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君子之风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
论语中的君子风范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位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了论语,对其中展现的君子风范有了一些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君子风范在论语中体现为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
孔子强调了君子的道德修养是建立在仁爱之基础上的。
例如,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应该具备的仁爱之心,即不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种高尚的品德要求君子在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
其次,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思想。
例如,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通过学问交朋友,并通过朋友的帮助来实践仁爱之道。
这种强调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的观念在论语中贯穿始终,体现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学识和思考能力。
此外,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言行一致和诚实守信。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例如,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言行一致,不说空话,不做虚伪的事情。
君子应该以诚实守信为准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最后,君子风范还在论语中体现为谦逊和自律。
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谦逊有礼,自律自励。
例如,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在外表上显得庄重,待人接物时要温和,但对待言论要严厉。
这种谦逊和自律的态度在君子风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君子风范体现了道德修养和高尚品德、学问修养和思想深度、言行一致和诚实守信、谦逊和自律等多个方面。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深入研究论语,对其中的君子风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通过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君子风范,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素养的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作文
君子之风作文
《论语》中说“君子之风,自强不息”。
这句话包含着一种精神,即“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是指一种高尚、正直、坦诚、宽厚、慷慨、温柔、体贴、好学、有担当的道德风范。
“君子之风”不仅体现在人们的外表和行为上,也应当体现在意志力、思想上。
君子的仁爱之心是这种风气的核心,它不仅是以真爱服务于
社会的理想,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是一种令人心润的精神。
只有具有“君子之风”的人,才能在众多的生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
为优秀的教育者、公民、社会主义者和伟大的领袖。
要培养“君子之风”,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作为
一个有道德标准的“君子”,坚持做到真诚善良、宽容大度、品德高尚、勤奋努力,为人活得明白、自律性强,并努力培养自身的精神风貌。
其次,有“君子之风”的人应当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以和顺的
态度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人,理解和体贴他人,帮助他人,主
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慈悯怜爱,在社会中发挥出正能量,做
一个真正有“君子之风”的人。
“君子之风”既是我们行为规范,更是我们道德修养的追求。
只有融
入“君子之风”的人,才能活得更加灿烂、精彩,以及最终实现内心
的完美。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君子之风
难点突破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 犹质也,质犹文也。 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犹犬羊之鞟。 犹犬羊之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多于外在的文 那么就会粗鄙野蛮, 采,那么就会粗鄙野蛮,如果外在的文采 多于内在的质朴, 多于内在的质朴,那么就会虚浮,惟有两 惟有两 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 如果不“ 没有意思,相反, 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 没有意思,相反, 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只要心中有“ 就是吃粗茶淡饭, 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颜回乐什么?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颜回,真贤者啊!他住 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乘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 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 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 当然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 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也不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 应该是乐那贫民窟里面的小巷子, 应该是乐那贫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 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里没有说。 乐还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在你3千多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 。至于到底乐什么,孔子在这里没有说。 说;“只有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 最爱学习。他遇着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从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 有了错误就改,决不重犯。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 述而》篇里, 在《述而》篇里,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 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 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
论语 六 君子之风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 (6.23)
知:古时同“智”,即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
仁者: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 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 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 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 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六
君子之风
