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草本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草本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d27b56d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5.png)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草本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范玉龙;胡楠;丁圣彦;卢训令【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48)005【摘要】对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林下草本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不同演替阶段草本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草本优势种多呈聚集分布,如羊胡子草(Carex lanceolata)、芒(Miscanthus sinensis)、蕨(Pteridium aquilinum)和野菊花(Dendranthema indicum)等,呈随机分布的只有费菜(Sedum kamtschaticum),呈均匀分布的是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和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从演替初期到演替后期,呈聚集分布的优势种增多,大部分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指数的数值成倍地增加,有少数种群的空间格局类型发生了改变,如掐不齐(Kummerowia striata)和蒿(Artemisia argyi)从聚集分布变为随机分布.这些种群分布格局的变化,可能是群落稳定的一种外在表现.草本植物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强,对环境变动的响应有较明显的指示作用.【总页数】6页(P590-595)【作者】范玉龙;胡楠;丁圣彦;卢训令【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优势种种群动态 [J], 范玉龙;胡楠;丁圣彦;卢训令2.秦王川7种主要天然草本植物种间关联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以甘肃省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例 [J], 王文;丁品3.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草本植物功能群的分类 [J], 范玉龙;胡楠;丁圣彦;翟元杰;柳静;廖秉华;卢训令4.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J], 王安彬5.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期乔木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比较 [J], 胡楠;范玉龙;丁圣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西山地植被NDVI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_张静静
![豫西山地植被NDVI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_张静静](https://img.taocdn.com/s3/m/edcd2d96cc22bcd126ff0c45.png)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6卷第4期2017年4月V ol.36,No.4April,2017豫西山地植被NDVI 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张静静,郑辉,朱连奇,崔耀平,张晓东,叶露培(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4)摘要:豫西山地是秦岭山系在河南境内的余脉,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
利用S-G 滤波算法重构2000-2013年MODIS-NDVI 时序影像,结合DEM 、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豫西山地NDVI 及其气候响应的多维变化。
结果表明:①14年来豫西山地NDVI 呈增长态势,增速为0.041/10a 。
NDVI 值随山地海拔升高先增后降,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在各坡向的分布相差不大。
②植被在<1100m 海拔区恢复概率最高,在>1700m 区域退化概率最高;在10°~20°坡度区域恢复概率最高,在0°~5°区域退化概率最高;坡向对植被变化的分异作用不明显。
③不同海拔、坡度、坡向上的植被所受影响因素不同,高海拔区植被动态主要受降水控制;不同坡度上的植被NDVI 与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与降水的;在不同坡向上差异不明显。
④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大山脉北坡NDVI 增速均大于南坡;北坡植被对降水变化较敏感,而南坡植被对气温变化较敏感。
这些都是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该区生态环境响应的重要信号,反映了过渡带生态响应因子对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植被NDVI ;气温和降水;响应;多维变化;豫西山地DOI:10.11821/dlyj2017040141引言豫西山地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带,同时是中国地形由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转换的地带,具有多样性的景观特点;其山地地理环境特征及垂直带谱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积极的作用[1-4]。
山地是陆地表面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全球变化较为敏感,同时也成为全球变化的信号放大器和区域环境变化的发动机[5]。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3312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0.png)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首先,伏牛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城市化以及农业耕地的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田被转为城市用地,这导致了农业的减少,农田面积的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农业耕地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过度的农业耕地开发使得土地的肥力下降,土壤退化日益严重,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威胁。
其次,伏牛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伏牛山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大量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建设对土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一些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较大,造成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最后,伏牛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和农业耕地的扩大导致了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生境破坏,使得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破坏。
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建设使得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农田面积的减少。
其次,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采取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还应加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生产过程的环保水平。
综上所述,伏牛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化和农业耕地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和企业的环境管理,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烟镇林区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烟镇林区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1144a0b52acfc788ebc972.png)
