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闻和舆论的关系

合集下载

新闻学原理复习资料

新闻学原理复习资料

新闻学原理复习资料[Sin]❖第一章✓ 1.新闻学的定义?答: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及其普遍规律的科学。

其重点是研究事业性新闻传播。

✓2。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是什么?答:研究对象:研究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活动研究目的:直接目的是探求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间接目的是为新闻传播活动的有效运行,新闻传播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知识支持;最终目的是推动新闻传播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 3.新闻学的学科理论框架?答:新闻学分为: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学边缘学科.(详见ppt)✓ 4.新闻学四类学科的地位?答:新闻事业史是新闻学研究的基础;新闻理论是新闻学研究的核心;新闻实务是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交叉新闻学则为新闻学纵深拓展和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学科生长点.✓ 5.简述中国新闻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答:历程:(一)萌芽时期。

(鸦片战争到1918年)(二)创立和形成时期。

(1918年-20世纪40年代)(三)曲折发展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洪仁玕《资政新篇》,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梁启超《本馆(《清议报》)第100册祝词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二)徐宝璜《新闻学》,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 ,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三)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 6.简述世界新闻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答:历程:第一阶段:萌芽和形成时期。

(17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第二阶段:成熟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新闻学的当代发展时期(1956年至今)代表人物及代表作:(一)德国学者普尔兹出版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德国新闻事业史》,约翰。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二)李普曼《舆论学》,卡斯帕·约斯特《新闻学原理》(三)弗雷德里克·S ·西伯特、西奥多·彼德森和威尔伯·施拉姆3位学者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7。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一,名词解释1新闻报道: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

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3信息: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

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

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

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

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

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

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

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洗牌作弊法”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5广告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

它体现着公众利益。

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

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

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具体事实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概括事实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

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

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

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

新闻媒体在传播社会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报道事实,更重要的是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塑造,从而影响社会行为和观念的形成。

通过新闻传播,社会舆论也得以在公众中迅速扩散和传递。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关系新闻传播是信息传递和社会舆论形成的重要渠道之一,而社会舆论则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各类信息和观点,同时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

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而社会舆论又会影响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

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关系。

新闻传播通过报道事件和现象,传达相关信息给公众。

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事实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解读和分析。

这种解读和分析所传递的观点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事件和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同时,新闻媒体还会通过评论、专题报道等形式,引导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态度。

这种引导作用在塑造社会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舆论的形成不仅仅依靠新闻传播,也受到公众的主观因素影响。

公众对事件和现象的评价和看法,会通过社交媒体、聚会谈论等方式传播开来。

这种传播形式扩大了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同时,社会舆论的形成还受到利益集团、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通过演讲、论坛等渠道,向公众传递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影响社会舆论的形成。

二、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影响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产生了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首先,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互动推动了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将各类信息传递给公众,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渠道。

这种信息传递和共享,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新闻传播与社会舆论的互动影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演变。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等方式,传递各类观点和价值观。

这些观点和价值观在社会舆论的传播中迅速扩散和传递,从而影响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判断。

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关系解析

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关系解析

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关系解析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关系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新闻传播作为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的渠道,与舆论引导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社会发展和民众意识形态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新闻传播对舆论引导的影响1.信息获取和传播:新闻传播是社会各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传递真实、准确的信息,新闻媒体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态度。

例如,报道社会热点事件时,新闻媒体应当客观、公正地报道,避免过度渲染和歪曲事实。

2.舆论导向塑造: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通过选择报道的角度、用词和版面设计等手段,对舆论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来传递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公共议程设置:新闻媒体在报道和表达观点时,具有较强的选择权,能够将特定问题置于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导公众讨论特定议题。

例如,对于重大社会问题,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大篇幅报导和深度评论,引导公众形成对问题的共识。

二、舆论引导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舆论观点引导:舆论引导能够影响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从而间接影响新闻传播。

例如,某一特定观点在舆论场上占据主导位置时,新闻媒体可能会偏向该观点,从而影响舆论的形成和传播。

2.新闻话语权调整:舆论引导的力量可以调整新闻话语权的分配,改变原本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报道方式。

例如,舆论引导者可以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控制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从而影响公众对特定事件的认知。

3.舆论压力制约:舆论引导的力量也可以通过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压力来产生影响。

例如,当舆论倾向于某一特定观点时,新闻媒体可能会受到舆论压力,选择报道符合舆论预期的信息。

三、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互动关系1.相互促进: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相互促进,在社会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通过传递信息、呈现事实,为舆论引导提供了基础;而舆论引导通过影响媒体报道、引导公众意见,又反过来影响新闻传播的过程。

