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3、 血液生化学 4、血液免役学
5、
遗传血液学 6、血液流变学7、实验血液学。 Nhomakorabea1
血液病的发展史
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骨髓象血液一样被 吸取和推成薄膜片,在油镜下观察。
细胞形态学至尽还是血液学家研究的重要部分 和临床血液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2
3
红细胞的认识
红细胞内有碳酸酐酶,能将大量的二氧化碳转 变成碳酸根离子,使之溶解于血液中,同时也 能将碳酸根离子转化成二氧化碳,在肺泡中释 放。
24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胞体:大→小(巨核细胞:小→大,且不规则) 胞核:大 小:大→小(红细胞核消失,巨核细胞:小→大)
形 状:圆→不规则 染色质:细致稀疏→粗糙致密,浅→深 核 仁:多→少→无 ,清晰→模糊→消失 胞质:数量:少→多 染色:嗜碱、深染→嗜碱、淡染→嗜酸、淡染(单核细
胞和淋巴细胞仍嗜碱) 特殊物质(血红蛋白、特殊颗粒等):无→少→多 核/质:大→小(核大质少→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胞。 骨髓造血 胚胎第14周时,骨髓开始造血。
12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造血 1、红骨髓 至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 扁平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2、黄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 脂 肪细胞代替,成为脂肪化的骨髓。
13
淋巴器官造血
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 熟的场所。
脾不仅有造血功能,还有免疫、清除、储血、 滤血等多种功能。
阳性 阳性 弱荧光、强荧光
19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胎肝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20

临床血液学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查
(2)淋巴细胞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烷化剂、放射线、免疫缺点病等
5、单核细胞:
成熟的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 为巨噬细胞,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进 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效: ①诱导免疫反映 ②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③吞噬红细胞和去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细
胞 ④抗肿瘤活性
3、红细胞形态学变化
(1)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直径不大于6μm,常见于缺铁 性贫血。
大红细胞,直径不不大于15μm,体积大,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维生素 B12或叶酸缺少引发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红细胞大小不均,大小相差1倍以上,在巨 幼细胞性贫血中尤为明显。
大红细胞
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三)参考值: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 (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190g/L
(四)临床意义: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红细 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2)形态异常:
球形细胞,常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症。
靶形红细胞,地中海贫血、某些血红蛋白 病、脾切除术后等
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 多症,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镰形红细胞,重要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
球形
椭圆形
靶形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循环中的WBC涉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 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 种,WBC计数是求得单位体积血液中内多个 WBC的总数普通mm3 or 109/L;而分类计 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 行分类,求得多个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 数)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

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验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验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业务能力等级标准——临床血液学检验及临床体液学检

一、近十年来血液细胞学、止血血栓、体液学的实验室诊断及临床检验技术的最新进展。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二、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ICM分型实验室诊断依据;MDS的最X分型及诊断依据;各类贫血的实验室诊断。

常见异常红细胞、异常白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异常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三、临床血液学及体液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及相关检验设备的校准、比对、评估方法。

四、血栓与止血机制的过筛检查及其临床应用;DIC实验方法及评价;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筛查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实验室检验的临床路径
五、一般血液学检验:常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直方图、散点图的解析;正常与异常血红蛋白的种类及检测方法;红细胞沉降率、网织红细胞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六、尿液常规检验:尿液沉渣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临床意义及评价;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试剂带的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

