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详解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掌握不同菇种的适宜生长环境和栽培方法,培养食用菌的生产运营能力。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室和材料,包括培养箱、培养基、菌种、水等。

2. 块菌种培养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生长,生长1-2周后,切成小块,将小块菌种放入培养袋中,注入适量水分,进行培养。

3. 瓶菌种培养将菌种接种到环境适宜的瓶子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和水,进行培养。

注意要掌握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

4. 菇类栽培将充分发育的菌种加入菇培养床中,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待进行正常的生长和形成菌头。

5. 食用菌收割根据不同的菇种,掌握适宜的收割时间,进行有效的收割和运输工作。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培养出了白蘑菇和香菇两种食用菌,分别进行了块菌和瓶菌培养试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都能生长健壮。

在菇类栽培的试验中,我们采用了蘑菇堆栽培和袋装栽培两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蘑菇生长健壮,颜色鲜艳,形成了完整的菌头。

在收割方面,我们掌握了不同菌种的收割时间,并进行了有效的收割和运输工作,确保了食用菌的质量和香味。

四、实验感想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食用菌的基本栽培技术,了解了各种菌类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方法,培养了自己的食用菌,同时也对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艰苦创业的精神,掌握了科学的生产技术,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生产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用菌的基础知识。

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3、通过平菇、香菇、金针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4、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二、实验内容1. 代料栽培培养基的制备2. 培养基的灭菌3. 接种三、实验原理(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食用菌:香菇、平菇。

(2)培养基:PDA培养基斜面。

(3)仪器或其他用具:75%酒精棉球、接种针记号笔等。

2、食用菌的组织分离(1)试剂:棉籽壳、麸皮、蔗糖、CaCO3(2)仪器或其他用具:平菇菌种、香菇菌种、金针菇菌种、姬菇菌种、茶树菇菌种、台秤、盆子、聚丙烯塑料袋、颈圈、封口膜、橡皮筋、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 5.5—9.0)、记号笔、麻绳等棉籽壳3900g 麸皮1000 g蔗糖50 g CaCO350 g自来水5000 ml pH 7.4~7.61、原种制作实验材料(1)拌料按培养料配方准确称取所需棉籽壳和麸皮放入大盆中用手搅拌混合均匀,将所需的蔗糖和CaCO3溶于水中,然后泼洒在棉籽壳和麸皮上,边加水边搅拌,直至均匀。

搅拌好后,焖30分钟,使培养料吸水均匀。

(2)侧培养水分培养料搅拌好后,用于抓一把培养料握在手中,攥紧,手指缝中有水印但无水滴滴下,这时的含水量适合,为60%—62%,若含水量不足,可再加少量的水,充分搅拌均匀,在检测,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3)装袋边加边将培养料压实,装至3/4左右,袋口套上颈圈,用木棒在培养料中打一洞,盖上封口膜,用橡皮筋扎紧。

(4)灭菌126 ℃高压蒸气灭菌90分钟。

(5)接种栽培袋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镊子或接种枪夹取所需菌种(1个鸡蛋大小)放入培养料袋的洞中。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在市场上备受欢迎。

本实验旨在探索不同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和生长条件,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菌种: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2、培养基质:木屑、棉籽壳、麦麸、石膏粉等。

3、栽培容器:塑料袋、塑料瓶、菌棒等。

4、消毒设备:高压锅、紫外线灯等。

5、其他工具:接种针、温度计、湿度计等。

三、实验过程(一)培养基质的制备1、按照一定比例将木屑、棉籽壳、麦麸等原料混合均匀。

2、加入适量的水,使基质的含水量保持在 60% 65%之间。

3、加入石膏粉,调节基质的酸碱度至 pH 值 7 8。

(二)装袋(瓶)与消毒1、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质装入塑料袋或塑料瓶中,装料要松紧适度。

2、装好后,用封口机或绳子将袋(瓶)口密封。

3、将装袋(瓶)后的培养基质放入高压锅中进行消毒,在 121℃下保持 2 3 小时。

(三)接种1、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接种针将菌种接入培养基质中。

2、接种后,将袋(瓶)口重新密封。

(四)培养1、将接种后的袋(瓶)放入培养室中,保持温度在20 25℃之间,相对湿度在 70% 80%之间。

2、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五)出菇管理1、当菌丝长满培养基质后,将袋(瓶)移至出菇室。

2、调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

3、及时采摘成熟的食用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不同菌种的生长情况1、香菇:菌丝生长较慢,但子实体较大,品质较好。

