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历史名人袁绍简介

历史名人袁绍简介

历史名人袁绍简介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

出身名门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袁绍初为司隶校尉,于初平元年190被推举为反董卓联合军的盟主,与董卓交战;但不久联合军即瓦解。

此后,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202病死。

人物身世: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

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

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

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

不应辟命。

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绍于是乃起应大之命。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

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

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

但是疑问也出来了。

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是袁逢没有错,但是他的母亲是谁?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不“在”袁逢家,而是“在”袁成家里。

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哥哥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

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

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哥哥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冀州(古九州之一)

冀州(古九州之一)

冀州(古九州之一)冀州霸气未全收,漳水潆洄抱远楼。

地隐青莲晴欲见,天空白雪冷还浮。

千家桑柘余前代,万古风流是此州。

刺史开言问饯客,可知佳句便题留。

——明·石九奏:《古佛阁和程试》(一)冀州风物《隋史》称,冀州人民“性多敦厚,务农桑”。

“范志”中说,“冀州肥硗相半,男力稼穑,女勤耕织”。

它说明种养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称,冀州信都地势平坦,土田饶衍,在历史上种养业都很发达。

如棉花的种植在冀州信都就有较长的历史。

棉花“种出南蕃”,从唐代开始传入我国。

“宋代始入江南,明遍及江北与中州”,明清时,深、冀两州的植棉户几乎占农户的百分之八十,当时还掌握了“一岁数收”的耕作技术,因此有“冀南棉海”之称。

冀州信都的林业以杨、柳、榆居多。

果树以苹果、梨、杏、枣居多。

据说冀州信都之枣,形大如梨,紫色细纹,核小味甘,枣的质量在历史上是很著名的。

“旧志”载:州城西南三十里,其地多枣,因名为“枣山”(即今日之枣园村)。

由于信都的枣质量很好,常做为献给皇帝的贡品。

晋左太冲《魏都赋》曾把信都之枣称为“御枣”。

传说北齐时仙人仲思曾得信都之枣,因而叫“仲思枣”。

隋炀帝大业初年,“仲思枣”作为贡品,曾献给皇帝杨广。

冀州信都辖境河渠纵横,舟车辐集,水陆交通都很便利,商业十分发达。

据“旧志”载,南北朝的后魏时,征兵集粮,筹饷迁民,都以这里为中心地。

冀州信都境内不仅有傅水店、曾家庄、陆村、土路口等八个铺,分别通向南宫、枣强、深州等地,而且还有商旅聚集、比较繁荣的四个大堡子城。

“旧志”载,“堡隶冀者四,居积贸易比于州”。

这四个商旅云集的大堡寨是:今天的田村、韩村、谢家庄和码头李。

码头李“阴要滏冲,北贾天津,南邢磁洛,舟楫上下,收其委输,又桥村西门,以通西北陆路。

深、赵、束鹿、宁晋四州县,人民贸易有无隙。

货物之往来,车马驮载,负贩襁担,颇行及远,远至元氏,获鹿山中,又连山西至太原。

水陆辐凑,四至并会,号为码头李镇。

”其他还有今天的漳淮村为元朝的章、华两镇,南接南河,北通天津,也曾繁荣一时。

河北古代著名人物一览表260个河北著名名人

河北古代著名人物一览表260个河北著名名人

河北古代著名人物一览表260个河北著名名人
河北,燕赵之地,自古人杰地灵,是名人最多的省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四大神医之一的扁鹊,河北沧州人;赵国名将、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廉颇,河北邢台和保定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赵国国君赵武灵王赵雍,河北邯郸人,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对于当时和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赵佗,河北石家庄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香港、澳门及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将领,为维护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及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征伐大宛,威震西域的李广利,河北保定人。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河北保定人;蜀汉名将,当阳挡曹军,江州释严颜,巴西败张郃的张飞;名将常山赵子龙,河北石家庄人。

两晋南北朝:西晋时期文学家、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石崇,河北沧州人;东晋军事家闻鸡起舞的祖逖,河北保定人;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河北保定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兰陵王高长恭,河北衡水人;
唐宋时期: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河北保定人;唐朝一代名相
魏征,河北邯郸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河北保定人;北宋著名开国功臣,一代名将曹彬,河北石家庄人。

元明清时期:元朝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河北邢台人;明朝著谏臣杨继盛,河北保定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张之洞,河北沧州人。

除此之外,我整理了近300个名人,见小表。

如有补充,欢迎留言。

袁绍简介,名人故事

袁绍简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袁绍简介,名人故事
袁绍个人资料
中文名:袁绍
别名:袁本初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大败。

