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研究历史文献资料剖析

合集下载

唐朝的历史文献资治通鉴与旧唐书的编纂

唐朝的历史文献资治通鉴与旧唐书的编纂

唐朝的历史文献资治通鉴与旧唐书的编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之一,它以强大的国力、繁荣的文化而著称。

在唐朝的历史研究中,两种重要的文献资料备受瞩目,它们分别是《资治通鉴》和《旧唐书》。

这两部文献编纂的重要性和意义不可忽视,它们为我们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资治通鉴》是唐朝时期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

它的编纂始于北宋时期,耗时近20年才最终完成。

《资治通鉴》以纪传体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将历代的重大事件进行编纂,涵盖了从战国末年到五代十国的历史,其中唐代占据了较大的篇幅。

这部著作编纂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客观的、时间顺序的叙述方式。

通过对唐代历史的连贯性叙述,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唐朝的政治格局、社会经济形势以及时代风貌。

《资治通鉴》所收录的资料广泛且详细,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使得我们对唐朝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

与《资治通鉴》相比,《旧唐书》更加重视对唐代的详细叙述和分析。

《旧唐书》由唐代文学家刘知几主持编纂,是一部对唐朝各个方面进行详细搜集和定义的文献资料。

它以纪传体的形式,对唐朝的帝王、政治家、文化名人等进行了详细的传记式叙述,同时也包括了对地理、制度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内容的描述。

《旧唐书》的编纂从唐代末年开始,历时三十余年,最终于刘知几去世后由他的学生继续完成。

这部著作在叙事的同时,也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和分析,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对当时历史的影响。

《旧唐书》的价值在于它对唐代历史的详实记录和全面解读。

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唐朝各个时期的帝王治绩、政府机构、教育制度、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唐朝政治、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对唐朝历史的重要记录。

它们作为唐代的历史文献,不仅在当时编纂时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唐朝历史和了解唐朝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历史编纂与文献保存

唐朝的历史编纂与文献保存

唐朝的历史编纂与文献保存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历史编纂和文献保存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就唐朝的历史编纂与文献保存进行探讨。

一、历史编纂唐朝时期,历史编纂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编纂成果有《旧唐书》、《新唐书》和《全唐诗》。

《旧唐书》是唐代官修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共分纪、志两部分,纪录了唐太宗至文宗的历史事迹。

在编纂过程中,作者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校勘和考证,确保史料的准确性。

这部著作不仅记载了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还涉及到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为后人了解唐代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新唐书》是在《旧唐书》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的,全书共有225卷。

《新唐书》在内容上更加详尽,同时在编纂方法上也有所创新,采用了分期编纂的方式,分为经籍、子史、列传等部分。

这种编纂模式使得整部书在内容上更加细致全面,丰富了对唐代历史的了解。

《全唐诗》是唐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本书收录了唐代200多个诗人的诗歌作品,包括了67000余首诗,内容涵盖了政治、自然、爱情、哲理等各个方面。

《全唐诗》的编纂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保存唐朝在文献保存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各种手段和制度,维护和保护了大量的文献。

在纸张方面,唐朝采用了榫卯拼接的方法来制作纸张,以保证纸张的坚固和持久。

同时,唐朝在纸张制作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开发了新的纸张材料,提高了纸张的质量。

这些工作为文献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唐朝建立了官方的文献机构,例如修史馆和秘书省等,负责搜集、整理和保管各种重要的文献资料。

这些机构对于历史编纂和文献保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保证了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唐朝灭亡史料研究报告

唐朝灭亡史料研究报告

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灭亡原因复杂多样,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通过对现有史料的分析,探讨唐朝灭亡的历史背景、关键节点及主要人物,以期全面了解唐朝的衰落过程。

一、引言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907年灭亡,历时近300年。

在这期间,唐朝经历了繁荣昌盛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辉煌时期,也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之乱等动荡时期。

唐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唐朝灭亡的史料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政治因素1.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发动叛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受到严重破坏,地方势力崛起。

2. 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现象严重,中央政府难以控制地方,加剧了唐朝的衰落。

3. 宦官专权:唐朝后期,宦官势力日益膨胀,干预朝政,导致政治腐败,国力衰弱。

三、经济因素1. 土地兼并: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社会矛盾加剧。

2. 财政困难:唐朝后期,由于战争频繁、财政支出增加,导致财政困难,国库空虚。

四、军事因素1. 军队腐败:唐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下降,将领腐败,士兵士气低落。

2. 外患不断:唐朝后期,北方边疆战事频繁,如回纥、吐蕃等民族侵扰,加重了唐朝的负担。

五、主要人物1. 安禄山: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其叛乱直接导致唐朝衰落。

2. 黄巢: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其起义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3. 朱温:唐朝灭亡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势力最终导致唐朝的灭亡。

六、结论唐朝灭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朝的衰落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唐朝灭亡的历史,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规律、吸取历史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近五年研究分众5万字汇编

唐朝近五年研究分众5万字汇编

唐朝近五年研究分众5万字汇编近五年来,唐朝的研究可谓是翻开了新的一页。

从社会经济到文化艺术,从政治演变到国际交往,唐朝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研究素材。

