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化妆品的配方及其功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 将人作为被实验者, 用人工光源进行测定的方 法, 测得的防晒化妆品的 S PF 值是最可靠的。但是由于受试者 的个体差异很大, 所得结果和肤型、皮肤表面情况、出汗情况、汗 液中尿苷酸含量等有关, 因此有相当多的变数影响 [15]。 3. 1. 2 生物体外法 是将防晒化妆品溶于适当的溶剂中, 经人 造光源予以测定光线的吸收情况; 或将制品依标准涂层厚度, 涂 布于石英板或夹于石英板间, 测定其紫外光区的吸收光谱, 这里 就不作详细介绍。 3. 2 U VA 的防护与评价 SP F 是对 U V B 引起的皮肤反应( 红 斑) 情况对样品进行评价, 所以 SP F 只表示样品对 U V B 的防御效 果。对 U V A 的防御效果评价, 目前尚无公认的评定标准。 3. 3 防晒制品的分级 为了使消费者能根据 SP F 值评估产品
# 416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年 11 月第 18 卷第 6 期 J E nviron H ealth, November 2001, Vol. 18, No. 6
文章编号: 1001_5914( 2001) 06_0416_02
=综述>
防晒化妆品的配方及其功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TS974. 1
所能提供的保护程度, 美国非处方药( O T C) 专家建议按 SP F 值 将防晒制品分级。1993 年, 美国暂时性最终专论( T F M ) 在以前 基础上作出修订, 见表 2。消费者可根据产品声明的 SPF 值, 结 合表中的定义, 了解该产品对太阳辐射的防护作用的程度。
表 2 根据 SPF 值防晒制品声明的定义 [16 ]
水杨酸高孟酯
2
2_苯基苯并咪唑 _5_ 磺酸
4
光接触皮炎 ( 例数)
52 6
14 2
10 0
12 0 2 2 2
总计
101 34 20 13 15 1
114 2 5 4 6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年 11 月第 18 卷第 6 期 J E nviron H ealth, November 2001, Vol. 18, No. 6
常薇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化妆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也日益密切, 如今化妆品的功能逐渐由简单的美容修饰作用向 功能性方面延伸, 出现了一类特殊用途化妆品。近几年来, 多种 品牌的防晒化妆品在国内市场出现, 为人们防护紫外线辐射对 皮肤的损伤提供了便利条件。这类化妆品的原料、工艺、功能检 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 上, 对防晒化妆品的配方及其功效评价作一综述。
1993 年 T FM 定义
Baidu Nhomakorabea
说明
最低阳光防护作用 SPF 2~ 4 以下 中等阳光防护作用 SPF 4~ 8 以下 高阳光防护作用 SPF 8~ 12 以下 十分高阳光防护作用 SPF 12~ 20 以下
极高阳光防护作用 SPF 20~ 30
提供最低防护作用, 但可晒黑 中等防护晒伤作用, 有些晒黑 高的防护晒伤作用, 有限度晒黑 十分高的防护晒伤作用 , 很少或 不晒黑
3 防晒化妆品的功效评价和分级 在配制防晒制品时, 需要筛选防晒剂和对原型产品进行临