七、体液及寄生虫、虫卵检查和鉴别:脑脊液、浆膜腔液、各类灌洗液的常见检查方法及临床价值;各种人体常见寄生虫虫体、虫卵的形态特征及鉴别。

实验检查-临床血液学检查

实验检查-临床血液学检查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1
▪ 实验检查主要是运用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室技 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 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试验 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 液、分泌液、排泄物以及组 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测,以 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 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2
实验室检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1、临床一般检查:血、 尿、粪便及体液常规 2、临床血液学检查:
11
血小板检测
1. 血小板计数: 2. 血小板平均容积: 3. 血小板分布宽度:
12
血液自动分析仪
13
第四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
血气分析是指采动脉血,应用微量血气分析仪, 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 血氧饱和度、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血 浆二氧化碳含量、缓冲碱及碱剩余等。
4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查
5
(一)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0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6
(二)临床意义:
1.RBC及Hb增多: 2.RBC及Hb减少: 3.RBC形态改变: 4.RBC比容测定: 5.RBC平均值参数: 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
正常值:80~100mmHg(10.67~13.33Kpa)。
临床意义:联合PaCO2判断呼吸衰竭
I型呼吸衰竭: PaO2 <60mmHg(8Kpa) Ⅱ型呼吸衰竭: PaO2 <60mmHg,
PaCO2>50mmHg(6.67kpa)
16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3)Cabot (卡波 ) 环:曾被认为是核膜的残留物, 现认为可能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常与Howell-Jolly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 血、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后或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 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 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量 (Hgb)及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 贫血。
引起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
(三)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对帮助推断贫血的病因具有一 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必须仔细观察红细 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这种细胞的体积较 大,核分叶常在 5 叶以上,甚至在10 叶以上,核染质 疏松。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在白细胞胞质中出 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 不定,称为棒状小体。棒状小体只出现在急性白血 病的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 性白血病。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 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 髓增殖性疾病。前者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如白血病细胞)。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1) 急性感染或炎性 2)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 急性溶血 4) 急性失血 5) 急性中毒 6) 恶性肿瘤 7) 其他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 g/L 170~200 g/L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一、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血液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学检验技术是血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血液成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重要信息。

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液中的主要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血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血细胞的增减情况。

血细胞分类则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

三、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贫血程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判断贫血类型;白细胞计数可以辅助诊断感染和炎症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四、血液凝固功能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血型与免疫检测血型与免疫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项目。

ABO血型和Rh血型是判断输血安全和妊娠期间防止溶血反应的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六、造血功能检查造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骨髓象、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项目。

骨髓象可以评估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对于骨髓异常和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的活跃程度;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判断血红蛋白异常和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

七、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针对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常见的标志物包括白细胞酯酶(WBC-esterase)、酸性磷酸酶(ACP)、髓过氧化物酶(MPO)等。

临床血液学检测

临床血液学检测

Basophilic stippling RBC
嗜碱性点彩RBC
Nucleated RBC, normoblast
artifacts
人为面包圈RBC
黑热病小体(leishmaniasis)
疟原虫(malarial parasite)
血浆脂蛋白
概述
血浆(清)脂类测定又称血脂测定, 是临床生化常规检查的重要项目。由 于脂类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 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已超过 癌症而位居第一。

Ⅲ 型 幼稚型

异 放射线损伤后形态

形 态 白血病时形态变化
P49
Ⅰ型 空泡型、浆细胞型
Ⅱ型 不规则型、单核型
Ⅲ 型 幼稚型
Ⅲ 型 幼稚型

M 核边柄状突起
射 反





N 空泡
核碎裂成数块,胞浆明显退变
染色质固缩,核分5叶
红细胞形态检查
细胞大小改变

小红细胞 大红细胞 巨红细胞
白细胞形态检查
Band granulocyte, stab cells
Segmented granulocyte, polymorphonuclear cells
Eosin
Basophil
lymphocyte
lymphocyte
monoyte
中毒颗粒、 Dohle小体
Hypersegmentatio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
血脂成分
Triglyceride, TG Total cholesterol, TC Free cholesterol, FC Cholesterol ester, CE Phospholipid, PL Free fatty acid, FFA

血液学检查实习报告

血液学检查实习报告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选择了血液学检查作为实习科室。

血液学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科室老师学习了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溶血性贫血检查等。

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如下:(1)血常规: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2)血型鉴定: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确定患者的血型,为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3)凝血功能检查: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4)溶血性贫血检查:检测血液中的溶血物质和红细胞破坏程度,以诊断溶血性贫血。

2. 血液学检查的操作流程(1)采集血液标本: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注意无菌操作。

(2)标本处理: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进行离心、分离等处理。

(3)检测:根据检查项目,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

(4)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3. 血液学检查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

(3)血液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检验室,避免标本变质。

(4)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1. 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血液标本、使用检测仪器、分析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血液学检查需要多个科室的紧密配合,我在实习期间与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血液学检查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我在实习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确保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通过血液检查可以获取许多有关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本文将介绍临床血液学的基本概念、血液检查项目及其意义,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临床血液学概述临床血液学是研究血液有关疾病、功能障碍以及治疗等问题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对血细胞、血浆及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对血液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临床血液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生能够通过血液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二、血液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 血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通过血细胞计数可以获得患者血液细胞类型和数量的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出血等问题。

2.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携带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也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患者贫血的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碎片,起着止血和凝血的重要作用。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病变或凝血功能异常。

4.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获得血液中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炎症反应。

5.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常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器官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