新闻与舆论

新闻与舆论

中国对舆论的认识
• 舆论乃舆人之论——下等人的意见 • 近代,中国报人将舆论同民主政治联系 起来,赋予舆论以新的含义。王韬指出 报纸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 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 也 ——“舆论界骄子”梁启超 •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 母 ——孙中山
毛泽东论舆论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第一节 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舆论的定义 • 对舆论最简单的理解和最简单的表述只 有4个字——公众意见 • 一般概述为: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 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 的共同意见
西方对舆论的认识
• “舆论指群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 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利坚百科 全书》“舆论条” • 公共舆论是人们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天然方 式,其中有一切种类的错误和真理——黑格尔 • 所谓舆论,就是愚蠢、软弱、偏见、正确、错 误、固执以及报纸文章的大杂烩 ——皮尔
新闻媒介对舆论的介入
• 反映并代表舆论:新闻媒介已从单 纯的表达渠道变为公众代言人,成 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 具”。(马克思) • 引发舆论 • 引导舆论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 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 社会心理震荡 • 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 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 • 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 确的主流价值观 • 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 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新闻事业与舆论的关系
• 舆论一般具有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的 重要内容 •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为 舆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提供了依据 和条件 • 舆论是新闻的重要内容,新闻是传播舆 论的重要手段。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 为主的舆论工具

新闻学概论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概论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 温总理为北京奥运作广告
温总理为北京奥运作广告
W 323049

廉政
中国对舆论的认识
• 舆论乃舆人之论——下等人的意见 • 近代,中国报人将舆论同民主政治联系起 来,赋予舆论以新的含义。王韬指出报纸 是“博采舆论”的工具 • 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 也 ——“舆论界骄子”梁启超 •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 母 ——孙中山
新闻媒介对舆论的介入
1、反映并代表舆论。“报纸是作为社 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 (马克思)。新闻 媒介已从单纯的表达渠道变为公众代言人, 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 (马克思) 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已同时扮演了公众 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双重角色。它既是舆 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梁启超论舆论
• 凡欲为国民有所尽力者,苟反抗于舆论, 必不足以成事 • 舆论之所在,未必为公益之所在。舆论着, 寻常人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 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 行也 • 豪杰与舆论常不相容
梁启超论舆论
• 梁启超认为,英雄豪杰之士要成就一番大 事业,其与舆论的关系必然经过三个阶段: “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 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 • 梁启超将舆论分为消极舆论(不健全舆论) 与积极舆论(健全舆论)两种。健全之舆 论,无论何种政体,皆所不可缺
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 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等主观条件。 • 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 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 结论: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制约 力量,虽有正、负两面作用,但从历史长 期性和社会发展整体进程出发,舆论毕竟 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具有潜在的、永恒的 正义性。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舆论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现代社会的舆论场。

新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承载着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公共意见的表达。

而舆论则是公众对于社会事件和问题的意见、观点和评价。

新闻与舆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着彼此的发展与演变。

首先,新闻对于舆论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和意见引导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报道事件、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等方式,新闻媒体不仅向公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也引导了公众对于事件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通过选择报道内容、采访对象以及报道方式等因素来塑造事件形象,并通过评论、社论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事件或问题的立场与观点。

这些报道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事件或问题的看法,并进而形成一定程度上统一或多样化的舆论。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舆论也对新闻的传播和报道产生着重要影响。

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往往是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引导来实现的。

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的关注度、关注角度以及对事件或问题的评价,都会影响媒体对于该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和引导舆论的方式。

媒体在面对公众舆论时,会根据公众需求、关注度和态度来选择报道方式、内容以及呈现形式,以满足公众需求并获取更多关注度。

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新闻媒体对于事件或问题的态度与立场,影响了新闻报道内容与呈现方式。

此外,新闻与舆论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方面,新闻通过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来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等行为。

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引导舆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另一方面,舆论也对于新闻产生制约作用。

当某一事件或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并形成强烈共识时,媒体往往会受到舆论的压力,需要更加客观、公正地报道,以满足公众的期待和要求。

舆论的力量可以让新闻媒体更加负责地履行其社会责任,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然而,新闻与舆论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新闻与公共舆论的关系

新闻与公共舆论的关系

新闻与公共舆论的关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新闻是公共舆论的重要源头之一,而公共舆论又对新闻的传播和影响力产生着显著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新闻与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的机制和重要性。

