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摘要】:我国千百年的饮茶历史流传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即茶文化,并且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而《红楼梦》作为描写十八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的文化不胜枚举,而茶
文化又是其中之一。

所以从《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茶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
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和茶礼及其所体现出来到审美价值,它们是非常复杂且富有艺术感的。

这就很好的
解释了人们为什么称赞其为“茶香四溢满红楼”了。

【关键词】:清代小说红楼梦茶文化审美价值
说到茶文化,我想有必要说明一下什么是茶文化,所谓的茶文化是指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因此它的定义在目前仍是众说纷纭的。

但是一般认为,茶文化就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

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总和。

[1]所以严格说来,茶文化是一种中介文化。

人们通过饮茶,明心思性,增强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完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高雅的精神文化。

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

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

于是,漫漫的茶文化发展历程,形成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既是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那就不得不提这部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巨著。

在《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描写是极为突出的。

作者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绪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在其中描写茶文化篇幅之广博、细节之精微、作用之巨大、意蕴之深远、文采之斑斓令人称奇。

为中国小说是史上所罕见,所以才会有人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小说全书共一百120回,出现茶达260多处,形成了浓烈的茶文化。

在书的第2回中宝玉语出惊人:“‘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说。

”第3回出现茶15次,“荣国府收养林黛玉”的凄凉景象和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显现均与茶有关。

第5回中写宝玉游“太虚幻境”是,尝到的仙茗“千红一窟”,于是“千红一哭”女性悲剧之题旨由茶,开始露出端倪。

一、茶文化的历史源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4]早在神农时期,茶极其药用价值就早已被发现,并且逐渐有要用演变成为日常生活饮料,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茶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体现出不同的形态。

(一)茶文化的萌芽
茶树,这一古老的经济作物,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着,南方之嘉木也。

”作为茶文化的主体,茶树扮演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经考古材料亦印证,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

如1975年,云南博物馆提供了云南川羊树村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一块果实印痕标本,经专家鉴定,系茶树果
实。

但茶文化的起点区在巴蜀,这与巴蜀天国的原因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当时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

相传在西周早期,四川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把巴蜀所产茶带到中原做礼物,并且谈到巴蜀“园有芳香茗”。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魏晋南北朝的茶文化应属启蒙阶段。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论其起源要追溯到汉代。

因为最早喜欢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在汉代,能推的出手的文人便是司马相如和杨雄,他们是早期著名的茶人。

他们曾作《凡将篇》和《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南北朝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陈怀远的《南越志》,南朝陶弘景的《陶弘景新录》等作品中,都有关于茶事的记载。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但最初的清淡家多为酒徒,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且终日不醉的人毕竟占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保持清醒。

于是清淡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可以引发思维助兴的手段;而在佛家那里,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于是乎,茶的文化、社会功用都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初现端倪。

(二)茶文化的形成
到了唐代,中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了较丰富的茶叶物质实物,茶叶产区、生产和加工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唐代的茶区有8个,分别为山南、淮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八大茶区;二是茶叶科学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茶事活动由实践开始上升到理论,如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的《茶经》;三是饮茶在精神领域有了较完整的体现,如提出茶道、茶礼、茶文化与中国的儒、禅、道哲学思想紧密结合;其中茶道与儒教结合而形成的独特文化——中庸之德;同时还有佛教的“饭后三碗茶为和尚之风”;最后还有道家的“有生于无”与道人的“自然无为”;四是有较多的茶诗、茶画作品产生,如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和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五是作为上层建筑的茶法和茶政开始出现。

从中唐以后,出现了如茶税的征收和管理,榷茶的制定和专营,以及茶马互市和“安边”等茶政与茶法。

当然,陆羽的《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三)茶文化的兴盛
带宋代至明初,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

因此,才会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唐朝发展的是以文人、道士、僧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

一方面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井文化的出现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带来清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更加深入,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城市茶馆的兴起,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

由于茶叶制作技术发展,清代基本形成了现在的六大茶类,除最初的绿茶外,还出现了白茶、黄茶、红茶、黑茶、青茶(乌龙茶)。

纵观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内涵之极为丰富的。

概括地说,茶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茶文化的物质形态表现为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诗词、茶书画、茶歌舞、茶馆、茶具、饮茶技艺和茶艺表演等;精神形态表现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茶禅一味等;还有介于中间状态的表
现形式,如茶礼规、茶习俗等属于制度文化范畴的内容。

二、清代茶文化现象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它有着二百六十年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兴起,以及对外贸易的扩大,茶业和茶政空前发展,茶区进一步扩大,茶业制造技术不断革新,茶叶名品进一步增多,六大茶类都开始形成并逐步得到确定,开创了我国传统茶叶发展的新时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饮茶在清朝时,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人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

