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与脱水药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利尿与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与脱水药PPT课件

2024/7/14
10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作用和作用机制 1.利尿:温和、持久
抑制远曲小管 Na+ /Cl- cotransporter 抑制NaCl 重吸收 尿排Na + 、 Cl - 、水、 *K +
*远曲小管Na+ 集 Na+-K+交换
2024/7/14
11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的分类和作用部位
2024/7/14
1
类别
药物
作用部位
高效能
呋塞米
high efficacy furosemide
髓袢升支 (Na+/K+/2CI- )
中效能 moderate
噻嗪类 thiazide
远曲小管近端 (NaCl )
弱效能 low
螺内酯 spironolactone
螺内酯
作用 1. 利尿作用弱、慢、久 2. 体内醛固酮水平升高时,作用明显。
2024/7/14
16
作用机制
本药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 细胞内醛固酮受体 抑制醛固酮-受体复合 物的形成 产生醛固酮相反的作用 排 Na+ 、水,保K+ 。
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剂。
2024/7/14
17
应用
• Amiloride 高浓度尚可抑制Na + -H+交换 和Na + - Ca2+交换(antiporters) 。
2024/7/14
19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diamox)
本药是现代利尿药发展的先驱,是磺 胺的衍生物。
2024/7/14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二、临床应用
1、脑水肿,青光眼 。
2、预防急性肾功衰竭。
三、不良反应
1、静脉注射过快, 出现眩晕,头痛,视力模糊。
2、心功不全,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 禁忌症
慢性心功能不全者(血容量而加重心负);活动性颅内 出血者,禁用。
脑水肿
肺水肿
肾衰
利尿剂
利尿剂降压始于1948年,但由于汞利尿剂的毒性和必须肌 肉注射,无法推广应用。1957年氯塞嗪(chlorothiazide)问 世,30多年来以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 hydrochloroth-
iazide)为主的噻嗪类利尿剂一直是抗高血压药物的主力 军之一,不论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用,都有明确 的疗效。几十年来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确定 了它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欧美几个高血压处理原则委员 会都建议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病人,以利尿剂为首选药物, 直到最近美国JNC-VI次报告(1997)仍主张无合并症的高 血压病人,以利尿剂及β受体阻断剂为一线药物。近年来, 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寿比山,indapmide)的上市,使利 尿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地位又有新的提高,它的特点是常 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 用(该药具有钙拮抗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 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临床 广泛应用。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即精氨酸 加压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 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 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委的 病变所致,使脑下垂体后叶激素之一的抗 利尿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肾脏排出水分增 加的现象。原因是肾细尿管的再吸收受到 影响。多尿症意味着尿量的增加,它和糖 尿并无关系。

利尿药与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与脱水药PPT课件
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治疗
尿崩症
中效能利尿药
“四低三高” 低血容量

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

低氯性碱中毒

高尿酸血症
高血糖
高脂血症 过敏反应
(三)低效能利尿药
作用弱,少单用,一般不作首选。 包括保钾利尿药和碳酸酐酶抑制药。
醛固酮受体拮抗药 螺内酯 保钾利尿药
Na+通道阻滞药 氨苯蝶啶 阿米洛利
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尿
急慢性肾衰
脑水肿
严重水肿 高钙血症
排毒
扩张 血管
肾血流量↑
治疗
急性肺水肿
高效能利尿药
“四低一高” 低血容量

低钾血症

低钠血症

低氯性碱中毒

高尿酸血症
耳毒性
其他
胃肠道反应 过敏反应
中效能利尿药
噻嗪类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 利尿作用 ——水肿
① 抑制Na+-Cl-共同转运体→肾的稀释功能↓ 不影响肾的浓缩功能
〔不良反应〕 少,注射过快有一过性
头痛,眩晕,视力模糊,CHF患者可增 加心脏负荷,禁用。
山梨醇 sorbitol (25%高渗液) 作用 同mannitol,因在肝内转化为糖元作用 较弱。
葡萄糖 glucose (50%高渗液静注) 可
掌握要点
利尿药的分类及各类代表药物。 各类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 试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药理作
高效能利尿药
作用原理、药理作用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 K+ Na+ Cl-

Na+/K+/2Cl-共转运 Ca2+

兽医药理学第6章《利尿药和脱水药》课件

兽医药理学第6章《利尿药和脱水药》课件
第六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Diuretics and Dehydrants
NaCl
glomerulus NaHCO3
Na+
H+
① 60-65%Na+
cortex
medulla
10%Na+,不透水
NaCl Ca2+
③ (+PTH)
K+ Ca2+ Mg2+
K+
Na+
2Cl-②
不吸收水, 尿液稀释

