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利率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范文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及意义利率市场化是指央行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利率管制,允许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

这一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更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一)影响机制1. 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客户,银行可能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净息差收窄。

2. 风险增加:利率波动性加大,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3. 业务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以降低对传统存贷业务的依赖。

(二)具体表现1. 净息差收窄: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呈现出收窄的趋势。

这是因为银行为了争夺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或提高存款利率,导致存贷利差缩小。

2. 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不良贷款率上升,利润增长速度放缓。

3. 业务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收入占比逐渐提高,为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四、商业银行应对策略(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1. 调整存贷款结构:商业银行应通过优化存贷款结构,提高高收益资产的占比,降低低效或不良资产的比重。

2. 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健全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 扩大中间业务收入:通过发展理财、托管、咨询等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2. 拓展表外业务:积极开展担保、承诺等表外业务,拓宽收入来源。

(三)加强风险管理1.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等环节,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言:利率是一种经济金融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的供求关系和信贷市场来影响资金的价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开始将利率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和实施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干预,通过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

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利率的确定主要通过市场力量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而非政府的行政干预。

这种变化通常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金融改革,包括完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等。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由于利率的市场化决定,资金流向更加依赖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

这将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效益考虑,提高对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审批标准,从而将资金配置到效益较高的项目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2. 降低融资成本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

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风险评估,提高贷款标准和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这将促使资金流向更具潜力和回报的领域,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增加投资和创业的动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激发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活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激发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市场活力。

在传统的利率管制体系下,金融机构的行为受到限制,缺乏竞争动力和市场驱动力。

而利率市场化将金融机构从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鼓励金融机构更灵活地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三、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1. 金融风险的增加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机构的自主决策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如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等。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贷款和储蓄利率的一种利率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市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银行不再受到政策性利率的束缚。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资金成本上升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使得利率由政策性利率转变为市场利率,银行进行储蓄和借贷的资金成本会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上下浮动。

虽然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以及收紧信贷政策来抵御资金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但也同时会对贷款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
由于利率市场化制度下银行的资金成本易受市场波动影响,商业银行会更加关注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会将发放贷款的风险评估得更加严格,并且更加注重贷后管理和风险定价。

这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三、利润形成机制调整
利率市场化推行后,银行利润来源会发生变化。

传统上,商业银行通过利差获得利润,但这种利润形成机制会随着市场利率自由浮动而变化。

银行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运营和增加多元化经营来维持利润水平。

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了全面影响,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结构、调整利润形成机制,以适应市场利率的波动和变化。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化,利率市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议题。

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供求机制来决定利率水平,允许市场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确定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利率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几乎所有的贷款和存款利率都由政府指定。

这种高度管制的利率体系导致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借贷过程中更多地考虑政策利率,而不是市场需求和风险优劣。

而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客户风险评估,提高信贷投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深化金融体制。

我国的金融体制首要任务是解决银行业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问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利率是由政府指定的,存贷款利差较高,银行主要通过存贷款差来获取利润。

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没有激励银行积极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

而利率市场化能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存贷款利差,提高银行的竞争意识和服务质量,推动金融体制的深入进行。

再次,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促进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利率是由政府指定的,银行对信贷投放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弱。

而利率市场化能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银行在提高信贷投放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此外,利率市场化也会促使资本市场逐渐成熟,提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能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减少金融风险。

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度较低,外资银行的进入受到严格的限制。

利率市场化可以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

14181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14181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引言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在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决策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化运作,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

自2013年开始,中国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各个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存款利率也米开始自主浮动,这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笔者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享笔者的看法。

利率市场化优势和难点利率市场化的优势在于市场能够有效分配金融资源,促进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推动金融创新和金融产品多元化,同时对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但对于其实施的难点则在于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受到的阻力极大。

银行要想实现市场化利率,需要的是银行贷款利率自由浮动,而浮动人民币汇价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难点。

利率市场化对借贷双方的影响•对于借款方借款人会根据自己的还款能力、借款额度和借款周期等个人信息,在贷款利率上进行协商和比较,并最终选择利率较低、还款周期和还款金额合理的贷款产品。

