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积极防控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https://img.taocdn.com/s3/m/f52b93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9.png)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对猪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强化措施。
以下是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的指引:1.加强疫情监测:建立非洲猪瘟的监测网,对猪场内外的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确保疫情的及早发现和迅速应对。
2.严格管控交通:加强猪类产品流通的管理,对交通工具、人员、设备进行严格监管和检疫,确保无病原体的猪类产品进入市场。
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猪场内外要建立完善的检疫设施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开展无菌检测,确保生物安全。
4.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技术服务,提高猪场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防控,注重猪场环境的卫生消毒。
5.严禁非法运输和交易:加强市场监管,严禁非法运输和交易活动,严厉打击黑市猪肉交易,同时提高市场对病害动物和无证符合规范的养殖场猪肉的警觉性。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养殖户和消费者普及非洲猪瘟的病因、病症以及预防方法,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防控意识。
7.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明确疫情报告和处置的责任追究机制,并加大对非洲猪瘟赔偿的力度。
8.加强国际合作:与非洲猪瘟疫情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加强疫情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共同进行控制疫情的努力。
此外,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应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力度,完善猪类运输和交易的监管机制,提高关键环节的防控措施,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控制传播,促进养殖业科学发展。
总之,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养殖户、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监测、管控、生物安全、养殖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4a39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3.png)
非洲猪瘟要如何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的主要特点,并详细阐述针对非洲猪瘟的几种主要防控措施。
一、了解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如下:1. 高度传染性:非洲猪瘟病毒能够通过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不同疫区之间的猪只也可通过人工传播而感染病毒。
2. 高致死率:非洲猪瘟的致死率非常高,感染猪只多数会在数天内死亡,因此疫情一旦爆发,损失极为严重。
3. 没有特效药物:目前对非洲猪瘟尚无特效药物可供治疗,只能通过限制传播以及加强猪群免疫力来防控疫情。
二、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有效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基础。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养殖场、屠宰场和进出口猪肉等环节的监测,及时了解疫情的动态,并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报告。
同时,也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非洲猪瘟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三、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养殖场作为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场所,其生物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加强场所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场地、设备、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2. 严格管理进出场畜禽:加强对猪只进出场的监管,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猪只进行严格检疫,并合理安排隔离期,确保无疫情的猪只进入养殖场。
3.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只饲养环境的卫生水平,合理安排饲喂,增加猪只的抵抗力。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和报告。
四、严控非法运输和交易非法运输和交易是非洲猪瘟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猪肉运输和交易环节的监管,对可疑车辆和人员进行检疫和调查。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打击非法运输和交易行为。
五、加强科学防疫和免疫措施科学防疫和免疫措施是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fd89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3.png)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
一、加强畜禽流行病监测
1. 对疫情高发地区进行定期监测,并及时报告病例。
2. 对疫情病例进行溯源调查,查找病源和传播途径。
二、严格实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 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进出检疫,确保病源不外流。
2. 定期进行场地和设备的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确保饲料、饮水和环境不受污染,加强动物健康管理。
三、有效的疫苗防治
1. 对猪群进行定期疫苗接种,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2. 对发现感染病例的猪群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四、加强疫情宣传和教育
1. 对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猪非洲猪瘟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2. 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对猪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五、做好疫情监测和溯源工作
1.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和报告。
2. 积极开展疫情溯源工作,查清疫情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六、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
1. 政府加强对猪非洲猪瘟防控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
