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3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4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5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6 Differ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modes of Think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7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8 试析文化语境对大学英语阅读的影响

9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10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评析《夜色温柔》中美国梦之破灭

11 论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12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

13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14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15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16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7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

18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19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20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

21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22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

23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24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25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

26 浅析如何通过英语原版电影学习英语

27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28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29 圣经对J.K.罗琳创作《哈利波特》的影响——对《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写作手法及其宗教主题的研究

30 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31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32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33 英汉社交称呼语礼貌规范和语用失误研究

34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35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36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

37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38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39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40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41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2 英汉广告互译的顺应化研究

43 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44 The Tragedies of Meggie and Fee in The Thorn Birds

45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46 On Promotion of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47 论《女巫》中的成人形象

48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

49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50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51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

52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53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54 科技英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

55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56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57 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

58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

59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

60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61 从中西方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6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63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

64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65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66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

67 从语境角度分析英语歧义

68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

69 分析福尔摩斯的性格特征

70 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71 A Study on Chinglish of EFL Learn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hina

72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

73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7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75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76 词义的选择和商务英语的汉译

77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

78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79 电影《狮子王》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8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

81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

82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83 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84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85 The Socio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uphemism

86 傅东华译《飘》归化现象浅析

87 浅析英语拟声词的功能

88 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89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90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91 浅析《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象征手法

92 浅析《喜福会》中母亲们悲惨遭遇的成因

93 《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

94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95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96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97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98 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

99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

100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 101 An Analysi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Theory

102 美国电影作品中英雄主义所隐含的美国社会文化

103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104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05 从目的论的角度论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

106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107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108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109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

110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111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

112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

113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14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

115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

116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

117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118 唐诗宋词中颜色意象的研究及其翻译

119 商务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

120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

121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122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123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124 The Horror Elements in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125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to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126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新柏拉图主义的应用

127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28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

12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

130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131 《游泳者》中的艺术特色

132 论《财神和爱神》中十九世纪末美国社会的阶级冲突及解决

133 外国品牌中译的创新翻译研究

134 A Humanistic Study on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135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

136 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

137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138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139 《老人与海》中马洛林形象的不可或缺性

140 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141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142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

143 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4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145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u Hongming and Lin Yutang

146 英汉称谓语对比研究

147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148 简析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

149 A Brave Call for Peace--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deric Henry and Catherine Barkley and Its Tragic Ending in A Farewell to Arms

150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151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152 作者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表现的双重人格

153 英汉工具类名转动词实时构建的整合分析--基于网络论坛语料154 浅析广告英语中的隐喻

155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156 《高级英语》中某些修辞手法赏析

157 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158 广告对中国百姓生活的影响

159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160 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

161 从《通往雨山之路》看美国印第安文化的逐渐衰落

162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63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16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65 Influence, Barriers and Soft Cultural Power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6 象征手法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运用研究

167 从北京奥运会简析宝洁营销策略

168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

169 对《宠儿》中黑奴母亲塞丝形象的探讨

170 叶芝:无望的爱情,多变的风格

171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

17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173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7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调查研究

175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76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177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178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179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

180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181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

182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主题分析

183 对小妇人心灵成长历程的探索

184 情感因素与初中生英语学习

185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

186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

187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

188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189 试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美国梦

190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191 茶文化交流用语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192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193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94 论《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矛盾性

195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196 话语标记Well的语用功能

197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

198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199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中西文化冲突200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