2、平菇:菌丝生长迅速,出菇快,但子实体较小。

3、金针菇:菌丝生长较快,子实体细长,产量较高。

(二)培养基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以木屑为主的基质,香菇生长较好。

2、棉籽壳含量较高的基质,平菇生长旺盛。

3、麦麸比例适中的基质,金针菇产量较高。

(三)环境条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条件和生长状态。

实验材料:
- 白蘑菇种子
- 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 水
- 具有一定透气性的盒子或容器
- 温度和湿度控制装置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菌床材料,如锯末、秸秆等。

将菌床材料放入容器中,并用水充分浸泡,使其湿润。

2. 将白蘑菇种子撒在菌床表面上,尽量均匀分布。

3. 将菌床覆盖上盖子或其他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保持适当的湿度。

4. 调节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白蘑菇一般适宜的温度为15-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5. 观察白蘑菇的生长状态。

白蘑菇的生长周期一般为3-4个星期。

可以观察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成熟等不同阶段。

6. 根据观察结果,记录并分析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观察到白蘑菇的生长状态逐渐发展。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白蘑菇的菌丝开始生长,并逐渐形成子实体。

经过一定的生长周期,白蘑菇子实体逐渐成熟,表面变为乳白色,并呈圆形状。

实验结果显示,白蘑菇在相对湿度
80-90%、温度15-22摄氏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白蘑菇的生长状态和栽培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白蘑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

这对于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的栽培要求和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本实验可能存在一些操作上的误差,如温度和湿度控制不精确等,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第一部分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发展状况一、食用菌栽培的原理及意义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生物约有200多万种.它们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这些生物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即动物、植物及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还包括简单的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

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质为生.是异养生物。

真菌的营养器官为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些大型真菌可形成子实体,俗称菇或草,有的地方根据它们对人类的作用、可分为食用菌、药用菌和毒菌等。

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可食部分是它们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如平菇、金针菇、双抱菇、香菇、草菇、猴头、银耳、黑木耳等。

我国已查明并记录报导的食用苗约有36 0多种,其中只有10余种现在可以人工栽培。

食用菌大多是腐生性真菌,生活在死亡的植物体或有机质上,分解利用其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本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

工农业生产中的许多副产品,如棉籽壳、锯木后、麦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壳、棉柴杆、甘蔗渣、甜菜渣及粪便等,都含有上述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很难直接被人利用,往往大量堆积腐烂或挠持。

近些年来,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大大提高,通过人工培养和改造已经能将这些价值很低、难以直接利用的有机养分,转变为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质食品。

二、食用菌栽培的营养价值及社会效益食用菌是一种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营养丰富并兼具食疗价值的天然食品。

其食用部分是具有产孢结构的子实体。

食用菌中除去72%~92%的水分外,在剩下的干物质中,有90%~97%是有机物。

据报道,在1 12种食用苗的干物质中.平均含蛋白质25%,脂质8%,糖类60%(其中糖52%,纤维8%),灰分7%。

此外,还有较多的核酸和多种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亲B5(姻酸)、维生柬C (抗坏血酸)和维生亲D2(麦角固酵)等。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且味道鲜美的食物,其栽培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食用菌栽培的影响,以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择了常见的香菇和金针菇。

- 培养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为玉米秸秆和木屑。

- 培养容器:选用了塑料袋和木箱两种不同的容器。

2. 实验方法:- 菌种接种:将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待菌丝生长至一定长度后进行接种。

- 培养基制备:将玉米秸秆和木屑分别进行破碎、消毒,然后进行调配,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和营养含量。

- 培养容器准备:将塑料袋和木箱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 栽培条件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玉米秸秆培养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香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繁茂且菌盖形成较快。

而金针菇在玉米秸秆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且菌盖较小。

- 木屑培养基:与玉米秸秆培养基相比,木屑培养基对金针菇的生长更有利。

金针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而香菇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较慢,菌盖较小。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塑料袋:使用塑料袋作为培养容器,菌丝生长较为迅速,菌盖形成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塑料袋能够保持较高的湿度,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 木箱:与塑料袋相比,木箱对食用菌的生长影响较小。

菌丝生长速度较慢,菌盖形成较小。

这可能是因为木箱对湿度的保持能力较差。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的生长有明显影响,玉米秸秆培养基适合香菇生长,而木屑培养基适合金针菇生长。

