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意杨树的造林密度是多少?
![意杨树的造林密度是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07714940fe4733687e21aa7b.png)
意杨树的造林密度是多少?造林密度,是杨树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
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
确定合理的密度,必须考虑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希望培育的木材径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
杨树是喜光树种,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林分密度决定杨树的光照条件。
常见到公路、沟渠两侧倾斜上长杨树,就是其趋光性所致。
杨树的顶端优势明显,树干直立,是由于顶端的分生组织活动力强,抑制侧枝生长的缘故,常见的多头树则是主杆受损后侧枝竞争生长的结果。
密度一般对树高的影响不很大,但对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的影响十分明显。
单位面积蓄积量,受单位面积株数、平均单株材积和年龄因素的共同制约,随着年龄的增大,密度的作用愈加明显。
我国杨木主要用作民用材和工业用材,且工业用材的需要量仍在不断增长。
杨木小径材用于造纸、制造纤维板等;大径材用于制造胶合板和火柴。
确定密度应该以各地市场需要的杨木材种为根据。
生产小径材,单位面积上株数多,平均单株材积较少,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早,采伐期较早。
生产大径材则相反,单位面积上株数少,平均单株材积较多,林分的数量成熟较晚,采伐期比较晚。
(数量成熟龄也叫作平均生长量最大成熟龄,是指用材林在单位面积上每年生产材积数量最多时期的年龄,这个时期也是林木平均生产量最大的时期。
)国际杨树委员会1979年规定的杨树密度等级:密度每株占地面积(m2)每公顷每667m2等级株数株数很密 <10 >1000 >66密 10~25 1000~400 66~26中等 25~35 400~285 26~19一般 35~45 285~225 19~15稀 45~60 225~165 15~11很稀 >60 <165 <11幼林阶段,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林分后期,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单株材积的作用由弱变强,取代单位面积株数,对产量起主要作用。
DB42T 1977-2023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
![DB42T 1977-2023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83884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地段和目标、护堤护岸林建设、岸线复绿、城镇村庄道路绿化美化、抚育管护、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长江两岸造林绿化。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LY/T1625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LY/T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LY/T2647通道绿化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干堤main levee具有重要防洪、防潮作用,实地堤顶宽度大于5m或基底宽度大于10m或高度大于3m的人工修建的挡水建筑物。
造林绿化afforestation在用于发展森林植被、改善区域生态、保障国土和基础设施生态安全的土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滩地和有林地等)上通过人工或人工促进措施形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
三峡库区消落带water level fluctuation zon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145m与最高蓄水位175m之间所形成的带状区域。
4基本原则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基本原则包括5个方面:a)贯彻长江大保护,利于长江防洪安全。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c)坚持统一规划,落实科学造林绿化。
d)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e)坚持量质并重,支持社会参与。
5建设内容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a)护堤护岸林建设。
以人工造林为主,多树种配置,增加森林覆盖,扩大生态容量,构筑护堤护岸屏障,健全长江干流沿岸生态防护体系,改善岸线生态景观。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https://img.taocdn.com/s3/m/53f36b1e01f69e3142329461.png)
落叶松、樟子松
防风固沙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一般生态林
落叶松、樟子松 杨树、柳树
2000—2500 800—1100 1100—1600 2500—33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16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2.0×2.0 1.5×2.0 3.0×4.0 3.0×3.0 3.0×3.0 2.0×3.0 1.5×2.0 1.5×1.5 4.0×4.0 3.0×3.0 4.0×4.0 3.0×4.0 1.5×2.0 1.5×1.5 1.5×2.0 1.5×1.5 2.0×3.0 ~ 1.5×2.0 2.0×1.5 1.5×1.5 2.0×2.0 2.0×1.5 3.0×3.0 2.0×3.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1.5×2.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3.0 2.0×2.5
2.0×1.5 1.5×1.5 3.0×2.0 ~ 2.0×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2.5 2.0×2.0 3.0×3.0 ~ 1.5×2.0 2.0×2.0 1.5×2.0 2.0×2.5 2.0×2.0
