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32c7d65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4.png)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国际会计标准逐渐成为全球企业财务报告的标准。
在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愈发明显,我国企业面临着适应国际会计标准的挑战和机遇。
而针对这一形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一、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1.全球化经济下的会计标准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会计标准的一体化趋势愈发显著。
国际间的企业更多地需要通过统一的会计标准来进行财务报告,以便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跨国比较。
2.国际会计趋同的法律法规推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逐渐研究并采纳国际会计标准,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欧盟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美国也在大力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
这些法律法规的推动,使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更加明显。
3.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增强国际金融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也具有重要影响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都在推动国际会计趋同的进程,推广国际会计准则的使用,以提升各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在新时期下,我国企业面临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如何制定相应的策略选择,适应国际会计标准,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会计标准我国企业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会计标准,了解国际会计标准的最新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自身的会计准则,以适应国际化的财务报告要求。
企业需要大力加强国际会计标准的培训和推广工作,提升员工的国际会计标准意识和素养。
2.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对标比较企业应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对标比较工作,及时了解国际同类企业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情况,积极融入国际会计标准的思维和理念。
通过国际对标比较,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发现不足之处,从而积极完善和提升自身的会计准则水平。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94516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f.png)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指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在核心原则和基本框架上趋于一致,目的是为了提高跨国投资和经济活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发展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选择,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以及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反映了全球化的客观现实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的需要。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主要由两个国际会计组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推动和协调。
这两个组织致力于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逐渐趋同的应用。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面临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发展,选择如何实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一个关键的战略问题。
一方面,我国企业需要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和合作机会。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实践中也需要考虑国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维护国内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在制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的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并且充分参与和投入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中去。
其次,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与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相适应的会计政策和制度。
另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沟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进程。
可以通过与国际会计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应该加强与国内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7e1bb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5.png)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共同语言。
本文将探讨当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并针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分析。
一、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分析国际会计趋同是指各国间会计准则的不断接近和统一,旨在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当前,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取代传统的国家会计准则,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经得到140多个国家的采用和实施。
一方面,国际化、规模化的跨国公司将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作为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和透明度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全球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
二、国际化会计准则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全球化的步伐加快。
国际化会计准则对于我国企业的财务报告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国际化会计准则采用了更加规范和标准化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增强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为企业融资和上市提供支持。
2. 促进国内外投资和融资的便利性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消除国内外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跨国投资和融资的便利性。
国际化的财务报告能够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降低跨国投资的风险。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应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和有针对性的实施。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策略选择。
1. 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整体框架我国可以积极接受国际化会计准则的整体框架,并进行一定的本土适应。
如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需求,对国际化会计准则进行适度的修订和调整,以满足我国特定的财务信息需求。
2. 分阶段推进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可以通过分阶段的方式推进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逐步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https://img.taocdn.com/s3/m/3ca5a65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0.png)
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会计标准是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准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各方利益的重要工具。
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标准建设的现状1. 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构建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经历了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企业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等多个领域的会计准则。
这些准则覆盖了各类企业和组织,为其提供了规范的会计处理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
2. 与国际接轨的努力我国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就开始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在会计领域,我国积极借鉴国际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推出了《企业会计准则》(C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等一系列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3. 开发新的会计准则我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下,也在不断开发新的会计准则,以适应国内外的各种需求。
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推出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规范金融机构的会计处理,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我国会计标准建设与国际协调的问题1. 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我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要面对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性问题。
因为国际准则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市场环境。
在企业会计准则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采取了一些特殊处理,这与国际准则有所不同。
2. 会计标准的落实难度尽管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日趋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落实难度。
