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简单题整理
试题及名词解释
![试题及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ba37e8eb9d528ea81c779f6.png)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_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学习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分类)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
通信原理简单题加名词解释
![通信原理简单题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c56cd15cc7931b765ce1536.png)
模拟信号:指代表消息的信号参量(幅度、频率、相位)随消息连续变化的信号。
信号参量连续,时间上无限制。
数字信号:时间上和幅度上都离散的信号。
信息源:分为模拟信源和离散信源,不同的信源有不同的信息速率。
通信系统按媒介分为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有线通信是以传输线缆作为媒介,包括电缆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是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信息,包括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
基带信号:把反映原始消息的电信号频带信号:即已调信号,经过调制的信号调制:是用需要发送的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某个或几个参数,从而将信号寄生在载波上。
a.基带信号转为适合信道传输的频带信号b.改善系统的性能c .实现信道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解调:将寄生在载波或指光波上的信号取下来并尽量恢复原有信号的真实度。
模拟解调和数字解调;幅度解调、频率解调和相位解调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标准性、方便性模拟系统:有效性:利用消息传输速度或者有效传输频带来衡量与频带成反比可靠性:用接收端最终信噪比,成正比数字系统:有效性:码元速率、信息速率、系统的频带利用可靠性:误码率、误信率,二进制通信中二者相等抽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fH)HZ内的时间连续信号m(t),如果T<=1/(2fH)s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m(t)将被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基带传输系统: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频带传输系统:包括调制与解调过程的传输系统线路传输码型:有线信道中传输的数字基带信号码型编码:把数字信息表示为电脉冲的过程码型译码:由码型还原为数字信息的过程接收波形在特定时刻无码间干扰的充要条件:仅在本码元的抽样时刻上有最大值,而对其他码元抽样的信号无影响,也就是在抽样点上不存在码间干扰数字调制信号,在二进制时有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和移相键控(PSK)三种基本信号形式1.1 2ASK的调制方法一般说来,数字信号的调制方法有两种类型:①利用模拟方法去实现数字调制,即把数字基带信号当作模拟信号的特殊情况来处理;②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值特点键控载波,从而实现数字调制。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市场营销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e0abe0f76c66137ee0619fc.png)
市场营销复习题三、名词解释题1. 市场营销:是生产、服务业经由关系(包括交换)为顾客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负责地创造、递送和增加(短期或长期)价值,并实现自身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2. 市场定位:是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旨在为本公司的产品创造和维持某种相对于竞争产品形象的预期形象,以便目标顾客将本公司产品认作为他们希望拥有之物的一种活动。
3. 产品组合:销售者提供给购买者的一组产品,包括所有的产品线和产品项目。
4. 声望定价:是整数定价的拓展,根据消费者的“求名”心理,企业将有声望的商品的价格定得比一般商品高,使顾客对商品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从中得到荣誉感。
5. 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
6. 功能折扣:交易折扣又称功能折扣,在交换中因履行某些营销功能,制造商给予批发商或零售商等渠道成员的一种额外折扣,以补偿其经营费用。
7. 营销观念:企业要实现组织目标,取决于比竞争者更有效地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递送希望的满意。
8. 垂直营销系统(VMS):是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一种统一的联合体。
9. 关系营销:也称为“价值驱动市场营销”(Value-driven marketing ),是与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攸关方构建长期满意关系,以便留住他们的长期偏好和业务的实践。
10. 市场细分:是一个将大的异质的(不相似的)市场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同质的(相似的)人群或企业的子集合的过程,这些子集合具有相似的需要和/或对市场营销组合的提供物做出相似的反应。
11. 利基市场(Niche market) :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
12. 品牌:是销售者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的组合构成。
主要是两部分:品牌名称,可以用文字表述的部分;品牌标志,可以被认出,但不能用文字表述的部分。
13. 产品生命周期:即产品市场寿命,是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从出现、发展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是产品在市场上的一种更新换代。
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整理
![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25e8c6192e45361066f5e2.png)
城市管理学名词解释:1、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2、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为根底,担负着局部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
3、市民:是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P45身份地域职业4、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5、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6、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标准的总和。