•对于贷款方银行受益于利率收入的增加,但同时也面临资金成本增加和借贷风险增加的问题。

他们需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对他们进行信用评估。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对于市场化程度和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政策性利率不再存在,市场利率全面推出。

这是银行业和金融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的转型过程。

•对于经济增长市场化利率能够提高金融效率和回报率,促进金融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稳定化,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利率会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金融资源的浪费。

个人看法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虽然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难点和困难,但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随着市场化的加剧,政府推出的各种金融业创新时所面临的challenge 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条件下,金融业需要的是有智慧和发现新机会的人才来推动业务的发展。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趋势变化

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利率趋势变化

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已进行20余年。

总体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第二个阶段为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第三个阶段则是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并于2015年10月23日取消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未来,我国将建立与利率市场化相适应的利率管理和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风险利率定价体系,创新货币调控手段,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率,确保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

二、短期内利率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出现全线上扬的趋势。

从2016年底开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期票据利率和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都出现显著的上行,目前仍然保持着上行的压力。

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但金融风险有所积聚,国内货币政策面临去金融杠杆和抑资产泡沫的要求,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资金环境趋紧,短期内国内市场利率存在上行压力。

2016年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减轻,通胀压力阶段性提升但总体温和。

在L型经济新常态下,为适应国内去金融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的要求,国内货币政策由稳健中性转向中性偏紧。

从2016下半年开始,货币市场的中枢利率就随金融部门去杠杆而逐渐上行。

2017年春节前后,央行先后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多种政策操作利率,發出明确的加息信号。

2017年3月,在进行多天连续的逆回购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后,央行再次上调逆回购、6个月期MLF和SLF利率。

其次,受全球经济回暖和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为应对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内需上调国内市场利率,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全球经济整体处于上行通道,海外市场复苏,全球通胀预期再起,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呈分化态势。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际利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际利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际利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实际利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就1981―2021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实际利率水平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利率传导机制的实际变化,并针对当前实际利率水平及宏观经济背景,分析现阶段利率政策的效果。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实际利率;经济增长;误差修正模型一、引言自1993年我国提出建立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根底,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机制以来,央行逐步放开了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下限,稳妥有序地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动,利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正效逐渐转变为负效应,这一变化与我国利率逐步市场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改变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以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作为分界点,考察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实际利率――投资――经济增长〞这一传导机制的变化,分析现阶段我国利率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实际效果。

二、理论分析关于利率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变动关系,理论界长期意见不一,主要分为凯恩斯学派和以麦金农、爱德华・肖为代表的金融深化学派。

凯恩斯学派强调利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

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由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的比照关系决定,只有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时,人们才会选择投资。

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性质决定了利率必须相应下调,才能保证投资利润不变,否那么会出现投资需求缺乏继而引起经济衰退。

因而政府必须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到达增加投资,提高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金融深化学派那么针对开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现象提出了相反观点,强调金融深化下的实际利率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麦金农和爱德华・肖认为,开展中国家较高的通胀水平和政府人为压低名义利率,使得实际利率过低,储蓄下降,资金市场供不应求。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经 济论 坛
利率市场化对我 国实体经济 的影 响 建设银行 景德 镇 市分行 郑锦 亚
摘耍: 随 着 我 国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 利 率 呈 现 出 市场 化 趋 势 , 这 时 我
( 三) 提 高信 用要 求
国的 实体经济有着很 大的影响 。 一方面能够对 企业进行规 范、 促进优胜
目前 , 我国的金融体 制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中 , 当前利率市场
化 已经 逐 渐 进 人 公众 的视 野 , 既是金融市场发展 的客观要求 . 也 是 企 业
同 的 客 户 进行 区别 。 银 行 可 以采 取 差 别 利 率 , 这 样 过 去 那 些 难 以获 得 贷 款 的 中 小 企业 也 可 以得 到 自 己支 持 , 有 利 于 民 营企 业 的发 展 。
劣汰 . 另一 方 面也 考 验 企 业 的信 用 以及 风 险应 对 能力 。 本 文 介 绍 了利 率
企业的信用对 其能否获得资金发挥着 日益重要 的作用 .在利率市 场化条件下 。 企业要 向银行进行信贷 , 企业的信用记 录将作为重要 的指 标。企业信用好不但得到贷款 , 在相应的利率上也能有所优惠 ; 而那些 信用不好 的企业 , 则很难得到贷款 。 且利率往往会 比较高 。
利率市场化 , 银 行 资产 的保 全 将 会 成 为 商 业 银 行 重 要 的 考 虑 , 这 样 企 业

