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读书心得——浅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
读书心得——浅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1 背景介绍杰克·伦敦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生于1876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时正处于美国大萧条时期。
他的一生十分短暂,逝于1916年,享年40岁。
1903年,《野性的呼唤》发表,并迅速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不仅成为杰克的代表作,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时刻记挂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
他敏锐的观察力、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态度都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杰克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描写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主要由于他塑造的北方世界神秘,极具自然的力量,令人畏惧。
小说中的主人公更是征服了自然,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杰克不仅将这种生活的艰难与他早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更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
他的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作一名生活的勇士,与一切苦难和挫折作斗争。
这种思想成为了现代社会年轻一代的宝贵财富。
《野性的呼唤》是以美国“淘金热”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的主人公——一只名叫巴克的圣伯纳犬,本出生在阳光明媚的南部地区,享受着平静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被佣人掳走贩卖到寒冷的北方地区作了雪橇犬,他的命运由此转折。
他不仅被“拿着大棒”的人虐待,还因缺少食物与同类厮杀,这些经历教会了他生存的本领,逐步唤醒了他的“野性”。
他的救命恩人约翰的死,更是使他与文明世界彻底脱离,最终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成为了狼群的一分子。
2 象征主义方法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的自我认知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精神世界的独立性成为现代人类的一大特征,因此人们对于内心世界的发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社会的复杂性也在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所以现代文学作品中反映人与社会关系的作品与日俱增。
作者在写作时,不仅融入了他们自身的生活经历,更表达了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态度。
“狼”与“狗”的嬗变——《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比较阅读
摘要: 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演绎了“狼”与“狗”嬗变的生存哲学, 二者在取材和故事构造等方面有许多相似性, 同时都体现了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 野性的呼唤; 白牙; 比较阅读; 生存哲学; 杰克·伦敦美国杰出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1875- 1916) 所著《野性的呼唤》(以下简称《野性》、《白牙》堪称世界文学中最优秀的关于狗的小说。
1900 年杰克·伦敦的第一本书——关于克朗代克的故事集《狼子》发表并给他带来了较丰厚的报酬。
1903 年《野性》的发表使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坛树立了不朽的地位。
1906 年, 《野性》的姊妹篇《白牙》出版,同样获得成功。
克朗代克的淘金体验和从小在社会最底层的生活经历使杰克·伦敦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社会无情和悲惨的一面; 达尔文、斯宾塞等人的著作使他更加深信人类社会也遵循着“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法则。
杰克·伦敦在《野性》和《白牙》中所极力演绎的血腥、残酷的生存法则正是作者所持社会达尔文主义世界观的一种影射。
两部小说都以狗的生命轨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但它们又不是像儿童读物那样简单的动物小说, 《野性》被人们解读为杰克·伦敦的精神自传, 而《白牙》则可被看作是作者演绎社会达尔文主义“环境决定论”的一则社会寓言。
《野性》描述了主人公巴克从狗到狼的退化, 而《白牙》则演绎了主人公白牙从狼崽到看家狗的进化。
读者若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发现, 作者在两部小说中坚持了自然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写作风格, 但从狗到狼和从狼到狗的不同嬗变轨迹在更深层次上所揭示的是作者所持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的转变和进步。
一、别具匠心的动物寓言杰克·伦敦的《野性》和《白牙》被解读为动物寓言故事, 但它们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动物寓言。
伊索寓言等动物寓言故事借助动物拟人化通过简单的情节来表达一个道理或规律, 因而这种说理方式有时会让读者觉得生硬或荒诞。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Use of Symbolism in The Call of the WildAbstract: Symbolism came out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Nowadays,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fiction. As one branch of symbolism, the animal as symbols also attracts the writer’s attention. This thesis takes the animal as symbols fo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t analyz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Buck who is the hero of Jack London’s The Call of the Wild. Through the alteration of Buck from a pet dog to a wild animal, it analyze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humanity, society and the writer’s philosophical ideas that contains in Buck’s images. Thus the readers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theme of novel more comprehensively and profoundly, but also realize the originality of animal as symbols.Key words: Symbolism; The Call of the Wild; The Animal as Symbols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摘要:象征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近些年来,象征主义在文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而动物象征作为象征主义的一个分支,也是日趋受到作家的青睐。
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生态文学的批判和拯救——以《野性的呼唤》为例
杰克伦敦小说中的生态文学的批判和拯救—以《野性的呼唤>为例《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创作于19世纪末期,主要讲述了主角小狗巴克在从美国南方文明社会被拐卖至北方原始荒野做雪橇犬,在恶劣生存环境与磨难中不断成长,最终决定走向荒野、回归自然的故事。
从创作背景来看,由于当时的美国刚刚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很多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都因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生产而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大批生态主义学者纷纷涌现并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杰克•伦敦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并在一次淘金之旅后突发灵感,将自身感触及对生态破坏的批判,通过一只狗的故事表达出来。
《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也凭借着对生态批评与生态主义价值观的深刻解读,在以后的百余年间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生态文学批评概述生态文学通常被定义为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一类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并非对生态、自然的简单描写,而是基于生态思想、生态视角展开的文[2]学创作,并通过作品内容,将自身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理解表达出来,最终达到否定人类中心论、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间河西关系等一系列目的。
生态批评实际上是一种20世纪西方新兴的学术批评方法,最初是指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希望这一视角创作的文学作品帮助人们认识环境问题,明确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与危害,并在醒悟后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但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逐渐与生物学、地理学、伦理学、文化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起来,最终成为探讨文化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批评方法。
二、杰克•伦敦生态文学中的批判观点在杰克•伦敦所创作的多部生态文学作品中,基本都会对当时西方社会盛行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予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这一点在《野性的呼唤》这部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他批判的观点,在书中得到多方面体现。
首先,是对“动物不存在理性”这一观点的批判。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中,由于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征服自然”的脚步也随之加快,很多原本无法理解甚至是足以威胁人类生命的自然事物、现象,都逐渐有了科学的解释与有效的应对措施。
包法利夫人和简爱的形象对比研究
