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物理学交叉培养班张玲玲 2011213434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主要是模仿光合作用原理,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太阳电池,其主要优势是原材料丰富、成本低、工艺技术相对简单,在大面积工业化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所有原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是无毒、无污染的,部分材料可以得到充分的回收,对保护人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电解质来进行介绍。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制备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组成。
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通常为金属氧化物(TiO2、SnO2、ZnO等),聚集在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板上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负极。
对电极作为还原催化剂,通常在带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上镀上铂。
敏化染料吸附在纳米多孔二氧化钛膜面上。
正负极间填充的是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最常用的是I3/I-。
图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上,染料分子中基态电子被激发,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纳米多孔半导体的导带中,注入到导带中的电子迅速富集到导电玻璃面上,传向外电路,并最终回到对电极上。
而由于染料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电对的电位,这时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随即被还原态的电解质还原。
然后氧化态的电解质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再生,如此循环,即产生电流。
电池的最大电压由氧化物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和氧化还原电解质电对的电位决定。
图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2.1纳米晶多孔薄膜作为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首要条件为光照下性能稳定。
考虑到只有禁带宽度Eg ﹥ 3eV 的宽带隙半导体才满足这一条件,因此可以用作DSC 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必须大于3eV 。
TiO2禁带宽度为3. 2eV ,是性能最优、使用最广泛的DSC 半导体电极材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两种类型。
两者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将分别介绍两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然后比较两者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应用前景方面的展望。
最后,将对两种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工作原理是利用染料敏化半导体膜,通过光生电子-空穴对,产生一个电子被注入导电材料的过程,从而产生电流。
DSSC的结构是由玻璃基底、导电玻璃、阳极(TiO2薄膜)、电解质、阴极(Pt)等组成的。
这种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成本、易制备、高转换效率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又称为塑料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后产生电子-空穴对,将电子注入到电极上,从而产生电流。
OPV的结构包括有机半导体薄膜、透明导电层、金属导电层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轻薄、柔性、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展方向。
两种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生产成本、材料寿命、材料丰富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在稳定性和材料寿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OPV在生产成本和可塑性方面具有优势,但转换效率较低。
两者的未来应用前景也不尽相同,DSSC适用于建筑一体化等大型应用领域,而OPV则适用于轻便、柔性的便携式设备。
未来,DSSC可以通过材料改性、器件结构优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其稳定性和寿命,同时更多地探索高效、廉价的染料和电解质。
而OPV可以通过材料设计合成、工艺工程实现将提高转换效率,并提高大规模生产的制备技术。
在应用方面,两者可以通过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结合,拓展多种应用场景。
总体来说,两种太阳能电池技术在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需要深入研究其中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并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优化器件性能,同时也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技术对接和协同创新。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结构:1. 导电玻璃衬底:通常使用透明导电玻璃作为衬底材料,如ITO (indium tin oxide)。
2.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用于增加电池电子传导性能,并使阳光可以透过它进入电池。
通常使用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导电层。
3.染料敏化薄膜:染料敏化薄膜是DSSC中的核心组件。
这层薄膜涂覆在导电玻璃衬底上,包含一种染料分子,其结构类似于天然叶绿素。
染料分子吸收阳光中的光子并将其转化为电子。
4.电解质:电解质是DSSC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采用液态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
电解质滋润染料敏化薄膜,并在阳光下接受电子并形成离子。
5.对电极:对电极通常是以可导电的材料如铂、碳黑等制成,用于接收电子并将其导出电池。