3.1 植物资源概况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考察集[3],统计出黑
烟镇管理局辖区维管植物共计有 186 科,921 属, 2 733 种(含 137 变种、38 亚种和 8 变型)。其中蕨 类植物 27 科、64 属、163 种,裸子植物 6 科、14 属、20 种(含种下等级),被子植物 153 科、843 属、2 550 种。 3.2 植物资源类别 3.2.1 淀粉植物
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烟镇管理局 辖区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 经 111°17′~112°31′,北纬 33°38′~33°47′。本区地 形特点是山麓缓长,地势较陡,山高谷深,河谷迁 回曲折,海拔在 580~2 075 m 之间。区内河流遍布, 属于汉水水系。气候是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夏 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回升较快,年平均气温 14.6 ℃ , 极 端 最 高 气 温 42.1 ℃ , 极 端 最 低 气 温 -11.9℃,平均风速 1.6 m/s。平均(≥ 10℃)的活 动积温 4 867℃,无霜期 224 d,年降水量 1 000 mm, 年均相对湿度 73.4%。
本区野生水果植物有 100 种,资源蕴藏量较大。 其中很多是加工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的良好原料,
因此,开发利用本区野生水果资源,不仅有很高的 经济效益,而且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也有助于提高 本区的经济活力。价值比较高的野果植物资源有五 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糖茶藨子(Ribes himalense)、金缨子(Rosa laevigata)、复叶葡萄 ( Vitis piasezkii )、 中 华 猕 猴 桃 ( Actinidia chinensis)、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等及其 的近缘种。 3.2.4 芳香植物
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特征与水土保持特性的开题报告
![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特征与水土保持特性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12d6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5.png)
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特征与水土保持特性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伏牛山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原地区的北部屏障,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资源。
伏牛山东麓地区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植被演替过程受到严重干扰,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
因此,通过对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特征和水土保持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该地区植被演替规律和水土保持机制,为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在伏牛山东麓地区选择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的特征和水土保持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确定研究区域的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采用植被指数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
2.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生物量、生态功能等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
3. 测定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的土壤水分、水土流失量、颗粒组成和稳定性等水土保持特性指标。
4. 进行统计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揭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和机制。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的特征和水土保持特性,揭示其演替规律和水土保持机制,为制定科学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确定伏牛山东麓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类型及其特征,为制定植被恢复和保护方案提供依据。
2. 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群落的生态保持特性和功能,为保持和恢复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究植被演替与水土保持的关系和机制,为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4. 为伏牛山东麓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支持。
伏牛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伏牛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b017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6.png)
作者简介:徐旭(1987—),男,河南卢氏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草原防护工作,E-mail:lsqxjmax@。
收稿日期:2022-01-10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植物光合作用、生长期、土壤形成过程等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1]。
森林植被作为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山地森林植被物候能揭示山地植被的生长动态,直观反映山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过程[2-3]。
分析研究伏牛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旨在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伏牛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1伏牛山气候变化情况张晓东等[4]、刘丽杰等[5]对森林植被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中,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末期和生长季长度受到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共同影响。
伏牛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徐旭河南省卢氏县林业局,河南卢氏472200摘要:利用伏牛山地区国家基本气候观测站卢氏站1991—2020年的气象和林业部门的观测资料,进行伏牛山森林植被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结果表明,伏牛山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主要集中在3—4月份,生长季末期主要集中在9—10月份,生长季长度主要集中在5—7月份。
伏牛山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推迟,生长季长度呈延长趋势。
伏牛山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受2月和3月份平均气温影响最大,即春季气温升高导致生长季始期提前,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升高对生长季始期提前的影响最大。
降水对生长季始期影响作用具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植被生长季末期主要受9月份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影响,9月份气温升高或者降水增加都能导致生长季结束期推迟。