包法利夫人和简爱的形象对比研究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2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3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4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5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6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7 戏仿和影射—《洛丽塔》中的互文性8 从后殖民主义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9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1 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12 论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母女关系13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14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15 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16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17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18 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9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20 浅析《老人与海》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21 关于苔丝和海丝特的悲剧对比分析22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23 论英语听力难点及解决方法24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25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26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29 中外大学校训翻译分析30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31 Quest for Identity: An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The Bluest Eye32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33 浅析哥特意象在爱伦坡小说《丽姬娅》中的体现34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35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36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37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38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39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40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企业如何通过市场定位打开销售渠道41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3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44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45 论叶芝创作风格的转变46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47 英美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研究48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49 《紫色》中“家”的解读50 Caus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51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52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53 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中的运用54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55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56 情景法在新概念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杭州新东方为例57 从合作原则视角析《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对话的文学效果58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59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60 霍桑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以《红字》,《拉帕西尼的女儿》为例61 解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62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63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64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65 报刊英语新词的汉译66 习语中的文化差异67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翻译的对比研究68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69 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法之研究70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71 浅析《圣经》人物典故在《红字》人物形象刻画上的运用72 东西方生命观的交融--《春江花月夜》与《再回湖畔》的比较研究73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74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75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76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77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78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79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80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81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82 从异化与归化看网络上美剧的字幕翻译83 Christ Love in Uncle T om’s Cabin84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85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语用功能分析86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87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88 《外星人》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析89 论杰伊盖茨比之“了不起”90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91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92 《祝福》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93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94 浅谈古希腊罗马神话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前四部)的影响95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96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97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爱》中的黑人妇女形象98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99 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100 论《呼啸山庄》中的意象101 金融英语术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102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103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104 从汉英墓志铭看中西生命价值意识之差异105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10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7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08 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比较《名利场》两种中译本的翻译109 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夜访吸血鬼》中路易的行为活动110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11 An Ap 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112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113 从合作原则分析《绝望的主妇》中的语言间接性及其幽默效果114 浅析舒肤佳品牌的翻译115 从目的论角度剖析电影片名翻译116 “Lady First” Reflected in Different Cultures117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118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119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20 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白12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22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123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124 从麦当劳看美国快餐文化125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26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施127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128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129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30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131 黛西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132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133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34 Foreignization as a Translation Approach--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Wei-ch’eng135 