② 30-35%Na+
脱水药的共同特性
多数药物在体内不被代谢,不易进入组织 容易经肾小球滤过 不被或极少被肾小管重吸收 除脱水、利尿外,无其它明显药理作用
脱水药的作用、应用及禁忌症
小管液渗透压↑ 原型 滤过
水重吸收↓
治疗
渗透性利尿
急性肾衰
20%甘露醇
血浆渗 透压↑
(高浓度大剂 量快速静注)
水从组织间 液进入血液
脱水 治疗
作用原理
与醛固酮竞争集合管上的 直接抑制远曲小管、集合 醛固酮受体而排Na+保K+ 管的Na通道而排Na+保K+
临床应用
醛固酮升高相关的顽固性 与噻嗪类合用治疗顽固性 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 水肿
不良反应 禁忌症
高钾血症 肾衰、高血钾患者
高钾血症 肾衰、高血钾患者
脱水药(dehydrants)
20%甘露醇(mannitol) 25%山梨醇(sorbitol) 50%葡萄糖(hypertonic glucose solution)

高 效
H2O
能 (+ADH)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36
利尿机制
作用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1、竞争性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抑制 Na+-K+交换→排钠、保钾、利尿 2、阻滞钠通道→直接抑制Na+-K+交 换→Na+重吸收↓→K+分泌↓→排钠、 保钾、利尿。(不受Adl水平影响)
37
NaCl
glomerulus NaHCO3
Na+
H+

cortex
medulla
利尿药及脱水药
1
第一节 利尿药
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肾脏, 促进电解质和水排出,使尿 量增多的药物。
治疗:各型水肿;高血压、 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2
(—)
利 尿 药
3
一、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学基础
尿液生 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
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4
(一)利尿药的利尿作用
1 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 2 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3 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NaCl
glomerulus NaHCO3
Na+
H+

cortex
medulla
NaCl Ca2+
③ (+PTH)
K+ Ca2+ Mg2+
K+ 2NCal+-②
H2O


Na+
K+ 2Cl-

高 效 H2O 能 (+ADH) 利 尿 药
loop
NaCl (+ALDO)
K+ H+
Fig. Tubular transport systems of diuretics and dehydrants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18
二〕中效利尿药
氢氯噻嗪 〔hydrochlorothiazide〕
1.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抑制髓袢升枝粗段
的皮质部对NaCl再吸收,使尿中 Na+、Cl-、K+排出增多;HCO3轻度增加;尿Ca2+排出减少. 19
2> 抗尿崩症作用 – 抑制磷酸二酯酶 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细胞内cAMP 远曲小管对水 的通透性 – NaCl排出 血浆渗透压 减 轻口渴感,饮水量 尿量减少 3> 降压作用
4.不良反应:久用可引起高血钾.
25
氨苯蝶啶
1.与螺内酯相似,留钾,但较快,短. 2.机理:阻滞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通道,
抑制K+ -Na+交换,从而减少Na+的再吸收 和K+的分泌. 3.用途:与螺内酯相似,尤适合于肝硬化腹 水. 4.不良反应:久用引起高血钾和叶酸缺乏.
26
第二节 脱水药
,Ca2+重吸收 . 噻嗪类治疗特发高尿钙症
22
3.氢氯噻嗪不良反应
1>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钠、氯碱血症. 2> 升高血糖:抑制胰岛素分泌 3> 高尿酸血症:近曲小管再吸收增加 4> 高钙血症:远曲小管对钙再吸收增加 5> 脂质代谢紊乱:TG 、LDL 、
HDL 23
三〕弱低效利尿药
H+
NaCl Na+
皮质 髓质
Na+ 2Cl-
K+
Na+
2Cl-
K+
H2O 髓袢
Na+ Cl-
H+ Na+
呋塞米
K+ H+ K+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3)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3)
正常成人 每日原尿量
(二)肾小管的重吸收------- 产生终尿
正常成人每日:1-2L
乙酰唑胺
CA
髄质高渗
肾小管的重吸收与 药物作用部位
噻嗪类
呋依 塞他 米尼