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于建安七年病死。

袁绍生平简介
袁绍是东汉末军阀。

字本初。

汝南汝阳人。

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

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
精心整理
诛宦官,事泄,何进被杀,袁绍率军尽诛宦官。

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

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

初平元年,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过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声势颇大。

董卓畏惧,挟汉献帝西入关中,不久被杀。

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

初平四年进攻黑山起义军,杀数万人。

建安四年,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

至此,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45、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

45、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

45、袁绍手下的文臣武将文臣沮授三国广平人,从小有远大志向,喜欢谋略。

先是冀州别驾,当茂才,当了两次县令,韩馥入主冀州时当韩馥的别驾,被韩馥推荐为骑都尉。

袁绍占领冀州,就投奔了袁绍。

沮授对袁绍可说是尽心辅佐,多献良谋,但多不被采纳,最终于官渡战败后被曹操所擒,拒降而死。

田丰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

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

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

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郭图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

郭图为袁绍所任,曾为之游说韩馥,使绍领冀州。

天子之东,郭图阻绍迎帝。

袁曹争霸,郭图力主决战,并因是谮沮授,使绍分监军为三都督,图亦典其一军。

官渡之战,随颜良攻白马,失利而归,后曹操偷袭乌巢,郭图固请以重兵攻曹营,计失而谮张郃,郃等忿惧而降曹,袁军溃败。

袁绍病死,审配等立袁尚为嗣,郭图因说袁谭攻尚,兄弟交兵,袁谭战败,郭图复说谭呼曹操击尚,去亲就敌。

尚败而谭复叛,曹操攻之,谭败走被杀,图亦见诛,并其妻子。

许攸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

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

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逢纪早期投靠袁绍深受重用曾献计,使公孙瓒将兵南下,协迫韩馥,遂使袁绍领冀州牧。

诋毁田丰致使田丰被杀,后因与郭图不合被杀审配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

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帐下谋士。

袁绍领冀州,引为治中。

后事袁尚。

及邺城破,为曹操所擒,被杀。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

东汉末年曹操部下。

崔琰相貌俊美,很有威望,曹操对他也很敬畏。

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北魏冯太后(文明太后、文明皇后)简介,名人故事

北魏冯太后(文明太后、文明皇后)简介,名人故事

北魏冯太后(文明太后、文明皇后)简介,名人故事北魏冯太后个人资料本名:冯氏别名:文明太后、文明皇后谥号:文成文明皇后州镇岳良村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为奴。

452年,被选为北魏文成帝的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依据北魏制度归政献文帝。

476年献文帝病死,时人称冯太后毒杀,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

490年去世,享年49岁,谥号文明皇后,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谥北魏冯太后生平简介冯太后即北魏文成帝皇后,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谥文明。

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

和平六年(465)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太后执政,定策诛杀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

献文帝非太后所生,听政后诛除太后内宠。

皇兴五年(47)献文帝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见魏孝文帝元宏),自己仍过问大政。

“治北魏冯太后历史评价冯太后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女政治家,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其团队中主要是中书学毕业的士族大地主,对北魏国家封建化有一定作用。

但当今评价有很多失误,这里需要一一指正。

第一,北魏百官原无俸禄,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魏孝文帝定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禄。

称为“班禄”。

班禄以后,贪赃满一匹者处死。

规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绩”好坏为定,不拘年限。

有人说这是冯太后的主意,其实不是。

魏孝文帝的生父对贪腐相当反感,在位时曾下令“贪赃满一匹者处死”。

此项政绩怎么算到冯太后头上?第二,太和九年孝文帝采纳李安世建议,实行均田制,使农民附着于土地,劳。

衡水名人

衡水名人

衡水名人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周世选(2014-05-13 20:01:09)转载▼周世选(1531年-1606年),字文贤,号卫阳,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大坛村人。

约明神宗万历三年前后在世。

幼年家贫,靠苦读成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出高拱之门,以不受指嗾被斥。

初于刑部实习,后任常州府推官,有案亲自裁决,明断之誉闻于朝廷。

后任南京兵部尚书。

周亲临海上巡防,并指挥常州郡传檄拒敌,大破入侵日本倭寇。

后仍倭患不息,周一面谨防,一面上疏朝廷,条陈御敌建议。

其弟子为其作传称:“东南半壁,终恃公以无恐”。

历史——衡水历史名人之高士廉(2014-05-13 19:58:49)转载▼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汉族,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唐代开国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妹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妻,生一子一女,子为长孙无忌,女为长孙氏。

