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7321f4f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7.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原文+赏析+考点默写!(赶快收藏)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0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0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d7aa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a.png)
理解性默写《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山连绵起伏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峻的语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直接描写山势陡峭高峻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描写夏水洪大汹涌的语句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直接表现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语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概括春冬季节四种不同景致的语句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利用猿声烘托三峡山谷寂静,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引用渔者歌声的语句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描写清晨景色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描写傍晚景致的语句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提到谢灵运,表达沉醉自然之趣的语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描写空明澄澈的庭中月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朱元思书》吴均1.直接描写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描写水流速飞快的语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总领全文,概括景色总特点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运用拟人,赋予静止的山无限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6.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四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唐诗五首》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浓浓秋意的句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引用典故,抒发作者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1.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用神话传说起笔,回到现实描写黄鹤楼景象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使至塞上(王维)1.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借意象自比,将孤寂,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 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 表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暗示战事频繁的句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运用奇特大胆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描写花草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1.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3.写女主人公花香盈袖,但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诗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5.诗中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龟虽寿》曹操1.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表达人的寿命有限,人生苦短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以老马比喻自己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表现人虽老了但仍有远大抱负,奋发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表明人寿命的长短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养怡之福,可得永年6.表达作者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赠从弟》刘桢1.诗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3.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4.诗中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一问一答中揭示本性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梁甫行》曹植1.从气候角度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恶劣的诗句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2.描述边海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3.写出边海人民衣不蔽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诗句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4.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和凄楚的诗句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128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7.png)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宋)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独坐[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房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均写了夜景,但季节不同,王维的诗的是1 ,周弼的诗的是2 。
(2)两诗均描绘了诗人独坐,但诗人的心境是不同的:王诗写的是1 的心境。
周诗写的是2 的心境。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97d0e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0.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d561bc55270722182ef779.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ef1f7aaea998fcd220ea2.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丿II、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㈠赏析字词1 .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Z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 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Z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76223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2.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ed89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b.png)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11b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6.png)
语文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宿七盘岭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古诗文阅读。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③。
【注释】①欲栖乌,意为“乌欲栖”,乌鸦要归巢了。
②愔愔(yīn):寂静无声。
③刍:喂牲畜的草。
残刍,意为草料不多了。
(1)该诗以________为线索,由“残日”、“________”、“卧听”等词可明。
(2)这首诗是诗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怎样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4.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尘暗旧貂裘”用了(人名)想立功封侯,却只落得一场梦幻的典故。
(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当年”两句再现了词人早年满怀豪情壮志慷慨从戎的情景。
B. “关河”两句述说理想破灭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的遗憾。
C. “胡未灭”三句写尽了词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悲愤、痛苦与不甘。
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0ecd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8.png)
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古诗阅读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_。
(2)“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2)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0db7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2.png)
八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古诗文阅读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唐钱起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
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唐]韦庄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明卿:作者的好友。
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环境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
(2)“行人临发又开封”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细节描写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6.(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欲”在句中意思是________。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ff0abdda38376bae1fae14.png)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5. 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蕴含的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3.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f4f82d93b3567ec102d8a8f.png)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蹄”、“华叶衰”是什么意思?(2分)2.诗人借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比喻了什么呢?诗歌中作者向世人提出什么劝勉?(3分)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解释“薄暮”、“徙倚”的含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描绘的季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请解释“天际”、“迷津”的含义。
(2分)2.“木落雁南度”中鸿雁南飞象征什么?请写出初中课木中有同样意象的一个古诗文句子:(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一句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出仕做官的强烈愿望,李白《行路难》中的哪句诗也蕴含了同样的愿望呢?(2分)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呢?请分析理由(3分)【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历历”和“乡关”是什么意思?(2分)2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屮第三联所展现的画面。
(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解释“白水”、“为别”的含义。
(2分)2.请分析“浮云游子意,落口故人情”句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分)【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261b56529647d272852fd.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
![最新修订部编版中考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梳理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e00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0.png)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赏析】紧承首联,是首联的延伸。前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 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平川、原野。 分明的样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草木茂盛的样子。
