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生活质
关于某镇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某镇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e2c6c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a.png)
关于某镇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一)一、引言1、调查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了解某镇农民的生活现状,了解开放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了解观念变迁及科技进步对农民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了解农民的生活需求以及对目前生活状态的评价,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2、调查对象对某镇金山居委会、长午新村、青山村的基础设施及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并对部分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村(居)委会进行沟通咨询,了解公共政策及公共设施投入对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3、调查时间9月10日至9月16日。
4、调查方法实地综合调查、个别访谈、资料调查。
二、调查内容(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某镇地处醴陵西部25公里处,是全市规划建设的四个中心集镇之一,全镇辖11个村,2个居委会,集镇有幼儿园三所,中心小学三所、初中两所、中心卫生院两所、高中一所,有四个大型集贸市场,1个大型超市。
本次调查选取某镇金山居委会、长午新村、青山村共1个居委会、2个行政村。
金山居委会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人口聚集区,基础设施较完善,学校、企业、商超相对集中,是某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午新村由原长岭坳村和日新桥村合并而来,长岭坳集贸市场一带是本村人口聚集区和商贸中心,规模仅次于金山居委会集镇中心。
青山村由原潘家冲村、赵公岭村、青山村合并而来,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以山区为主,有非煤矿山一座。
(二)调查的主要方面1、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1)交通出行:道路交通大幅改善,代步工具与时俱进某镇地处醴陵西乡,山区较多,以前交通极不发达,除一条县级主道连通醴城和外,各村之间几乎都是以土路相连,天晴一路灰,下雨一路泥,出行极不方便,最开始以徒步为主,后面多以自行车代步,摩托车出现后,经济条件较好的自购摩托车代步,也有专门进行摩托车出租或顺路送客赚点零用钱的。
村村通公路后,交通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各村皆以水泥路代替了原始土路,道路变宽了,路面变平了,路基变结实了,因道路的改善及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出行也更方便了,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拥有摩托车,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还拥有小车或面包车,临近村10分钟之内可以赶到,最远的村1小时之内也可以赶到。
工作报告总结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
![工作报告总结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2d62d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2.png)
工作报告总结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居民消费变化趋势进行总结。
一、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过去,农村居民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如粮食、煤炭等。
但现在,随着城市的影响力扩大,农村居民开始关注生活品质和享受,消费更加多元化,涉及到旅游、文化娱乐、汽车购买等方面。
二、出行方式的差异化过去,农村居民主要依靠步行、自行车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然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汽车的普及,农村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购买汽车,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出行效率,也改善了出行体验。
三、教育投入的增加农村居民对教育投入的意识逐渐增强。
过去,农村居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孩子在上完初中之后就辍学务农。
然而,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对于知识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重视教育,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在子女的教育上。
四、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过去,农村居民在看病时往往依赖传统的中药和民间疗法。
但现如今,农村居民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开始主动去医院就诊,并接受现代医疗技术的治疗。
五、电子商务的普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也大大提高。
农村居民通过电子商务渠道购买各种商品,不再局限于当地的农贸市场。
这一方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购物体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娱乐消费的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娱乐消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比如,他们开始关注电影、音乐、体育赛事等方面的消费,这与城市居民在娱乐消费方面的需求趋同。
七、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提升农村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过去,农村居民主要拥有自己的住宅,对房地产市场投资的需求较低。
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居民开始购买第二套房用于出租或炒作,从而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程度。
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的改变
![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1513605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3.png)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减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式的现代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在生活方式、价值观还是社会关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是我国式现代化对社会生活的改变的几个方面:一、生活方式的改变1.1 乡村生活的变迁我国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变得更加现代化。
农村的通讯设施、交通设施等设施的改善,使得乡村生活更加便利,乡村也逐渐具有城市化的气息。
1.2 城市生活的繁华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大幅度增长。
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变得更加现代化,他们注重享受生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城市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二、价值观的改变2.1 家庭观念的变革我国式现代化对家庭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过去,我国人有着非常传统的家庭观念,传统的家庭观念强调家庭的和睦、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等。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家庭成员更加注重个人的追求和发展,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更加平等。
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不婚或晚婚,这对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带来了挑战。
2.2 个人观念的崛起除了家庭观念的变革之外,我国式现代化也催生了更加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和观念。
在过去,我国人更多的是团体观念,倾向于集体的利益和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的价值和追求,个人主义观念逐渐崛起。
