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一、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击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

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

三年十月,宋玉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46日不进,想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

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

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皆不敢战。

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

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

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

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

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

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

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

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

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

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

秦军主力遂告覆灭。

--------------------------------二、官渡之战三国形成时期,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国北部,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进行决战。

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

镇压起义军的豪强,纷纷拥兵割据。

建安四年春,占有冀、青、并州的北方最大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后,急欲南攻曹操。

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继击败吕布、袁术等,占据豫、兖、徐州,亦稳步向黄河以北发展。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

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

其第一目标便是邻近的赵国。

公元前264年,即赵孝成王二年,秦军伐韩野王。

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

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

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

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长久相持。

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

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

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

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

赵军被围困46天,拼死突围,但仍然无法挽回败局,赵括被射死,赵军四十多万向秦军投降,绝大部分被秦军坑杀。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死亡过半,即双方死亡百万左右。

是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卤”。

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

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就要临降了。

长平一役,为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不仅仅有着列国中最主要国家最高决策层战略成败得失值得研究,也集中了战国一代最优秀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廉颇、白起等将领的参与,包含着这群千古名将指挥如神的运筹帏幄,因此凝聚着中国古代悠久的发达的军事科学理论和实践。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十大经典战例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十大经典战例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十大经典战例[图]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这些战役闪烁着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展现着中国古代战法的锋芒。

这里,本文特意挑选比较经典的十个战例,看看古代人是如何以少数兵力战胜强大对手的。

1、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地理位置示意图牧野之战战场图牧野之战(年代说法不一,从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进行的决战。

战争过程公元前1050年,周文王姬昌病逝,世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前1048年,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曾观兵于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

联军于2月26日冒雨继续东进,从汜地(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渡河水(黄河,一说由孟津渡河)后,兼程北上,至百泉(今河南省辉县西北)折而东行。

27日清晨,周武王庄严誓师,历数子辛的种种暴行,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

28日拂晓,联军进至牧野。

《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

子辛惊闻周军来袭,因此时商军主力远在东南地区,无法即时征调,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

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

《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迅速崩溃。

子辛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子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

历史以弱胜强的故事

历史以弱胜强的故事

以弱胜强的故事如下:
1、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春天,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
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2、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3、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4、采石矶大战: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挺身而出,指挥不到两万人的
宋军与金兵决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于采石江面大败完颜亮,取得了辉煌胜利;
5、巨鹿之战: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
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谜语。请猜军事成语。 (1)“神农布阵”; (2)“军事论文”。
草木皆兵、纸上谈兵
知识抢答:
下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出自哪 一部文学作品,作者是谁。 保尔 · 柯察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知识抢答: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孙武,春秋时期
知识抢答:
“千里走单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是谁?它出自哪一部描写战争的著 名小说?
关羽,《三国演义》
知识抢答:

必以信
古义:实情 今义:书信。

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虽 虽不能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再而衰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忠 忠之属也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 忠诚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⒊通假字 小惠未徧。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⒈古今词义

齐师伐我
古义: 攻打、讨伐。 今义: 砍伐。

又何间焉
古义: 参与。 今义:中间。

肉食者鄙
古义: 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 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 的生命或利益。

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振作
士气旺盛 埋伏
第二次
推测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兼词,于之, 逐之。” 在那里 倒下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基本简介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

安徽寿县古城。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

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右图为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图中黑线为淝水之战之前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北伐胜利到谢安去世时期的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

原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淝水之战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

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

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

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

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

”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

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典范有秦始皇屈原与管仲,孟子关汉卿,
《论语》里邹忌讽齐王,战国时穰侯称赵王钱锺。

在战国时期,以弱
胜强的案例出现频繁,聂政力拔魏国;关羽用马头牌却屠赤壁,司马
懿利用破虏策略打败曹操,张良用兵在赤壁夺取胜利;赤壁之战,周
瑜用演说空虚计和象棋计赢得胜利;韩信,用酒文化行诱计,打败燕雀;淮西之战,卫子夫用火偷袭杀死袁尚;长平之战,赵云伐蹯象,
通过偷袭,消灭了秦军的力量;擒贼擒王,老黄历改编《孙子兵法》,采取分散战术,杀死项羽;女军师郑樱,以巧妙的新型攻坚战歼灭楚军,让弱者以智取胜。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2、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给段落分层的能力。

