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符号学:新传媒时代文学文化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领域
《2024年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篇一一、引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体论研究愈发受到关注。
电影不仅是影像的集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载体。
本文旨在从第二符号学的角度,对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进行深入辨析,探讨其符号学特征及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意义。
二、新媒体时代电影的符号学特征(一)电影符号的多元性在新媒体时代,电影符号的来源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影像、声音、色彩等元素,还融入了数字技术、网络文化等新元素。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电影符号的多元性,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二)符号的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符号的传播具有互动性。
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与电影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形成一种符号交流的互动空间。
这种互动性不仅增强了电影的传播效果,也影响了电影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三)符号的文化内涵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其符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新媒体时代,电影符号不仅传递着情感、价值观等信息,还反映了社会现象、文化潮流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通过对电影符号的解读,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三、第二符号学的视角下的电影本体辨析(一)第二符号学的理论背景第二符号学是对传统符号学的一种拓展和深化,它更加关注符号在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第二符号学的视角下,电影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
(二)第二符号学与电影本体的关系从第二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本体不仅仅是影像和声音的集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集合。
这些符号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众的解读和解读过程中的互动,产生不同的意义和效果。
因此,第二符号学为电影本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电影本体的符号学解读在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符号学解读更加复杂和多元。
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音效都可能成为一种符号,传递着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3.文化传播学-符号与传播(1)
主讲人:李艳葳
1.传播的最小单元是符号——信息是传播的材料, 信息也总是表现为某种符号。
语言学、信息学、形式逻辑以及结构人类学等学
科所取得的成就,又为语义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2.语言与文化特征的关系: 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明显地反映在该民族运用的 语言的各个历史时期之中。
——洪堡特 中国人的思维与文化模式 日语的敬辞较多 使用英语国家较多
3.语言系统: 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词义、语言规则 1)语音: 语言就像一张纸。声音是纸的这一面,观念思想 是纸的另一面。我们不能只拿起纸的这一面,而 不要另一面。
请分析“益达”或“士力架”广告的成功因素。
B.类像符号:一种与指涉对象之间存在相似,类 比关系的符号。如地图、照相、口技。与具体对 象有相似、类比关系。
C.象征符号:与指涉对象之间没有必然、内在的 联系,完全是依据某种规则或惯例而成为某种对 象的再现。如交通标志。
请用象征符号理论,解释“鸿茅药酒”宣传策略。
当今世界,每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随之,与 之相关的传统、创造、思想、历史和文也都不复存在。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 Eg:21世纪初,3.8亿人口将英语作为母语,2.5亿人口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2050年,一半人会熟练使用英语。
60国家-官方语言;85%国际组织;75%邮件;80%出版物 和互联网信息。
请用身边的案例说明。
4)要了解主体间的互动,首先要了解“主体间 性”的特征。
文化研究与文化符号分析
文化研究与文化符号分析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习俗、艺术形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内涵。
文化研究是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学术领域。
而文化符号分析则是文化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意义和符号背后的文化象征。
一、文化研究的概念与方法文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包括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通过对文化成因、发展和变迁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社会结构、历史演进和人类行为的背后逻辑。
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访谈等方法,以了解和揭示特定社群或群体的文化特征。
此外,文化研究还会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问题。
二、文化符号的定义与内涵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语境中被赋予象征意义的符号和符号系统。
它们可以是文字、图像、音乐、建筑、服饰等各种形式的表达。
文化符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通过共同的理解和传播,成为社会成员之间交流的媒介。
文化符号的意义是基于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象征体系建构起来的。
比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幸福,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可能代表危险或爱情。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说,对同一个符号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