床功效的评价。现今, 普遍承认的方法 仍然是活体试验法 ( in v iv o tests) , 体外试验法( in v it ro tests) 只作为公司筛选配方参 考, 最终产品临床评价必需使用活体试验法。目前的方法都是 只适用于测定 U V B 防晒制品的防晒 因子 SP F( Sun pro tection fa ctor ) 。近年来, 随着对 U V A 辐射伤害作用深入的了解和市场 的需求, 需要有一个评价产品 U V A 防护效率的方法。但由于 U VA 辐射和 U V B 辐射不同, 前者辐射产生可辨认红斑所需剂 量远比后者辐射大, 可能造成试验者永久性的伤害, 在实际操作 上可行性小, 所以, 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测定 U V A 防晒 制品效率的方法。 3. 1 U V B 的防护与评价 评价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能, 对 UV B 而言, 主要用防晒因子防晒指数 ( SP F) , 它是针对引起红斑 量所 制定的防晒 指数, 指使用防 晒化妆 品后的 最小红 斑剂量 ( M ED) 与未用防晒化妆品的最小红斑剂量 ( M ED) 的比值。测 定 SP F 的方法分为生物体内法和生物体外法二种。 3. 1. 1 生物体内法 周华等 [14]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参照美 国 F DA 推荐的测试方法, 建立了 SPF 的人体测定实验方法: 随 机选取 20 名 Ô型肤型、无光过敏史的受试者, 先测定每位受试 者的 M ED, 再用氙灯模拟日光, 依据受试者的 M ED 和产品估 计的 SP F , 从低到高进行照射, 测出涂防晒化妆品的 M ED。则 个 体 SPF i = 涂 防 晒 化 妆 品 的 M ED 或 不 涂 防 晒 化 妆 品 的 M ED; 产品 SPF = E SP Fi/ 20。
1 紫外线的伤害作用 1. 1 各种波长紫外线的划分 紫外线 ( U ltr av io let ) 波长范围 在 100~ 400 nm, 太阳是紫外线的主要来源, 紫外线在经过大气 层时, 氧分子特别是臭氧分子把波长小于 290 nm 的紫外线 ( 短 波紫外线 U V C) 全部吸收, 290~ 320 nm 范围 的紫外线 ( 中波 紫外 线 U V B) 也被大量吸 收 [1]。320~ 400 nm 范围紫外线 ( 长 波紫外线 U V A ) 占地面紫外线辐射 96% [2 ]。 1. 2 U V A 和 U V B 对 人 体 伤害 作 用 的 比较 紫 外 线辐 射 ( U V R ) 引起的短期效应主要表现为晒伤( Sunburn) 。皮肤中光 活性 物质吸收 U V R 2~ 24 h 后 产生红斑, 此为最常 见的急性 U V R 效应。此红斑伴有水肿、水疱、脱皮, 严重的甚至有全身症 状出现。U V B 是导致晒伤的根源 [3 ], 而 U V A 的能阶仅为 U V B 的千分之一, 它不会产生急性晒伤, 因此以往人们对此未予重 视。U VA 和可见光也可引起皮肤老化 [4]。U V A 的穿透力很强, 其作用可深达真皮, 产生很多光生物学效应。文献表明 [5], U V B 引起即时的皮肤损害, U V A 则引起长期、慢性的损伤。
4 参考 文 献
[ 1] 周华, 朱惠刚, 张振农 . 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效评价研究 [ J] . 现 代预防医学, 1999, 26( 1) : 1_4.
[ 2] W ilk ison FJ. Recomm en ded UV expos ure lim its for tanning e-
qu ipment, and sp ectral irradiances of solariu m lamps , sun lam ps an d daylight[ J ]. Aust Ph ys Eng Sci M ed, 1983, 6: 26_34. [ 3] L adou , Jos eph . Occup ation al m edicin e appleton & lange[ M ] . 1990. 120. [ 4] 赵宗群, 周海峰, 阿斯克尔 . 近年来国内外紫外线生物学作用研 究进展[ J ]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995, 21( 2) : 126_128. [ 5] 裘炳毅 .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大全[ M ]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1996. 1018.
