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教材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https://img.taocdn.com/s3/m/752c175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e.png)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地理七下,是人教版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与天气、水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土壤和植被、中国的自然地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这本教材为基础,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地球与地图地理七下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
从地球的形状、尺寸、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和时区等方面,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学习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楔形带等标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讲述了宇宙中的地球。
从宇宙的起源、太阳系、行星运动等方面,探索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宇宙现象,让学生对地球的特殊性和宇宙的神奇之处产生兴趣,并加深了对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解。
大气与天气第三章介绍了大气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天气形成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以及学习相关数据图表和气象仪器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分析和预测天气状况。
水资源第四章涉及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
学生将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学习水的地理分布、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气候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征。
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地域分布与区划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和对应的人文特色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中国的土壤和植被第六章探讨了中国的土壤和植被。
学生将学习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地域分布等。
通过对土壤和植被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以及植被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最新版) 9.1 美国 第2课时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件(最新版) 9.1 美国 第2课时 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https://img.taocdn.com/s3/m/e85691f5f242336c1fb95e00.png)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7.根据下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美国的老工业区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地区 B.美国的新工业区分布在东北地区 C.新工业区煤、铁资源丰富 D.美国的老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2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8.读图,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本土位于东半球 B.首都纽约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C.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D.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是美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3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素养提升】 9.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也叫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 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 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 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 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材料二:下图是美国本土图
材料三: 美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的国内 生产总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4
课时导学 新知突破 易错专攻 小试身手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不是因为下列哪项原因( D ) A.农业生产机械化 B.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 C.农业生产专业化 D.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2)美国工业高度发达,门类齐全,设备技术先进,B处城市是 旧金山 ,其 附近的“ 硅谷 ”是全球闻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请你分析美国发展工 业的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 。 (3)美国是国际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主要贸易伙伴有C 加拿大 (国家名 称)、D 墨西哥 (国家名称)、中国、日本等,近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不断,双方利益都受损,作为爱国、诚信、友善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中 国该走怎样的强国之路? 加强区域合作与联系 (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639d86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b.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张月石本学期地理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这次地理教材改革突破最多的实际是七年级下册,写法与过去的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分为这样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部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
涉及到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大的层面。
对大洲的认识更宏观一些,要求的要素比较少;对地区的认识,涉及自然地理特点的要素比较多;对国家的认识则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
寻求更多的展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开篇章节,在世界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从本章各节的结构上来分析,知识的侧重点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为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就是为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作基础的。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对上一章分区地理的进一步延续,选择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为案例进行学习,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半球的国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这章突出问题就是: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人文特点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历史、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结果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教学中只要抓住这条主线扩展分析,“内容标准”的达成度就比较高。
极地地区: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能利用前面所学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保护两级地区饿重要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b62a87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a9.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ccf2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46.png)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学习这本教科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地球、大陆、国家、地理环境、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对这本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自转和公转等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重要特征和运动规律。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结构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 地球的地理坐标和时区二、大陆和国家了解地球上的大陆和各个国家的位置和特征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地理观念非常重要。
教科书对大陆的分布、面积、人口和国家的基本分布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基本认识。
1. 大洲和国家的基本特征2. 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地理特点3. 我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三、地理环境地球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因素,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科书介绍了地球上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敏感性和认识能力。
1. 各种地形的特点和分布2. 气候类型和分布3. 水文和植被的特点和影响四、资源资源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利用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通过介绍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资源的特点和意义。