CA
氨 苯 蝶 啶
阿 米 洛 利
螺 内 酯
二、利尿药分类
➢按效能分三类
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
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
低效能利尿药:安体舒通
(三) 低效利尿药 螺内酯(amtisterone,安体舒通,antisterone)
1 利尿特点: 弱, 慢, 久。
CH3
CH3
O O
O
SCOCH3
螺内酯
CH2OH
C O CH

HO
CH3
O
醛固酮
2 利尿机制: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醛固酮受体,拮 抗醛固酮的作用。
3 用途: 用于醛固酮增多的水肿
4 不良反应:高血钾,性激素样副作用,胃肠道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
氨苯喋啶
H2N
N
N
N
NH2
N NH2
氨苯蝶啶
1、利尿机制: 直接作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抑制 K+-Na+交换。
2、应用:与中效、强效利尿药合用用于顽固性水肿。 3、减少排K+ 4、禁用于高血钾。
第二节 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 osmotic diuretics
(二)中效利尿药
噻嗪类 氯噻酮
1、利尿作用: (1)作用特点:温和持久。 (2)作用机制:抑制远曲小管近段Na+- CL-共转运子,抑制 NaCI的重吸收。
2、降压作用 3、抗利尿作用:
机制:① 抑制磷酸二酯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cAMP↑→ 水透性↑ →水吸收↑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利尿药和脱水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 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应定期监测电解 质水平并及时处理。
注意药物副作用
加强患者教育
部分患者在使用利尿药和脱水药时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应 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利尿药和脱水药 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用药 依从性。
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减少不良 反应的发生。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药物和剂量,减少不良反 应的风险。
定期监测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电解质、血 糖、尿酸等指标,及时发现并 处理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采 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钾、
降糖、抗过敏等。
患者教育与沟通技巧
用药前告知
向患者详细介绍利尿药和脱 水药的作用、用法、用量及 可能的不良反应,让患者做 到心中有数。
用药期间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括用 药时间、剂量、方法等,并 告知患者如何预防和应对不 良反应。
沟通技巧
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耐 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和疑虑, 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增强 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
脱水药作用机制
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 间液向血液内转移,使组织脱水 。不同类型的脱水药作用机制也 有所不同。
临床应用范围
01
利尿药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疾病。不同类型
的利尿药适应症略有差异,需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选择。
02
脱水药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颅内压升高、青光眼等疾病。不同类型的脱水药
02
阿米洛利(Amiloride)

药理学课件第二十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药理学课件第二十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呋噻咪 呋噻咪
H+ K泌 1.近曲小管: 原尿:60~65% Na+在此段被重吸收 。 Na+再吸收过程: (1)Na+穿过管腔膜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①Na+与Clˉ同向转运 ②以H+ - Na+交换方式转运 (2)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Na+经Na+泵穿过基底膜进入肾周毛细血管
1. 脱水作用:作用强,静注能迅速提高血液渗透压,使组织间液水分向血浆转移而产生脱水作用。 静滴后20min,颅内压显著下降,持续6~8 h。 口服不吸收,只发挥泻下作用。
2.渗透利尿作用 机理: ①脱水作用,可使循环血量和肾小滤过率增加; ②尿液高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③间接抑制Na+-2Cl--K+同向转运系统,使Na+、Cl-等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
机制:①抑制磷酸二酯酶,使cAMP↑,远曲小管对水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增加。
抗利尿作用:
STEP3
STEP2
STEP1
治疗各类水肿:对心性水肿疗效较好,是治疗轻、中度心性水肿的首选药;对肾性水肿的疗效取决于肾功能。
治疗尿崩症:主要用于肾性尿崩症和对ADH无效的中枢性尿崩症。
治疗高血压
【临床应用】
H2O
Na+ Cl-
NaCl
Na+
Na+
Na+
2Cl-
2Cl-
H+
Na+
K+
(一)肾小球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除蛋白质和血细胞外,其他成份均可被滤过而生成原尿(180L/d)。 正常人每日尿量1~2L,约99%的原尿在肾小管被重吸收。
60–65% Na+被重吸收