子曰:“志①于②道③,据于德④,依⑤于仁⑥, 游于艺”(7.6)
「注释」 ①志:立志。
②于:介词。 ③道:正道,也就包括了天道和人道。 ④德: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⑤依:依据按照。 ⑥仁:仁爱,爱心。
1.“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 到的境界。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作学问要把目标放 得高远。
子曰:“志士仁人①,无求生②以③害仁④,有杀身⑤以 成⑥仁⑦。”(15.9)
①仁人:有德行的人 ②求生:谋求活命 ③以:来 ④仁:仁德。 ⑤杀生:牺牲生命 ⑥成:成全 ⑦仁:仁爱
凡有志气和有道德的人,没有哪个是 为了求生而失德的,只有以生命来争 取真理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字,仁爱、 有思想的(也可解释为有信仰的)
子曰:“君子①喻②于③义④,小人喻于 利⑤”(4.16)
【注释】 ①君子: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②喻:了解,明白,这里指看重 ③于:介词,在。 ④义:义气。 ⑤利:利益
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 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告诉人们真正高尚的人重视的是正义感, 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而卑贱的人仅仅狭 隘地从自身利益出发。
4.“游于艺”: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 教育就是以六艺为主。凡是人才的培养,生活的充实,都要依六艺 修养,艺绝不是狭义的艺术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
"君子之风其清穆如"是一句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一》的经典句子,是儒家思想中对于君子风度的描述。
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君子的风度应该庄重而端庄,举止言谈之间应当流露出高尚和庄重的气质。
在儒家文化中,君子被视为有道德修养和高贵品质的典范。
君子之风要求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严守规矩和道德准则,使人感受到他们的高尚气质。
"清穆如"这个描述意味着君子的风度清雅庄重,不张扬也不妄自尊大,内外的修养表现出谦逊和宽宏大度。
君子之风的清穆如特征反映了儒家对于人格修养的追求。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人的自律和道德约束,认为只有经过不懈的修养和实践才能达到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不仅在个人品质上有重要的作用,还在社会和家庭关系中具有影响力。
君子之风的传承能够助力社会和谐和家族和睦,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在今天的社会中,君子之风的概念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君子之风的传统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宽容、谦虚等,仍然被认为是人们追求的品质。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君子之风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声誉。
君子之风也是我们培养自己内在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指引。
总而言之,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的含义是指君子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高尚、庄重和清雅的风度。
这个概念代表了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君子之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个人、社会和家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出自《论语》的一句话,指君子要做形而上的事情
出自《论语》的一句话,指君子要做形而上的事情君子之风,寄托于形而上的追求,始终注重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修养与实践。
这一观念源自《论语》中一句至关重要的话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在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中,蕴含了君子追求形而上事物的根本原则和必要性。
首先,君子崇尚的是“本”。
君子内心深处有一种本真的追求,他们要求自己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真实和恪守原则。
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本性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做到行为合乎道德准则,从而实现自己的内外和谐。
君子积极主动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来完善自己,使得本能够日益坚固,思想行为能与之一致。
其次,君子立道。
君子明白在形而上的事情中,道是最重要的指引。
君子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他们更注重修炼自己的心灵和精神。
他们认识到道德伦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凭借着对道德的追求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君子本着对善恶、对真理的追求,不断探索并奉行正确的道路,力求达到在形而上的事情中能够遵循最高的准则。
最后,君子的追求是道生而立。
君子明白道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与道合一,才能体悟到真理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君子立足于道德,通过自身修养和实践来展现自己的高尚品质。
君子追求道德的境界,使得自己能够站在形而上的层面,超越日常琐碎的纷扰,把生活的意义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出自《论语》的一句话,指君子要做形而上的事情》这一文档中,我们深入理解了君子对形而上事物的关注和追求。
君子注重自身修养和思想的升华,建立在本真的基础上,引领自己走向正确的道路。
他们明白道德与精神境界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超越日常的琐碎,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
君子所体现的追求让我们感悟到了在这纷繁世界中追求形而上事物的重要性,并倡导每个人都能够在道义准则下发展自己,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君子之风
话题链接——知行合一形神俱佳1.教材赏悟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2.名句赏记◆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孟郊◆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薛萱◆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
——金缨3.典例赏析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论语十则——君子之风
道德品质: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明白,通晓)于义(道义),小人喻于利(利 益)。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泰(平和大方)而不骄(骄纵),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才能:
子曰:君子不器(器,器具。容量,不定型)。 子曰:君子病(痛恨)无能焉,不病人之不 己知也。
为人处世: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
耻辱)
子曰:君子欲讷(迟钝,谨慎)于言而敏(敏捷)于行。 子曰:君子矜(庄重自尊)而不争,群(团结他人)而不党 (营私)。 子曰:君子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而不同(完全相同), 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合群)而不比(bì ,勾结),小人比而不 周。
气质:
子曰:质(质朴)胜文(文采,文饰)则 野(粗野),文胜质则史(虚浮不实),文质 彬彬(相杂适中),然后君子。
“内美”已具,尚需“修能”加 身!