2.0×2.0 ~ 1.5×2.0 3.0×3.0 2.0×3.0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林种
树种
山区、半山区 密度(株、穴)/公顷
速生丰产林
樟子松 杨树
湿地松种植
![湿地松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37900b9e4431b90d6d85c71f.png)
湿地松的栽植密度视经营目的的不同而异,一般培育中短周期工业原料用材林,株行距1.33×1.67米,即每亩300株;培育大径材用材林,株行距2×2.5米,即每亩133株。
四、抚育管理为提高造林成活率,湿地松造林后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一般当年松土除草3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1次。
松土除草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
即: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杂草除净、石块拣净;把锄松的土壤培道根部并覆盖杂草,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和增加有机质以及抑制杂草生长;松土深度要适当,做到里浅外深,坡地浅平地深,第一年松土浅,以后逐年加深。
由于湿地松是强阳性树种,还应根据造林地上杂草杂灌的生长情况而增加砍灌次数,以提高幼树保存率,确保幼树生长。
首次抚育间伐一般在8年左右,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主要间伐林木分化后的林下被压木。
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间伐强度为20~25%。
间隔期4~5年。
五、科学施肥湿地松林地施肥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尤其是幼林期间施肥可提早郁闭,通常结合整地在回填土时进行,每穴施复合肥0.2~0.3斤。
六、造林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为主,若采用块状整地,其规格约为50×50×30cm。
3、栽植技术: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行距1.5×2米或1.5×1.5米,即每亩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2.5×2.5米或2×2.5米,即每亩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树林或种子园,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亩42株或27株。
造林季节多在冬、春两季。
选择阴天或细毛雨天气栽植。
要求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适当截根,保留根长15厘米左右,可适当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层填土打紧,上盖细土呈弧形。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cf0152b02020740be1e9bf9.png)
造林的概念造林就是从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扦插、直播)起直至幼林郁闭前全过程的各种措施总和。
造林分为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三种方式。
明确造林目标任务我们要明确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包括造林面积、林种、投资等。
然后根据目标任务编制造林作业设计文件。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一)总则1、为了规范造林作业设计,统一设计程序,提高造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林业建设的相关文件与规划设计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
造林作业设计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将林业建设规划、实施方案、总体设计等规划设计文件付诸实施,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是林业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
3、造林树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以优良的乡土树种为主,也要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
提倡营造树种有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提倡营建乔灌草复合结构的人工群落。
造林树种选择可参照G B/T 15776 。
4、造林作业设计的林种选择以总体设计、森林分类经营方案为准,需要变更的,尤其是将生态公益林改为商品林,需按公益林事权等级管理权限报送原审批机构作为个案单独审批,按批复文件设计。
生态公益林的定义遵照GB/T 18337.1。
生态公益林的区划遵照GB/T 18337.2。
(二)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1、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造林任务量已落实到小班的总体设计或其他规划设计文件;——造林年度计划任务。
2、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落实年度造林作业任务,对每个作业区做出具体技术规定,指导施工。
(三)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造林作业设计以造林作业区为单元编制。
造林作业区原则上为一个小班。
当小班面积过大时,可划分为2至3个细班,每个细班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细班的编号可在小班编号后加①、②、③……予以区分。
当相邻或相近的数个小班其立地条件、经营方向、树种选择一致,而数个小班的总面积不大时,也可合并为一个造林作业区。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9c94ecaeaad1f346933f57.png)
浅谈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摘要: 人工造林是我国现阶段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造林效率的重要方式。