药理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药理利尿药和脱水药PPT课件
02
利尿药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减少组织液的生成,从而减轻 水肿。
降低血压
利尿药通过排钠、排水,降低血容量 ,从而降低血压。对于轻、中度高血 压患者,利尿药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使用。
利尿药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RAAS),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从而降低血压。
02
利尿药的分类
强效利尿药
肾损伤
长期大量使用脱水药可能对肾 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肾功能不 全、肾衰竭等。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监测肾功能,调整脱水药 剂量。
酸碱平衡失调
脱水药可能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症状。防治方法包括监测血气 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脱水药可能影响血糖、血脂代 谢,导致低血糖、低血脂等。 防治方法包括控制饮食、适当 运动,必要时使用降糖、降脂 药物。
06
利尿药和脱水药的副作用及防治
利尿药的副作用及防治
01
电解质紊乱
利尿药可能导致低钾、低钠等 电解质紊乱症状,如乏力、心 律失常等。防治方法包括适当 补充电解质,调整饮食结构。
02
肾损伤
长期大量使用利尿药可能对肾 脏造成损害,表现为肾功能不 全、肾衰竭等。防治方法包括 定期监测肾功能,调整利尿药 剂量。
总结词
长期使用需注意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中效利尿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等 副作用,需注意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
弱效利尿药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温和、缓慢
弱效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具有温和、缓慢的利尿作 用,常用于治疗轻度水肿、高血压等。
副作用较多
弱效利尿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多,如电解质紊乱、性激素水平异 常等,需谨慎使用,并密切关注不良反应。源自03脱水药的药理作用

利尿药及脱水药 ppt课件

利尿药及脱水药  ppt课件

ppt课件
52
垂体性尿崩症 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病变, 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致 使尿在肾小管内不能被浓缩。
临床特点: 多尿,尿比重低, 由于血浆渗透压增高,使病人烦渴、 多饮,尿量达4~8L,多则8~12L。
ppt课件
53
肾性尿崩症
由于先天性肾小管功能缺 陷或后天性肾小管病变,使肾小 管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对抗利尿 激素不敏感,不能促进水的重吸 收而使尿浓缩,应用抗利尿激素 无效。
ppt课件
27
(一)高效利尿药
呋塞米 (呋喃苯胺酸,速尿,
C l N H C H 2 O
Furosemide )
H O 2N 2S
C O O H
依他尼酸(利尿酸,Etacrynic) 布美他尼 (丁尿胺,丁苯氧酸,
Bumetanide)
ppt课件 28
药理作用
(1) 利尿 作用迅速、强大,维持时 间短。利尿作用较少受肾小球率 过滤及体内酸碱平衡改变的影响。 口服 20~30min 生效,静注 10min生效。 水肿病人24h内排尿量可达 4~8L。
ppt课件 34
临床应用
1、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水肿
肾性水肿: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 衰竭 蛋白尿 → 血浆胶体渗透压↓ → 水肿( 首先出现于眼睑部及面部) 轻型水肿,不宜使用,因利尿作 用太强,易致水、电解质紊乱。
ppt课件 35
临床应用
2. 急性肺水肿
扩张小A → 外周阻力↓→ 左心负荷↓ 利尿 → 血容量↓→ 回心血量↓ → 左室充盈压与前负荷↓ → 肺V阻力↓ → 缓解肺水肿
① 扩张小动脉 → 肾血管阻力↓ → 肾血流量↑ → 肾小球滤过率↑→ 利于急性肾衰恢复 静注可增加肾血流量30%。 ②扩张小静脉 → 回心血量 ↓→ 左室 充盈压↓→ 缓解肺部充血→减轻肺水 肿,有助于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利尿药及脱水药》课件

《利尿药及脱水药》课件

利尿药的作用机制
噻嗪类
保钾利尿剂
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抑制 钠和氯的重吸收,促进钾的排泄。
作用于肾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抑 制钾的排泄。
袢利尿剂
作用于肾小管髓袢降支髓质部,抑制 钠和氯的重吸收,促进钾的排泄。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水肿性疾病
如心衰、肝硬化、肾病 综合征等引起的水肿。
高血压
作为一线降压药,尤其 适用于盐敏感性高血压
长期使用利尿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 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 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肾功能。
脱水药的合理使用
适应症选择
脱水药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症。在使 用脱水药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脱水程度。
给药方式
脱水药的给药方式一般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在给药过 程中,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因输液过快导致的不良 反应。
利尿药的合理使用
适应症选择
剂量调整
利尿药主要用于治疗水肿、高血压和急性 心力衰竭等病症。在选择利尿药时,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利尿药的剂量应逐渐增加,以达到最佳疗 效。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 因剂量过大导致的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长期使用
利尿药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 疗效。但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 生不良反应。