7、市行政地位:是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
8、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
P609、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当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P6410、市政执行:是指城市政府以贯彻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和法律法规的过程。
P6111、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效劳职能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并减低系统反响时间。
12、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根底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效劳和政务信息。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眼病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63f4c3482fb4daa48d4b1c.png)
《眼病学》第一章:眼睑病名词解释:(1)倒睫:指睫毛向后生长。
乱睫:指睫毛不规则生长(2)睑内翻:指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位置异常。
睑外翻:指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的位置异常,睑结膜常不同程度地暴露在外,常合并睑裂闭合不全。
(3)眼睑闭合不全:指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导致部分眼球暴露,乂称兔眼。
(4)上脸下垂:指单眼或双眼的上睑提肌和Mu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
(5)内眦赘皮:指上睑皮肤向下延伸到内眦部的垂直半月状皱褶。
简答题:(1)眼睑的组成:由外向内,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睑结膜层。
(2)睑缘炎的分类及致病菌:A.鳞屑性睑缘炎:致病菌是卵圆皮屑芽泡菌;B.溃疡性睑缘炎: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C.眦部睑缘炎:致病菌是莫-阿双杆菌或与维生素B2缺乏有关。
(3)睑内翻的分类:A.先天性睑内翻B.痉挛性睑内翻C.瘢痕性睑内翻(4)睑外翻的分类A.瘢痕性睑外翻B.老年性睑外翻C.麻痹性睑外翻论述题:2.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1)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细菌感染,致病菌通常为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为内睑腺炎和外睑腺炎。
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
早期湿热敷,滴用抗生素眼药水;脓肿未形成时,不能挤压排脓或切开排脓;脓肿形成时,可能自行溃破吸收或可切开排脓,较大者置引流条。
(2)睑板腺粪肿是睑板腺管阻塞,分泌物引起的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
青壮年多发,眼睑肿块,无触痛,与肿块对应的睑结膜呈紫红色。
可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第二章:泪器病名词解释:(1)泪溢: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2)流泪: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出而流出眼睑外。
简答题:(1)泪液分泌部分组成: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睑板腺。
(2)泪液排除部分组成: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
(3)泪道阻塞或狭窄的常用检查方法有:A.染料试验:荧光素钠溶液B.泪道冲洗C.泪道探通术D.X线碘油造影(4)泪道冲洗通常有以下儿种情况:A.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B.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C.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由上、下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阻塞;D.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E.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乂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组成原理,简单,问答,名词解释全部答案
![组成原理,简单,问答,名词解释全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32b8856529647d2728524d.png)
注意:由于老师没给文档,一部分是手工整理,如有发现有问题的,可以自己查查。
考试内容:5个简答15分5个名词15分5~6个问答30分2个大题40分名词解释:1.总线仲裁:总线判优,解决多个设备占用总线时,由总线控制器仲裁出优先级最高的设备占用总线2.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操作(例如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大于存储时间3.中断屏蔽:设备发出中断请求后,用程序方式有选择的封锁部分中断,另一部分中断则继续响应(实现:为每个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屏蔽触发器来屏蔽中断请求)4.寻址方式:确定一条指令的操作数地址,与下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的方法,与硬件结构相关,直接影响指令的格式和功能5.DMA: (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内存存取,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方式中,DMA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直接在内存与I/O设备之间进行,工作时由DMA控制器向内存发出地址的控制信号,进行地址修改,对传送字的个数计数,并以中断方式向CPU 报告传送操作结束6.程序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在一段时间内整个程序的执行仅限于程序的某一部分,相应的,执行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内存区域,包括时间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一条指令被执行,则在将来可能再被执行,空间局部性是指如果一个存储单元被访问,则他附近的单元也很快被访问7.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与CPU的寄存器位数相关8.