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社科纵横 2019年6月
弘扬湘江战役精神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 经友新1 张建华2
(1.桂林市象山区人民政府,广西 桂林 541000;2. 中共兴安县严关镇党委,广西 兴安 541003)[摘 要] 湘江战役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红军将士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必须不忘初心,发扬红军突破湘江的革命精神,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思想保障。
[关 键 词] 湘江战役;脱贫攻坚;精神财富
[中国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750(2019)02-0052-04
[定稿日期] 2019-05-22
[作者简介]1.经友新(1971-),男,广西全州人,高级政工师,曾任兴安县委副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现任桂林市象山区
人民政府区长,当前研究方向:精准扶贫;
2.张建华(1975-),男,广西兴安人,曾任兴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现任兴安县严关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途中规模最大、鏖战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战役,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突破重重围剿,闯过了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生死之关,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桂北大地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前,兴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从湘江战役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走好兴安当代人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湘江战役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在广西东北部打响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战役——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主要由三大阻击战组成,分别是灌阳县新圩阻击战、全州县脚山铺阻击战和兴安县光华铺阻击战。
面对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封锁线。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留给后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革命理想高于天,体现了红军将士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勇于胜利的伟大革命精神
指挥灌阳新圩阻击战的李天佑将军回忆道:1934年11月30日下午,我们已整整抗击了两天,中央纵队还在过江。
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长、政委也已牺牲或负伤了,营连指挥员也剩得不多,负伤的战士们还不断地被抬下来。
但是,我们是红军,是打不散、攻不垮的。
我们的战士在“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敌人到新圩”这个铁的意志下团结得更紧。
伤亡的指挥员有人
自动代理,带伤坚持战斗的同志越来越多。
我们以拼死的战斗,坚持着更险恶的局面,阵地仍然是我们的。
敌人被拦在这几平方公里的山头面前,不能前进!4点多钟,接到军团电报,命令我们迅速过江。
我把来电仔细地看了两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紧紧握住钟赤兵政委的手:“中央纵队总算安全地渡江,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最后,李天佑深情地说:事情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仍然不能磨灭我对于这次战斗的深刻印象。
我不能忘记,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他们以自己的胸膛阻住敌人,保存了革命的力量[1]。
指挥全州脚山铺阻击战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1934年)11月30日凌晨,我一师赶到,部队非常疲劳,有些战士站在那里就睡着了。
但军情紧急,不得不立即动员,仓促调整部署,进入阵地。
这一天的阻击战进入高潮。
敌人第一次冲锋很快被打垮,丢下了几十具尸体……战至下午,敌人从三面向我们进攻,我军多处阵地失守,五团政委易荡平负重伤。
这时,敌军端着刺刀上来了,荡平同志要求他的警卫员向他开枪。
警卫员泪如泉涌,手直打颤。
荡平同志夺过警卫员的枪,实现了决不当俘虏的誓言。
四团政委杨成武同志也负了重伤。
但经过一天拼杀,我军还是守住了主要阵地[2]。
湘江战役中,面对严峻形势,红军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移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成功突破湘江,正是这种勇于胜利的精神,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因此,湘江战役成为红军长征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成为中央红军浴火重生、走向胜利的新起点,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实现党的第
2019年6月
53
社科纵横
一次历史性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为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奠定了最重要的干部思想基础。
(二)不畏强敌,体现了红军将士冲出铁壁合围、勇于突破的伟大革命精神……
早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前,蒋介石就着手布暑第四道封锁线,之后他又亲自坐镇南昌督战,国民党五路大军,前堵后追,在湘江东岸地域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自东向西收缩,压缩红军进入湘江以东的全州、灌阳和兴安三县之间东西不足60公里、南北不到100公里的三角地区。
试图凭借优势兵力和精良装备,再利用湘江“天堑”,形成一个所谓的“铁三角”。
各路大军实行“铁壁合围”,企图一举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
这可以说是蒋介石一生军事指挥中最精密的一次部署,这让他兴奋不已,他认为寻找多年的全歼红军的机会马上就要来临了[3]。
但是,面对兵力数倍于己且装备远胜于己的强敌,英勇的红军将士不畏强敌,众志成城,勇于突破。
陆定一在回忆湘江战役时指出:“湘江封锁线的突破,全靠红军指战员的英勇。
当时一旦发生溃散,就可能遭致全军覆没。
但是,红军宁可整个连队牺牲决不溃散”“红军表现的革命精神,是整个红军长征精神最早的光辉体现。
惨烈的湘江之战证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任何反动力量也消灭不了的!”[4]
湘江战役尽管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后还是突破了敌军设置的最后一道铁壁合围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置于死地的罪恶企图。
(三)湘江血战,体现了红军将士为保卫党中央英勇战斗、勇于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
湘江战役后,在几个渡口的江面,红军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就是灰色的。
灌阳县新圩阻击战中,红五师浴血奋战三昼夜,师参谋长胡震,团长黄冕昌,副团长及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皆牺牲;营以下干部大部分牺牲,全师战斗之前有3900多人,撤退时连伤兵一起只剩下1000多人,伤亡达2000人之多。