(一)品饮方式的艺术性
在清代人的饮茶生活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追求一种饮茶的自然美和环境美。

清人饮茶的艺术性表现在追求饮茶的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

于是当时就有对于饮茶人数的“独饮成神,二客为胜,三四为趣,五六曰泛,七八人使施茶”的说法;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净的山林、简朴的房间、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之处。

(二)追求饮茶器具之美
清代以来的茶盏喝茶盘,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其中“景瓷宜陶”最为出色,而瓷多为青花瓷和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至于茶壶,不但造型丰富多彩,而且品种琳琅满目,著名的有康熙五彩花壶、青花竹节壶,乾隆粉彩菊花壶、道光青花嘴壶等。

但茶壶还是以紫砂陶为最佳,紫砂壶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甚为好看。

(三)茶馆的普及
茶馆作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明清之际,特别是在清代,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的发展起来。

可以这么说,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

具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就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

三、《红楼梦》中所体现出的茶文化
《红楼梦》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艺术结晶,同时它也是研究和了解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它涵盖了许多我们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文化,比如说有古代封建社会中森严的等级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等。

因此,今天,我就从茶这一角度来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提相处的文化。

(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巨著,因此本是淡雅的茶事在文中也显出一种富贵之气。

既是富贵人家那他们所喝之茶也不会一般。

所以
在《红楼梦》中共提及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致可归类到绿茶、花茶和红茶三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无可考证,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

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

名茶七种。

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

但也是一种奇怪的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

但这茶叶无从考证,兴许是作者虚构出来以衬托宝玉不平凡身份的。

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二)《红楼梦》中的品茶要素
《红楼梦》中茶事约有300多处,如若全写就只是泛泛略过,所以只分析第41 回,因为在第41 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正本小说中写茶事最为详尽的,其中谈到了选茶、择水、配器和尝味四部分。

选茶:当妙玉将茶“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一问一答,道出了贾母对茶性的熟知。

古人认为六安茶茶味浓厚,而老君眉则不然,其味轻醇,最适合老年人品饮。

而妙玉给宝、黛、钗三人沏的则是“体己茶”。

如此品茶,让人倍感温馨。

择水:当妙玉将老君眉茶捧与贾母。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后来,妙玉又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宝、黛、钗三人。

因为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水”,是最好的洁净水,最宜沏茶。

配器: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人时,按年龄、身份、性格和茶性,将茶具分为几档:一是给贾母配的精美的名品“成窑的五彩小盖盅”;二是给宝钗配的上刻“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题款的“<分瓜>瓟斝”;给黛玉配的是“形似钵而小的点犀{乔皿}”;给宝玉先为“绿玉斗”,后又改为“九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

三是给其余的众人配以一式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如此配器,可谓是精于茶艺的一种表现。

尝味,饮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前者注重物质享受,通俗来讲就是解渴,渴而得茶,大口畅饮,以一饮而尽为快;后者则注重精神享受,轻饮慢咽,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贾母于老君眉,“吃了半盏茶”,宝玉于“体己茶”,“细细吃了”,当然属于品茶了。

这就不奇怪妙王有这样的说法:“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


(三)《红楼梦》中的茶礼、茶俗
中国人的饮茶,时代相传,遂已成俗。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各不相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饮茶风尚,所以,现在从《红楼梦》中浅析一下能反映当时的茶礼和茶俗。

以茶待客。

我们中国热认为,客来敬茶是常理,这一传统礼仪中汇聚着一种情谊。

并且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红楼梦》中,凡是有京城亲戚来就一般都有以茶待客的描写。

第1回,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3回黛玉初到贾府,凤姐相见后,一面说话,一面已摆了茶果上来,其中凤姐亲为捧茶捧果。

第4回,贾母、宝玉等一行人到翠拢庵,妙玉以各种名茶来招待。

其中最为隆重的要数第8回元妃省亲。

这位贾家的皇妃回归贾府时,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升起,随即举行“茶三献”隆重礼仪。

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三献以后,元妃随即降座,奏乐方止。

以茶赠友。

中国不但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而且还有赠茶敬客的做法。

于是在亲朋好友之间相互馈赠茶叶的做法便在《红楼梦》中也有所体现。

第24回,王熙凤送暹罗茶给林黛玉;第26回,写宝玉给黛玉送茶;“丫头佳惠笑道:‘我好造化,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给林姑娘送月钱来,正分给丫头们呢。