一、新闻对公共舆论的影响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具有广泛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对公共舆论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会引导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报道的角度和语言表达等都会对公众的观点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塑造公众对该事件的态度和看法。

其次,新闻媒体在社会民众中具有信任度和权威性,公众对新闻的接受和认同程度较高。

因此,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信息和观点往往会成为公共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众通过新闻获取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观点,从而形成舆论的共识和态势。

最后,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会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技术,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

比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推送和互动功能,新闻媒体可以不断提高新闻的曝光度和传播效果,进而影响公众的观点和行为。

二、公共舆论对新闻的影响公共舆论是指社会大众对特定话题的看法、评论和评判。

公共舆论对新闻的传播和影响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首先,公共舆论可以主导新闻媒体对某些话题的关注和报道。

当某个话题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时,新闻媒体为了满足公众的需求,往往会加大对该话题的报道力度。

同时,公共舆论的评价和反馈也会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度和报道角度。

其次,公共舆论可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讨论来引导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当公众对某个话题或新闻事件形成共识时,他们的看法和情绪往往会影响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向和内容表达。

这种互动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公共舆论对新闻的影响力和塑造力。

最后,公共舆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的传播和扩散,可以迅速影响到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

公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和讨论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从而对新闻的报道产生影响。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新闻学部分(精心整理版)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真题新闻学部分(精心整理版)

武汉大学新闻理论真题2002年武汉大学新闻理论试题一、名词解释(4小题,共30分)1、进奏院状(5分)2、“警察局新闻”(5分)3、“拒检无能运动”(10分)4、线性传播模式(10分)二、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要点。

2、简述王韬创办《循环日报》的意义。

三、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评述邵飘萍新闻活动的主要成就。

2、试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2003年武汉大学新闻理论试题一、概念评析(每题15分,共45分)1、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新闻的定义2、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新闻价值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者的主观完全符合客观。

新闻客观性二、观点讨论(每题15分,共45分)1、应该由传播者的理性判断来决定什么是新闻;应该由受众构成的媒介市场来决定什么是新闻。

新闻把关2、商业化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实现公共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新闻事业的性质(商品性或公共性)3、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网络不会取代传统的媒体,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进行联合。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介特征)三、专题研究(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新闻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新闻传播效果2、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一般规律。

舆论监督3、试述新闻道德的主要内涵,并请你谈一谈当前中国新闻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给出理论化的解决方案。

新闻法制与道德2004年武汉大学新闻理论试题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客观性往往导致肤浅,轻率的报道,成为媒体逃脱责任,寻求平衡的手段。

因此,对公众而言,它往往表现为负价值。

新闻客观性2、新闻的商品性是新闻的内在特性。

因此,我们应该让纯粹的市场力量来支配新闻业的运作。

新闻事业的性质3、用影像和声音传播的新闻是唯一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新闻形式。

媒介特征二、观点讨论(每题20分,共60分)1、有人认为新闻价值是某一事物的固有特性,如重要性,新鲜性,有趣性等;有人则认为,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的产物,即新闻作用于接受者的产物,表现为对受众需要的满足。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论新闻与舆论的关系新闻与舆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新闻是通过媒介向公众传递的信息,而舆论是公众对于事物的看法、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新闻与舆论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一、新闻与舆论之间的关系1、新闻对舆论的影响新闻是舆论的根源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媒介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

新闻内容具有新颖、独特、鲜活、具有时效性、社会关注度较高等特点。

新闻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以及媒体对事件的解读和解释,都可以对公众的舆论产生影响。

2、舆论对新闻的反馈舆论是公众对于事物的看法、态度和反应。

当新闻报道引发了公众的舆论热点时,就会形成对新闻报道的反响和反馈。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要及时跟进舆论发展的态势并及时反馈给公众。

3、新闻与舆论相互影响新闻报道和舆论反馈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新闻报道是舆论的信息来源和切入点,舆论反响又反过来影响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方向。

这种相互影响不仅存在于社会事件的报道中,也存在于政治议题和商业利益等方面。

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新闻媒体和公众之间形成了一种密切的互动。

二、新闻与舆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新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启迪思维,拓宽视野。

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了解新闻可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并对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观观有所启发。

(2)培养信息素养。

新闻阅读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新闻的阅读,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掌握社会重要事件、科技进展和经济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获取、整合和利用的能力。

(3)参与社会生活。

新闻报道是人们了解社会状况和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了解新闻有助于人们加入社会,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并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2、舆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社会动态的反映。

