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1d4a5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c.png)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以下是一些关于元宵节的知识问答题,快来测试一下你对元宵节的了解程度吧!一、元宵节的起源1、元宵节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答案:汉朝。
2、元宵节的形成与哪种古代宗教信仰有关?答案:佛教。
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二、元宵节的习俗1、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中,吃元宵象征着什么?答案:团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灯谜最早叫什么?答案:隐语。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中国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廋辞”。
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
三国时期,猜谜盛行。
在宋代出现了灯谜。
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
明清时代,猜灯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
3、舞龙舞狮是元宵节常见的表演,舞龙的起源与什么有关?答案:祈雨。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舞龙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这一习俗主要流行于哪些地区?答案:北方地区。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知识竞赛
![元宵节知识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0220ea0dad51f01dc381f11e.png)
元宵节知识竞赛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宵节知识竞赛篇一:趣味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篇二:春节知识竞赛春节知识小常识1、过春节的俗称叫什么?()A除夕b元宵c过年D正月初一2、20XX年的生肖年是什么?()A羊年b猴年c蛇年D鸡年3、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叫什么?()A平安夜b狂欢夜c团圆夜D除夕4、过年的第一月叫什么月?()A圆月b正月(元月)c腊月5、正月初二吃的午餐叫什么饭?()A开年饭b开春饭c始年饭D富康饭6、正月十五是什么节?()A建军节b中秋节c元宵节D植树节7、农历一年最后一天晚上吃的那顿饭叫什么?()A年圆饭b团圆饭c过年饭D年夜饭8、过年时长辈给孩子们派发什么?()A糖果b玩具c压岁钱D衣服9、不同地方吃团年饭的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北方习惯吃什么?()A饺子b面条c年糕D发糕10、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叫什么?()A小年夜联欢晚会b狂欢晚会c元宵联欢晚会D春节联欢晚会11、相传“年”是什么?()A宠物b石头c怪兽D神12、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什么?()A春节b元旦c腊八节D元宵节13、阳历的1月1日是什么?()A春节b元旦c腊八节D元宵节14、今年我家贴的春联是?横联:上联:下联:篇三: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一、单项选选择题: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A、幸福吉祥b、祛瘟解毒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A、避邪驱瘟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吉祥如意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eb6103d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7.png)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2、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挂艾草
赛龙舟
戴香包 五色绳
端午节的习俗
•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
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 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扫
蹴
墓
鞠
插
吃
青
柳
团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灯笼的冷知识
![灯笼的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356924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6.png)
灯笼的冷知识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寓意着团圆、幸福、繁荣,下面就是一些灯笼的冷知识:一、灯笼的历史灯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在那个时候,它主要是作为照明器具使用的。
到了唐代,灯笼已经发展成了一种装饰用品,有了更多的样式和花纹,成为了年节庆典的重要氛围营造工具。
二、灯笼的种类1. 元宵灯笼:通常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使用,形式多样,可以是动物、人物、花鸟等形象。
2. 花灯:通常用于春节时期庆祝,结构复杂,造型逼真,可以是景物、人物等各种形象。
3. 宫灯:以前只有皇宫里才能使用,造型繁复精美,表达了皇家的尊贵和富裕。
4. 大红灯笼:通常是用于庆祝婚礼和购买新房等喜庆节日,寓意着幸福和团圆。
三、灯笼的制作工艺1. 挑选材料:灯笼的材料通常选用纸、竹篾、丝绸、金属等,不同的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2. 制作骨架:竹篾是制作灯笼的主要材料,需要手工编织成骨架,然后进行拼接。
3. 淀粉粘纸:这是灯笼颜色鲜艳的关键步骤,先在纸上画好图案,再粘上淀粉,待粘上颜色的纸干透后就能挂起来了。
四、灯谜与灯节在中国的传统民间文化中,灯谜与灯节是和灯笼紧密相关的。
灯谜是在灯笼上贴上谜语,让人们猜谜以增加趣味性;而灯节则是集体点灯、观灯、游行等活动,以庆祝节日或纪念历史事件。
五、灯笼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灯笼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具有团圆、幸福、繁荣、吉祥等含义。
特别是元宵节时的灯笼,更是象征中国文化中的“团圆之夜”。
六、世界各地的灯笼文化除了中国之外,世界各地也有自己的灯笼文化。
例如,泰国的水灯节、日本的提灯节、韩国的盆灯节等等,都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风俗。
总之,灯笼不仅仅是一件民间艺术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寓意。
元宵节知识竞赛
![元宵节知识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fd6a85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d.png)
元宵节知识竞赛介绍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或小正月,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有趣的活动。
竞赛内容1. 元宵节起源:竞赛参与者需要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包括传说故事、重要的传统俗和庆祝方式。
2. 元宵节食物:竞赛参与者要掌握元宵节的传统食物,如汤圆、元宵和其他特色美食。
还需要了解这些食物的象征意义和制作方法。
3. 元宵节活动:竞赛参与者需要熟悉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如赏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了解这些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4. 元宵节俗:竞赛参与者要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俗,如贴对联、挂灯笼和祭祀祖先等。
知道这些俗的由来和重要性。
5. 元宵节在世界各地的庆祝:竞赛参与者需要了解元宵节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庆祝方式和特色。
比较元宵节的异同点,体现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竞赛形式1. 选择题:给出相关问题,竞赛参与者需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元宵节的传统日期是在农历______?2. 填空题:给出不完整的句子,竞赛参与者需填写合适的关键词或短语。
例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________之一。
3. 解答题:提出开放性问题,竞赛参与者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答案。
例如:请简述元宵节的起源和庆祝方式。
奖励和评选竞赛结束后,根据参与者的得分进行评选。
可以设立不同级别的奖项,如一等奖、二等奖等。
奖励可以是实物,如纪念品或文化用品,也可以是荣誉证书或奖杯。
