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性狭窄脑梗死发病机制-神经科高峰会-2011
CISS-两大特色解读
![CISS-两大特色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f46c3dea58da0116c174968.png)
其他原因
烟雾病 夹层动脉瘤 动脉炎 等
但其实没有必要改名心源称性卒中
高山
• 血管检查发现ICA或者 MCA狭窄,病因
– 粥样硬化 – 烟雾病 – 动脉夹层 – ----
血栓形成可继发于很多不同的病理情况
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因
高山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 多病因
无确定病因 检查欠完整
载体动脉斑块 动脉到动脉 低灌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堵塞穿支
栓塞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高山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机制
血
性
卒
中
斑块延伸或 血栓形成
高山
机制: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穿支动脉梗死
高山
5
1989年,Caplan教授根据病理画的图
载体斑块堵塞穿支 联合斑块延至穿支
Caplan LR.Neurology. 1989 Sep;39(9):1246-50
粥大样动硬脉化粥血样栓硬形化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
原因不明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高山
4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
原因不明
同一的病因
高山
缺血性卒中病因亚型:
小动脉疾病
动 血大大脉 栓动动粥 形脉脉样 成粥粥硬 (样样化A硬T硬化)化
高山
动脉到动脉栓塞
• 多发皮层或流域性梗 死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9d92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d.png)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形成于动脉内皮层,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的发生,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以下将详细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1. 内皮损伤:内皮细胞是动脉壁的一层薄膜,它们产生一种叫做一氧化氮(NO)的物质,它具有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助于保持血管的张力和血液流动的正常。
然而,内皮受损可引起NO产生减少,允许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从血液中渗入血管壁。
2. LDL转运:损伤的内皮细胞释放出化学信号,吸引白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形成脂质斑块。
同时,LDL被氧化,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ox-LDL),这种ox-LDL更容易被吞噬细胞摄取。
3. 细胞外基质沉积:摄取ox-LDL的细胞会变成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它们从氧化LDL中重新释放出胆固醇,并促使动脉壁中的细胞外基质发生变化,沉积大量胆固醇和其他脂质。
4.斑块形成: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导致斑块的形成。
斑块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其他免疫细胞和胆固醇等组成的团块,它会增加动脉壁的厚度。
5.斑块破裂: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蛋白酶,使斑块表面的纤维帽薄弱且易破裂。
这可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6.血栓形成:当血栓形成时,它可能会完全或部分阻塞动脉,导致心肌梗死、中风或其他血液循环障碍。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如血浆中的脂蛋白水平、炎症反应、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总结一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皮损伤、LDL转运、细胞外基质沉积、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
![病理学9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ppt](https://img.taocdn.com/s3/m/410396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6.png)
发病机制
平滑肌增殖和突变学说:
平滑肌的迁移和增殖 平滑肌的突变
慢性炎症学说: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参与AS的形成,引起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 c-反应蛋白(CPR): 一种炎性介质,可信性最 高的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检测指标
发病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MC吞噬作用 MC促进增殖作用 MC分泌氧化代谢产物
定 义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
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多支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高度狭窄(>75%)并多
有复合病变及痉挛 剧烈而持久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缓 解,可出现严重并发症
心肌梗死-类型
依病变范围、深度分为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特 点
心室壁内侧1/3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 。
AS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多见 间歇性跛行:狭窄→缺血→下肢疼痛→休息→好转 萎缩:长期慢性缺血 干性坏疽:管腔完全阻塞,侧枝循环不能代偿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后 果:
麻痹性肠梗阻 肠梗死 休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器官 缺血
粥样
斑块
形成
动脉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细动脉硬化 动脉中层钙化
发病情况
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 好发于中老年人 40-50岁发展最快 弥漫性病变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高血压 吸烟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遗传因素 年龄和性别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hyperlipidaemia)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神经内科常见病症——脑梗死
![神经内科常见病症——脑梗死](https://img.taocdn.com/s3/m/516d0cc3d1f34693daef3ee9.png)
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
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
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病因和发病机制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
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
本病具体的病因及其作用机制如下所述。
血管壁本身的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且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较颅外动脉病变更多见。
其次为脑动脉壁炎症,如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等。
此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也可引起脑梗死。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大血管的分叉处和弯曲处,故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的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等。
当这些部位的血管内膜上的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随后黏附、聚集、沉积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可阻塞远端动脉导致脑梗死。
脑动脉斑块也可造成管腔本身的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灌注区域内的血液压力下降、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黏度增加,进而产生局部脑区域供血减少或促进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症状。
血液成分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黏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增多症、口服避孕药等均可致血栓形成。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
![神经病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5113b9d4d8d15abe234e88.png)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VD )掌握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念、特点及治疗措施重点:掌握概念、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诊治原则Introduction脑卒中(stroke):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脑的血液供应一,动脉系统1.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1)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 分支包括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 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节)的血液 (2)大脑前动脉(The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 是颈内动脉的终支, 分为皮层支及深穿支;•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及额顶叶背侧面上1/4部皮质; • 深穿支主要供应内囊前肢及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