企业普遍存在对会计准则理解的不足,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地方性的会计准则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跨地区经营的企业难以应对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3. 与国际会计标准的融合问题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我国也在不断努力推进融合工作。
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会计国际协调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df9dbe0551810a6f4248607.png)
[ 南商业 高等 专科 学校 会计 系, 南 郑 州 4 0 4 ] 河 河 5 0 4
摘
要 : 国在 会 计 国 际协 调 中遇 到 的 最 大障 碍 是 本 国 的 环 境 问题 : 场 经 济 尚 不 成 熟 , 我 市 市场 竞 争 很 不 充 分 ,
会 计信 息使 用者 对会 计 信 息的 需 求 、 注程 度 不 高 , 律 、 关 法 法规 环 境 较 差 , 的 会 计 准 则 缺 乏 有 效 的执 行 机 制 。 这 新 些 问题 有 些 会 随 着 市场 经 济 的 发展 、 业制 度 和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的 变 革 而 逐 渐 得 到 改善 或 消 失 , 些 需 要 社 会 各 方 企 有
面努 力 才能 减轻 , 些 则 需要 会 计 理论 界 和 实务 界共 同努 力才 能 消 除 。 有
关 键词 : 计 准 则 ; 际协 调 ; 计 信 息 会 国 会
d i1 . 9 9 jis . 0 8—3 2 . 0 0 0 . 0 o: 0 3 6 / .sn 1 0 98 2 1 .30 6
现 会 计 信 息 的相 关 性 。 我 国 2 0 0 6年 发 布 的企 业 会 计 准 则 在 充 分 考 虑 市 场 发 展 的状 况 后 , 基 本 准 则 在
和五个具体 准则 中采 用 了公 允价 值 计量 , 在 准则 但
执 行 过 程 中 公 允 价 值 的 使 用 受 到 了 限 制 。 这 是 因 为 , 先 , 国 市 场 经 济 尚 处 于 发 育 阶 段 , 业 间 的 首 我 企
2 我 国信 息 使 用 者 对 会 计 信 息 的 需 求 、 注 程 . 关
度 与 发 达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尚 存 差 距
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cc224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4.png)
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已经成为全球会计领域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以适应国际化的经济环境。
本文将就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深入探讨。
一、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国际会计趋同指的是全球范围内会计准则逐渐统一,会计规则逐渐一致化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差异已成为影响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际会计准则逐渐形成,旨在统一各国的会计规则,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推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IASB是一个独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其目标是制定全球接受的会计准则,以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FASB则是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负责制定美国国内的会计准则。
两者合作是为了确保国际和美国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使用。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企业已经走向了国际舞台。
与此我国企业需要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需求,提高国际贸易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至关重要。
1.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可以使我国企业更容易与国际企业进行比较和对比,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
2.增强企业透明度和信誉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可以带来更高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提升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和真实性,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和信誉。
这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和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3.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
会计国际协调的现状及中国的策略
![会计国际协调的现状及中国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479146b1ed9ad51f01df259.png)
会计国际协调的现状及中国的策略国际会计协调化是指对各国会计规范和会计信息的差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的过程。
国际会计协调,是国际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国际会计协调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化的组织及其协调的成果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IASC是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它所制定的准则不具有强制力,并不能取代会员国各自的会计准则,更不能强加于非会员国家。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必须消灭各国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存在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推行一套严格的、变通范围狭小的制度。
IASC在颁布的《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中修订了“标准化”目标,确认“尽可能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分歧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这一更为基本、更为可行的目标。
这种务实的做法,给IASC带来了生命力,它的工作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关注,而且在实务中也取得很大进展,国际会计准则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直接采纳为本国的会计准则,同时也被许多国家作为制定本国会计准则的参照系,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FASB,FASB已经切切实实地采取了一系列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措施,并且,在寻找和辨别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研究中,FASB已经把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其准则国际协调的参照了。
FASB为推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所做的努力加速了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有利于统一美国国内外公众公司使用的财务报告。
积极开展区域协调,加强与亚洲国家准则制定机构间的沟通和合作,扩大亚洲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
欧洲联盟(EU),EU是政治机构,它能够通过立法制定一套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规则,并在推行和实施上具有权威性和强制力,使得各成员国都能自愿或不自愿地接受。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e24b607c1c708a1294a4416.png)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会计国际化呈现出全球加速的趋势,作为规范会计信息标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国际化的核心。
尽管我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趋同的准则体系,然而由于我国会计改革起步较晚和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在概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长、发展、进一步完善所现存的障碍和阻力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应采取的一些策略建议,以期能够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环境;会计改革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Standards in China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showing the accelerating global trend,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the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s core. Despit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released a substantial system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tart-late accounting reform and the speci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on the road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ur analysis based on the special account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put forward obstacles China are facing and strategic proposals should tak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a purpos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China.KEY 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accounting environment;accounting re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 (1)2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2)2.1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减少对外贸易的损失 (2)2.2趋同可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2.3趋同可提高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 (2)2.4趋同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2.5趋同可提升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3)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问题 (3)3.1市场经济基础不够雄厚 (3)3.2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3)3.3社会意识觉醒不够程度 (4)3.4新准则有些规定过度超前实施难度大 (4)3.5会计行业有待持续发展,会计人员执业水平不高 (4)4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国际趋同的对策 (5)4.1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 (5)4.2深入开展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准则制定水平 (5)4.2.1构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 (5)4.2.2改进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 (5)4.2.3增强会计准则应用的可操作性 (6)4.3为实施新准则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完善准则执行机制 (6)4.4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6)4.5.1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 (7)4.5.2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7)4.5.3加强后续教育,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 (7)5结论 (7)参考文献 (8)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并愈演愈烈,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