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和追求,社会关系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自由化。
三、社会关系的变化3.1 城乡关系的调和我国式现代化对城乡关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对于农村的经济帮助和扶持,另农村居民也逐渐融入到城市的社会生活当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https://img.taocdn.com/s3/m/36512d4e852458fb770b5680.png)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微观尺度下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微观尺度下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41e41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4.png)
微观尺度下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迁。
这种变迁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还涉及到了社会结构、经济水平、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微观尺度分析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并尝试探究背后的原因。
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表现1. 饮食习惯与消费方式改变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的饮食习惯发生了诸多变化。
传统的粗细搭配、素食为主的饮食文化逐渐被西方菜肴和快餐所代替。
同时,以前的小卖部、集市和街边小摊逐渐被大型商场、超市取而代之。
居民可以在超市里得到全国各地的食材和食品,不仅大大提高了生活品质,而且也为他们的饮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休闲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城市居民闲暇时间有所增多,而他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传统的看电视、下棋、打牌等方式受到冲击,新兴的网络游戏、户外运动、旅游等方式成为了其中的主流。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更体现出了对于户外运动和旅游的喜爱。
3. 住房需求的变化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对住房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提高,传统的小平房、酒店式公寓等居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新兴的智能家居、高层住宅、豪华公寓、公寓式酒店等各种新型住房方式,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4. 生活方式随科技发展而变化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代人可以通过手机便捷地了解各个行业的信息和服务。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如网络游戏、电子书籍、在线购物、数字音乐等。
同时,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打车等新兴服务的出现,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体验。
二、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过程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增加,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的期望值。
在这种趋势下,更舒适、更便捷、更高档次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生活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4d8560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f.png)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然而,新的生活方式往往伴随着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因此,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适应和调整新的生活方式,以提升生活质量。
调整饮食习惯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1.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的食物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每餐都应该尽量搭配多种食物,避免偏食和挑食。
2. 控制食量: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大量的诱惑,食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控制进食的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和相关疾病。
3. 饮食规律:保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
尽量避免过多的夜宵和高热量的零食。
调整运动习惯现代生活方式常常让人们长时间处于静坐状态,缺乏运动成为了一种常态。
然而,科学研究已经证明,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1. 运动多样化: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等。
轮流进行不同类型的运动,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
2. 每天坚持:无论忙碌与否,每天都应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运动。
可以选择早晨、午休或晚上等适合自己的时间段进行锻炼。
3. 培养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样更容易保持长期的运动习惯。
可以参加运动俱乐部或组织一些户外活动来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调整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电子产品的普及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合理调整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
1. 控制使用时间:适量使用电子产品,并定时休息。
可以设置定时提醒,帮助我们控制使用时间。
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00c9e6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2.png)
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对于老年人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论述生活方式改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一、饮食习惯的改变饮食习惯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传统的老年人饮食习惯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营养不够均衡,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改变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建议老年人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适量增加鱼、肉、豆腐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过量食用高盐、高油、高糖的食品。
此外,老年人应该适量饮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提高身体免疫力。
二、锻炼习惯的改变适量的锻炼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老年人的运动习惯通常较少,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肥胖和心理抑郁等问题。
因此,改变老年人的锻炼习惯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建议老年人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提高柔韧性。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尝试参加社交性的运动活动,如舞蹈、户外团队运动等,有助于建立社交网络和提高心理状态。
三、社交活动的改变社交活动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老年人往往面临着孤独、无聊和心理压力等问题,缺乏社交活动,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因此,改变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社团和志愿者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经历和感受,保持社交联系和兴趣爱好。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手机、社交媒体和视频通话等,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和情感。