2. 不同容器对食用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塑料袋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食用菌的栽培条件进行调控,探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请仔细阅读实验内容步骤,每组必须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实习签到制,学习委员负责签到,实验分组按照调整后的快速繁殖实验分组)1.资源方向六个实验,发酵两个,选前两个!2.资源的第一个已经做完(培养基我们已陪完,做后五个,其中第三个不做,到时候改蘑菇组织分离)3、发酵方向的实验不用做,直接抄报告就行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食用菌栽培》是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技术的实训和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完成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操作训练,掌握制种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能力;掌握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当前主栽品种的栽培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第5学期⒊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必做验证 5 3 实验二无菌操作与母种转接扩繁必做综合 3 3 实验三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培养技术(这个实验不做,到时候改做蘑菇组织分离)必做综合 3 3 实验四原种与栽培种的制种技术必做综合 5 3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必做探索 5 44. 实验环境:环境洁净,用房较多。

食用菌生产最怕污染,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贮料、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对环境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相对隔离。

5. 实验总体要求:本实验体系为学生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最低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每个实验的主要技术要点。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重点:无菌操作技术,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2)难点:无菌操作技术,出菇管理(3)教学方法建议:对无菌操作多进行严格训练,对各个实验技术要点进行抽查考核,对平菇栽培成立兴趣小组,由兴趣小组负责出菇管理。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已配完,大家直接去把木耳菌种和观赏性平菇接到PDA培养基上即可)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试管棉塞的制作技术、试管捆扎技术等。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菌丝体的接种和培养,探究食用菌的栽培方法,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并研究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如平菇、香菇、金针菇等)- 栽培基质(如稻壳、麦秸、木屑等)- 培养皿或培养箱- 实验工具(如喷雾器、塑料薄膜等)2. 实验方法:1) 准备培养基质:将稻壳、麦秸或木屑等材料进行破碎和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2) 接种培养基:将食用菌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度。

3) 培养条件控制:调整培养箱或培养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 观察生长情况:每天、每个阶段都要观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体的扩张、菌盖的生长、子实体的形成等。

5) 收获和保存:当菌盖完全形成并有成熟的子实体时,可以进行收获,注意保存采集到的菌体以备以后的研究或食用。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1. 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培养基质的要求不同。

例如,平菇适合在稻壳上生长,香菇和金针菇适合在木屑上生长。

同时,对于培养基质的处理也很重要,破碎和处理能提供更好的通气性和湿度,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

2.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湿度在70-9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3. 光照条件的影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有些食用菌需要光照来刺激子实体的形成,而有些则需要暗处或弱光照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光照条件来增加菌体的产量和品质。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食用菌的培养成功与否,与培养基质的选择和处理密切相关,同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食用菌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研究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探索最佳的生长条件和培养方法。

二、实验目的⒈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⒉了解不同食用菌种类的生长条件及其适宜的培养方法。

⒊研究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⒋分析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和产量。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⒈材料:(1) 食用菌菌种。

(2) 不同培养基。

(3) 培养皿、培养瓶等。

(4) 实验室设备。

⒉方法:(1) 准备培养基并灭菌处理。

(2) 培养食用菌菌种。

(3) 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4)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5) 测量食用菌的产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⒈不同食用菌种类的生长条件及培养方法:(1) 蘑菇: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需要充足的光照和湿度。

(2) 干地菇: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对光照要求较低,湿度要求适中。

(3) 香菇:适宜生长温度为18-23摄氏度,湿度要求较高。

⒉不同培养基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1) 葡萄糖培养基:蘑菇的生长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效果最佳,产量最高。

(2) 玉米粉培养基:干地菇在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得更好,产量较高。

(3) 麦秸杆培养基:香菇在麦秸杆培养基中生长最好,产量最高。

⒊食用菌的生长规律和产量:(1) 菌丝生长期: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期通常为7-10天。

(2) 菌盖形成期: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形成菌盖,通常需要3-5天。

(3) 产量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统计食用菌的产量,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最佳产量。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⒈不同食用菌种类对生长条件和培养基的要求有所不同。

⒉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光照和湿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

⒊根据不同的种类和培养基选择合适的栽培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产量。

附件:⒈图表:包括食用菌生长曲线图、产量统计表等。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食用菌栽培实验,探究不同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1. 食用菌菌种
2. 培养基:包括有机质、无机盐、营养素等
3. 培养皿
4. 蒸馏水
5. PH仪、天平等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将有机质、无机盐和营养素混合,并用蒸馏水调节PH值。

2.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待培养基凝固。

3. 取一定量的食用菌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注意保持卫生。

4. 设置不同的养分浓度组别,分别调整培养基配方中的有机质、无机盐和营养素的浓度。

5. 将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分别倒入培养皿中,每组设置多份重复。

6. 将培养皿放置于恒温箱内,恒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7.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丝的生长速度、菌盖的形态以及菌种的产量等。

8. 根据观察数据和记录结果,分析不同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高浓度的养分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菌丝的生长速度较快。