国际会计协调现状及问题
![国际会计协调现状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56d56d8580216fc710afdca.png)
国际会计协调现状及问题摘要:会计国际趋同就是指国际会计准则综合考虑到各国会计准则的优点和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情况,各国会计准则逐步接近国际准则,实现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统一性的过程。
由于在不同国家内,会计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想发展成为一个单一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缓慢的过程。
关键词:国际会计协调;现状;问题;对策一、国际会计协调的概述(一)推行国际会计协调依据的原则缩减和消除各国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是国际会计协调的主要任务,这就决定推行会计协调时依据的原则应包括:首先是协调合作,应基于各国互相协调的基础上对自己国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的选择和调整,从而达成共识。
其次是求同存异,应立足在各个国家现存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的,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准则。
最后是统一性与选择性并存,统一是基本要求,但由于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可以依据某一要求,针对某些会计业务制定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二)国际会计协调的参与者国际会计协调不是自身发展起来的,而是通过一些机构或者组织促进其发展的,这些机构包括:国际性政府间机构如: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专家工作组;区域性国家联盟如:欧洲联盟;官方机构国际组织如: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民间性国际组织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以及区域性会计师联合会。
(三)国际会计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增强。
国际经济交流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交易双方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一致性需求加强。
国际资本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国际范围内资本流动的不断加强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的存在差异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国对信息有效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对网络会计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
二、国际会计协调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一)国际会计研究队伍及其成果逐年上升研究队伍是进行国际会计研究必不可少的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效益等问题。
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a9e484ccbff121dd3683aa.png)
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
我们知道,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但是中国未在其中。
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最多的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呈一个日益加速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
因此,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发布了中国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
随后,又先后发布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相同。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一致。
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8847a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0f.png)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情况。
在国际会计原则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制度在受到国际会计原则影响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较大,我国会计人才素质与国际会计人才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不尽相同,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在适应国际会计监管标准方面仍有待提高。
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的协调化仍需要持续努力和改进,以促进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国际会计原则、我国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人才素质、国际会计人才标准、会计信息披露、国际会计信息披露、会计监管体系、国际会计监管标准、协调化分析、结论。
1. 引言1.1 引言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也在逐渐统一和完善,这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国际会计原则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我国会计人才素质与国际会计人才标准的差距、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以及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与国际会计监管标准的适应情况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之间的协调化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发展,推动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正文2.1 国际会计原则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一、规范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国际会计原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参考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研究和调整,使我国会计准则更趋于规范和国际化。
国际会计原则的影响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规范,提升了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二、推动我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国际会计原则的趋于统一,促使我国企业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85666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2.png)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个新时期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需要与国际趋同,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一、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国际会计趋同,是指各国在会计准则、会计报告和会计制度方面相互接近和逐渐统一的趋势。
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金融报告准则的统一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是国际上通用的金融报告准则,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IFRS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用IFRS作为其会计准则,这种现象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更加明显。
2. 国际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统一随着国际市场间的交流交易增多,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会计与审计专业的统一问题愈加凸显。
国际上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协会和机构也在不断推动会计和审计专业的标准和规范的统一。
3.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跨国经营、投资与融资活动的增多,会计差异对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管理带来的负面冲击也越来越大,因此推动国际会计趋同形势更加迫切。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应当立足于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大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学习力度,积极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优秀之处,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特点,适度修改和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二是加强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力度,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三是加强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水平,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https://img.taocdn.com/s3/m/410b9eb2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f.png)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日益增长,国际上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国际趋同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采用相似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以增强跨国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角度,探讨国际趋同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面临国际趋同的挑战时所采取的应对举措。
首先,国际趋同对于全球经济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趋同可以统一全球财务报告的规则,促进国际投资的流动和跨国企业的发展,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弥补国家之间财务信息披露的差异。
对投资者而言,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价值和收益。