2. 对疫情高发地区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养殖户防控能力。
以上操作规程是《猪非洲猪瘟防控操作规程》的要点,希望可以为养殖户和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有效防控猪非洲猪瘟的扩散。
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https://img.taocdn.com/s3/m/de75d0d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
ASFV可以感染猪类并引起严重的疾病,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呼吸急促、粪便变稀以及皮肤发红等。
该疾病极易在猪群中传播,会造成高死亡率,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食用感染病毒的动物制品、跳跃性传播、虫媒(蜱)传播及鼠媒(笨鸟紫鼠)传播等途径传染。
目前,尚未发现非洲猪瘟对人类的传染性,因此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控制生猪交易和流通。
要求所有养殖场在销售猪类的时候必须出示健康证明,并加强养殖场的检疫工作,确保猪只的健康。
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阻断病毒在养殖环境中的传播。
加强饲养猪只的卫生管理,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要加强野生猪的管理和监测。
野生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潜在传播源,因此要加强对野生猪种群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病毒的传播情况。
针对野生猪,可以采取减少野猪数量、隔离野猪种群等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养殖户了解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和症状,提高他们对病毒的认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能自觉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加强与国际合作。
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国传染病,国际间需要密切合作共同防控。
加强对病毒的研究和监测,及时分享信息和经验,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抵御非洲猪瘟的传播。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可以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
非洲猪瘟是一种对猪类养殖业产生巨大危害的疾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防控。
通过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野生猪的管理和监测、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以及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减少其对养殖业的影响。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040d2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7.png)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f7e21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e.png)
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哪些引言: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感染猪类动物,并且几乎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办法。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对猪产业和农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应对非洲猪瘟的流行,采取一系列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1. 建立健全猪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类动物疫情的监测,包括定期检测动物的体温和症状,并及时报告疫情。
2. 完善疫情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二、加强畜禽交易的监管和管理1. 严格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严格禁止非法运输和销售疫区猪肉产品,加强对交易场所和运输工具的检疫检查,确保交易流程的合规和安全。
2. 加强交易场所的管理:加强市场、屠宰场和养殖场的管理,确保设施卫生和环境卫生,严禁野生动物和家禽的混养。
三、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理1. 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理,清除可能存在的病媒和传染源。
2. 严禁采取不明确的饲养方式:建议采取生物安全措施,使用合格的饲料和饲养设备。
四、强化生物安全措施1.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发现疑似病例的动物,应立即隔离,并进行检疫鉴定。
2. 排查携带者:对疫情严重地区的猪群进行排查,以及时发现携带者,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疫苗研发和预防接种1. 加强疫苗的研发: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疫苗研发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2. 推广预防接种:加强对农户和养殖户的宣传教育,推广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类动物的免疫力。
六、加强边境管控和国际合作1. 加强边境管控:加强对进口猪肉和活猪的检疫,制定严格的进出口检验和检疫标准,及时防止非洲猪瘟病毒的传入。
2.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f4ca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增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7篇篇1一、背景非洲猪瘟是一种对全球畜牧业造成重大威胁的疫病,为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我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防控措施,全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近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提出今后的工作方向。
二、防控工作回顾过去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全面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具体工作如下:1. 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我们通过建立监测点、加大巡查力度等方式,实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一旦发现疫情能迅速反应。
同时,规范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2. 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指导养殖场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消毒和防疫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技能。
