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旨在通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农业经济发展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和推动,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不仅限制了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也使得农民的收入来源比较有限。

2. 技术水平落后相比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的农业农村科技水平相对滞后,种植和生产技术不够先进,劳动生产率偏低,这导致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竞争力不足。

3. 地理环境恶劣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恶劣,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瘠,这些不利的地理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4.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东北地区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由于交通条件落后、信息不畅等原因,使得农产品的销售面临较大的困难,农民的收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1. 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为了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东北地区可以加大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发展新的农产品。

比如发展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畜牧业等,以丰富的农产品种类来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3. 发挥适地适作优势东北地区可以针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并且可以适当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

4.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东北地区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规模,增加农民的收入。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东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东三省经济发展政策及发展机遇

东三省经济发展政策及发展机遇

东三省经济发展政策及发展机遇东三省分别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这三个省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优势资源。

近年来,这三个省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实施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对东三省经济发展政策及发展机遇的简要分析:一、经济发展政策1. 扩大开放:东三省积极推动开放政策,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

在自由贸易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技术引进。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东三省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东三省加大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东三省逐步实现从传统重工业向高端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高了经济的效益。

3. 加强创新驱动:东三省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东三省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发展机遇1. 地理优势:东三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朝鲜等邻国接壤,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三省成为了连接中国和东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可通过发展跨境贸易和旅游业等领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2. 丰富资源:东三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和生态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东三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大资源整合和利用的力度,东三省可以打造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3. 人才支撑:东三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东三省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打造出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机会。

总的来说,东三省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以及发展机遇的积极把握,为这三个省份带来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未来,东三省还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创新驱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释放潜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及振兴思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摇篮,也是经济转型的困境地带。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北地区的衰落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东北地区衰落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振兴思路。

东北地区的衰落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造成。

首先,长期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严重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缺乏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这导致东北地区难以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无法有效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的低效益也使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

其次,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

这限制了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和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和价值链的延伸。

再次,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供给短缺,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经济衰退导致大量年轻人外流,年轻一代缺乏对东北地区的发展信心,进一步加剧了东北地区的衰落。

最后,东北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过度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

为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应采取以下几种思路。

首先,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培育本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部先进技术和人才。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合作。

加大对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东北地区的物流和信息流通畅度。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内地其他省份的合作,拓展市场空间,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

同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地人才,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吸引力和保护力度。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通过引进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东北地区的绿色转型。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

其中,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内部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展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先行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能源工业和钢铁工业等,一度占据了全国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份额。

然而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尤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经济结构单一、高能耗、高污染以及缺乏动力等问题日益突出。

由此,东北地区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发展滞缓。

然而,随着国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政府的产业调整政策出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渐走向积极稳定的方向。

在中国产业调整政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开始逐步回升。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新兴产业为主,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同时,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创新升级和改造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

二、展望1.发挥地利人和优势,重点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地处中国边疆,地跨华北和东北,是中国距离世界经济中心相对较近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工业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重大机遇,有效提升各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实现从速度变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跃升。

2.加强创新引领,提高科技含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实现由大而精、由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从产业结构调整,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再到传统实体产业的升级改造,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大力支撑。

因此,东北地区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发展,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的竞争优势。

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展望

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展望

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与前景展望一、东北经济振兴的背景与现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东北经济发展逐渐失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开始实施一系列振兴政策,以重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东北经济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口外流的现象,劳动力资源也在逐渐减少。

因此,在东北经济振兴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政策路径,以及展望未来的前景。

二、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路径1. 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应致力于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从传统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转型。

政府应通过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推动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 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东北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基金、科技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培养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3. 推动区域合作东北地区与周边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加强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开展跨国项目,推动区域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内部也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发展。

4. 培育新动能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同时,东北地区还需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注重发展新动能。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投融资力度等方式,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东北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东北经济振兴的前景展望东北经济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等到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实现。

然而,可以看出的是,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东北经济正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引言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之一,由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组成。

本报告旨在对东北三省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宏观经济状况1. GDP总量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的GDP总量持续增长。

截至最新统计年度,辽宁省的GDP总量为X万亿元,吉林省为X万亿元,黑龙江省为X万亿元。

2. 经济增速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逐年下降,受制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尽管如此,各省仍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三、产业结构分析1. 重工业东北三省以重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包括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环保压力增加,这些传统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各省正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减少对重工业的过度依赖。

