢,以8Hz为主或α消失;②α频率及波幅明显不对称;③额颞部有阵发性高幅α节律,而枕部较少α前移,或α泛化;④中波幅θ节律占优势;⑤中波幅δ波成组或持续出现;⑥有较多异常波;⑦正常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双侧消失,或正常睡眠周期消失.五、高度异常背景活动高度的量变和质变.符合以下一项者即为重度异常:①α波消失,或仅有少量频率很慢的α波,如8Hz波散在;②波幅和频率无规则,完全失去节律性;③广泛性中、高波幅θ节律或δ节律,其间夹以高波幅β波;④异常病理波呈节律出现或反复爆发出现;⑤周期现象或爆发-抑制;⑥持续低电压或电静息状态.六、局限性异常一侧或某一局部导联的尖波、棘波、尖-慢波综合、棘-慢波综合或慢波并有位相倒置.有时也表现为局限性的快波甚至波幅抑制.小儿脑电图诊断标准供参考一、正常小儿脑电图小儿不包括新生儿脑电图符合下列各项表明时为正常脑电图:1.背景活动的频率、波幅、节律性、调节性和分布符合相应的年龄范围;2.左右半球相应部位基本对称,波幅差不超过50%,婴幼儿期颞区可有轻度不对称;3.在其年龄段应该出现的生理性波形如期出现如睡眠纺锺、顶尖波等,在其年龄段应该消失的不成熟波形如期消失如δ刷、枕区插入性慢波等;4.可存在与年龄相关的图形如思睡阵发性慢活动、颞区轻度不对称等;5.过度换气没有明显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6.生理性睡眠波顺序出现,睡眠周期正常;7.各种状态下没有阵发性异常放电.二、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多数为正常变异,和正常小儿脑电图的临床意义基本一致.在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正常范围脑电图:1.脑波频率范围轻度增宽,调节、调幅欠佳仅指年长儿;2.过度换气时有轻度的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3.出现少量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三、界线性小儿脑电图界线性小儿脑电图可为正常变异,也可见于轻度脑功能障碍小儿,临床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在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时为界线性脑电图:1.脑波频率轻度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慢波轻度增多,调节调幅不良仅指年长儿;2.出现少量不典型棘波、尖波;或出现较多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四、异常小儿脑电图小儿脑电图出现以下情况属于明确的异常.异常小儿脑电图不再分度,但需要具体指明主要异常表现.一背景活动1.背景脑活动发育延迟,清醒时基本脑波频率明显落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基本节律慢化,该年龄段应出现的脑波未正常出现如枕区α节律,或应消失的脑波未如期消失如δ刷形放电、TA波形等;2.脑波分布无正常部位差别如无枕区优势频率;3.两半球对应区域明显持续不对称;4.广泛或限局性的持续慢波活动;5.出现高度节律紊乱、爆发-抑制、周期性波、低电压或电静息;6.睡眠周期或睡眠结构异常,或在长时间的睡眠记录中生理性睡眠波在一侧或两侧恒定消失.二诱发试验1.过度换气时诱发出癫痫样放电或出现两侧慢波明显不对称;2.闪光刺激诱发出癫痫样放电或出现光搐搦反应.三癫痫样放电1.在任何状态及任何背景下出现明确的癫痫样放电,包括棘波、多棘波、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尖-慢复合波、棘波节律或快节律等;2.任何明显有别于背景的阵发性波或节律在排除干扰伪差的前提下.新生儿脑电图诊断标准供参考判断新生儿脑电图时应首先了解胎龄GA、检查当天的出生后日龄并准确计算出受孕龄CA.轻度异常1.背景活动成熟轻度延迟,即与实际CA相比,交替图形tr áce alternant,TA或非连续图形tr áce discontinuous,TD轻度不连续;2.与CA相适应的波形或节律轻度缺乏如枕区δ活动、枕区或颞区θ活动、或δ刷轻度减少;3.局灶性电衰减;4.在正常或轻度异常背景上的少量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中度异常1.与实际CA相比,背景活动中度不连续爆发间隔时间在CA30周以下早产儿30秒以上,或在CA30周以上超过20秒,但均不超过60秒;2.与CA相适应的波形或节律缺乏;3.半球间持续不对称和或不同步,不超过整个记录的50%;4.持续普遍性电压降低,在所有状态下背景活动低于25μV;5.单一节律发放或其他形式的电发作,不伴重度背景异常.重度异常1.与实际CA相比,背景活动明显不连续爆发间隔时间超过60秒;2.局灶性或一侧性周期性放电;3.半球间过度不同步和或不对称,占整个记录的50%以上;4.频繁出现Rolandic区或中线区正相尖波,﹥2次/分钟;5.严重低电压在所有状态低于5μV;6.爆发-抑制7.等电。
脑电图仪操作流程
脑电图仪操作流程简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方法,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来收集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信号。
脑电图是神经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诊断工具。
本文将介绍脑电图仪的操作流程,以帮助初学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脑电图记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脑电图记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1 选择合适的实验室选择一个安静且无干扰的实验室环境。
避免有杂音和其他干扰物。
1.2 确认设备完好确认脑电图仪设备完好,电极和导线无损坏。
1.3 被试者准备被试者需要将头发清洁干净,并保持头皮干燥。
头发过长时,需要使用胶带或其他固定方法将头发贴在头皮上,以确保良好的电极接触。
2. 放置电极脑电图仪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来记录脑电图信号。
正确放置电极对于获取准确的脑电图数据非常重要。
2.1 确定电极位置根据国际10-20系统,确定电极的位置。
电极位置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具体的电极位置会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而有所不同。