四、关注心理健康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老年人面临着退休、失去亲友和身体健康问题等,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和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满意度的调查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满意度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398fd9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4.png)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满意度的调查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讨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居民对这些改变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电子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的普及、快递服务的便捷以及各种便利的生活服务等因素都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这种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问题、生活节奏过快、人际交往的减少等。
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居民对这些改变的满意度,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
2.生活方式改变: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的具体变化,如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购物、外卖服务等。
3.生活满意度评估:调查对象对当前生活方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生活质量、生活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在社区、学校等地进行线下调查,我们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居民中,男性占比45%,女性占比55%。
年龄方面,18-30岁的年轻人占比30%,31-50岁的中年人占比50%,51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20%。
教育程度方面,大学本科及以上程度的占比为60%,高中及以下程度的占比为40%。
生活方式改变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90%,互联网购物的比例达到80%,外卖服务的使用比例达到75%。
此外,还有30%的居民娱乐方式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多样化,如观看在线视频、打游戏等。
生活满意度评估关于生活满意度的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前的生活方式持有积极的评价。
在生活质量方面,有70%的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在生活节奏方面,有60%的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在人际关系方面,有50%的居民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19c25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c.png)
城镇化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增长,城镇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趋势。
城镇化带来了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城镇化不仅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首先,城镇化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务农为主。
而在城市,居民可以选择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条件。
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娱乐、文化和休闲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
其次,城镇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方便快捷,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城市中的公园、广场、商场等公共空间丰富多样,给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同时,城市的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提高。
然而,城镇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让居民承担更高的住房压力。
尤其是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使得很多人无法买得起自己的房子,不得不面对高昂的租金和租房难。
其次,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人口集中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很多居民在上下班的路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环境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控制房价上涨,通过政策引导,缓解居民买房和租房的压力。
同时,加强城市的环境管理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这样,城镇化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的优势会更加显现,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城市生活方式与需求变化
![城市生活方式与需求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43a2b1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5.png)
城市生活方式与需求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城市中,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快速加快,城市居民的需求也开始出现了新的转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论述城市生活方式与需求变化。
首先,城市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变化。
过去,人们更注重居住面积的大小和传统的住宅结构,如独立的别墅、二层楼等。
然而,随着城市土地的有限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现代城市居民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更多的人选择住在高层公寓或公寓楼中,享受城市美景和方便的生活设施。
他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和便利性。
其次,城市居民对于交通方式的需求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然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环境污染也不断严重。
因此,现代城市居民对于交通方式的需求发生了改变。
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巴士和轻轨等。
这种变化不仅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也有助于人们锻炼身体和享受城市的美景。
第三,城市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变化。
教育一直被视为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城市居民通常选择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传统的公立学校。
然而,随着城市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民办教育的发展,城市居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
更多的人开始选择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以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城市居民还对于终身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他们希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第四,城市居民对于生活娱乐的需求变化。
现代城市生活步伐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对于生活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休闲和娱乐活动,如健身、旅行、观影、购物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城市居民对于线上娱乐的需求也在增长。
