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高考物理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复习物块与斜面模型的解读和拓展
物块与斜面模型的解读和拓展模型解读:斜面模型是中学物理中最常见的模型之一,各级各类考题中都会出现。
高考物理中的斜面问题千变万化,既可能光滑,也可能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能运动,运动又分匀速和变速;既可能是一个斜面,也可能是多个斜面。
求解斜面问题,能否做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模型拓展1:物块沿斜面运动性质的判断 例1.(2013高考广东理综第20题)如图,物体P 静止于固定的斜面上,P 的上表面水平,现把物体Q 轻轻地叠放在P 上,则( )A.、P 向下滑动B 、P 静止不动C 、P 所受的合外力增大D 、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增大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加上Q ,相当于增加了P 的质量,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得f=mgsin θ<μmgcos θ,当m 增加时,不等式两边都增加,不等式仍然成立,即P 静止不动,P 所受的合外力为零,P 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f=mgsin θ增大,选项BD 正确。
答案:B D点评:物体在斜面上做什么运动取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
如图3所示,对沿粗糙斜面自由下滑的物体做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 、支持力F N 、动摩擦力f ,由于支持力θcos mg F N =,则动摩擦力θμμcos mg F f N ==,而重力平行斜面向下的分力为θsin mg ,所以当θμθcos sin mg mg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由此得θμθcos sin =,亦即θμtan =。
所以物体在斜面上自由运动的性质只取决于摩擦系数和斜面倾角的关系。
当θμtan <时,物体沿斜面加速速下滑,加速度)cos (sin θμθ-=g a ; 当θμtan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恰好静止;当θμtan >时,物体若无初速度将静止于斜面上;模型拓展2: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分析例2、(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II 第15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高中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是指将高中物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形成一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详细介绍高中物理板块模型。
一、力学1. 运动学(1)描述运动的数学工具: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周期等。
(2)直线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3)曲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
2. 动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动力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动量定理:动量的守恒、动量的变化。
(3)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
3.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1)简谐振动:正弦、余弦、螺旋线。
(2)非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3)机械波:横波、纵波、波的干涉、波的衍射、波的传播。
二、热学1. 分子动理论(1)分子运动的基本规律:布朗运动、分子碰撞、分子速率分布。
(2)气体的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斯方程。
2. 热力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热量、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3. 物态变化(1)相变: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相变规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三、电学1. 电磁学(1)静电学:库仑定律、电场、电势、电势差、电容、电感。
(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电流、电功率、电解质。
(3)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洛伦兹力、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介质。
2. 电路与电器(1)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电路图。
(2)电器: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运算放大器。
3. 电磁波(1)电磁波的产生:麦克斯韦方程组、赫兹实验。
(2)电磁波的传播:波动方程、折射、反射、衍射。
四、光学1. 几何光学(1)光线、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速度。
(2)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眼镜、相机、投影仪。
“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滑块—木板”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素养目标:1.掌握“滑块—木板”模型的运动及受力特点。
2.能正确运用动力学观点处理“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1.如图所示,质量为4kg 的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有一质量为2kg 的物块,现对物块施加一大小为12N 、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只要拉力F 作用的时间不超过1s ,物块就不能脱离木板。
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物块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
则木板的长度为( )A .0.8mB .1.0mC .1.2mD .1.5m 考点一 水平面上的板块问题1.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滑块和木板具有不同的加速度。
2.模型构建(1)隔离法的应用:对滑块和木板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
(2)对滑块和木板分别列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
(3)明确滑块和木板间的位移关系如图所示,滑块由木板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 =x 1-x 2=L (板长);滑块和木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Δx =x 2+x 1=L 。
3.解题关键(1)摩擦力的分析判断:由滑块与木板的相对运动来判断“板块”间的摩擦力方向。
(2)挖掘“v 物=v 板”临界条件的拓展含义摩擦力突变的临界条件:当v 物=v 板时,“板块”间的摩擦力可能由滑动摩擦力转变为静摩擦力或者两者间不再有摩擦力(水平面上共同匀速运动)。
①滑块恰好不滑离木板的条件:滑块运动到木板的一端时,v 物=v 板;②木板最短的条件:当v 物=v 板时滑块恰好滑到木板的一端。
例题1.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块B 、C 放在长木板上。
物块B 的质量也为m ,B 、C 与A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B 、C 均处于静止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
高中物理模型总结汇总
[例1]如图2-4,轻弹簧和一根细线共同拉住一质量为m的物体,平衡时细线水平,弹簧与竖直夹角为θ,若突然剪断细线,刚刚剪断细线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多大?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能力及推理判断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弹簧模型与绳模型瞬态变化的特征不能加以区分,误认为"弹簧弹力在细线剪断的瞬间发生突变"从而导致错解.