如何在造林过程中科学的进行造林密度设置,提高林木生长对我国林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我国造林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造林密度;林木;生长;影响造林密度的大小对林木的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均有重大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技术规程》中提出了中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宜造林密度。
但是,由于各地地域、气候条件及树种等因素的影响,造林密度有所不同。
因此,营造人工林时必须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产生最佳效益。
一、造林密度与树木生长的关系造林密度和树木生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密度越大树木生长得越快、产量越高。
一般应遵循能适时郁闭,幼树生长良好为标准。
其合理的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造林目的、作业方式和中间利用的经济价值等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确定,过稀过密都不妥当。
只有根据树种的生长特性并结合当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密度,树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林。
1、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的关系造林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上株数越多,则相邻植株的树冠互相衔接所需年限就越短,郁闭就早。
相反,密度小则郁闭慢。
林分的郁闭是人工林发展过程中一个主要转折阶段,它标志着成林开始,初步形成森林。
如人工造林从生态需要的角度看,要想及早发挥生态效益,应该提早考虑郁闭。
因此,可适当加大密度。
2、造林密度与林分的关系营造防护林只需考虑尽早发挥防护作用,而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既要考虑林木的生长速度,又要考虑到水肥供应,更要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范围内林木生长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大,若密度小,营养、水分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生长发育就好。
反之,光照缺乏,抑制生长。
但随着密度的减小,株数过少,整个林分的总产量会下降。
(1)造林密度对径级的影响。
一般是树木胸径随密度的增大而递减,密度大株数就多,就会导致光照、营养不足,抑制生长。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
![陕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b2ef5ed17f1922791688e8f8.png)
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人工造林密度表《陕西省造林标准DB61/T61-142-1993》
附录A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规范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附录B 各造林区域主要造林树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表(资料性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注1: 造林初植密度含造林地上已有的幼苗﹑树木株数注
2: 营造混交林时,最低初植密度为各混交树种的最低造林密度乘以相应混交比例的和.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附录D 生态公益林造林主要树种初植密度表(标准的附录)
单位为株每公顷。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6452cd84254b35eefd3483.png)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分析作者:马志辉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09期摘要:对马尾松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树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无显著影响,对单株材积和林分单位面积积蓄积影响显著,随着造林密度增加,投资额增加,根据生物与经济并重的原则,在积极采用营林新技术和集约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宜密植,以2500株/hm2的造林密度最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马尾松;造林密度;效果中图分类号:S7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90027021 引言马尾松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耐干旱,耐瘠薄,是福建省主要造林用材树种,也是工业原料林的优良树种。
为更好地发展和经营马尾松,提高人工栽培技术,本试验在不同立地条件类型情况下,进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马尾松林木在不同的立地类型下造林密度对林木的影响,探讨其生长规律,选择最优化的造林密度。
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清流国有林场场部工区4大班6小班,地貌为低丘陵,海拔380~603 m,土壤为红壤,试验地前茬为杉木人工林。
3 材料与方法3.1 试验材料1996年12月,进行试验地劈草、炼山、清杂。
翌年1月进行试验地定点放样,挖穴回表土规格为40 cm×30 cm×30 cm。
种源来自漳平五一林场,1997年春季造林。
造林第1年,抚育2次,5~6月1次,8~9月2次,进行扩穴、除草、培土。
造林后第2年,每年5月、9月对试验地进行全面除草抚育各1次。
造林后第3、4年各劈草1次。
本试验田间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设计,4种处理,每一种造林密度(处理)为一个小区,每一小区约为1亩。
每个处理3次重复。
造林密度分别为667株/hm2、4440株/hm2、333株/hm2、2500株/hm2,株行距离分别为1 m×1.5 m、1.5 m×1.5 m、1.5 m×2 m、2 m×2 m。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a6fa200066f5335a812188.png)