对饲料、水源等进行严格检测,阻断病毒传播路径。
3. 开展应急演练与培训我们组织多次应急演练,模拟疫情暴发情景,检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加强对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快速应对疫情的能力。
4. 加强部门协作与沟通我们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疫情。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防控工作的协同性和高效性。
三、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防控措施的实施,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全年未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保障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2. 建立了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提高了预警和反应能力。
3.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防疫意识和技能得到加强。
4. 应急响应能力和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5. 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防控工作的合力。
四、经验总结与教训反思在防控工作中,我们获得了以下经验:1. 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2. 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工作的基础。
3. 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是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 部分养殖场主的防疫意识仍需加强。
2. 应急演练的频次和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3. 需要进一步提高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1694f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a.png)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7.员工培训和宣传: 提供员工培训和宣传的内容,包括非洲猪瘟的认识、预防措施、症状识别等,以提高员工 的防控意识和应急能力。
8.监测和评估: 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改进。 以上是一个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的基本内容,具体的手册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和完善,以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合作,及时了 解最新的防控技术和政策,以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
4.疫苗接种: 介绍非洲猪瘟的疫苗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疫苗的选择、接种时间、接种程序等。同 时,提醒养殖场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பைடு நூலகம்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5.动物检疫和监测: 介绍动物检疫和监测的重要性,包括疫情报告、病死猪的处理、病毒检测等,以及加强与 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对猪类养殖业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制定一份生物安全手册是非常重要 的。以下是一个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的基本内容:
1.非洲猪瘟的介绍: 提供非洲猪瘟的基本概述,包括病原体特征、传播途径、病症表现等。
2.病毒传播的预防: 介绍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食物、水源、昆虫传播等,并提供 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隔离感染猪群、加强卫生管理、控制昆虫等。
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3.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 提供养殖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场地选择、设施建设、人员管理、车辆消毒、物品 消毒等,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从生物安全措施预防控制非洲猪瘟的方法
![从生物安全措施预防控制非洲猪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3f6d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f.png)
从生物安全措施预防控制非洲猪瘟的方法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病,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
ASFV可以通过血液、组织、乳汁、粪便、尿液等途径传播,对猪群健康和养殖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
1.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意识:饲养员和养殖场管理人员应接受非洲猪瘟的培训,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病猪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2.疫区隔离和交通管制:在疫区内设立临时隔离区和交通管制站,限制疫区猪只的出入,并对来自疫区的猪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
3.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所有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死猪应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焚烧、埋葬或化学消毒等。
4.加强入场动物检疫:对新进场的猪只进行严格的检疫,如体温监测、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等,确保无疫区性能。
5.加强环境和设施的消毒:定期对养殖场的环境和设施进行消毒,包括饲料槽、水槽、栏杆、地板、车辆等。
6.禁止野猪接触:野猪是非洲猪瘟的重要传播源,应禁止饲养场与野生猪接触,设置防护措施,如围墙、电网、陷阱等。
7.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采取应对措施。
8.做好猪只的屠宰和销售:确保非洲猪瘟病毒不通过猪肉的传播途径传播。
对疫区的猪只进行屠宰、加工和销售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疫和监管。
9.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一种跨国传播的疾病,国际合作是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
各国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10.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改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设施和管理,如建立病毒检测实验室、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等。