三、文化符号分析的意义与方法文化符号分析是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象征和象征背后的文化逻辑。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文学、艺术、广告等领域,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文化符号分析中,研究者会运用符号学、语义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特定符号进行解构和解读。
他们会关注符号的语言符码、符号的意义和符号的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考察,以揭示符号背后的文化象征和传达的信息。
四、案例分析:文化符号的解读与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化符号分析的应用,我们以中国传统的春节为例进行分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
符号学基本概念与在新媒体的运用
符号学基本概念与在新媒体的运用符号是为传播一定的意义而使用的.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已成为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①人们感知的对象世界绝大部分是大众传播媒介用符号描述的现实世界.受众在接触媒介符号的过程中,受符号陈述的影响,形成了符号。
符号在传播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是传播过程中的基本元素,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交流信息,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深入分析:符号是指代某种事物或概念的标志、信号或语言。
在传播学中,符号是传播过程中的基本元素,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形式。
符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意义传递:符号可以传递信息和意义,帮助人们理解和交流。
例如,文字可以传递语义信息,图像可以传递视觉信息,声音可以传递听觉信息,动作可以传递身体语言信息。
2. 形塑认知:符号可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形成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广告中的符号可以塑造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和消费习惯,政治宣传中的符号可以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
3. 社会互动:符号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关系和身份认同。
例如,语言符号可以帮助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文化符号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4. 行为引导:符号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例如,交通符号可以引导人们的交通行为,警示符号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使用和理解。
在传播过程中,符号的使用需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和交互环境等因素,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符号的多义性和误解可能性,避免产生误解和不良后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使用规律,提高我们的传播能力和社交能力。
符号是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讯息,是人类意义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其象征性或代表性,符号总是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与意义形影不离,换言之,没有没有意义的符号,也没有不寓于符号的意义,正因如此,传播学研究通常把符号称为传播的基本要素。
符号学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以当代艺术家徐冰为例,他的作品常常借助符号学原理,将汉字、拉丁字母、 图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他的作品《天书》便是符号学应 用的典型代表,通过将文字与图像相互转换,传达出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三、反符号学的思考方式
反符号学是一种挑战传统符号意义的思潮,它主张消解符号的固定意义,寻 找新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模式。在艺术和视觉文化中,反符号学表现为一些艺术家 对于传统符号的解构和重构,以及对于图像和符号的模糊性、多义性的探索。
总的来说,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为我们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观赏体验。然而,这种新型的美学体系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创新,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会更加 丰富、更加多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精彩与感动。我们也需要警惕科技和 艺术的过度商业化,避免忽视影像作品的本质和精神内涵。
现代社会,图像和符号更是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从广告、影视到数 字艺术等各个领域都有它们的身影。同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背景的 图像和符号也相互交融,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
二、符号学在艺术和视觉文化中 的应用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意义的一门学科,它将图像和符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 们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在艺术和视觉文化中,符号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 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意义。
其次,视觉文化时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这个时代,技术进步和新媒体的 涌现使得影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因此,影像美学研究应 密切这些变革,探究其对影像审美和接受心理的影响。例如,虚拟现实(VR)技 术的出现为影像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给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我 们可以通过对这类新型影像形式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影像美学研究的领域。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