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

(完整版)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解读_喜福会_中的母女关系

3 亲吴素媛在战乱中不仅失去了丈夫 ,还不得不忍痛仗丈夫鼻息度日”。但也如母亲们说的“除了头发 文 ( 母 寓 , 性 [ 1相 [ 2长 , ,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李雪峰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0) 摘 要 :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 ,集中展现了华裔 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 ,以及最终相 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 ,揭示了血浓 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关键词 :母女关系 ;文化 ;冲突 ;融合 中图分类号 : I10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8 - 3944 (2007) 06 - 0055 - 03 谭恩美是当代华裔美国作家中声望颇高的一位辱 ,最后终以母亲的生命为代价脱离了那个明争暗 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年)一经推出 ,斗的大宅院。龚琳达家处中国的北方 ,连年灾害迫 就在美国主流文化内一炮打响 ,跃居美国畅销书的使她从小就嫁给了一个无用的富家子弟 ,名为少奶 榜首长达 9个月之久 ,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 25种奶 ,实则童养媳 ,受尽各种侮辱 ,最终凭借自己的智 文字 ,后又被改编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慧挣脱了那个“父母之命 ,媒约之言”的不幸婚姻。 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极其细致地探索了现代社会人们顾映映这位富家千金由于丈夫寻花问柳身心受到了 普遍关心的主题之一———家庭 (母女关系)主题。极大伤害 ,在对丈夫的憎恶下亲手杀死了腹中胎儿 , 《喜福会》这部小说讲述了 4位中国移民母亲和从此一直生活在绝望与郁愤中直到丈大死去她才走 从小在美国成长的女儿们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和对民出绝境 ,嫁给一位美国士兵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 族身份的不同认识等原因由冲突到相互接受又到彼活。这 4位走出各自命运阴影的母亲们来到异域他 此融合的故事。谭恩美采用中国传统的叙述手法 ,乡之后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要求 ,不得不隐藏在原有 从个人的记忆出发 ,以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将自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人格 ,但她们骨子里仍渗透着几 我经历放大 ,将家庭矛盾、女冲突提升到文化冲突千年来的传统教育和封建家长制思想 ;同样也是受 的层面 ,在中美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使之象征化、害者的她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要严格教育、管束 言化 ,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树立了近自己的女儿们 ,使其能逃脱自己这辈女人的命运 ,成 年来美国华裔作家对中美文化关系探索的范本。作为她们眼中的幸福女人。然而 ,对于母亲的管束 ,女 者形象地把全书构筑在一张麻将桌上“四户人家是儿们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着 ,在这个种族、阶 四个主要部分 ,每个部分的中心都是从一个家庭转级、别不平等的大熔炉里 ,两代女性上演了一出出 向另一个家庭”。]5母亲和女儿们像打麻将一样轮由相互争斗到殊途同归、互认同的悲喜剧。 流坐庄 ,依次用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喜福会》中的女儿们生于美国、于美国 ,真如 《喜福会》中的母亲们都经历过旧中国的贫穷战当初“逃离”旧中国 ,投奔“自由世界”的母亲们所期 乱以及封建父权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吴精美的母望的那样“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勿需仰 [ 1 ]1 放弃了襁褓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儿。许安梅跟随被迫和皮肤是中国式的外 ,她们的内部都是美国制造 改嫁做妾的母亲从宁波搬到天津 ,寄人篱下受尽羞的”。女儿们说美式英语 ,吃美国食品 ,穿美国衣服 , 作者简介 :李雪峰 (1984 - ) ,女 ,河南南阳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55?