2. 农业东北三省的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种植和畜牧业为主。

近年来,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减少、人口结构老龄化等问题,农业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各省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3. 新兴产业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东北三省将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支持和培育对象。

其中,高科技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等蓬勃发展,为经济结构转型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四、投资环境分析1. 政策支持东北三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土地开发和使用权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前来投资。

2. 人力资源东北三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工作纪律,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劳动力保障。

3. 基础设施建设东北三省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投入,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挑战与机遇1. 挑战东北三省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经济增速下降、重工业过剩、劳动力流失等。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东北三省也具有许多机遇,包括:国家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等。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随着中国东部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北经济的发展却十分缓慢。

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因为东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包括煤、铁、油、天然气等,应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落后,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区域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历史原因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东北是中国的重要产煤区,煤炭资源占全国总储量的1/3以上。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东北地区相继被日本、沙俄和中国境内的战乱占领,使得该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1945年中国解放战争爆发后,红军占领东北地区,建立了东北民主联盟政府,统一组织了东北地区的军队和政权,并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和发展。

1950年,东北地区被划归为东北行政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工业、农业和能源产业成为其经济支柱。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政策上也没有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导致了东北地区在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协调发展战略的调整让东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而东北地区则逐渐被边缘化。

这一时期,国家对东北地区的大规模援助逐渐减少,政府的投资力度减弱,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二、政策原因由于国家政策不利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特有资源和潜力无法得到完全的发挥,甚至出现了有许多资源闲置占地的现象。

国家对东北地区的特殊性、困难性没有给予太多支持,这导致东北地区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经济结构一直依赖于传统重工业。

东北地区的发展难度也比其他地区要高,因为它的绝大部分地区都可归为边远地区,缺乏便捷的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既增加了投资建设的成本,也制约了区域内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

并且东北地区的市场规模小,经济发展非常依赖原始积累,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竞争形势严峻,市场空间十分有限。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经济的蓬勃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面临着新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然而,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重工业区,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和要求。

如何面对这一难题,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该如何实现?一、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困境1.重工业井喷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区,其发展历程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重工业的兴起和井喷。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该地区的许多城市,比如大连、沈阳、长春等都曾出现过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大环境的要求,经济转型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2.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辽宁省。

一方面,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人口结构不合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使得这一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资源缺乏东北地区的资源主要集中在煤炭和钢铁方面,而这些资源已经逐渐枯竭。

在留给东北地区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中,资源短缺将成为摆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东北地区的经济转型需要借助创新和技术革新来解决。

二、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1.推动绿色经济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在东北地区,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所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去年下半年,辽宁省成功组织了首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使生态环境良好,投资青年发展的力量,有助于东北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加强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地区的经济,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东北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已成为了经济转型所必须的一步。

东北地区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突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壁垒,融合发展产业链,加强与全球创新系统的联系,形成现代创新型经济体系。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然而,近年来东北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失等。

为了实现东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循环发展成为关键。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如钢铁、机械、化工等,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钢铁行业,可以推广应用先进的炼钢技术,生产高品质的特种钢材;在机械行业,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不仅要生产整车,还要发展零部件制造、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产业,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

二、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东北地区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

这些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人才,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建立产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促进企业集聚发展。

例如,长春的光电产业园区、大连的软件产业园区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东北地区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其科研优势,促进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农业资源丰富。

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推广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发展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和管理。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东北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几十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东北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第一部分:东北发展现状东北地区主要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早期,东北地区曾是我国的经济发动机,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重工业闻名世界。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东北地区的地位相对下降。

现在,东北地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升级难度大、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等。

由于过度依赖重工业,东北地区的发展发展模式与时代不符,面临着产能过剩的严重问题。

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资源减少,这也给东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困难。

然而,东北地区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政府推动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正在逐渐改变东北地区的经济模式。

例如,辽宁省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吉林省加大对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冰雪产业和农业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望为东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部分:东北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东北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北地区位于我国通往俄罗斯、朝鲜等国家的桥头堡位置,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俄罗斯远东和东北亚各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将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其次,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仍然存在,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是东北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才储备较为丰富,尤其是在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和冰雪运动等领域。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为东北地区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东北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面临巨大的困难。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东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东北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东北拥有丰富的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只要找准方向、精准发力,必将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要推动东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是关键。