系统总线:指CPU,主存,I/0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线,按系统总线传输信息的不同,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9.总线带宽:总线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总量,相当于总线的数据传输率,等于总线工作频率与总线宽度(字节数)的乘积10.指令周期:完成一条指令需要的时间(取指,译码,执行所需的全部时间)11.间接寻址:倘若指令字节中的形式地址不便直接给出操作数的地址,而是指出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所在的存储单元地址,有效地址为形式地址间接提供12.多重中断:CPU处理中断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中断请求,若此时CPU暂停现行的中断处理,去处理新的中断请求即多重中断13.DRAM刷新:DRAM靠电容储存电荷原理存储信息,电容上的电荷要放电,造成信息的丢失,为维持所存信息,需在一定时间内,将所存信息读出在重新写入(恢复),这过程叫刷新,刷新时一行一行的进行,CPU自动完成14.PC:程序计数器,存放当前欲执行指令的地址,并可自动计数形成下条指令地址的计数器1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指CPU、主存、I/O设备(通过I/O接口)各大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c55e5e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e.png)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属于人民战争性质的战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属性:第一,正义性;第二,群众性;第三,组织性。
中国周边境环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各种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人和武器的关系: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来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最后,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人和武器的结合。
1、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包括哪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由解放军四总部、军区和中央军委直属的其他单位组成。
2、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我国的武装力量一直坚持“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3、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主要任务:(1)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2)震慑分裂分子,确保祖国统一;(3)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装警察内卫部队、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武装警察森林部队以及水电、交通、黄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
主要任务:(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宪法学第二章名词解释及简单答案
![宪法学第二章名词解释及简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9f4d171fe910ef12df890.png)
三、名词解释。
题干司法审查制度所谓司法审查制度,就是一种国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
司法审查,即法院通过诉讼程序审查并纠正不法行政行为,以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免受国家行政机关侵害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题干宪法规范的完备性(一)根本性宪法规范的根本性是指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
也就是说,尽管宪法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宪法在具体规范这些方面的内容时,主要涉及的是最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都加以规定。
(二)最高权威性宪法规范的最高权威性是指宪法规范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其他法律规范。
在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母法、基础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制定的依据,因而宪法规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
同时,虽然所有的法律都有法律效力,但宪法规范的法律效力最高,其他法律规范不能与宪法规范相抵触,否则无效。
而且在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所有行为规范中,宪法规范是最根本性的行为规范。
(三)原则性宪法规范的原则性是指宪法规范只规定有关问题的基本原则。
如前所述,宪法是根本法,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
对如此广泛而复杂的问题,宪法规范当然不能规定得非常具体,而只能作非常原则性的规定,将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意志和利益,以最基本的原则的形式确认下来。
而且在文字表述方面,宪法规范也非常简明概括、简洁明了。
(四)纲领性宪法规范的纲领性是指宪法规范明确表达对未来目标的追求。
虽然宪法规范主要针对宪法主体的现实社会生活,因而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根本活动准则,但宪法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宪法不仅应该确认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和建国方案,而且应该确认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宏观发展思路。
因此,宪法规范既要规范现实,也要规划未来,必然带有纲领性的特点。
税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税法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106938a76e58fafbb0030a.png)
税法复习题一.概念题12-16分1.税制:税制是税收制度的简称,指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称。
2.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劳动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组成的总体。
4.所得税:所得税是以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各个税种组成的总体。