关键词:伏牛山;森林植被;气候变化;生长季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4X (2022)12-0031-04doi:10.3969/j.issn.1002-204x.2022.12.010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Forest Vegetation Resourcesto Climate Change in Funiu MountainXu Xu(Lushi County Forestry Bureau,Lushi,Henan 472200)Abstract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Lushi Station,a national basic climate observation station in the Funiu Mountain region,from 1991to 2020,and observation data from forestry departments,the response of forest vegetation resources to climate change in Funiu Mountain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growth season in Funiu Mountain was mainly in March and April,the end of the growth season was mainly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and the growth season was mainly from May to July.From th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Lushi Station in the past 30years,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rest vegetation growth season in Funiu Mountain is earlier,the end of the growth season is delayed,and the length of the growth season shows an extended growing trend.The growth season of forest vegetation in Funiu Mountain is most affected by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February and March,that is,the increase in spring temperature leads to an earlier start of the growth season,with the increase in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arch having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earlier start of the growth season.The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on the beginning of the growth season has significan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The end of the vegetation growth seas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precipitation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in September,and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or precipitation in September can lead to a delay in the end period.Key words Funiu Mountain;Forest vegetation;Climate change;Growth season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2,63(12):31-3431图1卢氏站1991—2020年平均气温图2卢氏站1991—2020年降水量1991—2020年伏牛山地区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突变,在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时,温度变化加剧,这一情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效果明显。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优势种种群动态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优势种种群动态](https://img.taocdn.com/s3/m/8e9ff515bed5b9f3f90f1c9f.png)
Ab s t r a c t : Fu n i u Mo u n t a i n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i s l o c a t e d i n t h e j o i n t r e g i o n o f s u b t r o p i c a l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 d wa r m—
西北 林 学 院学 报 2 O 1 5 , 3 0 ( 4 ) : 1 4 ~2 0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we s t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7 4 6 1 . 2 0 1 5 . 0 4 . 0 3
t e mp e r a t e z o ne s o f e a s t Chi na wi t h t y pi c a l n o r t h— s ou t h t r a ns i t i o n c l i ma t i c . T he v e g e t a t i o ns i n t hi s na t u r e
a c u t i de n t at a,a nd Pi n us a? - man di )we r e i d e nt i f i e d,whi c h d e t e r mi n e d t h e a p pe a r a n c e a nd s t r uc t ur e o f t he mou nt a i n.The d o mi n a n t p o pul a t i o ns p r e s e nt e d s t a bl e t y pe .M o r e mi dd l e — a ge i n d i vi du a l s we r e f ou nd t h a n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dd046f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c.png)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伏牛山地是中国的山脉,位于中部地区,边界横跨了河南、陕西、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较为显著,同时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
1. 森林植被物候特征
伏牛山地的森林植被主要包括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类型。
这些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春季物候较短,秋季物候较长。
具体来说,春季的物候时间以花朵出现为主,夏季则是以叶子茂密为主,秋季则是以果实成熟为主,冬季则是以落叶为主。
同时,由于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海拔的森林植被物候时间也有所不同。
2. 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伏牛山地的森林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候时间和生长状况。
一方面,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物候时间。
由于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变化,森林植被的花期、叶期、果期等物候时间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会对森林植被的生长状况产生影响。
如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可以损害森林植被;温度升高则会影响木材的质量和生长速度。
同时,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森林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变化、树种分布范围的变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的物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且春季物候较短、秋季物候较长。
同时,森林植被也会对气候变化作出响应,主要表现在物候时间和生长状况上。
为了保护伏牛山地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加强对于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_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研究_cropped