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摘要】造林密度也称初植密度、栽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通常以株(穴)/公顷来表示。
密度适当,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保证人工幼林及时郁闭,使林分具有最大平均高度,从而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
本文阐述了造林密度确定的原则,总结了造林密度在造林模式中的应用,以期为杨树的集约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密度;树木生长;影响0 引言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林地上造林的株数。
造林密度太小,林分长期不郁蔽,不能形成群体环境,抵御外界不良环境能力差,浪费土地,效益低。
太密了,则造林成本高,由于过早郁蔽,幼树受光少,树冠窄小,生长细弱,虽可间伐调整,但即使进行抚育间伐,也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收入。
造林密度,是人工林集约栽培的重要因素。
密度一旦确定,在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都起作用,对采伐年龄和产量影响很大。
确定合理的密度,必须考虑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证林木群体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达到高产和预期培育的木材径级。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材种的价格和经济效益。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林木单位面积蓄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达到某一值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上蓄积量逐渐减小;林分密度越大,林木直径的平均值越小,单株材积也就越小。
林木个体或群体生长与林分密度紧密相关的现象,反映出林分密度对林分存在着一系列的制约作用,称为密度效应规律。
选择适宜的栽植密度是杨树集约栽培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林分的生长、培育及最终收获量都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造林一定要控制适宜的密度,现将造林密度的应用技术简介如下。
1 造林密度的确定1.1 根据经济目的确定造林密度防护林、以培育中小径级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造林密度可大一些,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某些经济林密度可适当小一些。
1.2 根据树种特性确定造林密度一是,由生长速度决定密度。
前期生长快、持续速生期短的树种,造林密度宜稀;对于前期生长缓慢、寿命长、持续生长期长的树种,可密植。
北京市绿化造林、育苗适宜栽植密度表
![北京市绿化造林、育苗适宜栽植密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4752daeb4afe04a1b071de23.png)
70-670
1×1,3×3
5
移植苗
>4
40-140
2.2×2.2,4×4
6
油松
移植苗
0.5-2
160-2700
0.5×0.5,2×2
7
移植苗
>2
40-170
2×2,4×4
8
华山松
移植苗
0.5-2
160-2700
0.5×0.5,2×2
9
移植苗
>2
40-170
2×2,4×4
10
雪松
移植苗
0.5-2
(二)经济林栽植密度表
种类
栽植密度(株/亩)
苹果
28-148
梨
33-111
桃
18-66
葡萄
111-333
樱桃
33-83
杏
33-111
李
33-83
枣
33-148
红果
33-55
柿子
33-83
板栗
55-111
核桃
33-111
备注:超过以上密度的密植园,由专家现场认定。
(三)苗圃苗木栽植密度表(针叶树)
序号
160-1400
1×0.5,2×2
11
移植苗
2-3
70-170
2×2,3×3
12
移植苗
3-4
40-120
2.4×2.4,4×4
13
移植苗
4-5
30-75
3×3,4.5×5
14
桧柏
移植苗
0.5-2
290-670
1.5×1.5,1×1
15
移植苗
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
![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https://img.taocdn.com/s3/m/9978d3f0941ea76e58fa048c.png)
模型号
树种
整地
混交方式
密度配置
苗木规格
抚育管理和利用
方式
规格(cm)
株行距(m)
株数/亩
苗龄
苗高(cm)
地径(cm)
1
杉木
穴状或带状
穴状40×40×30,带状垦带宽度0.5~3m,保留带等宽或更宽。
1.7×2
1.4×2
196~238
1-0
>18cm
>0.35cm
杉木幼林抚育一般以全面中耕除草为主,带状、块状松土除草为辅。松土除草时间5~6月和8~9月进行。当年新造幼林以松土除草为主。两年以上的幼林以垦复、除萌为主,结合扶正、施肥、培土。低山丘陵地区每隔3~4年在秋冬季进行一次深翻抚育。山区立地条件较好,第一次间伐一般在6~9年进行,山区立地条件一般,第一次间伐一般在8~10年进行,间伐后林地郁闭度要达0.6-0.7,以后视林分情况再进行间伐。
容器苗0.5-0
>15cm
14
湿地松×栎类
穴状
湿地松70×70×60 栎类50×50×40
带状或块状混交
湿地松2×2 或2.5×2.5 栎类1.5×1.5
湿地松75~117 栎类89
1-0
湿地松>20cm 栎类>50cm
湿地松>0.45cm栎类>0.50cm
栽植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等措施。根据其生长特性,第一次松土、除草应在5~6月份进行;第二次松土、除草应在8~9月份进行。造林后,当树高达6-7m时,要进行修枝,保留树冠长度占全株的2/3。间伐根据密度定,密度大,要进行疏伐。
埋根苗 1-0
>250
cm
>2.50cm
21
国槐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fb18f67ddccda38376baf9f.png)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1.1生态学特性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
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
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
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
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