一、社会经济1.《唐代商业文化研究》:从唐代商业的形态、结构、特点、规模、分布等多个方面对唐代商业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2.《唐代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唐代农业生产的规模、技术水平、耕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方面的考察,探讨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3.《唐代城市社会研究》:以长安、洛阳、开封等唐代重要城市为重点,研究唐代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城市民生等方面的问题。

4.《唐代富民政策研究》:重点分析唐代富民政策的实施手段、政策效果、社会反应等方面的问题。

5.《商业航运与唐代海外贸易》:对唐代商业航运的形态、规模、技术、船舶和与东南亚、中东、日本等地的贸易活动进行研究。

二、文化艺术1.《唐代文学与社会变迁》:通过对唐代文学的创作背景、文学作品特点、文学界人物、文学运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唐代文学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2.《唐代绘画研究》:通过对唐代绘画风格、技法、题材、流派、艺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阐发唐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3.《唐代音乐文化研究》:以唐代音乐形态、演奏、器乐、乐舞、音乐社会等方面为重点,探析唐代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4.《唐代建筑研究》:以唐代建筑的类型、造型、结构、装饰、功能等方面为重点,研究唐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艺术魅力。

5.《唐代美术品研究》:依据唐代陶瓷、玉器、金银器、漆器等美术品的时代背景、地理差异、技艺特色、政治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

三、政治演变1.《唐代政治制度演进研究》:以唐代政治制度的组成、结构、职权、制度变迁等方面为研究重点,探讨唐代政治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2.《唐代皇族政治地位研究》:以唐朝皇族的来源、地位、职权、权力斗争等方面为重点,探讨唐代皇族在政治演变中的作用和影响。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时期,它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同时,在这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及其史学研究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唐代历史文献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历史文献也有着极大的价值。

唐代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史书和其他资料。

其中史书最为重要。

唐代的史书一般分为官修史和私修史两种类型。

官修史主要是指唐代由官方机构所编写的史书,这些史书多为其政治目的服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资治通鉴》。

该书是唐代司马光在北宋时期所编写的一部历史书,是一部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权威性以及普及性的史书,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被誉为“史学巨著”。

私修史则是指由一些有志于编写史书的个人所编写的史书,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社会需求。

其中著名的有《新唐书》、《旧唐书》等。

二、宋代历史文献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光辉的时期,它的历史文献也十分丰富。

宋代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官修史、私修史、断代史和方志等。

官修史仍然是宋代历史文献的重头戏。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宋史》,是由宋代政府编写的一部全面反映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书。

该书体例严谨,史料丰富,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私修史也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续资治通鉴》。

该书是南宋端康年间由司马光的后人司马光基编撰的,它是对史书《资治通鉴》的续编,对于完善唐代及宋代历史的记载有积极的作用。

三、唐宋史学研究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史学研究的进展。

唐代史学主要是历史探究,自帝王、官僚、文人、武将、宗教等各个角度描摹历史图景,对宋代史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宋代史学则相比唐代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实证性,重点是考证和梳理史料。

主要表现为“新传统”、“经籍学”、“史学方法论”等流派。

其中,“新传统”注重对历史上不同学派的涉及角度、史料选择、史料解释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而“经籍学”往往以往人所著经史子集资治通鉴等传统书目为研究对象,强调文史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文学和历史的共同点和差异点进行细致的探讨。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历史学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历史学研究

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与历史学研究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期之一,这个时期的文化因为其丰富性、多元性以及创造性而受到人们的推崇。

对于历史学研究来说,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研究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一、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包括诸如史书、编年体、纪录等多种形式的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了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史书,唐时有《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而宋时有《宋史》。

这些史书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还对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同时,这些史书也是唐宋时期政治官僚们名利争夺的竞技场,文中所记载的不乏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影子。

另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做编年体的文献形式。

编年体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历史事件的文献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史书,没有过多的评论和分析,而是以简短的文字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结果。

宋代编年体的代表作品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它记录了从唐朝玄宗皇帝的天宝十三年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至元二十五年的历史事件。

最后,还有一种唐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叫做纪录。

纪录是以某个时期或者某个地区的某个事件为主题来进行记录的文献形式。

唐代最为有名的纪录之一是《全唐文》,它记录了唐朝的文化和人物;宋代则有《太祖实录》、《太宗实录》等。

这些纪录对于研究唐宋时期的文化、风俗、人物等方面也非常有帮助。

二、唐宋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唐宋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包括历史事件的研究、人物、思想和文化的研究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唐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找到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唐宋时期的历史事件研究是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唐朝和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事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对于唐朝的安史之乱的研究、宋朝的靖康之耻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状况,从而更好地认识唐宋时期的历史价值和地位。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摘要从比较《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所著录的史籍要目及其分类情况入手,试图探讨汉魏以来各种史书急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概括性地论述了唐宋以来有关地方文献收集整理情况,用以说明地方文献整理的特殊难度;就地方文献的资料汇编、文献综论及专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汉唐地方文献古籍整理汉唐时期的地方文献虽然多已失传,但是,我们从古注及类书征引来看,其资料异常丰富多彩,而且学术价值颇高。

