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历史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目的相同:都希望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相同: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结局相同:都失败,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失败原因相同:都由于资产阶级妥协和局限性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主张不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革命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手段及性质不同:分别采用暴力革命与和平改革;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另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两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分析历史事件,就是为了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发展当今社会。

通过对这两场政治运动的比较,我们能有所感悟。

有些不同点浮于表层,我们能一眼透析,有的是深层次根本性质方面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往往是不同中显现出差别。

1.代表阶层: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他们极力接近封建社会上层人物,更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了中小资产阶级,他们紧紧依靠华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性。

2.群众基础:戊戌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支持。

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是会党、新军、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3.思想主张: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

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4.变革的目的: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

革命派按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5.手段:维新派主张用和平和改良的方式,幻想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6.方式:维新派上书皇帝,建立维新团体,创办学堂、报刊,同顽固派论战,宣传变法。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维新变法。

革命派出版刊物、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建立革命团体、政党,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

7.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

8.结果: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

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胜利果实被窃取。

9.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与辛亥革命一、戊戌变法(Wùxū Biànfǎ)(1898年)1、背景(bèijǐng):国际(guójì):(1)政治背景(bèijǐng):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2)经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3)思想条件:受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国内:(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失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将学习的对象转为日本。

(2)经济基础:洋务运动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无变法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严复的进步思想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进步政治团体的成立(如保国会),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4、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5、侧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

6、序幕:公车上书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时间、地点:1895年,在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内容: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从此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宣传变法:(1)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2)组织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定期集会讲演。

(3)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8、高潮:百日维新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使国家富强。

代表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nónglì)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ppt1 人教版

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的统治ppt1 人教版

4.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相同点:革命党为维护民主共和而发动,都采 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不同点:①领导者不同:二次革命是黄兴、李 烈钧领导的;护国运动是蔡锷、李烈钧领导 的;护法运动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②斗争对 象不同: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是反袁,护法运 动是反段。③斗争结果不同:二次革命被袁镇 压;护国运动取得胜利;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 破坏而失败。
2.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 性的巨大变化
(1)政治上: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方面,清王朝完全成为
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另一方面,清政府实行 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君主专制 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篡夺了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确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成为中国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兴起的物质基础。一战期间,由于帝国 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辛亥革命 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迅速 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 础。
3.发展 (1)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 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3)思想:20世纪初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起 近代教育体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 统地位。

近现代史纲要--试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近现代史纲要--试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

主题:辨析试题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内容: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何共同点?有什么差异?与二者比较,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差异?并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指出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之处.提交人:李小琴时间:12/27/2005 23:50:4主题:回答内容:共同点: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不同点:①在思想武器上,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②在具体主张上,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革命思想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

③在斗争方式上,维新思想并不主张用暴力变革现实,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

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进步: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进行了批判,矛头指向孔子旧礼教。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

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

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在反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同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股思想潮流在反封建方面各有什么不足?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最简单的的区别,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是想把清政府搞强大,他没想到推翻这个政权,亥革命中民主革命思想,是孙先生领导的,他要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政府,实现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及经验教训启示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及经验教训启示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及经验‎教训启示1840年‎后,中国进入近‎代时期,内忧外患下‎,有志之士不‎忘国耻,积极寻求救‎国之道。

早有林则徐‎,魏源后有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他们为了祖‎国母亲的安‎全,都做了很多‎努力。

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谱写了两‎支动人的旋‎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相同点:1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是发展受‎到了很大了‎阻碍,社会急需变‎革。

2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落后面‎貌,挽救民族危‎亡。

3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他们都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 结果:从一定的角‎度来看,都是失败的‎。

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

新政措施大‎多被废除。

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是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而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与‎袁世凯有关‎。

5 团体:都有创办一‎些优秀的团‎队,戊戌变法的‎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辛亥革命的‎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双方都有智‎慧的领导核‎心,梁启超,康有为;孙中山,黄兴等。

6 群众:都是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或者说没有‎依靠广大的‎群众。

不同点:戊戌变法时‎自上而下的‎变法,它是依靠清‎政府的,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幻想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以君权雷厉‎风行”,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不敢否定腐‎败的封建主‎义,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产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与其说它是‎政治上的改‎革,不如说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它大力的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有利于民主‎的思想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人民‎的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它要求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史地复演练25: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史地复演练25: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结论:只有无产阶级 革命才能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历史使命。
没有共0年代至90 年
口号: “自强”、“求富”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代表人物: 奕忻、李鸿章
阅读下文,思考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目 的何在?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 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 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根本目的: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异同
时 间 政治派别 代表人物 性 质 政治主张 手 段 作 用 领导阶级 目 的 结 果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10月10日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南京)
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孙中山先生在建立中华民国后辞职让位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 迎袁专使到达北京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训(启示):
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比较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学习内容
先进科学技术
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先进思想文化
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经济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器物(技术)
政治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制度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文化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张
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影响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感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戊戌变法法令及评价: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意义
局限性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是一场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课件、教案)

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课件、教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别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难点:复习方法的指导三、教学方法:表格法四、教学准备:制作课件,练习设计五、教学过程:近代中国国力衰弱,面临亡国灭种之灾,曾经有很多的苦难留在我们心中?面对这些苦难,我们选择抗争,还开始探索民族自强、救亡图存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志士仁人们做出了哪些探索?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考点27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b ) 八下P68-73导引P29-30复习目标1、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及影响2、区别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异同点3、初步掌握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面对鸦片战争的失败,最早开始自救的是哪个阶级?掀起了什么运动?生答(略)板书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民族当自强—洋务运动(一)接下来就用接龙游戏复习洋务运动的部分内容。