浅析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中的精神顿悟136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137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38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9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140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14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42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143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44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145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146 英语商务信函的礼貌用语14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148 房间和风景的象征意义:读福斯特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49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150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151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52 中西礼仪对比153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154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155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156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157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5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159 中西方对"死亡教育"之态度的对比研究160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161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162 语篇分析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163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164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165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166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中安娜的政治困惑分析167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168 《希腊古瓮颂》中的艺术和永恒之美169 《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170 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主题分析171 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172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173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74 英汉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75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76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77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178 《小妇人》中的性别语言差异分析179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80 《爱玛》中身份和同辈的压力181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182 西丽自我身份的寻求——《紫色》的女性主义解读183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184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1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6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187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人物名字为例188 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189 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190 从英汉习语视角看中英文化差异191 Robert Frost’s Man and Na ture192 金钱在婚姻中的角色:《爱玛》和《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婚姻观的差异193 《老友记》中的对话分析194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195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196 BB电子商务安全197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198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199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200 探讨星巴克多样化顾客关怀及其推广性。
浅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
浅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作者:梁喆来源:《卷宗》2018年第29期摘要:杰克·伦敦是19世纪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野性的呼唤》是一个关于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的传奇故事。
巴克的命运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不同自然环境造就了巴克截然不同的个性。
本文在象征主义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环境的象征意义:“温暖的南部阳光”、“北方世界”、“阿拉斯加的严寒”、“艰难的生活环境”、“一个人的爱”。
环境的影响一步一步地唤醒了巴克的野性,同时改变了他的命运。
关键词:象征;环境;影响;变化1 背景介绍杰克·伦敦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生于1876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当时正处于美国大萧条时期。
他的一生十分短暂,逝于1916年,享年40岁。
1903年,《野性的呼唤》发表,并迅速获得了成功,成为当时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一经问世,不仅成为杰克的代表作,更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
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时刻记挂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
他敏锐的观察力、个人生活经历,以及他对于现实世界的态度都使他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杰克的文学作品中关于北方寒冷地区的描写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主要由于他塑造的北方世界神秘,极具自然的力量,令人畏惧。
小说中的主人公更是征服了自然,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杰克不仅将这种生活的艰难与他早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更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
他的小说中自始至终贯穿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作一名生活的勇士,与一切苦难和挫折作斗争。
这种思想成为了现代社会年轻一代的宝贵财富。
《野性的呼唤》是以美国“淘金热”为背景进行创作,小说的主人公——一只名叫巴克的圣伯纳犬,本出生在阳光明媚的南部地区,享受着平静快乐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他被佣人掳走贩卖到寒冷的北方地区作了雪橇犬,他的命运由此转折。
他不仅被“拿着大棒”的人虐待,还因缺少食物与同类厮杀,这些经历教会了他生存的本领,逐步唤醒了他的“野性”。
读书心得——《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成长的象征意义研究
读书心得——《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成长的象征意义研究该作品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
整个故事以美国阿拉斯加“淘金热”作为背景, 巴克一开始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宠物狗,生活优渥。
但是遭贪婪雇工的拐卖后, 几经周折来到阿拉斯加开始成为淘金工具的经历, 成为了一条拉雪橇的苦役犬。
雪橇狗们每天需要拉着雪橇在雪地上行走40英里, 而每只雪橇狗所得到的食物量不过是一磅半鱼干。
当所有的狗被累垮掉后,主人就卖掉了他们,榨取它们身上最后的价值。
巴克也是在残酷痛苦的驯服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公正与自然法则的残酷性。
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 它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变得狡猾、欺诈, 并将这两种品质发挥到极致。
经过残酷的斗争, 它在狗群中结束了另一只狗史皮兹的统治时代, 确立了狗头领的绝对地位。
在艰苦的拉雪橇过程中, 巴克的主人几经更换。
最后与一位叫约翰·桑顿的主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桑顿将他从繁重的苦役中解救出来走向自由, 而巴克也多次在危难时刻救助自己的主人桑顿。
然而,在桑顿惨遭不幸死去后,巴克走向了荒野, 它被内心的野性的力量所呼唤, 最终,它加入了狼群之中, 并成了狼群的首领。
当时美国社会处于达尔文主义和放任政策的控制之下,普通人的命运掌握在富人和道德沦丧的社会手中。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国自然主义应运而生。
《野性的呼唤》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之一,以狗的生活经历作为类比,描述了一个人在美国当时复杂社会中的真实生活。
本文拟通过对巴克的生活经历的分析,特别是不同时期的身份或际遇的象征意义来探索“镀金时代”的几个社会内容的特征,从而揭示作者在这本书中的中心思想。
一、巴克作为宠物狗时期的经历象征着理想的美国生活在巴克被卖到北方之前,他是一位米勒法官家里的宠物。
它住在“被阳光亲吻的”克拉拉山谷,有一片宽阔的草坪和一个游泳池作为他的游乐场。
更不用说无数的食物和饮料了。
最好的是,巴克是这个庄园的“统治者”,可以说这一时期代表了当时所有“新美国人”的理想生活。
论《野性的呼唤》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关键词 : 《 野性 的呼 唤 》 个 人 主 义 象征 手 法
一
f 一) 无 处 不 在 的剥 削 : “ 棍棒 ” 的象 征 意 义 巴 克经 历 的第 一 个 转 折 点 就 是 他 与 生 俱 来 的 自
尊被 一 阵 乱 棍 打得 粉碎 “ 你 永 远 都 无 法 对 抗 一 个 拿 ( 野性的呼唤 . 9 ) 南北 战争 的胜 利 给 美 国 北方 资本 主义 扩 大 市 场 、 着 棍 棒 的人 .棍棒 是权 力 的象 征 。 ” 获 得 资 本 和 自由劳 动 力 扫 清 了 一 切 障 碍 . 美 国 第 二 次 “ 棍 棒 ” 象 征 的是 美 国资 产 阶级 巨额 财 富 所 带 来 的 权
是 一 种 深 藏 于 内 心 的 反 叛 和 逃 避 现 实 生 活 的 渴 望 时 代 的变 迁 必 然 带 来 思 想界 和哲 学 界 的“ 百 家 争 择手 段 攫 取 财 富 的 愤怒
重 新 过 起 了 捕 形 象 。其 代 表 作 《 野性的呼唤》 作 为一 部 动 物 寓 言 , 在 爱 的 主 人 复仇 心切 的 巴克 杀 死 了仇 人 .