2. 适度的养分浓度可以使食用菌菌盖形态正常、菌种产量较高。

3. 过低或过高的养分浓度都会对食用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生长缓慢或死亡。

结论:
养分浓度对食用菌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养分浓度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从而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

实验一PDA培养基配制

实验一PDA培养基配制

滑子蘑
瓶栽滑子蘑
袋栽滑子蘑
子囊菌纲食用菌
羊肚菌
子囊菌纲食用菌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旳蛹
冬虫夏草旳蛹、成虫、虫卵
冬虫夏草旳虫卵
二、研究范围
① 基本理论: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分类地位、 生态环境、遗传育种; ② 操作技术:制种技术、栽培措施、病虫与杂菌 防治; ③ 保鲜加工; ④ 消费: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等。
香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银耳(白木耳)
担子菌纲食用菌
黄 金 针 菇 白金针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灵芝
灵芝
担子菌纲食用菌
猴头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黑木耳
担子菌纲食用菌
草菇(麻菇, 杆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竹荪
担子菌纲食用菌
灰树花
是一种珍稀食药用菌, 口感脆嫩,味似鸡丝。
牛肝菌
茶树菇 Agrocybe aegerita
3. 作业
(1)每人制5支试管斜面。 (2)食用菌旳概念? (3)简述(PDA)培养基配方和配制过程。
4. 成绩评估
(1)平时试验态度及仔细程度 (涉及到课情况、试验操作情况等20%) 。 (2)试验报告 (上交情况,报告质量等, 30% )。 (3)试验设计合理性和课程论文水平(50%)。
担子菌纲(多):如蘑菇、香菇、
1、分类地位
平菇、金针菇等
子囊菌纲(少):如冬虫夏草、 羊肚菌等
2、营养体:分枝状菌丝体。不含叶绿素, 不能光合作用;
3、繁殖体:形成大型子实体;
4、生活方式:以寄生或腐盐渍双孢蘑菇 (白蘑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平菇
担子菌纲食用菌
实验一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配制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3.通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1.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各种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不严格,有的要求严格。

[1]碳源: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2]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3]碳氮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 : 1~40 : 1为好。

[4]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5]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6]栽培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36.99%,无氮浸出物73.99%。

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

香菇的种植实验报告(3篇)

香菇的种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香菇的种植过程,掌握香菇的栽培技术,并验证香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菌种:香菇菌种(选择适宜的品种)2. 栽培基质:木屑、麸皮、石膏等3. 栽培容器:塑料袋、栽培架等4. 实验工具:温度计、湿度计、显微镜、培养皿等三、实验方法1. 菌种制备:将菌种进行活化,使其具有生长能力。

2. 基质配制: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木屑、麸皮、石膏等栽培基质,搅拌均匀。

3. 装袋:将配制好的基质装入塑料袋中,封口。

4. 灭菌:将装袋后的菌袋进行高温灭菌,以杀死可能存在的杂菌。

5. 接种:待菌袋冷却后,进行菌种接种,确保菌种在基质中生长。

6.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观察菌丝生长情况。

7.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基质后,进行出菇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8. 数据记录:记录香菇生长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品质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丝生长情况: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约30天后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

2. 出菇情况:在菌丝长满培养基后,进行出菇管理,约10天后开始出现子实体。

3. 子实体产量:在实验过程中,香菇子实体产量较高,平均每袋产量约为200克。

4. 子实体品质:实验中培养出的香菇子实体品质优良,色泽鲜亮,口感好。

5. 环境因素影响:- 温度:温度对香菇生长有显著影响,最适温度为22~26℃。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湿度:湿度对香菇生长也有重要影响,最适湿度为80~90%。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香菇的生长。

- 光照:香菇是一种需光性真菌,适宜的漫射光有利于香菇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香菇的种植技术,为我国香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香菇生长良好,产量高,品质优良。

3. 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香菇生长的影响,以优化香菇的栽培技术。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

讲稿-12食用菌栽培实验指导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配制(4 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固化培养基的配制,学会棉塞的制作方法。

分析有天然原料与无天然原料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的不同。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制备马铃薯滤液;融化琼脂;培养基的分装;棉塞的制作。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 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麸皮、琼脂、水。

四、实验方法1、配方(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 pH自然。

2、制作方法1)制滤液:马铃薯去皮和芽眼,切成0.5mm粗的长条,称取200g放入锅中,加水1000ml, 将其煮沸后再文火煮20min。

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用水定容至1000ml。

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不足水量)。

3)分装: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

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的不脱脂棉花为宜。

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花,将其卷成棉塞,最好外包一层纱布。

将棉塞塞入试管口。

棉塞长度约6~7cm,塞入试管2/3。

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布无皱折,松紧适宜等。

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 或9 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