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说:“予谓魏晋诸儒,地理之学极精。

”这里所论虽仅限于地理之学,但是无妨扩大其范围,从广义的地方文献方面来理解。

这里所说的“地方文献”,包括家族宗人的传记、乡里郡县的概况、割据势力的杂记等,其内容较之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志概念似乎有所不同。

这是事先应明确的问题。

一、地方文献的收集讨论汉唐地方文献问题,不妨从两个时期的目录学著作《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说起。

《汉书・艺文志》是以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为蓝本,编辑加工而成,主要反映了东汉以前的图书收录情况。

其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收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

属于历史一类的图书如《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太古以来年纪》、《汉记注》、《汉大年纪》等主要收录在六艺类《春秋》经传中。

《春秋》主要记述的是鲁国的历史,也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地方文献,但是这部分图书所存非常有限。

初唐时编修的《隋书・经籍志》,所反映的情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作为依附经书的史部著述骤然增加,因此在目录中独立开来。

不仅如此,像《史记》、《汉书》这样带有官方编修色彩的通史或者断代史著作放在了史部前列,首次称之曰“正史”,凡六十七部,加上亡佚的凡八十部。

以下则又细分“古史”三十四部、“杂史”七十三部、“霸史”三十三部、“起居注”四十四部、“旧事篇”二十五部、“职官篇”三十六部、“仪注篇”六十九部、“刑法篇”三十八部、“杂传”二百一十九部、“地理之记”一百四十部、“谱系篇”五十三部、“簿录篇”三十部,“凡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

唐朝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

唐朝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

唐朝宋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唐朝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仅文化思想繁盛,而且经济繁荣,这也促进了当时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

在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献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重心、人文地理、科技成就等方面。

一、历史文献唐朝的历史文献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资治通鉴》和《新唐书》了。

其中,《资治通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编修的一部史书,共有二百余卷,记录了从周代到五代的仕宦、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深入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风貌,被后世称为“中国史学史的经典”。

而《新唐书》则是由唐朝在位时期的官员和贵族编纂的一部官方史书,共有两百三十卷,收录了唐代史、人物传、经籍志、地理志和表等内容,涵盖面广,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主要参考书籍之一。

另外,唐朝在艺术、文学等领域也有着大量的历史文献,例如《唐诗三百首》、《唐文粹》等,这些文献也记录了当时的文化成就和文学高峰。

宋朝的历史文献中,也有不少著名的史书,例如《宋史》、《太平御览》等。

《宋史》是由宋朝官方编写的一部国别史,共有四百四十卷,收录了自隋唐以来的历史,是了解宋朝历史的主要参考史书,穷尽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而《太平御览》则是南宋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共有五百二十卷,收录了数千篇小说、诗歌、散文、传记、地理志、医学、天文、历法等方面,全面达到了当时文化水平的高峰,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面貌。

二、考古发现唐朝宋朝时期的考古遗迹主要有古建筑、墓葬、文物等。

其中唐朝的长城、宫城等建筑遗迹保存完好,是了解唐朝建筑技术和文化特点的重要考古资料。

例如唐长城、晋阳城、洛阳城、大安宫等,这些古建筑不仅展现出当时的建筑成就,而且也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同时,唐朝的唐墓也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重点之一,珍贵的墓葬陪葬品,如铜镜、瓷器、玉器、器物等,都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宋朝时期,则主要以文物为主要考古遗迹。

宋代的瓷器、古代藏书派以及青瓷、窑址、跨境古道、陆路沿线城市、古代商业区等考古遗址都是宋代的文物。

唐宋时期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献整理

唐宋时期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献整理

唐宋时期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献整理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关键时期,涵盖了许多重要事件和显著人物。

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的研究和整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史学研究和历史文献整理方面,唐宋时期的研究者经过了数百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本文旨在概述唐宋时期史学研究和历史文献整理的一些主要方面和成果。

唐宋时期,中国的史学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代的史家,如魏征、司马贞、裴世清等,都有着很高的学术成就和声誉。

他们写作的历史著作,如《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至今仍被公认为史学经典。

唐朝时期,另外一个有名的史学家是刘知几,他代表了一种比较实证主义和经验证据的研究方法。

唐代的历史著作,通常被认为是史学史上的三大经典之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史学研究的高峰时期。

宋代时,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有很多杰出的学者和历史学家。

他们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口述历史记录等。

宋代的历史著作,如《宋书》、《辽史》、《金史》等,不仅注重事实准确性和证据可靠性,而且在谈到社会民生、文化发展等方面,也很注重细节和比较深入的研究。

历史文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历史文献的整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唐代的《魏书》、《晋书》、《南史》等,均是史料丰富、文风优美、历史价值高的著作。

唐代后期,陆羽的《茶经》、武则天的《周礼》等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等几乎所有方面的书籍,成为当时典范的著作。