总之,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入场动物检疫、隔离和交通管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加强环境和设施的消毒、禁止野猪接触、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做好猪只的屠宰和销售、加强国际合作等。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f328e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9.png)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总结了生猪规模养殖场防控非洲猪瘟的具体措施:筑牢三道防线,阻止非洲猪瘟病毒入侵,主要包括提高业主认识、筑牢意识防线,严格封闭管理、筑牢物理防线,加强进出管控,筑牢生物防线;落实两个规定、切实履行防疫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做好日常排查、遵守检疫规定和指导周边防控;主动报告异常,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坚决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打赢非洲猪瘟歼灭战。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主体责任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郑峰湖北省麻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麻城438300自2018年8月3日辽宁沈阳发生我国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全部遭遇疫情“侵袭”,累计先后发生127起非洲猪瘟疫情,共计扑杀生猪近101.1万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也对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生猪养殖量占全球的1/2,养殖场(户)中99%以上是中小散养户。
这些散养户防疫意识普遍不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
鉴于非洲猪瘟病毒可能已经在我国定殖和全国生猪养殖业的复杂局面以及严峻的防控形势,生猪规模养殖场该如何防控非洲猪瘟,具体采取哪些措施?笔者认为应该坚决落实养殖场地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具体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筑牢三道防线,阻止非洲猪瘟病毒入侵1.1提高业主认识、筑牢意识防线1)生猪养殖场的业主和技术负责人要在思想上有生物安全防范意识。
2)要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包括消毒、隔离、人员进出、物品转运等。
要建立必需的防疫设施并保障正常、不间断使用。
3)业主和技术负责人要带头遵守、严格执行,不能成为制度的破坏者。
任何制度再完美,不去执行等于零。
在具体实践中经常看到,往往不严格遵守的是猪场的业主和技术负责人。
1.2严格封闭管理、筑牢物理防线1)猪场在封闭管理的同时,要有一定的隔离设施。
猪场的物理屏障必须环绕整个猪场,有一定的高度,周边没有杂草,不设常开式出入门,防狗、猫、鼠、鸟等,并做到有专人至少每周巡视1次。
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标语
![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标语](https://img.taocdn.com/s3/m/706fef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a.png)
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标语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极大。
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以下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关的宣传标语,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养殖户和公众的重视。
1、“防控非洲猪瘟,守护养殖安全,保障餐桌美味。
”此标语强调了防控非洲猪瘟对于养殖业和消费者饮食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保障养殖安全与每个人的餐桌息息相关。
2、“严格防控非洲猪瘟,用心呵护每一头猪。
”突出了在防控过程中需要细致入微,关心和保护每一头生猪,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养殖事业的负责。
3、“非洲猪瘟猛如虎,科学防控是出路。
”形象地将非洲猪瘟比作凶猛的老虎,说明其危害之大,而科学防控则是战胜它的唯一途径,呼吁人们依靠科学手段进行防控。
4、“齐心协力防猪瘟,稳定市场惠民生。
”表达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防控非洲猪瘟,以维持猪肉市场的稳定,让百姓受益。
5、“防控非洲猪瘟,责任重于泰山。
”突显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提醒相关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责任心。
6、“加强消毒灭源,杜绝非洲猪瘟。
”明确指出消毒灭源这一关键防控措施,简洁明了,让养殖户和相关人员能够直接了解到重点。
7、“不购买来源不明猪肉,远离非洲猪瘟风险。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醒大家注意购买渠道,避免因食用问题猪肉而带来健康风险。
8、“严格检疫监管,防控非洲猪瘟传播。
”强调了检疫监管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严格把关,才能有效阻止疫情的传播。
9、“落实防控措施,让非洲猪瘟无处遁形。
”展现了坚决落实防控措施的决心,让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将非洲猪瘟消灭在萌芽状态。
10、“养殖要规范,猪瘟不出现。
”说明只有按照规范的养殖流程进行操作,才能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可能性,引导养殖户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
11、“做好生物安全,挡住非洲猪瘟。
”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环节,此标语提醒人们要注重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
12、“非洲猪瘟不可怕,防控到位战胜它。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b08b66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7.png)
非洲猪瘟的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传播于猪类之间,对猪群健康和养殖业造成重大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畜牧业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国际间的畜牧业贸易中,非洲猪瘟也是一个引起重视的问题。
1.病毒传播速度快:非洲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源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等途径。
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和持久性,只需很少数量的病毒就可以导致大规模感染。
2.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疫苗: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非洲猪瘟,也没有可用的疫苗来预防感染。
这使得疫情的控制和防范更加困难。
3.残留病毒的威胁:非洲猪瘟病毒在环境中可以长时间存活,残留病毒的存在增加了疫情爆发的风险。