工作原理:DSSC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化学。
首先,太阳光通过透明导电层进入染料敏化薄膜。
染料分子吸收阳光中的光子,并将这些光子的能量转化为电子激发。
这些激发的电子通过导电材料(电解质)传输到对电极上,并导出电池,形成电流。
在染料吸收光子后,电解质中的电子会被阳光中的光子激发并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电解质传导到对电极,与来自导电玻璃衬底的电子相结合。
在对电极上,电子于阳离子结合,形成阳极回路,提供了闭合电路以供电子流动。
同时,通过导电玻璃衬底将电子从太阳能电池接出。
由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使用廉价材料和简单的制备工艺,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此外,它还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在低光条件下的效果更突出。
然而,由于染料的稳定性及透明导电层的薄膜性能等问题,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为Grätzel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采用了新型的敏化物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且具有透明、柔性、低成本等优点。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绿色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能量转化装置。
它将太阳辐射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可用的能源形式。
该电池的基本结构由透明导电玻璃、染料敏化剂、电解质、对电极和光敏电极组成。
其中,染料敏化剂是关键的能量转化介质,其作用是:吸收太阳光,在激发状态下电子跃迁至导电材料上,从而形成电荷的分离和运输。
电解液则提供了离子的传输通道,以维持电荷平衡。
光敏电极和对电极分别接受电荷,建立电势差,形成电流。
并且,由于特殊的电极材料和导电液体,这种电池可以向两个方向输出电流,进而光伏效率得到提高。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灵活透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1972年O'Regan和Grätzel教授首次提出Grätzel电池后,研究者们对它的改进和优化不断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1、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1985年,Tennakone等人利用溶于有机溶剂中的银离子/亚铁氰酸盐作为电解质,制备出稳定的液态Grätzel电池。
分别于对电极和光敏电极上采用铂和钾硝酸,其效率可达到5.2%。
2、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为了克服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中电解液泄漏的问题,研究者们又发展出了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2000年,Zakeeruddin等人在TiO2纳米晶膜上涂覆了含PbI2等离子体和2,2',7,7'-四-(甲基丙烯酸乙酯)氧合物作为电解质的Grätzel电池,其效率高达7.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OCS
DOCS SMART CREATE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应用
0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基本原理及结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概述
光吸收过程
• 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 • 激发态染料分子与半导体纳米颗粒 相互作用
光生电子空穴对生成
• 激发态染料分子衰变产生电子空穴 对 • 电子空穴对在半导体纳米颗粒中分 离
对电极层
• 作为电池的正负极 • 收集和传输光生电子 • 与电解质接触实现离子 传输
电解质层
• 填充在染料敏化半导体 层与对电极层之间 • 提供离子传输通道 • 维持电池内部的电化学 平衡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材料介绍
染料分子
• 光敏性染料 • 宽光谱吸收 • 高光吸收系数
电解质材料
• 固态电解质 • 液态电解质 • 离子液体电解质
半导体纳米颗粒
• 纳米尺寸效应 • 高表面积 • 快速电子传输
对电极材料
• 贵金属对电极 • 复合对电极 • 导电聚合物对电极
0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特点及优势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及性能优势
光电转换效率
• 高于传统硅太阳能电池 • 目前实验室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25%
性能优势
• 宽光谱吸收 • 低成本原材料 • 柔性及可透明性 • 良好的环境稳定性
技术进步
•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 改善稳定性 • 降低成本
创新方向
• 新型染料分子研究 • 新型半导体纳米颗粒研究 • 新型电解质材料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前景及增长潜力
市场前景
• 全球能源转型 • 太阳能市场需求增长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扩大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致变色现象及机理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致变色现象及机理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子激发电子的形式来产生电能的新型能源技术。
其中光致变色现象则是一种能够改变材料颜色的性质,这种性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致变色现象及机理研究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染料分子吸收太阳光子激发电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光电转换技术。
它主要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三个部分组成。
阳极通常是透明导电层,如氧化锌或二氧化钛薄膜,其中夹层一种光敏染料。
染料吸收太阳光子后,经过激发会向阳极中注入电子。
阴极通常是由纳米晶和碘离子组成的电解质。
当染料注入电子到阳极后,它们将从阳极移动到阴极,从而产生电流。
波长小于600纳米的太阳光子被吸收和转换为电能,从而产生可观的电能输出。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致变色现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染料吸收光,会发生激发态的电荷分离,这些荷子移动到阳极使电流产生。