利 率 市 场 化 的概 念
所谓的利率市场化 就是 由市场来决定 利率高低 ,根据不同金融交
易. 灵 活 的 制 定利 率 。在 这 样 的情 况 下 , 市 场 利率 由 市场 资 金 供 求 状 况 所引导 . 市 场 主 体 根 据 金 融 市 场 的 客观 规 律 来 制 定 利 率 。 虽 然市 场 对利 率起着决定作用 。 但 是 这 并 不表 示 国家 不 需要 宏 观调 整 . 政 府 应 该 对 国 民经济 、 金 融 市 场进 行 整 体 把握 , 针 对 实 际情 况通 过 相 应 的 经 济 手 段 对 市场利率进行引导 , 诸 如 对 中 央银 行 基 准 利 率 予 以调 整 、 公 开 市 场 业 务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

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论文报告:美国利率市场化及对我国启示标题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美国历史上的利率市场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

随着政府的干预减少,市场力量的影响越来越大,银行间市场上的利率也逐渐成为了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自由定价机制。

此后,美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速,国债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开放也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特别是随着退休基金、机构投资者的增加,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

标题二:美国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与弊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更趋于市场化,更加灵活,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

此外,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提升风险定价的效率,促进风险分散,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市场风险增加,利率波动较大,以及对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标题三: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美国利率市场化的成功经验,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首先,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并注重市场机制的建立,使市场力量更加灵活;其次,要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在保证市场活力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最后,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保障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标题四:美国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启示对于中国而言,利率不断丰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与内容,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市场化经验,实现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强化对外开放的效果等目的。

此外,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

标题五:未来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展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涌向市场,培养更多理性的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提高了个人和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和监管稳健性的维持和发展将对市场起到更大的指导和支配作用,预计这一领域将会是短期内的主要发展方向。

案例一:1982年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改革以及经济的发展1982年,美国政府进行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改革,允许银行机构在自由市场上交易贷款,完全放松了利率限制,将利率定价完全交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呢?

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呢?

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呢?为什么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趋势。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反映自己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利率体制走向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

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的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3、中央银行间接影响金融资产的利率。

1、无限法偿:指某种货币具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2、格雷欣法则:在复本位制中,因为货币本身具有排他性、独占性,所以当两种实际内在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另一种则成为劣币。

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会退出流通,被储存起来,而劣币充斥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3、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4、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5、泡沫经济:指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极易丧失持续发展能力的宏观经济状态。

6、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7、间接金融市场: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进行融资所形成的市场。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是什么1、让金融更好地支持实体金融机构采取了差异化的利率策略,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作者:王向燊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12期摘要:利率市场化长期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但短期可能带来经济上的挑战。

为此,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利弊,发现利率市场化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有力的金融监管下,才能成功进行。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深化;经济危机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381介绍利率市场化是让市场决定利率。

当前我国银行贷款集中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意贷款给私有企业,私有企业只能求助于高利贷;利率管制压抑了金融创新,人们大量投资房地产,造成资产泡沫问题严重。

本文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影响,建立模型来解析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文献综述2.1金融深化Abiad(2005)发现国际收支危机促进金融深化,银行危机却阻碍了金融深化的发展。

Angkinald(2010)发现金融深化与银行危机的关系取决于资本管制。

Chen,Chou(2009)发现金融深化对高增长公司有利,银行深化改革是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方式。

Eizaguirre(2009)发现在金融市场刚开放时,市场波动大,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

Dal(2011)发现经济增长和金融深化改革出现长期均衡的双向关系。

Hapsari(2012)发现金融深化程度越高,经济发展越好。

James(2010)发现金融市场开发后股票市场波动下跌,金融市场开发前一年股票市场波动大幅上升。

Arestis(2005)提出从制度角度设计出符合经济发展的金融银行政策。

Fowowe(2008)发现金融深化长期以来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短期看,金融深化会导致经济脆弱。