宋代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等学者撰写了诸多经典注疏,如《大学》、《中庸》、《论语》等等,开创了儒家历史注释学的独特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汉代文艺复兴也为学术整理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素材。

宋代的历史文献整理功不可没,他们对于唐宋时期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唐宋时期史学研究与历史文献整理的成功,离不开那些杰出的史学家和学者的努力和贡献。

比如唐代的魏征和司马贞都是出色的学者和历史学家。

举出研究隋唐政治制度史的基本史料

举出研究隋唐政治制度史的基本史料

举出研究隋唐政治制度史的基本史料研究隋唐政治制度史所依赖的基本史料主要包括传世文献、碑铭、史书、考古资料等。

这些史料不仅记录了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与发展,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以及文化风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隋唐政治制度史的基本史料。

一、传世文献1. 《隋书》:《隋书》是隋朝官修的一部正史,共计50卷。

它详尽地记载了隋朝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人物事迹等,是研究隋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之一。

2. 《唐书》:《唐书》是唐朝官修的正史,共计200卷,也是研究唐朝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

它不仅记载了唐朝的历史,还描述了唐制度与政治运作。

3. 《新唐书》:《新唐书》是唐朝末年编修的正史,共计225卷。

它在《唐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对于研究唐制度与政治具有重要价值。

二、碑铭1. 《隋文帝集》:《隋文帝集》是隋朝文帝杨坚的诏令和书信,在这些文献中可以了解到隋文帝的政治思想和对政治制度的构建。

2. 《隋炀帝显灵碑》:该碑刻于隋炀帝杨广即位之后,主要记载了隋炀帝的治国思想、政绩以及对政治制度的改革。

三、史书1. 《隋书》、《唐书》、《新唐书》之外,还有《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多部历史著作,这些史书在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中都有相应的记载,可以提供丰富的史料。

四、考古资料1.隋唐遗址:如隋炀帝的都城长安城遗址和唐太宗李世民的都城长安城遗址等。

这些遗址中的考古资料,可以揭示当时政治制度的建设与演变,例如宫殿、官府、衙门等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以及器物的种类和用途。

2.墓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高宗李治的神道碑、隋炀帝杨广的墓葬等。

这些墓葬的考古资料,可以了解皇帝的葬礼制度、祭祀仪式等相关制度。

通过对以上基本史料的研究,可以获得隋唐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的资料,包括政治组织结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官僚体制、法律体系、军事制度、科举制度等。

当然,这些史料可能有着一定的主观色彩和局限性,在研究中应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准确地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唐朝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

唐朝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

唐朝的历史文献与史学研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也产生了大量的历史文献。

这些历史文献成为了人们对唐朝进行研究、了解和认识的重要依据。

在史学研究中,唐朝的历史文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的认知。

一、唐朝的历史文献特点唐朝的历史文献主要包括史书、编年体史料、诗词、碑刻、奏表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史书有《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

这些史书详实地记载了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唐朝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唐代的编年体史料也成为了了解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这些编年体史料通过按年检索的方式,将唐朝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序地呈现出来。

诗词在唐朝被广泛流传,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众多的唐诗中,既有描绘社会风貌的,又有抒发个人感情的,还有表达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的。

这些唐诗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社会生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唐朝人民的思想情感。

此外,唐代的碑刻和奏表也是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唐代的碑刻多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入手,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事迹。

奏表则是官员向皇帝上奏的文书,通过分析这些奏表,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以及各地的社会风貌。

二、唐朝历史文献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唐朝的历史文献在史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这些历史文献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为我们对唐朝进行全面、客观的了解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唐朝的历史面貌,重塑那个时代的风貌。

其次,唐朝的历史文献可以为史学研究提供依据和证据。

在研究唐朝的历史问题时,我们可以参考《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史书,通过对这些史书的查阅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依据。

另外,唐朝的历史文献也是史家们进行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研究,史家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唐朝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变化。