奔跑 的生 活 . 并 成 为 了狼 群 的首 领 。 小 说 以 巴克 最 机械 化 的 美 国兴 起 了一 阵 冒 险 的 热情 . 主人 公 “ 巴克 ” 猎、 的 出 现 也 正 好 反 映 了 当 时 美 国人 民 正 慢 慢 失 去 . 又 迫 终 的野 性 回归 和成 为狼 群 首 领 结束 , 是 对 资 本 主 义 社 切 渴 望 的 一种 回 归 自由的 精 神状 态 笔 者 试 从 象 征 主 会 工 人 机 械 和 制度 化生 活 的 强 烈 反 击 . 呼 唤 出 现 代 文 义 的 角度 来评 析 这 篇 小 说 . 并 揭 示 小 说 中反 映 出的 美 明社 会 中对 原 始性 和 自由的 强 烈 渴 望 国在 世 纪 之 交 的社 会 现 状 和 精神 状 态 四、 象 征 主 义在 小 说 中的 体 现
《荒野的呼唤》的象征主义解读
Symbolism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作者: 谭燕萍
作者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出版物刊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4-66页
主题词: 《荒野的呼唤》;象征主义;美国;杰克·伦敦;象征手法
摘要:<荒野的呼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小说中巴克、史匹兹、棍棒、红色和白色五种意象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巴克象征适者生存的强者、受压迫者和反抗者;史匹兹象征独裁者;棍棒象征权力、不平等和冷酷;红色象征野蛮、凶残;白色象征恐怖、死亡和将冰原拟物化的白色野兽.。
《野性呼唤》与《白牙》中象征主义阐释
《野性的呼唤》与《白牙》中象征主义的阐释摘要杰克·伦敦关于狗与狼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都体现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本文例举、对比了两部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来阐释象征主义的应用。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白牙》象征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野性的呼唤》与《白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力作。
从表面上看,这两部姊妹篇讲述的都是生活在荒野背景下的人、狼、狗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而实质上它们展示给读者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野性之间的较量,从而更深刻地展现了美国工业化竞争时代的画面,透视了工业化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我们在阅读两部小说时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因为我们在小说中不难发现作者会独具匠心地以犬类的生存现实来影射人类的社会生活。
杰克·伦敦很巧妙地在两部作品中运用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小人物来揭示、象征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利益关系,自然而然地使象征主义的手法在文中相辅相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巴克:外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完美结合体《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的是在美国北方险恶残酷的环境下,巴克在历经了各种艰难险阻后,从一只驯化的南方的狗蜕变成为一只狼群中首领的故事。
从巴克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巴克象征着有超强适应能力的人。
这一点在该书的始终都得以充分体现。
首先,巴克重约140磅的强壮身驱使其在阿拉斯加的生存成为可能。
故事情节刚开始,作者就向读者交代了淘金者们的财富梦想需要狗来帮其完成。
健壮的肌肉是这些狗帮助淘金者们挖掘黄金的必要条件,另外,厚厚的皮毛也是帮助它们抵御北方寒冬的制胜法宝。
这告诉我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强壮的身体是生存的首要条件,而四肢发达、体格强壮的巴克是一只巨大的圣伯德纳犬。
从基因学的角度来看,巴克的身体条件已经具备了克服克朗代克雪域荒原的基本素质,并且它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的生活经历也证明了它自身具有这样的素质。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2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3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4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5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6 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7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8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9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10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1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2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1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14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1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6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17 从认知角度研究英语商标中的隐喻1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19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20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21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22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23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24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25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26 存在主义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27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28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29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3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31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3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33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34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35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36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37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38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39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40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41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42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43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44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45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46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4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和《一杯茶》中的异化48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49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50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51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52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53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54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5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56 有关“生命”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57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58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59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60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61 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62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63 Everlasting Colonialism-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Gatsby64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65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66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6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68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69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7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71 理智胜于情感72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73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74 透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看文化内涵及差异75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76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77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78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79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80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81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82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83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8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85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86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87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88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8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90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91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92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93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94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95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96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97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98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99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00 