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合集下载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3.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又称药效学(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又称药动学(PK),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5.离子障(ion trapping):分子状态(非解离型)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

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6.吸收(absorption):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8.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体内多种药物代谢酶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9.排泄(excretion):是药物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

10.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也称首过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指药物经过肠黏膜及肝脏是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11.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从一种组织向另一种组织转移的过程。

12.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某些药物在肝与葡萄糖等结合,随胆汁排入小肠后被水解,游离的药物可被重吸收,这称为肠肝循环。

13.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指血中药物消除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按某一恒定比重进行消除,所以又叫恒比消除。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效应的科学。

2. 药物(Drug):可通过口服、注射、外用等途径作用于生物体的物质,能改变生理或病理状态。

3.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及其所产生的效应的学科。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学科。

5.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指药物经口或其他非静脉给药途径后,在生物体内被吸收的比例。

6.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7.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指细菌、病毒等生物对药物的抵抗能力。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及其发生机制的学科。

9. 激动剂(Agonist):一种能够结合到受体并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0. 拮抗剂(Antagonist):一种能够与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生物体产生反应的药物。

11. 副作用(Side Effect):药物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还会引起其他的不良效应。

12. 受体(Receptor):生物体体内一种特异性分子,能与药物结合,传递或阻断特定的信号。

13. 作用靶点(Target):药物在生物体内所作用的分子或结构。

14.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一种衡量药物安全性的指标,即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产生毒性副作用的剂量之比。

15. 组织亲和力(Tissue Affinity):药物在体内特定组织中的浓度和细胞内的作用效果。

16. 细胞毒性(Cytotoxicity):药物对体内细胞的有害作用。

17. 缓释剂(Sustained-Release Agent):一种控制药物在体内释放速率的物质。

18. 单剂毒性(LD50):指在短时间内,将试验动物的毒物剂量为体重的平均值,能在一半的试验动物中引起死亡的剂量。

药理学英语名词解释

药理学英语名词解释

1、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Pharma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and regulation between drugs and organisms including pathogens2、半衰期: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he half-life is the time it takes fo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a drug to drop by half3、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Cell is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unit of organism4、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和结合特异性配体并介导信号转导而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Receptors in cell membrane, cytoplasm and nucleus can recognize and bind specific ligands, mediat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produce corresponding biological effects5、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是指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实验制剂和对照标准制剂在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的统计学差异。

Bio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degree and speed of drug absorpti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preparation and the standard preparation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6、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指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浓度Bioavailability refers to the concentration at which a drug in a preparation is absorbed into the bloodstream7.化疗:化疗是指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治疗Chemotherapy i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all pathogens, including microorganisms, parasites, and even tumor cells8、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开发新药、设计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Medicinal chemistr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at involves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chemical drugs, the introduce of drug properties, and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rug molecules and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9、药剂学: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的综合学科Pharmacy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basic theory, prescription desig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control and so on10、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Tumor refers to the new organism formed by local tissue cell prolifera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various tumorigenic factors.。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言1. 药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or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3. 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 发现新药根据实验药物的来源,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未知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6. 评价新药经过科学、严格的实验设计,并与已上市的公认的有效药物进行比较,客观评价有效化合物的优劣,从而决定取舍。

7. 一般药理学研究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8. 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外源性物质对机体伤害作用的科学。

第二章药效学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2. 药物效应(drug effect)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3. 兴奋(excitation)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4. 抑制(inhibition)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5.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无需经过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6. 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吸收作用、系统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环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7.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8.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9.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治标,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10. 副作用(side effect)副反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11.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用药剂量过大or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史上最全的药理学名词解释

史上最全的药理学名词解释

兽医药理学1.Veterinary Pharmacology (兽医药理学):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因此,它是合理用药、防治疾病、诊断疾病以及为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科学。

2.Drug (药物):能使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有益影响的化学物质。

3.Pharmacokinetics (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它是研究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过程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规律。

4.Pharmacodynamics(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它是研究药物对动物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系统的作用及其原理。

5.药物通过膜的机制可以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和滤过。

Simple diffusion(简单扩散):又称为顺流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转运的速度与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待两侧浓度相等时达到平衡,扩散暂时停止。