全州脚山铺阻击战中,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壮烈牺牲,四团政委杨成武身负重伤,红军将士付出了伤亡2000多人的巨大代价,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望着满山遍野的战友尸体泪如泉涌。
兴安光华铺阻击战中,一天之内,两任团长先后牺牲,全团共牺牲400多人,红四师将士以血的代价掩护中央纵队顺利渡过湘江。
湘江血战,中央红军折损过半。
一次战役折损这么多指战员,从人民军队建军以来极其罕见。
但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红军胜利突破湘江,为红军长征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从湘江战役中汲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
兴安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了喜人战果。
当前,兴安共有贫困村28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86户,17942人,2015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3.74%。
2014—2015年,实现1429户4995人减贫;2016-2017年,实现了12个贫困村摘帽,1413户4915人减贫;2018年,实现了10个贫困村摘帽,600户2034人减贫,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2%。
显著成效的背后,是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付出的汗水、心血乃至生命危险。
然而,随着兴安脱贫攻坚持久战的深入推进,一些党员干部的厌倦、懈怠、畏难、侥幸、急躁等不良情绪也在悄然滋生,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绊脚石。
(一)精神懈怠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绊脚石
1.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精神不振,信心不足。
有的同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不足,被动应付多、主动干事少,对标看齐意识不强,缺乏克难攻坚的志气、勇气和锐气。
有的同志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不够,以致成效不显。
伴随着攻坚战的持续深入,对扶贫干部的水平、智慧、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时间、精力消耗越来越大,但扶贫工作的效率、成果很可能不及前期明显,因而一些同志厌战懈怠情绪随之滋生。
2.有的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四个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有些党员干部对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不深不透不全,对脱贫攻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统领作用把握不到位,没有真正把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要求落到实处。
对脱贫攻坚这一政治任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脱贫攻坚领域没有全面落实,贫困群众获得感还不强。
3.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动摇,工作责任心不强,奉献精神弱化。
有些基层党委政府和机关单位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仅停留在口头上重视,雷声大雨点小,研究部署不多,责任不清,措施不强,落实不力。
有些干部对贫困户帮扶不尽责,不用情,只走走看看,蜻蜓点水,没有因户施策精准施策,简单
社科纵横 2019年6月
走访慰问了事,甚至对帮扶对象情况不熟悉,对帮扶对象提出的合理诉求不关心、不解决,敷衍塞责,更谈不上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帮扶举措和计划。
4.有的党员干部责任压得不实,担当精神不足。
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怕决策失误,不敢大胆拍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事少担责的思想迟迟不落实,对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看似民主决策,实际目的是有责共担。
部分基层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对扶贫工作不上心,纪律涣散。
少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专干、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以本单位工作繁重为理由,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不按时不认真;有的长期不入户,对贫困户家庭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不到位。
5.有的党员干部学习抓得不紧,开拓创新精神不够。
一些党员干部视野不宽,思想不活,瞻前顾后,对加强和改进扶贫工作缺乏好的点子和思路,又不愿或不善于借鉴别人的先进典型做法。
有的自主学习不够,不能完整系统地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扶贫工作的文件精神,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扶贫工作成效不佳。
有的调查研究不足,未能沉到基层一线了解贫困地区和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对如何抓好本单位扶贫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不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难题。
(二)发扬红军突破湘江精神,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
2018年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桂林市调研期间,专程来到位于兴安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公园,在认真聆听当年中央红军浴血奋战、血染湘江的悲壮历史后,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鹿心社指出,当前,我们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需要继续弘扬“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湘江战役虽然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其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尤其是在新时代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必须不忘初心,发扬红军突破湘江的革命精神,凝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思想保障。
1.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必胜的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是旗帜,是方向,是无穷的力量源泉。
红军之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打不散拖不垮,粉碎敌人铁壁合围封锁,最终突破湘江,就是因为红军将士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如果没有这种理想信念,就会被敌人的围追堵截击溃,就会被枪林弹雨吓倒。
当前,兴安正处在攻克贫困的决胜阶段,一些人却在信念问题上发生了动摇。
有的同志认为,困难如此之多,2020年真的能够实现小康社会吗?这么多贫困人口,脱贫能够实现吗?对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扶贫和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
我们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加强理想信念,抱着必胜决心,不忘初心,在革命胜利后的和平时期,继续带领人民群众消灭贫困,而不是让贫困代代相传。