(3)大脑中动脉(MCA )• 是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分为皮层支与深穿支;• 供应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2/3,内囊膝部和后肢前2/3,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豆纹动脉(供应内囊)是高血压脑出血最易出现的部位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1)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 ) • 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丘脑、 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2)大脑后动脉(PCA ) • 基底动脉终末支,供应ditto3.脑底动脉环(Circle of Willis )• 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脑血流供应的调节和代偿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缺血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一,TIA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但不伴发急性梗死。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e919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a.png)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发
发
病
病
TIA
年
状
龄
态
进
意
展
识
速
状
度
态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https://img.taocdn.com/s3/m/d099cb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5.png)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大动脉狭窄管理规范--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7(027)001【总页数】8页(P64-71)【关键词】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治疗;管理;规范【作者】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前言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中国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亚型。
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CNSR)的数据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1]。
中国脑动脉狭窄存在显著的分布特点,即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
据统计,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占到46.6%[2]。
关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自2012年以来,相关领域的专家相继颁布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中国专家共识》[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5]《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6]《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8]《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5》[9]《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10],这些专家共识和指南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脑动狭窄这类疾病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传统的形态学评估发展到对脑组织病理生理学评估(侧支循环、脑血流及脑代谢)。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94240f9bb4cf7ec4afed0aa.png)
神经病学题库(第五讲--脑血管疾病)第五章脑血管疾病一、选择题【A型题】1.女患,62岁,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日后病情渐加重。
血压148/80mmHg,意识清,Broca失语,右侧偏瘫。
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A.脑栓塞B.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短暂脑缺血发作D.脑出血E.腔隙性梗死2.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A.失写B.眩晕C.构音障碍D.复视E.交叉瘫3.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A.对侧上肢或下肢无力或轻偏瘫B.对侧偏身感觉障碍C.失语D.同侧单眼失明E.对侧偏瘫4.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A.眩晕B.耳鸣和耳聋C.跌倒发作D.吞咽困难E.复视5.患者60岁,突然不能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
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A.局灶性癫痫发作B.脑栓塞C.癔病发作D.颈内动脉系统TIA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6.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D.小脑下前动脉E.大脑前动脉7.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常发生于下列哪支动脉:A.大脑前动脉B.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基底动脉D.大脑后动脉E.椎基底动脉8.患者58岁,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日后视力略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
查体:血压140/90mmHg,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肢体瘫和偏身感觉障碍。
阻塞的血管是: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质支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E.右侧颈内动脉9.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可以不出现临床症状,是由于:A.同侧颈外动脉未闭塞B.对侧颈内动脉未闭塞C.正常的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D.双侧椎动脉未闭塞E.颅内血管变异10.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A.高血压B.脑动脉粥样硬化C.各种脑动脉炎D.血压偏低E.红细胞增多症11.脑梗死不应出现的症状、体征是:A.意识不清B.肢体瘫痪C.头痛D.癫痫发作E.脑膜刺激征12.大脑前动脉阻塞时出现尿失禁,是由于损害了:A.额极B.旁中央小叶C.胼胝体前4/5D.扣带回E.额叶底部13.患者发病后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最可能为下述哪条血管闭塞:A.大脑前动脉主干B.大脑中动脉主干C.大脑后动脉主干D.内听动脉E.椎基底动脉14.大脑中动脉皮质支闭塞引起对侧偏瘫的特点是:A.不伴脑神经瘫B.偏瘫以下肢为重C.均等性轻偏瘫D.偏瘫以上肢为重E.上下肢均为0级瘫15.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变闭塞血管是: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E.后交通动脉16.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不出现以下哪个症状?A.眩晕B.眼球运动障碍C.吞咽困难D.失语E.交叉性瘫痪17.64岁男患,高血压病史6年,晨起出现复视,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脑梗死CISS分型
![脑梗死CISS分型](https://img.taocdn.com/s3/m/b1cbe6cbb4daa58da1114ac9.png)
66
2021/5/9
67
2021/5/9
68
2021/5/9
69
2021/5/9
70
2021/5/9
71
2021/5/9
72
2021/5/9
73
2021/5/9
74
2021/5/9
75
2021/5/9
76
2021/5/9
长节段夹层
77
2021/5/9
78
2021/5/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9
3.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 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 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 样硬化证据
2021/5/9
9
大动脉粥样硬化
肯定
2021/5/9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非穿支动脉供血区孤立梗死灶的任一急性梗死灶 类型
不合并心源性栓塞证据
并排除了其他肯定的病因
10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 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2021/5/9
25
动脉到动脉栓塞型
2021/5/9
大脑中动脉狭窄 多发梗死灶
26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的 发病机制
相应大动脉重度狭窄( >70%)的血管影像学证 据
有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 降的证据
DWI上无梗死灶(头颅 CT、MRI-T2或Flair相显 示无梗死灶都不能算做 是真正没有梗死病灶
易损斑块的血液学分子标志
hs-CRP等(特异性不强)
2021/5/9
动脉-动脉栓塞的直接证据 脑血流微栓子信号 (TCD-MES)
45
2021/5/9
46
分水岭梗死往往伴随其他梗死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58f07c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b.png)
氧化应激与自由基损伤
要点一
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 化的一种状态。在AS中,氧化应激可以促进脂质过氧 化、蛋白质氧化和DNA损伤。这些氧化产物进一步促 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促进AS的发展。
要点二
自由基损伤