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文化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语言与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语言和符号两个方面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的研究进展,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启示。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提高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和效率,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第一部分:语言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语言被认为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于跨文化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对话交流。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语义,这就给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挑战。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语言的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准确或失真,甚至造成沟通的障碍。
因此,研究语言差异和语言习惯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次,语言还承载着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人们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个性。
在跨文化传播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加深相互的理解和合作。
因此,研究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二部分: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符号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表现形式,对于跨文化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符号是人们理解和识别文化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符号和象征体系,人们通过符号来识别和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
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理解对方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消除误解和冲突,促进相互理解和融合。
其次,符号也可以通过跨文化传播来传递和推动文化的变革。
通过符号的传播,人们可以介绍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创新理念,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例如,电影、音乐、艺术等符号艺术品的跨文化传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其他文化的美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促进文化创新和交流。
因此,研究跨文化传播中的符号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一、Introduction媒体与传播学一直是一门关注人类文化行为的研究领域,而文化符号解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文化符号解读是指通过对文化媒介中的符号进行分析和解读,来理解文化的含义和文化形成的过程。
本文将从文化符号解读的角度探讨媒体与传播学的内容。
二、文化符号解读的理论基础1.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表意的,是对现实的引申,有着隐含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借助符号学理论来进行。
2. 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认为,文化符号是经过人类文化演化而得到的表达方式,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媒介。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三、文化符号解读在媒体与传播学中的应用1. 广告广告是文化符号解读常见的研究对象。
广告通过特定的符号,引导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2. 电影和电视节目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制作者的意图,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对这些符号的深入解读,能够增强我们对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新时代中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的符号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解读方式。
例如,表情符号、emoji和hashtag等,这些符号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
四、文化符号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 语境分析符号经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意义的,因此理解符号的正确意义,就需要对符号所处的语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文化背景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受到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制约,在解读符号时,需要了解所处文化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等。
3. 视觉和听觉要素分析符号的视觉和听觉要素是产生讯息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解读符号时,需要对符号的视觉和听觉形式进行分析,如颜色、形状和声音等。
五、结论文化符号解读是媒体与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主题,通过对文化符号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在含义,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人类文化演化的认识。
国际台符号学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1
德里达:“解构〞符号学,1〕解构;2〕解构主义的“话语 符号学〞。
卡西尔:从哲学高度,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的视角考察全部 人类成就。
巴赫金:“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有意义;它代表、表现、 替代在它之外存在的某个东西,即它是一个符号〞,提出 “象征=符号〞 。
2021/8/24
7
莫里斯·梅洛-庞蒂:认同索绪尔语言学的 “区分原那么〞。
叶尔姆斯列夫:赞成索绪尔的思想,1〕构造主义的语符学; 2〕表达面与内容面;3〕音位符号学理论。
雅柯布森: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1〕符号和符号系统;2〕 隐喻和转喻;3〕语言传播论:“信息〞不可能提供交流活 动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相当一局部来自语境、 代码和接触手段。