![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_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研究_cropped](https://img.taocdn.com/s3/m/398e2f9e27284b73f342508f.png)
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_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研究_cropped第 3 期 13 山西林业科技 NoSHAN XI FOR ES TR Y SCI ENCE AND T ECHNOL O GY Sep12004 2004 年 9 月() 文章编号 :10072726 X 20040320010204)(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研究 ?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王理顺()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8摘要 : 采用法瑞学派的样地记录法 ,对河南省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 ,该区南北植物交汇、种类较为丰富 ,植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 ,是秦岭以东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地区之一。
关键词 : 植物群落 ; 垂直分布 ; 物种多样性+ 文献标识码 : A中图分类号 : S75915 ; S718154 2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处亚 ,说明本区可能是第连香树、青钱柳、米心水青冈等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
该保护区是华北与华中三纪植物的避难所之一 ; 其次单种科、属为数众多 ,过渡带的面积最大的保护区 ,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地单种科 25 个 ,单种属 59 个 ,中国特有属 37 个 ,它们带性和国际意义的保护区。
调查分析该区主要植物多数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优势种和建群种的区系成分、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与分 ;第三代表被子植物较原始的科、属、种在该区占物种多样性 ,对于研究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区有较大的比重 ,如木兰、毛莨、小檗、木通、防己、领春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经济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濒木等离心皮类的 6 科中 ,在该区有 26属 ,120 种 ; 柔危植物的拯救等均有重大意义。
荑花序类该区有 9 科 ,41 属 ,159 种。
以上均体现出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1 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11212 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该区地处南暖温带的南部边缘与北亚热带的北 111 植物种类部边缘地带 ,其植物区系表现出复杂性和地理成分在采用法瑞学派样地记录所调查样地的基础多样性 ,区系联系广泛。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bf53d7a27284b73f24250e6.png)
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及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50",北纬: 32°45"~34°00",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长约400km,南北宽约40~70km,面积约1万km2,素称“八百里伏牛”之称,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近年来,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推进,对绿化树种多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园林绿化树种已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现实要求。
通过对伏牛山区园林绿化植物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保护开发利用对策,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特别是中原城市园林绿化、村镇绿化提供资源支撑。
一、伏牛山区自然特征伏牛山是秦岭向东延长进入河南境内的最大的一支山脉,它位列于豫西山地的最南侧,是我国唯一的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一些支流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是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地带的典型地段。
伏牛山区气候、土壤均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森林植被也表现为典型的过渡性特征,中山地带是华北、华中与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森林类型多,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型。
由于伏牛山山体较高大,峻峰林立,随着山体海拨的升高,气候、土壤及森林都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垂直带谱,但南北坡也有一定的差别,南坡带有亚热带植被特色,而北坡则有暖温带的植被特征。
总之,伏牛山区地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和湿润,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
二、伏牛山区植物资源概况据统计,伏牛山区维管植物共计有175科,892属,2879种(包括10亚,206变种,12变型). 其中,蕨类植物25科、73属、202种;裸子植物6科、15属、28种;被子植物144科、804属2649种。
从表1中不难看出,它是河南省维管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汇集了全省蕨类植物98%以上的种,裸子植物近40%的种和被子植物70%以上的种。
明清伏牛山区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明清伏牛山区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b27a091c6c175f0e7dd13701.png)
河谷 ; 农 业生 产方 式多 样 , 水 旱作 物并 存 。
要 集 中在 省域 范 围 内 , 苏全有 、 曹 风 雷 的《 河 南 生态
环 境 变迁 史 研 究 综 述 》 从 河 南 历 史 时 期 的气 候 变
迁、 水 利开 发程 度 、 土 地 的 利 用及 整 治 、 森林 植 被 的 变化 、 灾荒 饥馑 等 几个 方 面 回顾 了河 南 生 态 环境 变 迁研 究 的学 术史 概 况 ¨ 。 王兴 亚 的 《 明清 中原 土地
口稀 少 , 土地垦 殖指 数较 低 。但步 入 明清 , 尤 其是 康
熙 初 之后 的一 百五 六 十 年 , 随着 人 口的 大量 增 加 及
玉米 与番 薯等 耐寒 高 产 作 物 在 河南 的普 及 种 植 , 造 成 人 口不 断 向豫西 山地 迁 移 , 山地 垦殖 规模 不 断 扩 大 。在 山区南 部 的邓 州 、 南 阳一带 , 本 已垦殖 程度 较 高, 入 清 以后 , “ 开 垦较前 数 倍 ” , 大面 积 蓄 水 陂塘 被 垦种 , “ 地 无 遗利 , 民 无余 力 ” , “ 垦之无可垦矣” 。 山 区东南 部 的泌 阳县 , 乾嘉之际, “ 渐有 湖北 贫 民携
主要 研 究 了明清 时 期 河 南 旱灾 的发 生 、 特点 以及 成 因¨ 。有 关河 南 省 内各 区域 生 态 环 境 变 迁 研 究 的 专著 和论文 目前 还 比较少 , 有 关 伏 牛 山地 区 的研 究 更是 主要 集 中在 历史 、 经 济和 文化 旅游 等方 面 , 本 文
明 清伏 牛 山 区生 态 环 境 变 迁 及 其 原 因初 探
李俊 锋
( 平 顶 山学 院资源 与环 境科 学学 院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0 )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4b6e015727a5e9856a6140.png)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分类研究植物功能群(Plant Functional Groups, PFGs)把植物的功能特性与环境变化明晰地联系在一起。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研究主要以草原和森林为主。
植物功能群的提出和研究,为研究复杂的植物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和途径。