5.直接税:直接税一般是指税收负担不能由纳税人转嫁出去,而必须由自己负担的税种。
6.间接税:间接税是指税收负担可以由纳税人转嫁出去的税种。
7.从价税:从价税即从价计征的税种,是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量为计量依据,按一定比率计算征收的税种。
8.从量税:从量税即从量计征的税种,是指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量依据来计算征收的税种。
9.价外税:价外税是指税金附加在课税对象价格之外的税种。
10.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交纳税款的主体。
11.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2.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代缴纳税人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3.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必须征税的客观对象,表明国家征税的标的物。
14.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均规定相同征收比例的税率。
15.累进税率:指同一征税对象,随数量(包括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增大,征收比例随之升高的税率。
16.速算扣除数:即为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间的差额。
17.起征点:是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
18.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收的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收范围。
19.税收负担:是指因国家的课税行为而相应地减少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的数量或份额,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文史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模板
![文史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f05810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9.png)
文史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答题模板一、名词解释概述名词解释时有时无,有的话是3-5个名词需要解释,最好是按照参考教材中的定义作答,准确最重要,然后扩展相关内容。
但是往往这部分题目答得越标准规矩,越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
答题时候注意写重点要点即可,如对于一个流派,写完时期、创办人、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流派的特点、消亡原因等等即可,踩点给分,不会说的适当说模糊点,千万不要把人物或者时间搞错,有错误的话扣分严重。
名词解释的考察算是有些规律的。
通常来讲,一些经典的名著,常考的如《红楼梦》《水浒传》类似的相关考题不会拿来考名词解释,而会把一些稍微偏一点的但有在硕士生考察时不好深度出题考察的,比如像明清的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这样的流派容易被考察,复习的时候需要记忆一些关键词,但无需去深度复习。
名词解释属于认知型题目,所考题的对象易于提取出来一个点,比如人物,比如作家,比如作品集,比如文学派别,比如文学期刊,而那些经典作品的深度考察或者比较探究,不会出现在名词解释当中。
总分总结构一般来说,把一个名词解释清楚,你需要用到"总分总"结构:开头第一句话开门见山,对这一名词给出一句概括性解释,截止了当地告诉阅卷老师,这是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对这个名词展开具体论述,往往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可能涉及的方面有时间、背景、内容、特点、性质、原因等,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最后要有概括提升的结尾句,一般涉及该名字的意义、价值、影响等,既算是一个总结,也算是一种拔高。
这三部分,完整连贯,缺一不可。
5-6分钟,150-200字正如前文所述,名词解释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于论述和分析,无需长篇大论。
根据测算,一般一个名词解释用时5-6分钟,篇幅150-200字最为合适。
利用上文所提到的总分总结构,一段答下来即可,无需再分段。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合理规划考场上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名词解释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概括能力,以简洁为上,答得事无巨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反而违背了设置这一题型的初衷。
北医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北医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2bde6687fd5360cba1adb33.png)
实验动物学2017.11.10 LHQ一、名词解释Chapter1 绪论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泛指用于各类实验的所有动物,即用于实验的动物(animal for research)。
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其他动物。
3.实验终点发生在达到科学目标和目的后。
4.仁慈终点是指实验中动物的疼痛或不适得到阻止、终止或缓解。
Chapter 2 遗传和微生物1.近交系(inbred strain)在一个动物群体中,任何个体基因组中99%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时定义为近交系。
经典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大于99%,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2.近交系数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3.亚系是育成的近交系在培育过程中,由于杂合子基因的分离、基因突变的产生以及抽样误差导致部分遗传组成改变而形成遗传差异的近交系动物群。
4.封闭群(closed colony)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血缘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封闭群动物。
5.Hardy-weiberg定律一个足够大随机交配群体中,如果没有突变、选择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则该群体每一世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总是保持不变。
6.杂交群(hybrids)由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产生的后代群体。
子一代简称F1。