自由基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很高的 化学活性。在AS中,自由基可以攻击细胞膜、DNA和 蛋白质,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自由基的产生 和清除失衡在AS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与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在AS 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斑块 的形成和发展。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淋 巴细胞在血管壁中聚集,分泌多种炎症因子 和化学物质,进一步促进脂质沉积和斑块形 成。
免疫应答
AS的发病过程中也涉及免疫应答。免疫细 胞如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通过识别和清除 外来物质(如脂质和受损细胞),参与AS 的发病。同时,免疫应答也可以促进炎症反
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后,暴露出的内膜会引发凝血反应,形成血栓,进 一步阻塞血管。
血管重构与动脉硬化进展
血管重构
为了适应血液流量的变化,血管会经历 重构过程,包括血管腔的扩大和血管壁 的增厚。
VS
动脉硬化进展
在AS的发展过程中,血管重构会导致动 脉硬化的进一步进展,使得血管壁更加厚 重且弹性下降。
06
详细描述
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 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控制高血压和高 血脂等慢性疾病;对于家族中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 人,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 疗。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9dade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脑梗的病因解析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脑梗是指因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缺血性损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了解脑梗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本文将对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脑梗的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是指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逐渐增大并导致血管狭窄和堵塞。
这些斑块会逐渐形成血栓,最终导致脑部血流受阻,引发脑梗。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也是引发脑梗的常见原因。
血栓可以发生在颈动脉或大脑内的血管中,阻塞了血液的正常流动。
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过多、血管内因子异常等。
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脑梗。
3. 心脏病引发的脑梗心脏病也是引发脑梗的重要病因之一。
心脏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血栓、心律不齐或房颤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脑梗的风险。
心脏问题引发的脑梗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心脏中的血栓脱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脑部血管而导致的。
4. 高血压高血压是引发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发生结构性改变,从而使血管变得狭窄并加速斑块的形成。
高血压还使得血管壁变得脆弱,容易破裂和出血,进一步增加了脑梗的风险。
5. 糖尿病糖尿病也是脑梗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内壁的细胞,增加斑块的形成。
同时,糖尿病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和血管内因子异常,进一步增加脑梗的风险。
6. 吸烟吸烟是引发脑梗的可控制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引起血液凝结和血管收缩,进一步增加脑梗的患病风险。
因此,戒烟对于预防脑梗非常重要。
7. 高血脂高血脂也是引发脑梗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脂会导致动脉内壁发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并使动脉变得狭窄。
高血脂还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从而增加脑梗的风险。
总之,了解引发脑梗的各种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
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https://img.taocdn.com/s3/m/5ac57f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9.png)
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TOAST 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概述01 颅内、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明显狭窄(>50%),从而导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02 为脑梗死最常见病因。
03 国人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白种人以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病因及发病机制◈根本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1)原位血栓形成:最主要机制2)动脉﹣动脉栓塞:栓塞远端动脉3)斑块内破裂出血4)低灌注:分水岭脑梗死5)载体动脉病变堵塞穿支动脉:载体动脉分支开口临床表现◈一般特点01 动脉粥样硬化:中老年02 安静或睡眠中发病,部分有TIA 前驱症状03 局灶性体征在10余小时或1~2日达高峰◈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1.颈内动脉( ICA )闭塞的临床表现01 症状性闭塞﹣急性闭塞,侧支代偿不充分•单眼一过性黑朦•对侧“三偏”•优势半球受累可伴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02 无症状性闭塞一慢性闭塞,侧支代偿充分•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2. 大脑中动脉( MCA )闭塞的表现01 主干闭塞•病灶对侧“三偏”•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出现体象障碍•可以出现意识障碍02 深穿支闭塞•病灶对侧“三偏”(均等性偏瘫)03 皮质支闭塞•上部分支闭塞:病灶对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下肢瘫痪较上肢轻;向病灶侧凝视,伴Broca 失语(优势半球)体象障碍(非优势半球)。
•下部分支闭塞: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伴Wernicke 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非优势半球)。
3.大脑前动脉( ACA )闭塞的表现01 分出前交通动脉前主干闭塞•侧支循环代偿可不出现症状。
•当双侧起源于同一个大脑前动脉主干时,造成双侧大脑半球的前、内侧梗死,导致截瘫、二便失禁、意志缺失、运动性失语综合征和额叶人格改变。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ba9c3f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9.png)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脑梗死的分型18-05-03 言蹊48432 + 关注献花(0) 收藏小明问,灵犀老师,脑梗死,如何分型?我看了很多,TOSAT,OCSP,CT分型,综合征分型,已晕。
灵犀医生说,问得好,当年我面试时候老师就问的这个问题。
丰俭由人,有时,简单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思维方式。
不同的分型依据可得到脑梗死不同分型:【按起病方式和病程分型】:完全型: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进展性型卒中: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按发病机制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梗死【按卒中综合征分型】大片半球综合征小片半球综合征腔隙性综合征脑干/小脑综合征【OCSP分型法】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提出的OCSP分型法。
该分型方法是1991年Bamford等在英国牛津郡社区实施大规模脑卒中调查项目时提出的新的分型方法。
它完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不依赖影像学结果。
提示闭塞血管和梗塞灶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
一、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全前循环梗死表现为3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①大脑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②同向偏盲或同向偏视;③对侧3个部位(面、上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而不能进行脑的高级功能检查及视野检查时,则假定其存在上述这些缺陷。
二、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有以上3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提示大脑中动脉远端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但也可能是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而从同侧大脑前后动脉经大脑表面的侧支循环代偿完全,故只引起基底节梗死,而没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梗死。
三、后循环梗死型-POCI后循环梗死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①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②双侧感觉、运动障碍;③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内科学课件)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病因、发病机制(内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0fe51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f.png)
版权申明:课件中图片、视频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教学使用。
病历摘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34g/L,RBC 4.3×1012/L,WBC 7.8×109/L,分类正常,Plt 245×109/L。 肝、肾功能:正常。 讨论: 该病历摘要中提到了哪些可以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病因或诱因?
