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差报告》

合集下载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
1. 项目概述,报告应该包括对测量项目的概述,包括测量的目的、范围和所涉及的地理区域。

2. 测量方法,报告应该详细描述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包括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测量结果,报告应该给出测量结果的详细描述,包括测量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

这些结果通常以表格、图表或地图的形式呈现,以便清晰展示测量数据。

4. 数据分析,报告应该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误差分析、精度评定等内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结论与建议,报告应该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提出结论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

6. 建议使用范围,报告应该明确指出测量结果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以便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测量数据。

总的来说,平面控制测量平差报告是对平面控制测量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的文件,旨在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的测量数据和建议,以支持工程设计、土地规划、地图制作等相关工作的进行。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

测量平差实验报告

实验一回归分析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解算和回归假设检验;2.提高编制程序、使用相关软件的能力;3.熟练使用回归模型处理测量数据。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三、实验内容:1.在对某大坝进行变形观测,选取坝体温度和水位压力作为自变量x1,x2,大坝水平位移值为观测量y,现取以往22次观测资料为样本,见下表:121)求回归方程自变量X X=[1 11.2 36.0;1 10.0 40.0;1 8.5 35.0;1 8.0 48.0;1 9.4 53.0;1 8.4 23.0;1 3.1 19.0;1 10.6 34.0;1 4.7 24.0;1 11.7 65.0;1 9.4 44.0;1 10.1 31.0;1 11.6 29.0;1 12.6 58.0;1 10.9 37.0;1 23.1 46.0;1 23.1 50.0;1 21.6 44.0;1 23.1 56.0;1 19.0 36.0;1 26.8 58.0;1 21.9 51.0]X =1.0000 11.2000 36.00001.0000 10.0000 40.00001.0000 8.5000 35.00001.0000 8.0000 48.00001.0000 9.4000 53.00001.0000 8.4000 23.00001.0000 3.1000 19.00001.0000 10.6000 34.00001.0000 4.7000 24.00001.0000 11.7000 65.00001.0000 9.4000 44.00001.0000 10.1000 31.00001.0000 11.6000 29.00001.0000 12.6000 58.00001.0000 10.9000 37.00001.0000 23.1000 46.00001.0000 23.1000 50.00001.0000 21.6000 44.00001.0000 23.1000 56.00001.0000 19.0000 36.00001.0000 26.8000 58.00001.0000 21.9000 51.0000X的转置 X T X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1.2 10.0 8.5 8.0 9.4 8.4 3.1 10.6 4.7 11.7 9.4 10.1 11.6 12.6 10.9 23.1 23.1 21.6 23.1 19.0 26.8 21.9;36.0 40.0 35.0 48.0 53.0 23.0 19.0 34.0 24.0 65.0 44.0 31.0 29.0 58.0 37.0 46.0 50.0 44.0 56.0 36.0 58.0 51.0]可计算得A=X T*XA=X'*XA =1.0e+004 *0.0022 0.0299 0.09170.0299 0.5030 1.34830.0917 1.3483 4.1501因变量YY=[-5.0;-6.8;-4.0;-5.2;-6.4;-6.0;-7.1;-6.1;-5.4 ;7.7;-8.1;-9.3;-9.3;-5.1;-7 .6;-9.6;-7.7;-9.3;-9.5;-5.4;-16.8;-9.9]Y =-5.0000-6.8000-4.0000-5.2000-6.4000-6.0000-7.1000-6.1000-5.40007.7000-8.1000-9.3000-9.3000-5.1000-7.6000-9.6000-7.7000-9.3000-9.5000-5.4000-16.8000-9.9000回归方程系数β B=inv(X'*X)*X'*Y B =-8.0329-0.48910.1864故得回归方程y=-8.0329-0.4891x1-0.1864x22)计算方差的估值^2σ及i^β的方差误差方程 V=XB-YV =-1.79891.3337-1.66492.20333.6507-1.85311.0932-0.7784-0.4571-9.33693.67292.10691.00041.71791.1342-1.1546-2.3089-1.09380.6097-5.21376.47300.6645所以S残=V T*VS=V'*VS =219.5153方差的估值σ2= (V T*V)/(22-3) C=(V'*V)/19C =11.5534β的协因数矩阵 Q=(X T*X)-1Q=inv(X'*X)Q =0.5757 -0.0008 -0.0125-0.0008 0.0015 -0.0005-0.0125 -0.0005 0.0005D(β1)= σ*0.0015=11.5534*0.0015=0.0173D(β2)= σ*0.0005=11.5534*0.0005=0.00063)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H0:β1=β2=0Y的均值:y=Σyi=-7.6045S回=Σ(yi-y)2=66.9086构成F统计量F= (S回/m)/(S残/(n-m-1))= (66.9086/2)/(88.1209/19)=7.2132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F0.05(2,22)=3.44显然,计算值F> F0.05(2,22)=3.44,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回归方程效果显著4)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t检验)H01:β1=0 H02:β2=0|t1|=|β1|/σ(q1)1/2=0.02711/(2.1532*(0.00154) 1/2)=3.21|t2|=|β2|/σ(q2)1/2=0.0085/(2.1532*(0.00046) 1/2)=0.18取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得t0.025(19)=2.09显然,t1> t0.025(19), t2< t0.025(19)拒绝H01 ,接受H02,认为回归参数β1显著,β2不显著。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6篇篇1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背景与目标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测量平差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