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
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
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
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
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
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
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
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
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森林营造技术
![森林营造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72798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3.png)
森林营造技术前言本教材为高职高专的林业技术专业的校本实训教材。
本教材以满足高职高专的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宗旨,重点突出技能应用、注重解决森林营造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区域性和应用性。
本教材紧密围绕《森林营造技术》校本教材的有关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实训一体化,以就业岗位的工作项目为实训内容,内容贴近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的工作实践,体现了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具、新法规,以森林营造为主线的有关实践项目,编写此教材就是为了能按照本课程的技术规程,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阶段掌握核心实践技能,基本实现零距离上岗。
本教材主要从森林营造岗位及行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共分成六个项目,12项基本任务,基本涵盖了森林营造各环节的基本技能,做到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体现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特色。
掌握本实训教材的全部内容后基本能解决营林生产单位的实际问题。
本教材根据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教材体系改革的有关要求编写,有些内容需不断完善和补充,本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恳请有关专家和使用者提出宝贵建议。
主编:方栋龙2012年7月目录项目一人工林及适地适树调查 (1)任务一人工林林种特征调查 (2)任务二适地适树调查 (4)项目二立地质量确定 (6)任务一立地因子调查及分析 (7)任务二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等级确定 (10)项目三林分结构设计 (12)任务一造林密度确定 (13)任务二种植点配置 (14)项目四造林施工技术 (16)任务一造林地整地 (17)任务二苗木栽植 (18)项目五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20)任务一幼林土壤管理 (21)任务二幼树管理 (21)项目六造林成活率调查 (23)任务一幼树成活及生长情况调查 (24)任务二造林成活率计算 (25)项目一人工林及适地适树调查一、项目简介本项目的工作任务是要求学生能运用人工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人工林各生长因子的调查方法,能根据人工林生长状况,判断生长优劣及人工林特点;熟练划分人工林的各林种特征及适地树适树的程度,为分析和设计人工林营造技术措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理)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整理)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d4304c07c1cfad6195fa7e7.png)
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黄土高原区主要造林树种有油松,华山松,华北落叶松,樟子松,侧柏,新疆杨毛白杨,银白杨胡杨河北杨小叶杨旱柳垂柳泡桐白榆沙枣刺槐槐树臭椿杜仲文冠果梭梭花棒柽柳柠条狼牙刺紫穗槐沙棘杞柳枸杞玫瑰苹果树梨树杏树李树核桃树柿树枣树山楂树葡萄树花椒树。
1.刺槐1.1生态学特性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
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
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
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
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
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
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1.2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及石砾沙壤上均可造林,在酸性、中性和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能生长,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2)整地。
依据地形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水平阶、反坡梯田等整地方式。
槐树根系深广,整地规格应大,一般整地深度为4O~60era 。
(3)造林季节、方法与密度。
春季以2月中旬至3月下旬秋季以lO月中旬至11月中旬较好。
牵4槐~般采用截干造林效果好,截干高度不超过3em,营造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亩栽植300株左右,营造速生用材林每亩160 200株。
在干旱条件下每亩60~100株为宜。
(4)混交造林。
刺槐可与松类、柏木、紫穗槐等混交,混交方式以带状或块状较好。
(5)幼林抚育。
刺槐造林后忌草压,因此造林后几年内的松土、除草工作,对提高造林存恬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有很大的作用。