Hermes(2010)发现金融深化提高了银行效率。

Knafo(2009)发现金融自由化与投资相关,与放松监管有关。

Gu(2011)发现资本流动是增长和波动的平衡,是风险增长和金融深化的平衡。

【最新word论文】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理论专业论文】

【最新word论文】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理论专业论文】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提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

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

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

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

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经济;流动性;影响引言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在2010年1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6%,虽然脱离了11月创下的28个月高位,但仍是居高不下,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调节飙升的物价,稳定经济。

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

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一)利率的分类。

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体系也随之逐步完善。

其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形成和调节完全由市场机制自主决定,而不是由领导推动的行政手段和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必要性,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挑战,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必要性随着我国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市场运行逐步转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成为了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让市场自主决定利率,使货币的执行更加灵活,调控更加高效。

领导干预市场降低利率的做法往往只是短期行为,而市场自主调节则能够更加长效地治理金融行业。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创造条件促进银行业的改革、提高金融市场追求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从整体上看,实施利率市场化,它可以让市场化、法治化趋势在金融领域进一步落实,使我们的金融体系更加成熟、更加稳定,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挑战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必会面临一系列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可能会引起贷款利率的变化,这可能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造成影响。

例如,银行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长期信贷市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由于领导对利率的控制力减弱,利率波动也可能增加,这将对市场造成不稳定的影响。

再次,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将不可避免地增加,这将导致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下降。

但是,这样的竞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系统的创新,促进金融服务的优化。

最后,利率市场化需要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和风险管理机制。

这需要我们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审核监管,建立健全的风险担保体系,增强市场对废银行的整合能力,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产生。

因此,实施利率市场化需要领导、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密切协作和有效沟通,以合理平衡各方的利益。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自国务院公布《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迅速。

实例法分析利率对中国经济影响

实例法分析利率对中国经济影响

实例法分析利率调整对经济影响——以中国为例【摘要】利率作为现代市场中调节经济现象和投资项目的重要杠杆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本文从利率调整的实质开始讨论,逐步具体化至利率调控在中国具体的影响,最后提出为了迎合利率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我国应实施的市场化改革。

除了理论方面的解释,本文主要采用了08年以来居民储蓄总量与房地产价格等问题对提出的观点加以证明。

【关键词】利率资金成本流动性市场一.利率调控政策的本质 (3)二.利率在中国市场的调节作用 (3)(一)利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3)1. 利率调控对居民储蓄影响的分析 (3)2. 利率调整对投资项目影响的分析 (5)(二)利率与借贷资金供求 (6)(三)利率与资产价格 (6)1. 利率与房地产价格 (6)(1)利率与房地产市场供给 (6)(2)利率与房地产市场需求 (6)(3)中国房地产价格的现状 (7)2. 利率与证券价格 (7)(四)利率与社会总供求的调节 (8)(五)利率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 (8)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8)(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8)(二)中国的经济发展背景 (8)(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 (9)一.利率调控政策的本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利率不经在宏观方面影响经济运行,而且在微观层面直接对企业及个人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

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利率作为调节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等,继而影响经济增长。

利率作为货币的成本,不仅受到经济社会中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

从利率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

从利率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应

Analyse Economic Effects of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from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Interest Rat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 孙艳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页码: 23-3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实际利率 市场化 金融深化
摘要:根据金融深化理论,发展中国家应当解除金融抑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从中国的利率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利率市场化具有收入效应、消费效应、投资效率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实际存款利率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率。

利率市场化调节下将资金配置到高效率的产业中,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以及对经济有的影响摘要:在我国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未攻克的最后一块价格堡垒。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利率亦将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主要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影响一、利率市场化内涵、意义及其相关因素(一)利率市场化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第二,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第三,同业拆借利率或短期国债利率将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指针。

第四,政府(或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我国的资源配制效率;利率市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建立社会投资和消费的市场传导机制,使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利用利率变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利率市场化能够推进货币市场的发育和金融创新的活跃,同时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具有更强的导向作用,进而抑制非正式金融活动,促进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制的完善是进行利率改革的基础。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高低变化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没有一个发达健全的金融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一个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利率市场化也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

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同业拆借为主的短期资金市场和以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为主的长期资金市场。