1.金属块在板上滑动过程中,统动量守恒。金属块最终停在什么位置要进行判断。假设金属块最终停在A上。三者有相同速度v,相对位移为x,则有 解得: ,因此假定不合理,金属块一定会滑上B。
设x为金属块相对B的位移,v1、v2表示A、B最后的速度,v0′为金属块离开A滑上B瞬间的速度。有:在A上 全过程
联立解得: ∴
(1)使木块A竖直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力F的最大值;
(2)若木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直到A、B分离的过
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0.248 J,求这一过程F对木块做的功.
命题意图:考查对物理过程、 状态的综合分析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此题难点和失分点在于能否通过对此物理过程的分析后,确定两物体分离的临界点,即当弹簧作用下的两物体加速度、速度相同且相互作用的弹力N=0时,恰好分离.
即Fm=mA(g+a)=4.41 N
又当N=0时,A、B开始分离,由③式知,
此时,弹簧压缩量kx′=mB(a+g)
x′=mB(a+g)/k④
AB共同速度v2=2a(x-x′)⑤
由题知,此过程弹性势能减少了WP=EP=0.248 J
设F力功WF,对这一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原理
WF+EP-(mA+mB)g(x-x′)= (mA+mB)v2⑥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牛顿动动定律提能增分练(一)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
提能增分练 ( 一)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 A级——夺高分 ]1.(2017 ·名校大联考 ) 如下图,两个等大的水平力F 分别作用在物体、上,物体B CA、 B、 C 都处于静止状态。
各接触面与水平川面平行,物体A、C 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 1,物体 B、 C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 2,物体 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f 3,则()A.f1= 0,f2= 0,f3= 0B .f1=F,f2=0,f3= 0C.f= 0,f=F,f= 0 D .f= 0,f=F, f = F123123分析:选 C 把 ABC当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剖析,因为是两个等大、反向的力分别作用在系统上,因此物体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 f 3=0;隔绝物体 A 进行受力剖析,因物体 A 静止于物体 C上,相关于 C无相对运动趋向,因此物体A、 C间的摩擦力大小 f 1=0;隔绝物体 B进行受力剖析, B 遇到水平向右的拉力 F 作用而相关于C静止,有相关于C向右的运动趋向,会遇到向左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均衡可知f 2=,因此选项A、B、D错误,选F项 C正确。
2.(2017 ·上海十三校联考) 如图,质量m>m 的两个物体A、 B 叠放在一同,在竖直向AB上的力F 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
现撤掉,则物体、B在沿粗拙墙面运动的过F A程中,物体 B 的受力表示图是()分析:选 A、B 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运动,只遇到重力,墙壁对整体没有支持力( 如A果有,整体将向右加快运动) ,故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A、B 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快度为重力加快度g,处于完整失重状态,故A、 B 间无弹力互相作用,物体 B只受自己重力,故A正确。
3. 如下图,两个等大、反向的水平力 F 分别作用在物体 A 和 B 上, A、 B 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若各接触面与水平川面平行,则A、B 两物体的受力个数分别为()A.3个、4个B.4个、4个C.4个、5个D.4个、6个分析:选C对物体 A 受力剖析,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作用:水平力 F 和B 对A的摩擦力,即物体A 共受4 个力作用;对物体B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 3 个力作用:重力、地面的支持力、 A 对B 的压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力B 向右的摩擦力,即物体 B 共受5 个力的作用,故C 正确。
2024届高考物理复习讲义:专题强化四 动力学中两种典型物理模型
专题强化四动力学中两种典型物理模型学习目标1.会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会相关的计算。
2.理解什么是“板—块”模型,并会运用动力学的观点正确处理“板—块”模型问题。
模型一“传送带”模型1.水平传送带情景滑块的运动情况传送带不足够长传送带足够长一直加速先加速后匀速v 0<v 时,一直加速v 0<v 时,先加速再匀速v 0>v 时,一直减速v 0>v 时,先减速再匀速滑动一直减速到右端滑块先减速到速度为0,后被传送带传回左端。
若v 0<v 返回到左端时速度为v 0,若v 0>v 返回到左端时速度为v2.倾斜传送带情景滑块的运动情况传送带不足够长传送带足够长一直加速(一定满足关系g sin θ<μg cos θ)先加速后匀速一直加速(加速度为g sin θ+μg cos θ)若μ≥tan θ,先加速后匀速若μ<tan θ,先以a 1加速,后以a 2加速v 0<v 时,一直加速(加速度若μ≥tan θ,先加速后匀速;若μ<tan θ,先以a 1加速,后为g sin θ+μg cos θ)以a 2加速v 0>v 时,一直加速或减速(加速度大小为g sin θ-μg cos θ)或μg cos θ-g sin θ若μ≥tan θ,先减速后匀速;若μ<tan θ,一直加速(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g sin θ>μg cos θ,一直加速;g sin θ=μg cos θ,一直匀速g sin θ<μg cos θ,一直减速先减速到速度为0后反向加速:若v 0<v ,到原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 0(类竖直上抛运动);若v 0>v ,先反向加速后匀速,反回原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角度水平传送带模型例1(2023·山东济宁高三月考)如图1所示,水平固定放置的传送带在电机的作用下一直保持速度v =4m/s 顺时针转动,两轮轴心间距L =10m 。
一个物块(视为质点)以速度v 0=8m/s 从左轮的正上方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经过t =2s 物块离开传送带,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模型概述】板块模型是多个物体的多个过程问题,是一个最经典、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板块模型,该模型涉及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转化、方向判断等静力学知识,还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知识。