?符号学原理?,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研究抽象为四组二元 对立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外延与内涵、组 合与系统。
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是构造主义符号学的一种根本的方 法论。
2021/8/24
23
罗兰·巴特——组合、系统观
系统 服装
膳食 家具 建筑
组合
系统
在身体的同一部位不能同时穿用的衣件、附 件与细部的集合,其变动选择对应 于服饰意 义的改变:如无边女帽、窄边女帽、宽边女 帽等。
有其名而无其实。楚人山鸡当凤凰卖。
2021/8/24
5
公孙龙符号学思想:
著名命题:“离坚白〞:眼睛看不到石之 坚,只能看到石之白,因此“无坚〞;手 摸不着石之白,只能触及石之坚,因此 “无白〞,公孙龙认为,石头的“坚〞和 “白〞两种属性是可以别离、各自独立存 在的。
符号学基本概念与在新媒体的运用
符号学基本概念与在新媒体的运用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及其运作方式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符号在人类思维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符号、符号系统、符号化过程、符号解读和符号相对主义等。
符号是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标志或表示,它可以代表或指向其他对象或概念。
符号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片、手势等形式来表达,而符号系统则是由符号组成的有组织的整体,如语言、音乐符号、数学符号等。
符号化过程是指将外部刺激或内心感知转化为符号的过程,它是人类认知和交流的基础。
符号解读是指人们对符号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个人经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符号进行不同的解读,这就涉及到符号相对主义。
符号相对主义认为符号没有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意义,其意义是相对的,与解读者的主观认知和文化背景有关。
在新媒体时代,符号学的概念和理论在广告、设计、传媒等领域的运用日益重要。
新媒体通过各种符号来构建和传达信息。
在广告中,符号被广泛运用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同识别,从而达到宣传产品或服务的目的。
广告中的符号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等,它们通过符号化过程传递给观众,并通过观众的解读来产生意义。
设计领域中,符号学的运用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用户认知和交互方式的产品。
符号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和群体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符号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正确解读。
在传媒领域,符号学的运用可以帮助解读媒体中的信息和意义。
传媒产品中的符号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等,这些符号在传媒产品中的位置、形式和背景都可以影响观众的解读。
符号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媒体如何通过符号构建和传达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总之,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及其运作方式的学科,它涉及到符号、符号系统、符号化过程、符号解读和符号相对主义等基本概念。
在新媒体时代,符号学的概念和理论在广告、设计、传媒等领域的运用日益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符号,从而构建和传达信息。
漫谈符号学的学术功能辨析——论“创作”的思想性与“研究”的理论性之别
践 的 自然发 展结 果 ) ,而另 一方 面 ( 主要 的) 更 ,却 是 在 自然 科 学 的 激 发 和启
生在 A2和 B之 间 ,如 文 学 和 电影 中所谓 “ 批评 ”和 “ 论 ” 之 间 的普 遍 混 理
淆 ( 此种 混淆 ,部 分来 源 于学者 的实 用 主 义 ,部 分来 源 于学 科 本 身 的欠 成 熟
性) 。A2的文本 生产 机制 一 般 更 接 近 于 A1 ,因为 它 依 存 于 A1 ,为 A1之 生 产 “ 务” 服 。从思 想史 上看 ,B一 方 面是从 A2的实 践 中发 展 出来 的 ( 理性 实
其构成 、目的、背景 、动机 、关联诸方面 ,表现出明显 的综合性 、实用性 、
目的性 。其对读 者 的 “ 动 力 ”根 源 来 自社 会 、文 化 、历 史 、学 术 的 “ 促 四面 八方 ” ,是 高度 受 到 “ 境 力 学 ” 制 约 的 活 动 。其 中直 接 含 蕴 的 “ 理 论 部 环 准 分” 也为 此环境 力 学所左 右 ,起 着 其 特 殊 的实 用 性 功 能 ( ) A2 ,并 非 相 当于 纯粹 的 “ 理论 ” ( 究 B 中的学 术类 思想性 。而人们 常 常把 创 作类 作 品 的思 研 ) 想性 和研 究类 作 品 的思 想性 ( 即理论 性 )混 为 一谈 。显 然 ,更 多 见 的混 淆 发
成的动力之一 。可以说 ,“ 创作” ( A)是一种社会综合行 为及 其产物 , “ 研
究 ” ( )是 一 种 单 纯 “ B 反思 ”行 为 ,其 反 思 性 程 度 与 其 和 A 以及 和 产 生 A 的社会 文化 条 件保 持距 离 的程 度 相 当 。本 文 特 别 指 出 ,表 面上 具 有 含 混 身份 的 A2 ( 对 于具 体创 作 品 的批 评 活动 ) 针 ,传 统上 被认 为 是研 究 和理论 的原 型 , 而 实 际上应 该将 其 归类 为 A 范 畴 ,因 为此 A2 “ 附 于 ”A1 依 ,或 与 A1参 与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
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传播和意义建构作者:史晓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5期摘要:本文旨在以佛克马的《比较文学和新的范式》为基点,探究在跨文化背景下佛克马对于比较文学在思考。
佛克马提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科学关联,文学研究也应如此,尤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通常是不同语言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应该在研究方法上拓宽领域。
佛克马提出为了使文学更好的跨文化传播,应当将文学看作“符码”,引出了文学符码的概念。
他认为文学研究对象包括三方面,文学文本、文学交流情境、接受者,这三者构成一个文学审美整体,而文本的传播和意义的达成必须考虑到读者的审美成规。
关键词: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的范式;跨文化文学传播;比较文学;意义建构作者简介:史晓宇(1991-),女,汉族,山西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文学传播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佛克马(Douwe Fokkema,1931-2011)提出不同研究领域具有科学关联,文学研究也应如此,他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应该和语言学、符号学、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都建立联系,尤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通常是不同语言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应该在研究方法上拓宽领域。