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101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102 “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103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104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05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 106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107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108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109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110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111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12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13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14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115 浅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116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117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118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119 法律语言浅析120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121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22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123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4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125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126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127 浅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12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129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130 从《傲慢与偏见》浅析现代经济对婚姻爱情观的影响以及奥斯汀眼中的完美婚姻131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132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133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34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35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36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137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138 The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Langua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39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40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41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红字》中的清教主义142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14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14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145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146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147 追逐梦想的人——浅析《刀锋》中拉里的性格多样性148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14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150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151 论中美送礼文化差异152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53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54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155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15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157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158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59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16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61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162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63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164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165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166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167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16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169 论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70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71 通过政治和日常生活看邪恶的慈禧太后172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17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174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比175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76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77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178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17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0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181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182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83 Roberta’s Rol e in An American Tragedy184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8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186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187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8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9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1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91 《红高粱家族》中乡土文化翻译研究192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93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194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195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96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197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198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19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00 从认知隐喻角度看英语商标翻译。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摘要:揭示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象征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5—1916)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说家、评论家及新闻记者。
国内文学界常视政治色彩浓厚的《马丁·伊登》为其代表作。
实际上他以写短篇小说见长,尤其是动物小说,其中最享誉盛名的是被誉为“极地小说的代表作”[1]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该书的成功出版奠定了伦敦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且让他蜚声国际。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巴克”在经历了被贪婪园丁的拐卖,冷血驯狗人的驯化,雪地冰原的苦役,狗群中领导权的争夺、残杀,到与桑顿(最后一位主人)的生死离别后,最终回应远古的呼唤,重拾野性,回归本性的故事。
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但在作者使用的多种艺术手法中,象征的使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的展示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分为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传统象征是指借用具体意象,具体事物来传达某种内涵具有相似性的特定概念,所使用的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一般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寓意比较明确清晰,因而易于理解。
现代象征则是一种整体象征,它是一种超越具体意象,整体性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的方式,它往往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寓意朦胧乃至晦涩难懂,所以现代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和神秘色彩。
” [2]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就象征主义手法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物本身的象征巴克是《野性的呼唤》中的主角,也是贯穿小说始末的主线。
《荒野的呼唤》中红白两色象征意义初探
《荒野的呼唤》中红白两色象征意义初探