舆论反映了公众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和看法,是社会动态的重要反映。

(2)对和决策的影响。

舆论可以对、决策产生影响,公众舆论的支持或反对可以对制定部门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摘要】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它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性,能够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观在舆论引导中扮演关键角色,可以引导公众观念和情绪。

在社会发展中,新闻观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对社会进步和稳定起到推动作用。

新闻观在维护公共关系方面也不可或缺,能够促进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

新闻观贯穿新闻舆论工作的始终,是其核心所在。

我们应当重视和规范新闻观,才能确保新闻舆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新闻观不仅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更是引导舆论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闻观,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社会发展,公共关系,新闻舆论工作,核心,灵魂1. 引言1.1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在当今社会,新闻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新闻观正是新闻报道及舆论引导的核心。

新闻观是一种价值观和态度,是新闻媒体对事实、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和立场。

新闻观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的选择、角度和表达方式上,还直接影响着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新闻观决定了新闻媒体选择哪些事件进行报道,以及如何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评价。

一个具有偏见或偏执新闻观的媒体可能会进行片面或错误的报道,导致舆论的偏颇和误导。

新闻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公信力。

新闻观在舆论引导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其观点和立场会对公众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媒体可以引导公众关注重要问题,塑造舆论导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新闻观的正确性和客观性是舆论引导的基础和保障。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是舆论引导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只有确立正确的新闻观,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务社会各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正文2.1 新闻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新闻观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新闻观是新闻报道的精神支柱,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观决定着记者们如何选择、编辑、呈现新闻,影响着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第七章 新闻与舆论

第七章 新闻与舆论

第七章新闻与舆论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1.舆论的定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舆论的基本要素舆论的主体——公众:一定社会中有着共同的利益,面对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或现象,有着大致相同的意见、态度的人群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舆论的载体——公开的传播活动:现代社会最主要、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公开传播是大众传媒3.舆论的个性特点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自始至终都在社会公共领域内产生并发挥作用。

公共性: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原因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机和舆论客体的多元以及舆论本体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的广阔评价性:舆论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主观倾向。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1.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

是社会控制的有利形式之一。

这种控制作用的主要表现:(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包括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行结果、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监督(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2.舆论的作用: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大多数时候是促进历史进步的催化剂,但有时也扮演不光彩的绊脚石角色。

换言之,舆论的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和间接、长期和短期。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摘要】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闻观的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其在舆论引导中的关键作用。

其次探讨了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影响,以及新闻观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最后分析了新闻观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意义。

通过对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全面探讨,得出新闻观决定舆论导向,是舆论引导的核心的结论。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正确的新闻观,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新闻观、新闻舆论工作、灵魂、概念、重要性、舆论引导、新闻报道、影响、社会稳定、发展、舆论导向、关系、结论、核心。

1. 引言1.1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它是指新闻工作者或新闻机构对新闻事件、新闻信息的看法、态度和价值观。

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新闻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决定着舆论将如何形成和发展。

新闻观不仅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立场,也直接影响着舆论引导的方向和效果。

新闻观在舆论引导中扮演着引导和影响公众看法和态度的关键角色,通过传播特定的新闻事件和信息,塑造特定的舆论情绪和氛围,引导公众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新闻观不仅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深刻影响着舆论导向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观与舆论导向密不可分,新闻观的不同将导致舆论导向的不同,而舆论导向又将反过来影响新闻观的形成和转变。

新闻观决定了舆论导向的方向和效果,它是舆论引导的核心和灵魂。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观的重要性,才能有效引导舆论,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新闻观的正确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它应当以客观、真实、公正的立场来引导舆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新闻观的概念和重要性新闻观是指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报道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是新闻报道的理念和原则。