三、临床应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帮助判断炎症程度和感染程度;在血液肿瘤中,血液中的异常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类型和严重程度。

临床用血自查

临床用血自查

临床用血自查引言概述:临床用血自查是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自身血液进行检查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临床用血自查,医务人员可以快速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和遗传检测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临床用血自查的相关内容。

一、血常规:1.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通过自查血常规可以了解自身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判断自身贫血的程度。

1.2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通过自查血常规可以了解自身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情况,判断自身免疫系统的状况。

1.3 血小板计数:通过自查血常规可以了解自身血小板的数量,判断自身凝血功能的情况。

二、血生化:2.1 肝功能指标:通过自查血生化可以了解自身肝功能的情况,如肝酶、胆红素等指标,判断自身肝脏的健康状况。

2.2 肾功能指标:通过自查血生化可以了解自身肾功能的情况,如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判断自身肾脏的健康状况。

2.3 血脂指标:通过自查血生化可以了解自身血脂的情况,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判断自身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三、凝血功能:3.1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通过自查凝血功能可以了解自身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判断自身凝血功能的情况。

3.2 血小板功能:通过自查凝血功能可以了解自身血小板的功能情况,判断自身凝血功能的情况。

3.3 凝血因子:通过自查凝血功能可以了解自身凝血因子的活性和含量,判断自身凝血功能的情况。

四、免疫功能:4.1 免疫球蛋白:通过自查免疫功能可以了解自身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判断自身免疫功能的情况。

4.2 细胞免疫功能:通过自查免疫功能可以了解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的情况,判断自身免疫功能的情况。

4.3 免疫相关指标:通过自查免疫功能可以了解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的情况,如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亚类等,判断自身免疫功能的情况。

五、遗传检测:5.1 基因突变检测:通过自查遗传检测可以了解自身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判断自身遗传疾病的风险。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参考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难)A、HUS病变主要累及肾脏B、TTP病变累及全身所有器官C、外周血血小板数减少D、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E、本病典型病理改变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透明血栓形成正确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B细胞的免疫标志( )(难)A、CD19B、CD68C、CD10D、CD22E、HLA-DR正确答案:B3、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是( )(易)A、II、V、VII、X因子活性测定B、PTC、CTD、BTE、APTT正确答案:B4、确诊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是( )(中)A、骨髓细胞学检查B、腹部B超C、胸片D、病理组织学切片检查E、血常规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易)A、核浆比例由大变小B、胞质颗粒从有到无C、核染色质结核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由无到有E、细胞体积由小变大,胞浆由少到多正确答案:A6、骨髓和外周血中分叶核粒细胞的NAP积分在下列哪种疾病时常呈明显降低( )(易)A、淋巴瘤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7、凝血酶原酶的组成是( )(中 )A、Xa、Va、Ca2+、PF3B、Ⅶ、Ⅲ、X、Ⅴ、Ca2+、PF3C、X、V、Ca2+、PF3D、Ⅺ、Ⅷ、PF3、Ca2+E、Ⅶa、Ⅲa、Ca2+、PF3正确答案:A8、患者APTT延长,加1/4量正常新鲜血浆和正常吸附血浆均能纠正,而正常血清不能纠正,可能缺乏的凝血因子是( )(中)A、因子XB、因子ⅨC、因子ⅧD、因子ⅪE、因子Ⅻ正确答案:C9、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缺陷可导致( )(中)A、血栓形成B、vWDC、血友病D、原发性纤溶亢进E、DIC正确答案:A10、女性,29岁,在鞋厂工作3年,近一月来发热伴出血2周。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概述
(CD分子),白血病类的“恶变”细胞,FAB分类法转变为WHO的 MICM模式。