Filtration(滤过):借助于膜两侧流体静压或渗透压的作用,使小分子或离子型的药物通过亲水孔道。

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又称载体转运,其特点是药物逆浓度差和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转运到高浓度一侧的逆流转运。

Facilitated diffusion(易化扩散):为载体转运的一种特殊形式,依靠镶嵌于膜上多肽蛋白质的构型变化,不消耗能量,不逆浓度转运。

6.Absorption(吸收):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7.First-pass effect(首过效应):胃肠道的消化机能能直接代谢蛋白质等药物,使药物吸收减少,肝脏也代谢由胃肠道吸收,经肝门静脉进入的药物,使药物在血液中浓度下降,疗效降低,与不完全吸收相似。

8.Distribution(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各种细胞膜屏障向各器官转运的过程。

9.Transformation(转化)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多数药物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变化。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药理名词解释大全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主要指研究有关使用化学物质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机能变化机制的学问。

2.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要为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3.药理学的方法是实验性的,即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客观作用原理。

近年来逐渐发展而设立的临床药理学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其任务是将药理学基本理论转化为临床用药技术,即将药理效应转化为实际疗效,是基础药理学的后继部分。

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创新药物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又叫恒比消除零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按照恒定的量消除,又叫恒量消除6.药物清除半衰期(half life),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

7.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清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8.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的体液容积。

9.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即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内药物的百分比。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1.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两个方面。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4.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5.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关消除)。

6.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和保泰松等均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减弱。

7.肝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和丙磺舒等均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减弱,从而降低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增强。

8.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9.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0.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1.清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1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理名解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理名解

药理学名词解释---BY DZH总论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物(drug):能影响和调节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诊断,预防,治疗疾病和调节生育的物质,是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重要武器。

药品(medicinal):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解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化学物质。

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即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规律。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ADME,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处方药(prescribed drug):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被动转运(passive processes):药物是借助于在生物膜中的脂溶性,而进行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转运速率与药物的浓度差,油水分配系数成正比。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某些物质在细胞膜特异载体蛋白携带下,通过细胞膜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逆浓度差或者逆电位差的跨膜转运过程。

易化扩散(facilitate diffusion):易化扩散是膜蛋白介导的被动扩散,物质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包括载体、通道)的介导、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过程。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药物在到达体循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内的药量降低。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药物由给药部位到达体循环的量。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首先分布于血流速率快的组织,然后分布到肌肉,皮肤或脂肪等血流速率慢的组织。

Ⅰ相代谢(phase Ⅰ):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属于暴露基团反应。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科学。

耐受性:少数病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吗,或连续用药后对药物的反应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保持药效,成为耐药性。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表观分布容积。

安全范围: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间的距离。

耐药性(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下,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耐药性或抗药性。

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可用数量和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称为量反应。

完全激动剂:对受体有很高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激动剂。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称为抗菌谱。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到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抗生菌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胆汁排泄至十二指肠后,又被重吸收,称之为肝肠循环。

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动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治疗指数: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与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称竞争性拮抗剂。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0:52 | #2楼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药物效应多力学。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物不良反应:凡是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反应。

药理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中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
Pharmacology
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Pharmacodynamic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
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
Bioavailability
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即药物由给药部位到达体循环的量
Abstinence syndrome戒断综合征
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转态,中断用药会可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发面的损害即为戒断综合症
Addiction
精神依赖性是使人产生一种要周期性连续地用药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满足或避免不适感,也称成瘾
Drug interaction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候,其中一个药物收到另外一个药物的影响而发挥明显的改变,称药物相互作用
Reye’s syndrome瑞夷综合症
儿童感染病毒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使用阿司匹林退热使时,偶见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症
Arrhythmia心律失常
是指心脏冲动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发生异常
Action potential,AP动作电位
心细胞兴奋时,膜两侧离子跨膜转运,细胞两侧电位发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Depressive disorder抑郁障碍
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
Analgesics镇痛药
是一类主要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选择性减轻或消除疼痛及疼痛引起的烦躁不安等不愉快情绪,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而且大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1.药物(drug):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两个方面。