【赏析】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的明丽之景。 此联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 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争”和“啄”两个 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 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 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 的勃勃生机。
【赏析】颔联从动物活动的角度写春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景致的 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美景的喜爱。
炼字:“乱”“浅”写 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 嫩,突出了春天生机盎 然的特点。
炼字:“大”表现出边疆沙漠
的茫茫无边;“孤”表现出四
指烽烟。
周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
大漠孤烟直, 烽烟高高直立的特点。
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意象内涵:描写塞外风光,暗含
【赏析】笔力苍劲,勾勒出塞外风光 的开阔、混莽,被王国维赞为“千古 壮观”。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
孤寂之感。 意象勾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赏析】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征蓬”与“归雁”, “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 “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 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长”表现黄 河渺无尽头;“圆” 表现出日落之低之大, 孤悬于地平线上。
(2)运用“同类对比”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某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56ce1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8.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答案导言: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八年级语文(上册)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与古诗词相关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为同学们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题及相关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知识,提升语文学习成绩。
一、古诗词的定义及特点古诗词是指在古代中国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诗歌作品,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律。
它是用来表达人们情感、描绘自然景物、抒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目的的一种文学形式。
古诗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精炼性:古诗词追求言简意赅、含蓄而表达深远的特点。
通过有限的词句,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2. 豪放自然:古诗词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强调大自然的美妙和壮丽。
同时,古人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3. 唯美意境: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营造出浪漫、高雅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相关篇目在八年级语文(上册)中,同学们将学习到一些经典古诗词,以下是其中的部分篇目: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2. 《相思》 - 王维3. 《静夜思》 - 李白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之涣6. 《渔歌子》 - 张志和7. 《山行》 - 杜牧8.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同学们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除了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外,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诗词鉴赏技巧、修辞手法等知识。
三、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提供的一些鉴赏题及答案。
题目1:请简要解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答案1: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鹳雀楼的高耸和周围的美景,表达了登高望远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叹之情。
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楼高耸入云,以突出壮丽和卓尔不群。
通过对楼上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019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
![2019年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b951790975f46527d3e1c7.png)
部编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8首古诗词赏析练习 (含答案)课内古诗词赏析练习(10首)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练习: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3分)A.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以情写景、借景言情,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风疏朴自然,于平淡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使之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C.“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动词“驱”、“返”、“带”、“归”,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这两句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作者只得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归隐山林。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之欧阳德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ffbb33fcaaea998fcd220e40.png)
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一.默写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最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力“割” “小”字好在何处。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ft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垠早的一?t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嫩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7.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 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悄。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最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__________ 。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______ 到_________ 。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 _____________ o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7•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茸木深”中“破” “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8.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11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滅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1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1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最,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石壕車一.默写二练习1. 本诗的作者_______ (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_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4.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5•对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 第2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 第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 第3. 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一、默写二、练习1. 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著名的“田园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5•说说“带月荷锄归” 一句的妙处。
6•诗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1分)7.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銘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B>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
截取两个片断,将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 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劳动的艰辛。
D.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 颔联诗人以“__________ ”、“ ______ ”自比.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4. 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6.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7、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__________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悄感?(3分)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灵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
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10•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最为背最,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最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笫二联用“出罠“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羌感受。
二、练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 _____________ 。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 3•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________ ,后两句抒悄,抒发了诗人 ___ 的感悄・(2分)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 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捉升口我D. “大漠孤烟宜,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两,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廿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渡荆门送别一、默写登岳阳楼(其一)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 (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 。
2.诗歌以“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分)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5•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6.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 “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 “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 “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 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
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长歌行默写二-练习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一句。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野望一、默写二、练习1. 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 (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 。
2. 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