此外,病症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但病毒仍存在于宿主体内并传播给其他猪只。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控措施:1.加强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全面有效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制定疫情报告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从疫区运输的猪只的监控,减少疫情的扩散。
2.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设立合适的隔离区域,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
对养殖场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防止病毒的传播。
3.加强兽医卫生监管:建立健全兽医服务和卫生监管体系,加强对养殖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严格禁止非法销售、交易和运输疫区猪只及其制品,对违规行为进行重罚和追责。
4.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病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检测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提高防控能力。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养殖户、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普及疫情知识和防范技能。
提供合理的养殖指导,帮助养殖户预防疫情,减少经济损失。
除了以上措施,政府也可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养殖户遵守防控规定,提高防护设施的水平。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982841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d.png)
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猪类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类或与感染猪类有关的物品、环境传播。
为了防止猪场发生非洲猪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以下是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策略:1. 提高疫情监测和报告能力:建立猪类疫情监测网,加强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疫情,加强对疫情的溯源调查。
2.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向养殖户、从业人员和相关公众普及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和行动。
3. 严格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加强对进口猪类及猪产品的检疫和监管,严禁携带病毒的动物和产品进入国内。
4. 加强猪舍和设施的消毒和清洁:定期对养殖场的猪舍、设施、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积极清除病媒昆虫。
5. 加强生猪运输的监管:对生猪运输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车辆、装运工具等符合卫生要求,严禁运输带有非洲猪瘟病毒的猪。
6. 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对养殖场进行划定隔离区域,控制外来人员出入,严格合规的入场和出场检疫程序,进行定期的病毒检测和清查。
7. 学习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相关国家和地区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非洲猪瘟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确保及时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经验,并加以运用。
8.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养殖户、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对非洲猪瘟病毒的认知,提高生物安全意识,遵守防疫政策和措施。
9. 隔离疫区:一旦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
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和防控措施,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从业人员应做好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共同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扩散。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e856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生物安全手册
摘要:
一、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护
1.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
2.做好猪场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
3.定期进行疫病监测与排查
二、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1.科学配比饲料,提高猪群抵抗力
2.合理规划猪舍,降低猪群密度
3.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工作
三、规范猪场废弃物处理
1.设立废弃物专门收集、处理设施
2.猪舍废弃物及时清理,避免污染环境
四、制定应急预案
1.建立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猪场应对能力
正文: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
为了促进本地生猪生产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验,对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策略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我国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41e5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a.png)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生猪养殖业危害极大。
为了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供应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和传播,确保本地区生猪养殖业安全,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稳定。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饲养管理、消毒灭源、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提高生猪养殖者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防控责任,形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果断措施,科学规范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三、防控措施(一)加强养殖场户管理1、严格执行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养殖场户要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区。
