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原则是个案辅导中最重要的原则,它是鼓励
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保密范围包括为来 访者的谈话内容保密,不公开来访者的姓名,拒 绝关于来访者情况的调查、辅导记录不公开不借 阅等。
但是保密又不是绝对的。 第一种情况,辅导员向第三方公开来访者信息 是在科研、教学中使用(包括演讲和发表)来访 者的资料。此时,要注意对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进行伪装。 第二种情况,为了来访者的利益需要向其他老 师、辅导员,有时也包括父母交换意见,其中 涉及到来访者的有关信息,这需要事先告知来 访者,并征求来访者的意见。 第三种情况,是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意识到 来访者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或财产受到严重威 胁时,可以违背保密协定。
个案辅导强调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不同于一般的友谊关系,它是职业性的。)
个案辅导解决的是来访学生心理方面存在
的问题。
个案辅导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提供信息 批评教导人 安慰同情人 100%解决问题 社交谈话
1.个案辅导不是提供信息
虽然心理辅导人员往往会向来访学生提供各种资料, 但是单纯提供资料不是心理辅导。 案例:一位学生向心理辅导员询问下个学期还要交多 少费用,辅导员只告诉他一个数字,而忽略他当时表 现出的情绪 。 分析:除了一些学科的知识性的问题外,接受心理辅 导的学生询问的大多数有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 人生、理想等问题都与心理状况、心理欲望、心理冲 突等联系在一起。所以辅导员要设法理解来访者的心 理需求。
分析:来访者渴望辅导员给答案,实际上是他们不了解自 己受困扰的真正原因。心理辅导要做的是协助来访者认识 自己、接纳自己、发挥潜能,要学习对自己的行为和人生 负责任。
5.个案辅导不是简单安慰
虽然温情的话可以让来访者感到舒服,但来访者要面对的 问题却仍然存在,长时间了,会增加对来访者的伤害。 例:一般人对来访学生考试失利的安慰往往是“过去的事 情就让它过去吧,不要难过、不要多想了,要鼓起勇气, 面对以后的学习和考试”。而心理辅导老师关注的是来访 学生与一般人不一样的、过度的情绪反应。辅导员会用各 种方法让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分析:单纯的安慰会让来访者压抑甚至否定自己的感受, 并让来访者避免正视问题,导致难以“清理”。所以要让 来访者勇敢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感受,然后进一步作出处理, 用一些心理方法和技术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悲伤的 体验。
6.个案辅导不是单纯的同情
很多人误以为辅导员对待来访学生应该怀有火一般的 热情,去同情他们,同他一起哭,一起笑,说一些他 们此时此刻听起来很顺耳的话…… 例:学生:班上一位同学下课时辱骂了我,我真想一 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 老师:你告诉我,他是谁,我去找他算账,严厉 批评他,帮你出口气。 分析:老师的回答只是同情,不是理解,如果这样, 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犯法,可以说: “在当时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 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伤害太大了?” 这就进入了他的心理世界了。共情,而不是同情。
身体倾听和心理倾听:
身体倾听:soler squarely 面对来访者 open 身体姿势开放 lean 身体稍微倾向来访者 eye 良好的目光接触 relax 身体放松 心理倾听:言语和非言语
什么是有效的倾听?
a: 深谈而不是浅谈。(浅谈只涉及表面问题,带有 寒暄色彩,深谈是触及内心感受。)
鼓励: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使来访者介绍
更多信息。如:点头、肯定性短语、复述等。
澄清:来访者表达的大部分信息来自其内部的
参照系统,可能是模糊而混淆的,如果不能确
定信息的含义,就有必要进行澄清。澄清就是
指在来访者发出模棱两可的信息后,向来访者
提出问题的反应。
释义:指将来访者信息中与情境、事件、