妹夫长孙晟病故后,高士廉将妹、外甥全接到自已家中抚养,恩情甚厚。

高士廉看到李渊次子李世民才能出众,便将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高士廉,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

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致主动将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

因得罪隋炀帝,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时才得以回归。

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在贞观年间,任侍中、安州都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申国公。

主持编撰《氏族志》。

生平高俭,字士廉,渤海蓨人。

其祖父高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堂弟,封清河王,官至左仆射、太尉。

其父高励,北齐乐安王,也曾任左仆射。

北齐之后入周,不知何故竟没被周武帝与齐后主高纬一起杀掉。

隋朝取代北周后还任过隋朝的洮州等四州刺史。

史载,高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与大文豪薛道衡等人结为忘年之交,为一时才俊。

电视剧《贞观之治》中的高士廉隋炀帝大业年间,高士廉的妹妹嫁给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长孙无忌和一个女儿。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

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邢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九位。

其中,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唯一一位广宗县籍的三国名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名为郭女王。

郭女王生于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父亲名叫郭永,曾经担任过荆州刺史部的南郡太守。

郭女王幼年父母双亡,在铜鞮侯家栖身。

曹操被封为魏公时,郭女王被选进东宫,深受曹丕宠信。

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继任魏王,郭女王被封为夫人。

同年,曹丕废汉自立,建立曹魏帝国,郭女王被册封为贵嫔,两年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曹魏青龙三年(公元235年),郭女王病逝于许昌。

在四位清河县籍三国名人当中,有两位出自同一家族,他们便是中古时期大名鼎鼎的崔氏家族成员,分别名为崔琰、崔林。

崔琰早年在大儒郑玄门下求学,此后加入袁绍集团,担任过骑都尉。

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夺取冀州,征召崔琰为别驾从事史。

至此,崔琰成为曹魏集团的一员。

在随后十一年的岁月里,崔琰以刚正不阿、才华出众闻名中原,成为冀州士人领袖,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历任东曹掾、尚书等职。

献帝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崔琰遭受诬陷,被曹操赐死。

另外的一位崔氏家族成员名叫崔林,于献帝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加入曹操集团,担任过邬县县长、冀州主簿、别驾、丞相掾属等职。

魏国建立后,崔林晋升为御史中丞,成为曹魏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曹丕称帝后,崔林历任尚书、幽州刺史大鸿胪等要职,深受魏文帝曹丕器重。

魏明帝曹睿时期,崔林被封为关内侯,担任过光禄勋、司隶校尉、司空等职,在曹魏帝国位高权重,于曹魏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病逝。

第三位清河县籍三国名人名叫王经,是曹魏中期的大臣。

王经早年担任过江夏郡太守,后来晋升为幽州刺史。

在此期间,王经曾与蜀汉名将姜维在洮西爆发恶战,伤亡多达数万人,是曹魏与蜀汉较量中出现的最惨痛的失利。

名人刻苦读书故事励志的典故

名人刻苦读书故事励志的典故

名人刻苦读书故事励志的典故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凭借着刻苦读书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辉煌的道路,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匡衡幼时勤奋好学,但家中贫困,白天要忙农活,晚上读书却没有钱点油灯。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当时的同乡中有个藏书多的有钱人。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只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

”那人听后深为触动,就把书都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读书,这种刻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车胤同样是一位在艰苦环境中坚持读书的典范。

他自幼聪颖好学,却因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灯照明读书。

在夏天的夜晚,他看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把它们装在白绢口袋里,挂在案头。

靠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他夜以继日地苦读。

车胤的这种勤奋和坚韧,使他最终成为了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

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

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

为了防止自己在夜间读书时打瞌睡,他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那就是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这样他马上就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

孙敬凭借着这种刻苦的精神,成为了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宋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但由于家里很穷,他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

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

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

人家又不是等着这本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

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在学习的道路上,只有不断的进取,才会获得成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欢迎阅读!古代名人勤学小故事1一、下帷读书【解释】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

【故事】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人物】董仲舒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悬梁刺股【解释】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形容刻苦学习。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人物】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他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孙敬,字文宝,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东汉著名政治家,纵横家。

