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资料
高一政治第二课第一框教学案
第 2 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导学案第 1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主备人: 赵法根第 3 周第2 课时总 9 课时高一备课组长:李艳华段长 :一【学习目标】: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明确各自优劣;2.知晓选举程序和规则;3.增强政治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二【教学重点】:选举方式的优劣及选择;选举程序三【教学难点】:民主选举权利与选举权;选举程序及操作四【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1.自读政治生活P 15--18 页,用红笔画出疑难点,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和合作探究。
2.通过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
3.课堂练习必须独立完成。
五【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民主选举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1)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表明,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我国的选举方式①是什么:②为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等。
间接选举: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1)为什么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
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
③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
(2)怎样珍①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认真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②积极参加选举,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③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处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民主决策1.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1)参与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高一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案(一)
教案: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课时背景分析- 介绍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 分析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内涵和深刻含义。
二、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含义和重要性。
-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内涵和深刻含义。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介绍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方面。
-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的优势和特点。
2.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深入讲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内涵和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信仰。
3. 爱国主义教育- 运用故事、电影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
-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确保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含义有深刻理解。
- 布置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思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势和不足,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第2课教案 精品
第二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课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1)第一课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3)第二课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7)第三课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0)第四课时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53)第五课时国家的宏观调控 (58)第六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65)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识记:(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4)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
(5)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6)几种主要的市场。
(7)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8)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听主导作用。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4)从市场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5)从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运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节器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方面(1)比较能力——市场和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和计划、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事例分析、论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调查,学生自己找典型事例说明问题。
(4)口头表达能力——议论、讨论、自由发言等。
(5)惧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成果为小论文。
3.思想和觉悟方面(1)在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是由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它适合我国的国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高一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案
教案: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理解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分析社会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和作用2.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3. 教学难点- 理解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分析社会主义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现实意义4. 教学准备- 教材《政治》-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件- 学生习题5.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社会主义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关系?”- 课堂讲解:老师介绍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并汇报讨论结果。
- 学生展示: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作用。
- 拓展延伸:介绍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影响,拓展学生的视野。
6. 学习反思-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 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7. 课后作业-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思考社会主义对中国的现实意义,并写下自己的观点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方式,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分析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
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课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导入新课1.提问: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在初中阶段学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三、课堂讲解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一、导入新课1.提问:请大家谈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
三、课堂讲解1.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2.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我国的分配制度第一课时我国的分配制度概述一、导入新课1.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课堂讲解1.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分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第二课时我国的分配政策一、导入新课1.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分配政策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分配政策的基本内容。
三、课堂讲解1.我国分配政策的目标: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5篇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5篇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5篇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要进行一个计划,而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你知道如何指定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二课(篇1)一、指导思想大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
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政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在总结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教学目标1、认真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的活动,同时结合学校全年工作的目标,融学科特色开展高二政治备课组工作。
2、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启发和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方法和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加强备课组的教学研究,全面提高课堂的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效益性。
3、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及组织学生开展政治小论文的写作,有可能开展政治实践类课程。
4、全面提升高二年级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在各类大型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5、加强本组的资料建设,对本组近几年来的教研,教学的活动情况进行整理,为今后工作提供一定的积累。
6、经常性开展备课组集体活动,发挥合力,使全组成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工作。
全组所有成员努力将工作做到最优,成为学生喜爱、学校放心的教学骨干。
三、具体措施1.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政治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政治教育的功能,在掌握基本政治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政治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政治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政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政治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政治知识、不断加深对政治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政治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
新教材高一政治第1单元第2课第1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案部编版第二册
第一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学习任务1.描述与分类:明确资源配置的手段,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地位、机制,理解市场调节的优点和缺陷。
2.解释与论证:理解资源需要优化配置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
4.辨析与评价:辩证分析市场调节的特点和作用。
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对资源稀缺性的了解,认同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通过认识市场调节的特点,认同市场经济取向。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市场调节的机制,辩证分析市场调节的作用。
3.法治意识:树立规则意识,自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4.公共参与:有序参与经济生活,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1)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体制: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
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1)地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
(3)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3.市场体系(1)要素: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
(2)构成: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3)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4)措施①形成体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2.2《民主决策》
【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框在第二课中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明确,本框遇上一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的保证,它也是公民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一种方式,民主决策是公民通过民主选举参与政治生活的延续和深入。
本框题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直接的参与民主决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2、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二)能力目标提高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三、教学重点难点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四、学情分析[来源:](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遵循政府的各项决策,但是对于政府的决策的形成过程确实知之甚少,也不太清楚作为公民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来影响决策的制定,应该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合法权利。