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如钢铁、机械、化工等,这些产业在过去为经济增长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新时代面临着产能过剩、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需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钢铁企业进行智能化升级,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机械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转型,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零部件。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也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东北地区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发展潜力。

政府应加大对这些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比如,长春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其次,优化营商环境对于东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激发市场活力。

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东北地区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网络覆盖,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例如,加快推进京哈高铁、沈白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强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东北振兴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路径探析

东北振兴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路径探析

东北振兴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路径探析中国东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然而,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一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面对这一现状,国家出台了东北振兴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东北振兴政策,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析东北振兴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路径。

一、东北振兴战略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经济发展来支撑自身的繁荣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全面的,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也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区域,它位于中国的边境地区,与俄罗斯、朝鲜相邻。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东北地区曾经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始下滑,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东北地区的经济问题,中国国家出台了东北振兴战略。

通过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东北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逆转,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东北振兴战略的意义在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东北振兴战略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为了实现东北振兴战略的目标,东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1. 优化产业结构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制造业和冶金业。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东北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发新能源,鼓励新技术应用,推进高科技发展等。

此外,东北地区还积极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推进轻工业、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构建生态文明,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2. 促进投资和创业东北地区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积极鼓励投资和创业。

通过完善投资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东北地区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创业。

此外,东北地区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扶持政策,为当地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的贷款和补贴。

新时期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的困境与战略重点

新时期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的困境与战略重点

新时期东北地区高水平开放的困境与战略重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高水平开放,是东北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困境与挑战1. 产业结构老化东北地区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和转型的压力,产业结构老化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 市场需求疲软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激烈,东北地区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增长乏力。

3. 地方财政困难东北地区长期依赖国家财政扶持,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财政压力较大,地方政府难以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

4. 人才流失加剧需要指出的是,东北地区长期以来对外依存度较高,人口流动性大,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流失严重,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5. 生态环境恶化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该地区发展的重要障碍。

二、战略重点1. 产业转型升级东北地区需要坚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健全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内外贸结合的市场体系,培育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市场体系,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东北地区产品走出去,吸引国际资本和技术向东北地区流入,实现开放发展。

3. 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东北地区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法治环境,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国际企业来东北地区投资兴业,推动东北地区融入国际合作新格局。