共情的技术 倾听的技术 询问的技术 影响性技术
定义:共情(empathy)是辅导员设身处地地去
体会来访者的内心感受,达到对来访者境况 的心领神会。
要做到共情,辅导员需要走出自己的参照框
架,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 访者的位臵和处境上,尝试从来访者的参照 标准看待事物和了解感受。
9.个案辅导不是单纯的社交谈话
教师与学生的社交谈话一般是表面、客气,停留在 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上。
例: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没有知识的人将一事无成”;“青年人要有理想,要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老师不喜欢不好好学习的 学生”…
分析:学生每天都会听到这种声音。但是在心理辅导 中面向个体的辅导是人性化、个性化的过程,专注于 来访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内心冲突。
7.个案辅导不是用某种想象的后果吓唬人
面对某些表现特别不好的学生,有些老师认为要采用恐 吓和威迫利诱的方法才会收效,否则会徒劳无功。 例:辅导员想激起这些学生改善的意向,往往说“如果 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一定考不上大学”,“如果考不 上大学,你就只能去扫地”,“你如果还不改正不遵守 纪律的坏习惯,将来一定会走上犯罪道路”……
2.个案辅导不是批评指责
个案辅导不是告诉来访学生: “你这样做(这样想)是错的。” “你不应该这样做(这样想)。” “你值得这么伤心吗?” “怪谁呢?要怪就怪你自己。” “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这些批评指责是心理辅导中的禁语。 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立场和身份去感受,如果不 同意来访者的看法或发现他有不当之处,应该在 良好的辅导关系中,坦诚地表达、讨论和澄清。
案例:
来访者:我太胖了!我知道这是我很少有朋友 的原因。
1.既然你知道这原因,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善呢? 2.你不用担心,像你那么可爱的样子,不久就会有朋友 的。 3.你好象很孤独。你认为自己太胖了,以致于没有朋友, 是吗? 4.你看到别人都有朋友,而自己却没有朋友,因此感到 沮丧,而且你对自己的外表也感到很不满意,是不 是?
投射式询问:以某种假设开始的询问。“如果…”
间接式询问:隐含式询问,以“我很好奇…”“你肯定…”开头。
“你能不能谈一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你这样心烦 意乱?” “能不能告诉我,这事为什么使你感到那么生气?”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那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当时你有些什么反应?” “你对这些事是怎么看的?” “你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你是怎么想的呢?” “你是怎么知道别人的这些看法的呢?” “那你打算怎么办呢?”
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
不要”、“有没有”等词,回答是“是”、“否”式的简 单答案。易于回答,节省时间,但难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且有较强暗示性。必要但不宜多用。
祈使询问:用于引起对情感、想法或问题更详细的讨论的询
问,以“你能…”“你愿意…”等词询问,以“是”、“否”作答。 是一切问句中最开放的。
3.个案辅导不是教导和说教
虽然心理辅导过程中往往包含教导,但如果只有教 导或只是说教,就不是心理辅导。 案例:一名初二学生对心理辅导老师说“我根本没 有朋友,很孤单。”而辅导员马上回答:“没有朋 友当然会很孤独。一个人太孤独是不好的,人是群 体动物,很需要朋友,你应该多参加学校的活动, 好让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况且,你今年 15岁,正是需要通过不同的学习和活动来认识自己、 发展自己的时候”…… 分析:没有人希望自我孤立,学生在说出自己的感 受时,是有着一般常理无法解释的理由的,而这位 辅导老师完全没能体验到这个学生的心理感受。
这样只会激起来访者的逆反心理,一方面对社会、对他 人更仇视,另一方面,对自己更放任,内心更自卑。
8.个案辅导不是解决特定问题
假如每一次辅导都只是替来访者把问题解决,这种“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的情形就会继续下去,来访学生会形成强烈 的心理依赖,日后面对种种复杂问题,也会无休止地需要辅 导老师的帮助。
例:如前面提及的学生说自己没朋友,很孤独,如果我们的 注意力只集中于“他没有朋友,很孤独”这个困难上,做简 单处理,或刻意替他安排,让他参加较有兴趣的活动。 分析:这些安排本来不错,但这个学生能否投入到群体中非 常不确定,就算可以,不挖掘问题背后的心理原因也只能治 标。来访者描述的“问题”背后,其实都隐藏了一个深层的 心理障碍,这才是来访者不断被困扰的原因。这个心理障碍 不排除,尽管表面的问题被“解决”,来访者的心理困扰仍 然存在。
人物和想法有关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
情感反映:是对来访者的感受或求助信
息中的情感内容重新加以编排。
辅导员:你今天找人帮忙被拒绝了(事实), 这让你非常生气(情感)。
来访者:我每天生活太单调了,天天背书包上 学,放学又回家,一天一天地重复,太令人乏 味了。所有的事情都很枯燥,没有新鲜刺激, 没有让人兴奋的事情。 辅导员(释义):日复一日每天就是上学、放 学、回家,没有让你感到新鲜、有意思的事。

