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逻辑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逻辑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形式的学科,它具有全人类性、工具性、基础性。而语文的核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两者的基础性、工具性的特质,决定了二者的不可分割。在多元逻辑背景下的应用逻辑发展,语文教育忽视其工具性而注重人文熏陶、精神探求的境况下。充分发挥逻辑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而达到提升语文分析、建构、论证能力成为我们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逻辑学语文教育作用

正文:“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逻辑体系。而其《工具论》、《形而上学》与古印度的“因明说”、古中国的“两可说”构成了当下逻辑的源头与开发的内在激力的所在。逻辑学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思维分析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语言建构和表达论证能力。①那么怎么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学?又怎么样在我们的教育中应用我们的逻辑学?毫无疑问,这是现代应用逻辑正在不断探求的目标。

曾在第七次中国逻辑大会的《论文摘要》上看到一篇题为《逻辑的现代化与大众化》的文章。社科期刊文中说:现在的逻辑学“与人们的日常思维活动距离越来越远,能够读得懂逻辑学的人越来越少,普通的人们对于逻辑学有着越来越强烈的畏难情绪和敬而远之的态度。事实上,逻辑学逐渐在成为少数专家和学者津津乐道的‘专利’;对于大众而言,逻辑学则在演化为现代‘文言文’。这是不是我们发展逻辑学、使之现代化的初衷和期望?笔者深感疑问和忧虑。”怎样将逻辑学还于民众?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但是,一切的问题皆有一个来由。在此文中,本人将浅谈逻辑学在中学语文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在无形中让逻辑学贴近我们的日常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民本思考。

中世纪里欧洲等地的“七艺”的前三艺是:语法、修辞、逻辑。由此可见三者的亲密性,而语法与修辞可以说是语文中最基本的东西,也是语言的价值体现的支撑点。此处的逻辑即可以理解成逻辑学也可以理解为一般的推论的思维过程。

下面就以语法、修辞、逻辑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谈谈逻辑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王跃平教授在《逻辑与语文创造教育》一书的序言中讲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论证了在逻辑学的视域下语文创造教育意义与价值。

笔者认为,中学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语法、修辞的运用,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文字的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出现一些病句与不搭调的比喻句子,而忽略了现实存在的逻辑性。当然这些所涉及的最明显的就是病句与作文了。下面就从病句与作文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解读,查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特定背景下的话语理解,我们很容易的犯上自相矛盾、妄下结论、表意不清等等毛病,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话语从表层来理解又似乎是十分的正确。

比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看完这两句话,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了?如果不是把它放在病句里面让你去修改,又有多少人能够察觉了?经过语法分析,我们之到了:第一句的“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第二句的“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的作用,所以,应删去“使”。又比如在一些作品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支

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农村教育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教育质量、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个都不能少》) 同样经过仔细的语法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壮烈”是褒义词,而搏斗为敌我双方,所以将它改为“激烈”;“教学设施”应为“改进…‘改善”之类的词语,而不能用“提高”。当然,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语言运用中比比皆是,你可以说成是某地方特色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在现代开放性的社会,在语文教学趋终于审美理解的情况下,我们不在乎个别语法上的错误。但是值得我们注意与探讨在这些小错误被忽视的背后的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日常逻辑思维的失陷,久而久之,在没有共有逻辑思维指引的情况下,人类的优秀文化传承将要走向何方?

“这是盛夏的一天,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滂沱大雨冲刷在我的脸上。我已经分不清脸上湿淋淋的是雨水还是泪水……”这是《求学•高分作文》中的一篇来自湖南省某重点中学文学社投稿作品中的句子。本文写的非常的优秀,但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首尾两句也十分容易理解。假如要从逻辑的角度来审视的话,就有些费解了。作者在短短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且其间并无相关的文字铺垫的情况下,天气突然从“万里无云”变成了“滂沱大雨”。这两句的矛盾冲突从本质上说是现代语文教育在社会舆论一边倒地歌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对标准化答案、范式训练、名词术语大加挞伐的情况下出现的,我们在丢掉了正确的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条件下而强调的创新,最终只能是走向干涸的发源地。

综合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语法、修辞与逻辑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在正确的逻辑思维的基础下,运用正确的语法知识,加上文学的修辞,那么语言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思维的发展能够促进语言的变化和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思维水平的提高。”②语法学家吕叔湘、朱德熙却说:“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 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一般人所说‘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 而是逻辑上有间题。”《语法修辞讲话》!而“普通的逻辑能够有助于人们正确思维,正确地表达和论证思想,揭露逻辑错误,驳斥诡辩。”③这也从某一角度说明了逻辑运用在我们语文实践中的作用。

那么要怎么样来正确的运用我们的逻辑知识了?其实逻辑学并非只是纯粹如我们想象中的严密谨慎的思考、推断而没有一点的人文与品质功能。

逻辑学具有品质教育与人文教育功能的功能。通过学习逻辑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具有自觉遵守并运用逻辑规则思考的意识,确立了思考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并且在面对复杂事物时,依然能够透过现象看实质;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上解决好逻辑的问题,也就夯实了初中生在人文方面的基础,让我们的言行更具规范性。

怎样把逻辑学的要点融入课堂教学,让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首先应确立以下几点基础意识。

一要树立运动与联系的意识。哲学上曾说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将这种思维运用在说话或者是作文里,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建立“文章会流动”的观念,就能达成文章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思路,从而改变学生单线思维的现状。二是要注重从因果、比较思维来启发引导学生。这两点可以表述为逻辑学上非演绎推理中的归纳与类比推理。即通过事物的表象与现存的逻辑秩序来寻找我们得出结论的原因或者是我们怎样得出这般的结论。通过这两个方向的推理和演绎,使我们的文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走向深刻,让我们的说话变得条例井然,有理有据。比较思维是指将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引申出来,在对照区别中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在一系列的比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