朱媛;孙华华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其中篇小说《荒野的呼唤》中成功的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赋予了这部作品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其中,红与白这两种色彩在作品中的反复出现引人注目,它们分别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
【总页数】1页(P167)
【作者】朱媛;孙华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相关文献】
1.解读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的象征意义 [J], 张守兵
2.英汉文化中"红白"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对比 [J], 邱易安
3.解读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的象征意义 [J], 张守兵;
4.荒野的礼赞--从《荒野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眼中的文明与荒野 [J], 诸逢佳
5.解读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的象征意义 [J], 张玉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性的呼唤》双线叙事
《野性的呼唤》双线叙事《野性的呼唤》中的双线叙事手法探析摘要:《野性的呼唤》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早期带有历险意味的长篇小说,故事以以一条狗巴克如何重新唤醒祖先的本能而适应环境生存为线索展开,双线叙事是其隐含的叙事方式,两条线叉嵌套,开拓了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使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意味。
但是两条线索比重并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这部小说倾向于将评论的目光放在自然主义和生存主题上,对双线叙事的探索尚不充足。
关键词:双线叙事;情感线;警示主题绪论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说:“叙述的形式,新生的结构主义将其作为自己的首要课题之一”,文本本身就是作者的精心构造,显示出值得探讨的意味。
《野性的呼唤》这部享誉全球的小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小说延续了杰克·伦敦一贯的生存主题,深刻地表现了当时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思想,如达尔文的进化论、非道德的“超人”学说等,多从自然主义的角度研究。
在众多研究论文中这多是基于巴克的行为得出的结论,但是除此之外,在日渐凶残的巴克身上还有一条内心的情感线。
本文将从小说交叉嵌套的双线叙事结构出发,对文本主题进行再定义。
一、叙事线索一小说中反复提及“棒子”,更是以“棍棒和牙齿法则”命名第二章。
棒子在此含有着暴力镇压的象征意味,同时也作为一个符号串联起小说的第一条线索。
巴克作为一条从小生活在温暖南方,处境优越的狗被仆人曼尼尔卖给“陌生人”,开始在寒冷残酷的北方挣扎求生的旅途,从卖给“陌生人”开始,一路辗转“酒店老板”、“四个男人”,他都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抗争,最后到达“红汗衫”的手中,巴克的愤怒已经到了极点,文中写道,“巴克的确变成了一个红了眼睛的魔鬼”,但他的反抗被“红汗衫”用棍棒镇压,文中又写“他就省悟了,在拿着棍棒的人面前永远没有机会打败他”。
这是巴克第一次清晰地认识这个残酷的棍棒法则。
后来巴克被卖给帕热尔特、弗朗哥,登上戴伊俄海滩,在这里和巴克同行的柯丽友好地向一只爱斯基摩狗走去,但是残忍地被杀害,最后争斗被三个拿棒子的男人终止,在同伴惨烈的死亡中,巴克被替代强化了这一“棍棒法则”,并生出一种警醒:“生命就是这样,没有公平的法则。
《荒野的呼唤》的象征主义解读
摘要:《荒野的呼唤》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赋予了作品深邃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巴克、史匹兹、棍棒、红色和白色五种意象分别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巴克象征适者生存的强者、受压迫者和反抗者;史匹兹象征独裁者;棍棒象征权力、不平等和冷酷;红色象征野蛮、凶残;白色象征恐怖、死亡和将冰原拟物化的白色野兽。
关键词:荒野的呼唤;象征主义;巴克;史匹兹《荒野的呼唤》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于1903年创作的一本动物小说。
这部作品不仅故事引人人胜,而且具有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被视为作家最大的文学成就,美国文学的经典,先后被译成9O多种语言,有“伟大的世界小说”之称。
该书象征手法的运用尤为成功,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巴克和史匹兹,以及棍棒、红色和白色意象的反复出现,赋予了作品独特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正如评论家范怀克·布鲁克斯(Van WyckBrooks)所说:“在某种意义上,杰克·伦敦的故事被象征地讲述——是用以解释为什么《荒野的呼唤》也许是他最好的书的原因”u 。
象征历来是文学写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美国评论家亚瑟·西蒙斯说,象征是“形式对思想,有形对无形的一切约定俗成的表现”· 。
T.S.艾略特则推崇“好的诗歌使感情客观化,通过对事物的描写——通过…客观对应物‟间接地表达感情” ,也就是说,象征是通过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间接表达诗人或作家的思想与情感。
同时,象征与意象、隐喻极易混淆,关于三者之间的区别,韦勒克·沃伦在《意象,隐喻,象征,神话》一文中曾明确指出,“意象或隐喻反复并持续出现,就成为象征,继而成为整部作品象征体系的一部分” 。
那么象征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象征的不同来源,一般分为公用性象征和私人性象征。
前者往往是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它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学典故,或来自常识性的联想,或远古的图腾崇拜,或宗教仪式,或神话故事,经过漫长的积淀和强化,在文学周围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背景。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摘要:揭示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象征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5—1916)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小说家、评论家及新闻记者。
国内文学界常视政治色彩浓厚的《马丁·伊登》为其代表作。
实际上他以写短篇小说见长,尤其是动物小说,其中最享誉盛名的是被誉为“极地小说的代表作”[1]的《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1903), 该书的成功出版奠定了伦敦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且让他蜚声国际。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只养尊处优的宠物狗——“巴克”在经历了被贪婪园丁的拐卖,冷血驯狗人的驯化,雪地冰原的苦役,狗群中领导权的争夺、残杀,到与桑顿(最后一位主人)的生死离别后,最终回应远古的呼唤,重拾野性,回归本性的故事。
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但在作者使用的多种艺术手法中,象征的使用是不可忽视的,为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的展示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分为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传统象征是指借用具体意象,具体事物来传达某种内涵具有相似性的特定概念,所使用的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一般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寓意比较明确清晰,因而易于理解。
现代象征则是一种整体象征,它是一种超越具体意象,整体性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的方式,它往往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寓意朦胧乃至晦涩难懂,所以现代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和神秘色彩。
” [2]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将传统象征和现代象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本文就象征主义手法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动物本身的象征巴克是《野性的呼唤》中的主角,也是贯穿小说始末的主线。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适者生存的思想
理论型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析《野性的呼唤》中适者生存的思想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系别: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浅析《野性的呼唤》中适者生存的思想摘要:《野性的呼唤》是由美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所写的,杰克伦敦因此部小说而成名,这是一部动物题材小说的顶尖之作。
小说内容讲述了一只名字叫作巴克的宠物狗,历经了非常大的生活波折与生存危机之后,就此远离了人类的文明社会,跑到了荒郊野外成为了狼族首领的故事。
《野性的呼唤》已经出版了一百多年,但是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所表达出的人性与成长,在当今时代下仍然有很大的话语空间,这就是此部小说的出版意义与传播的价值。
此次研究介绍了《野性的呼唤》作者与作品,对小说中巴克、约翰桑顿、哈尔的人物形象做了分析,并结合内容,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与其背后带来的启示。
对适者生存思想、人与自然和社会分别做了详细的解析。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巴克;适者生存;杰克伦敦一、引言“适者生存”其实是对在竞争中如何生存的一种概念的总结,适者生存这样的一个概念最早是斯宾塞在他的《生物原理》中首次提出的。
他的文学作品《达尔文主义的迷思》斯宾塞有一次提到过:生存就是竞争的代名词,没有人能够违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种大自然的规律。
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看似毫无感情,但生存中的强者会告诉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就是在这个新的世界当中,所有的事物都不能够与适者生存相互违抗的一种进化自然规律。
在这个竞争极度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中,我们最一生的开始就认为需要应临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自我适应。
二、《野性的呼唤》简介(一)作者简介杰克伦敦是一位19到20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一生当中写作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的短篇小说等,他的代表作有《野性的呼唤》、《白牙》、《海狼》等。
杰克伦敦曾经出生于1876年前在旧金山的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也正因为这个家庭原因,杰克伦敦从小就已经自己开始了各种体力劳动。
杰克伦敦既做过童工,又做过装卸工和水手等,稍微长大之后在美国的天南海北流浪。