在这类问题中,每一种问题都可能引出
对方较为特殊的反应,使辅导员得到想 要了解的有关资料,即以不同的词语开 始的提问得到的回答也不同。
b: 接纳来访者的感觉。(接纳表示你接受一个人对 他自己的感觉。) c: 倾听者将对方的叙述与感觉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给 他听(“我听见你说......”) d: 有效倾听的优点:你接纳了对方的感觉,对方会 乐意将问题告诉你,并与你分享更多的忧愁,当一个 人能够发泄自己的感觉时,同时也就有能力开始解决 自己的问题。


直接的引导或指导:如“你应该这样”、“你应该 先说这个问题” 简单的判断和评价:如“我认为那样是错的”“你 有恋母情结” 空洞的说教和劝戒:如“人应该还是保守些”“学 生不应该过早谈恋爱” 贴标签和下诊断:“你有自恋倾向”“你的行为方 式是病态的” 乱下保证,以使来访者高兴:“不用怕,明天一定 烟消云散”“你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
辅导员(情感反映):你感到现在的生活非常 枯燥乏味。
定义:询问是指辅导员通过向来访者提出问题
的形式获取与辅导有关的信息。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
“怎么”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 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求助者自由地发表意见, 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
倾听(attending)
是个案心理辅导的基础。在 辅导过程中,辅导员的听比说更重要。 attending≠listening,倾听有参与、专心、注意 之意,不是指单纯的听,包含更多的反应。 倾听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把他的观 念和感受表达出来。 要做到倾听,良好的倾听的态度和习惯比具 体的技巧更重要。
郗浩丽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个案辅导的概念与特征

个案辅导的会谈技术
个案辅导指学校心理辅导人员通过与来访学
生建立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 协助来访学生解决各类心理问题以维护心理
健康、发展个人潜能的过程。
个案辅导不是一般的助人行为。
(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
为来访学生提供帮助的活动。)

共情是使用其他会谈技术的前提和基础。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通过共情,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来访者,从而能更 准确地把握材料。 由于共情,来访者会感到自己被悦纳、被理解,从 而感到愉快,对辅导关系有积极影响。
由于共情,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 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更深入的交流。



来访者感到失望,认为辅导员不理解自己,不关心自
4.个案辅导不是给予忠告和建议
很多来访学生寻求心理辅导,一心只想辅导员给予忠告和 建议,把辅导员看成是无所不能的人,把事情能发生变化 的希望寄托在辅导员身上。 例:来访学生习惯问“我该怎么办?”辅导员一听见这句 话就马上告诉对方应该这样办、应该那样办。(没朋友, 他知道怎么办;和别人吵架了,他知道怎么办;没钱用了, 他知道怎么办……)似乎没有他不知道、办不到的事。
己,觉得没趣,甚至觉得受到伤害,会减少自我表述
或停止表达,并会影响来访者自我探索。

例:学生:我下了那么多功夫,但为什么学习总是 不好? 老师:这说明你功夫未到位,还要再刻苦一些。 分析:这位辅导教师没有共情到来访学生的委屈和
无助,说教的话语会把学生推远,使其不再可能进 一步表达和探索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