“纵横家”往往出现于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的年代。

【邢台名人】三国河北谋士、冀州别驾

【邢台名人】三国河北谋士、冀州别驾

【邢台名人】三国河北谋士、冀州别驾三国河北谋士、冀州别驾---田丰田丰(?-200)字元皓,钜鹿(今邢台巨鹿平乡一带)人。

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著名谋臣,官至冀州别驾,为三国河北最著名的谋士。

其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曹操部下谋臣荀彧曾评价他“刚而犯上”。

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

官渡之战后,田丰被袁绍杀害。

田丰之谋:1、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袁绍不采纳,后曹操采用)2、用田丰谋,袁绍灭公孙瓒,平定河北3、提出论持久战(袁绍不采纳)4、提出奇袭许都计划(袁绍不采纳)5、官渡之战提出“据险固守,分兵抄掠”计谋(袁绍不纳,因大败,羞见田丰,杀之)历史传记田丰,冀州巨鹿(今邢台巨鹿)人,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曾在朝中任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

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应其邀请,出任别驾,以图匡救王室之志。

后袁绍用田丰谋略,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虎据四州。

田丰曾劝袁绍早日图许,奉迎天子,占据政治上的主动,袁绍不能从。

建安四年,曹袁争霸,田丰亦提出稳打稳扎的持久战略,袁绍执意南征而不纳,但在曹操东击刘备时,却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田丰的奇袭许都之计,错失良机。

官渡之战,田丰再议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乃至强谏,被袁绍以为沮众,械系牢狱。

建安五年,袁绍官渡战败,因羞见田丰而将其杀害。

演义传记袁绍领冀州,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

袁绍消灭公孙瓒,平定河北,便欲与曹操争霸,田丰建议先通王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然后稳打稳扎,逐步取胜,袁绍恃其强盛,执意兴师,但在曹操东征刘备时,却以幼子生病为由,不听田丰的趁虚袭许之计,坐失良机,田丰只得跌地长叹。

曹操击败刘备,回到官渡,袁绍反而要在此时攻曹,田丰坚决劝阻,竟被囚禁狱中,绍军大举南下,田丰又从狱中上书谏阻,几被斩首。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羞见田丰,听从逢纪的谗言,遣人赉宝剑先行杀之,田丰听闻败训,亦知必死,遂自刎狱中。

个人年表【汉灵年间】公元168—189年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因不满宦官专权,弃官归家,以正直不得志于韩馥。

介绍河北历史名人故事

介绍河北历史名人故事

介绍河北历史名人故事
河北历史名人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河北历史名人及其故事:
赵匡胤: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籍是河北涿州。

据说,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骑着一匹枣红马,来到一条结冰的大河前。

由于冰面破裂,马蹄陷入河中,差点丧命。

赵匡胤见状,立即跳入河中,奋力救出了马匹。

从此以后,他便与这条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荆轲: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

他出生在河北易县,自幼喜欢读书击剑。

在燕国,他结识了太子丹,并与他成为了好友。

后来,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便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面见秦王。

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但最终行刺失败,被秦王侍卫所杀。

刘秀: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他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从小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和打猎。

在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刘秀参加了反抗王莽的义军。

后来,他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敌军。

从此以后,他逐渐壮大起来,最终建立了东
汉王朝。

董仲舒: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河北保定。

他自幼聪颖过人,喜欢读书。

在汉武帝时期,他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天命所归,君权神授。

这一理论成为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思想之一。

祖冲之: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出生于河北涞水。

他自幼聪明好学,对数学和天文历法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计算出了圆周率π的值,这一成果在中国数学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邢台市10大历史名人,三位皇帝,两名天文学家,看看你认识几个

邢台市10大历史名人,三位皇帝,两名天文学家,看看你认识几个

邢台市10大历史名人,三位皇帝,两名天文学家,看看你认识几个燕赵大地,物华天宝;邢襄沃土,人杰地灵!作为河北南部,太行山东麓,拥有3500多年的历史古城,邢台市涌现出了无数有名的历史人物。

下面作者将给大家列举十位出生在邢台、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人物,看看大家认识几位:1、李牧,柏人(今邢台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在赵国有着崇高的威望。

李牧先是抗击匈奴,一战就打得匈奴十几年不敢侵犯;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封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秦国的离间计,将李牧杀害,之后赵国被被秦所灭。

2、张宾,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西)人,十六国时期后赵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堪比西汉张良,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一谋士,史书称“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

因辅助石勒建立后赵,居功甚伟,被任命为大执法,位列百官之首。

为官清廉,谦虚谨慎,深受石勒和群臣的尊重,是我国历史上谋士的杰出代表。

3、崔浩,邢台清河人,北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深为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所器重,参与了北魏王朝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屡建功勋,被封为司徒,是南北朝时期第一军事谋略家。

