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作用及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34b5a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8.png)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作用及原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设计好实验,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实验问题,学生需要亲自动手实验,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需要进行探讨、交流,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乐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1. 紧扣教学内容问题设计要围绕化学教学内容,要能够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强化思维性问题设计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再加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强调探究性问题设计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6. 保障安全性问题设计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要遵守实验守则,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问题设计的实施1. 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问题设计应该选择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的实验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设计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实验问题展开自己的想象和探索,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56e3d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8.png)
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困惑解答一、教学困惑概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惑,这些困惑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困惑,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困惑解答1.困惑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2)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趣味性;(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困惑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解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3)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敢于发言。
3.困惑三:如何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解答:突破学习难点,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概念;(2)采用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困惑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解答: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授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体系;(2)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困惑五:如何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解答: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2)多元化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3)定期进行学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困惑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困惑,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篇范文:示范课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为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原子、分子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9170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9.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概述在初中阶段,化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
但是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验教学缺乏、教学手段单一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二、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具体案例和实际应用,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知识,学习兴趣不高。
2. 学生参与度不高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实验教学缺乏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师资力量等原因,很多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不足。
4. 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只使用一种教学手段,比如讲授、板书等,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对策研究1. 改变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增加实例分析和案例应用等方式来解决。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比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购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建立一些小型的实验室,定期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 多样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手段,比如配合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四、对策实施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承担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fd30d4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e.png)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一、内容概括自从我们启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来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中期成果。
首先我们明确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
我们充分认识到,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接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我们围绕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逐一进行优化。
比如我们在实验准备阶段,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确保实验既能够验证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们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通过示范和分组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的魅力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注重实验结果的分享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重视实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验我们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
比如通过探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如食品、洗涤剂等成分及其原理,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趣味实验活动,如家庭小实验、化学魔术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1. 简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神奇现象,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实验条件受限、教学方法单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因此我们启动了这项研究,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所进行的研究,不仅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孩子们未来学习之路的负责。
通过实验教学的改进,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fa4e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7.png)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化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手段单一等。
对于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将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案例分析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出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通过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影响,再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关键因素,探讨如何实施高质量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发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本研究旨在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为构建更高质量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的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的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1b0c0aa76e58fafab003f2.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小章中学王伟一、本学期主要工作本学期我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方案展开研究活动:(1)初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情境教学”和“有效教学”两种理论的结合,为此我们组织组内教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使大家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酸碱盐部分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初三化学学习的难点,本学期,我们就“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开展了“同题异构”活动,组内每个老师都针对这块内容上了一节教研课,在同样的课题中,我们看到了每个老师不同的授课方法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让我们彼此思想产生更多碰撞,对这一内容的有效教学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对这一内容与微粒知识、溶液知识的融合处理得更好。
二、现阶段主要存在问题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忙于毕业班教学工作,还没能把对课题的研究自然地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活动后的反思总结不够到位。
三、本学期工作打算本学期,我们还需在以下方面继续完善和提高。
(1)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组内教师的科研认识和科研热情。