板块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受力分析.(2)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分析.(3)参考系的选择(通常选取地面).(4)做v-t图像(5)摩擦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6)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一、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拉木板,g取10m/s2,求:(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思路】(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板的加速度.(2)让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位移之和等于板长求出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最大加速度,隔离对木板分析求出木板的加速度,抓住木板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求出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4)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相对加速度求所需时间.【答案】(1)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1s;(3)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25N;(4)木块滑离木板需要2s【解析】解:(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μ(M+m)g=10N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a=﹣a′有at2=L解得:t=1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板,则对木板:F1﹣μ1mg﹣μ(M+m)g=Ma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25N(4)木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4.25m/s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木板﹣x木块=L即带入数据解得:t=2s【变式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1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解题思路】(1)假设不发生相对滑动,通过整体隔离法求出A、B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A、B的加速度,结合位移之差等于木块的长度求出运动的时间.【答案】(1)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为.【解析】(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μmg=0.3×10N=3N.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整体分析得:F=(M+m)a对A,f AB=Ma代入数据解得:f AB=2.5N.因为f AB<f m,故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1mg=ma B,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 A根据题意有:x B﹣x A=L,,联立解得:.二、不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2022届人教新高考物理一轮课时检测17动力学模型之一——滑块滑板【含解析】
动力学模型之一——滑块滑板1.(多选)如图所示,一长轻质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木板上放质量分别为m A=1 kg 和m B=2 kg的A、B两物块,A、B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
水平恒力F作用在A物块上。
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F=1 N,则物块、木板都静止不动B.若F=1.5 N,则A、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都为1 NC.若F=4 N,则B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4 ND.若F=8 N,则B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解析:选BD由题意分析可知,B和木板始终保持相对静止,A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A=μm A g=2 N,当F=1 N<f A时,木板与A、B保持相对静止,三者组成的整体在外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选项A错误;若F=1.5 N<f A,则A、B和木板整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Fm A+m B=0.5 m/s2,对A有F-f A′=m A a,解得f A′=1 N,对B有f B′=m B a=1 N,选项B正确;若F=4 N>f A,则A在木板上滑动,B和木板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A=2 N,轻木板质量不计,所以B的加速度大小为a′=f Am B=1 m/s2,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 B″=m B a′=2 N,选项C错误;若F=8 N>f A,则B和木板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A=2 N,B的加速度大小为a′=f Am B=1 m/s2,选项D 正确。
2.(多选)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
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做匀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
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橡皮泥粘在哪个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都不变B.若粘在b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C.若粘在a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减小,a、b间摩擦力不变D.若粘在c木块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都增大解析:选BD由整体法可知,无论橡皮泥粘在哪个木块上,系统的质量均增大,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系统的加速度均减小,故A错误。
2023年高考物理总复习核心素养微专题(三)模型建构——板块模型
模型建构——板块模型滑块和木板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称为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是高中动力学部分中的一类重要模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能从多方面体现物理学科素养。
此类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滑块、木板间通过摩擦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常见类型如下:类型图示规律分析B 带动A木板B 带动物块A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x A +LA 带动B物块A 带动木板B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L =x AF 作用在A 上力F 作用在物块A 上,先考虑木板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 F 作用在B 上力F 作用在木板B 上,先考虑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物块、木板上均未施加力(2022·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L ”形平板B 静置在地面上,小物块A 处于平板B 上的O'点,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在O'点正上方的O 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将小球由静止释放,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 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于5°),A 以速度v 0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 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
一段时间后,A 返回到O 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