哪组同学愿意挑战?准备好了,就请第一位同学举手。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口号(目的):“自强”、“求富”主要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变革领域:谁能说出洋务运动措施的具体内容?下面老师就用看图说事考考大家。

洋务运动内容之(军事)领域1、军事上: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积极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洋务运动内容之(经济)领域2、经济上: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内容之(文化教育)领域3、文化教育上: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洋务运动采取了三大措施,到底成效影响如何?洋务运动三十余载,是非成败一言难尽还是看看下面一场辩论中的对话。

下面是两位同学学完本课后的对话:甲同学:“我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它使中国成功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异同比较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异同比较

【易错易混】1.封建帝制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而结束封建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3.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2)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拓展延伸】1.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1)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2)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

(3)思想上,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提升突破】1.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运动。

作为同一时期发生的两次变革运动,他们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希望大家喜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异同之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近代中国思想变革运动。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此时恰好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

从历史背景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爆发,都与中国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有关。

戊戌变法旨在学习西方的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来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统治,但是戊戌变法偏离了实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戊戌六君子将希望寄托在“傀儡皇帝”光绪皇帝身上,变法持续103天之后,代表贵族阶级利益的慈禧太后叫停了变法。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这与1898年爆发的戊戌变法有直接联系。

从目的来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为了改变中国现状而爆发的。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希望救亡图存,能够拯救中国的困境。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措施来看,二者都学习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除此之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特色,同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又具有一些对封建势力软弱妥协的性质。

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结果来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戊戌变法的时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发生很多改革,其中戊戌变法就是一场重要的改革,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场让人们思想启蒙的运动。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那时的中国正处于近代史阶段,已经经历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危险之际,中国的清政府并不能救国,这就引发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救国的心,为了可以使国家强大,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精心整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比较
4、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⑴腐朽的封建制度。

⑵列强的侵略。

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那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追求进步和民主的精神。

6、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⑴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证。

⑵中国人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⑶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深圳专版)

5.[史料实证](2023•福建中考)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 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 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C ) A.新式学校的出现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历史发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结束
2.[时空观念](2023•广东中考)
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械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
A.武昌史解释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异同 (1)异:前者要求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后者主张用 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同:均属于资产阶级,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目的都是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
学识进阶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这决 定了它提不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能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进行革命,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历史证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 胜利。
泛而持久的影响
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
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项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相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同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点 结果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主题二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
大单元•整合

初中语文历史与社会课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初中语文历史与社会课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推动改革
虽然戊戌变法未能改变清 朝的统治,但它推动了清 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如清末新政等。
0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
清朝末期,社会矛盾日益 激化,民不聊生,百姓生 活困苦。
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使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生 存危机。
改革呼声高涨
有识之士呼吁改革,寻求 救亡图存之道,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也为改革提供 了物质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洋务运动的开 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改革来 挽救国家的危亡。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01
02
03
04
改革官制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提高行 政效率。
发展农、工、商业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以及铁路、航
运等交通事业。
三次运动的目标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希望通过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
改革内容
三次运动都涉及到军事、经济、文 化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三次运动的不同点
领导者与支持者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主要是清朝的 官员,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则 有更多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参与

改革深度与广度
辛亥革命相对于洋务运动和戊戌 变法,其改革更为深入和广泛,
改革教育
废除八股文,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改革法律
修订法律,废除酷刑,采用西 方的司法制度。
戊戌变法的结果和影响
01
02
03
短暂实施
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 ,就被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所镇压。
思想启蒙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 它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 启蒙,为后来的辛亥革命 奠定了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下面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出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一、政治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尝试,旨在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2. 不同点:辛亥革命是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一次局部的政治改革,旨在通过改革清朝政治制度,提高国家的治理效率。

3.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以西方文明为借鉴对象,试图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4. 不同点:辛亥革命的借鉴对象主要是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制度,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借鉴了日本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经验。

5.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由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家领导的,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革精神。

二、经济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2.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关注的是土地问题和农民权益,旨在通过土地改革和农民保护政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关注的是工商业发展和财政改革,旨在通过促进工商业发展和改革财政制度,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实力。

3.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引进西方的经济模式和技术,以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

4.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借鉴了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模式和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借鉴了欧洲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技术。

5.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打破传统的封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市场化。

三、文化方面1. 相同点: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都试图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引进西方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

2. 不同点:辛亥革命主要关注的是民族文化的自立和发展,旨在通过推广国语和汉字拼音等措施,提高民族文化的地位;而戊戌变法则主要关注的是西方文化的引进和融合,旨在通过推广西方文学和艺术形式,提高中国文化的现代性。

近代化比较

近代化比较

近代化探索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及启示2.新文化运动的启示:(1)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会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应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2)学习新文化运动中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l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这说明洋务运动()A.引进了西方机器工业B.刺檄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C.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先生把“社会革命”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本主义4、“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失败原因
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革命范畴 旧民主主义革命
启示
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或革命道路在中国行 不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三个政治派别 的主张? (2)请举出以上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中国近代史
不仅是一部屈辱史,还是一部 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更是一部
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考点 26




考试要求
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的概况及影响
a
开平煤矿
江南制造总局
同文馆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 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
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时间 目的 领导者 代表人物 19世纪60---90年代 向西方学习 维护清朝统治 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 维新派
资产阶级 革命运动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推翻清政府,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政治派别
政治主张
保留清政府,实 行君主立宪
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为 了独立富强,走资本主 目的;义道路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作用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先进文化,促进民
族觉醒,促进社会发展
帝 制 取 消 一 笑 会
变法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教育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务总局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训练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军队
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 开办京师大学堂
洋务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3)革命派主张实行“三民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
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2、不同点:
(1)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编练海军等。p
(2)维新派主张兴民求变法,并在光绪帝支持下发动了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