教师需要先学习,深刻俯理论内涵,才能高速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去指导教学,将有效情境教学的理念自觉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并希望组内老师能更多地撰写教学论文。
(2)将新授课的情境素材积累汇总,将优秀的课例、课件、教学设计集中整理,充实我们的教学素材。
(3)继续开展“同题异构”活动。
除了开展活动,更重要的是做好课后的研讨、反思,让教活动落到实处。
(4)继续以反思促成长。
注意积累、善于总结,及时记载研究中的真实故事,做到一课一评一反思,同时对课题研究开展的活动情况及时总结,认真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完善。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探析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3eec4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2.png)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探析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要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并以此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个阶段,是为学生之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化学时应当要不断反思和创新,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化学在初中阶段属于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整个化学学习生涯来说有着奠基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亦有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初中化学教师关注到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性。
因此,教师要着重采取多种手段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理解和看法。
一、认真备课,备好学生、教材和习题在新课程的框架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要求教师备好教材、学生和习题,让教师懂得如何上课,明确上课的具体安排,知道上课需要做到的事情。
初中化学教师做好备课内容,首先,做到备好教材,钻研出教材的主旨内容,知道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就可以在课上突显出这些重点内容,引出化学内容的难点问题,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难点内容,一起解决难点问题。
其次,教师要备好学生各个层次,按照学习能力不同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认识到每一个层次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接受能力,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最后,初中化学教师要备好习题,做到难度适中,设计出各个难度的习题,可以及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应用不同难度的习题,充分发挥出习题教学的作用。
二、点拨难点,事半功倍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
初中化学教研讨论问题(3篇)
![初中化学教研讨论问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26f0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33.png)
第1篇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研讨论提出以下问题,以期为我国初中化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问题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1.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奇妙之处。
2.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4.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问题二:如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1. 完善实验设施,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和充足。
2. 强化实验教师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素养。
3. 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4. 优化实验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5. 开展实验评价,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问题三:如何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 挖掘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物理、生物、地理等。
2. 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如化学与物理实验相结合、化学与生物实验相结合等。
3.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化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衔接性。
4. 鼓励教师跨学科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五、问题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1. 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设计。
4. 加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开展化学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问题五:如何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1. 加强化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开展化学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3. 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5.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e49fe5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7.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不仅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和实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然而,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策略。
问题一: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学生常常面临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原子、分子和化学方程式等概念。
由于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形象地理解其含义和运用。
解决策略一:提供实例和比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生动有趣的实例和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比喻原子为小颗粒,分子为由几个原子组成的微小颗粒,从而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解决策略二:引导实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了解化学概念。
例如,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问题二:实验操作不准确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经常面临实验操作不准确的问题,这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和对实验原理的错误理解。
解决策略一: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应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仔细准确地操作。
教师还可以预测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告知学生如何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
解决策略二:演示实验过程在讲解实验时,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正确的实验过程和技巧。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问题三:学习兴趣不高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学生有时会觉得化学知识晦涩难懂,进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解决策略一:增加实践环节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理论知识。
解决策略二:引导问题探究和思考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投入感。
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优化问题
![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优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92285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7.png)
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性优化问题摘要:初中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探究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构造、化学特性,以及应用的一门基本自然科学。
双减背景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需求,培养初中生独立研究的创新能力成了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向。
因此,本章重点剖析了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并同时给出了具体的教学优化对策,希望可以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双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高效课堂”的要求下,教师应关注、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奠定了一节课的基调,课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
只有不断提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其注意力,使其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新知识学习中。
否则,一旦课堂导入低效化,就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制约课堂教学的开展。
基于此,为了真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不断提升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艺术性。
一、初中化学教学贴近生活的教育价值所在1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受力更加强烈在任何学科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感受到该学科知识的存在以及学生能否对该学科有着特殊的、良好的感受力是至关重要的。
以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述,更加能够使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感受力强烈。
对于很多理论上不明白的东西,学生也更加具有了探索的欲望,对于知识的存在感更加强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过程。
因此,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化学知识的讲述,对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以及型塑学生科学的化学学习观念,都具有了更重要的教育价值。
2能够更好的塑造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和化学思考方式化学本身就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理论阐释,能够接受这样的理论阐释,就表明了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程度。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贴近生活式的讲课方式,能够更好的使学生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化学学习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通过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理论认知,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更加的具有了方法论上的感受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ce3e6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e.png)