3.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4.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又称药效学。

5.首过消除(firtpaelimination):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在胃肠道或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关消除)。

6.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和保泰松等均属于肝药酶诱导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从而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减弱。

7.肝药酶抑制剂:氯霉素、异烟肼和丙磺舒等均属于肝药酶抑制剂,它们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减弱,从而降低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最终使得药物的效应增强。

8.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9.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0.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一种方式。

11.清除半衰期(half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12.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药理学的英语名词解释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定义,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药物(Drug)药物是指能够诊断、治疗、缓解、预防或改变病情的物质。

药物可以来自天然产品,如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也可以由人工合成。

药物的英文名词是“Drug”。

药效(Therapeutic effect)药效指治疗药物对疾病或症状的效果。

药物的英文名词是“Therapeutic effect”。

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有害或有损害的作用。

药物的英文名词是“Toxicity”。

副作用(Adverse effects)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期望的非疗效反应。

药物的英文名词是“Adverse effects”。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药代动力学的英文名词是“Pharmacokinetics”。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转化的过程,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容易排除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的英文名词是“Drug metabolism”。

药物排泄(Drug excretion)药物排泄是指药物通过肾脏、肝脏、肺部等途径从机体中排出的过程。

药物排泄的英文名词是“Drug excretion”。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更多药物在体内相遇时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的英文名词是“Drug interactions”。

药物治疗(Drug therapy)药物治疗是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或症状的方法。

药物治疗的英文名词是“Drug therapy”。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s)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上进行的旨在评估药物安全性、疗效和副作用的研究。

医学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医学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

医学药理学英文名词解释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adrenalinereversal肾上腺素升压;Adrenoceptorag.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adversereaction不良反应:是指上市;Afterdepol.后除极:一个动作电位中0相;aftereffect后效应:指细菌接触抗生素后;agonist激动药: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allerabsorption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adrenaline reversal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Adrenoceptor ag.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一类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又称拟肾上腺素药。

adverse reaction不良反应: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Afterdepol.后除极:一个动作电位中0相除极后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频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

根据时间分为早后除极和晚后除极。

after effect后效应:指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当药物消除或浓度降到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时,细菌的生长在一段时间内仍受持续抑制的效应。

agonist激动药: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allergic reaction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antagonist拮抗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

药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药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

药理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药理学是一个专业的领域,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剂量、药效以及在人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在药理学这一领域中,有许多专业名词需要掌握。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药理专业名词的中英文对照。

1.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

药物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种方式:肝脏代谢和肠道代谢。

药物代谢的产物可以是活性的,也可以是非活性的,因此这个过程对于人体吸收药物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的药效(也被称为药理作用)。

药效通常是药物与人体发生交互作用的结果。

药物的药效可以是治疗作用、副作用或者毒性作用。

3. 药物给药(Drug Administration)药物给药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途径。

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和外用等。

4. 药物吸收(Drug Absorption)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到人体血液中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行吸收。

5. 药物分布(Drug Distribution)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可以通过血液、组织液和细胞膜渗透等途径进行分布。

6. 药物排泄(Drug Excretion)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人体内被排除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肝脏、肾脏、肠道和肺部等途径进行排泄。

7. 药物代数学(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数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代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剂量以及毒性等方面。

8. 半衰期(Half-life)半衰期是指药物从人体内消失一半的时间。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以及药物的剂量等因素。

9. 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药物对于人体的有害影响。

毒性可以是急性的、亚急性的或者慢性的。

药物的毒性可以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死亡。

10. 剂量(Dosage)剂量是指药物的给药量。

名词解释 药理学

名词解释 药理学

名词解释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的学科。

它探索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治疗、预防或其他影响。

药理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的起源与发展:研究药物的历史、来源和发展,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制品等。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途径、分布到不同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以及从体内排出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探索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受体或分子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治疗效应或其他生物学效应。

4.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包括药物的治疗效果、毒性和副作用等。

5. 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剂量、途径、联合应用等,以优化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理学在医学、药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理学为新药开发、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化以及药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1。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英文版一、名词解释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

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不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等。