1.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 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点3.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这本教科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地球、大陆、国家、地理环境、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意识,为将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https://img.taocdn.com/s3/m/ff62eb2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8.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间隔最长的大洲。
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6.河流发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 P5亚洲地理集锦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1.亚洲有40亿人口〔2023〕,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____。
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____1. ____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 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____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络非常有利。
3. ____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 ____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 ____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 P18的图7.2 ____的地形。
7. ____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 ____的文化既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1. 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局部。
2.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极地地区 (第1课时)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课件(商务星球版)
![极地地区 (第1课时)七年级下学期地理课件(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7e554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b.png)
文森山
位于南极洲西部的埃尔斯沃思山脉四周都被冰雪所覆盖,就像行驶在冰雪海洋中的一艘船,而文森 山就是这艘船的最高桅杆。文森峰是南极洲最高峰, 也是艾尔斯渥兹山脉的主峰,文森峰是各大洲最高 峰中最矮又是最后一座被登顶的。它要求攀登者拥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极度的低温、大风和高海拔。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南极昆仑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冰穹A。这 是南极最高点,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就算是暖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 右,气候极其恶劣。昆仑站是中国在极地最寒冷的考察站,代表着中国在极地考察的高水平。
南极泰山站
中国南极昆仑站,是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是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上的科学考察站。冰穹A。这 是南极最高点,昆仑站所在的冰穹A地区年平均气温比东方站还低。就算是暖季,平均温度也在-30℃左 右,气候极其恶劣。昆仑站是中国在极地最寒冷的考察站,代表着中国在极地考察的高水平。
南极铁矿资源
南极地区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据已查明的资源分布来看,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铁矿是 南极最富有的矿产资源之一,在南极大陆,有一条厚度达400米的条带状富磁铁矿岩层,矿石平均品位达 32%~58%,初步估算其蕴藏量可供全世界开发利用200年,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富铁矿藏。
极地地区
南极的自然资源
北极光神秘、梦幻,它是北极一道奇异的风景 吸引了无数渴慕的目光
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
读图思考:在图中描出南极圈,观察并描述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泛指 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包括中心的南极 大陆及其周边环绕的海洋。
极地地区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769d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0.png)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完整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分析介绍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进行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结构、内容和教学设计的评估,以及对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的总结,旨在提供对该教材的综合评价。
教材结构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共包括X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多个小节。
教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地理知识分散在各个单元中。
整个教材的结构清晰,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和研究。
内容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教材包括了地球与地图、地理与环境、人口与城市等多个主题。
每个主题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概念。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案例的运用,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下地理教材的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研究兴趣。
教材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如图片、动画和案例分析等,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教材也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如练题、实验设计和课堂讨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优点总结1. 全面的内容覆盖: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材内容广泛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2. 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教材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使研究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材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情境设计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教材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足总结1. 内容难易度不均衡: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难易度不均衡,有些知识点可能过于简单,而有些知识点则相对较难,容易导致学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浙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246f7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6.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电子课本浙教版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亚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亚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南部有赤道穿过,中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3)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连欧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地形地势:(1)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大陆周(3)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气候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2)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4、河流特征:亚洲河流特点:(1)大河众多:(2)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有关);(3)内流区面积广大。
5、主要河湖:亚洲最长、水量最大的足长江,居世界第三;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世界最深湖泊足贝加尔湖;面积最大的湖泊足里海(咸水湖);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是死海;半咸水、半淡水的湖泊是巴尔喀什湖。
6、人口和国家:(1)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人洲,占60%,大多是黄色人种;(2)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东南亚;(3)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印度尼西业。
除日本外,均为发展中国家。
7、欧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欧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2)纬度位置:欧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寒带,没有热带。
(3)海陆位置: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连亚洲。
8、地形地势:(1)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洲;(2)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南是阿尔卑斯山脉,北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3)欧洲地形深受冰川作用影响。
9、气候特点:(1)欧洲以温带气候为主;(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为典型。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a1941b5f0e7cd1842536b8.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概述及章节目标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在学生了世界地形、气候、居民等地理知识之后,重在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理解。