高效课堂新课程NEW CURRICULUM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王昌普(重庆市梁平县新盛初级中学)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提问,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点,使学生在老师的问题下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学会灵活地应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学习、发挥。
由此可见,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给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所有的学生都提高和进步。
一、问题要紧贴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化学简单地说就是用各个反应的原理和现象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所以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溶解度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一些东西可以完全溶于水中,但是一部分物质在水中还是保持常态,这之间的差距是由什么决定的?相信学生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感兴趣,而且贴近实际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实验样本去检测和验证。
紧贴教材知识点和教学目标也是设计问题的一个大问题,提问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为了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好好地研究课本和辅导资料,明确每一个新课题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然后针对这些重点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进步的目的。
二、设计问题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不仅可以在一节课结束之后提,还可以在课前提问题,这样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相当于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情景,通过这个情景将学生带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和教学计划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只有知识而没有能力,那么学生脑子里的知识是不能得到运用和发挥的,这样是达不到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将问题设计的拓展性很强,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
![初中化学校本教研课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080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0.png)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2)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有助于推动化学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有助于丰富初中化学教学理论,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 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2. 初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1)创设探究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提出探究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设计探究方案学生根据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包括探究方法、步骤、预期结果等。
(4)实施探究活动学生按照探究方案,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6)反思与评价学生和教师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初中化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c4d0f4700abb68a982fbca.png)
2下列酸中属 于有机酸的是( ) . A、 碳酸 B 硝酸 c 氢硫 酸 D、 、 、 乳酸 ( , 6, CH0 ) 3下列属 于难溶性碱 的是( ) . A、 氢氧 化钠 B、 氧化钾 c、 氢 氢氧化钙 D、 氢氧 化 4下列各类物质 中 , . 一般都应含有原子 团的是 ( )
一
;
一
③通过查 阅资料得知 : 氨气 ( H ) N 是一种 密度 比空 气小且极 易溶于水的气体 , 其水溶液称 为氨水 ; 小芳 同 学想 利用加 热氯化铵和氢 氧化钙的 固体混 合物制取 氨
气, 她应选择 的反应 的发生装 置是 , 收集装 置
; ④二 元无 氧酸
一
~
; ⑤能
验操作 和严谨 的实验态度是研究 实验的重要前提 。在
雏生 章 C泡 蓐 片 } ,增强 机 体枫 杭 力 教学 的过程 中 ,要充分利 用实验教学这个 载体来培养 功 盏 :彳 充 人体 堆 生素 C 主 要 成 分 :堆 生素 e 学生的基本技能 和情感价值观 。 辅 科 成 分 : 醴 氢 钠 、 氯 化钠 、; 碳 螽石醴 晶体 蔗糖 、糖精 钠 阿 朴 胡 箩 l 、槁 味 香 精 、 橙 味 杏 丰、 堆 生素 8 、 醛 古 , 在复习物质的检验 和提纯时 ,我 以氢氧化钠
A、 B、 c、 酸 碱 氧化物 D、 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一定 含有 氧元 素 B 碱 中一定 含有 金属 元 酸 、
b c
a
素
c、含有金属 元素和氢 氧根 的化合物 一定是碱 D、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 取氧气 ,
二 、 堂 练 习设 计 的原 则性 课
初中化学学习问题解决(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学习问题解决(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188f3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5.png)
初中化学学习问题解决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学习问题解决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初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化学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许多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一:概念理解不深刻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只注重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
这导致他们在面对综合性的问题时,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问题二:实验操作不熟练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学生由于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问题三:知识体系不完善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知识体系不完善,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梳理化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问题四:解题能力不强许多学生在面对化学题目时,往往因为解题能力不强而无法得出正确答案。
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教授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如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以提高解题效率。
问题五:学习兴趣缺乏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然而,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有趣的教学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总之,初中化学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
![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6cf81d580216fc710afd10.png)
(2009· 南昌)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 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 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 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 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 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 是 ; 【解释】请用分子知识解释C杯 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阻止食物中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 防止食物腐败。 【反思】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 造成 ,所以要控制使用。
• 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教师才问: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 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 问题的提出就比前面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 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教师 再问:为什么不能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 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高锰酸钾制氧 气的装置改成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 置呢?为什么要这样改?
方法二
问题4、《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活 动与探究建议”,如何理解并使用?
• 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现象(二)问 题思考 • 二、问题的研究(一)专业学习1、理论学 习 2、他山之石 (二)教学实践(三) 策略研究 1、实验类“活动与探究建议” 内容的实施策略 2、调查类“活动与探究 建议” 内容的实施策略 3、交流类“活动 与探究建议” 内容的实施策略 • 三、成效与反思
活动与探究建议
活动与探究建议 13个
32个
实验类
21个
调查类
交流类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 探究
• (2009· 陕西)可口可 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 的碳酸饮料,其中含 有CO2、H2O和柠檬酸 (具有一般酸的性质) 等物质。请用两种不 同的方法探究雪碧中 CO2的存在。将必要 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填 在下表中: 实验方 实验步 实验现 法 骤 象 方法一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046ff3bb68a98270fefaf7.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余文森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中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来,课堂有效教学作为当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贯穿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中。
但山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值得探讨的空间。
笔者到各乡镇学校调研,听了不同课型的初中化学课,发现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少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多了;多媒体“整合”多了,单一枯燥的活动少了;课堂气氛活了,不再死气沉沉。
整体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
但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具体表现是教师只单一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二是教学设计粗,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且以讲解式为主。
三是教学过程虚,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初中生活动时间较少或者教学活动设计单一。