张组望谈中西文化差异在星级酒店中的碰撞与融合

张组望谈中西文化差异在星级酒店中的碰撞与 融合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WORD文档,可下载修改 (编者按:本期专访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荣誉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大使馆前文化参赞、2008北京奥运会礼仪培训专家张祖望先生,请他谈谈多年来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对酒店业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感悟。下面是他谈话的笔录。)关于中、西方文化在酒店中的碰撞与融合,这是一个大题目,要充分阐述的话是可以足足写一本书的,今天我只能信手拈来,随意地就我近年来在国内外作为一名顾客或者说是一名VIP客人在一些高星级酒店里遇到的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从中折射出中、西方文化上的一些异同作一点分析,以期与业内同仁们共同探讨。 维系与顾客的关系(1、2) 一:职业平等观(5组织内部个性化管理) 在西方,平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文思想,可是在国内,由于历史原因,“官本位”的观念还常常在某些地方处于社会意识的主导地位,这不仅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展也给服务行业涂上了一层暗淡的色彩。 多年前,有一次我“打的”去上海某个外资五星级酒店,给我开门的却是那家酒店的外籍总经理。我感到很惊讶,但是那位总经理告诉我说,在他们酒店集团里有一个制度,每年各酒店总经理都要有半天的时间到酒店最低层的岗位上体验工作。各部门高层经理也要每月有一天在他所管辖的部门的最基层的岗位上工作,这主要是为加强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交流和融合。体验普通员工的辛劳心态与工作中的问题。 如果从文化层面上说,这是西方职业人格平等的表现。同时我也想过,如果我们的国资酒店的高管人员对部属员工更多一点平等,更多一点人格上的尊重,不仅在观念上也在制度上有所体现,这无异会给酒店的形象与效益带来良性后果。 二:理解非主流客人的需求(2个性服务) 在酒店,总会有主流客人和非主流客人之分,如何在满足主流客人的同时也能同样关注非主流客人的需求这是酒店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不久前,我在日内瓦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入住,在我出差欧美国家的时候,总习惯于一到房间就打电话到客房部要热水器,因为西方人不喝热水,而中国人却要沏茶等用。可是这次我放下电话后等了十五分钟还没送来,于是再打电话催问,对方却说“对不起,我忘了”。当然,之后他们很快就送来了,尽管送得迟了些,我照样还是给了小费,但这件事使我不快,我想:怎么能对客人的嘱咐说“忘了”,如果在中国的五星级酒店,即使是真的忘了,也不会“实话实说”,而是会说:“对不起,让你久等了,我们马上送来”。这里也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说如何正确对待非主流客人的各种需求,我

中西文化的冲突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价值观念、传统习俗到思维方式,都有区别。 一、失败的交际 某留学生初到美国,不久被朋友请去参加一个party,他准时到达,但却发现许多人都姗姗来迟,穿得也很随便。在聚会上,有几种饮料和一些简单的食物,但是没有什么像样的菜。聚会上熟人很少,好不容易见到了朋友马克,于是与他攀谈起来,谈了大约十来分钟,马克说他要和另一个朋友去恋恋,就走开了,这位留学生非常失望。聚会的主人把他介绍给一两个人,然后就再也不管他了。两个钟头以后,他借故离开,回到家,他还是很饿,不得不煮些方便面嘱。他决心以后再也不去参加这类聚会了。(可附外教在中国之二三事) 二、习俗的差异 有一年,荷兰有位贵宾到中国访问,安排他的夫人参观幼儿园。那天下着毛毛细雨,她到达幼儿园门口时,看见一群孩子站得笔直,在门口迎接她,她看到这些感觉很不舒服。接着参观幼儿园的教室,进去后。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都背着手,面部表情十分严肃。她很快结束了参观。回国后,她请我到她家里看她拍的参观幼儿园的幻灯片,说这是这次访问感到最不舒服的事,下着雨,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到门口来为什么孩子都是这样端正地坐着,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非常调皮的,吵吵闹闹是正常的,那才像幼儿园。我想幼儿园的老师,为了做到秩序井然,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这才是有礼貌的文明表现。而就欧洲人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显然与我国师生不同。我们参观他们的小学,常常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缺乏纪律,东倒西歪,站没有站相,坐没有坐相,老师管教不严。英美人参观我们的学校,又会认为中国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学生没有什么自由。这里既牵涉到教育思想,又与文化背景有关。我们强调集体、纪律、合作,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发展自我。在大学的课堂上,美国教师有时候坐在讲桌边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这在我们看来有些合体统,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英美人一般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他们忌讳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上与陌生人的身体有长时间的接触,从人堆中挤过去则更是大忌,而且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所以有些西方游客在我国一些售票处前看到拥挤的情形,常常显得不知所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某些行业(如科学仪器制造)却常常是只仿其形,未得其意,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水平,生产出大批“山寨”产品。这些行业所处的正是“占有”和“挑选”阶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从饮食文化来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 系别: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一次国际文化盛会,也是一次美食盛宴,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平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内容、烹调方法以及方式等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合,相互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趋势。本文主要以通过上海世博会这一美食盛会为契机,比较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而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世博会;饮食文化;差异;文化融合 上海世博会在持续六个月的精彩运营后,完美的落下帷幕,其出色的餐饮服务无疑是精彩的一笔。世博会也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游客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这给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世界博览会是各种新思想、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饮食学习了西方的科学营养知识,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西方饮食业也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和精华,充实了新的内容。总之,中西方餐饮不论是从饮食意义烹饪过程饮食习惯还是饮食方式等各方面,都将赋予新的丰富而独特的饮食 文化内涵。 一、上海世博会饮食情况 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次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博览会,而且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美食博览会。在这里,既可以品尝到中国各地的美味佳肴,也可以一尝来自世界各国的风味餐饮。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世博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像日本馆、意大利馆、卢森堡馆等许多国家馆内备有餐厅,包括横跨几大洲的各类美食,从日本顶级大厨带来的日本料理到法国馆提供的正宗法式浪漫大餐。为了能更好地展现美食的世界风味,除了快餐的洋品牌引进外,餐饮中心里还专门设立了世界风味美食区,由法国、土耳其、日本、东南亚等诸国的美食构成。世博快餐包括了十多家全国乃至全球闻名的快餐品牌,从汉堡炸鸡到馄饨面条,各种口味供人选择。世博会也为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改变了外国人对中餐的传统印象,让世界更真实、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饮食文化。在世博会的供餐上,中西餐结合,凸显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中国八大菜系、意大利甜品、美国汉堡、法式大餐、日本和牛、土耳其烤肉、德国啤酒、泰国咖喱、新加坡小吃、挪威三文鱼、韩国泡菜、比利时巧克力等等,各国美食尽展风貌,各显特色。上海世博会展示了全球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020届二轮复习 主题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学案(浙江专用)