4. 优化投资环境东北地区需要加大对外经济合作力度,拓宽对外合作领域,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开发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建设对外开放的门户,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能源、 原材料短缺 , 这为东北地 区资源依托型产业 的发展提供 了难得 的机 遇。 的任 务 , 得 更 为 艰 巨而 紧 迫 。 我 们 必 须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指 导 , 显 以建 在 加 快 发展 的 同 时 , 何 保 持 经 济 与 环 境 、 源 之 间 的相 互 协 调 , 如 资 实现 人 与 自 设 资 源 节 约 型社 会 和 降低 废 弃 物 排 放 为 目标 ,以 优 化 资 源利 用 方式 然 和 谐 相 处 , 上 生 产 发 展 、 活 富 裕 、 态 良好 的 发 展 道 路 , 我 们 必 须 认 走 生 生 是 为核 心 , 以技 术 创 新 和 制 度 创 新 为动 力 , 筹 规 划 , 统 因地 制 宜 , 出重 突 真 对 待和 研 究 的课 题 。
1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的 必 要性
点,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 力倡导绿色消费 , 大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 员 动 各 方面 力量 , 快 建 设 可 持 续 发展 的 资 源节 约型 社 会 。 当前 , 着 重 加 应
关键 词 : 北 经 济 东 发 展 策略
抓 好 五 个 方面 : 循 环 经 济 , 国 际社 会推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的一 种 实践 模 式 , 强调 是 它 41 加 快 研 究 制 定 循 环 经济 发 展 战 略 。 应 加 强 相 关 理 论 和 实 践 。 最 有 效 利 用 资 源 和 保 护 环 境 , 资 源 投 入 、 业 生 产 、 品 消 费 及 其 模 式 的研 究 ,提 高 各 级 政 府 和 相 关 决 策 部 门 对 发展 循 环 经 济 重 要 性 在 企 产 废 弃的全过 程中 , 运用 生态 学规律重构经 济系统 , 把清洁生产 、 资源 的认 识 , 极 做 好 循 环 经 济试 点 城 市 争 取 工 作 , 新 规 划 设 计 理 念 , 积 创 及其废物综合利用、 生态 设 计 和 可 持 续 消 费 等 融 为一 体 , 经 济 系统 使 在 制 定 “ 一 五 ” 划 和 远 景 发 展 规 划 中 , 照 “ 量 化 、 利 用 、 循 十 计 按 减 再 再 和 谐 地 纳 入 到 自然 生 态 系 统 的 物质 循 环 , 传 统 的 “ 源一 产 品一 废 将 资 环 ” 原 则 , 先 发 展 具 有 清 洁 生 产 技 术 的 重 大产 业 项 目和 变 末 端 治 的 优 弃 物排 放 ” 开 环 式 经 济 转 变 为 “ 源一 产 品一 废 弃 物一 再 生 资 源 ” 理 为源 头 预 防 的 项 目 , 划 建 设 若 干 生 态 产 业 链 、 态 工 业 园 和 循 环 的 资 规 生 的 闭环 式经 济 , 现 经 济 活 动 的 生 态 化 , 到 生 产 和 消 费 “ 染 排 放 经 济 圈 。 在 农 村 , 以发 展 绿 色 食 品 和 有 机 食 品 基地 为重 点 , 力推 实 做 污 应 大 最 小 化 、 物 资 源 化 和 无 害 化 ” 以 最 小 的成 本 获 得 最 大 的经 济 效 益 进产业化布局、 废 , 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 推广发展一批种植 、 养殖、 和 环 境 效 益 , 而 实 现 经 济 增 长 与 社 会 进 步 的协 调 持 续 发展 。 从 能 源 ( 能 、 秆气 化 等 ) 位 一体 的 农 业 生 态产 业 园 区。 沼 秸 三 长 期 以来 , 于 矿 产 资 源 开 采 , 度 垦荒 , 民 开 发 , 载 放 牧 , 由 过 移 超 42 探 索 建立 制 度 保 障 体 系 。 应 用 足 用 活 国 家宏 观 产 业 政 策 的 . 超 采 地 下 水 等 因素 , 致 了土 地 沙化 、 流枯 竭 和 湿 地 减 少 , 导 河 自然 生 导 向 作 用 ,研 究 制定 有利 于 促 进 循 环 经 济 发 展 的体 制 机 制和 政 策环 态 植 被 遭 受 到严 重破 坏 , 别 是 工 业 “ 废 ” 特 三 及城 市 生 活废 水 、 圾 排 境 , 快 建 立 健 全 节 约 资 源 和 保 护 环境 的地 方性 规 章 和 规 范 性 文 件 。 垃 尽 放 , 成 了 河流 、 库 及 空 气 污 染 , 些 己影 响 到 经 济 社 会 的 可 持 续 应 把 保 护 环境 作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目标 ,按 照 生 态 学 原理 制定 完 善 工 造 水 这 发 展 。 保 护好 我 们 赖 以生 存 的 自然 资 源 , 快建 设 资 源节 约型 社 会 , 业 园 区 入 驻项 目环 保 准 入 制 度 、 洁 生 产 制度 、 弃 物循 环 利 用 制 度 加 清 废 促 进 经 济 发展 与 重建 生 态 环 境 的任 务 己刻 不 容 缓 。 以 , 须 转 变 传 等 , 主 导 产 业 的 发 展和 产业 簇群 的培 育纳 入 到 生 态 产 业 链 之 中 , 所 必 把 鼓 统 的 发 展模 式 , 以发 展 循 环 经 济 来 保 证 水 土 资 源 和 矿 产 资 源 对 经 济 励和 扶持 能够 衔 接 上 下 游 产 业 和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项 目 ,对 不符 合 园 区 发 展 的 持续 支撑 。 产业 发展 规划 的项 目要 坚 决 拒 之 门外 , 防止 出现 园 区入 驻 企 业 的 策略探 析