• 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病合并 非血液系疾病
非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血液病
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巨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血友病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性淋巴瘤
呼吸疾病-红细胞增高 消化疾病-贫血 感染-白细胞增高 临床疾病-DIC
急性大失血-输血 粒细胞缺乏-输粒细胞 血小板重度减少 -血小板
第二章 血液学和临床的关系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利用多种检验技术对血液学 异常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观 察,推动和促进血液学与临 床血液学发展和提高。
• • • • 血细胞认识 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骨髓干细胞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
血细胞认识
• • • • • • • 显微镜 列文.虎克 1673-1677 红细胞 1673年 Leeuwenhoek 白细胞 1749年 Senac 血小板 1842年 Donne Wright、Giemsa染色 1902年 骨髓穿刺术 1929年 Coulter 血细胞自动计数仪 1953年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 血液学(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 • 临床血液学检验( clinical laboratory hematology ):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
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 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 临床分支学科。
• 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液学检验概述 02. 血液学检验项目 03. 血液学检验方法 04.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血液学检验概述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
血液学检验是对血 液成分、功能和疾
病的检查和分析 1
血液学检验是临床 4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血常规、血型、 血液生化、血液免
血程度
02
原理:利用血液分 析仪,通过光电原 理计数红细胞数量
03
正常值:男性(4
04
临床意义: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疾 病诊断和治疗评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血 液学检验的重要 功能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 能提示感染、炎症 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成人 (4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浆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等
THANK YOU
差、操作失误、样本
污染等
03
异常值处理:重新检
测、排除干扰因素、
对比参考值等
04
异常值意义:提示疾
病、诊断依据、监测
治疗效果等
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 电解质、血糖等
血液凝固检查: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等
血液免疫学检查:抗体、补 体等
血液遗传学检查: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
02
应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分型
03
优点: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
04
局限性: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好, 对细胞内部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差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正常值范围
01
红细胞计数: 男性(4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人体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监测。

首先,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以及血清等液体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红细胞检查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因此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质量与氧气的运输密切相关。

通过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出血等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白细胞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病原体,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通过检查白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此外,血小板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如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它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PPT课件

5)Ret增高(可排除再障)
6)RBC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血清铁
7.0μmol/L
7)血清胆红素正常,尿三胆阴性(可排除溶血)
8)E0.15
进一步检查: MCV、MCH、MCHC、骨髓细胞铁
染色、RDW、粪便虫卵
.
22
1、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如结核病、风 湿病等的病情和疗效观察。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器质性疾病与 功能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等 鉴别的参考。
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
.
15
二、血沉测定的缺点在于其实验结果
受妊娠、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等因
素影响。必要时(在实验室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可同时作ASO、CRP (C反应蛋白)测定,以更好的协助 诊断或鉴别诊断。特别是CRP与 ESR临床意义基本相似,但无E1.生理性变化
(1)正常成年男性血沉变化不大,12岁以下 男童和60岁以上男性血沉可增快,临床上以 0~20mm / h末为正常;
(2)新生儿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3)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妊娠三个月以上 血沉渐加快,直至分娩后三周逐渐恢复正常,
可能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等 有关;
2、作为贫血类疾病疗效判断、治疗性试 验、病情观察的指标。
.
6
四、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 [参考值] 直接计数法
(100~300)×109/L
.
7
[临床意义]
1.Plt↓ Plt<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
⑴Plt生成障碍:如再障、白血病等。
⑵Plt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
①免疫性破坏,如有Plt自身抗体(如ITP、恶性淋巴 瘤)、过敏性药物损伤(磺胺药、奎宁)、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炎症、风疹)、Plt同种抗体(新生儿Plt减 少症、输血后Plt减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2.各类WBC的比值.绝对值:
绝对值(×109/L) 比值(%)
中性粒C 杆状C 嗜酸粒C 嗜碱粒C 淋巴C 单核C
2-7 0.04-0.5 0.02-0.5 0-0.1 0.8-4 0.12-0.8
50-70 1-5 0.5-5 0-1 20-40 3-8
2021/3/10
32
(二)中性粒细胞(N):
中性粒C.
△WBC分类:
嗜酸性粒C. 嗜碱性粒C.
淋巴C.
单核C
2021/3/10
28
白细胞形态
2021/3/10
29
白细胞形态
2021/3/10
30
(一)正常参考值:
1.WBC总数: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2021/3/10
1.N的生成、寿命、功能:
(1)生成:造血干C→粒系祖C→原始.早.中.晚 中性粒C→N
三阶段:干C池、生长成熟池、功能池。 △生长成熟池包括储存池(均在骨髓中) △功能池包括:循环粒C池.边缘粒C池。
2021/3/10
10
(3)RBC、Hb↓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少年儿童、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 RBC生成不良:造血原料不足 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RB C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溶贫)
失血
:各种大出血。
2021/3/10
11
3.RBC形态学改变:
(1)正常:双凹圆盘形直径6~ 9um, 平均7.5um,有中央淡染区、大小相当 于 RBC直径的1/3~2/5
(2)病理改变:大小异常、形态异常。 1)大小异常:
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等。
2021/3/10
12
RBC直径
临床意义
小RBC
<6um
缺铁贫、地贫、铁幼贫
大RBC 10um≤直径≤15um 绝大多数溶贫
巨RBC
>15um
巨幼细胞性贫血
RBC大小不等 直径相差1倍以上 骨髓红系明显增生:增贫
梨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三角形、盔形等 见于: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RBC呈缗钱状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增多症。
2021/3/10
20
4.RBC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染色浅、中央淡染区扩大 缺铁贫、铁幼粒细胞性贫血(铁粒贫)
(2)高色素性:染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 球形RBC增多症
2021/3/10
4
(二)RBC及Hb的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红细胞数(×1012/L) 4.0~5.5 3.5~5.0 6.0~7.0
Hb(g/L) 120~160 110~150 170~200
2021/3/10
5
(三)临床意义
1.RBC及Hb增高:
(1)判定标准: 成年男性: RBC>6.0×1012/L,Hb>170g/L 成年女性: RBC>5.5×1012/L,.Hb>160g/L
靶形RBC:地中海贫血、异常Hb病(靶形RBC>20%)
镰形RBC:镰形RBC增多症
泪滴RBC:骨髓纤维化,其次:地贫、溶贫
棘2形021R/3/1B0 C:棘形RBC增多症,脾切,尿毒症等。 17
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2021/3/10
18
镰形红细胞
2021/3/10
19
RBC形态不整(RBC异形症):
2021/3/10
13
红细胞电镜形态
2021/3/10
14
2021/3/10
15
2021/3/10
16
2)形态异常 球形RBC:遗传性球形RBC增多症(球形RBC>20%)
椭圆形RBC:遗传性椭圆形RBC增多症 (椭圆形RBC>25%)
口形RBC:遗传性口形RBC增多症(口形RBC>10%)
2021/3/10
6
(2)增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1)相对性:血浆容量减少。 大量呕吐、腹泻、出汗、尿崩症等。
2)绝对性:RBC数增多, “红细胞增多 症”。
2021/3/10
7