同时,通过实习,学生还能够了解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1. 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测量平差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实际操作则主要包括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平差计算等。

2. 实习方法本次实习采用课堂讲解、示范操作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教师会对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会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实习过程与体会1. 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首先学习了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误差、平差原则、平差方法等。

这些知识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

接着,学生又学习了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了其在各种工程中的作用和优势。

2. 实际操作阶段在实际操作阶段,学生首先进行了测量数据的采集。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等,学生对实际工程进行了实地测量,并记录下了相关数据。

接着,学生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平差计算。

通过使用平差软件和编程语言,学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粗差检测、平差计算等操作,最终得到了平差结果。

3. 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测量平差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测量平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习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测量平差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习总结与建议本次测量平差实习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平差报告(范本)

平差报告(范本)

GPS网处理报告施工单位:开始日期:结束日期:目录1.项目属性..................................................................................................................2.GPS网图..................................................................................................................3.基线简表..................................................................................................................4.基线祥解..................................................................................................................5.重复基线..................................................................................................................6.同步环.....................................................................................................................7.异步环......................................................................................................................8.基线总结......................................................................................................................9.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10.二维平差..................................................................................................................11.高程拟合..................................................................................................................12.平差总结..................................................................................................................项目属性项目属性项目名称:D级控制点项目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 控制网等级:D测量员: 计算员: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备注:坐标系统坐标系名称:中国-广元54椭球长半轴a:6378245.000000 椭球扁率f:1/298.300000 投影名称:自定义高斯投影尺度:1.000000 投影高:700.000000X加常数:0.000000 Y加常数:500000.000000平均纬度:000:00:00.000000N 中央子午线:105:50:00.000000EGPS网图基线简表重复基线同步环基线总结相对误差最大值绝对误差最大值WGS-84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参数参考因子:1.00χ平方检验(α=95%):通过自由度:72二维平差平差参数迭代次数:2网的参考因子:0.9993x向平移:-59.9902米y向平移:78378.5254米比例:-57.0199ppm 旋转:-1598.6509秒最弱点平面中误差高程拟合平差参数迭代次数:2网的参考因子:12.2924 参考点:GD06H = H0 + AA = 37.2343平差总结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测量平差课后习题答案 张书毕