最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最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农业占比重较大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农业基地之一,农业在地区生产 总值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近年来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短 缺和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评估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较低
尽管东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处于较重要的地位,但人均水平相对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存在 较大差距。
发展速度较慢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在全国的排名有所下滑。
面临的主要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过于依赖重 工业和农业,缺乏多元化的经济 增长点,这使得地区经济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 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的市场 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这制约了 地区经济的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缓慢
东北地区的政府职能转变相对缓 慢,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这不 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活力的发 挥。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 评价,总结出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 要因素。同时,运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 等方法,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 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02
东北地区经济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导,如机械制造、 钢铁、石油化工等,这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优 势。
加强城市群和城市圈建设,实现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加强产业合作与协调
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合作与协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05
结论与展望
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
尽管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但总体上仍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背景
东北地区是指中国的东北三省,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北地区在经济发
展上逐渐失去了早期的优势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地区经济调整的压力不断加大,而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问题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
1.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
2.资源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3.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策略
面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哪些经济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呢?
1.调整产业结构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新兴产业的发展。

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引进新兴产业、发展高科技等,使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2.资源环境问题
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

例如,开展“绿色发展”、鼓励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监管等。

3.人口老龄化问题
东北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而年轻劳动力短缺仍然是一个问题。

应该采
取一些措施来吸引年轻人扎根东北,如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提升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等。

结论
东北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区域,发展潜力巨大。

要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
优势,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些经济发展策略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

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短板及对策张凌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化为中高速增长,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问题严重,行业经营效益低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新常态这一全新的发展观,作为引领东北地区实现新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必将带领东北地区走上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关键词:东北地区;新常态;成果;短板一、振兴东北经济意义重大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我国工业的摇篮,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东北受计划经济影响颇深,工业经济以重化工业为主,大型企业中国有比例较高,资源型企业较多且其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较为完善,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与全国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密切相关,东北经济焕发出的活力将带动全国经济。

所以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从来都不仅仅是一项区域性的工作,而是一项意义深远、关乎全国战略的重大布局。

二、东北地区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1.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

从2003年开始,12年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GDP 年均增长高达11%,人均GDP 由2000美元翻了两番。

2.稳步推进结构性调整,重大装备研发等行业位居全国领先水平,一些高端装备现已基本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优势,粮食的产量今年来也大幅提高。

3.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

东北地区率先实行了农业税的减免和增值税改征营业税,不断简政放权,深化国企改革推行混合所有制。

4.民生持续改善。

近十年来,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已累计超过3亿m 2,并且约有超过370万的农村人口实现了脱贫。

5.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

重点水域的治理得到改善,天然林砍伐速度放缓,基本实现了由以商业采伐为效果所占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又因为国家的积极引导以及宏观调控,房地产经济也在帮助我国人民有效的改善生活;同时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将会日趋稳定前几年因为我国房价的快速增加,不但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北经济转型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北地区曾经辉煌的重工业为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经济面临转型的挑战。

本文将从这个问题出发,探讨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一、东北经济转型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东北地区的经济早期以铁路、电力、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逐渐衰退。

而由于过度依赖传统工业,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变得越来越单一。

这导致东北地区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也是东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科技水平不高同时,东北地区的科技水平一直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随着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励,东北地区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整体上仍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

3. 人才流失东北地区的经济低迷也导致一些优秀人才离开这里,他们去了更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虽然这一现象在近年来得到了一些缓解,但东北地区仍然需要采取更多措施以留住人才。

4. 资本匮乏东北地区的资本总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那些立志打造新兴产业的企业来说,资金缺乏往往成为制约因素。

东北地区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鼓励新兴企业的发展。

5.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多年的重工业污染,东北地区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使得环保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为了推进经济转型,必须优先解决环境问题,避免环境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二、东北经济转型的对策1. 加大创新力度为了摆脱传统重工业的束缚,东北地区必须加大创新力度。

政府需要大力支持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本和资源,吸引并留住更多的科技人才,为新兴产业的兴起打下基础。

2. 提高教育水平要留住人才,就必须提高教育水平。

东北地区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保障新兴产业的发展。

3. 改善投资环境政府需要改善东北的投资环境,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通过减少税收、提供土地、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东北地区,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研究章节一:引言中国的东北地区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东北地区的经济成长遭受了严重挫折。

面对此困境,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实现东北地区的振兴战略。

因此,本篇文章将会探讨中国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研究。

章节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吉林、辽宁和黑龙江,这个地区的经济上升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自1990年代初期,该地区的经济成长遭受了极大的损失,由于历经战争,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和金融危机等问题,东北地区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短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阻碍。

章节三:政府对东北地区的支持中国中央政府针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支持,一直是实施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政府着重支持了以下几个领域:首先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中国政府投资重大资金进行改革和重大项目的投资,政府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此外,政府加强了对教育、文化和旅游业的投资,试图增加规模化的消费和改善生活质量;最后,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并实际推进了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基础设施上,政府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环境。