佛克马对文学研究对象的拓宽应该是受到了俄国形式主义、接受美学、符号学以及结构主义的一些影响,并且放在传播学的领域之中也可以得到验证。
在传播学中,信息会被区分为发出的信息和收到的信息,因为收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发出的信息不可能原原本本的被接收到,并且由于接受者的知识水平、认知、情感、预期心理等因素,信息的理解也会各有偏差。
文学文本的传播和接受应该也是如此,尤其在跨文化的语境下,要考虑到接受者层面的影响因素。
读者的阅读预设在内容接受的整个过程中,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还会随着内容和外界条件而改变,从而也决定了信息的传播情况。
符号与文化传播关系1
符号与⽂化传播关系1浅析符号与⽂化传播的关系[摘要]符号是⽂化的桥梁,⽂化的传播⼜是以符号为中介的,跨⽂化传播是拥有不同⽂化背景和符号系统的⼈们之间进⾏的⽂化交流,因此可以说符号不仅成功地开创了⼈类⽂化,⽽且还在不断地重建着⼈类⽂化。
本⽂从传播学的⾓度拟对符号在⽂化传播中的体现作探讨,以此更好的实现国家乃⾄民族的⽂化传播。
[关键词] 符号⽂化传播⼈类⽣活在⼀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并通过符号及其系统来传承⽂化。
符号是⽂化传播的基因和代码,是⽂化传播的媒介和载体,是⽂化传播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传播实际上就是⽂化符号及其系统的意义结构的⽣产、解释和传播。
⼈类是⾃⼰赖以⽣存的物质世界的建筑师,更是⾃⼰符号世界的建筑师。
⼀、符号与⽂化的溯源(⼀)符号:⼈的本质存在所谓符号,在中⽂语意⾥是记号、指号、符号、代码等。
在⽇常⽤语中,符号⼀般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著名的语⾔学家和思想家索绪尔在其代表作《普通语⾔学教程》中提出,符号学是“研究社会⽣活中符号⽣命的科学”。
查尔斯·莫⾥斯也曾指出,“⼈类⽂明是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并且⼈类的⼼灵和符号的作⽤是不能分离的”。
在卡西尔看来,⼈是⽂化的⼈,⽽⽂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化是⼈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或现实化,由此⼈可以说是符号的⼈。
(⼆)⽂化:被符号塑造着在卡西尔看来,⼈类⽂化⽣成是可能的,之所以可能,就在于⼈类的符号活动。
⼈的符号活动,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化世界,反过来,这些⽂化世界⼜成了⼈的各种符号形式。
所以符号与⽂化是⼀⽽⼆、⼆⽽⼀。
由此可见,符号活动的功能就是把⼈与⽂化联结起来。
⽂化由三个主要元素构成:①符号,意义和价值观,这些就是⽤来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的;②规范准则,在⼀个特定的社会中是⼈们应该怎样思维、感觉和⾏动的解释;③物质⽂化——实际的和艺术的⼈造物体,它反映了⾮物质⽂化和意义。
总之,⽂化是涉及到了⼈类社会中各个层⾯的⼀个⽂明综合体,同时⼜被符号世界所塑造。
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
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广告成为了许多公司推销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认知差异,广告的符号传递可能会在不同的文化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对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如何被用来传递意义的学科。
在广告中,符号可以是图片、配乐、演员表演等各种元素。
不同的符号可以在跨文化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意义。
比如,一个笑脸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表示快乐和友好,但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可能会被理解为嘲笑或不尊重。
当公司在不同文化中推广他们的产品时,他们必须考虑到符号的多义性。
一个成功的跨文化广告需要借助符号传达出正确的信息,以便被目标受众正确理解。
为了实现这一点,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广告中的符号必须与目标受众的文化价值观相契合。
例如,对于一个鞋类品牌来说,如果他们的目标市场是一个注重传统和尊重的文化,广告中可以使用一些古老的符号,如传统服饰或古代建筑来传递公司产品与这种价值观的联系。
其次,广告中的符号还必须考虑到所在文化中的社会角色和刻板印象。
在一些文化中,性别角色、年龄和地位等因素对符号的理解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这一点可以通过使用特定年龄、性别和地位的演员或角色来实现。
最后,符号的文化意义可以通过广告的上下文进行建立。
广告中的符号除了在独立视觉上要有意义外,还需要与广告的整体故事和主题紧密联系。
通过在广告中传递清晰的故事和主题,符号的意义可以被进一步加强和解释。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符号的多义性。
对于公司来说,理解不同文化中符号的意义是推广产品和服务的关键。
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并正确应用符号,公司才能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
在跨文化广告的符号学研究中,传达正确的意义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虽然一个符号可能在一个文化中具有积极或中性的意义,但在另一个文化中却可能具有负面的意义。
这种不同的解读源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历史、宗教、社会结构等。
网络文学符号学:尚待开拓的新领域
符号与传媒
网络 文 学符 号 学 :尚 待 开 拓 的 新 领 域
王 小 英
摘 要 : 网络 文 学 的发 展在 世 界 范 围中呈 不 均衡 状 态 。 中 国的 网络 文 学 相对 国外而 言尤 为兴 盛 ,但 关 于 网 络 文学 的 符 号学 研 究还 不 够 充分 。在 现有 的 网络 文 学符号 学研 究 中 ,关 注 网络 文 学语 言和 非语 言 符 号 的较 多 ,其 他 的
领域 早 已存在 ,持 这 种观 点 的代 表人 物为 亚瑟 斯 ( s e reh ⑧。近 几 年 E p nAast ) 来 国 内关 于 网络 文学 的研 究 文 章 非 常多 ,在 这些 研 究 中 ,既 有 偏 重 于从 理 论 : 上入 手考 察 网络 文学 的独 特之 处及 其对 传 统文 学 和文学 批评 的改变 和挑 战 的 , 如欧 阳友 权 等人 的研究 ;也有 从 生 动 鲜 活 的 网络 文 学 现象 人 手 ,探 讨 网络文 ; 学 新 的表 现 内容 和言说 方式 的 ,如 张颐 武 等人 的研 究 。这些 研究 或高 屋建 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或 以小见 大 ,在 网络 文学批 评 领 域 产 生 了 较 大影 响 。但 是 纵 观 网络 文 学研 究 ;
现状 ,大 部分 学者 偏 重 于宏 观 研 究 ,抽 象 化 、概 念化 倾 向严 重 ,并 且有 意 思 ; 的是 ,相 当多 的 中 国网络文 学 研 究 者并 不 了解 中 国的 网络 文 学现 状 ,误 以为 超 文本 文 学实 验作 品是 中国 网络 文 学 的 主流 ,因此 出现 了理论 与 现 实 相去 甚
(ro i tx )的研 究 很 多 ,主 要 有 两 种 观点 :一 种 认 为 超 文 本 主 要 限 于 电 eg dc e t i
符号学与文化研究