同时,激发态电子还可能与分子轨道的振动模式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与将电子从激发态转换到基态所发生的跃迁相互作用不同。
这种相互作用,也称为光致变色现象,通常表现为分子的颜色随着其激发态的性质而改变。
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致变色的机理研究比较不同染料分子的光致变色现象,可以揭示染料的光物理性质。
一些研究者提出,如果分子中存在比较强的D-π-A(接受-给予-接受)结构,那么一定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
此外,不同的溶剂、温度和 pH 值也会对分子的光致变色效应产生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对于设计、合成和优化染料能够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稳定性不佳、复杂的分子设计和昂贵的生产成本等,但是其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高电荷分离效率、低成本、轻量化、透明等特点,是一种制造成本低,面积和重量小的太阳能转换设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染料敏化的半导体材料转化太阳能到电能的装置。
其优点在于其制备简便,成本低,可在多种表面上实现太阳电池的制备。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设计、制备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在太阳辐射下,染料分子激发后吸收光子能量,其电子达到激发态,从而迅速注入到相邻的半导体TiO2导电带上形成电荷对,并在半导体中进行电荷传递,最终到达电极。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光吸收步骤和载流子分离步骤。
图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设计中,主要分为染料的选择、电解质的选择、半导体的选择以及电极的选择等几个方面。
1. 染料的选择:染料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组件。
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染料的吸收光谱、光敏剂量、稳定性等因素。
2. 电解质的选择:电解质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选择会影响染料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染料的性能表现。
3. 半导体的选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是主要的光电转换器件。
选择半导体时,需要考虑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及成本等因素。
4. 电极的选择: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是连接半导体和外部电路的组成部分。
以透明的锡氧化物(TO)和金属的铂(Pt)为电极为例,TO电极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半导体吸收到光线,而Pt电极的主要作用是在电荷分离后收集电荷。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槽状、卷状、网状、量子点等多种结构。
1. 槽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在导电玻璃基板上涂覆TiO2粉末,然后通过浸泡法,向TiO2表面吸附染料,最后在半导体表面涂覆Pt电极的制备方法。
2. 卷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在铝箔上涂覆TiO2粉末,然后通过浸泡法,向TiO2表面吸附染料,并在TiO2表面涂覆Pt 电极后,将铝箔卷成螺旋形电极的制备方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地结构与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表面吸附了染料敏化剂的半导体电极、电解质、Pt对电极组成,
苴
丿、
结构如图1-1。
透明疲咼
透明辱电膜
- 透明际
图1-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图
当有入射光时,染料敏化剂首先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染料敏化剂将电子注入半导体的导带。
氧化态的染料敏化剂被中继电解质所还原,中继分子扩散至对电极充电。这样,开路时两极
产生光
电势,经负载闭路则在外电路产生相应的光电流(图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渐上升。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中,太阳能电池因其可用性广泛且环保的特点备受关注。
然而,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存在高成本、制造复杂等问题。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新型形式,凭借其材料简单、制造成本低廉、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成为了备受研究关注的领域。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染料分子和电解质溶液相互协作的。
它采用了一种光敏染料来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换成电能。
整个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敏化层、电解质层和光电转换层。
1. 敏化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是敏化剂,它承担着吸收光能并将其转换成电子的重要任务。
敏化剂通常是一种有机染料分子,它能够吸收不同波长范围内的阳光。
一旦光束通过透明导电电极进入敏化层,染料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电子激发态。
这些激发态的电子将被输运到电解质层。
2. 电解质层:电解质层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起着电子输运和离子传输的关键作用。
它一般由一种电子导电和离子传输的材料组成,常见的是有机盐或其它电解质。
当电子通过敏化剂激发并进入电解质层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会移动以供给电子输运路径。
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电化学势差,使电子从敏化剂转移到电解质,从而形成了一个电流。
3. 光电转换层:光电转换层一般由电子导电材料和电子传输路径组成。
常用的电子导电材料有纳米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钛。
光电转换层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电解质层中输送过来的电子,并将其输送到下一个电子传输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光电转换层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电流的传输和提高电池的效率。