因为崔浩的才干与权力,引起了执政的北方贵族及其他人的忌妒,后死于国史之狱,被灭九族。

4、魏征,邢州巨鹿人,唐朝著名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我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5、宋璟(663年~737年),邢州南和人,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

进爵广平郡公。

历经武周、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

刘秀与冀州_陈新海

刘秀与冀州_陈新海

刘秀与冀州陈新海(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 廊坊 065000)【内容摘要】冀州在东汉一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冀州的信都等郡是刘秀募兵平定河北的根据地;定河北,河北又成为刘秀平定天下的根据地;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冀州成为都城之屏藩,都城安危、王朝的兴衰均维系于冀州。

【关键词】冀州;刘秀;东汉;战略地位【作者简介】陈新海(1964-),男,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明清史研究。

《尚书·禹贡》云:“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

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

恒、卫既从,大陆既作。

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尚书》中的《禹贡》篇成书于战国时期,其所规划的“冀州”,西至山陕间的黄河,东至海,北抵碣石,南达黄河,包括了今天的山西、河北及京津地区。

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政治区划。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划天下为十三刺史部,冀州是其之一,作为监察机构巡行督查的区域,无固定治所。

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州已处于监察区与行政区划之间,州刺史也开始干涉地方郡县的事务。

元始二年(2年)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信都、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

东汉的监察区划仍沿用西汉的制度,永和五年(140年)冀州下设魏、巨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间、清河、赵国、渤海九个郡(国)。

东汉延光年间各刺史部有了固定的治所,冀州治所高邑(今河北柏乡北)。

中平年间,冀州治所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

东汉后期,为稳定政治局势、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州的长官有称“州牧”者,此时的州牧已成为地方大员。

州,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

冀州,从一个理想中的政治区划单位,演变成实体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成为一地方的统称。

今河北省简称冀,就来源于此。

冀州的这一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朝冀州廉吏张廷湘的历史贡献

清朝冀州廉吏张廷湘的历史贡献

清朝冀州廉吏张廷湘的历史贡献陈振胜【期刊名称】《衡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6【摘要】张廷湘,字楚航,冀州张家庄人(现冀州市徐家庄乡西张家庄人)。

清光绪年间,为实现知州吴汝纶兴复信都书院的计划,多方筹款,使信都书院成为“畿辅冠”。

并顺应社会变革兴办新式“冀州中学堂”和初等小学堂。

庚子事变后,对知州贪官侵用信都书院学款,他不畏权势,屡次上诉,使贪官尽还所侵。

在西方列强大兵压境的紧急关头,他以超群的胆识,临危不惧,火速奔赴前线,舌战敌魁,从而避免了冀州历史上一场兵戈之灾。

在他主持“吴公渠”的开凿疏浚工程中,不顾寒暑,鞠躬尽瘁。

他佐政30余年,经他手公款数万金,从不贪一文。

%Zhang Tingxiang, who was styled Chuhang, was born in Zhangjiazhuang, Jizhou city. During Guangxu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lan of recovering Xindu College, which was actually the magistrate Wu Rulun’s idea, he raised fund in every way and e ventually made it the best college in Zhili province. And he also established the new-typed Jizhou middle school and Jizhou primary school to go with the social reform. After the Geng Chen incident, he lodged several appeals about the corruptible governmen t officials’ embezzling the fund of Xindu College, and made them turn it all back. In the critical moment of western powers’ invasion, he, who was extremely courageous and fearless in the face of peril, rushed to the front and negotiated with enemies successfully toavoid the disaster of war. H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digging and dredging Wugong Canal in spite of cold and heat. In the 30 years when he assisted the emperor, although he handled thousands of gold, he never embezzled a single coin.【总页数】3页(P34-36)【作者】陈振胜【作者单位】冀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河北冀州 053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7;K820.82【相关文献】1.为"天下廉吏第一"造型——评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 [J], 戴平2.清朝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贸易活动与历史贡献 [J], 吴月3.一份档案还原姚启圣在清朝收复台湾历史中的贡献 [J], 王雷4.清朝廉吏的座右铭:俭简检 [J], 杨治钊5.历史哲学和历史中的哲学——简论昆廷·斯金纳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J], 王晴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人故事】药王邳彤的故事