只要坚信脱贫攻坚必胜的决心,坚定全面建成小康、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理想信念,就一定能攻坚克难,如期脱贫。
2.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是克难攻坚的制胜法宝,更是为党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在湘江之战中,红军广大指战员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无不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与之展开殊死搏斗。
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指挥员顶上去,前仆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屏障,为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争取更多的时间。
湘江战役精神是无私奉献、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
今天,打赢脱贫攻坚战也要有牺牲、讲奉献,而且还要讲长期奉献。
在一线开展帮扶工作的同志,多数时间在乡里、在村里、在田间地头,舍小家为大家,这就要讲奉献,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党员干部讲奉献,就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要将为贫困群众的付出当作个人难得的成长机遇,才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使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标杆,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3.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团结协作的大局观
湘江战役中,就在湘军、桂军与中央军互相将追剿、阻击红军的任务推来推去的时候,中央红军却在疾进途中表现出一种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军团一师掩护中央纵队渡过潇水后,按林彪命令应该迅速向湘江前进,与军团部会合。
但后卫五军团还未赶上,潇水一线形成缺口。
彭德怀立即命令属林彪红一军团的一师停止前进,一师按照彭德怀的命令继续防守潇水西岸两天,有效阻敌前进,保障了红军后尾。
这种从战争全局出发的整体意识,是我军战无不胜的一个传家宝,因而也是
54
2019年6月
55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弘扬的全局观念。
当前兴安脱贫攻坚已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是迎难而上、冲锋陷阵还是各自为阵、虚与委蛇,决定着脱贫攻坚这一仗的胜与败。
当年参加湘江战役的各路红军尽管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组织序列不同,但都能从革命大局出发,迎难而上,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
今天,我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在重重困难前更应服从大局,按照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充分调动各方帮扶力量形成合力,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精准发力。
集众智、聚群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动力,确保贫困群众全部如期脱贫。
4.弘扬湘江战役精神,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攻坚破难的勇气
湘江战役也是一首红军战士与困难作斗争的战歌。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围追堵截、缺衣少食、弹药严重短缺等,每一个困难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威胁,但是英勇的红军将士战胜了人的生理极限、心理极限和自然极限,最终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当前,兴安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时间紧、任务
重、难度大,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环境,身心备受煎熬,难免会出现疲劳厌战的问题。
目前的贫困村,不是基础条件差,就是信息闭塞,不是劳动力素质偏低,就是产业支撑乏力,增收难度大,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是因病、因灾、因学或因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韧性来克服,需要发扬红军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需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来面对。
面对贫困,条件不够,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时间不多,就要无怨无悔地延长工作时间;贫困户积极性不高,就要反复解释,耐心劝导。
总之,要始终保持攻坚的斗志、破难的勇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决不能让任何一个问题影响如期脱贫。
[参考文献]
[1] 李天佑.把敌人挡在湘水前面[M]//本书编委会.长征大事典(上卷).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941-943.
[2]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上册)[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221-222.
[3]雷洪泽.湘江战役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军事历史,2014(5):18.
[4]石仲泉.湘江战役之我见[J].苏区研究,2016(6):4-10.
Carrying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Xiangjiang Battle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Jing Youxin 1 Zhang Jianhua 2
(1.Xiangshan District People's Government, Guilin, Guangxi 541000; 2. The Party Committee of Yanguan Town, Xingan, Guangxi 541003)
Abstract: The Xiangjiang battle left behind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to us. It embodied the great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he red army soldiers who fought against all odds to win, break through and sacrifice. In the smokeless war against poverty in the new era, we must stay true to our original purpose, carry forward the red army's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breaking through the Xiangjiang river, gather the boundless strength of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and provide ideological guarantee for winning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Key words: the Xiangjiang battle; fighting against poverty; spiritual wealth
[责任编辑 王家宏]
社科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