章节四:东北地区的战略性升级中国的东北地区正在逐步向新的未来迈进,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利益,正在吸引更多的资源并导致更多的投入。

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升级措施,包括更可持续的产业和经济模式,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和更创新的科技和信息技术,这些方航对于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章节五:未来: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方向中国政府对东北地区振兴战略的支持,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如:限制社会贫困和不平衡地区发展,为基础设施的启动和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持。

政府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振兴战略,在未来将会重点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新的发展方式,政府将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重点投资于新型产业的建设,并且鼓励企业加入创新的行列;其次,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极力发展具有特色的高附加值产业,发掘地区经济潜力;最后,推进教育和科技创新,涵盖教育和科技组合,注重强化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和应用的比重。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

东北经济发展缓慢探析东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之一。

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在上个世纪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相对缓慢,并且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资源约束、政策导向等方面探析东北经济发展的缓慢现状,并寻找解决之道。

产业结构的转型是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东北地区以其发达的重工业为特色,形成了以钢铁、煤炭、机械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变革,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产能过剩、产品陈旧、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东北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障碍。

与此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也缺乏核心竞争力。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东北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资源约束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制约因素。

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尤其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农业、林业资源。

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并没有为东北地区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相反,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让东北地区长期以来陷入了单一产业、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经济发展困境。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增加的约束和挑战。

政策导向的问题也是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受到了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特殊支持和政策倾斜并不够充分和有效。

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东北地区依然存在,而市场化、创新型的发展理念和机制不够成熟。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政府应当更多地给予市场的支持和引导,保护产业的环境,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地方企业的发展,让东北地区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发展动力。

为了助力东北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09-05-25T16:16:01.65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4月中旬刊供稿作者:李哲
[导读]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摘要:随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东部一些发达地区相继出现能源、原材料短缺,这为东北地区资源依托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东北经济发展策略
1 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开环式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式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度垦荒,移民开发,超载放牧,超采地下水等因素,导致了土地沙化、河流枯竭和湿地减少,自然生态植被遭受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废水、垃圾排放,造成了河流、水库及空气污染,这些己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重建生态环境的任务己刻不容缓。

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经济来保证水土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

2 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时期,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建立环境经济体系的成本较低,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生态工业链和生态工业园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经济发展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

同时,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拉长矿产品和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由初级原材料输出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

3 提升产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和对污染排放的经济代价,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障碍。

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损害支付提供了可能。

特别是随着绿色GDP 理论的建立与推广,依靠循环经济提高效益水平的步伐明显加快,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主流模式。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才能使产品生产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突破“绿色壁垒”,扩大对外贸易;才能缓解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分析
循环经济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全新的发展观、系统观、价值观、生产观和消费观,必须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经济欠发达的东北来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显得更为艰巨而紧迫。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当前,应着重抓好五个方面:
4.1 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应加强相关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决策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争取工作,创新规划设计理念,在制定“十一五”计划和远景发展规划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优先发展具有清洁生产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变末端治理为源头预防的项目,规划建设若干生态产业链、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圈。

在农村,应以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推广发展一批种植、养殖、能源(沼能、秸秆气化等)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园区。

4.2 探索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应用足用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尽快建立健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应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制定完善工业园区入驻项目环保准入制度、清洁生产制度、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度等,把主导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簇群的培育纳入到生态产业链之中,鼓励和扶持能够衔接上下游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要坚决拒之门外,防止出现园区入驻企业的“大杂烩”。

结合投资体制改革,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从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环保、技术等方面,对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给予大力支持。

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排污收费,特别是要运用经济激励和惩罚等经济杠杆,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4.3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应把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放在首位,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的引进,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重点扶持风能发电、秸秆气化和沼气等新型能源开发,矿产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旅游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通过技术引进、联合攻关、嫁接改造等措施,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延长矿产、建材、化工、棉花、畜产等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企业间废弃物的资源化连接,建设一批区域性资源再生产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4.4 择优发展一批生态产业项目。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工业园区广泛开展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产业链试点工作。

通过择优扶强,重点培植,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企业,示范带动集约型、生态化工业体系新框架的建立。

4.5 加强组织领导和舆论宣传。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提高全民资源节约意
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