共勉
论 语 十 则
——君子之风
评论: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 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 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 佐陛下致太平。”《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语句
好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不重(庄重)则不威(威严),学则不固 (固执)。主(对君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有 了过错)则勿惮(害怕)改。
高考语文《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君子之风》
《论语》十大思想内涵之《君子之风》君子之风——高尚的道德修养[内涵解读]1.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以“道”“德”“礼”“义”“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六艺”的知识技能。
具体有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等。
这些品质对我们今天重视个人的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2.“浮云”的比喻义(《〈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1题)用“浮云”来比喻,形象地表明孔子的富贵金钱观。
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们凭借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
《红楼梦》中用《好了歌》来形象阐明金钱、富贵对人生来说犹如“过眼烟云”。
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3.孔子的“义利观”与韩非子的“义利观”(《〈论语〉选读》“课文解读”第3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反对见利忘义,但并不反对以正当手段求利。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可见孔子倡导诚信经商。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排斥个人私利,会打消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发展。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
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4.“仁者”和“知者”孔子所说的“仁者”和“知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孔子希望人们能做到“知”与“仁”,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
君子之风的诗句
君子之风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君子之风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出处:
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
意思:君子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小人之间的交情,像甜酒一样甘美,却容易断绝。
出处:这句话出自《庄子·山木》,是庄子对人际关系的一种看法,强调了真正的君子之间的情谊应该是纯粹、真诚、朴实的,而不是建立在功利和虚荣之上的。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意思: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志向的人也应该自强不息;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有德行的人也应该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出处:这句话出自《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品质的一种概括,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意思: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出处: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心态的一种对比,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坦荡、豁达的品质。
这些诗句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追求。
在使用这些诗句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需要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用,以展示对君子之风的理解和追求。
(完整word)君子之风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注译析【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7•6)【注释】(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
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15•18)【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评析】“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
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
君子之风
解读三 此题意让我们对前人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此题意让我们对前人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 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 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 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 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 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 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 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 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 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参考本课“ (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参考本课“相关链 接”)
当作” (四)固定格式:①以……为:“把……当作”, 固定格式: 为 当作 以为:认为。 “拿……当”。②以为:认为。③所以 :……的原因 当 的原因
课文7. 章是怎样表述孔子安贫乐道思 课文 .16章是怎样表述孔子安贫乐道思 想的? 想的? 这章孔子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 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饭疏食, 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 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 曲肱而枕之” 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 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 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 发自内心的快乐。 于我如浮云” 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 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 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
1.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于道, 于德, 于仁, 于艺。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恶衣恶食者, 4.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5.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6.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一瓢饮, 人不堪 7.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疏食, 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8.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不曰: 忘食, 忘忧,不知老之 将至云尔。 将至云尔。 9.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 仁者乐山。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弘毅 士不可以不 11.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君子质 君子 而已矣,何以文 12.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温而厉 威而不猛, 子温而
论语君子之风作文演讲稿
论语君子之风作文演讲稿
论语君子之风。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论语君子之风》。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之风有着深刻的阐述和要求,这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孔子提出了君子之风的内涵。
他认为,君子应当具备仁、义、礼、智、
信等品德。
仁者爱人,义者行义,礼者有礼,智者明理,信者守信。
这些品德是君子之风的基础,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准则。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以这些品德为指导,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其次,孔子强调了君子之风的外在表现。
他认为,君子应当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一致,不言而信,不行而果。
这就要求我们在言行中要保持一致,言出必行,行动果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最后,孔子还提出了君子之风的修养方式。
他认为,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修身,就是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齐家,就是要和睦家庭关系,治国,就是要有担当和责任心,平天下,就是要关心社会大局。
这些修养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弘扬君子之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论语》考点复习之君子之风
论
语
君》
子 之
考
风点
复
习
之
考点解读一
君子之风,指正直的、令人尊敬的人;生活上可以深交的人; 生意上可以放心的人;语言方面和做事方面正派。君子之风,就 是在我们现实社会中,要形成这种风气。这是我们人类所要追 求的一种做人的品质。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守信, 只有知名度还远远不够,有了美誉度才是值得骄傲的。
实战训练
实战训练
1.作为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从全文看, 你认为君子个人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明 确:要坚守道义,行为有礼,态度谦逊,讲求诚信;能杀身 成仁、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视不义而得的富贵如浮云;不 耻恶衣恶食,不患得患失;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做到不忧、 不惑、不惧;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要文质兼美, 温和严肃,威而不猛,庄重安详。
实战训练
2.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么小人是怎么样的呢?孔子对他们 持什么态度?