测量平差课后习题答案 张书毕

P点坐标的中误差为: x 0.17m, y 0.06m 将各点值代入函数得: X P 2462.66m,Y P 5842.59m p点坐标为x=2462.66 0.17m,y=5842.59 0.06m
10
.解答:
千米 =
AB
1 1 站 站 0.0075 3m s 0.08
向量 X 1 Y1 X 1
(1) 试求坐标差函数 X X 2 X 1 与 Y Y 2 Y1 的方差—协方差阵; (2) 求两点间边长 S X 2 Y 2 与坐标方位角T arctan(Y / X )的方差 —协方差阵。 解答: (1) 向量 X 1 Y1 X 1 Y 2 T 的协方差阵得
6
d x
.解答: 由题意可知:
S AB cos 1 cos TAB 3
S AB sin 1 sin TAB 3
'' sin 2
d 1
S AB sin 1 cos 2 cos TAB 3
'' sin 2 2
d 2
'' sin 2
1 1 f h H A h1 h2 H B 2 2
P
LL
5 8 1 1 协因数阵Q P LL LL 4 1 8 2 32 Q 0 5 Q D LL 0
2
1 8 5 2 1 1 1 2 4 2 4 8 1 2 5 5 8
2
4
.解答:
第 1 页/共 44 页
《测量平差》参考答案 Ch1---Ch4
2 1 0 P LL 1 3 1 0 1 2 Q P LL Q Q

平差报告

平差报告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测量平差实习是对测量平差过程中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学习的重要实践,其目的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平差测量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平差测量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

同时牢固掌握测量平差的各种平差软件的使用。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有:1. 掌握误差传播定律。

2. 掌握协因数传播率。

3. 熟练掌握水准网条件平差的方法。

4. 熟练掌握导线网条件平差的方法。

5. 熟练掌握水准网间接平差的方法。

6. 熟练掌握导线网间接平差的方法。

7. 熟悉常用测量平差软件。

8. 熟练掌握使用测量平差软件平差控制网的办法。

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运用平差软平差易2005PA件进行数据平差,首先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回顾了平差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平差易软件平差易的应用。

然后同学们根据老师下发的实训指导书开始进行实际操作,按要求独立完成当天的实训任务并提交作业。

通过本次的测量平差实习,我收获良多。

经过这次实习,我对测量平差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和交际的能力。

学以致用,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本次实训真正的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次的实习让我掌握了运用平差软件进行水准网条件平差的方法、导线网条件平差的方法、水准网间接平差的方法、导线网间接平差的方法以及使用测量平差软件平差控制网的办法。

我们在这次的实习中,也了解到了要想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有实干精神,一次次地练习,一次次得提高测量水平,我们不断在经验中获得教训。

而且也多亏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实习之初,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多亏的老师的耐心讲解,才使我们解决了不少测量平差实习运用软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本次在实习过程中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这次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找工作也是受益菲浅。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测量平差》第四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测量平差》第四

2 1
1 11 1.7 5 7 2.7(mm)
4. 解算法方程,求出参数 xˆ ,计算参数的平差值:
Xˆ X 0 xˆ 即
Xˆ 1 Xˆ 2
X X
0 1
0 2
xˆ1

2
1122..050131(m)
12.7.7(mm)
1122..05004873(m)
5.由误差方程计算,求出观测量平差值;
L
B

d
n, 1 n, t t, 1 n, 1
(4-1-4)
平差时,为了计算方便和计算的数值稳定性,一般 对参数都取近似值,令
Xˆ X 0 xˆ
代入(4-1-4)式,并令
l L (BX 0 d ) L L0
由此可得误差方程
(4-1-5) (4-1-6)
V Bxˆ l
(4-1-7)
式中 l 为误差方程的自由项,对于经典间接平差,将 未知参数 Xˆ 视为非随机参数,不考虑其先验统计性
质,根据(4-1-5)式,可得平差后 QXˆXˆ Qxˆxˆ ,由 (4-1-6)式可Q得ll QLL 。
间接平差的随机模型为
D
n, n
02
Q
n, n
02
P 1
n, n
平差准则为
V T PV min
V T PV 2V T P V V T PB 0


转置后得
BT PV 0
(4-1-14)
以上所得的(4-1-13)和(4-1-14)式中的待求
量是n个V和t个xˆ ,而方程个数也是n+t个,有唯一
解,称此两式为间接平差的基础方程。
解此基础方程,一般是将(4-1-13)式代入(4-114)式,以便先消去V,得