海内外唐史研究情况概览

海内外唐史研究情况概览

海内外唐史研究情况概览一、中国大陆1、学术机构中山大学陈寅恪岑仲勉《隋唐史》,中华书局1980年版。

《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中华书局2004年版。

《唐史余审》,中华书局2004年版。

姜伯勤:敦煌文献、西域研究王承文:道教研究武汉大学唐长孺:《唐长孺文集》陈仲安:《汉唐职官制度研究》朱雷: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冻国栋:唐代经济史魏斌:唐代大赦文书研究北京大学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王永兴:制度史汪篯《汪篯隋唐史论稿》、张广达:西域研究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中古史研究十论》、长安学、敦煌学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陆扬:《从西川和浙西事件论元和政治格局的形成》《唐研究》第8卷;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张泽咸:《唐五代赋役史草》、李斌城:《唐代文化》、黄正建:制度、天圣令吴丽娱:制度、礼的研究吴玉贵:突厥研究、唐书辑校李锦绣:《唐代财政史稿》、《唐代制度史略论稿》雷闻:制度、宗教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历史地理黄永年:《六至九世纪政治史》、版本学牛致功:《唐高祖传》赵文润:《武则天传》、文化史胡戟:《武则天本传》、《隋炀帝的真相》马驰:《唐代蕃将》、民族史研究杜文玉:《狄仁杰评传》、制度、宦官研究、五代十国研究贾二强:《唐宋民间信仰》、版本学王双怀:《武则天传》、历史地理、文化史于庚哲:医疗史研究厦门大学主要是在经济史研究韩国磐、郑学檬、杨际平、陈明光、鲁西奇:历史地理,侧重于汉水流域清华大学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唐代官制》、《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首都师范大学宁可:经济史研究郝春文:敦煌文献北京师范大学宁欣:制度、经济、城市史中国人民大学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公文形态·政务运行与制度变迁》王静:长安学、制度史复旦大学韩昇:《隋文帝传》、余欣:敦煌学孙英刚:政治史、宗教研究朱溢:礼制研究仇鹿鸣:政治史、墓志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牟发松:经济史、墓志研究上海师范大学严耀中:佛教浙江大学卢向前:敦煌文献、经济史陈志坚:《唐代州郡制度研究》山东大学王仲荦:《隋唐五代史》辽宁大学任爽:五代十国研究、礼制研究兰州大学郑炳林:敦煌文献冯培红:敦煌文献、地方制度研究2、学术刊物: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唐史论丛3、学会:中国唐史学会(前身中国唐史研究会)1980年春,武汉大学唐长孺教授在赴成都开会途中,路经西安下榻于西北大学。

唐朝研究报告

唐朝研究报告

唐朝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朝不仅在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而且对后世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进行唐朝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意义。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探索唐朝的制度与文化特点、社会发展与变迁、外交政策与对外交往等问题,为全面了解和认识唐朝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

通过对唐朝相关史籍、文献的查阅研究,获取相应的历史资料。

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和对比分析的手段,进一步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三、研究内容1.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分析唐朝的官制、地方政府组织、兵制等,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制度体系的演变。

研究其中的法律制度,了解唐朝的刑法、律令、文书等相关内容。

2. 唐朝的文化与艺术:研究唐朝的文学、诗词、戏曲、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考察唐朝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文人风尚等。

同时,研究唐朝的科技发展,了解唐朝的科技成就和对后世科技的影响。

3. 唐朝的经济与社会:研究唐朝的经济结构、农业、商业、手工业、货币等方面,考察唐朝社会的组成、分工、社会等级等。

4.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对外交往:分析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使节外交等,了解唐朝与邻国、海外各国的关系和交流。

四、研究成果预期通过对唐朝的深入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 对唐朝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系统性认识,可以揭示唐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2. 对唐朝文化与艺术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唐朝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对唐朝经济与社会的研究,可以揭示唐朝的经济特点和社会结构。

4. 对唐朝的外交政策与对外交往的研究,可以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及海外国家的关系,以及其对唐朝政策的影响。

关于唐朝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关于唐朝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关于唐朝的研究报告怎么写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王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的高峰时期之一。

针对唐朝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本报告旨在介绍如何撰写一份关于唐朝的研究报告,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全面地分析唐朝历史。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唐朝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成就,探究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强盛王朝的原因,以及衰落的原因。

通过深入研究唐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发展脉络,为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启示。

2. 研究方法研究唐朝的历史需要借助多种研究方法和途径。

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2.1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和分析唐代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可以查阅唐代的史书、诗词、碑铭等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2.2 考古研究通过考古挖掘和研究,可以发掘唐朝时期的建筑、器物、墓葬等遗迹,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参考现有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结合考古遗物进行综合分析。

2.3 学术论文研究借助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等,可以了解到前人对于唐朝历史的研究成果。

通过查阅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等,可以了解当前学界对于唐朝的研究热点、问题和争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3. 唐朝历史的要点为了编写一份全面的唐朝研究报告,需要对唐朝历史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要点:3.1 唐朝的建立和兴盛介绍唐朝的建立过程、开创者以及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分析唐朝如何通过改革和开放,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3.2 开创文化巅峰介绍唐朝文化的特点和成就,包括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文化代表人物和作品,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迟》等。

[精品]唐史基础史料总结

[精品]唐史基础史料总结

唐史基本史料基本史书:《资治通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亦称《五代史记》)和《大唐六典》是应当精读的基本史籍,其中尤其是《资治通鉴》一书,更应当经常反复地读,案头不可一日或缺。

精读史书:在精读上述基本典籍的基础上再涉猎一些诗集、文集和笔记之类的书籍。

象《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五代会要》、《唐律疏议》及《唐大诏令集》等书,如一时无暇通读,但起码也要经常翻检,熟习各书的体例和大体内容,以便在进行考释和从事专题研究时知道到哪一本书的哪一门中去查找史料。

重点的三史:《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唐史史料的来源:唐代最主要的历史原始记录是“起居注”。