3、理解本课“调兵遣将、自不量力、不计其数”等重点词。

并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计策的依据及实施“火攻”计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败于仅三万的周瑜的军队。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第一段展示赤壁之战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曹、周两军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现文章结构。

提问:(一)赤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周瑜又是怎样做的呢?随课文理解“夺取”、“调兵遣将”的意思。

(二)双方作战的兵力又怎样呢?(板书:3万,80万)二、学习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战前他们各自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带着这个总是齐读课文第二段,学生读后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

继续追问:(1)曹操为什么“铁索连船”?这样做好不好呢?(2)周瑜采用火攻的依据是什么?(板书:火攻)三、学习第三段:(一)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分层次用“/”线表示,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同座位交流后回答)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学习第一层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引导学生分析1、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理解“自不量力”)2、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3、要想使火攻得以实现,还需要什么自然条件?(东南风)(三)学习第二层展示两军对阵图体现东南风对火攻的作用思考讨论:1、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先让同座学生交流,再请一位学生到屏幕前用教棒叙述)2、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大组讨论,允许争论)分析比较句子:①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②里面是芦苇,……附问题:课文中为什么不直接写船里面是芦苇,而要写船里装的不是士兵,不是粮食而是芦苇,……(四)学习第三、四层1、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激烈战斗的意境之中。

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

古代以弱胜强的战例在古代,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强者往往有着更大的优势,但是也有一些以弱胜强的战例。

这些战例不仅仅是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更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所需要的勇气和智慧的体现。

一、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东吴的孙权派出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筹划对抗曹操。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利用火攻的策略,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大军,保卫了东吴的安全。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的体现,更是他们对于敌情的深入了解和对战争形势的准确判断。

他们不仅仅是利用火攻这种先进的武器,更是在战争中实现了信息的优势和情报的掌握,从而使得自己在弱势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胜利。

二、元朝的蒙古铁骑遭遇越南农民的反抗在元朝时期,蒙古铁骑曾经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然而,越南的农民在元朝的统治下,受到了很多的压迫和剥削,于是他们开始了反抗。

这些农民没有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但是他们有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在与蒙古铁骑的战斗中,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采用了伏击和游击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蒙古铁骑。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农民的勇气和顽强的精神的体现,更是他们在战争中实现了信息的优势和情报的掌握。

他们通过对地形和环境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蒙古铁骑的情报掌握,最终获得了胜利。

三、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军队实力强大,而美国军队则相对薄弱。

然而,美国军队的华盛顿利用地形和环境的优势,采用了游击战术,最终成功地击败了英国军队,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华盛顿的勇气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他在战争中实现了信息的优势和情报的掌握。

他通过对地形和环境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英国军队的情报掌握,最终获得了胜利。

四、越南战争中的越南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实力强大,而越南军队则相对薄弱。

然而,越南军队采用了游击战术,利用地形和环境的优势,最终成功地击败了美军,赢得了越南战争的胜利。

依靠劣势士取胜的事例

依靠劣势士取胜的事例

依靠劣势士取胜的事例
1、《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巧施火攻,以弱胜强,是中国历史上以劣势胜多的著名战例。

2、《田忌赛马》:田忌的赛马总体上处于弱势,比不上齐威王的赛马,但是在孙膑的建议之下,却能以弱胜强。

3、《官渡之战》: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优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4、《淝水之战》:成为以劣势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5、《彭城之战》:时爆发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乘项羽在进攻齐地,联合众王进攻项羽的大本营彭城,刘邦一方有六十多万军队;项羽听说后,只带了三万骑兵快马加鞭来打刘邦,刘邦做梦都没想到项羽会来的那么快,当项羽开始进攻的时候,刘邦等人还在纵情享乐,当听到项羽开始进攻的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刘邦等人的军队被项羽杀的溃不成军,最终项羽大胜,开创了以劣势胜多的首例。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