《测量平差》学习概要论文

《测量平差》学习概要论文

《测量平差》学习概要每一位同学拿到《测量平差》一书时,脑子里马上就有许多问题涌现: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呢?我应该怎样去学好它?……因此在这里,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本课程的基本情况。

《测量平差》是测绘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误差的性质、平差方法、平差结果的精度评定和统计性质,牢固地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对学习测绘其它专业课和从事测绘科研、生产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内容《测量平差》全书共有五章内容:1、绪论主要说明观测误差产生的和分类,测量平差法研究的内容以及本课程的任务。

观测条件对观测成果产生影响,不可避免产生观测误差。

建立有观测就有误差的理念。

2、误差理论与最小二乘原理本章是全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书的重点。

重点是偶然误差的规律性,精度的含义以及衡量精度的指标;协方差传播律,权与定权的常用方法,以及协因数传播律。

难点是精度、准确度、精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概念;权,权阵,协因数和协因数阵等重要概念的定义,定权的常用方法公式应用的条件,以及广义传播律(协方差传播律和协因数传播律)应用于观测值的非线性函数情况下的精度评定问题。

在学习观测误差与传播律的时候,要建立测量误差不可避免的理念和测量误差分类处理的思路,理解测量误差的性质,熟练掌握衡量精度的各种指标。

并且掌握广义传播律的理论,熟练掌握测绘中的应用方法。

要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特性:(1)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界限性)。

(2) 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要大(小误差占优性)。

(3)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对称性)。

要掌握两个重要概念:(1) 由偶然误差的界限性,可以依据观测条件来确定误差限值。

(2) 由偶然误差的对称性知观测量的期望值就是其真值。

平差实训报告

平差实训报告

测量平差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测量平差实训,使我们加深对测量平差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测量工作的电算化平差方法及其应用,为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训要求1. 我们要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独立地按时完成规定任务,按要求提交合格的实训成果。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请假制度。

2. 机房要保持安静,不得有大声喧哗、打闹、等有碍室内学习环境的行为。

3. 在机房内使用计算机时,听从指导老师和机房值班老师安排,遵守机房一切规定。

4. 注意用电安全,做到人走机关。

5. 保持机房卫生,不得随意丢弃废纸、垃圾。

三.实训任务1. 通过网络资源,搜集本次实训所需要的平差软件和有关信息资料。

2. 安装并调试平差软件,阅读说明书,至少了解掌握一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

3.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给出的全部平差题目的电算平差。

四.实训内容1.实训前的小会议首先由王老师给我们讲解本次测量平差实训的注意事项,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一些用于平差软件的名字(平差易,清华山维,科傻,说实话这些名字都没听说过),让我们对本次实训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在我们对实训的步骤有了大体的轮廓后,会议结束,我们结束会议来到实训楼四楼微机房,开始我们的实训任务。

2.实训的过程与解决的问题(1)对于平差软件的下载和安装从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平差易破解版(即盗版正版需要付费),自己按照下载步骤顺序,下载了南方测绘-平差易2004免安装版,还有从百度文库下载的南方测绘平差易2004使用说明书。

由于是免安装版的,不用安装,打开文件,直接弹出平差易工作窗口,就是方便(破解版的不太稳定,有时候就会自动出现软件系统错误)。

(2)对于平差软件的研究打开平差易软件,我大致分成三部分来进行描述,最上面是菜单栏,用来发出平差问题的命令,左边中上方为测站信息区,左边中下方为观测信息区,右边用来显示平差略图或者平差报告。

下面我就简单说明一下几个最常用的测站信息:“序号”:指已输测站点个数,它会自动叠加。

近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报告

近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报告

近景摄影测量光束法平差报告2011 年 6 月 4 日1 作业目的------------------------------------------------------------------------------------ 32 外业控制点的观测与解算-------------------------------------------------------- 33 近景影像获取---------------------------------------------------------------------------- 44 LPS刺点点位------------------------------------------------------------------ 45 光束法平差与精度评定------------------------------------------------------------ 56 总结--------------------------------------------------------------------------------------------- 111 作业目的以近景摄影测量大实习为基础,对所摄取近景相片解析处理,以外业控制点的解算成果以及内业LPS平差结果为依据,编写光束法平差程序,由22个控制点的像素坐标及5个“已知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求解其余17个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并评定精度。