符号学与文化研究(藏策)在今天的"文化研究"语境中,已不再那么前沿了的符号学研究,对于我们还重要吗?中国学界能够超越"语言学转向"而直接在"文化转向"中有所作为吗?当" 符号学译丛"第一辑的《叙述和话语符号学》、《结构精神分析学--拉康思想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张智庭、藏策主编)出版之际,我想就这一系列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首先,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是十分复杂的,从背景到现实都与西方大相径庭。
在西方,文化研究之所以成为自"语言学转向"以来,继文本研究之后的又一次新的"转向",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后结构主义(在美国尤其是解构主义)理论,为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或提供了理论依据或提供了理论方法。
"转向"之初,保罗?德曼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从最近的各种出版物判断,时代精神之风已不是吹往形式主义和内在批评的方向了。
……由于文学形式诸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得到了解决,由于结构分析的技巧已经臻于完美,所以说,我们似乎可以"超越形式主义"而走向那些真正令人兴致盎然的问题,并最终收获对技巧的苦行僧式关注所产生的成果了。
而正是此种关注,为我们迈出关键性的这一步作了准备。
凭借文学的管理井然的内在法则和秩序,我们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致力于外部的事情,即文学的外部政治问题了。
……"(《符号学与修辞》)虽说当年德曼说这话时口气不无揶揄,但就有关语言学研究作为日后"转向" 的重要的知识背景这一点,似无疑义。
所以,与其说文化研究是从关注文本到关注社会,还不如说是将"文本"扩大化,走出了昔日仅仅关注"文学性"的狭小视野,而把历史、文化、社会亦视为一种"文本"来加以解读,并寻求其背后的"深层关系"。
《2024年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篇一一、引言在新媒体时代,电影作为传统的艺术媒介之一,在经历技术革新和文化转型的双重作用下,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一进程中,电影本体的符号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对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进行辨析,探讨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二、电影符号学的概述电影符号学是研究电影中符号系统及其意义产生机制的学科。
在电影中,符号不仅包括画面、声音等视听元素,还包括镜头语言、蒙太奇等表现手法。
电影符号学主要关注的是这些符号在影片中如何形成意义,以及这些意义如何与观众产生互动。
三、第二符号学的提出及其意义(一)第二符号学的提出在新媒体时代,电影艺术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使得电影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电影中的符号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
在这一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了第二符号学的概念。
第二符号学主要关注的是在电影中出现的后现代文化元素和后现代社会现象等新型符号。
(二)第二符号学的意义第二符号学的提出为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对第二符号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同时,第二符号学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新媒体时代下第二符号学的辨析(一)后现代文化元素的符号化表现在新媒体时代,后现代文化元素在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表现。
这些元素包括流行文化、网络语言、消费主义等,它们被符号化地运用在电影中,形成了独特的后现代电影风格。
通过对这些后现代文化元素的符号学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
(二)后现代社会现象的影像表达在新媒体时代,后现代社会现象在电影中得到了丰富的影像表达。
这些现象包括全球化、信息爆炸、虚拟现实等,它们通过电影的影像语言得以呈现和解读。
通过对这些后现代社会现象的影像表达进行符号学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电影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取向。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创新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与创新目录一、数字媒体与跨文化传播概述 (2)1. 数字媒体定义及其发展 (3)2. 跨文化传播概念与特点 (4)3.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5)二、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6)1. 数字媒体平台的选择与应用 (8)1.1 社交媒体平台应用 (9)1.2 短视频平台应用 (11)1.3 直播与在线互动媒体应用 (12)2. 数字媒体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案例 (14)2.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15)2.2 增强现实技术应用 (17)2.3 大数据分析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18)三、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实践 (19)1. 数字媒体与跨文化交流方式的创新 (21)1.1 语言障碍的突破与创新尝试 (22)1.2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与创新实践 (24)1.3 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策略 (25)2.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融合中的创新应用 (26)一、数字媒体与跨文化传播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媒体已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其具有互动性、多样性、全球性和实时性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习惯和交流方式。
而跨文化传播则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接触、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现象和活动。
在数字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数字媒体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和工具,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分享信息、交流观点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特性也为跨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和多样性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生动和有趣,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视频等平台,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数字媒体的全球性和实时性也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迅速和直接。