明 确: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孔 子将这种人斥为“鄙夫”(庸俗浅薄的人),认为这种人为了 个人利益,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不可与其共事。
实战训练
3.孔子提倡君子要“杀身以成仁”。对此,你作何评价?
明 确: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从这一点看,管仲的行 为似乎违背了仁道。但是,孔子的“仁”的最高标准是看一个 人是否对社会作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 讲求小谅小信。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了统一,使 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是大仁。因此,孔子肯定管仲为“仁 者”。
实战训练
4.孔子是怎样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的?
明 确:A:我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这些人害怕承担 责任,所以逃避退缩,因而孔子认为他们不能一起侍奉君主。 B:我认为“患得之”是“害怕得不到”的意思。这些人贪得无厌,为了 往上爬,可以不择手段,所以孔子斥之为“鄙夫”。 C:我认为“患得之”是“所患(忧)在于得”的意思,也就是“为如何得 到而发愁”的意思。这样一来,下文的“无所不至”才有着落。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六 君子之风
话题链接——知行合一形神俱佳1.教材赏悟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君子依义而行,因而“坦荡荡”,小人唯利是图,则“长戚戚”。
君子既要重视内在品质德行的修养,还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得体合礼。
君子之风在儒家学说中的核心是“诗、书、礼、乐”,孔子把自己治世治国的理念与修身养性紧密结合起来。
2.名句赏记◆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阮子◆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礼记》◆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史记》◆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吴兢◆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孟郊◆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欧阳修◆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资治通鉴》◆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薛萱◆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益一世。
——金缨3.典例赏析曾参不受鲁君邑原文: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文: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论语:君子之风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 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 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 几无愧。” ——(《宋史· 文天祥 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喻:懂得,知道。
晋· 范宁说:“弃货利而晓仁义,则为 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
•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 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 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
小结:
孔子眼中的“君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 括“道”、“德”、“仁”、“义”、“礼”、 “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 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 “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 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 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君子之风》
2、如何真正理解颜渊和孔子的“乐” ? 乐,并非以箪食、瓢饮、在陋巷或疏食、 饮水、曲肱枕之而乐,乐是因为作为君 子能够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道义, 而不以贫累其心、改其乐。
《君子之风》
君子喻于义,小人呢?
利
《君子之风》
小人求什么利?