“伐”用于诸侯国之间,双方开战必须鸣钟鼓,以表示公开宣战,否则叫“袭”。

我,指鲁国,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史官,故文中称鲁国为“我”。

(3)公:指鲁庄公,姓姬名同。

《左传》称鲁国国君只用一个“公”字。

(4)曹刿(guì):鲁国一个没有权势的贵族。

《左传疏》说就是《史记·刺客列传》里的曹沫。

请见:请求谒见。

(5)乡人:同乡的人,指曹刿所在地的野的贵族。

乡,行政区域。

春秋时国都及其近郊设乡,不同于现在的“乡村”。

(6)肉食者:指作官的,即当权者。

春秋时公膳中位居大夫以上者才得食肉。

谋:谋画,考虑。

之:代词,指准备应战的事。

(7)又何间(jiàn)焉:(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城濮之战的简介

城濮之战的简介

城濮之战的简介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是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城濮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城濮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城濮之战参战部队:晋、齐、秦、宋;楚、陈、蔡、许、郑战争结果:晋方胜利,在践土举行胜利会盟;楚军退回本国,成得臣自杀。

时间:前632年春季4月地点:城濮(今山东鄄城县)人物:胥臣楚成得臣赵衰栾枝城濮之战的详情城濮之战是继齐、楚召陵之盟和宋、楚泓之战以后,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在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它扼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形势,成就了晋国的中原霸主地位。

关于城濮战前的形势,我们在第一章中已作了交代。

泓之战后,中原列国郑、许、陈、蔡、鲁、卫、曹、宋等都已拜倒在楚国的军威之下,楚成王又攻占齐国谷地(山东省东阿县),拥立公子雍,造成对齐国的威胁。

当时,楚国可以说是势力强盛、声威方张。

晋国自文公即位以来,对内整顿内政,发展经济,壮大军旅,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以与楚国针锋相对,争夺中原霸权。

晋、楚之战势在难免。

这是城濮之战的根本原因。

城濮之战的直接原因是晋援宋拒楚。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 年),宋成公因为其父襄公当年善待过晋文公,与文公有旧交,遂"叛楚即晋"。

冬,楚成王命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军伐宋,包围缗(mín,音民)邑(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

次年冬,楚率陈、蔡、郑、许五国军队包围宋国,宋国向晋告急。

晋中军元帅先轸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晋文公采纳先轸建议,准备起兵救宋。

他在被庐检阅军队,扩编三军,任命了将佐,从而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

晋国君臣十分重视这次军事行动,确定了政治、外交与军事总体战的方针。

在军事上,决定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曹、卫。

因为"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谢安得到驿书,知道秦兵已经溃败,当时正与客人下 围棋,阅后顺手把驿书合起来放在小桌上,一点喜悦 的神色也没流露,仍旧只管下围棋。客人询问驿书内 容,他徐徐回答说:“小儿辈已经击破贼兵。”下完 棋返回内室,跨过门坎时,竟未感觉到屐齿已被碰断 了。
谢安下棋
思考
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这 场战争以符坚的强盛始,而又以符坚的失败止。有人 认为以前秦强大的军事力量,苻坚的失败是偶然,也 有人认为苻坚的失败是必然的,你认为前秦失败的原 因是什么?是偶然原因还是必然结果?
“风声鹤唳” “草行露宿”
3、战争的尾声
苻坚身中飞来的乱箭,一行人单独逃到淮北,饥饿异 常。当地居民有来进献水泡饭,猪腿肉的。苻坚吃下 去,赏赐绢帛十匹,丝绵十斤。送饭人辞谢说:“陛 下对安乐感到厌倦痛苦,自取危难。臣民我如同陛下 的儿子,陛下如同臣民我的父亲,哪里有儿子奉养父 亲却求取回报的呢!”说着连看都没看一眼就离去了。 苻坚对张夫人说:“我今后还有什么脸面来治理天下 呢!”说罢泪流满面。
1、 军 事 部 署
2、细节描写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 东晋名士、宰相,汉族,浙江绍兴 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 大名士谢尚从弟,少以清谈知名, 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 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今 绍兴)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 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 重任,四十余岁谢氏家族朝中人物 尽数逝去,乃东山再起,后官至宰 相,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 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 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 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 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战后功名太盛被皇帝猜忌,往广陵 避祸,后病死。

课文学习

我国以弱胜强的战例

我国以弱胜强的战例

我国以弱胜强的战例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勇敢坚毅,不畏强敌,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
胜数。