总结起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是基于染料分子对光能的吸收和电子转移。
光能经过敏化剂吸收并激发电子,然后电子在电解质层中移动并离子进行传输,最终通过光电转换层形成电流。
这个过程充分利用了染料分子的吸光特性和电解质的电化学特性,实现了太阳能的高效转换。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1.光吸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利用染料吸收光线,将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激发。
染料通常由具有较高光吸收率的有机分子组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线。
2.电荷分离:吸收光线后,染料分子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
电子被激发到染料分子的共轭π电子体系中,形成激发态染料阴离子;空穴则留在染料分子上。
激发态染料阴离子具有较长的寿命,可以脱离染料,游离到电解质中。
3.电流输出:电子从染料分子的共轭π电子体系中传输到电解质溶液中的I3-离子上,生成I-离子。
在电解质中增加了I-离子的浓度,促进了电荷传输。
电子从I-离子上传输到导电玻璃(如氧化锡涂层的导电玻璃)上,形成电流。
这个过程是由电解质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整体结构包括透明导电玻璃、电解质、染料敏化薄膜和反电极。
透明导电玻璃通常是氧化锡涂层的导电玻璃,用于收集电池输出的电流。
电解质提供了离子的传输路径,并进行电子传输和电荷均衡。
染料敏化薄膜涂覆在电解质上,用于吸收光线并产生电子激发。
反电极位于染料敏化薄膜的另一侧,通过电解质与导电玻璃相连接,形成电池的闭路。
整个过程涉及到光吸收、光电转换、电荷分离、电荷传输和电流输出等多个物理和化学过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广谱的光线,包括可见光和红外光,以及光的反射和散射,提高光的利用率。
此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通过调整染料的吸收谱来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总结起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依靠染料吸收光线,并利用电解质和导电玻璃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它具有许多优点,可以成为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表面吸附了染料敏化剂的半导体电极、电解质、Pt 对电极组成,其结构如图1-1。
图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图当有入射光时,染料敏化剂首先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染料敏化剂将电子注入半导体的导带。
氧化态的染料敏化剂被中继电解质所还原,中继分子扩散至对电极充电。
这样,开路时两极产生光电势,经负载闭路则在外电路产生相应的光电流(图1-2)。
图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图通过超快光谱实验可得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各个反应步骤速率常数的数量级[12]:①染料(S)受光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S*):S + hυ→S*②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S* →S+ + e-(CB),k inj = 1010~1012s-1③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再生:3I- + 2S+ →I3- + 2S,k3 = 108s-1④导带中的电子与氧化态染料之间的复合:S+ + e-(CB) →S,k b = 106s-1⑤导带中的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传输到后接触面(back contact ,BC)后而流入到外电路中:e-(CB) →e-(BC),k5 = 103~100s-1⑥纳米晶膜中传输的电子与进入TiO2 膜的孔中的I3-离子复合:I3- + 2e-(CB) →3I-,J0 = 10-11~10-9A cm-2⑦I3-离子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使I-离子再生:I3- + 2e-(CE) →3I-,J0 = 10-2~10-1A cm-2激发态的寿命越长,越有利于电子的注入,而激发态的寿命越短,激发态分子有可能来不及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就已经通过非辐射衰减而返回到基态。
②、④两步为决定电子注入效率的关键步骤。
电子注入速率常数(k inj)与逆反应速率常数(k b)之比越大(一般大于三个数量级),电子复合的机会越小,电子注入的效率就越高。
染料敏化电池
染料敏化电池1. 简介染料敏化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简称DSSC)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技术。
它通过将染料敏化的半导体纳米晶颗粒作为光敏剂,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
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染料敏化电池具有制造成本低、高效转换太阳能等优势,因此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2. 工作原理染料敏化电池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光吸收和电子注入染料敏化电池的核心是染料敏化的半导体纳米晶颗粒。
这些纳米晶颗粒通常由二氧化钛(TiO2)构成,其表面覆盖有一层染料分子。
当太阳光照射到染料分子时,染料分子吸收光子能量,激发其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
2.2 电子传输被激发的电子通过染料分子、纳米晶颗粒的表面以及导电介质(通常是电解质)等组成的电子传输路径向电池的电极移动。
这一过程中,导电介质中的电解质可以提供可移动的正离子来平衡电子的移动,并完成电池电荷的传输。
2.3 电子还原和离子再转化移动的电子最终到达电池的另一端,与接收电子的电极(通常是有机材料或碳材料)发生电子还原反应,并将电子重新注入到染料分子中。
这一过程中,电解质中的正离子经过电池的电解质层再次转化为中性分子。
2.4 循环整个过程不断循环进行,太阳能的光子能量被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路输出电流和电压。
3. 优势和应用染料敏化电池相比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具有以下优势:•成本低廉:制造染料敏化电池所需的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且制备工艺简单,使得染料敏化电池具备更低的制造成本。
•高效转换:染料敏化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较高,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提高,从而产生更高的电流和电压。