已知A 的质量m A =0.1 kg,B 的质量m B =0.3 kg,A 与B 的动摩擦因数μ1=0.4,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25,v 0=4 m/s,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
整个过程中A 始终在B 上,所有碰撞时间忽略不计,不计空气阻力,求:(1)A 与B 的挡板碰撞后,二者的速度大小v A 与v B ; (2)B 光滑部分的长度d ;(3)运动过程中A 对B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 f ;(4)实现上述运动过程,Mm A的取值范围(结果用cos5°表示)。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课件
块和木板同向运动时,位移之差Δx=x1-x2=L(板长);滑块和木
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x2+x1=L。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3. 解题关键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典例1】
如图所示,右侧带有挡板的长木板质量M=6 kg、放在
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小物块与长木板
第17课时 动力学中的两类常见模型
CONTENTS
01
着眼“四翼”·探考点
题型 规律 方法
02
聚焦“素养”·提能力
巧学 妙解 应用
02
着眼“四翼”·探考点
题型 规律 方法
目录
高中总复习·物理
模型一
动力学中的滑块—木板模型
1. 模型特点: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
运动,且滑块和木板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传送带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左
右两端相距L=10 m,以v=5 m/s的速度运行。水平传送带的右端
与一光滑斜面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θ=30°。一物块由静止轻放到
传送带左端,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然后
冲上光滑斜面。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
右侧的挡板的距离为L。此时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长木板上,长木
板和小物块一起以v0=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长木板与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6,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0.4,某时刻撤去力F,最终小物块会与右侧挡板发生碰撞,最大静
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湖北省黄梅县第五中学石成美在高三物理复习中,滑块—木板模型作为力学的基本模型经常出现,是对一轮复习中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有关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这类问题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想象能力,为后面动量和能量知识的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滑块—木板模型的常见题型及分析方法如下: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分析:为防止运动过程中A落后于B(A不受拉力F的直接作用,靠A、B间的静摩擦力加速),A、B一起加速的最大加速度由A决定。
解答:物块A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1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
∴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解答:木板B能获得的最大加速度为:设A、B一起加速运动时,拉力F的最大值为F m,则:解得: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g取10m/s2)解答:物体放上后先加速:a1=μg=2m/s2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为:当小车与物体达到共同速度时:v共=a1t1=v0+a2t1解得:t1=1s ,v共=2m/s以后物体与小车相对静止:(∵,物体不会落后于小车)物体在t=1.5s内通过的位移为:s=a1t12+v共(t-t1)+ a3(t-t1)2=2.1m练习1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和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与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
A.当a>μg时,上层木板会与下层木板发生相对滑动
B.当a=1.5μg时,下层木板受到车厢对它的摩擦力为3μmg
C.若a>2μg,下层木板一定会相对车厢发生滑动
D.若a=2μg,要使货车在紧急刹车时上层木板不撞上驾驶室,货车在水平路面上
匀速行驶的速度应不超过 2
加速度为a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cos θ-mgsin θ=ma
1
1 2
滑块位移 L= at
2
2
1
纸带位移 L=2a1t2
联立可得a1=2.4 m/s2
若在滑块到达斜面顶端前纸带被拉出,拉动纸带的加速度不得小于2.4 m/s2。
(2)设纸带加速度为a2时,滑块先以加速度a加速,离开纸带后在斜面上以加
对A、B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0-Ff1= + 0 a
代入数据解得
F0=4 N
a=1 m/s2
要保持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力F的取值范围是
2 N<F≤4 N。
(2)拉力F=5 N>4 N时,A、B相对滑动,A的加速度大小
a=1 m/s2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2=maB
代入数据解得
类型图示
规律分析
木板B带动物块A,物块恰好不从木板
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
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B=xA+L(将物块A看成质点)
物块A带动木板B,物块恰好不从木板
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
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
系为xB+L=xA(将物块A看成质点)
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0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10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0 动力学中常见的“三个物理模型”一、选择题(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4~5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环轨道与水平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与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环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为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AM、BM运动到M点;c 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A.a球最先到达M点B.b球最先到达M点C.c球最先到达M点D.b球和c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点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块和木板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关于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3.