通过网络直播、即时通讯等方式,人们可以实时了解其他文化的动态和变化,促进了文化交流的及时性和深入性。
数字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等问题也可能对跨文化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2024年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篇一一、引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不仅以其影像的独特性而闻名,也因它作为文化和信息交流的载体而具有独特的意义。
第二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电影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分析电影符号的深层含义和电影的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变革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电影的传播方式和观看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的传播不再局限于影院,而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多元化渠道进行传播。
同时,观众对于电影的期待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注重个性化和互动性。
这些变革为电影创作和解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第二符号学的理论框架第二符号学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关注于符号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文化背景。
在电影中,第二符号学可以用于分析电影中的各种符号元素,如画面、声音、情节等,从而揭示出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这种理论框架为电影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四、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一)影像符号的解读在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影像符号具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解读方式。
通过对画面中光影、色彩、构图等元素的深入分析,可以揭示出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主题和价值观。
同时,结合第二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可以进一步挖掘出这些影像符号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二)声音符号的解读除了影像符号外,电影中的声音符号也是传达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电影中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的深入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同时,这些声音元素也可以与影像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电影的整体风格和主题。
(三)情节符号的解读情节是电影叙事的核心部分,它通过一系列事件的安排和情节的转折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新媒体时代,电影情节的设计更注重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体验。
通过第二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深入分析情节中的各种符号元素和情节转折的内在逻辑,从而揭示出电影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新媒介时代的文艺学范式变革——评单小曦《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
收稿日期:2016-02-18作者简介:陈丽虹(1992—),女,广西柳州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文艺理论;黄鸣奋(1952—),男,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心理学、文艺传播学及数码艺术理论研究。
①王咏梅:《现代文艺学范式的媒介中心论转向》,《当代文坛》2011年第3期。
②刘钢:《信息哲学探源》,金城出版社,2007年版,第131页。
③④单小曦:《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34、49页。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摘要:单小曦新著《媒介与文学———媒介文艺学引论》旨在建设新媒介时代的文艺学———媒介文艺学。
论著上编研究了媒介文艺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下编对新媒介文学现象进行了不同以往的分析和判断。
媒介文艺学的提出和相关问题的研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媒介时代文艺理论的范式变革,为当代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文艺学范式;变革;媒介文艺学;媒介;文学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210(2016)02-0029-04第32卷第2期Vo l.32No .22016年6月Jun .2016正如王咏梅所指出的,最近一个时期现代文艺学范式“形成了‘媒介中心论转向’这一革命性变革,媒介研究正日益成为文艺学领域的一门显学”①。
国内不少学者对新媒介时代文艺学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例如,陈定家考察了网络媒介与后文学时代到来的关系(《中州学刊》2010年第2期),欧阳友权继出版《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又发表专论《新媒体与中国文艺学的转向》(《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从理论转向及其内涵转型的角度加以探讨。
在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媒介取向的文艺学研究正在深入进行,推动文学理论在新媒介时代取得突破。
《中国文化符号学关键词》笔记
《中国文化符号学关键词》阅读札记目录一、文化符号学概述 (2)1.1 定义与研究范围 (3)1.2 文化符号学的发展历程 (4)二、中国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系统 (5)2.1 语言符号 (6)2.2 非语言符号 (8)三、中国文化符号的意义构建 (9)3.1 符号的象征意义 (11)3.2 符号的文化内涵 (12)3.3 符号的社会功能 (13)四、中国文化符号的传播与接受 (14)4.1 传播渠道 (15)4.2 接受心理 (17)4.3 文化符号的变迁 (19)五、中国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 (20)5.1 规范研究法 (21)5.2 实证研究法 (23)5.3 比较研究法 (24)六、中国文化符号学的应用 (25)6.1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7)6.2 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 (28)6.3 在文化旅游开发中的应用 (29)七、结论 (31)7.1 中国文化符号学的重要价值 (32)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3)一、文化符号学概述在阅读《中国文化符号学关键词》我对文化符号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文化符号学是一门研究文化符号系统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的学科。