•灵活性:染料敏化电池的材料和结构相对灵活,可以实现柔性电池的制备,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和应用。
•环境友好:染料敏化电池材料中不包含有毒或稀缺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也相对较少,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染料敏化电池目前已经在一些特定领域得到了应用:•小型电子设备:由于染料敏化电池的灵活性和低成本,可以用于为小型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提供电源。
染料敏化纳米太阳能电池学习资料PPT
电池 封装
测试过程 中保持电 池的稳定
性
1)单色光转化效率 单色光光电转换效率定义( IPCE )为入射单色光子 -电子转化效率,即为外电路中产生的电子数(Ne) 与总的入射单色光子数(Np)之比。其数学表达式 为:
IPCE=Ne/Np= (1.241×10-6×Isc)/PInλ )
其中 Isc为电池短路电流,λ 为入射单色光的波长, Pin为入射单色光的功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测试方法
a)可变电阻法:在RL的位置加一可变电阻,然后对该电阻的 电压及流经电流进行记录,可得到电池 I-V 曲线,
缺点:由于外部导线电阻和电流表本身串联电阻的存在,电
路不能完全短路;同样由于电压表本身内阻的因素,电路也不 能完全断路,表现在 I-V 曲线上就是曲线两端只能接近坐标轴, 而无法与坐标轴相交。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图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等效电路如上图,可以看出光电 流的产生在恒定的光强下可以个恒电流源,与之并联的 有一个处于正向偏压下的二极管和一个并联电阻 Rsh, 剩余的电流流经串联电阻 Rs,进入外电路。两个电阻分 别表示在太阳能电池中两种类型的损耗,串联电阻 Rs表 示由于界面接触及外电路产生的电阻,并联电阻 Rsh用 来表示暗电流的作用。
TEM :用来观察 TiO2纳米晶显微形貌结构 XRD:分析样品的结晶类型 DSC-TGA:分析试样相转变、有机物挥发
和反应等
BET: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UV-Vi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将适当的染料吸附到宽带隙的半导体表面上,借助于染料
对可见光的强吸收,可以将半导体的光谱响应拓宽到可见
区,这种现象称为半导体的染料敏化作用,而载有染料的 半导体为染料敏化半导体电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概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利用有机染料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相比于传统的硅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成本低、制备简单、柔性可调、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等优势,因此在太阳能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生电化学效应。
首先,太阳光穿过负载染料的半透明电极,并被染料吸收。
吸收光的染料分子会产生激发态电子,在紧随其后的电解质中获得电子并转移到染料颗粒表面的半导体纳米晶粒中。
然后,电子从半导体纳米晶粒中通过电解质转移到透明导电玻璃电极上,并通过外部电路回流到半透明电极上的电子空位。
这个光生电子转移和电荷回流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光电转换的闭合回路,从而产生出可用的电能。
结构组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光电极、电解质和透明导电玻璃电极构成。
光电极光电极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包含染料、半导体纳米晶粒和电子传输材料。
染料通过吸收光能将其转化为激发态电子,而半导体纳米晶粒则负责接收和传输这些电子。
电子传输材料位于半导体纳米晶粒和透明导电玻璃电极之间,起到连接和传输电子的作用。
电解质电解质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离子液体,它能够扩散和传输电子,并且具有足够的氧化还原能力。
常用的电解质有有机液体和无机液体两种。
透明导电玻璃电极透明导电玻璃电极位于DSSCs的底部,通常由锡氧化物(SnO2)或氟化锡(FTO)等材料制成。
透明导电玻璃电极的作用是提供一个支撑底座,以及给流经DSSCs的太阳光提供一个透明的通道。
制备方法光电极制备光电极的制备主要包括染料吸附、半导体纳米晶制备以及电子传输材料的涂布等步骤。
首先,将染料溶液涂覆到透明导电玻璃电极上,并通过烘烤步骤将染料固定在电极上。
然后,将半导体纳米晶溶液涂覆到染料覆盖的电极上,并进行烧结使纳米晶粒固定在电极上。
最后,涂布电子传输材料,形成光电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简称DSSCs)是一种新型的光电转换器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易制备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吸收、电子传输和电荷注入等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1. 光吸收过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过程是其工作的第一步。
在DSSCs 中,染料分子起着吸收光子的作用。
染料分子通常吸收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子,将光子激发至激发态。
常用的染料有吲哚染料、酞菁染料等。
当光子被染料吸收后,染料分子发生跃迁,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2. 电子传输过程在光吸收后,染料分子中的电子被激发至激发态,形成激子。
激子在染料分子内部扩散,最终将电子注入到TiO2(二氧化钛)纳米晶体表面。
TiO2作为电子传输的介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光稳定性,能够有效地传输电子。
3. 电荷注入过程当激子将电子注入到TiO2纳米晶体表面时,电子被注入到TiO2的导带中,形成电子空穴对。
同时,染料分子中失去电子的正离子被还原,形成还原态染料。
在这一过程中,电子从TiO2传输至电解质中,形成电子流,从而产生电流。
而正离子则通过电解质回迁至染料分子,完成电荷平衡。
4. 电子回流过程在DSSCs中,电子传输至电解质后,需要通过外部电路回流至染料分子,以维持电荷平衡。
外部电路中连接有负载,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从而实现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电子回流的速率直接影响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
综上所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光吸收、电子传输、电荷注入和电子回流等过程。
通过这些过程,DSSCs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光电转换。