孙思邈--《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 必当安神定志
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病历摘要
查体:T 36.3℃,P 84 次/分,R 20 次/分,BP 170/90mmHg。神志清, 查体合作,言语不清,对答切题。皮肤未见出血点和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肿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 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专科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运动 正常,无眼震。左侧面部痛觉较右侧减退,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左侧上 肢肌力1-2级、下肢肌力4 级,肌张力略高。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 左侧Babinski 征(+)、右侧Babinski 征(-)。颈软,Kernig 征(-)。
PART 一 病因
一、病因
根本病因:动脉粥样硬化
500um以上的动 脉,分叉处多见
颈总动脉与颈内、
01 外动脉分叉处
02
大脑前、中动 脉起始段
03
椎动脉进
入颅内段
椎动脉在锁骨下
04 动脉的起始部
基底动脉起始
05
段及分叉部
一、病因
1. 危险 因素
高脂血症
高龄 糖尿病
高血压 吸烟
一、病因
2.粥样斑块
稳定斑块制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影像学诊断答案(市一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影像学诊断答案(市一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9a664b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2.png)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影像学诊断(市一类2.5分)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一、交界区梗死的临床特征1.安东(Anton)综合征描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患者既不能看到原本物体形象和颜色,也不能识别2.交界区梗死的机制是()参考答案:血流动力学衰竭和栓子清除障碍3.交接区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参考答案:0.14.与孤立的皮层交界区梗死有关的是参考答案:来自心脏或主动脉的斑块的微栓塞,优先传播至皮层下交界区域5.桶人综合症是参考答案:双侧不对称性上肢无力,面部及下肢功能相对正常二、交界区梗死机制的临床论证1.脑灌注不足患者脑梗死的重要机制是参考答案:栓子清除受损2.交界区梗死的机制是()参考答案:血流动力学衰竭和栓子清除障碍3.颈动脉狭窄的特点()参考答案:严重狭窄检测到的微栓塞信号较少4.内交界区是()参考答案:动脉深穿支末端和软脑膜动脉髓质穿支之间5.根据泊肃叶(Hagen-Poiseuille)定律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动脉峰值流度不仅取决于动脉输入,还取决于静脉引流三、影像学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结局1.MRI的()在缺血数分钟后即可出现异常信号,是最精确诊断急性脑梗死病灶的技术参考答案:DWI2.恶性错配中Tmax≥()3.恶性错配中基线DWI≥()参考答案:100mL4.达标错配中梗塞核心体积PWI-DWI()参考答案:>20%5.常规MRI扫描不包括()参考答案:CT四、颈动脉璞未被识别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1.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措施中不包括参考答案:定期输液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禁忌证为参考答案:以上均是3.引起急性脑缺血,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的疾病是参考答案:III度房室传导阻滞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的治疗时间窗是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参考答案:以上均是五、MR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评估(一)1.标记脉冲结束到成像开始采集的时间称为()参考答案:标记后延迟2.受试者血液从标记层面流动到脑组织的时间称为()参考答案:ATT3.动脉通过伪影是()参考答案:ATA4.ASL动脉标记类型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3D-ASL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包括()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六、MRI及动脉自旋标记灌注评估(二)1.()是平均差异图像参考答案:ΔM2.ω=()s,标记后的延迟时间参考答案:23.α=(),标记速率参考答案:0.84.λ=()g/ml,血液/组织水分配系数参考答案:0.95.ASL与DSC灌注成像相比,潜在优势有()参考答案:以上都是七、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卒中模式1.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急性卒中模式不包括()参考答案:腔隙性梗死2.交接区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参考答案:0.13.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急性梗死不包括()参考答案:腔隙性梗死4.颈动脉梗死预后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区域性梗死比皮质交界区梗死预后差5.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特征()参考答案:TIA患者中,灌注不足仅可以限于交界区6.FLAIR血管高信号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在全部有血液动力学功能障碍和侧支血流受损的病例中可以见到7.关于侧支的保护作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CoA和PCoA的存在将症状性ICAS卒中风险降低72%8.在总人口中有4.2%存在高度颈内动脉(ICA)狭窄大于()参考答案:0.59.重度颈动脉狭窄Willis侧支代偿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有症状患者,对侧血流通过ACoA-ICA-A1段的血流逆转少于无症状者八、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血流代偿(二)1.交接区梗死约占所有脑梗死的()参考答案:0.12.在总人口中有4.2%存在高度颈内动脉(ICA)狭窄大于()参考答案:0.53.双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参考答案:ICA狭窄较大更易发生卒中4.脑循环实验模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在IS后,MCA中PSV低的患者不适宜急诊颈动脉血运重建5.颈动脉交界区梗死的管理中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皮质下型预后较好九、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血流代偿(三)1.FLAIR血管高信号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在全部有血液动力学功能障碍和侧支血流受损的病例中可以见到2.