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岳飞抗金的故事。

北宋末年,金国崛起,南宋不断遭遇金国多次入侵。

岳飞作为南
宋名将,多次与金军激战,历经数次失败也不被打倒。

终于在1043年,岳飞在润州城(今江苏涟水县)大败金军,造成金军惨重的伤亡,打
出了一次以弱胜强的惊天战例。

岳飞之所以能在比力量、武器等方面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获胜,其
中有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岳飞在设防布局上运用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使得金军的攻势处处受挫。

其次,岳飞率领的士兵个个都是血性男儿,士气高昂,敢于冒险,正是这种血性和勇气支撑着他们战胜了金军。

此外,岳飞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冷静果敢,处理得当,这也是取胜的
关键。

以弱胜强在历史上不断上演,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不少启示。


要有决心与信念,寻找对战的突破口,我们总是有机会在面对强敌时
斗出勇气,最终获得胜利。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年),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但是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威。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变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古代以少胜多的常考战役

古代以少胜多的常考战役

古代以少胜多的常考战役
1.牧野之战
时间:商朝末年,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最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双方:周武王-商纣王
2.城濮之战
时间:春秋时期,最早有详细记载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双方:晋文公-楚成王
成语:退避三舍,“兵者诡道”
3.巨鹿之战
时间:秦末,项羽的成名之战
双方:项羽-秦将章邯、王离
成语:破釜沉舟
4.官渡之战
时间:东汉末年,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双方:曹操-袁绍
5.赤壁之战
时间:东汉末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双方:孙刘-曹操
诗歌:杜牧《赤壁》,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6.淝水之战
时间:东晋时期
双方:东晋谢安、谢玄-前秦苻坚
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历史上著名得以弱胜强得战例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称为中国古典四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得战役。

历史上得彝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

在此之前,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严重损害了刘备集团得利益。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御。

两军在彝陵一带相持近一年,至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利用蜀军兵疲意懈之机,发动火攻,大败蜀军。

这一战役,巩固了东吴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得控制,而蜀汉得实力则大为削弱,再也没有可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得从荆州与益州两路北伐得计划。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

它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即后来得汉高祖)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得一场决定汉楚兴亡得持久争夺战。

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得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与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得又一成功典范。

公元383年,东晋与北方得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得大战——淝水之战。

在这一场生死存亡得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90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得一大奇迹。

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得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

很有意思得就是,这一战留下了很多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钓鱼城之战就是宋蒙战争得一次著名战役。

独守孤城三十余年,就是古今未有。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

中国古代四大经典以弱胜强战例一、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击败楚地反秦武装,杀项梁,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退保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秣。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往救。

楚怀王派宋玉为上将军,项羽、范增为将,率主力5万救赵,同时派刘邦西进攻秦。

三年十月,宋玉行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停留46日不进,想坐观秦、赵相斗,以收渔人之利。

项羽愤杀宋玉,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

十二月,赵将陈余派5000人出战,结果全部阵亡。

当时齐、燕等各路反秦武装已达陈余营旁,皆不敢战。

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过漳水,断敌通道。

英布、蒲将军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

项羽立即率领全部楚军渡过河水,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携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心。

楚军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齐、燕等各路援军亦冲出营垒助战,俘王离,杀其副将,解巨鹿之围。

自此,各路反秦将领皆服项羽。

章邯固守棘原与项羽对峙,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告急求援。

当时,秦廷赵高专权,猜忌将相,欲杀司马欣。

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

章邯在降楚、退军之间犹豫不决。

项羽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大败秦军。

章邯进退无路,率军20万请降。

秦军主力遂告覆灭。

--------------------------------二、官渡之战三国形成时期,曹操与袁绍为争夺中国北部,于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进行决战。

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

镇压起义军的豪强,纷纷拥兵割据。

建安四年春,占有冀、青、并州的北方最大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后,急欲南攻曹操。

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相继击败吕布、袁术等,占据豫、兖、徐州,亦稳步向黄河以北发展。

淝水之战的历史意义 秦晋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淝水之战的历史意义 秦晋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淝水之战的历史意义秦晋淝水之战有何影响?
导语:肥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晋太元八年(383),秦王苻坚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统中
肥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晋太元八年(383),秦王苻坚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统—中国北方后,决定提兵百万,一举荡平江南,统一中国。