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五、实验报告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培养基配制过程,并回答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实验二母种的转管与组织分离(2 学时)一、实验目的清楚无菌操作要点,熟练操作母种转管、组织分离技术。

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基本技能训练内容接种环境的处理;母种的转管;组织分离。

三、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超净工作台、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75%酒精、标签纸等;空白斜面培养基、平菇母种、平菇子实体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⒈摘要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食用菌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通过合理的选择菌种、培养基配方以及环境控制等措施,成功地培育出优质食用菌。

⒉引言食用菌作为一种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有必要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⑴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关键因素,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⑵背景食用菌的栽培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环境控制等。

通过合理的操作和控制,可以使菌种生长良好并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⒊材料与方法●食用菌菌种●培养基原料●生长箱●pH计●湿度计●温度计⑵实验步骤⒈菌种培养:选取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并进行前期培养准备。

⒉培养基配制:根据菌种的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⒊感染孢子: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并进行孢子感染。

⒋菌丝生长:控制培养箱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促进菌丝的生长。

⒌产菌环境:调节培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促进菌丝的发育和产菌。

⒍收获和储存:根据不同的食用菌,掌握合适的收获时机,采摘食用菌,并进行适当的存储。

⑴菌丝生长情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丝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无明显异常现象。

⑵产菌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食用菌成功产菌,产量达到预期。

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合理控制环境因素对菌丝的生长和产菌起到重要的作用。

⒍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成功地培育出优质的食用菌,为食用菌栽培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⒎附件⒈实验数据表格⒉图表和图片⒊其他实验相关资料⒏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⒈法律名词1:注释1.⒉法律名词2:注释2.⒊法律名词3:注释3.。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食用菌(平菇)的栽培实验1实验名称:食用菌(平菇)的培养2实验目的2.1了解食用菌的培养过程;2.2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3学习从平菇子实体中分离平菇菌种。

3实验步骤3.1平菇母种培养基的制作(马铃薯综合培养基)称去皮的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放入大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加热煮沸,煮马铃薯至熟而不烂(煮沸20min左右),后用四层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ml,称取20g琼脂加入,加热至融化,称取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葡萄糖20g加入,搅拌均匀。

分装入30支试管,6个锥形瓶中。

试管10支一扎,棉塞处用报纸包好扎紧,每个锥形瓶都用报纸包好扎紧,放入灭菌器中灭菌(121℃,30min)。

灭菌完成后,取出试管和锥形瓶稍凉一下,未凝固前铺斜面。

待斜面凝固,将试管收起,放在无菌操作台中备用。

3.2母种的扩大培养将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打火机、接种针、活化后的菌种等接种所用的材料和器材放入无菌操作台内,紫外灭菌30min,关紫外灯后吹风10min后接种。

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点燃酒精灯,左手拿母种和铺好的斜面试管,右手拿接种针(先在灯上烧红,后晾凉)进行接种。

用接种针在母种试管中取培养基与菌丝接触面一小块,迅速放入铺好斜面的试管的斜面上,塞上棉塞,放在试管架上,再继续接完其他的斜面试管。

待所有的试管都接种完成后,取出试管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小时后可看见所接的菌种向斜面周围生长,再过三四天,菌种可长满斜面。

取出几支长的好的菌种,用报纸包好,注明名称及时间,放入冰箱冷藏,以备下次接种。

3.3平菇原种培养料的制作(麦粒培养基)取200g小麦浸泡10-12小时,煮熟晾干后加辅料(CaCO3(石灰石)2g,CaO(生石灰)2g,糖2g),搅拌均匀,装入菌种瓶(1/2体积),用耐高温膜包好。

在高温121℃下灭菌90-120min。

石膏粉(Ca[SO4].2H2O)3.4原种的培养取出培养箱中长的旺盛的平菇斜面,与小麦菌种瓶放入接种台内,进行接种,将母种斜面划成4-5块,迅速将母种块移入菌种瓶中,使母种块上的培养基与瓶内斜面接触,包好菌种瓶,放入25℃恒温培养箱培养。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正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步骤,为食用菌栽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 食用菌菌种:选取高产且质量较好的食用菌菌种。

- 菌袋:选择透气性好、耐温耐压的菌袋材料。

- 培养基:提供合适的培养基,以满足食用菌生长的要求。

- 其他辅助材料:如稻草、蘑菇菌棒、饲料等。

2、实验设备:- 培养室: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 温湿度计:用于监测培养室中的温湿度。