2 作业条件及数据点号像素坐标列(J)像素坐标行(I)X Y Z左片:2 650.989 2114.93 497.4532 353.7473 299.89538 2792.491 2259.531 508.8008 342.3524 298.683210 2791.483 740.514 508.8138 342.3548 307.071716 3928.559 2120.49 520.2969 353.7531 300.114621 4890.584 2130.45 527.9857 353.5821 300.10371 648.624 2765.582 0 0 03 660.452 1441.411 0 0 04 728.563 816.585 0 0 05 1965.895 2557.996 0 0 06 1910.105 1210.07 0 0 07 2767.455 3044.531 0 0 09 2774.059 1493.061 0 0 012 3319.011 2665.417 0 0 013 3312.286 1986.582 0 0 014 3298.468 1284.901 0 0 015 4055.052 2705.029 0 0 017 3808.985 1539.018 0 0 018 3715.006 962.032 0 0 019 3836.444 706.426 0 0 020 4883.39 2691.651 0 0 022 4754 1681 0 0 023 4825.409 1018.545 0 0 0右片:2 670.948 2129.967 497.4532 353.7473 299.89538 2346.443 2264.542 508.8008 342.3524 298.683210 2361.448 691.079 508.8138 342.3548 307.071716 4088.419 2115.427 520.2969 353.7531 300.114620 5203.441 2736.112 527.9857 353.5821 300.10371 666.103 2764.882 0 0 03 685.403 1472.574 0 0 04 754.414 860.656 0 0 05 1652.431 2568.503 0 0 06 1600.058 1207.014 0 0 07 2312.027 3077.964 0 0 09 2334.472 1470.473 0 0 012 3083.193 2691.257 0 0 013 3083.066 1976.987 0 0 014 3072.428 1240.419 0 0 015 4230.527 2741.493 0 0 017 3956.445 1498.102 0 0 018 3852.033 888.02 0 0 019 4075.943 613.315 0 0 021 5214.492 2119.571 0 0 022 5144.463 1507.538 0 0 023 5139.982 903.989 0 0 0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左)Xs1 = 497.9149,Ys1 = 301.2754,Zs1 = 297.2430,Q1=14.9560,W1=4.7765,K1=-0.0308, (右)Xs2 = 509.6501,Ys2 = 301.3448,Zs2 = 297.4727,Q2=2.1777 ,W2=4.5969,K2=0.0791, 相片主距:50mm3 平差思想3.1 共线条件方程本次作业中,光束法平差基于如下共线条件方程:该共线方程是描述摄影中心S、像点a以及物点A位于一直线上的关系式。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为期两个星期的平差测量实习已经结束,在这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收获的确不小,熟练的掌握了全站仪和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但同时实际测量中,我虽然熟练了对仪器的操作,但同时也在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和差距,尤其是对经纬仪的对中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不用铅垂的情况下很难对中,整平。

通过实习中的不断练习,大大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在不怕吃苦,不怕炎热的精神下,我们组的成员相互理解,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从总体上达到了实习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这次总实习给了我们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一步从实践中认识到实习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中的重要性。

我以后在工作中光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行。

通过实习,我从中深深的理解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第一天我们开始的是水准测量,最初我们选择在教学楼前方的那条有花坛的路上测量,依照要求,先在周围选4个测站,4个转点,然后就行动起来,每个人都很积极,分工合作,傍晚的时候完成了,当时感到很高兴,心想接下来的一定也很简单了。

但是回来后,和同学互相讨论起来,和其他同学所测的差别很大,想想,有的地方还有误差。

我们测量的范围太小,完全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测。

这是我们的失误,原因是根本就没有分析透试验的要求。

这是个教训,我们在此之后时刻想着“细心”两个字,在以后的每次读数中都反复读几遍,也就很少出错了。

在实习前都要预习下次要做的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测量中差错逐渐减少,当然速度相应也就快了,“细心”是我们提前完成任务的主要条件。