出入口设置消毒池,人员和车辆进出要严格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调整猪群饲养密度,保证猪只营养均衡,提高猪只抵抗力。
做好猪舍通风换气、保暖降温等工作,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
3、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定期对猪舍、场区、工具等进行消毒,选择有效的消毒药品,按照消毒程序和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二)强化生猪调运监管1、严格执行生猪调运审批制度。
严禁从疫区调入生猪,调运生猪必须经过审批,并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2、加强运输车辆管理。
运输生猪的车辆要提前备案,严格消毒,并按照规定路线行驶。
3、做好生猪落地监管。
调入生猪到达目的地后,要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经隔离观察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三)加强检疫监督1、加强产地检疫。
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对出栏生猪要做到逐头检疫,确保检疫合格的生猪方可出栏。
2、加强屠宰检疫。
屠宰场要严格执行入场查验、待宰静养、同步检疫等制度,确保屠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eb5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8.png)
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方案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对养猪业和农牧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制定一份详细的防控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一、监测与早期预警1.建立非洲猪瘟监测网络,加强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交流。
2.制定早期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异常病例和疫情爆发的动态。
3.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
二、生物安全管理1.实施严格的进出场管理,限制外来猪只进入养殖场。
2.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消毒,减少传染源的存在。
3.严禁饲用未经检疫的动物产品,确保饲料的安全。
4.确保养殖场的垃圾处理和动物死亡处理符合规范,避免病原体传播。
三、交通运输管理1.强化猪只交通运输的监管,规范车辆消毒和运输证明的查验。
2.加强物流管理,控制非洲猪瘟病毒在运输环节的传播风险。
3.严禁私运猪只和非法销售猪肉,加强市场监管。
四、养殖场隔离与消毒1.建立健全的养殖场防护隔离区,规范人员和物品出入管理。
2.养殖场发现疫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3.对疫情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消除病原体的存在。
4.强化饮水和饲料消毒,杀灭潜在的病毒污染源。
五、疫苗接种与免疫计划1.建立疫苗供应与接种管理系统,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推动养殖场有序接种疫苗。
3.定期开展疫苗效果评估,在需要时进行补种或调整免疫策略。
六、应急响应与处置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信息发布和资源调配机制。
2.加强疫情报告和上报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性。
3.迅速隔离和清除疫情猪只,避免疫情扩散。
4.启动动物疫病灾害救助计划,对受灾养殖户进行补偿或援助。
七、公众宣传与教育1.向农牧民宣传非洲猪瘟的危害性和防控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2.加强养殖场主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防控技能和操作规范性。
3.向广大市民倡导安全消费观念,避免食用疫情区域的猪肉。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ef2c05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5.png)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1. 封锁和隔离:在发现疫情后,立即封锁和隔离疫区,防止病毒传播到其他地区。
封锁和隔离区域的养猪场,限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
2. 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水平: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猪舍、设备和周边环境。
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病毒彻底被杀死。
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疫区内外的交通运输管控,防止病毒通过人员、车辆和物品的传播。
确保养殖场内外的生物安全措施到位,如设立洗车消毒点、消毒隧道等,提供严格的入场检疫和出场检疫。
4. 防止野生动物传播:野生动物可能是非洲猪瘟的潜在携带者,要采取措施阻止野猪和其他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区。
修建养殖场周边的围栏,设立监测点,及时发现并处理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
5. 加强养殖场员工的培训:在非洲猪瘟的防治过程中,员工是首要的传播者,他们需要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遵守卫生规定,减少疫情的发生。
6. 疫苗接种:疫苗是防治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情况,可以采取计划免疫或紧急疫苗接种措施。
通过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7. 临床诊断和监测: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定期对养殖场进行临床诊断和监测。
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控制措施,控制病毒的传播,避免瘟疫扩散。
8. 废弃物处理:对疫区内的死猪、病死猪和各类排泄物进行正确的处理。
合理运输、堆肥或焚烧废弃物,避免将疫情扩散到其他地区。
9. 加强国际合作:非洲猪瘟是跨国传播的疾病,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防控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防治非洲猪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封锁隔离、提高卫生水平、加强生物安全、防止野生动物传播、员工培训、疫苗接种、临床诊断和监测、废弃物处理以及国际合作等。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50c90a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8.png)
非洲猪瘟猪病防控措施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
由于其病毒传播迅速、致死率高等特点,非洲猪瘟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非洲猪瘟,人们开展了多种防控措施。
一、加强养猪场的管理与监控为了保障猪场的生物安全,养猪场应该加强管理与监控。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进出场制度,对来自非洲猪瘟疫区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