结束语元宵节知识竞赛旨在增加大家对元宵节的了解,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希望大家通过竞赛,更好地体验和享受这个传统节日的乐趣!。
有关元宵节的知识
![有关元宵节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5770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86.png)
1、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3、元宵节的由来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
以后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4、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舞狮子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5、元宵节的古诗《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译文: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凤箫声动,壶光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那个人却站立在,火阑珊处。
元宵节安全教育小学(2篇)
![元宵节安全教育小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322d5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8.png)
第1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元宵节,又称灯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欢乐祥和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要享受节日的快乐,还要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度过一个平安、愉快的节日。
为了让大家度过一个安全的元宵节,我们特别开展了一次元宵节安全教育小学活动。
以下是一些关于元宵节的安全教育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一、消防安全教育1. 元宵节期间,家庭和学校都会使用蜡烛、烟花、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因此,消防安全尤为重要。
2. 使用蜡烛时,应将蜡烛放在稳固的烛台上,远离易燃物品,如纸张、布料等。
3. 燃放烟花、鞭炮时,应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品。
4. 燃放烟花、鞭炮后,要及时清理残留物,防止火灾发生。
5. 如遇火灾,要保持冷静,迅速拨打119报警,并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
二、交通安全教育1. 元宵节期间,人们出行增多,交通压力增大。
同学们在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身安全。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候车,不要拥挤,上车后要坐稳,防止摔伤。
3. 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时,要佩戴安全头盔,遵守交通信号,不要逆行、闯红灯。
4. 严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确保乘车安全。
5. 行走时,要靠路边行走,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意外。
三、饮食安全教育1. 元宵节期间,各种美食诱惑着我们的味蕾,但同学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安全。
2. 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商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3. 饮食要均衡,不要过量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4.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5. 如有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四、防骗安全教育1. 元宵节期间,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节日氛围进行诈骗活动。
同学们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2. 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3. 如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求助。
4. 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防止病毒入侵。
元宵节地理知识
![元宵节地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a7b72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2.png)
元宵节地理知识
1. 起源地
元宵节最早起源于佛教的"上元节"和道教的"天元重阳"节庆,源于中国。
上元节意指年节气之首,源于东汉时期,天元重阳节则源于古代道家的"重阳文化"。
两者后来融合,形成了元宵节。
2. 传统习俗流行区域
元宵节是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华人地区,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区。
3. 独特庆祝方式
不同地区对元宵节的庆祝方式有所差异,但普遍有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
例如,河南、湖北等地有"下河"游行的传统;广东、福建有"抢包青"游戏;上海有"赏灯会"等。
4. 特色美食
元宵佳节,品尝元宵是代表性活动。
汤圆、元宵是必不可少的食品,除此之外,各地区还有自己独特的元宵节食品,如南部的炸品、糖人等。
5. 相关地名
中国一些城市、地名与元宵节有关,如"元宵山"、"灯会口"等,这些地名见证了元宵节曾在当地流行和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元宵节不仅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佳节,也体现了丰富的地理文化差异,是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窗口。
二年级元宵节知识点
![二年级元宵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9332f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d.png)
二年级元宵节知识点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了解元宵节的相关知识不仅有趣,还能增长见识。
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起源于汉朝。
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戡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二、元宵节的时间元宵节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月亮又圆又亮,人们会在晚上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三、元宵节的习俗1、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美食。
元宵的外皮是用糯米粉做的,里面可以包上各种甜甜的馅料,比如黑芝麻、豆沙、花生等。
元宵象征着团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元宵,其乐融融。
2、赏花灯到了元宵节,到处都张灯结彩,挂满了各种各样漂亮的花灯。
有兔子灯、荷花灯、龙灯等等,五颜六色,形状各异。
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花灯,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3、猜灯谜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花灯下面会挂上写有谜语的纸条,让人们来猜。
猜灯谜既能锻炼思维,又很有趣。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可以开动小脑筋,猜猜这些有趣的灯谜。
4、舞龙舞狮在一些地方,还会有舞龙舞狮的表演。
龙和狮子在人们的舞动下活灵活现,非常精彩。
四、元宵节的诗词古代的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元宵节的诗词,比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五、自己动手做花灯小朋友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做一个花灯。
准备好彩纸、剪刀、胶水、细绳等材料,先把彩纸剪成想要的形状,然后用胶水粘起来,最后装上细绳和蜡烛或者小灯泡,一个漂亮的花灯就做好啦!六、元宵节的意义元宵节是一个团圆、欢乐的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通过庆祝元宵节,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元宵节的相关常识
![元宵节的相关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fc0e5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03.png)