7.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8.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
9.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简称SPF级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教育心理学 简单题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简单题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aa5aabac77da26925c5b06d.png)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动作技能: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能。
3陈述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是为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4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5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技能构造上的变化。
6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1心理健: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组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3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
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1个体化社会: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组织者:指在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3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4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
1过度学习: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
2、民主式领导:以组成团体的成员为主人,并以多数取决的方式处理团体事务的领导方式。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541d4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7.png)
毒理学基础_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绪论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2 3、替代法(alternatives):又称“3R”法,即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数量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一.毒理学基本概念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020531a8114431b90dd83f.png)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Textbook of Regional Economics孙久文叶裕民编著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2.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 区域开发:是指一定的开发主体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保持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发展(2)区际经济关系(3)区域经济政策。
2、区位理论(一)古典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运输区位论(二)现代区位论1.市场区位论。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转化。
市场区位论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为:(1)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它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
(2)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
(3)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较小中心地提供需要较低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较大中心地能维持需较多门槛人口水平的服务设施。
(4)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间的距离越短。
(5)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
3.区位经济学。
廖什于l940年出版了《区位经济学》一书。
研究了区域平衡理论、发展了工业区位理论、经济区理论与市场区位理论等。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部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包括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17布局、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和区域开发理论等。
微生物学第1-4章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微生物学第1-4章名词解释及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d2a0df80eb6294dd886cc8.png)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及问答题绪论一、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 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一、名词解释1. 细菌: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2. 细胞质:是被细胞膜包围着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3. 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4.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5.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6. 菌落:菌落即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7.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原核微生物。