同时,要做好病毒监测工作,定期对养猪场的猪只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病例,要迅速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
其次,加强养猪场的卫生与消毒工作。
定期对养猪场的场地、设施、器具等进行清洁消毒,消除病毒传播的潜在危险。
二、加强猪群的免疫防控疫苗是预防非洲猪瘟的重要手段之一。
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按照兽医的指导,定期给猪只接种非洲猪瘟疫苗。
通过疫苗的免疫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强化交通运输的管控为了减少病毒在交通运输途中的传播,相关部门应加强交通管控。
对病区猪只的运输车辆、装卸设备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减少病毒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传播风险。
四、加强畜禽屠宰环节的防控畜禽屠宰环节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防控措施。
首先,要规范屠宰场的运营,并加强对屠宰环节的监管,确保屠宰操作规范,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同时,要加强屠宰场的卫生与消毒工作,保持场内的清洁和卫生。
对生猪屠宰后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五、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人们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养殖户和居民普及非洲猪瘟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控制方法,培养养殖户的防病意识,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了解政府的政策和相关的补偿措施,鼓励养殖户自觉遵守防控措施,合作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结语非洲猪瘟猪病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尽量减少病毒的传播。
怎么预防非洲猪瘟更有效
![怎么预防非洲猪瘟更有效](https://img.taocdn.com/s3/m/ebaf08e03c1ec5da51e2705e.png)
相信不管是养殖户还是城市人,最近对非洲猪瘟这四个字应该不陌生了吧,自从它在我国出现以来,大家都是人心惶惶的,本来以为只有一个地区出现,结果隔一段时间又有一个省份被发现,给养殖户们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那么面对这种可怕的疫病,养殖户们该如何预防更有效果呢?一、生物安全(降低病毒载量)1、非洲猪瘟防不胜防,生物安全百密一疏,所以不能完全依赖生物安全防控,这也是很多猪场为什么生物安全做的很好依然发病。
2、绝大多数猪场生物安全很难做到滴水不漏,但通过生物安全可以降低猪场内外环境及猪舍内的病毒载量。
3、关注以下六点A 从硬件到软件,建立严密的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在不相信任何人的前提下规划和设计,在依靠所有人的前提下运营和执行。
B 首选物理方法(隔离、冲洗、高温、辐照等),化学和生物方法次之。
C 对于人和动物,一定要选用安全、无毒或微毒的消毒剂,千万不要破坏皮肤和黏膜屏障。
D、引进种猪和仔猪要慎重,选择疫苗程序完善,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检测非瘟是阴性猪,不要把病猪引进来E 要抓住重点和关键点,采取针对性的病毒杀灭和消减手段。
F 要经常评估洗、消、烘的实际效果,并不断优化生物安全流程。
二、提高猪群健康度(提高耐受性)1、药物预防(提高耐受性):使用防威灵。
据中药君臣佐使的原则,该药物专门针对非瘟病毒而研发,组方科学而严谨,在防控非洲猪瘟病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任何病原引起感染和发病都有一个最低剂量,这就是“感染阈值”。
如果我们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把病毒载量降低至感染阈值以下,猪群还会被感染吗?另一方面,即便是面对超过感染阈值的病毒,不同健康度的猪群会有迥然不同的临床表现。
A 健康度好的猪,体内病毒载量低,环境病毒载量低,猪群就不发病。
B 健康度好的猪,体内病毒感染载量高,环境病毒载量高,猪群就会感染发病。
C 健康度不好的猪,体内病毒载量低,环境病毒载量低,猪群就会感染发病。
3、在当前尚无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A 营造符合动物福利和健康养殖的舒适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尽量减少疫苗接种频率。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1e9d53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4.png)
DB41/T 2064—2020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猪场防疫设施设备、投入品管理、日常管理、卫生消毒、饲养管理及无害化处理等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疫设施设备4.1入场车辆消毒站距离场区3 km~5 km地方设置独立的出入场车辆清洗消毒站。
在消毒站对出入猪场的运输车辆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4.2车辆消毒设施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可覆盖全车的车辆消毒设施;根据所用消毒剂有效期和消毒液污染程度更换消毒液。
4.3喷雾消毒通道场区入口设人员喷雾消毒通道,地板铺设消毒垫,消毒效果应保证体表全覆盖。
物品消毒间4.4设置在生产区门口,采用紫外线、臭氧、熏蒸、擦拭等方法对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保证物品相互之间独立。
4.5淋浴更衣室应配备仅供场内使用清洁消毒后的工作服、鞋和帽子等。
4.6消毒车及高压水枪DB41/T 2064—2020猪舍应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各功能区专用。
4.7淋浴、隔离、消毒池(盆、垫)场区入口配备完善的淋浴设施及隔离房间,每栋猪舍门口配备脚踏消毒池(盆、垫)。
5 投入品管理5.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5.1.1 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查验并记录。
5.1.2 严禁购买和使用以猪源性蛋白和禁止使用的猪血为原料生产的猪用饲料;严禁泔水饲喂生猪。
5.2饮水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且水源充足。
6 日常管理人员管理6.16.1.1 外来人员制定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的管理制度和隔离、消毒、洗浴、更衣程序。
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积极防控非洲猪瘟
作者:唐明军陈刚
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12期
摘要:非洲猪瘟给养殖场的生猪养殖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要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积极防控非洲猪瘟的发生,减少生猪感染的机率,降低养殖人员的财产损失。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养殖场现阶段非洲猪瘟防控主要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养殖场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应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关键词:非洲猪瘟;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在猪和猪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具有极快的传染速度和极高的致死率。