2.2 准备电极及导电胶按照实验需要,选择合适数量和类型的电极,并准备好导电胶。
2.3 清洁头皮使用清洁剂或酒精棉球,清洁头皮,以去除头皮上的油脂和脏物。
确保头皮干燥。
2.4 用导电胶固定电极将导电胶涂在电极表面,然后将电极轻轻插入头皮。
确保每个电极都稳固地贴附在头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极接触。
3. 连接导线完成电极的放置后,需要将导线连接到脑电图仪上,以便记录脑电图信号。
3.1 准备导线选择合适的导线,并确保导线没有任何损坏。
3.2 连接导线和电极将导线插入电极的接口,确保连接牢固。
保持导线的整齐,避免交叉和纠结。
3.3 连接导线和脑电图仪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脑电图仪的对应接口,确保连接正确。
4. 记录脑电图信号完成电极的连接后,可以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了。
4.1 打开脑电图仪按照脑电图仪的操作手册,打开脑电图仪,并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4.2 设置采样频率和增益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合适的采样频率和增益。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第一篇: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对环境的要求1.1 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1.2 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1.3 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2 准备工作2.1 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2 要求被检查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2.3 被检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2.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3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3.1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3.2 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这类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间的接触阻抗较在,极化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
3.3 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6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3.4 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4 描记脑电图4.1 正式描记脑电图前应调整好阻抗、噪音,调整走纸速度。
观察描记图下方的定标是否准确,如有不妥及时调整。
4.2 按照脑电图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标准操作。
常规包括I导、II导、III导和IV导,根据申请情况可加用V导和VI导。
4.3 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4.4 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
4.5 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4.6 脑电图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索引册,检查完毕后按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脑电图诊断进行登记,脑电图记录单一式2份,原始图纸应与报告单一起存档,以便复查时查找。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脑电图室是一个临床诊断室,用于记录并分析脑电活动。
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电图室的制度流程和操作规范。
一、脑电图室制度流程1. 预约和接待患者预约脑电图检查后,应提前告知具体的预约时间和所需注意的事项,例如不要使用发胶、不要喝咖啡等等。
在患者到达前,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和相关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准备充分。
2. 检查准备患者到达后,工作人员应详细介绍检查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例如不要说话、尽量不要动等等。
对于重要的检查项目,如20-30分钟的除颤前脑电图,应事先证实是否符合检查要求,例如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等。
3. 检查操作在记录脑电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帮助患者正确定位、调整荧光板和电极的位置。
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调整设备、加强监测等。
记录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并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私密性。
4. 检查结束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协助患者从设备上解除电极,提供洗头、洗脸等必要的帮助。
对于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或异常数据,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和记录,并通知主管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