二、简答问答题1.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 G+和G-细菌的细胞壁有什么区别?G+细菌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构成;而G-细菌细胞壁较薄,层次较多,成分复杂,肽聚糖层很薄,含有类脂和脂多糖,机械强度较差。
3.什么是L-型细菌?有什么特点?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细菌。
名词解释 简单题 完整
![名词解释 简单题 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9f40ff06f1aff00bfd51e14.png)
耐火极限: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支撑能力,或背火面达到220度时为止,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单位小时。
日照间距层高:楼层表面至上一楼层表面的垂直距离。
房间净高: 楼层表面至结构、设备的最底面间的垂直距离。
刚性角: 刚性角是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刚性角用基础放阶的级宽与级高之比来表示。
材料找坡:在水平屋面板上,采用价廉质轻材料铺垫成一定坡度,上面再做防水层。
结构找坡:把支承屋面板的墙或梁做成一定的坡度,屋面板铺设在其上后形成的坡度。
泛水:垂直的墙面和水平的屋面间的防水构造。
二级:耐久年限在50-100年,适用于一般的建筑;(2分)三级:耐久年限在25-50年,使用于次要建筑;(2分)防火墙 4.0 4.0 4.0 4.0承重墙 3.0 2.5 2.5 0.5柱 3.0 2.5 2.5 2.5梁 2.0 1.5 1.0 0.52.走道两侧墙上门上亮子和高窗采光通风;(3(3分)(2分)结构空间的利用;(2 分)夹层空间的利用。
(2分)3.物质技术条件的影响4.经济条件的当高差小于或等于3m时用三层,3~6m时用四层,6~12m时用五层,大于12m时用六层。
防水层应高出最高水位2分)或在混凝土内掺入外加剂(2分)或外包防水等方法(2分),改善混凝土构件自身的密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其上刷冷底子油一道,然后铺贴卷材防水层,并与地下室地坪底板下留出的卷材防水层逐层搭接。
(2分)防水层的层数应根据地下室最高水位到地下室地坪的距离来确定。
当高差小于或等于3m时用三层,3~6m时用四层,6~12m时用五层,大于12m时用六层。
防水层应高出最高水位300mm,其上用一层油毡贴至散水底。
(2分)防水层外面砌半砖保护墙一道,并于保护墙与防水层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实。
(2分)砌筑保护墙时,先在底部干铺油毡一层,并沿保护墙长度每隔5~8m设一道高断缝,以便使保护墙在土的侧压力作用下,能紧紧压住卷材防水层。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be4013c87c24028915fc36d.png)
民事诉讼法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5、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
6、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7、反诉:是指已经进行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以本诉的原告作为被告,向本诉的受诉法院提出的与本诉的诉讼标的有直接联系的独立的诉讼请求。
8、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9、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如果与案件存在一定利害关系,即应退出案件审理的制度。
10、一般地域管辖:是指以当事人所在地与人民法院的隶属关系来确定诉讼管辖,即当事人在哪个法院辖区,案件就由哪个法院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是以被告所在地管辖为原则,原告所在地为例外来确定一般地域管辖。
11、特殊地域管辖:是指以诉讼标的物所在地、或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的管辖。
12、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院对案件无管辖权,而依法通过裁定方式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移送管辖是对错误管辖的一种纠正,其实质是案件的移交,而不是改变案件的法定管辖权。
13、协议管辖:又称合事管辖或约定管辖,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纠纷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约定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法院。
文字学名词解释及习题整理
![文字学名词解释及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143bfa8bd63186bdebbc15.png)
狭义派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派认为文字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
文字即可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我们把还不能完整记录语言的文字称为原始文字。
表意字:字形本身跟所代表的词的意义有联系,跟词的语音没有联系的字,我们称为表意字。
在文字产生之前,除了一般的文字画外,人们还曾使用过跟所表示的对象没有内在联系的硬性规定的符号,把这种符号当做所有权的标记,或是用来表示数量或其他意义。
这种硬性规定的符号,就是记号。
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所造成的困难,只有一条出路,采用表音的方法。
这就是借用某个字或者某种事物的图形作为表音符号,来记录跟这个字或者这种事物的名称同音或音近的词。
这种记录语言的方法,在我国传统文字学上称为假借。
用这种方法为词配备的字,就是假借字。
为了克服假借所引起的字义混淆现象,人们把有些表意字或表意符号用作指示字义的符号,加注在假借字上。
这种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成的字在我们传统文字学上被称为形声字。
表音符号被称为声旁,表意部分称为形旁。
形旁在普通文字学上称为定符和类符。
正体就是在比较庄重的场合使用的正规文字,俗体就是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文字。
文字所使用的符号被称为字符。
包括意符,音符,记号。
意符通过自己形象起表意作用,形符,依靠本身的字义来表意,义符。
声符,单纯借音来表音,跟形声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
在秦代,隶书实际已经动摇了小篆的统治地位,到了西汉,距离秦用小篆统一文字没多久,隶书就正式取消了小篆。
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汉字发展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到隶楷阶段了。
两汉时代通行的主要字体是隶书,辅助字体是草书,大约在东汉中期,从日常使用的隶书里演变出了一种比较简便的俗体,为新隶体。
东汉晚期,在新隶体和草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书。
大约在汉魏之际,在行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楷书。