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图乙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B受沿斜面向上力F作用沿斜面匀速上滑,A、B之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且质量均为m,则( )A.A、B保持相对静止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等于mg(sinθ-μcosθ)cosθ+FcosθC.地面受到的压力等于(M+2m)gD.B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错误!5.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两边分别是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A、B,初速度大小为v1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相接的地面A滑上传送带,当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时,小物块恰好可以运动到传送带的中点,如果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2(v2=2v1)运行,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则小物块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可能是()二、非选择题6.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木块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A光滑且位于B的最右端,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水平力F=mg作用在B上,A、B以2 m/s的共同速度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0.2 s后F加倍(g=10 m/s2)(1)试求μ的值;(2)若B足够长,求0。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
A.1∶1 B.2∶3 C.1∶3 D.3∶2
题型 3:变加速运动的物块与物块
[例 3] (2017· 上海徐汇区模拟)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 A。木板 B 受到随时 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木板 B 的加速度 a 与拉力 F 关 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滑块 A 的质量为( )
F A.物体 P 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2 F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2 C. 物体 Q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mg F D.地面对 Q 的摩擦力为 2
题型2:匀变速运动的物块与物块
[例 2]如图所示,木块 A、B、C 叠放于水平面上,它们 的质量分别为 m、2m、3m,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3,现 用水平向右的恒力 F 作用在 C 上,使 A、B、C 保持相对静 止一起加速运动。求 B 受到 A、C 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A.物体 A 的质量 mA=2 kg B.物体 A 的质量 mA=6 kg C.物体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 D.物体 A、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6
A.b 对 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 mg B.水平面对 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 2mg C.a、b 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 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跟进训练]
1.(多选)完全相同的两物体 P、Q 质量均为 m,叠放在一起置 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 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 F,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 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 g)( )
【方法点拨】
本题综合运用了整体法与隔离法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求解三个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求解时注意以下几点:运用 整体法分析问题时,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 应相同;分析思路为“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考虑解题的方便,选出的隔离体应在包含所求未知量的前提 下,受力尽可能少。
高中物理滑块模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滑块模型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中,滑块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模型,用于分析和解决各种与力、摩擦和平衡相关的问题。
通过对滑块模型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受力情况和平衡条件。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滑块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滑块模型的基本概念滑块模型是指通过考虑物块上的各种受力情况,分析物块的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
在滑块模型中,我们通常假设物块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是足够大,可以阻止物块发生滑动。
根据滑块模型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二、滑块模型的静力学分析1. 斜面上的滑块斜面上的滑块是滑块模型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物块放置在斜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根据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物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2. 吊块与滑轮系统吊块与滑轮系统是另一种常见的滑块模型。
在吊块与滑轮系统中,我们考虑各个滑轮的摩擦情况和吊块受力情况,可以利用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求解吊块的加速度和张力。
三、滑块模型的动力学分析1. 有限长的滑块当我们考虑滑块在有限长轨道上运动时,需要考虑滑块与轨道的摩擦力和重力的平衡。
通过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摩擦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滑块在有限长轨道上的加速度和摩擦力的表达式。
2. 摆线上的滑块摆线上的滑块是一种常见的动力学问题,它涉及到滑块在弯曲轨道上的运动。
通过分析滑块受力情况,可以得到滑块的加速度和张力的关系,并利用此关系解决摆线上滑块的运动问题。
四、滑块模型的应用除了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滑块模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物理问题的求解。