新闻观的确立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三节 新闻与舆论
2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众 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基本要素包括:主、 客、本、载体。 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舆论的客体——事实。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 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舆论的本体——意见。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 见本身) 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020/10/18
三、舆论的社会功能
5
民意表达,在现代民主社会尤其重要:权力合法化。
关于舆论影响的格言: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众口铄金 水亦载舟,水亦覆舟 民意难违,众怒难犯 冒天下之大不韪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020/10/18
三、舆论的社会功能
6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9
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内尔–纽曼在1973年提出 “沉默的螺旋”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思想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 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 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 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020/10/18
一、舆论的定义和特点
3
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
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物为指向。
独特的个性有:
①公开性 形成和表达
②公共性 涉及公共利益
③急迫性 指向与目标
④广泛性 存在和影响的范围
⑤评价性 主观倾向
2020/10/18
二、舆论与新闻的关系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与舆论监督李卓钧《新闻理论大纲》舆论舆论监督舆论定义:舆论是一定的集合体的内大多数人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舆论构成要素:公众、事件(关系的舆论主体切身利益、引起较多关注、新鲜)、意见舆论的性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的集合,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导舆论的特性:1、集合性舆论是大多数人集合意见,而不是某个单个人的意见;舆论这种集合意见是在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某些代表性的个体意见强烈地启发、制约或者推动集合意见的形成或发生变化2、倾向性任何舆论都是针对某一事物所作的评价;这是由于特定的利益和政治、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的倾向性,在面对人类共同利益时可以有共同的舆论3、现实性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评价;只有当前生活中的矛盾才会更多的给人们带来利益上的影响,才会成为议论的中心4、自主性舆论的主体参与舆论活动,对事件发表看法是完全自觉自愿的5、公开性舆论是一种公开表达的意见舆论的作用:监督、咨询、调节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避免的收到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都要向舆询;然后根据舆论的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舆论的双面性及其衡量标准双面性:舆论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公众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存在质量高下之分,无好坏之别标准: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等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定义:是指公众利用各种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物和社会现象以及国家公务人员和一般社会成员的行为所实施的检查、评定和监督舆论监督的地位:1、舆论监督室社会监督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2、舆论监督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自我调节、解决矛盾)3、舆论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大多数人的意志决定政治发展方向、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新闻事业舆论监督新闻事业与舆论形成的关系:舆论形成的条件:1、人们能否获得关于事态和事件的充分的信息2、人们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运用语言和文字来展开争论与新闻事业相关:1、新闻事业的主要活动内容和基本的功能是向人们传播新闻、提供信息2、新闻事业是人们表达意见、交换意见的场所新闻事业对舆论的影响和引导:新闻事业促成舆论的形成,而且还通过反映舆论是自己成为舆论的代表;同时又对舆论施加影响具体方式:1、有选择的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某些事件,吸引人们的关注,为形成某种舆论提供依据和材料2、发表新闻评论或理论文章,阐明某种观点或立场,以影响和引导舆论3、发表经过选择的有关人士和群众的谈话、来信,提供多方面的意见,用群众的观点影响舆论运用新闻媒介展开舆论监督的原因(重要作用)1、新闻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非法乱纪者改过自新,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2、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防治腐败行为和一切不正之风3、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密切党群联系4、新闻的舆论监督提现了我国媒介的根本宗旨,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我国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出发点(性质):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的内部矛盾,维护公共利益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点:1、公开性指新闻舆论的公开性,它的监督通过公开报道和公开评论表现出来2、广泛性被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监督产生的影响、监督内容3、及时性新闻报道和评论能迅速的将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出来,快速的传播到群众中去,在错误出于萌芽状态即时进行干预(权威性、典型性、紧迫性、重效果)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1、对决策和决策执行的监督(民主化、反馈)2、对法律制定和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现民意、公正合法)3、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决策、执行、作风)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和主要方式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原则:1、公开性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前提○1知情才能监督○2封闭式愚昧的标志○3公开是为了监督2、舆论不一律原则是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运行规律舆论是由许多不同个体意见相互交流、融合、争辩、补充的结果,因此,要形成真正地舆论,就必须保证个体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批评性报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目的:批评性报道和赞扬性报道都是为了排除不利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作用: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往往被看作为考察新闻舆论监督开展得如何的主要衡量尺度批评性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衡量新闻媒介是否真正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主要志特征:以宪法、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准绳,对一切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督,是社会诸种舆论监督方式中,最经常、影响罪广泛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问题:自上而下批评弱化了广度和深度;不及时公开批评批评不慎的表现:批评不实、批评不当、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新闻与舆论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特点:1、公开性从分散的个人意见到成为群体的公众意见必须经过公开的社会讨论和交流;而已经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发挥其影响力,必须面向社会公开传播2、公共性舆论指向的公正性:公共事务;作用目标的公众性:公共利益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广泛性舆论存在范围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原因在于舆论主体公众聚合的随即和多远舆论,以及意见指向的涵盖范围广阔5、评价性舆论是一种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而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也就是具有一种评价性社会功能作用方式:舆论作为公开的社会评价,是以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敢于社会,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决定的目的:是公众事务最大限度的符合公众的意志和要求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众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施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强有力形式之一控制作用的表现: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和相关决策执行人物监督)2、对公众行为的鼓励或约束(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与职业道德的行为)新闻舆论:新闻传播事业通过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把公众中分散的、无组织的舆论,根据某种需要加以选择、梳理并公开发表,使之成为集中地、有组织的舆论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映并代表舆论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媒介2、引发舆论舆论要形成必须有意见指向——特定的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先了解、认识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信息才能发表意见,而新闻媒介通过“议程设置”的议题常常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舆论的源头3、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2、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3、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益,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力5、既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舆论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的影响。