我国的资金市场还未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表现在各子市场均处于起步阶段;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市场的效率和管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市场的规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

第二,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经济学毕业论文《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

经济学毕业论文《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

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品都不再完全受制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实现了价格市场化,因此,“利率”这一专属于金融机构的“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化势必是时代的需求,它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之必然。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传统的利率管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制约。

在这一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以及经济市场发展中必然的趋势。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分析,随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介绍与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前景展望II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times, the market most of the goods are no longer fully subject to the country's macro-contro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rket price, so the "rate" the ex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mmodity" in China's market is bound to demand of the times, it appears inev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ic reform deepening, largely contributed to our financial markets made it, and the traditional rate regul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inflicting severe constraint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to become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Through hard work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bring some constrain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analysis, follow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tatus quo elaborate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future path of reform, for the relevant officers.KEY 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s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目录绪论 (1)1.利率及利率市场化基本理论 (2)1.1利率 (2)1.2利率市场化 (2)2.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及意义 (3)2.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 (3)2.2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6)3.1外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6)3.2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1)4.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和几点建议 (12)4.1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12)4.2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风险防范建议 (12)结论........................ .. (15)参考文献 (17)谢辞 (18)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ContentsIntroduction.............. .............. .............. .............. .............. .............. .............. .............. .. (1)1.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market (2)1.1Interest rate (2)1.2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2)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3)2.1 Significance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3)2.2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5)3.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s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6)3.1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 process (6)3.2 The change of foreign country after rate marketization (9)3.3The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11)4.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o our country (12)4.1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our country…………………….12.4.2 The risk prevention advic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12)Conclusions (15)References (17)Acknowledgements (18)V绪论本文在查阅许多文献的基础上,对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理论进行论述;结合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发展意义;同时,对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别国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性的经验。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看法: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利率水平主要由政府决定,这种管制模式曾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国开始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促进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保持市场份额。

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3.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利率市场化可以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加市场的活力和多样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三、利率市场化的挑战1.风险管理难度增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由于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在制定资产和负债策略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精准。

此外,利率市场化还可能带来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其他风险,这需要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在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金融机构面临经营压力和挑战。

但从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升。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和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平衡。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实证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基于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实证研究
天 存 新 珞
利 率 市场化 对 我 国金 融 市场 的影 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 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基 于 国际 经济 危机 背景 下的 实证研 究
钟 晨
[ 摘要] 利率 市场化 对 金 融 市场 中货 币政 策 的执 行 效 果 、社 会 融 资方 式 的 引导 、存 款 保 险制度 的建 立和 商业 银行 业的 转型会 产 生很 大 的影 响 。在 各要 素 市场 自由化 程度 日益提 升 的 中国 ,利 率 市场化 可 以改进 资金 的投 资配 置和行 业 的 经营效 率 。然而 ,由于传导 机制 的低

利率决 定 、利率传 导 、利率 结构 和利率 管理 的市 场化 。利 率 市场 化 并 不 等 同 于 “ 金 融 自由 ” ,而 只 是 其 中一 个 部
分。 ①【 1 十几年来 ,我 国对利率市 场化的改革 实践 ,取 得 了
突破性的进展。对金 融机 构 而言 ,利率 市场化 意 味着存 贷 款利率 不再 由上级银 行统一控制 。 【 2 这样 的变 化会导致 部分 银行经营模 式发生转变 ,如 由单一 商业 银行转 向集 合保 险 、 证券 、商行 为一体的金融集团 。
b a n k i n g s e c t o r O r ,mo r e g e n e r a l l y ,t h e i f n a n c i a l — s e r v i c e s i n d u s t r y ) 、银 行 自治 ( B a n k a u t o n o my ) 、银 行全 面私有 化 ( P r i v a t e o w n e r s h i p o f b a n k s )和 国际 资本 自由流动 ( L i b e r a l i z a i t o n f o i n t e r n a t i n a l c a p i t a l l f o w s .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在中国金融领域中,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利率市场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原理利率市场化就是指一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形成更多地依赖于市场机制和供需关系,而不是政府干预。

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上,市场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供给情况来决定利率的高低,从而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决策。