英语网络用语及其语用研究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浅谈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探究《紫色》中的妇女主义者形象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论英文电影名翻译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 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目的论关照下的归化与异化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周六夜现场》的幽默剖析论索尔•北娄《赫索格》中现代人的焦虑中西方饮料的跨文化差异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先知》中倒装句文体功能的研究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词组词汇学习方法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 (Gua Sha)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朱虹翻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研究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哈姆雷特》中不言而喻的隐喻魅力(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中国英语初探从功能对等的观点看京剧术语的英译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埃德加·爱伦·坡和蒲松龄恐怖小说的比较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Soci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Pride and Prejudice《阿甘正传》的人称视角浅析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试析《伊坦弗洛美》中细娜的药品与乡村生活的不和谐性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人力资源管理浅谈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根据空缺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翻译数字《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Cultural Approaches to 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Brand Names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违反合作原则所表达的会话含义—以《越狱》中Theodore Bagwell话语为例An Analysis of the Initiation Theme in The Child in Time浅析奈达等值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辛普森一家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政治演讲辞中常用修辞从尊卑与平权的词汇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主人公命运评析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伦理困境汉语中叠词的英译策略An Analysis of the Religious Elements in Robinson Crusoe英语新词的形成特征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论人性自私在《呼啸山庄》中的体现论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英语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应用与翻译挣脱枷锁,走向自由——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的人生观论《最蓝的眼睛》中女主人公佩克拉的家庭关系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英语商业广告中幽默的语用分析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从饮食的角度看中西文化差异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Sloga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 ve of “Three Beauty” Principle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Status Quo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hanghai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间接言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The Heartbroken Images in th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中的双关鉴赏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中美商务交际礼仪之差异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浅谈汉语成语的英译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语艾米丽•狄金斯诗歌死亡主题分析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热与好莱坞电影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孔乙己》两种英译本对比研究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论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人性异化——以《远大前程》为例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帝国主义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从英汉广告语言特点分析中西方文化价值观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写作技巧剖析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从美狄亚和伊阿宋的故事探究希腊悲剧的复仇情节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不可缺少的书信——《傲慢与偏见》中书信功能的研究析《狮子和宝石》中拉昆来失败的原因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中美大学生道歉策略对比研究Tragic Elements——An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 Holden’s growth experience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浅析狄更斯小说中匹克威克的性格特点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性格解读浅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渐渐消失的玫瑰论文学翻译中“原作之隐形”存在的必然性《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论美国黑人英语:语言变体的视角通过《蝇王》看人性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互译Maternal Love in The Millstone比较约翰·邓恩与艾米丽·迪金森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艺术效果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中西方“云”文化的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论促销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由国内“外语早学潮”看关键期假设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委婉语和礼貌原则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孤独与沉沦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On Carl’s Personality in Titanic初中英语听说能力评价与培养的研究克莱夫•斯坦普斯•路易斯对《圣经》寓言的应用及意义研究——以《纳尼亚传奇》为例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由王尔德的《莎乐美》探究法国象征主义对其唯美主义的影响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关于鲁宾逊的精神分析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
浅谈《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
李萃;谭勇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揭示杰克.伦敦著名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在深化和丰富小说主题、思想内涵及意蕴方面的重要作用,肯定了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李萃;谭勇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中山5106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4.712
【相关文献】
1.《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蜕变在教学中的启示
2.《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刍议
3.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解读《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
4.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解读《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
5.“三因素论”视域下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成长与嬗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2 关于英汉动物习语区别的研究3 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dual Personality4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5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6 中学英语互动教学研究7 中西幽默异同探析8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9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10 从《蝇王》中的象征看人性的恶11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2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初探13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14 中西方酒类广告的文化互文性研究15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6 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17 从认知角度研究英语商标中的隐喻18 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19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20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21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22 儒家文化与和谐世界的构建23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24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Red, Red Rose25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26 存在主义与海明威的“硬汉形象”27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28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29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3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31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32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33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34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35 觉醒的女性意识:《嘉莉妹妹》中女性主义分析36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37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38 文学翻译中译者风格的彰显39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40 从礼仪角度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41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42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43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44 中英社交礼仪差异的比较与分析45 论中西方零售业企业文化的对比46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4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园会》和《一杯茶》中的异化48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49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50 服饰语的认知凸显:认知语言学角度51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52 广告标语的语言特色53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54 A Brief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Philanthropists in Recent Ten Years55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56 有关“生命”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57 The Features of Classic-literature-based Movies