此外,国际趋同还可以提高跨国企业的竞争力,降低其准入门槛,减少跨国投资者的成本,促进国际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其次,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不断推出和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IASB的目标是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以保证全球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财务报告的标准化理解和比较。
目前,IFRS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成为全球逾120多个国家的会计准则。
然而,我国在面临国际趋同的挑战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
首先,我国的法律环境和财务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财务市场在发展和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政策和规定,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一致。
其次,我国的公司实体类型和业务模式较为多元化,导致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难以保证。
此外,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和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于重大的会计政策变更、评估和披露的管理不足。
为了应对国际趋同的挑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举措。
首先,我国加强了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e36492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c.png)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跨国化,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制定和推广,更是推动了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其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以期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本文将回顾国际会计趋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IFRS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情况,以及各国在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深入剖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现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包括逐步采用IFRS、加强与国际会计组织的合作、完善国内会计准则体系等。
本文将就如何实施这些策略提出具体的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界和学术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全球会计准则的完善做出贡献。
二、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会计趋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各国纷纷加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对接,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呈现出以下特点:IFRS的广泛采用。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采用或趋同于IFRS,将其作为统一的会计准则。
这不仅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
IFRS的广泛应用,使得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更加可比,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清晰、透明的财务信息。
地区性趋同协议的增多。
为了推动会计准则的趋同,一些地区性组织或国家联盟纷纷达成趋同协议。
这些协议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协调,减少跨境交易的会计障碍。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cd8e87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png)
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国际间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也变得愈发重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也成为了一个趋势。
本文将就新时期下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
一、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国际会计趋同是指各国的会计制度在原则、规则、程序等方面逐渐趋同。
这种趋同是受全球化和跨国经营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互联互通,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
这就要求各国的会计准则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求,以提高国际间的审计和评估的比较可靠性,增进国际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
1.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趋同是必然的趋势。
因为各国的企业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必须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符合国际需求的会计准则会有益于企业的国际发展。
2.国际间财务信息交换的需求增加国际间财务信息的交换需要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而各国的会计准则的不同会给跨国企业的财务信息交换带来困难。
各国的会计准则需要逐渐趋同,以满足跨国企业的财务信息交换需求。
3.国际投资者需要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随着国际投资的增加,投资者需要更加可靠的财务信息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
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差异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国际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将有助于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任。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面对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策略,以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
1.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争取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表我国的观点和立场,以确保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需求。
国际会计协调中面临的困难(2)
![国际会计协调中面临的困难(2)](https://img.taocdn.com/s3/m/2d4afbdb195f312b3169a566.png)
国际会计协调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3 目前我国会计协调中面临的困难3.1国际上国际会计协调中面临的困难国际会计协调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了,而且有着更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国际会计协调的重要性,但是,国际会计协调的成功还需要一段艰辛的历程,因为各个国家有着他们独立而完善的,符合他们国家的人文、历史、法律和经济发展,如果进行国际会计协调,必定会抛弃他们原本已经具有的一些原则,而每一个国家都致力于维护属于自己的准则和利益。
国际会计协调并没有支配地位,无法强制执行,所以,国际会计协调的成功困难重重。
3.1.1国际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选择性削弱了准则的统一性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统一性,因为只有统一的准则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
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初期制定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几个大国准则的结合物,虽然说,这样的准则的选择空间很小,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性。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中来,这个初期的规则显然并不能合适所有的国家。
因此,随着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发展,“可比性计划”被提上议程,对初期提出来的准则做出了修正,规定了两种可能和可供参考的方法。
此外,由于各国的大环境不同,国际会计准则也必须有一些可供选择的条款,而选择性与统一性是相互矛盾的,在某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
3.1.2美国挑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阻碍了国际会计协调美国是现今世界上在会计方面最为先进的国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也将同样保持着在会计方面的优越性,而且美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的侵略性,所以,国际会计协调在美国的进行变得非常困难。
即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市场的压力而不得不有所改变,但这不是根本性的,那种不合作的态度仍然存在。
2000年美国的证券会计师协会更是提出了十个不实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理由,表明了美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
因为美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他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不合作,同样对国际会计协调的完善造成了阻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新进展与面临的问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面临的障碍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新进展与面临的问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面临的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fb3af460e2bd960591c67721.png)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新进展与面临的问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面临的障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xx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xx年国际 __爆发后,中国响应G20和FSB倡议,在现有基础上,财政部于xx年4月2日正式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简称“路线图”),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一、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来会计专业人士及其他各界的努力,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面趋同。