结果,肥水一战,竟被六万晋军击溃,狼狈北窜。

淝水之战的结果,是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场战争对于前秦政权和苻坚本人来说,则是促使北方地区暂时统一局面的解体。

慕容垂、姚苌等氏族贵族重新崛起,乘机肢解了前秦的统治,苻坚本人也很快遭到了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淝水之战之后,又经过参合陂之战,逐渐有了南北对峙的南北朝趋势。

以后,南朝宋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但是部队将领在关中发生内讧,得而复失。

450年北魏的拓跋焘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推进到长江北岸,但是北人难以适应南方气候,将士染病甚多,不能久驻。

南北通吃的侯景反复叛变,先叛北齐而后又投奔南梁,后又叛梁自立为主,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

直到公元589年才有继承北周的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
生活常识分享。

曹刿的人物形象

曹刿的人物形象

曹刿的人物形象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

那你知道曹刿的人物形象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曹刿的人物形象,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的人物形象曹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大夫,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在鲁庄公十年的时候,齐国要攻打鲁国,曹刿就为其出谋划策,认为先取得人民的信任再开战,这样作战就会有一定的胜算。

在《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中就能看得出,不仅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物,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见义勇为的平民知识分子。

在军事战争上,也算的上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

对于他优越杰出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非常注重战前的一些准备,他认为先取得民众的信任,得到大众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战争有取得胜利的预算。

只有具备了“民意”“民从”的条件,才能够上战场,若果连这个条件都没有就去上战场,毋庸置疑肯定战败。

第二点就是他深谋远虑,考虑周到,能够运用正确的战术达到战争胜利。

在战争过程中,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且还善于选择有力的作战时机进行反攻。

他善于了解敌方的背景,知彼知己,又不畏强敌,走的每一步都很小心谨慎,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和军事才能战胜了齐国大军,其次,从鲁军的胜利足以看得出曹刿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总而言之,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头脑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于战争,也说明了作战要善于把握时机,取信于民。

再次,表现了曹刿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品德。

曹刿的基本简介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

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

历史上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及死亡的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在前684年,由于齐桓公不顾政治大夫管仲的劝说,派了鲍叔牙、公子雍等人出兵讨伐鲁国。

在此之前,齐国和鲁国有过几次交战,鲁国全部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彝陵之战、成皋之战、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称为中国古典四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历史上的彝陵之战发生于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

在此之前,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严重损害了刘备集团的利益。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亲率大军攻吴,企图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

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率兵抵御。

两军在彝陵一带相持近一年,至章武二年闰六月,陆逊利用蜀军兵疲意懈之机,发动火攻,大败蜀军。

这一战役,巩固了东吴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控制,而蜀汉的实力则大为削弱,再也没有可能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的计划。

成皋之战,始于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迄于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左右。

它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即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持久争夺战。

在这场战争中,刘邦及其谋臣武将注意政治、军事、经济多方面的配合,将正面相持、翼侧迂回和敌后骚扰等策略加以巧妙运用,调动、疲惫、削弱直至战胜强敌项羽,从而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又一成功典范。

公元383年,东晋和北方的前秦之间发生了一场实力差距极为悬殊的大战——淝水之战。

在这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战中,东晋竟以八万之众,大破前秦90万大军,成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苻坚败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于混乱,而东晋的偏安则更形稳固,南北对峙成胶着状态。

很有意思的是,这一战留下了很多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钓鱼城之战是宋蒙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

独守孤城三十余年,是古今未有。

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为了抗击蒙古军,派甘闰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十里钓鱼山上筑寨。