与正常Willis环相比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ICA闭塞和完全胚胎型后循环的患者,不易受到缺血打击3.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变异错误的是()参考答案:>8周胎儿时期,Willis环发展为2个变异体:成人形态或胚胎形态4.双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参考答案:ICA狭窄较大更易发生卒中5.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患者,PWI检测灌注异常的模式错误的是()参考答案:无灌注正常者十、颈动脉卒中梗死模式与鉴别1.相同类型CBZ梗死,FVH(+)患者()参考答案:颈动脉严重狭窄(> 70%)或闭塞的比例较高2.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急性卒中模式不包括()参考答案:腔隙性梗死3.FVHs使用以下标准定义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数量≥5个4.心源性栓塞的潜在因素中属中危的()参考答案:主动脉瓣下狭窄肥厚型心肌病5.关于心源性脑栓塞与ICA卒中比较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ICA卒中,多发病变更为常见十一、前循环脑梗死(一)1.以下哪些是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参考答案:基底节区、内囊膝部及后肢、半球外侧面中央部2.以下哪些血管是基底动脉的分支()参考答案:大脑后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3.大脑主要动脉的供血范围属于大脑前A的是()参考答案:额叶底部4.下列不属于椎动脉的分支是()参考答案:前脉络膜动脉5.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不包括()参考答案:大脑前部十二、前循环脑梗死(二)1.大脑前动脉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参考答案:下肢的感觉障碍、下肢的运动障碍、尿失禁2.ACA皮质支供应不包括()参考答案:尾状核和豆状核前部3.脉络膜前动脉主要营养()参考答案:尾状核尾4.纹状体内囊梗死分为以下几型()参考答案:以上都是5.以下哪些是脉络膜前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参考答案:以上都是十三、后循环脑梗死(一)1.脉络膜后动脉丘脑后部梗死的一项特征性表现为()参考答案:眼球运动障碍2.典型Percheron动脉梗死三联征()参考答案:垂直性凝视麻痹、意识障碍、记忆障碍3.Percheron动脉闭塞引起的双侧丘脑梗死已得到人们充分认识。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6d9e7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b.png)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基层医师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 (1)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 (3)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 (5)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 (7)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9)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 (11)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 (13)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 (15)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 (17)十、心源性卒中 (19)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 (20)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 (22)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 (24)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 (26)一、脑梗死患者的血压管理1.下列哪项不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手段()A.控制危险因素B.生活方式改善C.静脉溶栓D.ASCVD高危人群阿司匹林应用参考答案:C2.2022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中指出,在血管内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麻醉辅助过程中,收缩压维持在()mmHg 可能是安全的A.100-120B.120-140C.140-160D.160-180参考答案:C3.降压药选择应关注()A.降低事件风险B.对脑血流影响C.药物安全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A.5B.10C.20D.30参考答案:D5.引起卒中后血压升高的常见原因包括()A.既往高血压病B.卒中应激事件C.合并血管狭窄者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二、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决策1.溶栓后应注意观察()A.生命体征的改变B.神经功能变化C.有无过敏情况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AIS合并动脉夹层,哪个血管的夹层,可以考虑静脉溶栓()A.颅外颈动脉夹层B.主动脉弓夹层C.大脑中动脉夹层D.基底动脉夹层参考答案:A3.对于最近()d内有过重大手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考虑在经过谨慎选择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但必须对手术部位出血的风险增高与减轻卒中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获益进行权衡A.3B.5C.7D.14参考答案:D4.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紧急开通血管的手段是()A.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B.抗血小板治疗C.脑保护治疗D.康复治疗参考答案:A5.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如果在卒中前使用了维K拮抗剂且INR≤(),建议静脉溶栓A.1.2B.1.7C.2.3D.2.8参考答案:B三、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因素及防治1.MRA-DWI不匹配指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梗死体积<()mLA.10B.15C.20D.25E.30参考答案:D2.根据ECASS分型,PH-1型指血肿≤梗死灶的()%并有轻微占位效应A.5B.10C.20D.30E.40参考答案:D3.美国卒中指南中明确推荐()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其神经保护作用得到公认A.他汀B.抗生素C.强心药D.钙离子拮抗剂E.水杨酸类参考答案:A4.利用DWI研究发现,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缺损进展主要与初始病灶大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直径≥()mm是PMD的独立预测因素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C5.END多数指卒中发病后48h或72h内病情继续进展且NIHSS评分增加≥()分A.2B.3C.4D.5E.6参考答案:C四、癫痫患者的长程管理1.