他们通过在家里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来享受各种在线游戏、视频、音乐和社交媒体等。
最后,城市居民对于工作和生活平衡的需求变化。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65cc21f59eef8c75fbfb346.png)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院系:经济贸易系班级:10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组员:梁珈瑜、张翠玲为了实践调查分析2008至今3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我们小组2人特地利用暑假空余时间,分别对自己所生活的群体发放网络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覆盖大中小城市以及各岗位各年龄段,可以说还是能比较全面反映当前周边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满意程度的。
问卷内容涉及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和个人、家庭最需解决或最关心、关注的问题等。
最后根据情况提出了简要的解决方法。
现数据汇总,分析如下。
一、调查情况1、首先我们对参与调查者的年龄段进行了统计,发现18岁以下的人群占了5.13%,19岁到30岁的人群占了90.87%,31岁到50岁的人群占了3%,其他人群1%。
人群大多都是一些学生和刚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还有少部分公务人员和工人。
从中可以看出大龄90后占了多达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2008年以来,对那些出生在改革开放几年后的人群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另外,该调查覆盖面广,更能显示不同地方的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满意度。
2、由下图可以看出,我们调查的主要群体是新生当家做主的一代,在校学生占87.18%。
这样更能显示出在未来几年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满意度的趋向。
其外,服务行业工作者较多,说明广东服务业发达。
3、过去一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前我国经济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市场经营环境形势严峻,部分企业采取缩减员工工资或降低福利水平等方法来渡过难关,由此影响,居民的衣食住行均有较大的变化。
下面就衣食住行一一分析:1)15.38%的被访者表示自己餐餐必饱,30.77%的居民说吃饭七八分饱,28.21%的人认为膳食营养均衡,还有35.9%的人他们饮食不规律,想起来就吃,忙或不想吃就不吃。
少数人填选不能吃饱选项。
看来当今居民的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温饱问题了。
但是有某些居民不注意饮食习惯和膳食营养,这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会引起以后医疗方面不必要的支出。
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影响
![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5f1a3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6.png)
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进步,城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城镇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同时城市发展也伴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具体影响。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1. 劳动与工作方式的转变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逐渐转移至城市就业。
相比农村的传统农业劳动,城市居民更多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行业的劳动。
这导致了居民生活方式中劳动与工作方式的改变。
农民工的出现使城市劳动力市场得到扩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2. 生活空间与住房方式的变化城市的城镇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空间和住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原先农村居民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村庄,随着城市化,他们开始逐渐进入城市居住,住房由传统的农房逐渐演变为城市公寓、楼房等。
这样的改变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影响到了居民家庭的结构和关系。
3. 交通与出行方式的转型城市化过程中,交通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最为直观和明显的。
农村居民从习惯于徒步或自行车出行,转变为更多地使用汽车、公交车和地铁等交通工具。
城市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大大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然而,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和道路压力。
二、价值观的转变1. 个体主义思想的增强城市的繁荣与机会,使人们逐渐重视自我价值和个体权益。
个体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反映在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选择权增加、自由发展的机会增多。
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的追求。
2. 价值观多元化城市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汇使城市居民的价值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观点和思想,对传统观念有所挑战,接受新的思潮和观念。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使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居民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开始重视绿色生活方式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
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98c75a5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7.png)
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将从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社交圈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居民的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首先是居住方式的变化。
与以往不同,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住进高层建筑,享受现代化的社区设施和便利服务。
高楼大厦、绿化广场和商业中心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是交通方式的改变。
城镇居民的交通工具在从以往的步行、自行车为主向汽车、电动车等机动车辆转变。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和道路建设的完善,个人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出行。
再次是休闲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休闲娱乐和身心健康。
不少人喜欢到健身房锻炼身体,或参加夜跑、瑜伽等公共健身活动。
另外,个人兴趣爱好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例如音乐、绘画、书法等。
二、居民的饮食习惯城镇居民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饮食结构的调整。
与过去只注重主食的摄入不同,现在的城镇居民逐渐增加了蔬菜、水果、肉类等其他食物的摄入,以保持营养均衡。
此外,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人开始追求有机食品、低脂饮食等。
其次是餐饮方式的改变。
城镇居民的工作压力增大,时间紧张,更多人选择方便快捷的外卖或在单位食堂解决午餐。
同时,外出就餐、聚餐等社交活动也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喜欢和朋友到餐馆、咖啡厅一起享受美食。
三、居民的社交圈子城镇居民的社交圈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社交方式逐渐被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取代。
人们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随时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此外,线上社交平台也提供了更多拓展社交圈子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兴趣爱好、社区活动等结识新的朋友。