介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如何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方法是关键,因此,在前面的章节当中都有介绍学习的方法。
教材从“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三个层面来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知识。
但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例如:1、学习大洲时主要侧重于:(1)阅读地图——掌握各大洲的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等)(2)通过读图和阅读有关资料——归纳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
(3)通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居民以及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述亚洲),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再由学生根据方法去了解某个区域的地理知识(了解欧洲)。
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同时还要注意每个区域的突出特点。
如亚洲的面积、人口居世界第一、亚洲的季风性气候;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经济;非洲的热带高原,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美洲的移民居民、混血种人以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学习地区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读图——掌握该地区的位置与范围(2)通过阅读地形或地形剖面图——知道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3)通过读图或阅读有关资料——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与其紧密联系的农业发展)(4)通过举例——了解本地区风土人情(5)知道本地区著名的国际性组织世界上的地区虽然多以方位来划分,但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彼此的共性之外,还要重点突出其个性。
如东南亚的热带资源、南亚的宗教、西亚的石油、西欧的旅游、两极的冰雪都是吸引学生对探究地理王国的兴趣。
3、学习国家时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读图——掌握该国的位置和国土组成。
(除巴西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土都有不同的组成部分。
如日本的四大岛屿和其它小岛;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法国地中海的科西嘉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地区》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地形、气候和河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地区》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1课时:地形、气候和河湖)](https://img.taocdn.com/s3/m/a232983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e.png)
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河湖
找一找
读图,找出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 马拉维湖和乍得湖。 ➢ 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 坦葛尼喀湖:世界第二深湖 ➢ 马拉维湖:世界第四深湖 ➢ 乍得湖:国际性湖泊
乍得湖
坦噶尼喀湖
维多利亚湖 马拉维湖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找一找
读图,非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沙漠气候 ➢ 地中海气候
1.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湿季。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活动探究 分析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茅草屋
茅草屋是非 洲典型的民居, 分布广泛。一般 用树枝、木棍构 架,房顶铺茅草。
墙体用树枝、木棍 构成,比较薄,透 气性好。
➢ 气候分布特点 1.以热带气候为主,没有温带 和寒带; 2.气候呈带状,以赤道为对称 轴向南北呈对称分布; 3.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活动探究 分析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茅草屋是非 洲典型的民居, 分布广泛。一般 用树枝、木棍构 架,房顶铺茅草。
恩贾梅纳多年平均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茅草屋
1.以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为例,说说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
2.谈谈当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四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
活动探究 分析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全年高温
最高26°C
最低15°C 最高175mm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0e71609c850ad02de80418c.png)
根据经纬度描述亚洲所在的半球位置,借助亚洲周边相邻的地理事物,描述 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名称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 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 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 “Asu”,即“东方日出之地”。“Asia”是从腓尼基语“Asu”演化 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东部三种季风气候的分布是纬度位 置的影响。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对比 (1)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2)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冬夏季风的成因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为亚洲北部冬季盛行的偏北风。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南极洲跨经度360°。
北亚地区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狗拉雪橇?
北亚靠近北极圈,气候常年严寒,汽车在这里使用率不高,因此生活在这 里的人们的交通工具是狗拉雪橇。但为什么是用狗呢?原因有以下几 点:①狗的体重较轻,可以在雪面上飞快奔跑而不会陷下去;②狗的耐力 较好,可以长途奔跑;③狗的食物较易解决,因为气候的原因,当地植物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如何描述区域的地形特点 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形特点,首先描述该区域以哪种地形为 主,其次是描述区域地形类型分布的方位,最后说明区域 的地势特点。
亚洲地势起伏大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 面积最大的高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c1af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53.pn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亚洲东部的岛弧带岛弧是指延展很长的呈弧形排列的群岛。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边缘地带,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自北向南主要包括千岛岛弧、日本岛弧、琉球岛弧、马里亚纳岛弧、菲律宾岛弧、巽他岛弧等。
岛弧-般纵长1千至几千千米,宽约200~300 千米。
岛弧一般有三个特点:一是地壳不稳定,地形崎岖,有现代火山活动。
二是岛弧外侧有水深6千米以上的深海沟,弧形列岛上的山脉与伴生的太平洋底深海沟之间,起伏极端,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将近20千米。
三是岛弧与海沟相伴的地区地震活跃,其震源的深度超过70千米。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海陆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一年中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叫季风。
由于亚洲位于最大的大陆一亚欧大陆的东部,面临最大的大洋一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北部的热带海城,导致海陆间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所以亚洲季风在世界上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等地属热带季风气候区。
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但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年际变化大,如出现反常,容易酿成旱涝灾害。
大陆性强——与同纬度地区比较,亚洲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强,特别在高纬度的内陆地区更为显著。
如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上扬斯克一奥伊米亚康, 1 月平均气温为- 50c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15.7c,年较差超过65c。
整个亚洲看,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递减,气温年较差递增,显示出强烈的大陆性。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亚洲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内陆距海逼远,中部地势高峻,因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外,各种气候类型均有分布。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亚洲森林、草原和沙漠面积都很广阔。