然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的程序与机制以及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方面与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准则制定机制上的差距中国的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而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
因此,与国际准则相比,中国的会计准则或许降低了制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它的权威性却会大打折扣。
2.会计处理问题上的差异①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存在的差异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这将使得一些原本就正确计提减值的企业在资产减值恢复时的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而且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来构建整个准则体系显然是不一致的。
②企业合并问题存在的差异企业合并过程中有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
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取消权益结合法,采用购买法作为合并会计处理的唯一指定方法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却给了权益结合法一定的“生存空间”——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困境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aebda00d90c69ec3d5bb750d.png)
集体经济·中国集体经济·2012·09(3月)摘要: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过程。
无论是会计准则发布的次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围绕会计改革进行人才培训、理论研究、对外宣传、国际交流等,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文章简要探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所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翻译、介绍国际会计准则。
之后,提出了在中国制定会计准则,接着是会计模式的转换,一系列具体准则的制定,使我国在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收入确认、利息资本化等重大会计问题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但在透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发展前景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它并不是一个立即就能实现的目标,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各种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概括起来,其中最直接和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国际会计准则“全盘拿来”与“中国特色”对于我国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是一对矛盾,这也是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矛盾。
在我国表示坚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这一基本态度的时候,常用到的前提是“考虑到中国当前面临的特殊环境,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会计国际协调,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这里的环境和国情就是指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包括会计准则赖以生存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我们应该看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据的会计环境是英、美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监管较为完善的国家。
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是计划经济的转轨时期,商品、资本等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发展水平并存。
所以,尽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但在制定会计准则时,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是我们要考虑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分析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ed68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1.png)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分析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指中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趋势。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之间的会计规范之间的差异成为了一个影响企业经营和国际投资的重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会计准则对全球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1.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步伐加快。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的改革,包括全面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等一系列举措。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对外投资的逐步增加,中国加快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步伐。
2.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日益增加。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审计和会计信息要求也日益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积极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3.国际会计准则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增强。
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组织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国际会计准则组织对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审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现状是积极向上的,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国正积极推动会计准则的改革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中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对滞后,对于会计准则的规范和制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
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调整都需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衔接,这就给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企业适应能力有限。
中国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其财务管理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与国际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提高企业适应国际会计准则的能力。
3.制度建设的不健全。
中国的会计监管和审计体系在国际标准下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体系做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加入到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
我们知道,到2005年,要求本国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国家将达到65个,但是中国未在其中。
作为目前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已呈一个日益加速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迫切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又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
因此,我们对国际会计协调的态度是积极的。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中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国对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一向持积极态度多年来,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
中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会计改革始于1992年,当时我们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项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基本准则即是以当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
随后,又先后发布了3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以相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制定的,在内容上也与之相当接近,有些甚至基本相同。
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些新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的相关定义基本一致。
修改会计要素定义,促进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一致,是我国会计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也认识到,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因此,在对待会计国际协调方面,我们一贯坚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基础上,除了那些相关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者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的情况之外,我们都努力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或者一致。
这一指导原则已经体现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中,也将指导我国未来会计准则、制度的建设。
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是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发展,我们一贯高度重视,除一直把它作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和参考蓝本外,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相关事务。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际会计协调已经从强调协调进入到了制定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实现各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时代,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努力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而趋同的步伐和进程则取决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进程。