Show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58 从功能对等和文化语境差异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59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60 英汉称谓语中的文化差异61 浅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62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63 Everlasting Colonialism-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Gatsby64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65 英雄还是魔鬼-论亚哈船长的双重性格66 浅析中西方对同性恋态度的差异--以《喜宴》为例6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68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向分析69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习策略的研究7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71 理智胜于情感72 论《嘉莉妹妹》中德莱赛的自然主义73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74 透过英汉基本颜色词看文化内涵及差异75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76 如何通过教师提问促进课堂互动77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78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79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80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81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82 从《河东狮吼》与《套礼服》的对比中分析中美婚礼的差异83 “金玉良缘”与“幸福终点”——浅析中西婚姻差异8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hesiveness85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86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87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88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89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用失误分析90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成长历程的研究91 论《喜福会》中家庭观的中西差异92 救赎之旅—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成长经历93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94 《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95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96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97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98 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翻译99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饮食文化差异100 科技英语中模糊数词的翻译策略101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102 “生活大爆炸”中美式幽默的翻译方法研究103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104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05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 106 西方文学中撒旦形象的形成与发展107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108 英汉谚语的文化对比分析109 《论自然》—浅析爱默生的超验主义自然观110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111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112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113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14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115 浅谈《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116 王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道德观117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118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119 法律语言浅析120 An Interpretation of China Bo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t-colonialism 121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122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123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124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125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126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127 浅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128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129 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130 从《傲慢与偏见》浅析现代经济对婚姻爱情观的影响以及奥斯汀眼中的完美婚姻131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132 浅议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文歌曲汉译133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134 The Comparison of Die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35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136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137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138 The Differences of Nonverbal Langua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139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140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41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红字》中的清教主义142 浅析商务英语新闻中的隐喻现象14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14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145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146 《纯真年代》中社会与个人的碰撞147 追逐梦想的人——浅析《刀锋》中拉里的性格多样性148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14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150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151 论中美送礼文化差异152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53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154 从《达罗卫夫人》看弗吉妮娅伍尔夫的个性155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156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157 论《月亮宝石》的现实主义手法158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159 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160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语言差异161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162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163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164 谈商务英语信函的词语汉译165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166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167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16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169 论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70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171 通过政治和日常生活看邪恶的慈禧太后172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17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174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比175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176 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177 英汉颜色词的认知语义分析—以红色、黄色为例178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17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0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181 英汉致使事件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182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83 Roberta’s Rol e in An American Tragedy184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85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186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187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8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9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1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191 《红高粱家族》中乡土文化翻译研究192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93 分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母女矛盾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194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195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196 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197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198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199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200 从认知隐喻角度看英语商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