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
![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16be06eb84ae45c3b358c78.png)
(一)油松
1.形态特征:叶2针1束,罕3针1束长度在0.5 cm以下, 1.形态特征: 束长度在0.5 cm以下 以下, 形态特征
老叶叶鞘外表常被薄粉层;两针长度相等, 老叶叶鞘外表常被薄粉层;两针长度相等,为10 cm~15 cm, 边缘有细锯齿,下表面有纵向排列的气孔线。 边缘有细锯齿,下表面有纵向排列的气孔线。
(二)落叶松
1.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2. 分布:高海拔区域,天然林垂直分布海拔为 分布:高海拔区域,
1500~2600米 1500~2600米。
3. 种类: 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
北落叶松、云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西藏落叶松等。 北落叶松、云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西藏落叶松等。
2.分布:分布于我国北部及西部,为我国特产树种,主产 2.分布:分布于我国北部及西部,为我国特产树种, 分布
华北 。
3.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① 喜光树种:4~5年后必须全光照,阳坡分布。 喜光树种:4~5年后必须全光照 阳坡分布。 年后必须全光照, ② 抗寒性强:-30℃~-35℃ 抗寒性强: 30℃ 35℃ ③ 抗寒性强:400~900降雨量。 抗寒性强:400~900降雨量 降雨量。 ④ 适生于森林棕壤,褐土。 适生于森林棕壤,褐土。 ⑤ 深根性树种,但可塑性强。 深根性树种,但可塑性强。 ⑥ 喜欢酸性至中性土壤,PH>7.5,生长不良。 喜欢酸性至中性土壤,PH>7.5,生长不良。 ⑦ 生长特性: 生长特性:
3.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3.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① 喜光性强:比油松更强;1年生后必须是全光照。 喜光性强:比油松更强; 年生后必须是全光照。 ② 耐低温性强: 耐低温性强: ③ 适应性强:118~999mm降雨量。 适应性强:118~999mm降雨量 降雨量。 ④ 浅根性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处。 浅根性树种: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处 ⑤ 寿命长:可长达200年。 寿命长:可长达200年 ⑥ 生长迅速:前5年生长较慢;5~10年高生长迅速; 生长迅速: 年生长较慢;5~10年高生长迅速 年高生长迅速; 10~15年径生长加速,可持续到20~30年 10~15年径生长加速,可持续到20~30年。 年径生长加速
北京市绿化造林、育苗适宜栽植密度表
![北京市绿化造林、育苗适宜栽植密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d70bfdeeb8f67c1cfad6b8e2.png)
34
移植苗
胸径>7
100-170
1×1,2.5×2.5
35
刺槐
留床苗
或移植苗
胸径1-4
660-1350
0.5×1,1×1
36
移植苗
胸径4-6
290-670
0.5×1,1×1
37
移植苗
胸径6-10
160-300
1.5×1.5,2×2
38
银杏
移植苗
胸径1-5
660-1100
0.8×0.8,1×1
40--267
特种用途林
(GB/T15776?2006)
国槐、银杏、杜仲、玉兰、油松、雪松、白皮松、华山松及连翘、月季等花灌木。
40--267
备注
目前北京市造林的苗林规格:油松、雪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等针叶树树高多在1.5m以上;杨树、柳树、国槐、银杏、杜仲、玉兰等阔叶树种胸径多在3.0cm以上;连翘、月季等花灌木地径在1.0cm以上。乔木林造林密度一般在每亩74-167株;花灌木造林密度一般在每亩167-666株。
北京市绿化造林、育苗适宜栽植密度表
(一)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栽植密度表
林种
主要造林树种
造林密度
(株/亩)
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
(DB11/T333?2005)
107杨、108杨、中林46、沙兰杨、意大利214和廊坊杨1号、2号、3号等。
22--111
防护林
(GB/T15776?2006)
杨树、柳树、刺槐、国槐、油松、侧柏等
160-1400
1×0.5,2×2
11
移植苗
2-3
70-170
2×2,3×3
造林技术规程(试行)
![造林技术规程(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b524c8d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a.png)
造林技术规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林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2.04.28•【文号】•【施行日期】1982.04.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造林技术规程(试行)(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林业部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关于“植树造林要严格执行技术规程,保证成活成林”的规定,为实行科学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加强培育管理,更有效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国营造林(包括国营采伐迹地更新,下同)、国社合作造林、接受国家补助的合同制造林、重点用材林、经济林基地、重点防护林工程造林以及义务植树,必须贯彻执行本规程。
对一般社队集体和个人植树造林,按本规程进行技术指导。
第三条造林施工单位要有林业专业人员,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责任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不断提高造林科学技术水平。
第二章造林施工设计第四条国营造林、国社合作造林、接受国家补助的合同制造林、规模较大的义务造林,以及由县统一组织的重点造林,施工单位要按下达计划和造林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或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造林施工设计书。
施工设计应由调查设计单位或由县林业技术指导机构,与施工单位密切配合,在领导、科技人员、群众代表共同参加下进行。