【名人故事】药王邳彤的故事

【名人故事】药王邳彤的故事药王邳彤医母病的故事药王邳彤听说南方瘟疫流行,便离开家乡祁州前往南方为百姓治病。

邳彤离家后,母亲得了重病,百医无效。

捎信给邳彤,邳彤在南方的病人很多,又离不开。

母亲病中又十分思念邳彤,哥哥邳祝只好带母亲去南方。

邳彤见到母亲后,赶紧为母亲诊治,依然不见好转,只好让哥哥带母亲回家。

临别时,邳彤流着泪说:“不是儿子不孝,确是儿子不才。

我治好过那么多人的病,今天却治不好母亲,因为治这种病的药世间难以寻找,但若天地有情,念我为世人治病之医德,或许有缘能碰到。

母亲保重,就看命运如何了。

”这天,哥哥邳祝搀着母亲走在半路上,母亲口渴难忍,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哪里去讨口水喝。

邳祝将母亲安置在路边,四处寻找,哪里有水的影子。

后来走到一片槐树林里,看见一个死人头骨,里面存有雨水,有两条细细的小蛇在水中嬉戏。

邳祝轰走小蛇,把水端给母亲:“您就闭上眼睛把这点雨水喝下去吧。

”母亲实在渴极了,也顾不上干净不干净,闭上眼一饮而尽,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后来走到一个村寨,母亲又觉饥饿难挨,小村里又没有饭铺,邳祝只好上门乞讨。

可巧有一家生了一对双胞胎,这家的婆婆是个瞎子,公公是个拐子,这样的人家一胎添了两个胖小子,自然十分高兴,一听有人讨饭,赶紧把产妇吃乘下的一碗薏米饭和一个鸡蛋给了邳祝,没想到那鸡蛋还是一个双黄蛋。

母亲吃了薏米饭和双黄蛋,身上觉得有力气多了,终于回到了家乡。

又过了一段时间,竟然完全好了。

不久,邳彤托人捎来一封家信,信上写道:“如母亲能喝到二龙戏珠天然水,吃到一胎双子双黄蛋,牛马小姑碾的薏米,拐公瞎婆做成的饭,自然病除。

这四种药非人力可为,若母亲命大,自然巧成药到,不知母亲一路如何,十分悬念。

”邳祝看了信,回想母亲在路上的遭遇,才知道喝的、吃的正是弟弟开的方子,赶紧写信告诉了弟弟。

邳彤接到哥哥的信,感叹道:“真是神灵天佑,我邳彤理应顺天行事,普济众生,以报天恩才是。

”药王邳彤发现王不留行的传说故事传说王不留行这种药是药王邳彤发现的,经实验,具有很好的舒筋活血、通乳止痛的作用,可是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邳彤想起当年王郎来过这里的事。

第二讲 衡水地域文化-衡水历史文化名人

第二讲 衡水地域文化-衡水历史文化名人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 五经:《诗经》,《易经》,《尚书》, 《礼记》,《春秋左传》
唐太宗下令孔颖达修订注解五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长期分 裂,经学形成南学、北学之争,经 学研究出现混乱局面。隋唐之后, 开始整顿混乱的经学,由朝廷出面 撰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
孙犁的作品《荷花淀》《芦花荡》
等短篇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 章。
“孙犁纪念馆”座落在 “华北明珠——白洋淀”
坐 落 在 安 平 中 学 内 的 孙 犁 雕 像
安平县孙遥城村孙犁故居
课后作业: 1.简述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位 于 枣 强 县 旧 县 村 的 董 子 讲 学 堂 遗 址
(三)董仲舒的主要成就
董仲舒的突出贡献复兴了儒家文化,融
崭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的政治思想集中于其《天人三策》
王立群——解读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天人三策》中的政治主张
1.谏言汉武帝“新王改制,改正朔、易服色 2.提出“大一统”的思想; 3.提出“兴太学、举贤良” 4.倡导“尊儒”; 5.提出“更化”的思想。
3、盛世鸿儒——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 字冲远,冀州衡水人, 孔子三十二代孙,唐代 著名的经学家。
孔颖达少时聪明过人,通晓《春秋左氏传》、
《礼记》等儒家经典。又精通算术历法,擅长写文 章。唐代,孔颖达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 祭酒诸职。
孔颖达奉唐太宗命主编的《五经正义》, 是具有权威性的儒家经典注释本 ,唐代用其 书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
《五经正义》共180卷,包括《周易正义》、 《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 义》、《春秋左传正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州历史名人1董仲舒(思想家政治家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广川人(今河北衡水)。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哲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

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四年后辞职回家。

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次大议,命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2孙敬(头悬梁)字文宝。