- 称量器具:用于精确称量实验材料的质量。

- PH计:用于测量培养基的酸碱度。

三、实验步骤1、菌种处理:a:选择质量良好的菌种进行培养。

b:检查菌种是否有病虫害,如有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

2、准备培养基:a:按照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

b:将原料充分混合,加入适量的水。

c: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并消毒。

3、菌袋填充:a:将适量的培养基倒入菌袋中。

b:均匀分布菌袋中的培养基,排除气泡。

4、菌种接种:a:取适量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

b:覆盖一层培养基,保护菌种。

5、培养条件调节:a:将菌袋放入适宜的培养室,并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b:保持适当的光照强度,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

6、培养管理:a:定期检查菌袋内部的湿度和温度。

b:确保培养基湿润但不积水,调节温湿度以促进菌丝扩展。

7、采收和贮存:a:当食用菌成熟时,进行采摘。

b:将采摘好的食用菌适当处理后,进行贮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a:记录食用菌的生长速度、菌丝扩展情况和产量。

b:记录温湿度、光照条件等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2、实验结果分析:a:分析不同培养条件下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和产量差异。

b:探究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食用菌的生长受到温湿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

2、适宜的培养条件可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六、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研究,加深了对食用菌生长环境要求的了解,并且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的栽培方法。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

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食用菌栽培技术实验报告1.引言该实验旨在探究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关键因素,并评估它们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2.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 菌种:选择优质的食用菌种子作为菌种。

- 培养基:准备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包括基础成分和添加剂。

- 培养容器:选择合适的培养容器,如培养瓶或培养箱等。

2.2 实验步骤- 清洗和消毒培养容器。

- 准备培养基,按照特定的配方和比例加入适量的添加剂。

- 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容器中。

- 放置培养容器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 监测和记录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包括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和产量等指标。

- 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

3.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3.1 生长环境因素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 温度:不同温度对食用菌的产量有不同的影响,最适宜的温度为X°C,产量最高。

- 湿度:适宜的湿度范围为X%-X%,超过或低于此范围都会影响食用菌的产量。

- 光照:光照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3.2 培养基配方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基础成分:不同基础成分的配方对食用菌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最优配方为X。

- 添加剂:不同添加剂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也不同,最佳配方为X。

4.讨论与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食用菌产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在适宜的范围内控制。

- 培养基的配方和添加剂对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也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选择和调整。

-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在实验条件下进行,探索更加科学和有效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实验数据表格- 图表和图片6.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包括:- 食品安全法:指用于维护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相关法律法规。

- 清洁消毒:指对培养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病原体的污染。

食用菌实验报告

食用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及生长过程。

2. 掌握食用菌的接种、培养和采收技术。

3. 分析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二、实验材料1. 食用菌菌种:香菇、平菇、金针菇等。

2.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棉籽壳培养基等。

3. 实验器材: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剪刀、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食用菌菌种的准备(1)挑选健康的食用菌菌种,用无菌剪刀将菌盖和菌柄分离,取出菌丝。

(2)将菌丝放在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移液器将菌丝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2. 食用菌的培养(1)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保持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70%左右。

(2)每隔3天观察一次菌丝生长情况,记录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颜色。

(3)当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时,进行菌丝转接,将菌丝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

3. 食用菌的采收(1)当菌丝长满培养基表面,菌盖开始形成时,进行采收。

(2)用无菌剪刀将菌盖和菌柄分离,放入无菌容器中。

(3)将采收的食用菌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等处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用菌菌种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实验数据,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菌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

其中,香菇生长速度较快,菌丝颜色为白色;平菇生长速度适中,菌丝颜色为浅黄色;金针菇生长速度较慢,菌丝颜色为淡绿色。

2. 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香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用价值。

(2)平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药用价值。

(3)金针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用价值。

五、实验结论1. 食用菌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良好生长,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 掌握了食用菌的接种、培养和采收技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 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对食用菌的认识,为今后的食用菌研究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用菌栽培技术基础性实验》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建议学时数每组人数必选/可选1 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2 2 必选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 23 必选3 高压蒸汽灭菌 24 必选4 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 2 1 必选5 主要病虫害的识别 2 3 必选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常见与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担子实)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故为我们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目的要求使学生能找出食用菌次生菌丝的特征,分辨伞菌的微观构造;熟练制作标本片,能在显微镜下快速找出目标;并能分析图像不清的原因或排除显微镜的某些故障。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 器具:光学显微镜、尖头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火柴、蕃红染色剂、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2. 材料:平菇、草菇、香菇、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斜面菌种与平板菌落,及其各种鲜子实体,胡萝卜。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实验内容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菌苔形态及微观形态的观察)2.子实体的观察(外观形态及菌褶微观构造的观察)(二)方法步骤1、次生菌丝体的观察(1)肉眼观察从颜色、菌丝生长势、爬壁力、有无无性孢子、菌苔边缘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