例如,在力学中可以通过滑块模型来研究物块的平衡和稳定性;在动力学中可以通过滑块模型来研究物块的运动轨迹和加速度等问题。
五、滑块模型的局限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滑块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理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滑块模型的假设和简化可能会导致结果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1]质量均为 m 的 a、b 两木块叠放在水平面上,如 图所示,a 受到斜向上与水平面成 θ 角的力 F 作用,b 受到 斜向下与水平面成 θ 角等大的力 F 作用,两力在同一竖直 平面内,此时两木块保持静止,则( )
A.b 对 a 的支持力一定等于 mg B.水平面对 b 的支持力可能大于 2mg C.a、b 之间一定存在静摩擦力 D.b 与水平面之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N 地 =2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 Q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mg,故 C 正确; 以 P、Q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 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F,故 D 错误。
| 匀变速运动的物块与物块
两物块组合在一起以相同加速度运动时,二 题型 简述 者间除了相互作用的弹力外,必有一对相互 作用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可为 0~Fm 间的 任意值,具体大小由物块的受力情况和运动 状态决定。
[跟进训练] 2.(2017· 哈尔滨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如图所示,物块 A 放
在木板 B 上,A、B 的质量均为 m,A、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μ,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若将水平力作用在 A 上, 3 使 A 刚好要相对 B 滑动,此时 A 的加速度为 a1;若将水平力 作用在 B 上,使 B 刚好要相对 A 滑动,此时 B 的加速度为 a2, 则 a1 与 a2 的比为( )
[解析] 由于 A、B、C 无相对运动,B 与 A、C 间的摩 擦力均属于静摩擦力,因此,动摩擦因数 μ1、μ2 为干扰条件。 需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对 A:受力如图甲所示, f1=ma 对 A、B 整体:受力如图乙所示,f2=(m+2m)a 对 A、B、C 组成的系统:受力如图丙所示, F-μ3N=(m+2m+3m)a N=(m+2m+3m)g F F 联立各式解得:f1= -μ3mg,f2= -3μ3mg。 6 2 F F [答案] -μ3mg -3μ3mg 6 2
[解析] 对 a、b 整体,合外力为零,故水平面与 b 之间 无摩擦力,否则无法平衡,D 错误;由题意可知两个力 F 的 竖直分量平衡,故水平面对 b 的支持力等于 2mg,B 错误;对 a 采用隔离法分析,受到竖直向上的 b 对 a 的支持力、竖直向 下的重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力 F 四个力的作用,摩擦力 不可能为零,否则 a 不能平衡,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条件知, b 对 a 的支持力小于 a 的重力 mg,A 错误,C 正确。 [答案] C
高考研究(一)
动力学四大模型之一——物块
物块与物块(或木板)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体问题, 是 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 法处理连接体问题,牛顿运动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 的综合问题,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变化 的分析判断等都是高考热点。
|
平衡状态的物块与物块
题 型 简 述
两物块组合在一起处于平衡状态时,二者 之间除了相互作用的弹力之外,可能还会 有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 有无及方向判断和大小计算是此类题型的 常考问题。
F A. 物体 P 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2 F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2
C. 物体 Q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2mgຫໍສະໝຸດ F D.地面对 Q 的摩擦力为 2
解析: 选 AD
将 F 按照平
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如图: 设 T1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θ,根据平衡条件:每根细 F F 线的拉力满足 2Tcos θ=F,得:T= > ,故 2cos θ 2 A 错误; 以 P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根据平衡条件, F F 水平方向: T2cos θ=f= · cos θ= , 故 B 正确; 2cos θ 2 以 P、Q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
[例 2]如图所示,木块 A、B、C 叠放于水平面上,它们 的质量分别为 m、2m、3m,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1,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C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3,现 用水平向右的恒力 F 作用在 C 上,使 A、B、C 保持相对静 止一起加速运动。求 B 受到 A、C 的摩擦力分别为多大。
A.1∶1 B.2∶3 C.1∶3 D.3∶2
解析: 选 C 当水平力作用在 A 上, 使 A 刚好要相对 B 滑动, 临界情况是 A、B 的加速度相等,单独对 B 分析,B 的加速度为: μ μmg- · 2mg 3 1 aB=a1= = μg,当水平力作用在 B 上,使 B 刚好要 m 3 相对 A 滑动,此时 A、B 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 的加速 μmg 度相等,有:aA=a2= m =μg,可得:a1∶a2=1∶3,故选项 C 正确。
[名师指津]
本题综合运用了整体法和隔离法, 巧妙解决了 a、b 两木块的受力问题。由 于 a、b 两木块保持静止,在分析水平面 对 b 的支持力及 b 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 力问题时,采用整体法较为简单,而分 b 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时就必须采 析 a、 用隔离法。
[跟进训练]
1.(多选)完全相同的两物体 P、Q 质量均为 m,叠放在一 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 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 F,两物体始终保持 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 g)( )
[名师指津]
本题综合运用了整体法与隔离法列牛顿第二 定律方程求解三个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求解时注 意以下几点: 运用整体法分析问题时, 系统内各物 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应相同;分析思路为 “先整体求加速度, 后隔离求内力”; 考虑解题的 方便,选出的隔离体应在包含所求未知量的前提 下,受力尽可能少。
| 变加速运动的物块与物块
[例 3]
(2017· 上海徐汇区模拟)如图甲所示,足够长的木板
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置小滑块 A。木板 B 受到随时 间 t 变化的水平拉力 F 作用时,木板 B 的加速度 a 与拉力 F 关 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小滑块 A 的质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