符号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信息。
文化符号学从符号的角度入手,探讨文化的形成、传播、演变和影响。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文化符号学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中国存在着众多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是文化的标识,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
在文化符号学的领域中,关键词包括文化符号、符号系统、符号价值、符号解读等。
文化符号是文化表现的基本元素,它们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符号系统是符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它们在文化传承和演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符号价值和符号解读则是理解文化符号的关键,它们涉及到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价值以及解读方式。
文化符号学与文化研究、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oss-Cultural Semiotics:A New Territory and M ethodology for Literary Studies and Cultural Studie s in the New-M edia Age
口 符 号与传媒 (16)
跨 文 化 符 号 学 :新 传媒 时 代 文 学 文 化 研 究 的 新 方 法 与 新 领 域
李 泉
摘 要 :跨 文化 符号 学 以跨 学科 与跨 文 化 的理 性 认 知 结 构 为基 础 ,从 文 化 符号 的表 意 与传播 之 维探 寻新 传媒 时代 新 型 文 学 的 意 义 生成 与传播 机制 ,以此 确立 了跨 文化 符 号 学研 究文 化 符 号跨 文化 传 播 与接 受 的理论 体 系。跨 文化 符 号 学从 推 演逻 辑 和 本体 哲 学 的 理 论视 阈 出发考 察 文化符 号在跨 文化语 境 中的表 意 与传 达规律 , 为 比较 文 学重新 审视 国别 文 学 与世 界 文 学 的可 比性 与跨 越 性 问 题提 供 了新视 角 。 同时 ,作 为方 法论 的符 号 学研 究 承 载 的逻 辑 思维和 科 学思 维 亦有利 于纠 正 比较 文 学研 究 中的 泛 文化 化 问题 和随 意 比附 问题 , 因此 应 当成 为文 学文化 研 究持 续 推 进 的新 方 法 与 新 研 究 领 域 。
inclination and random adjacency practic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Therefore. CROSS—cultural sem iotics should become a new method and a new research f ield tar literary studies and cultural studies , K eywords: Cross—cultural sem iotics, new—media age, interdisciplinary,
* 本 文 为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青 年 项 目 “中 国 武 侠 小 说 在英 语 世 界 的 翻译 与接 受 研 究 ” (17CZWO58) 的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214
理 论 与 应 用 隧
cultural symbols, thus establishing a theoretical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literary comm unication D0 I:]0.]376O/b.cnkj.sam .20】80】0]6
一 、 跨 文 化 符 号 学 :走 在 时 代 前 沿 的 “学 ” 与 “术 ”
自上世 纪 9O年代 以来 ,互 联 网与 电子信 息技 术 的高 速发 展把人 们 带入 了 以阅读 信息 数码 化为 主要 特征 的 “电子 传媒 新 时代 ”。数 字 阅读大 大改 变 了现 代 人 的生活 方 式 和 信 息 获 取 方 式 ,让 全 球 化 中 的 大 众 生 存 变 得 更 加 “数 字 化 ”。阅读 “数字 化 ”的 空前历 史 性转 型主要 体 现在 四个 方面 。第一 个 方 面是 改 变 了人类 阅读 的媒 介 。作为 后 起 之 秀 的 电子 信 息传 播 与 视觉 图像 化 阅读 迅 速跃 升 为与传 统 纸质 文本 同等 重 要 的信 息 获 取 方 式 ,甚 至 大大 挤 压 了 纸质 文 本 的生 存空 间 ,成为 年轻 人获 取 信 息 的 主要 方 式 。第 二 个 方 面是 改 变 了人 类 阅读 的场所 。人 们获 取 文 学 文 化 信 息 的 方 式 和 场 所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坐 在 家 里 、 以图 书的纸 质文 本 阅读 ,而变 得 越来 越 依 赖 街 头 、商场 、书 店 、电 影 院等 现 代公 众 文化 空 间 。第 三个 方 面是 改 变 了人 类 阅读 的 渠道 。人们 日益 远 离传 统 的书本 、文 献 、图书 馆 和档 案 馆 ,越 来 越依 赖 采 用 手机 、街 头 电子 荧 屏 、广 播 和交 通工 具传 媒屏 幕等 多种 传 媒 工 具进 行 远 程 式访 问和 电子荧 屏 阅读 。第 四个 方 面是 改变 了人 类 阅读 的交 流 模 式 与 互 动 模 式 ,人们 通 过 手 机 、 电脑 、 电视 、平板 等 多种 电子 设 备 获 取 文 学 、文 化 信 息 ,而 多 元 形 式 的 影 视 文 学 、 网络 文学 、新媒 体 、微传 媒 也 大大 改 变 了文学 的存 在形 式 、创 作 形 式 、传 播 形式 、消 费形 式 、阅读形 式 、接 受 形 式 、交 流 形式 和 评 价 形式 。文 学在 传 播 过程 中可变 因素 、变异量 度 、繁 殖 能 力 和 流传 生 命 力空 前 加 强 。全 球 化语 境
how the meanings of symbols are accepted and rejected,interpreted
and m isinterpreted.Cross—cultural sem iotics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ductive logic and ontology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critical reception of cultural symbols in an alien culture. It offers a new approach to re—exam ining the com parabi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com parative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he logical and scientif ic thinking of sem iotic studies isblems of pan—cultural
Abstract: Cross cultural semiotics, based Oil an interdiscipIinary and cross—
cultural rational cognitive structure,explores the mechanism by which literary meaning is generated and dissem inated in the New—M edia 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presentation and com munication 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