在实习过程中,技能的提高是一个方面,另外更重要的方面是我们领悟到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我们组共七个,人有点多!后来又分成了两小组,经过重心分组和调整分工后,效率明显提高,而且每人也都达到了练习,这可谓是成功的第二大因素。

同时让我们明白合作的重要,在时时刻刻都是不可少的,这次实习虽然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但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决不能忽略的,这问题正是我们寻找的,我们所需要的,我们的口号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测量平差》第六章 误差椭圆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测量平差》第六章  误差椭圆

由于观测条件的存在, 由于观测条件的存在,观测值总是带有观测误 差,因而根据观测值通过平差计算所获得的待定点 的平面直角坐标, 的平面直角坐标,并不是真正的坐标值 ~P , ~P , x y ˆ ˆ 而是待定点的真坐标值的估值 x P , y P 。 在前面几章讲述的几种平差方法中, 在前面几章讲述的几种平差方法中,对坐标估值的 精度估算已有论述,在此基础上, 精度估算已有论述,在此基础上,本节对测量中常 用的评定控制点点位的精度方法进一步讨论。 用的评定控制点点位的精度方法进一步讨论。
设有两组不同的观测值向量 L 、 2 ,分别代入式 1 L (6-1-3)可得 )
ˆ xP 1 = xA +α L 1+α 0 ˆ yP1 = yA + β L 1+ β 0
ˆ xP 2 = xA +α L 2+α 0
和 y = y +β L +β ˆP2 A 2 0
对于同一控制网而言,如果观测量相同( 对于同一控制网而言,如果观测量相同(如同样 的角度、边长等),采取同样的平差方法, ),采取同样的平差方法 的角度、边长等),采取同样的平差方法,则式中 β α β 是不变量,但观测值向量L 的 α、 、 0、 0是不变量,但观测值向量 1、L2不会相 ˆ ˆ ˆ y ˆ 可见,随着观测值L的不 等,因此 xP 1 ≠ xP 2 、P1 ≠ yP 2 。可见,随着观测值 的不 yP 也将取得不同的数值。但P点的真坐标 ~P 同,ˆP和 ˆ 也将取得不同的数值。 点的真坐标 x x 和 ~P 是唯一的,由式 、 知 y 是唯一的,由式(6-1-1)、(6-1-2)知,就会出现 不同的 ∆ x 和∆ y 值以及 ∆ P ,所以说点位真误差随观 测值不同而变化,即点位真误差具有随机性。 测值不同而变化,即点位真误差具有随机性。

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平差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一.设计原始资料水准网周密平差及精度评定示例。

如图所示水准网,有2个已知点,3个未知点,7个测段。

各已知数据及观测值见下表(1)已知点高程H1= H2=(2)高差观测值(m)高差观测值(m)端点高差观测值测段距离序号号1-3 11-4 22-3 32-4 43-4 53-5 65-2 7(3)求各待定点的高程;3-4点的高差中误差;3号点、4号点的高程中误差。

(提示,本网可采用以测段的高差为平差元素,采用间接平差法编写程序计算。

)二、水准网间接平差思路⑴.按照网型肯定已知水准点数H1 H2,未知水准点数u ,总点数n ,必要观测数t ,多余观测数r 。

⑵.肯定参数。

为平差后能直接求得待定点高程平差值,以3个待定点高程平差值为参数。

设3,4,5点的高程平差值别离为,, 。

⑶.列立条件方程.左侧为观测值(系数为1),右边为参数和常数项,并进一步改化成误差方程,最终写成矩阵形式。

取得系数矩阵A 和常数项L⑷.列立法方程,并解求法方程。

⑸.精度评定。

计算单位权中误差的估值:评定各待定点的高程中误差: 各待定点的精度即为: 评定高程平差值的精度: 四、平差程序设计思路1、 已知数据的输入需要输入的数据包括水准网中已知点数、未知点数和这些点的点号、已知高程和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等。