是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的学科。

2、半衰期(half-time period)通常指血浆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是常用来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的药动学参数。

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总量。

4、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临床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人体的动力学,提供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体内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给药方案、必要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或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提供依据,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6、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通过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体液(通常为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结合对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运用药动学原理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实现个体化给药的目的。

7、清除率(clearance,CL)清除率是机体对药物的消除速率的一种表示方法,即单位时间内机体从血浆内将药物消除的能力。

8、时量曲线(药时曲线,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第一部分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 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变化。

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

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

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

14.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15.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系称为SAR。

16.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17.激动药(agonist)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18.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能激动受体。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

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

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19.PA2:竞争性拮抗药对相应激动药的拮抗作用强度,pA2=-log[A2], [A2]是指在拮抗药这一浓度下,可使激动药在2倍浓度使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引起的效应。

20.PA2':非竞争性拮抗药的亲和力参数,又称减活指数,是指使激动药的最大效应降低一半时,非竞争性拮抗药摩尔浓度的负对数。

21.pD2:药物-受体复合物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logKD)为pD2,其值与A和R的亲和力成正比。

意义是引起最大效应的一半时(即50%受体被占领时)所需的药物浓度。

22.吸收(absorption)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3.首关效应(first-pass effect)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4.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液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25.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指由脑毛细血管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以及由脉络膜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

26.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肝脏、胆汁间、小肠的循环称为肝肠循环。

27.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是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和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一般认为,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是100%,如果把静脉注射与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的AUC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后者的生物利用度,即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也可在同一给药途径下对不同制剂进行比较,这就是相对生物利用度。

28.半衰期(half-life,t1/2)指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29.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血药浓度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少。

30.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即血药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无关。

31.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在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中,若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在每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残存量,多次给药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药物的消除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浓度或坪浓度。

32.调节痉挛(regulative spasm):毛果芸香碱激动睫状肌环形纤维上M受体,使睫状肌向虹膜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远物不能聚焦成像于视网膜上,因此模糊不清,此时,只适合于视特定近距离的物体,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33.调节麻痹(regulative paralysis)阿托品阻断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屈光度降低,故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视近物模糊不清,只适于看远物,这一作用成为调节麻痹。

34.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 risk)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因应用过量可使骨骼肌运动终板处有过多乙酰胆碱堆积,导致持久去极化,加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使肌无力症状加重,称为胆碱能危象。

35.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等可取消去氧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可以部分阻断去氧肾上腺素所致升高血压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36.最小肺泡药物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MAC)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使50%患者或动物对伤害性刺激不再产生体动反应(逃避反射)时呼气末潮气(相当于肺泡气)内麻醉药浓度,单位是V ol %,MAC越小,麻醉药的效价越高。

37.镇静药(sedatives)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

38.催眠药(hypnotics)是一类能引起睡意,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39.“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突然发生的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即所谓的“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自动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运动障碍(即所谓“开”)。

40.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 asthma)有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某些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

41.瑞氏综合征(Reye’s syndrome)患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一系列反应,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称为瑞氏综合征。

42.早后去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 EAD)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去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

43.迟后去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DAD)在细胞内钙超载情况下,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去极。

44.折返激动(reentrant excitation)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可顺着另一环形通路折回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45.金鸡纳反应(chichonic reaction)病人使用奎尼丁后,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腹泻、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称为金鸡纳反应。

46.首剂现象:病人首次应用哌唑嗪等a1受体阻断药时表现为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一般在第一次给药后30-60分钟出现。

47.隔日疗法:在长程疗法中对某些慢性病例可采用隔日一次给药法,即将两天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每天下午和第二天早晨则不用药,这是一种能减轻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有效方法。

48.库欣综合征: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物质代谢与水盐代谢紊乱的后果,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萎缩(多发于四肢的大肌群,也可在骨盆与肩胛骨肌群)、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低钾血症、糖尿等。

49.反跳现象: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

50.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称允许作用。

51.索莫吉效应(Somogyi effect)为凌晨3时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现象,是胰岛素使用过量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升糖激素反馈性地分泌增加,出现的血糖反跳性升高现象,呈“低后高”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