随着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原理的深入研究,其性能不断提升,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太阳能作为最为常见、便利和优质的清洁能源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种,由于其高效转换、低成本制造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着重探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染料敏化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染料敏化半导体薄膜,将太阳能电能转换为电子能,再将电子能转换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的利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透明导电玻璃基板,碘化电解质,染料分子,光敏电极和对电极等几个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染料分子,不同染料对太阳光的吸收系数和波段响应不同,因此染料的种类和性能对DSSC的光电效率影响较大。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1年,日本学者中村泰文等人首次报道了以钛酸酯为电子电荷传导体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此后,一系列的研究使DSSC得以不断升级。
2006年,DSSC的光电转化效率首次达到超过10%。
此后,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将DSSC的性能不断提高,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达到17%以上。
在这一过程中,光敏电极的材料和制备工艺、染料种类和性能、电解液等关键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是推动DSSC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1.注重高光电转换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是衡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如何提高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接近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因此未来的DSSC研究应该针对高光电转换效率方向进行。
2.优化染料性能和稳定性染料作为DSSC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寿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的莊堪K阳能取池相比・DSSC低廉的成也简单的制备过外吸啪了大fit的研究者的研究冃光.在转换机理上,具有很人泾别,对丁DSSG染料分子紂到光能斤从堪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并产41光电&然麻光电十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口染料分子墓态与激发态的能戢羞与pn结的帯隙郴近。
祥吐了空冗对的分离方代[:, DSSC也卜jfclipn结太阳傥山池不|,ib ;|;者獺的是内处电场,|fuDSSC则矗染料分『激发态能级仃T导-体彳带能级的能最斥E r以及染料分f堆态能级利电解液屮輒化述悚对的化学势间的能址):■■■.E2・这两种能级幷的L L配便得电f•的传输彳計以噸利进行,从血产聖光迫流"DSSC两端的比也I 〔來源于半导体朮阳极溥膜的费米能级^'L L M液屮械化述原对的化学孙Z於。
山J DSSC«:眛的能扯转换机网「町以便紂D阴C所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价格较低、制备工艺也和对简也总Z, DSSCH仃成木低.1.2简单的优点,这足其它朮伏产品尢法比拟的。
随联技术的不断进步*英11好的“训询就必将显现出頼他出的坏境问题得到改執 1.2.1 DSSC 结构DSSC的结构如图1-1所屆叮分为以卜儿个部分;FTO或ITOT电圧底、丫学休光阳极薄膜、染料敏化剂、电解液和对电极.(I)导电腿底:DSSCI'采川的导电施底I型肚掺姒的讯化做FTO)导电玻璃.Ilf tll/i:评通玻屈I:镀上甘电膜制成,透光率咸AJ 85%* I'儿欧加;等的方块1 LN L +热稳龙性良好,用r收集和传输电&⑵半导体光阳极薄膜(Photoanode):半导休薄膜光阳极-方啲是比敏化剂的载体, 另外也是电于的获得和传输介质,右效的半导休光阳极曲胶应壮仃以卜和硕:① 所川半导体VI化物、染料嫩化剂、电解液油冊的能级2;|回1:②半吕休光阳极薄膜应黒可能多的吸附染料分&以吸收匹多比厲③朮阳极薄般Gill解液、迫解液口对电极、光阳删膜9料屯肚底何须按触及好,从而实现电了的转移过和,⑶染料敏化剂(Dye);染料敏化刑是D気C吸收光能的关键閣做理想的嫩化剂应满足:①以吐宽的处清响应和尽坡大的摩尔消处系数;②激发恳的能级位「比阳极所用乍导体沖膜的呂带战能级之上.便得光电子町注入半出体导肿I"③训平网的附着在半导体薄喷1:;④典力介理的辄化还原电协,便注入ffiiur能号电解液屮的・给体反应:使染料分r还原映I】⑤!⑷血够的穏定性° I川拘F究校多的緻化剂R4I W J机金属配介物和纯有机物敬化剂、无机纳米半导体欣化剂以及天然染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物研1103班11121786 刘宇譞【摘要】本文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各项组成要素如多孔纳米TiO2膜、光敏化染料、电解质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并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进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TiO2薄膜电解质【正文】一、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能源与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
目前,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据估计,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将在未来40~60年间枯竭,煤的开采年限也只有200年,寻求新的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人类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另一方面,使用化石能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其它有害物质排放也日益威胁人类的正常生存。
1997年150多个国家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要求世界各国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煤和石油逐渐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
因此,开发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成为国际范围内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能源生产的大国。