四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课堂上存在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
五是学生参与演示有效太少,学生有效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六是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却忽视学生的学。
七是缺少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实践。
如此种种存在与教学当中的问题,一方面对课堂有效性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的宣传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让部分人对有效性教学的概念认识愈加模糊。
另一方面,似是而非或者说是浅尝辄止的“四不像”有效教学已经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最重要的是极少的实践运用已经削弱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当中的魅力,更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厘清学术概念。
初中化学概念对化学的现象,化学的事实经过进行一定比较并综合分析,归纳出事实,类比要点,抽象相关的理性科学知识,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主要针对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06ab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f.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教学策略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手段。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1. 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意义实践探究教学是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探究,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原理,掌握重要的实验技能,并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实践探究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为学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2) 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与实践探究相关的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探究性学习项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效果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
其次,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再次,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锻炼,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探究教学策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个实践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案例——“溶液的浓度计算”:(1) 案例描述:教师设计了一个以“溶液的浓度计算”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根据溶液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6ec4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5.png)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建议:
1.针对学生疑惑点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疑惑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
考和探究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学生可能会对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电子的排列方式感到疑惑,教师可以就此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计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夏天穿深色衣服比穿浅色衣服更热,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的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设计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探究
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酸的性质,并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酸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凝固。
4.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设计问题: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究。
例如,
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如怎样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5.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围
绕这些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判断方法。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精心设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由于本学科在初中阶段只在初三开设,可以说,刚开始学习这一学科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
但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降低、开始出现厌学现象,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激活不够。
没有精心设计充满思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没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导致学生没有问题意识。
因此,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现代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讨论,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
研究对象:九年十班、九年十一班学生
研究内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研究方法:
(一)理论研究:收集典型的教学视频加强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在正确理论的指引下,在所教班级进行探索实践。
(三)完善总结:通过课堂实践不断总结完善模式。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3月)进行如下工作:
随堂听课,归纳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对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研究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集中进行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
1、通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课堂实践验证。
2、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末)进行了以下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材料。
2、对前期进行的各项研究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研究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和应用。
通过研究明确有效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研究方案:
(一)创新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1)教学设计中尽量设计一些有深度、讨论价值较大的问题。
由若干个子问题,引申为综合问题。
例如未知混合物成分的探究:生石灰常用作食品的干燥剂,久置的生石灰里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假设久置的生石灰中不再含有其它成分)。
为了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的成分,可以进行以下的探究活动。
设计实验问题时,先取样于烧杯中(将样品的质量固定为某一值),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到这一步时,需要在下面设计的子问题是:①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的原因是什么?②加入足量的水说明了什么?③过滤后得到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此类
子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滤渣是碳酸钙。
接着进一步进行探究滤液B的成分,它是由氧化钙溶于得来的,还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溶于水得来的,还是全部都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得来的。
设计此问题时,将滤液分成2份,一份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到混合物C,另一份先滴加无色溶液,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得到混合物D,将混合物C和混合物D混合过滤,可以得到一定质量的滤渣E和滤液F。
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设计的子问题是:④先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过量和稀盐酸后所观察的实验现象是什么?⑤将混合物C、D 全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滤渣和红色的滤液F,向滤液F中滴加氯化钙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F的溶质中一定含有的是物质是什么,还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此问题学生可以从滤液是红色入手,可以推出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稀盐酸,一定呈碱性,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探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是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因为在滤液F中加入氯化钙后能产生白色沉淀,可以得出滤液F中一定含碳酸钠,同时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的生成物氯化钠,又由于在另外一份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稀盐酸是否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因而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的生
成物氢氧化钠。
最后在确定滤液B成分时,可以从滤渣着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只要求出C和D混合后所得滤渣中钙元素的质量与滤液B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否相等。
如果相等即可以确定某一定质量的生石灰样品的成分。
(2)利用类比法设计问题。
例如在学习第七章酸碱盐时,给出无标签的三种无色溶液氢氧化钠、稀盐酸、氯化钙如何确定是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可以借助指示剂中紫色石蕊试液来判断,也可以利用pH试纸来判断,由此可以导出无试剂签别,这样可既复习的旧的知识又引入了新的知识。
(二)注意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趣味性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时,可以通过设计烧不坏的手绢这个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火焰熄灭后的实验现象。
思考为什么手绢会烧不坏呢?如果把酒精的浓度改变了,手绢是否能烧坏?在此情境下引入新课,必定会有较好的效果。
(2)从现实生活入手,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讲到材料问题时,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小时候淘气玩火
把头发烧焦的,头发烧焦后有什么气味,由此可以导出蛋白质的鉴别方法。
通过此类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世界,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六、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敢于发表意见,让师生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