皇帝左右特置起居郎(有时称起居舍人),每天把皇帝的言论、行事如实记录下来,就是所谓“起居注”。

史馆根据“起居注”中的原始记录加以整理、编纂,写成“国史”和历朝“实录”。

五代人修《旧唐书》、北宋人修《新唐书》和《通鉴》时,就是主要从唐朝“国史”和“实录”中搜集史料的。

今人除能看到温大雅所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外,已读不到唐朝建国后的“起居注”。

除《韩昌黎集》保留《顺宗实录》五卷外,其余历朝“实录”和“国史”已全部散佚。

唐代“实录”只到武宗一朝,宣、懿、僖、昭、哀各朝“实录”均非唐人所撰,系宋代人宋敏求所补写。

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知道,为什么《旧唐书》一书前半部比较精详而后半部舛错特别多,为什么《册府元龟》一书大部照抄“实录”,而宣宗以后用贾纬的《唐年补录》补足。

从目录学书籍中了解唐史:为了弄清唐、五代、北宋修史时隋唐二代史料在当时保存的情况,不妨参考一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和王尧臣等人所编的《崇文总目》,知道一点古籍著录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尤其是《读书志》和《书录解题》二书,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是很有地位的。

此外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宋史·艺文志》也都是这一方面必读的史书。

唐研究报告 范文

唐研究报告 范文

唐研究报告范文
一、研究背景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王朝。

唐太宗武德年间,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朝,在当时取得很大进步。

根据出土的文物资料,可以看出唐朝与西域各国以及海外国家如日本等交流密切,彼此影响很深远。

唐文化极大地推动了西域及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唐朝与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情况,分析唐文化对西域国家文化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 收集相关史料与文献资料,如《旧唐书》《新唐书》等官修史书记载;
2. 检索研究唐朝与西域交流的相关学术论文;
3. 检索考察与整理已发现的唐墓与王墓文物资料;
4. 对比分析唐文化特征在西域各国的传播与渗透程度。

四、研究成果
1. 通过文献资料显示,唐朝与西域各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各个领域都有广泛交流。

2. 佛教的传播是唐文化对西域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兆洞笔迹在吐鲁番等地出土。

3. 唐三彩在新疆等地出土,反映唐文化在美学上的影响。

4. 唐墓与王墓出土的文物反映唐文化元素深入西域各国。

五、研究结论
唐朝是开放包容的王朝,与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广泛交流。

唐文化对西域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艺术、壁画、技术等各个领域都有明显的渗透和传承。

唐文化是推动西域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上就是一个唐研究报告范文的框架,希望能为你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报告唐朝

研究报告唐朝

研究报告唐朝《研究报告:唐朝》一、引言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对外交往也十分广泛。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唐朝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影响。

二、政治特征1. 高度集中的皇权: 唐朝政府实施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在政治决策、行政管理和军事指挥方面拥有绝对权力。

2. 官僚制度: 唐朝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官僚行政体系,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人才的选拔。

3. 分封制度: 唐朝通过分封制度,在全国设立藩镇来控制地方势力,维护中央的统治。

三、经济特征1. 农业繁荣: 唐朝实行均田制,稳定了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也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2. 经济贸易的繁荣: 唐朝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与外国进行广泛的经济交流,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唐朝的繁荣贸易也吸引了许多西方和中亚商人经商。

3. 城市发展: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市里的人口和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城市也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的中心。

四、文化特征1. 文学繁荣: 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诗词、文章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发展。

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等人作品的影响力至今仍不可忽视。

2. 艺术发展: 唐朝艺术以壁画和瓷器等形式表现独特之美。

壁画艺术在洞窟壁画和墓葬壁画中达到了顶峰,瓷器的制作和装饰也十分精美。

3. 学术进步: 唐朝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如《七政府术》和《太白单传》等。

唐朝还设立了国子监和进士科考试,推动了教育和学术的发展。

五、结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繁荣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而集中的皇权和官僚制度则对中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唐朝正史的研究书籍

关于唐朝正史的研究书籍

关于唐朝正史的研究书籍
从唐朝正史的角度研究,可以将其划分为官方历史和民间历史两个视角。

唐朝正史的官方历史以官方编年体例的《唐会要》为代表,它由太宗李世民于元丰二年(公元684年)下令定制,是唐代后期编辑修订的编年体例历史,是唐代官方对正史的整理和修改,其内容涵盖从唐高祖开元元年(公元618年)开始到末代皇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912年)结束的唐朝历史。

官方历史的内容主要有皇帝的记载、人事记载、规法记载、战争记载、史事记载等内容。

它以皇帝为中心,着重记载唐朝宫廷内各种事件,但是对民间生活对宗教及城乡社会变迁等方面的记载不多。

唐朝正史的民间历史以《新唐书》为代表,是唐朝民间历史编年体例,它包括了唐高祖开元以来汉唐历史近四百年的全部民间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现存历史书籍中最有价值的书籍之一。