楷书出现后,隶书和新隶体并未很快丧失地位,经过魏晋时代长达二百年的时间,楷书才最终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主要字体。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https://img.taocdn.com/s3/m/bde37e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a.png)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 运筹学2. 线性规划3. 可行解4. 最优解5. 影子价格二、判断(每题2分)1. 某线性规划模型具有可行解,则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模型也有可行解。
2. 标准型中的变量要求非正。
3. 匈亚利解法是求解运输问题的一种方法。
4. 运输问题解的情况有四种:无可行解;无界解;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
5. 运输问题的所有结构约束条件都是等式约束。
三、填空题(每题2分)1.线性规划的解有唯一最优解、无穷多最优解、和无可行解四种。
2.在求运费最少的调度运输问题中,如果某一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4,则说明3.如果某一整数规划:12121212MaxZ X X X 9/14X 51/142X X 1/3X ,X 0=++≤-+≤≥且均为整数所对应的线性规划(松弛问题)的最优解为12X 3/2X 10/3MaxZ 6/29===,,,我们现在要对X 1进行分枝,应该分为和。
4.在用逆向解法求动态规划时,f k (s k )的含义是:。
5.假设某线性规划的可行解的集合为D ,而其所对应的整数规划的可行解集合为B ,那么D 和B 的关系为四、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关于运筹学的优点中,不正确的是()A .凡是可以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一定能用运筹学的方法求得最优解B .运筹学可以量化分析许多问题C .大量复杂的运筹学问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处理D .对复杂的问题可以较快地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2.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123224143224,...,0x x x x x x x x ++=??++=??≥?,则基本可行解为()A .(0,0,4,3)B .(1,1,0,0)C .(2,0,1,0)D .(3,4,0,0)3.有4个产地5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 .有9个基变量B .有8个约束(有9个约束方程,8个独立约束)C .有20个约束D .有20个变量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线性规划问题,若有最优解,则必是一个基变量组的可行基解B .线性规划问题一定有可行基解C .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只能在极点上达到D .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换基迭代一次必使目标函数值下降一次5.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δj ≤0,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 A .有唯一的最优解 B .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C .为无界解D .无可行解五、计算题(每题15分)1. 现有线性规划模型如下:3213min x x x Z ++-==+-≥++--≥-+-1232411231321321x x x x x x x x0,,321≥x x x利用线性规划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将该线性规划变为标准型;2) 现利用M 法求解时得到某一步的单纯形表如表1所示,该表所对应的Z=2,利用该表求a ~f 的值,并判定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3) 如果该表给出的解不是最优解,利用单纯形法以该表为基础继续计算给出最优解和最优值,并判定该最优解是否是唯一最优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2008
4月
7月
4月
7月
4月
7月
名
词
解
释
35.生产与作业系统定位
36.主生产计划
37.设备管理
38.供应链
39.清洁生产中的零排放
35.生产手段
36.价值工程
37.项目干系人
38.预防性维修方式
39.生态经济
35.生产与作业战略
36.劳动定额
37.生产与作业过程
38.PDCA循环
39.目视管理
41.简述生产作业排序问题3/2/F/Fmax中,
符号“3”、“2”、“F”、
“Fmax”分别代表的含义,并指出解决该问题的最优排序法则。
42.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40.简述组织流水线生产的优越性。
41.简述库存管理ABC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42.简述建立供应链中合作关系的驱动力。
41.简述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的主要内容。
综合题
46.生产能力(代表产品法)
46.期量标准(出产提前期、投入提前期、累计编号法)
47.期量标准(出产提前期、投入提前期、累计编号法)
46.时间组织(平行和顺序移动方式)
45.生产能力(假定产品法)
47.ABC分类法
40.敏捷制造
35.生产对象
36.生产与作业能力决策
37.中期生产计划
38.设备的环保性
39.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
33.生产与作业系统
34.生产间隔期
35.定置管理
36.供应链管理
37.清洁生产
35.经营范围
36.流水线生产
37.狭义生产能力
38.在制品定额
39.采购管理
40.绿色产品
简答题
40.简述我国企业生产与作业出现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41.简述库存管理的衡量标准。
41.简述在目前形势下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42.简述编制定员的基本要求。
43.简述MRPII结构的特点。
计算题
43.生产能力(流水线的节拍)
44.期量标准(出产累计数、投入累计数)
45. ABC分类法
43.生产能力(假定产品法)
44.产品产量(盈亏平衡分析)
45.折旧
44.设施布置(作业相关图法)
45.产品产量(盈亏平衡分析)
46.网络图
43.车间布置(从一至表法)
44.产品产量(线性规划)
45. ABC分类法
42.时间组织(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43.作业排序方法(约翰逊法)
44.网络图
44.生产能力(台时定额产量定额)
45.期量标准(出产提前期、投入提前期)
46.网络图
42.简述应用代表产品法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步骤。
43.简述ABC库存分类法中三类物资的库存控制策略。
40.简述加大生产批量的利弊。
41.简述进行网络计划时间优化的实质及途径。
42.简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基本原理。
38.简述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内容。
39.简述生产与作业战略实施的工作。
40.简述累计编号法的原理及其所适用的生产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