袢利尿剂的利尿作用强,但长期 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
平衡失调。
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主要作用于远曲 小管,抑制钠的重吸收,促进 氯和钾的排泄。
常用的噻嗪类利尿剂有氢氯噻 嗪、氯噻酮等,主要用于治疗 轻中度高血压、水肿等。
噻嗪类利尿剂的利尿作用温和 ,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低血钾 、高尿酸血症等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尿药与脱水药
甘露
学习目标
1.掌握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的药物作 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2.熟悉脱水药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 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3.学会观察本类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能 够熟练进行用药护理,并能正确指导病人 合理用药。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一类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的排
临床应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心性水肿及肾性水肿疗效 好 2.高血压 单用:轻度(首选)
合用:中、重度,为基础降压药 3.尿崩症: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 尿崩症。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电解质紊乱:“三低”——补充钾盐 2.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痛风慎用 3.高血糖、高脂血症 4.过敏反应
禁忌症 痛风、高脂血症、糖尿病禁用
低效能利尿药
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 特点:慢、弱、久、留K+、弱效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药物作用
利尿作用: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上的醛固酮 受体,拮抗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Na+—k+交换↓ 排钠留钾利尿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伴醛固酮增加的顽固性水肿或腹水。
①利尿 →水重吸收↓→ 维持足够尿量 ②促肾小管有害物质稀释→ 保护肾小管免于 坏死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少
1.注射过快:一过性头痛,眩晕,视力模糊 2.静注过快:心脏负荷↑(血容量↑) 3.药液外漏:肿痛,坏死
禁忌症
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
尤佳)
肺水肿(首选),脑水肿(伴心衰
2.防治急性肾功功能衰竭 急性少尿型肾功能衰竭 早期
3.加速毒物排除
4.其他:高钙血症,高钾血症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水电解质紊乱:“五低”低血容量、低血钾、 低血钠、低血镁、低氯性碱血症
最常见:低血钾 2.耳毒性:避免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 3.胃肠道反应:饭后服 4.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禁用 5.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头痛,困倦 2.高血钾症(长期):主要见肾功能不全者 3.抗雄激素样作用:男性乳房发育不全,性功能↓
利尿药
利尿药物强中弱,作用肾脏钠排除 严重水肿肾衰竭,宜选速尿来救急 中效双克常用到,心性水肿效果好 留钾利尿弱效差,各型水肿伍用它 强中警防“四一症”,弱效注意钾过剩
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
脱水药: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脱水的药 物。
常用药物:甘露醇(20%)、山梨醇(25%)、 高渗葡萄糖(50%)
作用:大量静脉注射 升高血浆渗透压 → 组织脱 水
渗透利尿
升高肾小管腔液的渗透压→
Hale Waihona Puke 同特点1.不易通过毛细血管透入组织 2.易经肾小球滤过 3.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4.在体内不易被代谢,无其他明显药理作用
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
药物作用
1.利尿作用 特点:温和、持久、中效 机制: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远曲小管近
端对Nacl的重吸收→降低肾稀释功能 2.抗利尿作用
机制(了解)①抑制磷酸二酯酶→胞内cAMP↑→远曲小 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重吸收↑→尿量↓
②Na+排除↑→血浆渗透压↓→口渴感↓→饮 水量↓→尿量↓ 3.降压作用——基础降压药
出,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主要用于水肿,也用于 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等。
乙酰唑胺
CA
噻嗪类
呋依 塞他 米尼

CA
氨 苯 蝶 啶
阿 米 洛 利
螺 内 酯
利尿药的作用部位与分类
高效类: 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 抑制Na+ -K+-2Cl-转运复合体
中效类:远曲小管前部; 抑制Na-Cl转运复合体
低效类: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竞争醛固酮受体,抑制Na-K交换
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药物作用
1.利尿作用 特点:快、强、短 机制: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的Nacl重吸收
→降低肾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2.扩张肾血管→肾血流量↑——对受损的肾功能有保 护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类水肿 严重水肿:心肝肾性水肿
甘露醇
药物作用
1.脱水作用 机制:静脉给药 →不易透过毛细血管透入组织
→血浆渗透压↑→组织脱水:颅内压↓ ,眼压↓
2.利尿作用 机制:①组织脱水 → 血容量 ↑→ 肾小球滤过
率↑→ 尿量↑ ②肾小管渗透压↑→ 水重吸收 ↓→ 尿量↑
临床应用
1.脑水肿:急性脑水肿首选 2.青光眼 3.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