新闻理论新编第二版-第二章

新闻理论新编第二版-第二章

第二节 新闻的舆论属性
三、认识新闻舆论属性的意义
(一)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功用
认识新闻的舆论属性,有助于新闻媒体利用自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 优势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功用。 首先,新闻媒体可以利用和发挥舆论的反映功能,加强舆情调查。 其次,新闻媒体可以利用和发挥舆论的宣泄功能,提供社会对话、协
➢ (2)舆论客体(即被公众议论的对象),为“问题” (或“事态”等); ➢ (3)舆论主体对舆论客体的判断,常表述为“意见”(或“看法”、“观点”
等)。
在综合比较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教材对舆论作如下界定:舆论是人 们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
第二节 新闻的舆论属性
一、舆论的含义及功能
第三节 新闻的宣传属性
(一)宣传的含义
“宣传”
“宣传”,按中文词义,“宣”有宣达之意, 即公开表达、散布,“传”指的是传递、传 播。在英语和俄语中,“宣传”分别为pro paganda和Прапаганда。它们都是由 拉丁语词根propaso演变而来的,其本 意是发布、传播,或“使其延展于空间”。
1. 反映功能
2. 报知功能
(二)信息 的功能
3. 预示功能
4. 指导功能
第一节 新闻的信息属性
二、信息与新闻的关系
(一)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新闻的相同之处
1. 信息和新闻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表述 2. 信息和新闻都有利于减少接受者对事理认知上的不确定性 3. 信息和新闻都讲求真实和准确
4. 信息和新闻都是可传递的
如前所述,舆论表现为社会上利益关系相近的人们对其所关注的 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既然如此,舆论就是多样化的,其中必然 会含有各类舆论主体根据其利益诉求所表达的舆论。因而,舆论 也就不可能总是正确的、正向的。

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新闻媒体与舆论的关系

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新闻媒体与舆论的关系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4 92 0 )6 O8 —0 1 7 —6 6 (0 9 O 一 O 7 3
关 于新 闻媒 体 和舆 论 的关 系 , 历史 上 有过 很 多著名 的论 断 。新 闻学 家道 比发特 曾认 为 :报 纸 “
李普曼 在 1 2 出版 了《 u l pno s 即《 9 2年 p bi o iin ( 舆 c 论学 》 一书 。此书 开启 了对舆 论学 的研 究 。 ) 关 于究竟 什么 是舆论 , 是众说 纷纭 。 却 从 字 面上 看 , 英 文 中 , 在 舆论 是 “ u l pn p bi o i— c in , 译就是 “ o ”直 公众 的意见 ” 。在 中 文 中 ,舆 ” “ 的 本 义是 车厢或轿 子 , 车抬 轿 的下层 人称 之 为“ 赶 舆
4 不 容 忽 视 的“ 见 领 袖 ” 、 意
20 年 第 6 09 期
拉扎斯菲 尔德 曾在 1 4 9 0年对 美 国大 选做 了

断变 动的事实 。
虽然 , 新闻与舆论 有共通 之处 , 但又有 着质 的 区别 。那 就是新 闻表 达 的是 一 种 客观 事 实 , 而舆
次实证 调查 。调 查 的结果 显 示 , 人们 作 出投 在
从这 些定义 中 , 我们 不难 发现 , 舆论 与社 会有
着 非常重 要的联 系 。舆 论影 响着社 会 的进 步 与发 展, 舆论关 注着不 断变 动 的社 会现 实 。
卢梭 只是在理 论上 提 出了舆论 。而把 舆论 作 为一个 核心 概念来 论证 的 、 比较早 的则是李 普 曼 。
Hale Waihona Puke 、什 么是舆论 舆论 是一 个舶 来词 。最早提 出“ 论 ” 舆 一词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新闻和舆论的关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舆论是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自在的公众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

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

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

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是舆论的载体,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

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三、引发舆论
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

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

这是媒体长期潜在的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四、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做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

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数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