(2)显微镜观察制片:在载玻片中央滴蕃红,用无菌接种针拨去气生菌丝,取其下绿豆粒大一薄片培养基置于蕃红染液中。

放盖片,颠吸水纸后用手指适当按压,将培养基压碎,使其均匀平展于载玻片上。

镜检:将标本片固定于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理想目标,高倍镜下观察菌丝的分支、分隔、锁状联合等特征。

2.子实体的观察(1)肉眼观察先观察完整子实体,从颜色、大小、及其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等特征将各菌类的子实体进行比较识别。

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菌盖和菌柄等部分的组成。

从菌肉颜色、质地、菌褶着生情况;菌柄的质地、粗细、是否中实等方面进行比较。

(2)微观观察切片:用尖头镊子取一小块菌褶,将其夹于胡萝卜条的切线中间,用刀片横切,切下的切片放入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切片要求薄而均匀。

制片:载玻片中央滴蒸馏水,用解剖针挑取最薄的切片放于载片水滴中,放盖片。

镜检:将标本片固定于载物台上,用低倍镜找理想目标,再用高倍镜观察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态、大小及排列状况。

四、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 表格总结平菇、蘑菇、草菇、金针菇、香菇等子实体各部分的宏观特征2. 出次生菌丝、担子、担孢子及子实层的图像实验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一、目的要求掌握固化培养基的配制,学会棉塞的制作方法。

分析有天然原料与无天然原料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的不同。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器具: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漏斗架、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棉花、线绳、牛皮纸、皮筋、纱布、电炉、菜刀、菜板、小铝锅等。

2.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麸皮、琼脂、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实验内容1.制马铃薯滤液2.融化琼脂3.培养基的分装4.棉塞的制作(二)方法步骤1.配方(PDA)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5~20g,自来水1000ml,pH自然。

2.制作方法(1)制滤液马铃薯刮去粗皮,去芽眼,切成碎块,称量后放锅中,加水1200~1300ml,将其煮沸20min。

用双层纱布过滤,取1000ml滤液。

(2)化琼脂将滤液加热至即将沸腾时加入琼脂,不断搅拌(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剩余原料,并使其溶解(用热水补足水量)。

(3)分装通过漏斗装置,趁热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管口或瓶口不要沾染培养基。

(4)制棉塞棉花以白色长绒的不脱脂棉花为宜。

根据试管口大小取棉花,将其卷成棉塞,最好外包一层纱布。

将棉塞塞入试管口。

棉塞长度约6~7cm,塞入试管2/3。

要求外表光滑,外包的纱布无皱折,松紧适宜等。

A.正确;B.不正确(5)包扎管口堵入棉塞后7或9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扎。

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四、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制取母种培养基时,配方中的天然原料应怎样处理?2.何时加入琼脂?融化时注意什么问题?3.分装的技术要求有哪些?4.棉塞的作用和技术要求有哪些?5.菌种培养时管口堵胶塞或软木塞行吗?为什么?实验三、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消毒和常压蒸汽消毒统称湿热灭菌。

通过饱和蒸汽杀死物体上和介质中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和芽孢。

湿热灭菌的饱和蒸汽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和芽孢的核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酶失去活性。

一、目的要求了解高压锅的构造及其功能,能独立完成各环节的操作。

并能解释安全阀自动打开或灭菌不彻底的原因。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材料培养基2.器具高压锅,1cm粗的木棍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实验内容1.高压锅的构造2.高压锅的使用3.斜面培养基的摆制4.灭菌效果的检验(二)方法步骤1.高压锅的构造2.高压锅的使用3.斜面与平板培养基的制作将试管培养基趁热斜置于木棍条上,倾斜度以培养基约占管长的1/2为宜,不要使其滚动。

若温度低可盖毛巾,以免形成过多的冷凝水。

趁热将三角瓶中的培养基以无菌操作法注入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的装量15~20ml(刚覆盖皿底)。

4.灭菌效果的检验将凝固的斜面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3天,若光滑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四、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图解说明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并指明要点。

2.排除冷空气的时机、目的及方法是什么?3.保压的时机与方法是什么?4.灭菌时间从何时算起?5.摆制斜面的时机与方法是什么?6.导致灭菌后的培养基长有杂菌的原因有哪些?该怎样处理?7.灭菌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实验四、母种的转管及分离技术将母种移入新斜面培养基上的过程,称为转管。