《新唐书》的内容主要有人物传记、史籍记载、历史考证等,它以民间人物为中心,记载了唐朝内部复杂多样的各类社会现象,丰富了唐朝民间生活的细节,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以及宗教信仰,为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对唐朝正史的研究除了要结合官方历史和民间历史的内容外,还要运用其他的外部资料,如《唐代碑刻》中的碑文,以及《苏轼全集》《陆游集》等文献,我们还可以从研究其他相关史料结合官方历史和民间历史的视角,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因此,研究唐朝正史不仅要结合官方历史和民间历史,还要纵横交错地研究其他相关史料,全方位地进行史料收集、考证,更准确、全面地了解唐朝的正史。

所以,通过以《关于唐朝正史的研究书籍》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可以更加详细、系统地探索和研究唐朝正史,对于今天学习唐朝正史有重要的意义和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史研究史书的特点(一)官修史书占重要地位日历:日历是修撰官各人所记,每到月末,在馆内评定是非,封存馆中,以备修史之用。

起居注:起居注在汉代早已有之,唐人说“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实录:实录至迟始于南朝,“杂取编年纪传之法而成之,以备史官采择。

”唐代开始,历代皇帝皆有实录,以日历等为基础修成,大多撰于皇帝身死之后。

时政记:时政记唐代由宰相编撰,记录皇帝与大臣所论国事,“每月封送史馆”。

国史:国史在实录、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的基础上编修。

五代后晋时官修《唐书》(旧唐书)),宋代官修《唐书》(《新唐书》),都是在前代官修实录、国史基础上,综合其他资料修成的。

(二)政书的崛兴所谓政书指用以概述有关典章制度的书籍。

《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大唐六典》属于某一个别部门的典章制度作品;《通典》和《会要》是开创性综合各部类而写成的典章制度专著。

(三)别集显著增多宋人统计,自东汉至唐末,有别集七百余家,有总集七十五家。

《旧唐书·经籍志》所录开元盛时书目,其中文集不过百余部,《新唐书·艺文志》记唐人集多达五百余部。

(四)地图、地志学的大发展图经:唐代,各地要定期(三年或五年)向朝廷造送地图,称为图经。

外夷图、职贡图:唐代,鸿胪负责接待外宾,因得以熟悉国外传况,绘编外夷图、职贡图。

《括地志》:地志方面,唐贞观中,魏王泰等撰《括地志》五五O卷,《古今郡国道县四夷述》:中唐时,贾耽撰《古今郡国道县四夷述》四十卷,是全国的总地志,详记古今地理沿革;《贞元十道录》:贾耽本人把《古今郡国道县四夷述》删繁据要,为《贞元十道录》四卷,其书久佚。

敦煌发现残页,《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撰《两京新记》:韦述著,记述长安、洛阳之事。

《长安志》、《长安志图》:宋人宋敏求著《长安志》、元人李好文《长安志图》乃专叙长安之事。

《蛮书》:唐人樊绰撰《蛮书》十卷,是研究唐代南诏所在云南地区历史与地理的重要著作。

《岭表录异》、《北户录》:刘恂撰《岭表录异》三卷,段公路撰《北户录》三卷,乃唐代岭南地理的描述。

《桂林风土记》:莫休符撰《桂林风土记》三卷,乃记其亲身见闻,但今已佚二卷。

《大唐西域记》:玄奖《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是叙述今新疆、中亚和印、巴、斯里兰卡等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史地的重要著作。

(五).杂史、故事、笔记的增多.《唐代从书》:所收有一百六十四种,多为原著的节录,没有收入的作品还有很多。

《太平广记》:宋初编辑《太平广记》,广泛收集了大量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等。

《说郛》:元、明时人陶宗仪所辑《说郛》。

《文房小说》:明人顾元庆辑《文房小说》,其中都有不少唐、五代时的书篇。

(六)类书的出现《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七)碑志众多《文苑英华》:宋太宗时,编辑《文苑英华》,收碑志文一二六卷,其中绝大部分是唐人所撰。

《集古录》:欧阳修撰《金石录》,赵明诚撰《金石萃编》:清人王昶编集,一百六十卷,其中半数是唐、五代时的碑志。

《金石续编》:陆耀辑,二一卷《八琼室金石补正》:陆增祥辑,一百三十卷《昭陵碑录》:罗振玉辑《山右石刻丛编》:胡聘之辑《湖北金石志》:张仲辑《千唐志斋藏石》:收洛阳出土的《千唐志斋藏石》拓片达一千余帧。

《唐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周绍良、赵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大批唐代墓志是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八)佛道经典极多佛教方面:《开元释教录》:唐释智升撰,二十卷,记汉明帝以至唐开元时传、译经的目录。

《续高僧传》、《广弘明集》:唐释道宣撰,各三十卷,《宋高僧传》:宋释赞宁撰,三十卷。

其中除个别为宋僧外,绝大部分是唐、五代时僧人之传记。

《法苑珠林》:唐释道世撰,一百卷,记六朝、隋和初唐的佛家故实。

《佛组统记》:宋释志磐撰,五四卷,书中涉及不少佛道交争。

《国清百录》:隋释灌项撰,四卷,它记录了天台宗智移,同甘共苦等人与陈、隋王朝往来文书一百余件。

《法琳别传》:唐释彦琮撰《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释义净撰,。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日本高僧圆珍撰,四卷《唐大和上东征传》:释元开撰关于这些典籍的史事情况,可参看陈垣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道教方面:《隋书·经籍志》:记道书共三七七部,—七一六卷《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撰,一二二卷《道教灵验记》:杜光庭撰,十五卷、又有《神仙感遇传》五卷、〈录异记〉八卷《续仙传》:南唐沈玢撰,三卷,《疑仙传》:隐夫玉简撰,三卷《太平广记》,也录有不少道教方面的内容。