此后有冉进、冉璞主持修筑钓鱼城。

王坚任合州守将,大规模修城设防,陕南、川北人民纷纷迁来,钓鱼城成为十数万人的军事重镇。

六年,蒙哥汗率主力入四川,攻占许多地方,钓鱼城却巍然屹立,成为阻击蒙古军的坚强堡垒。

开庆元年(1259)二月,蒙哥进驻石子山,亲自督阵
攻城。

至六月,蒙古军加紧攻城,仍不能破,其先锋大将汪德臣被击伤死去。

接着,蒙哥亦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被迫撤围。

蒙哥死后,蒙古贵族在汗位继承上发生火并,在湖北前线的忽必烈匆忙北撤,争夺汗位。

钓鱼城抗蒙的胜利,扭转了局势。

直至祥兴二年(1279)正月,王立降元,坚守三十余年的钓鱼城终于失陷。

其他很多战役,从意义上不及这四个,单就参战人数和胜负来看,还可以列出很多:
依次为:名称、主要指挥者、双方兵力、结果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
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廉颇、乐乘20万——60万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项羽2万——40万歼灭
彭城之战项羽3万——56万歼20万
井陉之战韩信3万——20万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韩信数万——20万灭齐,
昆阳之战刘秀不足2万——42万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耿弇数万——20多万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虞诩3千——数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周瑜5万——20余万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张辽7千——10万大败吴军
彝陵之战陆逊5万——数10万蜀国从此衰落
前秦灭前燕之战王猛6万——30万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谢玄8万——97万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沙苑之战宇文泰数万——20万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韦孝宽不详——15万左右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于仲文8千——10万全歼敌军
虎牢之战李世民3500——10余万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李靖不详——40余万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郭子仪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李光弼不满万人——10万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张巡3千——数万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张巡6800——13万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六合之战赵匡胤2千——2万歼5千
和尚原之战吴绛、吴璘数千——10余万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刘锜1.8万——10余万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岳飞数千——1.5万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李宝3千——10万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虞允文 1.8万——17万水战,大败金军
鄂州之战伯颜20万——60万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伯颜10万——13万大败宋军精锐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20万——60万水战,全歼陈友谅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袁崇焕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中国:
1.牧野之战:双方兵力说法至今还有出入,但肯定的是,牧野之战商帝国的军队比周部落的联合军要多的多
胜利因素:商人军队由奴隶临时拼凑,没有战斗力,且缺乏统一的指挥和战术系统
2.荣阳保卫战:陈庆之率3000骑兵对抗北魏20万军队,大破之,北魏将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仅以单骑逃生。

胜利因素:陈庆之的北伐是被汉人看成对中原的收复,北魏人的反击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很容易被牵制,而陈庆之可以随处补给,加之他善于发现对方弱点,用骑兵的冲击力直接打击弱点,这场战役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本人
3.淝水之战:东晋8万对前秦87万
胜利因素:87万军队良莠不齐,军心不稳,容易生变,而8万军队战斗力强,且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危机意识,加上前秦军中各派系各有想法,外族将领皆希望其败.打仗很不尽心.汉人将领更是作为内应,散布谣言迫使秦军发生溃败,可以说他们不是战败的,而是退败的
国外
1.马拉松战役:雅典军一万零500人对抗波斯10万人
胜利因素:和淝水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雅典人也知道,此战一败,国将不国.所以有凝聚力,而波斯人的军队很多来自外族(幸好他们最精锐的希腊雇佣兵没带来,要不死的更惨),雅典战术得当,有日后汉尼拔坎尼战役的
影子,战果是在马拉松战役中,雅典共俘获七艘敌舰,打死波斯官兵六千四百人,而雅典只牺牲了一百九十二名将士。

2.沙隆血战:西哥特-罗马联军50万对抗匈人及其附庸军70万
胜利因素:这场古典时代最大规模的战争很难说是以少胜多,但胜利因素更是难以说明,比较明确的是西哥特王的战死激励了哥特人,哥特人开始发狂,悍不畏死的反击使阿提拉战败
3:坎尼战役:汉尼拔近3万军队打败罗马5万人
胜利因素:没什么特殊的原因,罗马人遇上了千年难遇的西方军事之父,战术配合之精密,对局势判断之准确,罗马人虽然团结,虽然同文同种,便于指挥,又接收严酷的训练;罗马军团组织严谨,战术统一,由强烈的爱国心驱动.但是很不幸的,败给迦太基的雇佣军.他们所操的语言多种多样,所信仰的宗教千奇百怪,所惯用的战术也是五花八门,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唯利是图,曾经有过哗变记录.但是却在汉尼拔手里所向无敌.对此
我们除了默哀没有别的说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