然而,在这种新型社交模式的背后,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尽管虚拟社交可以方便居民之间的联系,但也导致了现实中的社交沟通减少。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报告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e092bfc5da50e2534d7f5d.png)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报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报告和谐社会构建中群众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云梦县为个案1.性别的比例男性占57%,女性占43%2.年龄的组成18岁以下的占14.7%,19-25岁的占50%,26-35占19.6%,35-55占13.9%,56岁以上的占1.63%3.居民目前的居住地城市占56.3%,小城镇占37.8%,农村占5.9%,4.住所的类型别墅占2.9%,普通民居占50.3%,商品房占40..8%,出租屋占6.0%5.居民对现在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很满意的占到22.6%,一般满意的占58.5%,不满意的占18.9%6.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感受情况41%的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很满意,43%的人比较满意,总计有84%的人对居住环境表示满意。
这说明,居民对基层组织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成效比较满意。
7.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感受情况对治安状况,25%的村民很满意,55%的村民比较满意,各有10%的村民不太满意和不满意。
可见,居民对治安工作的成效表示基本认可。
8.居民对教育状况的感受情况对子女教育问题是村民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调研中居民对目前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表示满意,并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与城市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
其中,有16%的人很满意,49%的人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人各占16%和4%。
9 .居民对医疗状况的感受情况医疗状况也是村民比较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高龄村民。
目前,本地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区,因此有22%的村民对医疗状况表示很满意,62%的村民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各占12%和4%。
10 .居民对宗教状况的感受情况在调查中,大多数(很满意的占51%,比较满意的占43%,总计94%)居民对党的宗教政策表示满意,认为党和政府对宗教的管理较为有序,对党的宗教政策比较认同。
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仅占4%和2%。
11 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感受情况在多民族杂居的社区里,民族关系是社区生活的重要方面,成员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394e7e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c.png)
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繁忙和紧张,而这也导致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的形成。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适应这种改变,并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活方式改变如何调整生活习惯,以及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二、生活方式改变与生活习惯调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饮食习惯。
传统的饮食习惯往往以高糖高脂为主,这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害的。
因此,我们应该逐渐改变饮食结构,增加水果、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高糖高脂食品的摄入。
其次,我们应该调整睡眠习惯。
如今,人们普遍面临睡眠不足的问题,这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来保证充足的睡眠,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锻炼身体、保持适度的运动量来调整生活习惯。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三、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意义调整生活习惯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衰老。
经常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延缓肌肉和器官的衰老过程,使我们更长寿、更健康。
其次,调整生活习惯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提高我们的情绪,减轻压力和抑郁感。
此外,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专注力,更好地面对工作和学习的挑战。
最后,调整生活习惯还可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快乐满足,享受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如何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要调整生活习惯以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
合理安排时间,包括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3. 城镇化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
![3. 城镇化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83e073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18.png)
3. 城镇化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3、城镇化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城镇化,这个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显著的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居民的生活方式。
从乡村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每一个转变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以及思维观念。
首先,城镇化改变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
在农村,大多数人居住在独门独院的平房或低层建筑中,拥有自己的院子和周边的土地。
而在城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住进了密集的公寓楼或住宅小区。
这种居住环境的变化带来了诸多不同。
一方面,城市的房屋设计更加紧凑和功能化,空间利用更加高效,但相对的个人拥有的室外空间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住宅通常配备了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集中供暖、供气、供水和排水系统,这使得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邻里之间的交流可能变得相对较少,居住成本也普遍较高。
在交通出行方面,城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农村地区,人们的出行方式往往较为简单,主要依赖步行、自行车或者农用车辆。
而城镇化使得公共交通系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公交车、地铁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同时,私家车的拥有量也大幅增加。
这虽然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和便捷性,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城市的交通规则更加严格和复杂,人们需要适应新的交通秩序。
城镇化对居民的就业和工作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农村,就业机会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一些基础的手工劳动。
而城市中则有着丰富多样的产业,提供了从制造业、服务业到高科技产业等广泛的就业选择。
工作环境也从农村的户外和简单的手工操作,转变为城市中的办公室、工厂和各种商业场所。
工作方式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和团队化,对个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城市中的工作竞争压力也更大,工作节奏更快,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职场的变化。