预计至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需求量在25亿吨~33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50%~150%,人均在1.7吨~2.3吨。
按照33亿吨方案,煤炭供应量应为29亿吨,石油达到6.1亿吨;然而,至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的最大可能约22亿吨左右,石油的最高产量也只有2.0亿吨,供需缺口高达7亿吨煤和4.1亿吨油。
显然,要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完全依靠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是不现实的,寻求一种新的能源也已迫在眉睫。
占地球总能量99%以上的太阳能是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全球每年能量消耗的总和只相当于太阳40分钟内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要比人类消耗的能量大6000倍。
虽然我国的能源现状已颇为令人担忧,但另一方面,我国却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一、基本结构与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镀有透明导电膜的导电基片、多孔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染料光敏化剂、电解质溶液及透明对电极等几部分构成液态电解质染料敏化二氧化钛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当能量低于二氧化钛禁带宽度(Eg=3. 2 eV)、且大于染料分子特征吸收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到电极上时,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受激跃迁至激发态,然后注入到二氧化钛导带,此时染料分子自身转变为氧化态.注入到二氧化钛导带的电子富集到导电基片上,并通过外电路流向对电极,形成电流.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则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子给体,自身恢复为还原态,使染料分子得到再生.被氧化的电子给体扩散至对电极,在电极表面被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在整个过程中,各反应物种总状态不变,光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开路电压(Voc)取决于二氧化钛的费米能级(Ef)和电解质中氧化还原可逆电对的能斯特电势之差(ER /Rˊ)[1, 4],用公式可表示为:Voc=1 /q[(Ef) -(ER /R ') ],其中q为完成一个氧化还原过程所需电子总数.二、敏化染料敏化染料分子的性质是电子生成和注入的关键因素,作为光敏剂的染料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对二氧化钛纳米晶结构的半导体电极表面有良好的吸附性,即能够快速达到吸附平衡,而且不易脱落;②在可见光区有较强的、尽量宽的吸收带;③染料的氧化态和激发态要有较高的稳定性;④激发态寿命足够长,且具有很高的电荷传输效率,这将延长电子空穴分离时间,对电子的注人效率有决定性作用;⑤具有足够负的激发态氧化还原电势,以保证染料激发态电子注入二氧化钛导带.金属有机配位化合物、纯有机染料、天然植物提取物等都可作为光敏剂.三、纳米二氧化钛膜TiO2是一种价廉、无毒、稳定且抗腐蚀性能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它的吸收范围在紫外区,因此需进行敏化处理.为了提高光于捕获效率和量子效率,可将TiO2纳米化、多孔化、薄膜化.这样的结构使TiO2具有高比表面积,使其能吸附更多的染料分子.然而,只有紧密吸附在半导体表面的单层染料分子才能产生有效的敏化效率.另外,这种结构的电极,其表面粗糙度大,太阳光在粗糙表面内多次反射,可被染料分子反复吸收,从而大大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膜的制备,膜的表面修饰,膜的耦合,膜的掺杂或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新能源尤其是可以再生的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关系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并且取之不尽的能源,每年向地球辐照的能量大约是5.4×1024J,是人类每年消耗总能量的几万倍,如何有效利用太阳能成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焦点。
太阳能电池也随着全世界的研究快速出现,目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电池都是采用二氧化钛作为光阳极,由于氧化锌具有和二氧化钛几乎相同的带隙和相似的导带能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超越二氧化钛取得更高转化效率的光阳极材料。
本文以二氧化钛纳米晶粉体材料为例,详细介绍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染料敏化剂对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性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二氧化钛;染料敏化纳米晶
引言
太阳能的变换和存储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是太阳能电池。
和普通电池不同的是,太阳能电池是一个把“太阳光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机器”。
1991年,瑞士科学家Gratzel等人首次利用纳米技术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到7%。
由于生产过程中没有高真空等高能耗环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原材料易得,发电成本比其它电池更低。
不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即Gratzel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实用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工作电极、电解质和对电极。
在透明导电基底上制备一层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然后再将染料分子吸附在多孔膜的表面,这样就构成工作电极,通常称为光阳极。
由于光阳极输出的是电子,从电源的角度看,光阳极其实是电源的负极,对电极才是电源的正极。
对电极一般是镀有一层铂的导电玻璃,当然也可以用碳或其他它金属代替铂,不过电池转化效果最好的还是铂。
在完成本文的工作中都是采用热分解沉铂的导电玻璃((FTO)作为对电极。
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之间充满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是液态的,也可以是准固态或固态的。
二、工作原理
在光电流产生过程中,电子通常经历以下七个过程:
①染料受光激发由基态(D)变为激发态(D*),电子从最高己占据分子轨道(简称Homo)跃迁到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简称Lumo):D+hv→D*
②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电子注入速率常数为kinj):
D*→D++e-(CB)
③导带(简称CB)中的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传输到后接触面(back contact,用BC表示)然后流入到外电路中:e-(CB)→e-(BC)
④电子和I-3离子结合生成I-离子,相当于电子进入电解液:I-3 + 2e-(CE)→ 3I-
⑤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使染料得到再生:3 I- + 2D+→I-3+ D
⑥在纳米晶膜中传输的电子在表面上与进入二氧化钛薄膜孔洞中的I-3离子复合(主要的暗电流通道,速率常数用ket表示):I-3+ 2e-(CB)→3I-
⑦半导体导带中的电子与处于氧化态的染料之间的复合(次要的暗电流通道,电子回传速率常数为kb):D+ + e-(CB)→D
染料激发态的寿命越长,越有利于电子的注入,当激发态的电子寿命太短时,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有可能来不及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就己经通过非辐射衰减而跃迁到基态。
②、⑦两步为决定电子注入效率的关键步骤。
电子注入速率常数((kinj)与逆反应速率常数(kb)之比越大(一般大于3个数量级),电荷复合的机会越小,电子注入的效率就越高。
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得到再生,从而使染料能够不断地将电子注入到二氧化钛的导带中。
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的速率越大,电子回传被抑制的程度越大,这样相当于I-离子对电子的回传进行了拦截(interception)。
步骤⑥是造成电流损失的主要原因,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的传输速度(步骤③)越大,而且电子与I-3离子复合的速率常数ket越小,电流损失就会越小,光生电流就会越大。
步骤⑤生成的I-3离子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后变成I 离子(步骤④),从而使I 离子得到再生并完成电流的循环。
在常规半导体太阳能电池(如硅光伏电池)中,半导体同时起到两种作用:一为捕获入射光;二为传输光生载流子。
但是,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这两种作用是分别由不同的物质执行的。
光的捕获由光的敏化剂(即染料)完成,受光激发后,染料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实现电子与空穴的分离。
若染料分子的激发态能级高于半导体的导带底能级,且二者能级匹配,那么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就会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
注入到导带中的电子在半导体薄膜中的传输非常迅速,可以瞬间(<1ms到达薄膜与导电玻璃的后接触面(back contact)而进入外电路中。
除了负载敏化剂以外,半导体的另一项主要功能就是电子的收集和输运。
理论上,电池的开路电压为光照时半导体的准费米能级与电解质溶液中氧化
还原电对的能斯特电位(Nernstian potetial,EN)之差:V oc=EF-EN
三、染料敏化剂对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性
染料敏化剂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吸收太阳光后,基态电子受激发跃迁到激发态,然后再转移到半导体的导带上。
作为光敏化剂的染料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1)在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电极表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够很快达到吸附平衡,且不易脱附;(2)在可见光区域要有较强较宽的吸收带;(3)其氧化态和激发态要有较高的稳定性;(4)激发态的寿命足够长,且有很高的电荷转移效率;(5)具有足够负的激发态氧化还原电势以保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能够有效注入半导体的导带;(6)在氧化还原过程中,要有相对低的势垒以便在初级和次级电子转移中的自由能损耗最小。
目前已经报道的染料的种类繁多,但可以分为有无机染料、有机染料和无机量子点三大类。
无机染料中以含钌染料的转化效率为最高,最典型的代表是N3,N719、黑染料(Black dye)和2907。
单从转化效率上看,用N3,N719敏化的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池,己经达到和非晶硅薄膜电池相比拟的转化效率(大于10%),但是由于钉是稀有金属,总量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含钌染料的大规模使用。
有机染料的种类繁多,报道最多的有各种嘿吟、香豆素、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
有机染料敏化的电池转化效率差别很大,有高达7.3%的,但绝大部分电池的转化效率都在2%以下。
虽然有机染料合成比较容易,但有机染料易光解,导致电池的稳定性不够,目前看来实用性可能较小。
无机量子点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染料”,当纳米晶的尺寸大小不同时,对光的吸收会有不同的选择,利用这一特点能够制出吸收范围超宽的量子点。
虽然理论上讲量子点有望成为最好的光捕获剂,基于量子点的电池可能具有最高的转化效率。
但是目前制造量子点的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己经报道最好的基于量子点为光捕获剂的电池,最高转化效率只有约2%。
在本文工作中只涉及到钌配合物染料中的N3和N719,它们同属于羧酸多吡啶钌染料。
综上,二氧化钦纳米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最早被研究的,己经报道的转化效最高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也是在单分散纳米晶电池上获得的。
由于氧化锌和氧化锡的良好电子传输本领,基于氧化锌和氧化锡的电极能够迅速地把注入电子传输到收集电极,并因此减小电子在传输过程中的复合损失,有利于电池电流的增加和转化效率的提升。
尤其是氧化锌,具有和二氧化钦相同的带隙,其导带能级位置和二氧化钦极为相似,近年来也得到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松元.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5, 54(4): 1919-1926.
[2].戴松元,孔凡太.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05,54(4):1919-1926.
[3].盛显良.基于ZnO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J].化学进展,2007, 19(1):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