主题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中西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主干链接]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地位、特点及特征。 (3)近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当代儒学的现代价值。 (4)明清之际科技东传与儒学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5)近代中国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等)。 (6)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拓展延伸] 1.儒学思想古今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1)儒家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②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2)儒家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 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 ②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及广泛的认同。 (3)儒家逐渐现代化的原因 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 ②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③可以用儒家价值理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2.对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整体认识 (1)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演进的四大特点 ①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与启蒙相结合。 ②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 ③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经历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 ④每一次的探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1)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及原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原因分析 论文摘要:中西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所以了解文化差异的表现及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避免文化冲突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就中西文化差异和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比较。 前言 近年来,文化差异研究正在引起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语言文化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文化差异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积极理解的态度,是培养不同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就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作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一、《喜福会》——母女纠葛中的文化碰撞 在这一书中,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是作者一直着重描写的一对矛盾。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对立和冲突,到最终还是融合到了一起。母亲们是来自中国的传统女性,她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都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和代表。但是女儿们是出生在美国的新女性,总有新思想,所以母女之间即使是有亲情的纽带进行维系,但是她们之间仍然存在代沟,仍然充满着矛盾。母女双方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式的价值观念,所以她们陷入了僵局——到底应该如何生存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她们施加了许多的影响,以“这都是为了女儿好”的心态和中国传统思想进行教育。但是女儿们明显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想冲破束缚,想要取得自我独立的权利,母女双方的紧张形势一触即发。这里可以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国新式价值观念的一种文化冲突。但是,当女儿们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磨难的时候,母亲们都会以自身的亲身经历进行开导,帮助女儿们明白自身的处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母女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化解,并走向了融合和和谐的道路。这四个家庭就像是一个大环境下的小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浓缩了中美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并融合的过程。女儿从母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逐步确立了自己的来源和价值,在美国这个新环境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正确地找到了如何对待文化冲突的方法,即肯定自己的根源和传统文化,并在新环境之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谭恩美女士通过艺术地描写两代人的文化冲突、融合、碰撞展现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融合的过程。 二、《吃一碗茶》——第三空间的挣扎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如何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报告