在中国金融市场领域中,利率市场化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金融市场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市场机制则可以通过竞争和供求关系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这对于国家级的宏观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二、利率市场化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1)促进金融产业创新。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更加关注市场竞争,推动金融产业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2)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利率市场化模式将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使金融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流向高效经济部门。

(3)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将带来更多的外资流入,抑制国际资金流出,从而加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劣势(1)流动性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需要更多地依赖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贷款利率,这会带来更多的流动性风险。

(2)业务风险。

利率市场化将促进竞争,加重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

(3)导致资金成本增加。

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如果利率上升过快,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成本增加,加重企业负担。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1、对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将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利润管理,加强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同时也注重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2、对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将增加贷款利率波动,加大企业的融资成本。

因此,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下利率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周静妮广发银行无锡支行摘要::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只有存贷款摘要利率还存在一定管制,存款基准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到1.1倍;贷款基准利率取消下浮区间管制,这标志着攻坚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

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更有效地理顺利率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具体国情,基于资金的、储蓄、消费、投资的利率引导机制对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论证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理顺我国利率与经济增长间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调控,从而有利于我国长久稳定的经济增长。

文章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长;传导机制;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O121.2文献标识码:A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

利率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最核心的宏观变量之一,它可以迅速地传递市场信息,通过调节资金的流动来调控资源分配。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大多数的经济信息与利率相关。

相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利率更容易调控,因而许多发达国家放弃了货币供给量而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一、文献综述2.1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凯恩斯提出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代表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既定的流动性偏好下,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在既定的资本边际条件下,更低的利率刺激投资支出的增加;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产出增加。

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利率是核心环节,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发挥作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

该传导机制的核心是流动性效应,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

凯恩斯认为,前者大,后者少,故货币政策对投资的作用不大。

2.2金融自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在70年代,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首次提出的。

他们严密地论证了金融深化与储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深刻地指出“金融压抑”的危害,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是因为存在着金融压抑现象,因此主张发展中国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实现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

金融自由化就是针对金融抑制这种现象,减少政府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使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2.3金融约束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提出金融约束理论,指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以达到既防止金融压抑的危害又能促使银行主动规避风险的目的。

金融政策包括对存贷款利率的控制、市场准入的限制,甚至对直接竞争加以管制,以影响租金在生产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分配,并通过租金机会的创造,调动金融企业、生产企业和居民等各个部门的生产、投资和储蓄的积极性。

政府在此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采取一定的政策为银行体系创造条件鼓励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进行储蓄动员,从而促进金融深化。

但是金融约束论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市场,事实上市场运行有其内在的规律,不是任何主观力量都可以替代和改变的。

因此,金融约束论所提出政策的现实意义就很有限。

二、利率市场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2.1资金的利率传导机制在均衡的可贷资金市场中,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一致,对于的真实利率达到均衡值。

而利率管制政策使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处于非均衡水平,扭曲了收入的分配,导致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利率市场化主张通过完善的利率机制来影响资金配置,它可以改变这种收入分配的扭曲,促进社会福利的改善。

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i 可贷资金Q 2Q 3Q 1i 利率图1利率管制前后资金供求双方的福利状况变化均衡的真实利率均衡数量利率市场化时,可贷资金市场上的供给S和需求D的交点E是市场均衡点,此时利率水平为i1。

存在政府管制时,政府为了扩大投资量人为设定一个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利率水平i2,此时均衡点为F。

与均衡点E相比,可贷资金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可贷资金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当资金处于供不应求时,政府采取信贷配给解决可贷资金的供求矛盾,往往把资金分配给国有经济性质的企业,使它们得到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而其他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导致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寻租行为。

寻租行为只改变了分配方式,并没有创造财富,是社会资源的虚耗。

此外,非正规市场交易中属于黑市交易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风险,可能危及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比而言,利率市场化实现了市场的均衡利率,减小了信贷缺口,同时降低了银行业的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把银行业推向市场,提高了全社会的资金使用效率,对经济的长久增长是有利的。

2.2储蓄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上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利率平均水平的上升,使得消费的机会成本提高,即它的相对价格上升,于是居民用更多的储蓄来替代消费,从而导致储蓄增加,储蓄是资本的来源,而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要素,社会资本总量的增长使社会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提高了全社会的生产能力,促进了经济增长。