对 性 原发性:真性RBC增多症。
红 细
促红素代偿性升高↑ :组织缺氧 继发性:
胞 升
促红素非代偿性↑:肿瘤、肾病

生理性 病理性
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
血浆: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血液参与生理功能活动、维持内外环境稳定。 △血液系统与其它各系统相互影响。
血液检验对疾病
诊断 用药疗效 病情变化 预后
有意义
2021/3/10
2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验
血液的一般检验=血常规检查 对外周血中RBC、WBC数量、质量的检验。
(4)有核RBC:
指外周血中出现幼稚RBC。见于:
1)各种增贫.尤其是溶贫(以中.晚红为主) 2)红血病,红白血病(以原红,早幼红为主) 3)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MF)
4)严重缺氧:先天心,肺心病等
5)骨髓转移癌。
2021/3/10
26
有核红细胞
2021/3/10
27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胞浆内紫红色圆形小体 (异常染色质.核残留部分)
见于:溶贫.巨幼贫.脾切等
2021/3/10
23
Howell-Jolly小体
2021/3/10
24
(3)Cabet环(卡伯氏环)
胞浆内紫红色.圆形或8字形细线状环。 认为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脂蛋白变性所致
见于:溶贫.巨幼贫.脾切等
2021/3/10
25
(3)嗜多色性(多染色性):淡灰蓝、紫灰色 各种增贫,尤其是溶贫。
2021/3/10
21
5.RBC结构的异常:
(1)嗜碱性点彩:胞浆内深蓝色颗粒
↑ 核糖体聚集变性 正常时极少:0.01% 增多:提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并有紊乱。 各种增贫、铅、汞、锌等中毒。
2021/3/10
22
(2)Howell-Jolly小体(豪周氏体)
2021/3/10
3
一、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测定:
(一)RBC的生成、寿命、功能:
1、生成: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 早、中、晚幼RBC
->网织RBC->成熟RBC。 2、寿命:120天(在单核-巨噬C内破坏)。
3、功能:运输O2、CO2。 免疫功能(与RBC膜上C3b受体有关)
2021/3/10
8
2.RBC及Hb↓ຫໍສະໝຸດ 贫血(1)判定标准: 成年男性:RBC<4.0×1012/L,Hb<120g/L 成年女性:RBC<3.5×1012/L, Hb<110g/L
2021/3/10
9
(2)贫血的分级及标准:
轻度贫血:90g/L≤Hb<正常低值 中度贫血:60g/L≤Hb<90g/L 重度贫血:30g/L≤Hb<6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