# 417 #
2. 2. 3 我 国有关紫外线吸收 剂的法规和使用情况 世界各国 有关防晒剂的法规和使用情况存在着共同点和差别。各国都有 其允许使用防晒剂的清单, 有些国家规定了在化妆品中最大允 许浓度、限用范围和标签上必要的说明。我国在 G B7916 ) 1987 [12] 化妆品卫生标准中, 列出 36 种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紫外线吸 收剂、最大允许浓度、限用范围及必要条件和标签上必要的说 明。G B7916 ) 1987 中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紫外 线吸收剂的清单 与 EEC( 欧盟化 妆品规 程) 1983 年允许 使用紫 外线吸收 剂相 近。近年来, EEC 已删除很多紫外线吸收剂, G B7916 ) 1987 所 列部分物质已在 EEC 范围禁止使用。5化妆品卫生规范6 [13] 中 列出了新的 22 种紫外线吸收剂及其最大允许浓度。
表 1 防晒剂的接触致敏和光致敏作用
名称
接触皮炎 ( 例数)
对氨基苯甲酸
49
对氨基苯甲酸甘油酯
28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戊酯
6
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辛酯
11
甲氧基肉桂酸乙氧基乙酯
5
二倍酰三油酸酯
1
2_羟基 _4_ 甲氧基二苯酮
2
2, 2_ 二羟基 _4_ 甲氧基二苯酮 2
2_羟基 _4_ 甲氧基二苯酮 _5_ 磺酸 3
樟脑类衍生物和 U V A 紫外线吸收物( 剂) 、如二苯( 甲) 酮、邻氨 基苯甲酸酯、二苯甲酰甲烷类化合物 [9]。
近年来, 防晒产品的市场迅速的增长并对 U VA 的伤害作 用引起关注, 要求发展新的广谱、高效和安全的紫外线吸收剂。 一些紫外线吸收剂由于安全性问题已从批准或暂时批准使用的 清单中除去。新的紫外线吸收剂有的是从上述几类化合物改性 制成的, 有的则是新合成的化合物。 2. 2. 2 紫外线吸收 剂的接触致敏作用 和光致敏作用 防 晒剂 也可能会表现光毒性和光敏化作用。光致敏作用 [10 ]是一种光的 间接反应, 即刺激或敏化。临床研究表明防晒剂的光致敏率较 低, 约为 0. 1% ~ 2% 。一些有机化合物类的紫外线吸收剂, 它们 和其他化妆品添加剂一样( 如防腐剂和香精) 对皮肤也有一些作 用, 也可能引起接触致敏作用。在防晒制品中, 紫外线吸收剂的 用量也较高 ( 质量分数可高达 26%) , 引起接触致敏作用的机率 较高。紫外线吸收剂与溶剂和基质的相互作用, 会引起交叉致 敏作用。D ro mg oole [11]总结 1989 年以前有关防晒剂接触致敏和 光接触致敏的报道见表 1。
皮肤长期曝晒可能引起严重的伤害, 如皮肤癌的出现。根据 美国 1993 年防晒剂 T FM ( 试验性最终专论) [6]和美国国家卫生 研究所的说法, 从动物实验表明, U V B 和 U V A 都表现出对皮 肤的致癌作用, 然而前者的作用较强; 当 U V B 存在时, U V A 会 增强其致癌作用。
2 防晒化妆品的主要配方 防晒剂是防晒化妆品中起防晒作用的关键物质, 是防晒配
方的核心, 按防护作用机理可分为物理阻挡剂和化学吸收剂。 至今国际上开发的防晒剂已有 60 余种, 国内的开发、生产比较 落后, 目前国内产品中使用的防晒剂主要依靠进口 [7 ]。由于吸收 剂为化学物质, 其安全性为各国所重视, 每个品种的推出都要经 过十分严格的安全性实验。
最高的防护晒伤作用, 不会晒黑
不同类型皮肤应选用不同 SPF 值的防晒品, 每人要根据自 己的皮肤类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选用化妆品, 不可片面地相信 广告宣传, 盲目选用高 SP F 值的防晒制品, 并不是 SP F 值越高 越好, 实践证明, SP F 值高于 30 以上的产品, 油腻成分、敏感成 分均明显增加, 加重皮肤负担, 引发皮肤的安全问题, 如过敏等 问题。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卫生防疫站( 430022) 作者简介: 常薇, ( 1969_) 女, 江西人, 医学硕士, 主管医师, 从事环境卫生
研究。
2. 1 物理阻挡剂 ( P hysical Blocker ) 物理阻挡剂是能反射和 散射紫外线辐射的化合物, 它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等。近年 来, 开始使用纳米级的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粉体作为防晒剂 [8], 这 类制品透明度好, 不会产生粉体不透明而发白的外观, 对 U V A 和 U V B 防护作用都很好, 且具化学惰性, 使用安全。 2. 2 化学吸收剂( Chemical A bso rber ) 2. 2. 1 紫外线 吸收剂分 类 目前有 U V B 紫外线吸 收剂如 对 氨基苯甲酸酯及其衍生物、水杨酸酯及其衍生物、肉桂酸酯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