(九)史评的出现《史通》,刘知几撰,内外二十篇,《唐鉴》,范祖禹撰,二四卷另外,关于唐史的史评,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很值得读。

二、研究唐史的基本史料(研究唐史的最低必读史料书目)1、《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二百卷由纪、传、志三部分组成。

正式编撰始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年),完成于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历时4年多。

最初由宰相赵莹监修,以后担任宰相的桑维翰、刘昫也相继担任监修。

参加具体编写的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等9人。

在全书最后完成时,正好是刘昫任监修,由他领衔奏上,所以《旧唐书》题为刘昫等撰。

《旧唐书》的特点:一是《旧唐史》主要是抄录唐代史料(实录、国史等)成书;二是前后记事详略不一(前详后略),文字风格也差别较大;三是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四是《旧唐书》真实地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五是加工粗糙,多有错讹矛盾遗漏之处。

2、《新唐书》宋宋祁、欧阳修撰,二二五卷庆历五年(1045年),宋仁宗下诏开局修《唐书》,至嘉祐五年(1060年)最后完成。

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

最后在欧阳修主持下完成。

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

《新唐书》的特点:一是行文记事又过于简略,使读者不易了解具体情况。

二是对大量原始文献,进行了删削、改写,改变了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

三是增补了部分新史料。

四是关于少数民族的种族、部落的记载,比《旧唐书》多而且详细。

五是在编撰体例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新增了《仪卫志》、《选举志》和《兵志》等。

《食货志》《地理志》等志亦比较有系统、有条理地保存了大量史料。

六是《新唐书》恢复了立表的传统,对以后史书的编修有很大影响。

七是仿照《春秋》笔法,进行褒贬,(这种做法对忠实地记载历史是不利的)。

3、《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主编,分为二九四卷。

此书的宗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

《通鉴》的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

历时19年的时间,于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

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

司马光等人的编写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按年月顺序,标明事目,剪粘排列起来,叫做丛目,这是第一步;第二,把丛目中编排的史料,进行初步整理,经过选择,决定取舍,并从文辞上加以修正。

遇有年月事迹相抵触之处,须加考订,说明取舍理由,作为附注。

由此写成第二稿,叫做长编;第三,由司马光就长编所载,考其异同,删其繁冗,修改润色,最后定稿。

《通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有人估计,《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

书中所引各书材料有些已亡佚,得赖此书保存。

书中大部篇幅为记载唐代历史,对研究唐史来讲,其价值表现为:1、唐代部份的史料,一半以上仅见于该书。

(而秦汉部份无新史料;魏晋部份新史料为1/10);2、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

(考证详实,立论严谨)。

3、事增于前,文省于旧。

《通鉴》的不足和缺点1、在对待农民起义问题上,把历代农民起义均称为“贼”或“寇”。

2、另外,在体例上也有失当的地方。

4、《通典》杜佑撰,全书二百卷。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

作者以史家的眼光处理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又以政治家的见识撰写历史著作,在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开始写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左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全书的修撰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

写作《通典》,目的是为了“征诸人事,将施有政”。

(《通典·自序》)《通典》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

其内容具有极强的逻辑关系。

杜佑在《通典·自序》说明:“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

……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

设职官在乎审官才。

审官才在乎精选举。

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

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

《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

它基本包罗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

《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

主要不足之处是:1、《通典》礼的部分占去了过多篇幅(一半以上),给人以全局失衡之感;2、兵刑部分没有记载军事制度的发展变化。

5、《贞观政要》全书十卷,八万余言,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一部政论性的史书。

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

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该书从总结唐太宗治国施政经验,告诫当今皇上的意图出发,将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使这部著作既有史实,又有很强的政论色彩;既是唐太宗贞观之治的历史记录,又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民的政治观点和成功的施政经验。

《贞观政要》在史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现在唐代起居注、实录、国史已不存,《贞观政要》是现存记载太宗朝历史较早的一部史书。

书中保存了较多的重要史实,比它晚出的《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记贞观年间史实,有些方面也不如它详尽。

6、《唐律疏议》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三十卷,。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释部分。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

其中律居首位,律即刑法典,是用于定罪的。

“令”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政令。

“格”就是对文武百官的职责范围的规定,用作考核官员的依据。

“式”是尚书各部和诸寺、监、十六卫的工作章程。

唐太宗贞观年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高祖《武德律》加以修改和删定,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编成了《贞观律》。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委派长孙无忌等19人编写《律疏》,第二年完成《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按照唐律12篇的顺序,对502条律文逐条逐句进行了注解,并以问答的形式,辨异析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