汉代信都(今冀州市)人,“头悬梁”的典故即出自孙敬。

《太平御览》载:其“好学,晨夕不休”,他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孙敬苦读常常通宵达旦,为消除困意,系发于屋顶,若低头欲睡,拽其发而警示。

孙敬凭借其独得的“悬梁”精神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后人对孙敬悬梁苦读的精神极为敬仰,并将此与战国时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的故事揉为“悬梁刺股”,用以教育孩童。

《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把孙敬,苏秦以及车胤的“囊萤”,孙康的“映雪”,引为苦读的楷模。

3刘秀(汉光武帝前6——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襄阳西南)人,西汉时远支皇族。

绿林起义军的重要成员。

更使二年(公元24年),时任大司马的刘秀奉旨巡历河北。

当时,邯郸王郎得势,追剿刘秀。

刘秀逃至信都(今冀州市),玉信都太守任光会合。

信都等地遂成为刘秀的起兵根据地。

冀州市境内的吉会台,逍遥村相传都为刘秀当年所到之地,地名也都据此而来,至今仍流传着刘秀的传说。

刘秀镇压了铜马起义军后,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称帝。

后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废止地方更没制,兴修水利,裁并四百余县,精简官吏,并在中央加重尚书职权,在地方废除掌握军权的都尉,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

他统治的时期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时期。

4邳彤(药王)信都人,能文善武,东汉名医,汉光武帝刘秀手下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刘秀到洛阳后拜邳彤太常之职,后又改任左曹侍中,专侍于皇帝左右。

汉韩明帝刘庄即位后,在南宫云台绘制了二十八位开国功臣的画像,称“云台二十八将”,邳彤为二十八将之一。

据史料记载,邳彤在平定王郎后曾任曲阳郡太守。

他在任期间为官清正,而且精通药理和医术,重视药业,受到当地人民赞颂。

传说邳彤医术精湛,经常扮作串乡医生给人治病,疗效颇佳,被称为“神医”。

邳彤死后葬于祁州(今安国县)南关,墓地修造“邳王庙”作为祭所。

宋朝时祁州人将邳彤尊为“药王”,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祁州建立“药王庙”。

清朝时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又特为“药王庙”书匾。

5袁绍(冀州侯153——202)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西南)人。

出身名门大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

少折节下士,知名当世。

灵帝死,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宦官。

董卓专权,绍政见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为渤海太守。

初平元年(190),关东州郡牧守联合起兵以讨董卓,袁绍被推为盟主,自号车骑将军。

董卓不久被杀。

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

袁绍夺取冀州牧韩馥地盘,自领冀州牧,此后又夺得青州、并州。

建安四年(199)消灭幽州公孙瓒。

至此袁绍已据黄河下游四州,领众数十万,成为当时最大势力。

6释道安(312——385)东晋时杰出的翻译家、著名高僧。

道安出生于扶柳县(今冀州市小寨乡扶柳村)的一个读书人家,原姓魏,自称释道安。

道安为弘扬佛教做出极大贡献,归结起来主要有:一、佛经翻译和佛教著述。

道安共有佛教著述60多种。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翻译质量比较低。

道安亲自主持,与西域等地名僧诠定文字、详核文音,并为译成的佛经作序言,提高了佛经的翻译质量。

道安曾撰《综理众经目录》,对当时流行的诸经译本一一详考。

二、制定僧徒教规教义。

道安主张僧侣以“释”为姓,得到佛学界认同,从此出家人自称“释子”。

他还为僧侣制定了仪规戒律,天下僧侣的行为得以统一,宗教组织得到规范。

三、创立“本无宗”佛学学派。

道安融合禅学和般若学两大学说的精华,主张“以无为本”,开创了新学派——“本无宗”,这是我国在佛学上创立学派的最重要的代表。

7冯太后(442~490)北魏文成帝皇后,长乐信都(今冀州市)人。

生于长安。

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谥文明。

和平六年(465)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太后执政,定策诛杀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

献文帝非太后所生,听证后诛除太后内宠。

黄兴五年(471)献文帝禅位于五岁的太子拓跋宏(魏孝文帝元宏),自己仍过问大政。

承明元年(476)冯太后毒死献文帝,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

她聪明果断,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驭群臣,为其所用。

冯太后支持制定的三长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三者配合执行为孝文帝迁洛以后的繁荣富庶打下了基础。

8刘焯(天文学家544——610)字士元,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信都县(今冀州市)人。