关于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 冲突和融合的调查报告 彭应晓(会计121)张玲芳(会计121)范羽(会计121) 杜艳梅(会计122)余慧霞(会计122)陈家友(农水121) 李世超(农水121)张千(农水121)赵亮(农水121) 文章摘要: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是是我国文化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矛盾不仅仅体现在政治和经济层面,文化价值观层面上的冲突甚至可以说更根本,更激烈。在当前情况下,要想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走起中国文化困境,以中国传统文化解读西方文化,促进文化的再生和创新是良好的解决路线。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面对社会变革的趋势,面对中国的对外开放,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侵入,其影响极其深远,当前解决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问题,成为了燃眉之急。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冲突融合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了解调查 (一)解读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 关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生活中就处处可见,比如中国建筑讲求的是对称、和谐、秩序、天人合一;西方建筑讲求的是非对称、对上帝无限超越精神的礼拜;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人伦关系、群体关系,与之相对,西方人的生活观念体现的是个人自由意志和自我完善。 (二)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状态——面临双重危机,余英时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在面临着双重危机:从客观方面说,危机表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遭到极大破坏;从主观方面说,中国当下的文化氛围显示出普遍的急功近利和浮躁现象。传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受到很大的破坏:朝代更替、意识形态,阶级斗争、西方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从韩国要申请中国的端午节作为自己的节日时,中国才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想起了保护。所以很有必要认识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以及看了解的程度有多深。 (三)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融汇百家发展自我、去除糟粕提升自我 挑战: 思想观念倍受冲击、文化认同产生困境、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四)调查设计 1.调查对象:此次调查以大学生为主,其次还涉及社会上各职业的人。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上网查询 3.调查时间:2014年5月 4.分析办法:统计分析为主、数据结合图表呈现 5.资料收集:此次以大学生以及社会各职业者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150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以体育舞蹈为例 学号 1210110087 姓名项朝辉 院系术科系 专业表演 指导教师侯骁 2015年8月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以体育舞蹈为例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经过了漫长的演绎和发展过程。从“社交”发展为“竞技”,将单一的舞种发展为摩登舞(Modern Dancing) 、拉丁舞(Latin American Dancing ) 和集体舞(Formation Dancing ) 三大类。由于其不断地更新、发展 ,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受到世界各国热衷者的欢迎、喜爱和追求。本文以体育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为切入点分析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体育舞蹈的表现形式之一的双人舞蹈以及体育舞蹈音乐两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体育舞蹈 The collision and fu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For dance sport for example Abstract:Sports dance which has been having a long process of deduction an d development is an emerging sports project. It was changed "social" into a " competitive".what’s more, as a single dance was developmented into three cate gories which are Modern Dancing, Latin American Dancing and Formation D ancing. Because of its constantly update, development, It shows a strong breath of ages so that it is popular with enthusiasts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 pursu it of love. Analyzing the collision and fusion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 e based on the art form of sports dance.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 abou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we can analyze one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sport dance which are double dance and the music of sport dance two aspect s. Key words:The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collision; fusion;sport dance