此外,应将设备和场地清理干净,为下一个患者做好准备。
二、脑电图室操作规范1. 操作前的准备(1)设备调整:检查设备的操作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调整操作参数。
(2)防静电处理:在患者接触到设备和设备周围的环境时,会产生静电,影响脑电信号的传输,因此应采取防止静电的措施。
(3)荧光板和电极处理:荧光板应正常工作,记录荧光信号的质量应相同。
电极应安全、可靠、易于加装和拆卸,并应在头皮上接触良好。
(4)佩戴安全带:为防止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滑落,需要佩戴安全带。
2.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检查参数:应按照医生要求设置检查参数,避免人为因素对记录数据的影响。
(2)正确调整电极位置:应调整电极的位置,使其紧贴头皮,并确保不会滑动。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纵流程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
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此处用的是16导联,电极的位置参照“导联图示”),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视频脑电图”,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10—1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然后打印结果。
打印结果分为全部打印和部分打印
全部打印:
将光标拉至记录开始的地方,然后点击“打印1”,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打印”;也可以以光标为起点,打印其后的部分。
部分打印:
先关掉视频(点击“视频开关”,选择“关闭”),点击下方的“地
形图”,选中要打印的区域(一般为8格,一张纸的宽度),再点“地形图”,然后点击下方的“打印”,出现预览图,填写下方的检查结果,再点击左上方的“打印”。
9.整理患者及用物。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脑电图仪器操作使用规范
视频脑电图仪器设备操作规范
1、打开电源先预热机器、稳压,然后开机。
2、检查前清洁病人头皮,正确按规范安放电极。
3、打开视频脑电图检查操作界面,检擦无线蓝牙接收器信号灯是
否正常,调节视频角度位置;最后连接导联线与采集盒,打开
开关,检查采集盒电池是否够用,交代病人不要触动采集盒开
关及连线接头。
4、机器连通病人后,检查各导联图象监测是否清晰、基线是否稳定
等;如有干扰,检查原因:a充分与病人沟通,使病人完全放松下来;b检查导联线与采集盒接头接触情况及电极与头皮极接触情况,排除干扰。
5、一切正常后,进入记录操作,进行生物定标,检查机器时间常数、
滤波、增益是否在要求范围。
6、监测过程中,要定期观察仪器运行是否正常,保持室内安静,避
免有人走动及各种外界干扰。
7、检查结束,停止记录,退出界面,断开导联线与采集盒的连接,
轻轻取下病人头上盘状电极,清除电极膏,消毒、干燥备用。
8、完毕将时间常数、滤波、增益等检查一遍,归回常规位置,全
部检查结束后离开检查室前应关机,关闭总电源,遮盖仪器。
原创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
原创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1.引言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简称EEG)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生物电记录技术,用于检测和测量人类大脑活动的电信号。
脑电图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心理学研究和神经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原创脑电图技术的规范和操作流程。
2.设备准备在进行脑电图测量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 脑电图设备:包括放置电极的帽子、导联线和脑电机。
- 电极准备:将电极与电极盐水交联,用于与头皮建立良好的接触。
- 计算机:用于控制脑电图设备以及记录和分析脑电图数据。
3.实施操作脑电图技术的实施操作包括以下步骤:3.1.准备工作•确保测量环境安静和舒适。
•消除身体上的干扰物,如金属首饰。
•洗净头皮,以去除油脂和污垢,以确保电极与头皮的良好接触。
3.2.电极安装•将放置电极的帽子戴在被测者头上,调整至合适位置。
•根据电极布局图,将电极一一安装到帽子上,确保电极与头皮紧密贴合。
•检查每个电极是否稳固,以避免数据采集时的移位。
3.3.连接设备•将导联线与帽子上的电极连接。
•将导联线的另一端插入脑电机。
•将脑电机与计算机连接,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4.开始测量•让被测者保持静止,避免眼球运动和其他运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启动脑电图设备,并开始记录数据。
•根据实验需求和测量目的,确定测量时间的长度。
3.5.数据保存与分析•在测量完成后,将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中。
•使用专业的脑电图分析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并生成分析报告。
4.质量控制为了保证脑电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 在测量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电极是否与头皮有良好的接触。
- 在测量过程中,监控信号的质量,如阻抗和干扰。
- 进行数据分析时,排除由于身体运动和其他干扰因素引起的伪迹。
5.总结原创脑电图技术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对于获取准确和可靠的脑电图数据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设备准备、实施操作和质量控制,可以获得高质量的脑电图数据,并帮助进一步理解人类大脑活动的电信号。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