本程序采用文件方式进行输入,文件输入的格式如下: 第一行:已知点个数、未知点个数、观测值个数 第二行:点号 (已知点在前,为支点在后) 第三行:已知高程 (顺序与上一行的点号对应)第四行起:高差观测值,依照“起点点号,终点点号,高差观测值,距离观测值”的顺序输入。

2、 平差计算进程 (1)近似高程计算。

uc PV V r PV V T T -==20ˆσ120ˆˆ20ˆˆˆˆ-==bbx x x x N Q D σσjj X X j X Q ˆˆ0ˆˆσσ±=FN F F Q F Q BB T X X T h h 1ˆˆˆˆ-==X F hT ˆˆ=(2)列立观测值的误差方程。

《河海大学测量平差2007-2019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河海大学测量平差2007-2019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求三角形的面积和精度。(15 分) 5.设对某量进行了 4 次独立观测,得均值权为 1,试求 9 次独立观测平均值的权。(5 分) 6.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与间接平差有何区别?哪个更实用?说明理由。(10 分) 7.若水准网采用条件平差,条件方程式要按什么条件来列。(10 分)
二、本题满分 15 分
为了检测三角高程的精度,对同一段高差分别采用三角高程测量与水准测量法进行观测, 结果如下:三角高程测量 16 次,得平均高差 5.036 米,子样标准差为 6mm,水准测量 21 次得平均高差 5.029 米,子样标准差为 3mm,问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是否与水准测量的精度 相当?(α=0.05)
Ⅱ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35
河海大学 2007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35 河海大学 200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45 河海大学 2009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54 河海大学 2010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64 河海大学 2011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73 河海大学 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82 河海大学 2013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平差报告》
测量平差程序设计





学院:某院
班级:某班
学号:XXXXxXx
姓名:某某
指导老师:某某
程序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对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并进行精度平差,消除数据中的矛盾。

实验内容及步骤
1.水准网平差理论
由于存在观测误差,当水准网中有多余观测值时,观测值之间就会存在矛盾,水准网平差的目的是消除矛盾,求得各高程点高程的最可靠值(也叫平差值),并对观测值和平差值进行精度评定。

在参数平差原理的基础上,本实验就选用间接平差结合最小二乘法来进行程序设计。

选用的算例如下
如图所示水准网,A、B、C三点为已知高程点,
D、E为未知点,各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如下表所列。

(20分)
用间接平差法计算未知点D、E的高程平差值及其中误差;
高差观测值/m
对应线路长度/km
已知点高程/m
h1=
-1.348
h2=
0.691
h3=
1.265
h4=
-0.662
h5=
-0.088
h5=
0.763
1
1
1
1
1
HA=23.000
HB=23.564
CB=23.663

,,
2.程序设计思路
(1)定义所需的成员变量。

(2)设计数据信息读取程序。

(3)写入平差计算程序。

(4)在平差程序设计过程中添加一个数组运算类,包含平差计算数组相乘、转置、求逆等运算。

(5)设计数据存放输出文所需程序。

3.
原始数据文读取格式
先在Excel中填写题中相关的各个信息如观测总数、总点数、已知点数、已知点及点名对应的已知点高程值等。

读取数据文,并将数据存入相应变量。

读取文:
System.Windows.Forms.OpenFileDialogopenFile=newSystem .Windows.Forms.openFileDialog
{
};
string
output;
openFile
.Filter=“文本文t(.txt)|.txt“;
逐行读取数据并把它存入相应的变量中。

5.
平差计算程序设计
添加类,调用其中数组运算程序,完成平差计算。

求逆,求和及求积。

6.
结果文存放并输出
存放:
FileStream
fs;//定义一个文读写实例
string
filename
=
“定义文存放路径和文名”
输出:生成新的对象实例,
StreamWriter
sw
=
new
StreamWriter(fs);
sw.Write(“所要输出的数据“)
7.
输出结果文
8.
实验总结
这次的C#程序实验,相较之前有更大的难度,综合了之前所学的很多的知识,通过这次的实验,对于自己的C#程序设计思路有了比较系统有条理的整理,相信对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会有所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