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A.反复性B.发作性C.短暂性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2.减少AEDs对胎儿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入手()A.AEDs的致畸性B.妊娠期生理变化可影响AEDs的代谢C.AEDs对后代认知功能的影响D.AEDs致维生素K缺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建议癫痫女性在妊娠最后1个月每天口服维生素K()mg,并应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肌内注射维生素K以避免新生儿出血A.5B.10C.15D.20E.25参考答案:B4.因妊娠期血药浓度易波动,建议癫痫孕妇每()个月根据AEDs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A.1B.1.5C.2D.3E.4参考答案:D5.抗癫痫药物用药期间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等指标,以指导癫痫患者体重的控制A.身高、体重B.体质指数C.血脂D.血糖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1.对于不符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mg/dA.50-100B.100-150C.150-300D.300-400E.400-500参考答案:C2.脑卒中患者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A.88B.90C.92D.94E.98参考答案:D3.脑梗死后()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A.2B.4C.24D.48E.72参考答案:C4.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适应症包括()A.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B.症状出现<3hC.年龄≥18岁D.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对于发病()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符合条件的推荐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的桥接治疗模式A.1B.3C.4.5D.9E.12参考答案:C六、复杂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策略1.颈动脉重度狭窄治疗的金标准是()A.CASB.CEAC.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降脂E.其他参考答案:B2.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是()A.MRAB.CTAC.DSAD.TCDE.B超参考答案:C3.关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说法错误的是()A.若仅单侧有症状,则症状侧优先B.若双侧均有症状,则可同期处理C.对于长段、复杂的颈动脉狭窄/闭塞病变,分期C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D.分期CEA的时机选择原则为避开CEA术后过度灌注的危险期,双侧手术时间间隔至少在4周以上E.若斑块性质或狭窄度相似,则采用先易后难,分期处理的策略参考答案:B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内手术为佳A.2周B.3周C.4周D.3月E.6月参考答案:A5.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可推荐选择于()手术A.24小时B.48小时C.1周内D.2周内E.1月内参考答案:D七、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诊治1.后循环梗死影像学检查金标准是()A.CT平扫B.CTAC.MRI-DWID.X射线E.血管造影参考答案:C2.()是后循环梗死中最常见的症状A.眼震B.头晕C.面舌瘫D.恶心呕吐E.共济失调参考答案:B3.小脑梗死中有()%为孤立性眩晕A.10B.20C.30D.40E.50参考答案:A4.后循环梗死易误诊的原因包括()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B.缺乏定位体征或不明显C.颅脑CT敏感性低,甚至颅脑MRI(DWI)也会漏诊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5.下列关于后循环梗死的说法有误的是()A.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5%-80%B.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误诊率是前循环梗死的2倍D.急性期进展、复发风险大E.预后不良参考答案:A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策略1.()是我国第一死亡原因,发病率居全球首位A.脑卒中B.心梗C.癌症D.冠心病E.车祸参考答案:A2.血管内治疗包括()A.动脉溶栓B.机械取栓C.血管成形术补救措施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WAKE-UP研究和EXTEND研究提示,经过严格的影像筛选,即使发病时间超过()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急性脑梗死也可以从静脉溶栓中获益A.4.5B.6C.9D.12E.15参考答案:A4.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禁忌症包括()A.严重活动性出血者B.已知有明显出血倾向者C.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D.结合患者病情资料及检查结果,预期生存期小于90d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基线血压高不能作为血管内治疗的排除指标,但较高的基线血压可能提示不良预后,建议血管内治疗前将血压控制在()以下A.200/120 mmHgB.180/105 mmHgC.160/95 mmHgD.150/90 mmHgE.140/85 mmHg参考答案:B九、青年卒中的诊治思路1.60岁以下的中风患者高达()%有颈动脉蹼A.5B.10C.20D.25E.30参考答案:B2.烟雾病的临床表现多变,包括()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缺血性卒中C.脑出血D.癫痫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大多数心脏黏液瘤(75%)起源于()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E.室间隔参考答案:A4.下列关于心房颤动说法有误的是()A.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B.与年龄无关C.单纯心房颤动在青年人群中并不多见,常伴随瓣膜病和预激综合征等D.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左心耳内血栓形成和脱落E.虽然近年来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已较为普及,但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检出率仍较低参考答案:B5.下列哪些心脏疾病能引起青年卒中()A.心脏结构异常B.感染性和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C.心律失常D.心脏肿瘤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十、心源性卒中1.最易发生心源性卒中的左心耳形态是()A.仙人掌型B.菜花型C.风袋型D.鸡翅型参考答案:B2.心源性卒中患者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A.20B.60C.120D.180E.240参考答案:B3.