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
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
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最新:临床脑电图和脑电检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最新:临床脑电图和脑电检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脑电图是通过在头部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100万倍,并将脉冲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而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技术。
根据不同的临床检查目的(如判断临床发作事件性质或脑功能情况)进行分类,现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脑电图有常规脑电图、长程脑电监测、重症持续性脑电监测和便携式移动脑电图等。
鉴于脑电图的解读通常受到电极数量、导联编排和监测质量的影响,上海市本领域专家就临床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形成以下共识,以供参考。
临床常规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查,主要应用于门诊清醒患者的评估,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或评估其脑功能情况。
推荐采用数字化脑电图设备。
其电极类型为桥式电极,根据需要可采用盘状电极和某些特殊部位的电极(如蝶骨电极),并保证电极记录时不会引起0.5~70 Hz频率范围脑电信号的衰减。
➤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应根据10-20系统放置21个脑电电极(19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记录电极为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Fz、Cz和Pz。
新生儿可选用改良的国际10-20电极安放系统:9个脑电记录电极(Fp1、Fp2、C3、C4、T3、T4、O1、O2和Cz),2个参考电极(耳或乳突电极),1对下颏肌电电极,1对心电电极,2个眼动电极。
长程脑电监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长程脑电监测是指监测时间超过2 h的脑电图,分为住院和门诊两种类型。
由于通过门诊常规脑电图仅可筛查出29%~55%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延长门诊脑电图的记录时间(如延长至3.5~4.0 h)可将IED的筛出率提高至80%~90%,尤其对局灶性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更为有效。
长程脑电监测建议采用视频与头皮脑电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电极建议采用盘状或杯状电极,以专用电极膏和胶带将其牢固地固定于头皮上,电极阻抗应<5000 Ω;监测时间>24 h的患者应定时检查电极连接和阻抗情况,以尽量减少伪差。
脑电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脑电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脑电操作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记录脑电图来分析人脑的电活动情况,从而诊断和监测许多与大脑功能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脑电操作的流程,并详细说明评分标准。
一、脑电操作流程1. 准备在脑电操作前,患者应进行适当的准备。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和疾病情况。
患者需要将头发清洗干净,避免使用护发素、发胶等物品,以减少对电极的干扰。
同时,患者还需要不适宜进食或饮酒,以确保脑电图的准确性。
2. 安放电极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按照特定的位置和布局安放电极。
通常情况下,脑电图的电极分为多个区域,包括前额区、颞区、顶区和枕区等。
医生会在这些区域通过电极与头皮接触,以记录相应位置的电活动。
每个电极都需要进行固定,以防止它们在操作过程中移动。
3. 记录脑电信号一旦电极安放完毕,医生将开始记录脑电信号。
这需要使用脑电仪器,它能够捕捉到大脑中的电活动,并将信号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
在记录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尽量避免运动和说话。
通常,记录时间为20分钟到1小时不等,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4. 分析和解读记录完脑电信号后,医生将进行信号的分析和解读。
他们会通过观察脑电图的形态、频率、幅度等特征来评估脑电活动的正常与否。
根据分析结果,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如癫痫发作、睡眠障碍等。
二、评分标准脑电的评分标准是通过对脑电图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来判断脑电活动异常与否。
以下是常见的评分标准:1. 脑电波形特征评分标准考虑到脑电波形的频率、幅度和形态等特征:- 大脑放电频率:常见的频率范围包括δ波(0-4Hz)、θ波(4-8Hz)、α波(8-13Hz)、β波(13-30Hz)和γ波(30-100Hz)。
脑电活动频率异常可提示脑部功能紊乱。
- 脑电放电幅度:通过分析波形的振幅大小来评估脑电信号强度。
低幅度的波形可以表明神经元的功能损伤。
- 脑电放电形态:评估波形的形态是否正常,在形态上看是否有尖峰、棘波、慢波等异常现象。