生命、财富、权位……
《君子之风》
探究:君子可以获利吗?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 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 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 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 样,崇高、伟大、宁静。”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 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 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 “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 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 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 的
《君子之风》
二、一词多义:(每词1分,共38分) 一词多义:(每词1 38分 :(每词 孙以出之, 信: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诚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确实 足食,足兵,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任,相信 信任, 信手把笔, 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随便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副词,诚然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 副词, 鄙: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庸俗浅薄 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 子路性鄙, 子路性鄙,好勇力 粗野 我皆有礼,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哉 轻视
⑴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3.质的具体表现应该怎样? 3.质的具体表现应该怎样? 质的具体表现应该怎样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 以成之。君子哉! 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 注意义、 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 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 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 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 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 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 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 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 信人。 信人。 ⑴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 质的具体表现应该怎样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 认为有理想、 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 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 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 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⑶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
论语中的君子之风
孔子的君子观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
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
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
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
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君子观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务治,小人务力”。
但是孔子把这个只拥有身份和地位含义的称谓一变而为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提出了“君子儒”的概念。
在孔子看来,儒是一个人外在的身份,而君子则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
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君子呢?“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这番话首先描绘出君子的形象:“质朴多过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过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采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上,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
而小人正好相反,小人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
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
在处事原则上,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孔子这里说的义是他所说的道,也就是仁。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仍指仁,君子怀德,君子所思的是道德,他的居处,必然选择在有仁德之人所居的邻里。
小人怀土,土是地利,小人只选择有利可图之地,以为居处,定居后,则安安而不迁徙。
这两句就择居而辨君子小人。
君子怀刑,刑即典刑,经典法则,君子知法畏法守法。
小人怀惠,小人之行,只贪图眼前的小惠。
这两句就行动而辨君子小人。
在道义上,孝、悌、忠、信是孔子衡量做人的尺度,当然也是孔子心目中正人君子的美德。
所谓孝,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悌,是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在封建时代,这是构成人际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所以孔子把他看做做人的根本。
如果每个人都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
而忠是臣子对君王的正确态度,信是对朋友的正确态度。
孔子认为有了这种正确的态度才可以称为君子,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安身。
对君王不忠,对朋友无信,便是小人。
而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君子,孔子也有自己的看法。
孔子认为,做一个仁人君子,必须在德行和学问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陶冶情操,修炼性情,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刚正的人。
另一方面,君子还要学习知识,培养才干,造就治国经邦的本领。
修身养性需要研讨学问,研讨学问为的是修身养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又比如孔子教导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做个品德优秀的知识分子,而不要做人格庸俗的知识分子。
为此,孔子把得意门生颜回看得很高,认为他粗茶淡饭,褐衣简居,也能不迁怒,不忧愁,安贫乐道,也是君子式儒者的典型。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说的也就是颜回能恒久地遵守仁义道德,是值得称赞和学习的。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智、仁、勇,即“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因而孔学又被称为仁学。