湄公河及其开发湄公河是流经亚洲各国的最大河流,也是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河流。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c994cb76a20029bd642d64.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课标、重难点、关键点拨)一、认识大洲 (5)课标要求 (5)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5)一、课标解读 (5)二、重难点分析 (6)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 (6)突破方案:案例法 (6)2、亚洲分区(重点) (7)突破方案:读图法 (7)亚洲的自然环境 (8)一、课标解读 (8)二、重难点分析 (9)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 (9)突破方案:案例法 (9)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 (9)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10)2、复杂的气候(重点) (10)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10)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 (10)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 (11)季风气候特征及影响(难点) (11)分析: (11)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 (11)二、了解地区 (11)课标要求 (11)地区一:东南亚 (12)一、课标解读 (13)二、重难点分析 (14)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重点): (14)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15)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 (15)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 (15)地区二:中东 (16)一、课标解读 (16)二、重难点分析 (17)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 (17)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7)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18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18)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18)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9)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 (19)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 (19)地区三:欧洲西部 (21)一、课标解读 (21)二、重难点分析 (23)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重点): (23)分析: (23)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对比分析法 (23)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难点): (24)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 (24)3、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 (25)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 (25)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 (25)一、课标解读 (25)二、重难点分析 (27)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重点): (27)分析: (2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读图感悟法 (27)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重点、难点): (28)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 (28)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重点、难点): (29)解决方案:综合分析法 (29)地区五:极地地区 (30)一、课标解读 (30)二、重难点分析 (32)1、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重难点) (32)分析: (32)突破方案: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读图分析法 (32)极地地区经纬网的判读(重难点) (33)分析: (33)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33)2、极地地区的科考和环境保护(重点) (34)突破方案:读图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34)三、走近国家 (35)课标要求 (35)国家一、日本 (36)一、课标解读 (36)二、重难点分析 (38)1、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重点) (38)分析: (38)突破方案 (38)2、评价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点难点) (39)分析: (39)突破方案 (39)国家二、印度 (41)一、课标解读 (41)二、重难点分析 (42)1、运用地图,指出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重点) (42)分析: (42)突破方案 (43)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难点) (44)突破方案 (45)国家三、俄罗斯 (46)一、课标解读 (46)重难点分析 (47)1、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重点) (48)分析: (48)突破方案: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48)俄罗斯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48)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48)2、俄罗斯工业特点(重点) (48)突破方案:情景创设法节 (49)3、俄罗斯的交通特点(重点) (49)突破方案:对比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50)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难点) (50)分析: (50)突破方案:学生合作探究 (50)国家四、澳大利亚 (51)一、课标解读 (51)二、重难点分析 (53)1、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53)分析: (53)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3)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54)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4)3、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55)国家五、美国 (55)一、课标解读 (56)二、重难点分析 (57)1、美国的人种(重点) (5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57)2、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重难点) (58)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58)3、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崛起(重点) (60)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60)国家六、巴西 (61)一、课标解读 (61)二、重难点分析 (63)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性的文化(重点) (63)分析: (63)突破方案:图片品读法 (63)2、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64)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6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难点) (65)突破方案:角色扮演法 (65)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8f5b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a.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初一地理下册教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人文环境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人文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差异”,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差异”这个核心去设计。
本节精心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就是使学生体验亚洲人口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和亚洲内部地域文化的差异,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着重于使学生学会分析差异的原因,认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学生情况分析:人地关系就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地域文化对于开朗又疑惑的初一学生来说也非常具备吸引力,同时学生通过其生活环境、媒体报道、互联网等途径对这些内容也存有了一定的重新认识,但对人口所引起的问题以及各地区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关系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而且是初次学习区域地理的人文环境。
3.课程资源分析:本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区,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已体现出本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对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另外班级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媒体上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报道等都是我们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
【教学构想】1.从改变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入手,渗透素质教育新理念长期以来,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是以基于认知的“双基”为主宰,学生的情意发展、学习过程的体验及方法的学习被严重忽略。
地理新课标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的目标全面刷新了传统的以“双基”为主的教学目的,为地理学科的全面育人指明了正确方向。
2.从“体验对生活有价值的地理”理念启程,非政府基本建设教学内容传统的地理教学将地理课程视为学校的一门课,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强化,使地理课堂变得封闭、孤立,使之与活生生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人文世界日益疏远,使学习者难以感知地理的魅力,难以体悟地理的价值。
第7章第6节长江中下游平原课件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7章第6节长江中下游平原课件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f711177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d.png)
学习新知
相对位置 位于巫山以东的长 江中下游沿岸。
学习新知
海陆位置
我国的南方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 东海和黄海。
黄海 东
海
学习新知
维度位置
30°N从中穿过, 位于亚热带,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 作物的生长
学习新知
地形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低平
学习新知
地形区
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江汉平原
串 珠
(3)城市④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港口 ___上__海____; 城市⑦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__杭__州___。 (4)省级行政单位⑤__江__苏__省___ ⑥__浙__江__省___ 。 (5)铁路A是_京_沪_线_;是铁路B_沪_杭_线__. 湖泊C是__太_湖__.