脑电图操作规范.pdf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效用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 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 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IFSECN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 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 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 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数不应少于18~21 个(16~19 个记录电极, 2 个参考电极)。
电极至少需覆盖前额区、中额区、中央区、顶区、枕区、前颞、中颞和后颞有条件时还应包括额、中央、顶区的中线部位。
新生儿因为头围小,可Cz)电极,以便发现颅图2、鼻额缝至枕外粗隆各电极示意图20% 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Fp2(右额极) ,F 8(右前颞) ,T4(右后各20% 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 )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2 )。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培训试题及答案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培训试题及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培训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脑电图(EEG)主要记录的是什么信号?A. 大脑的血液流动B. 大脑的电信号C. 大脑的磁场变化D. 大脑的化学反应答案:B. 大脑的电信号2. 以下哪个是标准的脑电图电极放置位置?A. T3, T4, Fp1, Fp2B. A1, A2, O1, O2C. V1, V2, V3, V4D. L1, L2, R1, R2答案:A. T3, T4, Fp1, Fp23. 脑电图通常使用多少Hz的采样率?A. 10 HzB. 50 HzC. 256 HzD. 1000 Hz答案:C. 256 Hz二、填空题4. 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联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联线。
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见图2。
如图2,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 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联线(见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联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图2、鼻额缝至枕外图3、双耳前窝连线各电极位置示意图从Fpz通过T3至Oz联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一个。
依次为F7(左前颞)、T3、T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联线之交点,O1应距Oz10%。
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见图4。
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联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一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20%。
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见图5。
左右图4、两侧颞平面电极位置示意图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耳垂(A1,A2)新生儿和婴儿可置于双侧乳突(M1,M2)。
(6)电极阻抗:待电极安装好后应测定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一般要求不超过5KΩ。
当记录中出现可能为电极导致的伪差时,应重新检测电极阻抗。
3.导联组合导联组合是指用不同的导联方式连接电极。
常用方法有两种:参考电极导联法和双极导联法。
各个实验室根椐需要可采用不同的导联组合法。
合理组合方式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至少有8导程,尽量使用10-20系统法中的全部21个电极;(2)导联组合要简洁明了,能清楚显示电位的空间走向;(3)双极导联电极间距应相等;(4)导联排列顺序,应从前向后、先左后右;(5)在一次脑电图检查中,至少应该各有一段如下组合的记录:参考电极导联、纵向双极导联、横向双极导联。
并在记录过程中,明确标明导联组合方式(数字化脑电图在回放时应以上述多种导联方式显示和分析);(6)至少主要导联组合方式与其它实验室的应相同,以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的交流。
数字化脑电图仪常设置Cz为虚拟的公共电极,但置于Cz和头皮其他部位的电极均不能作为真正的参考电极,回放时应转换为平均参考电极或耳电极阅图。
对于较多导程的脑电图仪(如目前大多数的数字化脑电图仪),可酌情增加心电、肌电、眼动、呼吸等其它生理参数的记录。
导联: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
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
在16道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Fp1-A1,Fp2-A2,F3-A1,F4-A2, C3-A1,C4-A2,P3-A1,P4-A2, O1-A1,O2-A2,F7-A1,F8-A2,T3-A1 ,T4-A2,T5-A1,T6-A2,(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
常规应用两种导联:纵向双极异联: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1,P4-O2,Fp1-F7,Fp2-F8,F7-T3, F8-T4, T3-T5, T4-T6,T5-O1,T6-O2。