现在对植物功能群研究的广度和宽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概念本身。
植物功能群整合了功能及对环境响应相似的一类植物,但植物功能特征不是绝对的、单一的,所以对植物功能群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尺度来对植物功能群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不同的针对方向和目的,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
学者们在研究生态系统时,或多或少地总要与植物功能群相联系,这大大拓宽了植物功能群的应用范围。
所有前人的研究使植物功能群的概念、划分、方向和应用等诸方面越来越清晰。
这要求我们能有一个规范、统一和明确的植物功能群研究方案,这样能使对植物功能群的研究更加深入,能整合全球所有植物功能群的相关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植物种类丰富。
对森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的植被进行功能群划分可以深化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优势种左右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优势种为主体划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群,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框架结构及类群分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部森林样带中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结合点,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典型特征,群落的优势种突出,随着环境梯度(海拔)的变化,优势种变化明显,能较好的反映出植被与环境的动态关系。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对伏牛山南北坡植被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通过计算重要值等方法选择优势种,进而进行植物功能群划分。
(1)确定37个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以X2(卡方)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乔木优势种间的联结性。
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
![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f37552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4.png)
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概述伏牛山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带,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生态系统。
森林是伏牛山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为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发展,伏牛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伏牛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权衡生态系统服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指的是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服务。
在伏牛山地区,森林提供了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护、木材资源等。
这些服务对于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权衡然而,由于伏牛山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着不少挑战。
树木的过度砍伐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给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森林面积的减少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此外,森林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也会产生大量的生态压力,如土壤侵蚀、水污染等。
为了解决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了合理的森林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限制了过度砍伐和非法砍伐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了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通过经济手段对其进行补偿,增强了社会对森林保护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积极推动可持续利用木材资源,降低对自然森林的依赖,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伏牛山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案例作为伏牛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一个案例,我们可以以伏牛山地区的水源涵养为例进行分析。
伏牛山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为整个区域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给水源涵养功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5ce7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d.png)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南方较为有名的生态保护区之一,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系统重建区。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变化研究,对于该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植物功能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为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森林植物功能群进行调查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植物功能群分类体系。
2.分析各个植物功能群的群落特征和生态功能,包括种群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生态适应性和生态补偿能力等方面。
3.通过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历史数据以及采集的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各个植物功能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分析变化原因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法:通过人工采样和拍照记录等方法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功能群进行调查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分类体系。
2.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探索各个植物功能群的群落特征和生态功能,并对各个功能群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3.模拟实验法:通过建立植物功能群模型,模拟不同群落中的植物生长和互动过程,探讨各种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重建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同植物功能群的生态功能和变化趋势,可以为该区域内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乡土植物的种植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对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的分析与预测将有助于采取相应的生态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9014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1.png)