课堂小结
长江中下游平原
显著的区位优势
气候
优越的自然条件
地形 水文
资源
鱼米之乡 淡水鱼和水稻
沿江工业地带 人口和城市密集
武汉 上海
中游最大的城市 我国最大港口
02 东临东海和黄海 港口、滩涂、渔业、海底油气资源等开发潜力最大
03 长江沿江地带和东部沿海地带构成“T”字形区位优势。 港口、滩涂、渔业、海底油气资源等开发潜力最大
读图活动
1. 从地图中找出长江中下游平 原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简述其分布。
2.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 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2. 以武汉、南京、上海为例,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候特征。
三个城市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绝大部分区域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读图活动
3. 说一说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教材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664a5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6.png)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教材
《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是为满足全国各地初中地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地理教科书。
该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注重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突出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该教材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内容。
中国地理部分介绍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祖国。
世界地理部分则介绍了世界各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大洲、各国的地理特征、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差异。
该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图表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该教材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祖国、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等。
总之,《义务教育地理七年级下教材》是一本适合初中学生使用的地理教科书,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着圣城。
• 石油输出路线:A: 运向日本、东南亚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日本、东南亚
• B:运向西欧、美国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 C:运向西欧、美国
•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 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 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 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 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 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 关注的问题。
•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 (海拔-400米)。
•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 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 射状流向。
•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 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 —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 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 5、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 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 6、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 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 7、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 等热带经济作物。
• 8、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 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 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 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 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 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 世界第一位。
• 第四节 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 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 周边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 里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 交通要冲。
•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 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 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 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 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 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 达的地区和国家。
• 9、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 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 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 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 上。
第三节 南亚
•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 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 “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 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第二节 东南亚
• 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 与大洋州,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 路口”
• 陆上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 • 2 马六甲海峡: • 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 2)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
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未复习 第七章 亚洲
• 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落之地。
• 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
欧罗巴:西方日
•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广 3) 东西距离最长
1、亚洲地理位置:
•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 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 所跨的纬度约92度,经度约164度。
•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 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 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 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 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 —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 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 组成: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两大部分
• (识记课本12页图7.20和13页图7.21)
• 东南亚的中南半岛的地形分布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 布的特点
• 山脉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 其中湄公河是流 经东南亚国家最多的河流
• 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原因: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是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 国。
•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 业中心。
•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 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掌握发 射卫星技术。
•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 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
•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 多,内陆较少。
•(
• 3)பைடு நூலகம்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 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 改变影响气候:
•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
冷干燥。
•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
温多雨。
•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 (海拔-400米)。
•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 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 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 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课本6页图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