横向双极导联: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据临床需要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4.记录参数(1)校准电压(定标):在记录前需要方波定标和生物定标。
方波定标时,推荐尝试不同滤波设定状态下记录并测量校准电压。
定标电压应该调到敏感水平,全部记录笔尖均应在零位并应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生物定标是指各导联同时记录同一部位电位波形、波幅、位相应完全一致。
(2)敏感度:常规记录时,敏感度一般设置于7μV/mm或10μV/mm (成人)、10μV/mm或20μV/mm(儿童),可酌情及时调整。
(3)滤波:常规记录时,高频滤波不应该低于70Hz,多设定为70Hz。
低频滤波不应该高于1Hz,多设定为0.3Hz或0.5Hz(对应时间常数分别为0.4s或0.3s)。
(4)走纸速度:常规记录速度设为3cm/s。
1.5cm/s速度可用于长时间描记。
(5)描记时间:常规脑电图应至少记录20分钟清醒状态下的无干扰图形。
(6)诱发试验:睁闭眼、闪光刺激及过度换气应作为常规诱发试验,癫痫病人应尽可能进行睡眠诱发。
进行诱发试验时,均需相应增加记录时间。
①睁闭眼试验:在受检者清醒、放松闭目状态时,每隔10秒左右嘱其睁眼3-5秒,反复睁闭眼2-3次,并标记每次睁闭眼的时间点。
②闪光刺激:闪光刺激器置于受检者眼前约30cm,在闭目状态下并面向闪光刺激器中心。
刺激器发光亮度为10万烛光(﹥100Nit),刺激脉宽0.1~10ms,刺激频率在1~60Hz可调。
每一频率刺激持续时间为10秒,间隔10秒,再用另一频率刺激10秒钟。
一般采用由低频逐渐递增至高频刺激。
举例:1Hz—3Hz—6Hz—9Hz—12Hz—15Hz—18Hz —21Hz—24Hz—27Hz—30Hz 。
在闪光刺激过程中如出现临床发作,应立即停止刺激。
③过度换气:过度换气描记应至少持续3分钟,深呼吸频率为20-25次/分。
在过度换气之前及之后,均应在不便换导联组合条件下记录至少1分钟。
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过度换气: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病、高颅压、镰状细胞贫血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④睡眠诱发:应记录到入睡过程和浅睡期(非快速动眼睡眠Ⅰ、Ⅱ期)图形。
5.围记录期注意事项:(1)检查前应和受检者充分沟通,消除紧张与疑虑,以配合检查。
(2)检查前一天受检者应洗头,洗后不用发脂、发胶等,检查时头部应清洁干燥。
(3)对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病人,常规检查一般不应减停药物。
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获得发作期脑电图,应在患者和家人知情同意情况下谨慎减停药物,检查后及时恢复用药。
(4)睡眠脑电图检查以自然睡眠描记最为理想。
可在检查前进行适当睡眠剥夺。
如果不能获得自然睡眠,可以采用药物诱导睡眠。
多选择起效时间快、作用时间短、对睡眠影响小的药物(如戊巴比妥、水合氯醛等)。
亦可通过动态脑电检查获得睡眠期的记录。
(5)用记录纸记录的脑电图上必须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描记日期、住院号/门诊号、使用药物名称及剂量、受检者的意识状态、操作技师姓名等。
(6)脑电图记录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应该实时清晰的标记。
主要包括:导联方式的更换、记录参数的调整、各种来源的伪差、意识状态的判断、受检者出现的症状等。
二、脑电图报告书写规范脑电图报告应包括四方面内容:1.受检者一般情况;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及其严重程度的判定);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
1.受检者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利侧手、体位、临床诊断、使用药物名称和剂量、意识状态、配合程度、记录时间、病历号等。
2.脑电图记录的描述包括对脑电图特征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
应描述各种记录状态下(清醒、睡眠、各种诱发试验)出现的各种正常及异常脑电特征。
描述既要客观全面,又要简洁明晰。
这部分内容是判定脑电图正常与否或异常程度的依据。
3.脑电图结论(正常或异常严重程度的判定)是指对一次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的综合判定。
对成人和儿童可采用不同的判定分级方案。
为了方便其他医生阅读报告时掌握重点,更有效的读懂脑电图结果,对于异常脑电图,除了标注异常程度之外,建议应同时描述最能够体现该异常程度的主要异常发现。
举例:局限性异常脑电图(1)左前颞区频繁棘波、尖波,仅出现于睡眠期。
(2)左前、中颞区为著持续性、不规则、中等波幅δ活动。
4.脑电图结论的解释即对本次脑电图结论的临床提示意义做出解释。
这部分内容对于不太熟悉脑电图的临床医师有帮助。
但是,合理解释应该在综合分析临床和脑电图资料的基础上谨慎给出,这需要丰富的临床及脑电图经验,只适用于判读脑电图的临床医师。
应注意:(1)由于脑电图主要反映脑功能状态而缺乏病因特异性,在脑电图报告中不宜作出临床疾病的诊断。
举例:高度异常脑电图(双侧弥漫性慢的棘-慢波综合,可诊断Lennox-Gastaut综合征)(错误)(2)对于相对有特征性的异常脑电活动,可以在有把握的情况下提示可能出现该异常电活动的常见临床情况,供临床医生参考。
例如持续出现广泛性约每秒一次(或1Hz)周期性三相波发放,而临床又有进行性疾呆、肌阵挛等症状时,可以提示临床医师有无Creutzfeldt-Jakob病的可能。
举例:a.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三相波,可见于代谢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脑缺氧等)b.高度异常脑电图(弥漫性爆发-抑制脑电活动,提示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可见于缺氧性脑病、低体温、药物中毒、癫痫持续状态等)c.局限性异常脑电图(左前颞见频繁癫痫样波发放和较多δ慢波活动,提示左前颞区局限性脑功能异常,可能存在有潜在致痫性病灶)(3)脑电图异常对于癫痫的发作分类诊断很有意义,可以作出提示供临床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