消费方式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农村居民往往以自给自足为主,消费较为简单,侧重于生活必需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生活质量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也是不同的。
同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也是不同的。
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了人类与社会的发展问题。
本次就居民的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娱乐方式、教育问题、物价问题等六个生活方式的改变进行了调查。
其中住房和娱乐方面变化表现的最为明显。
特别是在全国住房价格普遍升高时期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和娱乐问题更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医疗问题
虽然有不少人反映目前就医难的问题,医疗费用比较昂贵,医药的流通不规范,更有甚者还有医疗幕后黑等问题。
但是相比以前还是有很大改善,医保政策不断完善,医保覆盖率不断提高。
还开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不仅是可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而且还可以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我市社会保障事业城乡统筹发展,更是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利民之举。
从各个方面来说,人们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生命健康更有了保障。
住房问题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等大宗项目消费逐步成为热点。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是群众生活稳定的基础,也是衡量百姓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条件。
人们现在的住房环境相比,三十年前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管是环境还是现代化的程度,都更好的满足了人们。
但由于城区大面积修路,汽车噪声污染以至于住房环境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引起了一部分人得不满意。
同时,在不同的区域居住,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对于居住环境的感受也有不同。
就业问题
从对就业问题的感受可以看出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对就业满意的为零.在校大学生在就业看法上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而表示"就业形势堪忧。
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很多的报道就是就业难,许多大学生为自己的前途大部有,父母为自己的子女工作担忧,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没有好印象,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更是雪上加霜。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
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造成,从调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高校、政府及大学生本身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个影响。
因而可以看出现在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容客观的问题。
娱乐问题
多少年来,娱乐这个古老的词语一直躺在厚厚的词典里。
人们有时提起它,却极少去享受它。
尤其在那些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休闲对于我们过于奢侈。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由于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扩充。
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旅游、唱歌等,而且网络也越来越发达,更多人选择上网娱乐。
总之,人们在工作之余和学习之余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教育问题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了教育收费的整治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收费标准,免除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杂费,减轻了居民家庭负担,使我市的义务教育费处于平稳下降走势。
现代学生,信息面广,知识面宽,机会均等和竞争法则已成为他们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接受教育的渠道多,自我表现愿望强烈,参与意识浓,视行重于言。
鉴于此,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善于解剖自我,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不断的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养中,达到自我完善。
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既是学生个体的自律过程,又是学生群体的自治过程。
物价问题
食用油价格上涨、奶粉价格上涨、鸡蛋价格飙升等。
“涨”声不断已经渗透了老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
近来,为了跑赢GPI,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也被改变了,很多省钱的招儿被“逼”出来,一个个被称为囤囤族、团购族、网购族的群体应运而生。
不管是超低价囤货,还是团购买东西,网上购物,都是人们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尽可能降低生活成本的办法。
但是,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提高收入,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降下来,才是保证生活质量的根本方法。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但是,是否人们对他们现有的生活质量感到满足呢?
6月11日,中国社科院与首都经贸大学共同发布的《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调查
报告》给出了结论:30个省会城市(拉萨除外),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
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指数平均值为49.71。
排名最高的海口得分仅仅为55.08。
根据设计,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主观满意需要得分在75分以上。
该结论是对全国7万户的居民家庭调查得出的。
参与研究的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成也对此感到非常震惊:“在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间,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仍处在一般水平。
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生活质量并不匹配,出现反差: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存在反差;另一方面居民实际生活质量与主观感受反差。
”
根据上述调查报告,尽管自1978年以来,人均GDP平均以每年9.2%的速度增长,但是居民并不感到幸福。
张连成指出,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与期望值存在家具,居民主观满意度偏低与通胀率高、高房价、社保水平低、生活节奏快有关。
这也说明快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的提高。
在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逐年提升的同时,居民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平均消费倾向低,低收入家庭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此,在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更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的转变,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则是最重要的任务。
注重改善民生,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全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高速稳定增长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