一般儒学研究者都以为,仁之核心体现在下面这句话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一种克己的工夫,也就是内修的工夫,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仁可以说是爱,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仁,有爱,有不忍人之心。
孔子的仁是本体的爱,这种爱的体现就是孟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爱,是从人自身开始的爱。
知者不惑是指君子应当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风。
孔子认为,“君子不器”,君子不是一般的器皿,只能做一种用处,而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宏富的学问,无所不通。
所以孔子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除了广博的学识,孔子还要求君子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就是要求君子对于他所不懂的要采取保留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能信口开河,胡说一通。
君子必须谨慎,对于他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可见孔子对君子培养严谨求实的学风也是非常重视的。
谦虚逊让是严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孔子对君子的基本要求。
而勇不是指孔武有力,不是不怕死的勇敢,而是指见义而为的勇气。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如果一个人有勇无义,那么他必然是一个莽夫,有道德修养的莽夫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无道德修养的莽夫会以盗为生,为害社会。
这是孔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路的问题时说的:“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除此之外,孔子还再一次强调君子有“三戒”,“三畏”,“九思”,一个人如果能遵循着“三戒”,“三畏”,“九思”去做,那就可以完成君子的德行了,这与“修己以敬”是一致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人人都能修成君子之德,那么人际关系就能和谐,人的欲望就能得到合理的节制,天下就会实现大同之治。
对于君子,孔子不仅是停留在口头教导上,而是言传身教,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展现其君子风度和圣贤风格。
孔子的日常起居、言行、仪表等方面各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是遵守礼仪,做人处事循规蹈矩,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以礼的规范为标准,真可谓非礼勿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做。
二是中德体仁,孔子以古圣的行为为楷模,尽可能在自己的行为中展示仁德的内涵与风貌,吃饭,睡觉,坐车无不如是。
三是孔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讲究规范,认真谨慎,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行什么礼,都很到位,从不马虎,这也体现出他的人品。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直维系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名人。
君子是儒家道德人格的一种理想,孔子的君子观同样也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历代人,引导并激励着我们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断努力奋进。
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在修行的层次上《论语》把人分为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之类。
而“君子”是《论语》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出现的频率极高,根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共出现了107次,涉及到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
《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实际上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重在强调一种人格追求,教人做一个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
在我看来,君子具有择善固执、温柔敦厚、谦逊有礼、勤勉好学、正直坦率的品行风度。
趋于理想人格的君子是“真”“善”“美”的化身,在本质上又带有悲剧的意味。
“知其不可而为之”“天下有道,丘不与易矣”流露出君子、儒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入世心态。
他们是一群积极而浪漫的理想主义者,以身作则,躬行君子。
甚至能够舍弃性命只为人们谋求福利。
君子之道在中国古往今来,盛行不衰,是众多文人志士力求达到的修行境界,是心中挥之不去、魂牵梦萦的高洁的梦想。
当下,正值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受西方思想的冲击与消解,在重新构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时我们传承的君子风度尤为重要。
那么,何为“君子”呢?我有以下阐述。
一、君子择善固执《礼记•中庸》载:“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择善固执表现为对认为正确的善的事物坚定不移的执着追求。
此处“中”是指人心对善的要求(亦即是仁),“用”指“择而固执之”。
人心所要求的“善”就是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之实现。
“择”所需要的是“智”,“固执”所需要的是“勇”,君子的择善固执是“中庸”即人之道的折射,它表现为“时中”,亦即“随时以处中”,这要靠“智仁勇”兼备才能达到。
正由于择善固执是出于一个人的“诚之”,合乎为人之道,所以可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在此,“尽其性”即是指择善固执到达极点。
因而“人之性”显然是“向善”的,择其善而固守之也便是自然而然的率性所为。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拥有择善固执的品格是很不易的,它需要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支撑。
唯有坚定的从善的信念才能做到“君子坦荡荡”才能“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才能“不忧不惧”“内省不疚”。
只有兼具聪慧的头脑、无畏的勇气和善良正直才可以成为择善固执的君子。
二、君子温柔敦厚子张说:“君子尊敬贤人,也能够容纳普通的人;夸奖好人,同时也怜悯那些无能的人。
如果我是个很好的人,那对人有什么不能宽容的呢?如果我是个不好的人,人们将会拒绝和我交往,那我怎么可能去拒绝别人呢?”(原文是“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大意是孔子说一个人如果缺乏教养,比较任性的话,就会显得粗俗野蛮,如果拘泥于繁文缛节,看起来矫揉造作的话,那又会显得十足的虚伪,只有既保持淳朴的本性又接受文化的熏陶,既朴实真诚又懂礼貌,有节制,才能称得上君子风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在《论语》的描述中我们能大致勾勒出君子温和平静宽容敦厚与人为善的性格特征。
这种气质使人远望觉得威严、近之相处又感到亲切、观其言行又很正气凛然、严厉的样子(原文为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这都是内心有所坚持的呈现。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龙《书剑恩仇录》)是现代人对君子刚柔兼具形象的假想。
二、君子谦逊有礼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即是说君子以仁义为根本,用礼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表达言论时谦恭有礼貌,意气勤勤恳恳、诚信的完成需做的事这便是君子的作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引自《论语·八佾》)说的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争的话,也必定是射箭比赛吧!即使这比赛也先是互相作揖致敬然后登堂,比赛完后走下堂互相敬酒。
这样的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孔子认为君子有四种道德品行。
其中之一就是谦逊。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谦逊),其事上(侍奉君主)也敬(谨慎),其养民也惠(有恩惠),其使民也义(合乎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