论中西文化艺术的冲突与融合

第19卷第5期2005年9月 株洲工学院学报 JournalofZh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 V01.19NO.5 Sep.2005论中西文化艺术的冲突与融合 罗康福 (株洲市第十四中学,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绘画界笔墨之争的焦点问题实质是文化艺术的冲突与融合;性是人类生殖的起源,也是一切文化的起源,从观念层次探讨性文化,直面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并进而提出灰文化——东西方两极文化交融的共生文化体之概念,目的是说明消除文化艺术的差异是不可能的,东西文化或艺术是相互影响的,是动态发展的,外来文化和艺术有可能丰富和发展本土文化和艺术。 关键词:文化;性文化;灰文化;冲突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11(2005)05—0046—02 文化,既要重“文”,更要重“化”,而贵在“化”字上。消化和吸收古人、前人、中国、外国一切有意义的“文”而造化于后人。文化是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量度,文化是科学和艺术发展的结果和载体。撇开文化谈艺术的差别是不够全面的,应把中西方艺术放在文化背景的平台上来探讨。正如张仃先生所说:“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环境的产物。它长成这个模样或那个模样,它有这种习性或有那种习性,都是适应环境而进化出来的。文化也是一样,文化是人类对环境形成的反应系统。”[11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简言之是人类创造活动和创造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从物质行为反映出来的人文精神,广义的文化无所不包,可以说只要是留下人的痕迹,就是文化。20世纪多学科共同研究文化问题的局面始于泰勒,他认为:“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美国的克利福德?吉尔兹认为:“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事实上更确切地说是在构成文化的终极价值、群体情感和共同生存方式(原则)三个基本层次上所编织的意义之网。还有的将文化定义为“价值、规范的原则以及观念的结构。”“文化不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它是鲜活的血液,不断地吸收有益的营养成分,而无益的、坏死的东西统统被无情地抛弃。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文化传播的最后结果不是文化的衰亡而是文化的转型。L2j 二、性文化融合与冲突 性是人类生殖的起源,也是一切文化的起源,我们今天探讨性文化是从观念层次探讨性文化。也许有人会认为:性文化与艺术文化,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其实正如柳冠中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所说“吃猪肉不会变猪”那样,我们只是通过它研究文化互动与转型理论中的思维模式,即既不因循守旧也不走向两极,要把握好度.朝着有利于中国艺术繁荣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千年来压抑自己并视为美德,在观念上形成了隐“性”文化,而西方人从古希腊起就体现了其显“性”的文化特征。例如扮演旧上海名伶的现代东方女子,在明清窗屏前仍是那么含蓄、娇美;而80年代著名的意大利女演员在祖先的雕塑旁依然性感逼人、令人停目。当年的文化部某部长第一次参观某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看到裸体时的表情,是那么严肃、不苟言笑;西方男子当着妻子的面仍挡不住诱惑.瞟着对面悬挂的裸女图。同是半百的男人受到的视觉刺激是一样的,但反映却不同。无他,文化的差异尔。中国的性文化中道德的含量高于一切,曾几何时,无性的柏拉图式的爱被视为最崇高的精神写照,而今之中国如某些专家所言:性文化的道德含量出现“滑坡”,为满足性的需求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名词:如“一夜情”、“性伴侣”等等。当代的中国不仅在精神、思想层面上接受了西方的观念,而且在物质层面上已将性视为一种肉体和感官享乐的行为和载体。从一夜之间出现的大街小巷的性保健用品商店可窥见一斑,特别是网络色情文化的蔓延也为性文化向青少年传播提供了泛滥的土壤。紧接下来的扫黄行动肯定是必然的。从表象上似乎性文化传播的冲突发生了,但这绝不意味着传播的停止。性文化一旦介入主流社会之中,冲突与融合势必就像钟摆一样共生共存。 可以肯定敢于面对性,大胆、公开、学术化地讨论性文化是一种进步,片面地追求肉体享受、感官刺激不是性文化互动融合的目的和结果。我们应该看到西方性文化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垃圾。关键是如何去面对,在融合时要整合,要消解、剔除一些不利的、颓废的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性文化互动与融合的最终结果不是性文化的衰亡而是转型和再生。正如前面所述文化是一个有机体,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不会因为发生对抗与冲突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灰文化——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反思 如果把东西方文化作为两极,即黑一白两极,那么灰文化就是指当代文化的真正含义——东西方交融的共生文化体,正如陈其宽先生所戏言:把东西方艺术风格这两个“泥菩萨”.打破了搅成一块泥,再做两个泥菩萨——你身上有我,我身上有你。[3]其实,现代人就是在这种文化包围圈中成长起来的。在灰文化的氛围下长大,我们不得不重新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比较中西方同时代的文化、艺术,反思探讨文化根源的差 收稿日期:2005—05—21 作者简介:罗康福(1950一),男,湖南株洲人,株洲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美学理论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