我们注意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本身及其应用实际是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准则本身的高质量,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较为成熟的准则执行机制相配套。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基本上是基于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
而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则是从20多年前完全的计划经济转换而来的,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之间尚存在不少差距。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
自1978年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改革历程大体经历了探索发展阶段、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三大阶段。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退出相关领域、市场调节功能逐步释放的过程。
中国这种渐进式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的会计改革也只能走渐进式改革道路,而不能超越宏观经济环境,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所以,对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改革,我们一直注意保持一个合理的进度,根据市场的发展,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进行改革。
比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产品的价格逐步由市场机制决定,资产的价值受市场价格的波动、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影响较大,从而出现了资产减值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其进行会计规范,我们及时地按照国际惯例出台了有关会计政策。
又如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有不少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国家仍然居于控股地位,从而导致不少交易双方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关联方交易中,不公允的交易较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适时地制定了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提高了财务报告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满足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基于上述,我们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是与会计环境休戚相关的,当会计环境相对成熟了或者对会计信息形成需求了,制定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也就水到渠成。
我国当前会计环境所面临的几个问题尽管我们一直非常积极地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和趋同,但就当前中国的会计环境而言,我们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可能是中国所特有的,有些可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者转型经济国家所共有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在处理某些交易或者事项时,在是否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相关原则上处于两难境地。
第一,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中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和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关注程度和角度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尚存差距。
我们知道,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的特征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对于我们应当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至关重要。
以上市公司为例,中国目前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群体构成及其信息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属于国有控股企业,“一股独大”,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
按道理来讲,大股东应当是公司财务报告的最主要使用者,但是在中国,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其行为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两类问题,一类问题是大股东所有者缺位,一类问题是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干预企业经营。
这两类问题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前者导致大股东无法产生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后者则有可能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掺入较多的人为因素,并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按照一般市场机制要求设计的会计准则恐怕难以达到其预期目标。
(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流通股三类,这其中,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股票目前是不允许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流通的。
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往往占一家上市公司股权的绝大多数,而它们又不流通,所以相关股东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关注和灵敏度并不高。
换句话说,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里所说的决策,很主要的一方面是投资者(股东或者潜在的股东)根据财务报告信息作出决定“买或者卖股票”的决策。
而在中国,由于国有股和法人股无法流通,财务报告的这一决策作用较难体现。
(三)在可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中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人或者小股东,即所谓的“散户”或者“股民”。
这些散户或者股民占了社会公众股股东的80%,甚至90%以上,他们通常缺乏投资经验和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投资决策很少依赖于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因此,财务报告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这些投资者身上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四)机构投资者还处于初创阶段,专业财务分析师队伍还有待培育和发展。
我们知道,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居多,而且往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占绝对优势。
这些机构投资者经验丰富,理性、专业,注重长远目标,对财务报告内容和质量要求较高。
与此同时,还有一批十分活跃的、专业的财务分析师队伍,实时地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提供决策咨询。
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数量还较少,机构投资者的水平也有待提高,而专业的财务分析师则才刚刚引入中国,要在证券市场中形成一支较为成熟的分析、研究、利用财务信息的专业队伍还有待时日。
因此,从机构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从企业业绩评价和监督角度看,现行中国法律法规环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应用环境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一致。
根据中国公司法和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在公司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股票、暂停股票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进行评价和监督等方面都非常倚重于利润指标,这不仅使得利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也使得如何真实、公允地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利润信息变得十分关键。
我们注意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进行的“报告财务业绩”项目,理事会的目的是准备将现行的利润表(收益表)改造成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综合收益信息,而不再直接提供净利润(净收益)信息。
鉴于我国现行许多法律法规都规定以净利润作为业绩衡量指标,所以,在我国要引入全面收益表,从目前来看存在着法律、法规上的障碍。
第三,从商业环境来看,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尚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这对会计如何真实、公允地反映这类交易提出了挑战。
在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下,交易双方应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然而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形成这样的商业环境还需要一段时间。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中国仍旧存在着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者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财务权等与政府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很难真正成为利益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还很难说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的,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也很难说是公允的。
尤其是一些国有关联方之间的产权交易,其实质是一种自我交易行为。
(2)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仍然处于主导地位,许多上市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剥离出一部分资产和负债形成的,其母公司通常仍旧为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涉及的领域较广,相互之间关联方交易相当普遍。
而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往往都难以保证。
在中国,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时有发生。
因此,面对大量的关联方交易,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这些交易成为困扰中国目前会计界和监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市场环境上,它与建立在公平、公允的非关联方交易的基础之上的大多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从市场体系和发育程度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中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是转型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必然,而且与近年来的经济环境基本上是适应的,但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看,则会有不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