()是最多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A.横纹肌瘤B.脂肪瘤C.心内膜乳头状瘤D.粘液瘤E.平滑肌肉瘤参考答案:D4.对于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者,华法林和NOACs均可用于其卒中预防,当华法林抗凝强度为INR()时,可有效预防卒中A.0.5-1.5B.1.0-2.0C.2.0-3.0D.3.0-4.0E.4.0-5.0参考答案:C5.心房颤动可使卒中风险增加近()倍A.2B.3C.5D.10E.15参考答案:C十一、颅内动脉瘤的微导管塑形1.微导管塑形,是指通过蒸汽将微导管头端塑成一定角度的弯曲,再用冷水定形,目的是()A.利于管头进入动脉瘤腔B.管头在动脉瘤内位置稳定C.防止管头抵住动脉瘤壁造成破裂D.利用管头的朝向使弹簧圈在瘤腔内适宜地分布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2.微导管头形状,大致包括()A.直头B.平面弯儿C.立体弯儿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3.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时最常用的微导管塑形模式是()A.直头B.C形C.S形D.以上均是参考答案:D4.颅内动脉瘤选择微创治疗的优点包括()A.损伤小B.恢复快C.并发症少D.易于接受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微导管头可以塑一个弯儿,顶多塑()个弯儿A.两B.三C.四D.五E.六参考答案:A十二、神经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1.NUTRIC评分≥()分,存在营养风险,应接受营养支持A.2B.3C.4D.5E.6参考答案:D2.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症不包括()A.急性腹痛B.经口摄入不足C.消化道出血量>100mlD.肠梗阻E.肠穿孔参考答案:B3.当患者使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时,推荐采用Hart腹泻计分法来进行腹泻评估,对24小时之内每次粪便评分的值相加,总分≥()分即存在腹泻A.3B.6C.9D.12E.15参考答案:D4.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A.腹泻B.误吸C.高水平GRVD.腹胀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5.当患者连续2次监测GRV>()mL或GRV监测值超过前2h喂养量的50%时,即可视为高水平的GRVA.100B.150C.200D.250E.300参考答案:D十三、脑卒中的现状及日常预防1.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要求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正常或梗死灶直径小于()cmA.0.1B.0.3C.0.5D.1E.1.5参考答案:E2.脑卒中的特点包括()A.致死率高B.致残率高C.患病率高D.复发率高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A.110,80B.120,85C.130,85D.140,90E.160100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的是()A.遗传B.高血压C.血症异常D.肥胖E.吸烟参考答案:A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也就是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为颅外颈部大动脉或颅内较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或者颅脑CT和磁共振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直径大于()cmA.0.5B.1C.1.5D.2E.2.5参考答案:C十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关解剖1.下列关于面静脉说法有误的是()A.面静脉是指在眼内眦处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舌骨平面汇入颈内的静脉B.面静脉收集面部软组织的静脉血C.面静脉通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D.面静脉在平口角以上的部分一般有静脉瓣E.面总静脉自内向外横跨颈动脉分叉表面,汇入颈内静脉参考答案:D2.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下列哪些种类的纤维()A.躯体运动B.内脏运动C.内脏感觉D.躯体感觉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3.舌咽神经是颅神经的第()对神经A.三B.无C.七D.九E.十参考答案:D4.颈丛神经中最大的分支是()A.锁骨上神经B.枕小神经C.耳大神经D.面神经颈支E.锁骨下神经参考答案:C5.颈动脉鞘内有()A.颈总动脉B.颈内动脉C.颈内静脉D.迷走神经E.以上均是参考答案: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
RICA 粥样硬化性狭窄
交界区梗死
Beal MF. Neurology. 1981 Jul;31(7):860-5;
高山
胆固醇结晶
胆固醇结晶 X 血流淤滞造成的
高山
1994年,Masuda, 15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栓塞病理
微小栓子
终末皮层动脉
足够大的栓子或 含有纤维蛋白
皮层动脉
Masuda J. Neurology. 1994 Jul;44(7):1231-7
高山
危险因素、病因发病机制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低灌注梗死或脑栓塞不是病因诊断,而是发病 机制诊断
血栓形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
动脉到动脉栓塞、载体动脉堵塞穿支、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等发病机制中都包含了血栓形 成,它们不是并列关系,如果将血栓形成作为
为发了病有机助制于,缺其血他发性病卒机中制的都病消因失诊了断。,也为了 能更好地理解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 建议在病因诊断中不使用“脑血栓形成”以及 在发病机制诊断中不使用“原位血栓形成”。高山
动脉夹层
其 病因 低灌注
心源性卒中
高山
我们经常会说:
栓塞性梗死 (或脑栓塞) 低灌注梗死
这是病因诊断吗?
不是!
是什么?
高山
栓塞性梗死 (或脑栓塞)
低灌注梗死
发病机制
高山
脑血栓形成和原位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这是病因诊断吗? 病因学诊断中没有
高山
TOAST-1993年
急性期如何用药?
高山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高血脂
①
控制危险因素:监测血压、他汀
小动脉闭塞
②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150-300mg/日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arosis
高山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粥大样动硬脉化粥血样栓硬形化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
原因不明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Atherothrombosis
高山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高山
高山
√
Hyun-Wook Nah,--- Jong S. Kim. Stroke. 2010;41:2822-2827.
X
高山
深穿支梗死
机制: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高山
Hyun-Wook Nah,--- Jong S. Kim. Stroke. 2010;41:2822-2827.