(2)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公民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通过他们来行使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但是学生对于这些代表是否能够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作出决策没有把握,因为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参与决策毕竟是间接地参与决策的方式,公民能不能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和如何参与决策过程这些问题却是不太了解。
(3)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在讲述各种方式的时候也应在学生认同的基础上一一呈现,而不应简单、盲目地阐述和比较。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六、课前准备1、民主决策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建议建议多引入民主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全课概述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设计7篇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设计7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是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设计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设计篇1【设计思想】通过汽车价格变动这个生活例子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汽车价格涨跌的等经济现象,来发现、总结、归纳经济的常识。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
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
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
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
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
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对价格是决定作用,是基础性影响,供求对价格是影响作用,不是基础性影响。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低,处于有利地位。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高,处于不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生产者想要盈利,要做到以下几点:1.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2.提高劳动生产率;3.建立正确的经营战略;4.诚信经营.(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第二节第二框国家的宏观调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能运用本框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教学方法】根据本框题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通过两段内容具有对比性的录像资料片,引出课题国家的宏观调控。
(2)讨论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分析得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演示分析:课件演示,通过学生对该课件的分析归纳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4)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分析我国政府当前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原因及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过程]视频资料导入播放两段录像资料片,一段是金融危机使泰国经济处于困境,一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教师设问:一边是经济逐渐萧条,一边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家经济状况有如此大的差别,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的萧条与繁荣除了与国际、国内的客观条件有关之外,还要看该国政府对该国经济的状况能否正确的理解和把握,泰国经济的萧条与政府决策有关,我国经济的繁荣同样离不开政府的调节和控制,经济学上把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称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话题。
[讲授过程]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教师过渡并设问:我们前面学过,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那么,在市场调节的过程中,为什么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呢?注释:学生提前预习了该框题的内容。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优势。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优势。
难点: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充满活力、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3)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讨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小结(2)强调基本经济制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区别吗?(2)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私有制为主体。
2.知识讲解(1)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
(2)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3)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
(2)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小结(2)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学生回答: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7篇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7篇在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第二课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三)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四)内容目标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活现象。
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
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过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全课概述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 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政治生活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政治生活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吗?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2.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2.1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2分析我国国家性质的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机构的性质和任务。
3.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3.1讲解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
3.2讲解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等。
4.案例分析4.1案例一:某地发生一起选举舞弊案件,分析该事件对我国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的影响。
4.2案例二:某公民因言论不当被拘,分析该事件对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5.课堂讨论5.1讨论主题: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权利?6.课堂小结6.2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7.课后作业7.1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对我国政治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学生运用政治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言积极,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精品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精品课件+教学设计
第二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题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展开,本节知识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二大经济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要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深入了解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点;懂得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如何建设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感悟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的重大变化,增强经济制度和理论自信。
引导学生在加深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理解的同时,认同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
科学精神: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辩证看待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弊端,能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主要方面。
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法制精神: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公民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守法用法,要遵守法律、树立诚信观念。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自行查询、探讨市场的作用,树立合作探究意识,体验课堂共同参与的乐趣,增强公共参与意识:通过学习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个人习惯和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是什么?2.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3.什么是市场体系?4.为什么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5.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教学难点】1.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2.政府定价【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教材:观看视频《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让学生懂得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党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确定下来,导入本框课题,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展示资料,让学生讨论回答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手段、两个经济体制学生回答:一、配置资源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2.基本手段:计划与市场3.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教师活动:观看视频《计划经济为什么会失灵》议题一:计划经济为什么被称为“短缺经济?学生回答:结合视频内容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正确认识,为进一步了解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 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 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 1 )、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一个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换要求价值量对等,否则,交换就不会成功。货币产 生后,交换就以价格相等形式进行。只要商品的价格与其价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换必定是等价的,但是,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是经常变化的,这是否违反等价交换原则呢?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 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 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13 页的例子。为什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 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 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 值量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 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
“绝大多数 ”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 率的含义。
14 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 商品价值量越大。
( 1 )、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 2 )、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 3 )、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 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 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 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第二章 多变的价格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
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
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
2 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 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 P13 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 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 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由于供求关系与价格是互相影响的,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不会脱离价 值无限上涨或下降。从某一次交换来看,价格与价值可能是不符的,但从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 与价值是相符的。因此,等价交换作为一种原则、一种趋势和要求,始终被交换双方所遵循。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P13 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
(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 2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