各个部门均采取了积极的相应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疫情发生的概率。
虽然现阶段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因此需要养殖场人员提高警惕,积极做好防控工作,加强与兽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保护养殖场生物的安全,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养殖场现阶段的非洲猪瘟防控主要问题分析
非洲猪瘟的致死率非常高,患病生猪死亡率达到100%,是现阶段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主要工作内容。
非洲猪瘟在现阶段的防控中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都是容易造成非洲猪瘟快速传播的主要因素:
1.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能力较差。
个别养殖场的规模较小,相关的防护措施不到位,相关的安全防护能力比较弱,同时生猪的养殖密度比较大,养殖管理水平不高,疾病防护能力较差,这就容易导致疫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2.养殖场喂养食物存在问题。
许多养殖场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选择造价较低的泔水作为生猪的喂养食物,这样的喂养方式给非洲猪瘟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即使在喂养之前将泔水进行煮沸消毒,也无法彻底隔断病毒的传播路径,因此使用泔水喂养生猪的方式极易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3.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同时能够在比较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生存,一些非洲猪瘟病毒会随着生猪的粪便、唾液、公猪的精液进行传播。
二、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中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分析
1.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级别
非洲猪瘟的传染能力极强,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一旦养殖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会使生猪养殖户受到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的防疫控制要做到预防先行,因此在现阶段的养殖场生猪养殖工作需要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行高级别的养殖防护措施。
养殖场不能从已经暴发疫情的区域采购生猪或者猪飼料等相关物品,一切养殖场的外来人员都要穿上隔离服,外来车辆要进行全面消毒,必要时可以采取封闭式养殖管理模式,严禁一切外来人员以及外来车辆进入养猪场。
对于外来生猪要单独进行喂养,一般喂养观察期要持续20天左右,同时对于外来生猪的粪便、污水要单独进行处理,严禁流入其他生猪养殖区域,避免疫情的传播,待观察期结束后如未发现危险情况则可以将外来生猪与原有生猪共同饲养。
养殖场内的生猪要坚决避免与野猪或者软蜱相接触,防止被外来病毒感染,造成非洲猪瘟的产生。
2.做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工作
养殖场的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例开展防控工作,在生猪的养殖环节、喂养环节以及运输和屠宰环节做好防控工作,养殖场的生猪要避免大密度养殖,防止由于生猪爆发非洲猪瘟造成大面积的生猪感染。
要坚决从非疫区采购生猪,不进行野外散养,避免与野外野猪进行接触。
养殖场的养殖人员要充分发挥防控作用,同时制定好相关的风险疫情应急措施。
当出现疫情时要及时采取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病毒的流通性,切断传播路径,对染疫生猪及时采取扑杀、深埋等措施,同时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彻底清除受污染的水源,饲料、粪污、器具,切断传染源确保将损失降至最低。
3.实现养殖场与多部门的联合防护
非洲猪瘟的防控不仅要体现在养殖场内部,更要实现多部门联合防控,这样才能实现对疫情的有效防控。
养殖场要联合防疫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市政环保部门、土地规划等部门进行联合工作,将防控非洲猪瘟落实到全面。
可以在养殖场的外围2公里区域划分一个生物安全防护网,联合多个养殖场实现规模化养殖和防控,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非洲猪瘟的防控力度。
联合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以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市场中的生猪贩卖行为进行监督,对生产和销售的猪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在重点区域设置动物防疫检查站,加强对生猪的管理,同时需要对黑屠宰点进行严厉打击,对于餐饮泔水进行管理,严禁用于生猪喂养,实现对养殖场生物的安全防护,从而有效的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
4.做好养殖场日常检查工作
养殖场要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疫情,以最快的速度控制疫情的蔓延。
要对养殖场的人员进行检验技术的培训,同时还可以将疫情防护单位与养殖场进行联合,及时对养殖场的疫情防护工作进行监督与技术指导。
疫情防护单位要每个月对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检查,对
生猪进行抽样检测,对粪便等排泄物进行化验,查看是否有病毒源,为每个生猪建立档案,同时要督促养殖场人员和兽医每天进行一次自检,查看生猪是否出现高烧不退,耳、四肢、腹部等位置出现渗血等情况,一旦出现可疑问题要及时告知兽医人员。
兽医人员对养殖场出现的疫情要及时进行上报,不可瞒报或者不报,一旦出现瞒报、不报行为要追究其责任。
5.提高养殖场的人员风险意识
要及时对养殖场人员开展教育工作,要求养殖人员能够对生猪的发病症状有足够的了解,对应急事件能够有处理能力。
兽医人员要积极在养殖场的村镇开展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开展一系列的非洲猪瘟宣传工作,使养殖场的人员能够真正对非洲猪瘟这项疫情有足够的认识,从根本上提升养殖人员的防控责任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预防先行。
三、结语
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危害,会对生猪的养殖带来不小的影响。
对于非洲猪瘟的控制要做到预防为主,加大对疫情的防控力度,加强对生猪和猪产品的流通管理,提升对生猪屠宰环节的控制力度。
要从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提高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级别、实现养殖场与多部门的联合防护、做好养殖场日常检查工作、提高养殖场的人员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保障养殖人员的经济不受损失,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方廷松.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J].中国动物保健,2018,20(09):8-9.
[2]刘汉忠,卞传花,姚树森,etal.预防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9(05):72-73.
作者简介:唐明军(1972-)男,汉族,陕西汉中人,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大专,助理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