√ X
交界区梗死 皮层梗死
高山
1998年
Caplan & Hennerici
栓子清除下降 学说
高山
交界区梗死往往伴随其他梗死类型
高山
TCD-MES
50%
30例MCA狭窄梗死 16例交界区梗死
KS Wong, Gao S, Annals of Neurology 2002; 52: 74-81
高山
栓子清除下降:低灌注+动脉到动脉栓塞
高山
脑血栓形成
这是病因诊断吗?
不是病因诊断
还有一个问题, 原位血栓形成是发病机制吗?
高山
血栓形成 不掉下来,加重狭窄程度
血栓形成 掉下来,动脉到动脉栓塞
远端栓塞 血流缓慢,继续血栓形成
ICAex斑块和血栓不脱落,不易导致脑梗死, 而脱落下来,则称之为动脉到动脉栓塞
高山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发病机制: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分水岭区梗死
栓子清除下降
高山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机制
血
性
卒
中
载体动脉堵塞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堵塞穿支
载体动脉粥样斑块
动脉到动脉 栓塞
多发、皮层或 区域性梗死 MES(+)
低灌注/
分水岭区梗死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机制
高山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1.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2.动脉到动脉栓塞
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高山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机制
血
性
卒
中
载体动脉斑块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堵塞穿支
载体动脉狭窄
动脉到动脉 栓塞
多发、皮层或 区域性梗死 MES(+)
低灌注/
分水岭区梗死
栓子清除下降
任何一种发病机混合制机里制都包含了血栓形成
高山
一个草率的脑血栓形成诊断 往往掩盖了真正的病因
单纯低灌注不容易导致卒中发生,包括分水岭区梗死
改善灌注或许能增强微栓子清除能力,从而降低分水岭区卒中风险
Alex Förster, Nat Clin Pract Neurol. 2008 Apr;4(4):216-25.
高山
栓子进入微小血管后是怎样被 清除掉的?
进入到微小血管内的栓子被清除的过程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诊断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 发病机制探讨及临床意义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经典TOAST(1993年)
大动脉 粥样硬化
狭窄>50%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直径<1.5cm
病因不明
病因诊断
高山
SSS-TOAST(2005-2007年)
狭窄≥ 50%
或<50%但有易损斑块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症
危险因素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低灌注/
栓塞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高山
分清危险因素、病因和发病机 制对急性期治疗的意义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高血脂
①
控制危险因素:监测血压、他汀
② 抗血小板→华发林抗凝 心源性卒中
大动脉 粥样硬化
心源性
直径<2.0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肯定
肯定
肯定
肯定
无确定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很可能
难分类
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病因诊断
高山
韩国改良-TOAST(2007年)
粥大样动硬脉化 血粥栓样形硬成化
颅内或颅外相应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动脉 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相应的颅内外主要大动脉狭窄>50%
的 比 值
ICA狭窄单纯灌注降低 不是导狭致窄侧交对界侧 区正梗常 死的元凶
高山
病理?
高山
30-40年代 交界区梗死 小动脉闭塞,呈白垩色 或有些小动脉是通畅的
三 血栓性动脉炎 thromboendarteriitis
种 解
血栓性血管炎 thromboangiitis
释
血流下降,血流紊乱
高山
1964年,Romanul的13例交界区梗 死动脉病理
高山
椎动脉狭窄—多发梗死灶
机制:动脉-动脉栓塞
高山
怎样造成的?
低灌注?
70年代颈动脉闭塞盲端切除术给了我们提示
高山
1973年
1975年
盲端切除
病理:溃疡斑块
高山
1975年11月
1976年8月
盲端内机化血栓
盲端切除
颈总内膜剥脱
溃疡斑块
高山
• 颈内闭塞患者,视网膜 可以出现栓子:
• 造影时 • 压迫CCA时 • 颈外动脉手术时
栓子及时外溢
栓子不能及时外溢 侧枝不好
组织正常
组织坏死
高山
更小的毛细血管栓子外溢与血流再通情况
栓子完全外溢后血流才有可能再通
但是,到了毛细血管里的栓子几乎都能很有效 地被溢出到血管外,从而保证毛细血管的正常
高山
栓子被清除掉了
纤溶/冲刷
栓子外溢
高山
高山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机制
血
性
卒
中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X √
高山
看看是否合并小血管病影像改变 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是否能区别?
弥漫白质疏松
基底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性可能大 HT20年,吸烟50年,72岁)
共存很常见
高山
大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粥样硬化
纤维玻璃样变 共存很常见 临床操作上难以将两者区分
高山
高山
CISS
穿支动脉疾病
高山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机制
分水岭区也叫交界区、远端区或边缘带区高山
63例 ICA慢性闭塞 交界区无病灶
PET计算 OEF比值:
交界区/皮层
Derdeyn CP, Simmons NR,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0 Apr;21(4):631-8
高山
OEF比值:交界区/皮层
白 质
无差别
和
皮
层
OEF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我们经常会说:
栓塞性梗死 (或脑栓塞) 低灌注梗死 这是病因诊断吗?
病因学诊断中没有
高山
栓塞性梗死 或 脑栓塞
动脉源性 病因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