刘焯自幼聪慧,并与河间刘炫友善,两人一起向信都郡刘轨思学习《诗经》,向广平郭懋常学《左传》,向阜城熊安生学《仪礼》,后又在武强的大儒刘智海家苦读十年,遂成知名学者,出任州博士,同刘炫并称“二刘”。

刘焯精通天文学,他发现隋朝的历法多存谬误,多次建议修改。

公元600年,他创《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是运动的不均性,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运行速度。

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得多少及出现的地点和时间,这都比以前诸历精密。

“定朔法”“定气法”也是他的创见。

《皇极历》推定的每76.5年春分点在黄道上西移一度的岁差,与现行数值非常接近。

唐代高宗时李淳风就是依据《皇极历》造出了《麟徳历》被推为古代历之一。

9尉迟恭(唐代名将公元585——658年)唐朝名将,朔州善阳(今山东朔州市)人。

初为隋朝散大夫,隋亡归刘武周,后降唐。

曾参加击败王世充,镇压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军的战争。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参加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历任右一府统军、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职。

以武勇善称于世,史称“每单骑入敌阵,贼矛攒刺,终不能伤,又能夺取贼矛,还以刺之,出入重围,往返无碍。

”尉迟恭从唐太宗征高丽,任左一马军总管。

据传,途中经过冀州市去世,葬于冀州市南尉迟村,并立有“尉迟公之墓”石碑一块,现已损毁。

后人以此名村名。

南尉迟村北为北尉迟。

10宋迈伦(三皇炮锤1809——1893)名彦超,字迈伦,清朝中叶著名的爱国武术家,人称“神拳宋老迈”,冀州(今冀州市漳淮乡赵家庄村)人。

其父宋奇策曾任清朝大学士。

迈伦自幼聪慧,“凡有所习,无不过人,有投笔从戎之志。

”他酷爱武术,自9岁开始练习武术,学过多门拳法,技艺渐精,20岁便中了武秀才。

为了提高武技,他四处求教,广拜名师,30岁时在峨眉山巧遇三皇炮锤大师“巧玲真人”,并拜巧玲真人为师,学习三皇炮锤拳和赵家(汉代赵云)大奇枪。

迈伦跟随乔翁习武数年,深得乔翁赏识,师徒二人情同父子,乔翁将三皇炮锤之妙、赵家大枪之绝及平生所学尽传于迈伦。

乔翁去世后,迈伦闭门谢客,三年苦练,深研拳理,集各家精华,终于创出了三皇炮锤拳独特的技法“夫子三拱手”,此法出手二,三招即见胜负,甚为奇特,并使三皇炮锤成为练拳、练气、技击三位一体、气功合一、刚柔相济的优秀拳种,俗称宋派三皇炮锤。

11胡宗照(书法家1884——1942)字峰荪,笔名耐翁,冀州(今冀州市伏家庄村)人。

近代著名书法家。

胡宗照的书法刚柔相济,内藏筋骨,富有金石雕刻之感,既古朴美观,又神气活现,余韵无穷,在书法界颇有影响,艺术大师齐白石认为胡是当时北方最有成就的书法家,并为他精心刻制印章。

胡先后应邀为天津“五和线店”、“交通旅馆”、“宝丰饭店”、“华盛王金店”等以及北京前门大街的一些商号书写牌匾,为河北省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河北省第十四中学、冀县县立高等学校书写校名。

胡所写的条幅在京,津等城市的字画店里奉为上品,内地富贾和外国客商均以高价求购,人们将他的字画视为珍宝。

胡宗照1942年5月病故于北京,他的书法著述、所藏之诗书字画在历次运动中先后丢失。

12李子鸣(八卦名师1900——1995)八卦掌第三代传人,人称“武杰”,冀州(今冀州市冀州镇桃李村)人。

李子鸣7岁开始向附近拳师学艺,打下了良好的武功基础。

1921年董海川的亲传弟子梁振国在十四中学任武术教练,李子鸣慕名拜师于门下,跟随梁振国学习八卦掌。

他聪慧勤学,受师青睐,深得八卦掌之精髓。

自此他演武不废,扎实苦练,成为八卦掌第三代高手之一。

为将八卦掌发扬光大,李子鸣整理编纂了《八卦掌悟通》、《董海川转掌及图解》、《梁振国八卦掌》等书。

李子鸣桃李满园,弟子遍及全国各地,日本、新加坡、美国、挪威、奥地利、新西兰等国也有他的门生。

李子鸣曾应聘为中国武协八卦掌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武协名誉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