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钱给我,也不知多少。

”黛玉奖赏送茶丫鬟,是表示对宝玉的谢意,但其中真意也只有二人才会懂。

以茶为聘。

茶树是常绿植物,古人借喻爱情之树常绿,以茶为聘,象征着新郎、新娘永不变心,白头偕老。

所以,茶在婚礼中也是少不了的物品之一。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经媒人转告男女生辰八字之后,男方便用茶代币行聘,称之为“行小茶礼”。

一旦女方收礼,就称之为“接茶”。

在将要结婚之前,还得行备有龙凤喜饼、衣服鹅酒的“大茶礼”。

第25回中,王熙凤在怡红院遇见黛玉,就问起日前赠送的暹罗国茶是否尝了。

“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你们家一点子茶叶,就唤起人来了。

’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都大笑起来”。

以茶作祭。

茶,精行俭德,本是高洁之物。

因此,古往今来,常被用来作祭祀的物品。

因为被用作为祭祀的物品,所以便显得更加虔诚和讲究。

在《红楼梦》中,同样也有茶祭的描写。

第14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向办理丧事的仆人交代了六项任务,其中之一就有“奉茶”一项;当秦氏的灵柩停在铁槛寺里时,僧人们也要向亡人奠茶。

(四)《红楼梦》中的茶诗、茶联
茶除却功利性的功能即茶功能的物质基础外,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精神性的功能——清赏性功能。

与赏画、品诗一般,茗茶也与文学、艺术有直接联系,将文学、艺术融入品茶中,让人们在品茶中也品出美来。

《红楼梦》的这一点就做的很是到位,因为在其中就有不少的茶诗和茶联。

第17回,宝玉为潇湘馆提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床棋罢指犹凉”。

第23回,宝玉所作的“四时即事”诗四首中,三首咏及茶事:“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

(夏夜即事)“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秋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冬夜即事)第50回,宝琴与湘云对成一联:“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

第76回,黛玉、湘云相对联句,情调凄清。

后来妙玉听到后截住,于是三人同至拢翠庵,现烹茶,由妙玉续完所剩十三韵,其中有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

”这些咏茶诗、茶联把《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推向了高潮,使之具有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四、《红楼梦》中茶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家庭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能起到烘托他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作用。

所以,从它所体现的审美价值方面来讨论一下。

(一)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说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的意味很明显。

比如说贾母是这一人家中最高贵的人,地位最高的人,而她喝的茶就必须是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作为多情浪荡的公子哥代表,幻想是他的最爱,所以,喝神仙茶才适合他;黛玉,细腻敏感的江南女子,须喝龙井才能将其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凸显出来,而一般佣人只能用普通的劣等茶来配了。

在小说中,对于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有一段详尽的描写,那就是贾母一行人到栊翠庵时,老太太即问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要六安茶”,妙玉即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里的六安茶也属贡品,但老太太却不用,是因为老太太世事明察、深知养生之道,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老君眉则不然,它味甘醇,香气高爽宜人,而老太太年高体弱,又喜甜,而今又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了。

(二)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在小说中,我认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的代表片段是第25回,其中,凤姐、黛玉、宝玉、宝钗对暹罗贡茶的对话,是茶刻画人物心理的又一明证。

国外贡茶,不言而喻的名贵。

但凤姐却说不好,这与她是金陵王家的身份是相符的,高贵之人自有不俗的气魄;宝玉说不好,是与其反叛封建家庭的精神是相关的;宝钗要屈从于凤姐的苦心安排,所以也只能说不好;而黛玉作为寄人篱下的可怜人,只能说茶好了。

正是这一杯小小的茶,就写出了凤姐的高贵、宝玉的叛逆、宝钗的顺从和黛玉的际遇。

(三)以茶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森严的等级制度向来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具代表性的现象,所以,在这部古典小说中也不会例外。

而现在是从茶文化方面来解释这一代表性的现象。

在除夕夜祭宗祠时,贾母端坐高堂,长房长媳尤氏给贾母献茶,长房长孙媳秦氏给贾母同辈的祖母们上茶。

然后,尤氏又给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给众姐妹上茶。

凤姐和李纨等只能在底下伺候。

献茶毕,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贾母,贾母吃茶,闲话片刻,离座回府。

这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一丝不苟的现象就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这部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详细的描绘了清代茶文化,为后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我国的饮茶历
史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是陆羽的传人,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的传播了茶文化,同时,茶文化也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所以说,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事实。

注释:
[1]《茶文化概论》(姚国坤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7年4月)
参考资料:
[1]《红楼梦》(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年2月)
[2]《茶经·续茶经》(陆羽、陆廷灿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12月)
[3]《茶文化概论》(姚国坤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7年4月)
[4]《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