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操作,常用的工具是接种环。

无论引进或自己分离的母种,都需要适当传代,使之产生大量再生母种,才能源源不断供应生产。

将子实体、菌核、菌索等一小块组织放于斜面培养基上,使其萌发为纯菌丝的方法,称为组织分离。

该法具有简便、易成功、能保持原菌种性状等优点,但重复多易退化,应与孢子分离交替进行。

组织分离法适用于绝大多数食用菌(胶质的耳类食用菌除外)。

一、目的要求清楚无菌操作要点,熟练操作母种转管、多孢分离及组织分离技术。

能正确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材料空白斜面培养基、平菇母种、平菇子实体等2.器具酒精灯、接种环、火柴、尖头镊、酒精棉球、大镊子、接种箱、超净工作台、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灯、2%来苏水、标签纸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实验内容1.接种环境的处理2.母种的转管3.组织分离4.多孢分离(二)方法步骤1.接种环境的处理(1)接种箱的熏蒸先用2%来苏清洁接种箱内外,放入接种所需的物品,用甲醛熏蒸。

每立方米空间一般用甲醛10ml,加半量高锰酸钾(5~7g)使甲醛氧化挥发。

先将高锰酸钾放入接种箱内的容器中,再注入甲醛,立即产生强烈刺激的甲醛气体。

熏蒸时间至少保持30min以上。

(2)超净工作台的消毒用消毒液擦拭台面后放置接种所需物品,开启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20min后使用。

2.母种的转管(1)手及菌种管的消毒用肥皂洗手,再用75%酒精棉球擦手和菌种管表面,在酒精灯焰上略烧试管外的棉塞后,立即将菌种管放入接种箱内。

(2)转管两手从接种孔伸人接种箱内,酒精棉球擦拭接种环。

左手持菌种管和斜面管,两支试管口对齐于火焰上方。

右手持接种环,并将其在灯焰上干热灭菌,用小指及无名指拔掉棉塞,使棉塞底部朝外。

接种环冷却后伸入菌种管内取略豆粒大带有培养基的菌种块,迅速移人斜面培养基的中部,菌丝朝上。

然后,将棉塞在火焰上烧一下,立即塞入试管口,旋紧棉塞。

接种环不要触碰管口及管壁。

接种后的试管应立即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及接种日期,再进行适温培养。

3.组织分离法此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菌丝萌发快,分离所得的菌种在培养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性状。

(1)种菇消毒在接种箱内,用镊子夹着燃烧的酒精棉球迅速擦拭菇体。

(2)取接组织将菇体撕开,用无菌尖头镊在柄盖交界处取绿豆粒大组织,放入斜面培养基上。

迅速塞上棉塞。

4.多孢子分离(1)钩悬法是一种特别适用于耳类,也适用于伞菌类的多孢分离法。

在接种箱内将一小块消毒的耳片或菇片悬挂于无菌三角瓶内(装约1cm厚的培养基),在25℃左右条件下,约24h现孢子粉时以无菌操作法取出分离材料。

适温培养后挑取健壮尖端菌丝转管。

(2)孢子印分离法取成熟子实体经表面消毒后,切去菌柄,将菌褶向下放置于灭过菌的有色纸上,在20~24℃静置一天,大量孢子落下形成孢子印,接种环沾少量孢子在试管培养基上划线培养。

5.母种的培养将斜面朝下斜置叠放于瓷盘中,放于培养箱中适温培养。

2~3天后每天都要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及时挑拣污染试管(出现粘膜或杂色)。

6.注意事项(1)纯化菌丝长至斜面1/2时,挑尖丝转管,培养成再生母种。

(2)出菇试验将再生母种扩成原种、栽培种,使其出菇。

看产量、质量、形态、长势、抗性如何,鉴定为优质菌种后,才可供生产使用。

(3)控制菌龄菌丝即将长满斜面(一般7~10天)终止培养。

分别用于菌种保藏或繁衍原种。

四、思考题与实验报告1. 评比接种结果。

2.分析自己接种成败的原因。

3.孢子分离的母种为何一定要做出菇试验?4..试设计一个分离野生平菇菌种的实验方案。

实验五、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识别食用菌所需的生态条件与生活条件同样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

若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控制,杂菌与害虫就会大量发生,对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随着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由于多品种的周年性生产,以及作坊式简陋的生产方式,缺乏配套性病虫防治措施,使病菌、害虫种类日趋增多,危害加重,病虫害已成为食用菌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

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使用有效防治方法,是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管理内容。

一、目的要求正确识别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及侵染症状,分析产生的原因,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1.材料:被侵染的培养料和子实体2.器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镜、接种针、尖头镊、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酒精灯、火柴、无菌水、染色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