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伏牛山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近年来,伏牛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深遥影响。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机制的开题报告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机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bf694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0.png)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机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伏牛山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林区之一。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并被评为全球200个生态重点保护区之一。
该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735平方公里,涵盖了伏牛山的大部分区域,是保护和服务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栓皮栎林是保护区内的一个重要植物功能群,是生态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地区栓皮栎林的研究,对于了解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栓皮栎林的植物功能群进行研究,了解其主要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特征,以及其动态机制,为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确定研究区域和样地:选择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栓皮栎林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适宜的样地进行实地调查和采集。
2. 了解主要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特征:研究栓皮栎林的主要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其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影响等,探讨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3. 研究栓皮栎林的动态机制:调查和分析研究区域内栓皮栎林的生长、发展和演替过程,揭示其动态特征和演变机制,并预测其未来可能的演替路径和方向。
(二)研究方法:1. 实地观察和调查:采用区域调查、样地调查和样品采集等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和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多元分析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探究其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3. 模型构建和预测:基于对数据和现象的深入分析,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预测栓皮栎林的未来演替过程和方向。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栓皮栎林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机制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掌握研究区域内栓皮栎林的主要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养分含量等基本特征,并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第35卷第6期2016年6月V ol.35,No.6June,2016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张晓东,朱文博,崔耀平,张静静,朱连奇(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封475004)摘要:利用环境一号卫星不同时相多光谱数据,提取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
借助S-G滤波算法重构2000-2013年MODIS EVI 时间序列影像,并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和ANUSPLIN 插值等方法分析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变动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方式。
结果表明:①伏牛山地区植被覆盖较高,EVI 平均值为0.48,14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占比例最大的落叶阔叶林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②14年来伏牛山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距平升高速度约为0.27℃/10a ,降水距平百分率呈波动增加趋势。
③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EVI 变化和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常绿阔叶林EVI 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常绿落叶混交林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弱;除常绿落叶混交林与降水主要呈弱正相关外,其余森林植被类型与降水主要呈弱负相关。
④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总体上滞后性不明显,仅在局部区域内常绿落叶混交林与气温和降水存在半个月滞后期。
关键词:时滞性;森林植被;水热状况;增强性植被指数;伏牛山DOI:10.11821/dlyj2016060031引言山地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环境梯度,对气候变化敏感,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植被动态对气候响应的热点区域[1-4]。
森林植被作为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从山脚向山顶依次呈现出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等多种植被类型[5]。
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山地生态系统变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揭示山地生态系统变化的机理。
已有研究发现山地植被变化与气温降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变化对水热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6-9]。
崔晓临等分析秦岭山区植被覆盖海拔梯度差异及其与气温的垂直响应,发现高海拔区域与气温相关性最高[10]。
王静等揭示南方丘陵山地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1个月的滞后现象[11]。
缪丽娟等认为蒙古高原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响应具有整体性和异质性,草原植被与降水呈正相关[12]。
然而,这些研究对山区植被类型的划分仅局限于林地和草地等,缺乏对林地进行细分,而对不同类型森林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平原地区[13-16]。
另外,这些研究多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来衡量植被覆盖变化,但NDVI 对植被冠层背景过于敏感且易饱和、受土壤噪音影响大。
收稿日期:2016-01-05;修订日期:2016-04-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452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504)作者简介:张晓东(1985-),男,河南辉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E-mail:xdzhang@通讯作者:朱连奇(1963-),男,河南郸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山地地理环境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E-mail:lqzhu@1029-1040页网络出版时间:2016-06-20 11:08:0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848.P.20160620.1108.006.html地理研究35卷不过,在NDVI 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增强性植被指数(EVI )可以提高监测精度,更好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17]。