但在我国,由于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我国始终保持一种高储蓄率状态,储蓄的利率传导机制并不明显,比如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大,历史传统文化和医疗、养老、住房、教育产业化等政策的误导以及投资环境发展滞后与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都是导致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因此,要想使中国储蓄的传导机制有效,政府首先需要应通过深化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福利等社会问题。

2.3消费的利率引导机制利率市场化导致实际利率平均水平提高,在短期,由于刺激了储蓄的增加,导致了消费的减少。

消费的减少,降低了企业产品的需求,抑制了企业的供给,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同时消费不旺盛,企业家对经济前景的乐观程度较低,抑制了它们的投资欲望。

虽然,短期看来,利率市场化是对消费的抑制,但在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使人们的贷款需求会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促进了社会投资和提高了人们对经济长期繁荣的预期。

2.4投资的利率传导机制我国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政府对资金配置的行政干预主要体现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的分配。

利率管制时期,利率水平低于均衡水平,企业的贷款成本很低,一些低收益项目也会变得有利可图,因而投资的利率约束不足;资金配置以信贷配给为主,大量资金流入因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加之国有企业还有政府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因而它的投资利率弹性更低,它们做决策时往往不会把贷款利率放在重要的考虑位置上。

只有政府逐步放松对信贷配给的行政干预,使利率成为企业资金的实际使用成本,逐步放弃对企业的直接补贴,明晰企业的产权制度,从根本上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利率市场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利率对储蓄、投资、消费的影响间接反应的。

1996年6月人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被视为拉开了利率市场化的序幕。

3.1实际利率与储蓄从图3可以看出,在1997年之后我国的储蓄增长率相对平稳且整体水平趋于下降。

随着经济增长,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层次也提高了,以及国家在经历通货紧缩对利息税的征收,抑制了人们的储蓄倾向。

我国储蓄的利率弹性很低,或者说我国居民储蓄更多地受其它因素影响。

因而,政府想借助利率政策改变居民的储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时效果往往不明显。

r1S图31983-2010实际利率与储蓄增长率趋势图3.2实际利率与消费根据图4,我国1997年之后的实际利率和消费增长率的稳定性比1997年前的实际利率和消费增长率的稳定性要高。

实际利率与消费增长率的关系呈一定的负相关。

说明不同于利率对投资的约束机制,利率市场化前后实际利率对消费的影响机制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实际利率高,代表着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大,因而在短期会抑制人们的消费,这与前文的理论分析一致。

r1CU图41983-2010实际利率与消费增长率趋势图3.3实际利率与投资图5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后投资增长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差异显著,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在1997之后比较平稳。

利率市场化前由于国家的利率管制,使政府规定的名义利率不能很好的反应市场的需求信息从而导致实际利率的剧烈波动,而且利率弹性很低;因而我国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稳定市场,提高投资的利率弹性,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利率是国家调整投资的主要工具。

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更有效地调节投资,促使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

r1Q图51983-2010实际利率与投资增长率趋势图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实际利率、储蓄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都比利率市场化改革前平稳,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实际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得到了加强,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四、经济增长要求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4.1增强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利率敏感性和弹性较低是我国七次利率下调效果不显著的根源。

而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利率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又取决于银行和企业的改革状况。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逐步放松管制,即放宽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和企业的市场化进程。

4.2加强基准利率对全社会利率的引导作用只有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出发考虑利率水平变动,利率才能发挥其作为间接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作用,所以应将我国的利率调节目标转移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上来,努力形成有效的市场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问题。

政府应加强基准利率对全社会利率的引导作用,让市场在其间接调控下自主形成我国的基准利率,制定各项措施强化对其他各种利率的影响。

包括政府不给各银行提供财政支持或变相的财政支持,政府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而非其他手段间接影响基准利率水平。

4.3减少行政干预和民间资金融通限制政府的利率管制导致信贷配给,因此政府应该要停止对资金配置的行政干预,同时,减少对民间资金融通的限制,制定相应的制度以使其规范化,充分利用民间资本,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缩小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差,使我国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的金融市场,实现二元金融结构向一元金融结构的改变,从而通过资金配置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