国营林场造林,由本场自行设计。
第五条施工设计要在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以小班为单位,作出林种、树种、混交、整地、造林方法、密度、抚育管理、机械工具、苗木供应、施工顺序、时间、劳力安排、经费预算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具体设计。
面积较大的,还应做出林道、防火线的设计。
造林施工设计书应附有关图表。
第六条造林施工设计,必要时允许对原造林规划设计方案有某些变动。
但必须在《造林施工设计书》中申明变动理由。
第七条造林施工设计书应于造林前一年(或二年)上报主管单位审批。
主管单位经查核检验,于上报后三个月内审批下达,以利施工。
皖北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皖北地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652c2a489eb172ded63b7de.png)
44卷2期皖北石质山地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北部,为山东古老丘陵向西南延伸部分,表现为岛状石灰岩侵蚀残丘,一般海拔100~300m ,相对高差20~200m ,山顶较平,阳坡较缓,阴坡较陡,坡度在15°~25°,土壤以褐色石灰土为主。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7℃,年均降雨量750~900mm ,是安徽省少林地区之一,林木树种单一,生态脆弱,立地条件差,土层瘠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造林难度较大[1]。
开展石质山区造林绿化,可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未利用地利用率,对促进周边群众增收,加快绿化进程、林业增绿增效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造林树种选择1.1选择树种的原则一是定向培育原则。
根据森林主导功能选择适合经营目标的树种,满足造林目的的需求。
二是适地适树,适品种适种源的原则[2]。
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造林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以及造林地立地条件及植被状况,选择造林树种。
(1)尽可能选择有成功的栽培技术和经验的树种,重点选择适应性强、生长旺盛、固土力强的先锋树种和乡土树种;(2)选择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同时兼顾景观需要的树种;(3)将常绿、落叶、灌木和经济树种合理搭配,营造混交林,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
三是稳定性原则。
所选树种形成的林分应该长期稳定,具有较好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是可行性原则[3]。
造林工程建设实施时应具有可操作性,在现实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造林目标。
1.2适宜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本地区进行实地踏查、综合分析,结合多年石质山造林绿化的经验,主要选择以下几类造林树种:(1)常绿类:侧柏。
浅根性、萌芽性强、寿命长、树姿优美,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石灰性、轻盐碱土壤及贫瘠干燥的岩石缝中均能生长。
同时成本低廉,苗源广泛,是荒山绿化的良好树种。
(2)落叶类:青檀。
适应性较强,喜生于石灰岩山地,耐土壤瘠薄、严寒;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00—3300 800—1100 1100—1600 3300—44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3300—4400 16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3300 3300—4400 2500—3300 1100—1600 2500—3300 1600—2000
2000—3300 1100—1600
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山区、半山区
平
原
株行距(米×米)
密度(株、穴)/公顷
株行距(米×米)
2.0×2.5 2.0×2.0 3.0×4.0 3.0×3.0 3.0×3.0 2.0×3.0 2.0×2.0 1.5×2.0 4.0×4.0 3.0×3.0 4.0×4.0 3.0×4.0
2.0×2.0 1.5×2.0 3.0×4.0 3.0×3.0 3.0×3.0 2.0×3.0 1.5×2.0 1.5×1.5 4.0×4.0 3.0×3.0 4.0×4.0 3.0×4.0 1.5×2.0 1.5×1.5 1.5×2.0 1.5×1.5 2.0×3.0 ~ 1.5×2.0 2.0×1.5 1.5×1.5 2.0×2.0 2.0×1.5 3.0×3.0 2.0×3.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1.5×2.0 2.0×1.5 1.5×1.5 2.0×2.0 1.5×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3.0 2.0×2.5
落叶松、樟子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风固沙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一般生态林
落叶松、樟子松 杨树、柳树
2000—2500 800—1100 1100—1600 2500—3300 625—1100 625—800
3300—4400 16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1100—3300 2500—3300 2000—2500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和株行距表
林种
树种
山区、半山区 密度(株、穴)/公顷
速生丰产林
樟子松 杨树
一般用材林
杨树、柳树 樟子松
经济林
沙棘 杏树
杨树、柳树
农田、草牧场防护林
落叶松
樟子松、云杉
落叶松、樟子松
水源涵养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落叶松、樟子松
水土保持林
杨树、柳树
锦鸡儿、丁香、胡枝子、紫穗槐、灌木柳等
2.0×1.5 1.5×1.5 3.0×2.0 ~ 2.0×2.0 3.0×3.0 2.0×3.0
2.0×2.0 1.5×2.0 2.0×2.5 2.0×2.0 3.0×3.0 ~ 1.5×2.0 2.0×2.0 1.5×2.0 2.0×2.5 2.0×2.0
2.0×2.0 ~ 1.5×2.0 3.0×3.0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