使用EVI 研究山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与气温降水的关系成为进一步探索山区环境复杂性和异质性的关键。
伏牛山地区位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植物区系成分复杂,是山地研究的热点区域[18,19]。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伏牛山地区植物多样性及区系特征的调查[20,21]、山区森林景观动态变化及与地形梯度的关系[22],而对植被动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关注较少。
本研究根据环境一号卫星30m 多时相数据提取伏牛山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借助S-G 滤波算法重构2000-2013年MODIS EVI 时间序列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时空变化特征及与气温、降水的关系,为揭示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对水热变化响应特征,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研究区概况伏牛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横亘于河南省西部,位于110°30′E~113°30′E 、32°45′N~34°20′N 之间,是秦岭东部余脉,西至陕西省界,东至方城北部,北与熊耳山、外方山相汇,南接南阳盆地(图1)。
跨越栾川、嵩县、鲁山、西峡、内乡、镇平、卢氏和南召等8个县。
年平均气温13.6℃~15.1℃,年平均降水量700~1100mm 。
伏牛山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垂直差异明显,是典型地理环境脆弱带,植被类型属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类型。
2.2数据来源2.2.1遥感数据采用2000-2013年MODIS 数据集MOD13Q1,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空间分辨率为250m ,时间分辨率为16天。
首先用MRT 工具从MOD13Q1原始数据集中提取出EVI 数据,并进行重投影。
为获得更好的时序曲线,通过Savitzky-Golay 滤波对MODIS EVI 16天影像进行重构,拟合EVI 变化趋势[23]。
森林植被类型分类选取三期无云且清晰的环境一号30m 多光谱数据,日期分别为2015年1月、4月及10月,并利用ENVI 5.0对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几何校正、镶嵌以及图1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地形Fig.1The location and topography of the study area10306期张晓东等: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研究区影像裁剪等处理。
高程数据采用了30m 的DEM ,该数据为ASTER GDEM V2,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国际科学数据镜像网站。
2.2.2气象数据植被的生长状况受水热因素的影响,并对气温和降水存有一定的时滞性[24,25]。
选取气温和降水数据来研究不同森林植被EVI 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气象数据为19个气象站点1991-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其中14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气象局(图1)。
将5-9月定为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生长季。
根据1991-2013年生长季的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量计算各年生长季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从而分析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年际变化特征。
根据2000-2013年半月平均气温和半月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分析二者年内变化特征,并比较EVI 值年内变化是否与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存在一致性。
根据2000-2013年生长季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分析植被年EVI 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根据2000-2013年3-9月份半月平均气温和半月降水量,分析生长季半月EVI 动态对气象因子变化响应的滞后性。
2.3研究方法2.3.1森林植被类型分类遥感影像中存在“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现象,采用多时相遥感数据来减弱此类现象带来的分类误差。
为避免基于像素分类中的“椒盐现象”,采用易康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森林类型提取,将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分为五种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常绿落叶混交林(图2)。
为验证分类结果的精度,随机选120个样本点,依据研究区植被调查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类型分类总体精度为84.2%,kappa 系数为0.8。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山区的森林植被一般更新演替的时间周期较长,因此近14年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空间变化范围有限,可以运用该植被类型数据开展有效研究。
2.3.2森林植被类型生长季的界定综合14年的EVI 数据得到植被完整的生长周期,并运用TIMESAT 软件提取基于像元的物候信息确定2000-2013年14年研究区森林植被的平均生长季。
遥感影像获得的植被指数数据会受到噪声干扰,用TIMESAT 对植被指数进行降噪和拟合处理,获取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并提取植被物候信息[26,27](图3)。
从生长季始期(The 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 )时空分布图可以看出(图3a ),生长季开始时间为105~120天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0.67%,即植被在4月下旬开始大范围返青。
从生长季末期(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时空分布图可以看出(图3b ),生长季结束时间为285~300天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6.85%,即植被在10月下旬大范围开始枯萎,因此综合植被大范围长叶和枯萎的时空分布,将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的生长季定为5-9月份。
2.3.3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根据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方法,将相关影响因子作为协变量,在ANUSPLIN 中对气象要素进行空间插值,可以较好地提高时间序列气象要素插值的空间精度[28]。
运用薄盘光滑样条(ANUSPLIN )插值方法,尤其是在复杂山地环境,相比普通克里格、反距离加权、和薄盘光滑样条函数三种插值方法,薄盘光滑样条插值图2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图Fig.2Vegetation types in study area1031地理研究35卷方法(ANUSPLIN )对温度和降水插值效果最优[29]。
选用ANUSPLIN 对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插值,获取半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栅格数据,像元分辨率为250m 。
2.3.4线性趋势及相关性分析2000-2013年EVI 的趋势研究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来反映植被的时空特征,该方法通过在像元水平上对栅格进行趋势分析来反映植被的变化规律[30]。
θ=n ×∑i =1ni ×EVI i -æèçöø÷∑i =1n i æèçöø÷∑i =1n EVI i n ×∑i =1n i 2-æèçöø÷∑i =1ni 2(1)式中:n 为研究时段;i 为研究时段序号;EVI i 为第i 年生长季的EVI 值;θ为趋势线的斜率,若θ>0,则表明趋势是上升;θ<0,则表明趋势是下降。
采用F 检验对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结合θ和F 检验结果,将生长季EVI 年际变化趋势分为5个等级[31]:极显著减少(θ<0,P <0.01);显著减少(θ<0,0.01<P <0.05);变化不显著(P >0.05);显著增加(θ>0,0.01<P <0.05);极显著增加(θ>0,P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