元宵节的相关常识元宵节,又称为灯节、小正月或猜灯谜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观赏和点亮彩灯、猜灯谜以及吃元宵。
以下是关于元宵节的一些相关常识。
一、起源与发展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一种祭祀活动,用以祈求丰收和辟邪。
后来,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家庭聚会和社交交往的节日。
如今,元宵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彩灯与灯谜彩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装饰物之一。
人们会在元宵节前后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如花灯、灯笼等。
彩灯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人们还会在彩灯下猜灯谜,这是元宵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
猜灯谜既能考验人们的智力,又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三、元宵与汤圆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也称为汤圆。
元宵的外皮是由糯米粉制成,内陷则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如花生、红豆、黑芝麻等。
元宵的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完整。
在元宵节这天,家庭会一起包制元宵,然后围坐在一起享用。
吃元宵已经成为人们庆祝元宵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四、赏花与猜灯赏花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赏花猜灯,在花灯的映衬下,欣赏美丽的花朵,并结伴猜灯谜,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
一些城市还会举办花灯展览和花灯游园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五、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社会,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如灯会表演、舞龙舞狮、汉服展示等,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
元宵节是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感和文化底蕴。
通过庆祝元宵节,人们不仅能够增进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同时也体味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在元宵节中,欢聚一堂,分享快乐与美好!。
词汇素材:元宵节英文知识
![词汇素材:元宵节英文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8ac550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f.png)
元宵节英文知识及祝福语,开开心心闹元宵!“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也可以说成Yuanxiao Festival,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古人也称其为“上元节”(Shangyuan Festival)。
元宵节的传统活动除了吃元宵(Yuanxiao)之外,还包括赏花灯(watching lanterns)、猜灯谜(guessing lantern riddles)和看烟火(watching fireworks)等。
汤圆、元宵英文翻译:rice dumpling;Tang-yuan (dumplings made of sweet rice,rolled into balls and stuffed with either sweet or spicy fillings);glutinous rice dumplings;glutinous rice balls;sweet dumplings;sweet soup balls ;Lantern Festival dumplings元宵节相关词汇英译: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舞狮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戏曲traditional opera杂耍variety show;vaudeville灯谜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灯会exhibit of lanterns元宵节习俗英文介绍:Eating Yuanxiao吃元宵Yuanxiao is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It is believed that Yuanxiao is named after a palace maid,Yuanxiao,of Emperor Wu Di of the Han Dynasty. Yuanxiao is a kind of sweet dumpling,which is made with sticky rice flour filled with sweet stuffing. And the Festival is named after the famous dumpling. It is very easy to cook - simply dump them in a pot of boiling water for a few minutes - and eaten as a dessert.元宵是元宵节的特色食品。
元宵节历史文化知识 上元节的传说及习俗介绍
![元宵节历史文化知识 上元节的传说及习俗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b41b58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5.png)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 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吩咐这一天夜晚在皇宫 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 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验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 全国的开展过程。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加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 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 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 动。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 洁,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 或者干脆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开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那么长达 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始终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 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喧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 丽。特殊是那精致、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消遣活动
第1页 共6页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 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 马迁创立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 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 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 要燃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 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 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 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 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 原来只在宫廷中举办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 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知识点归纳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知识点归纳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5122039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8.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知识点归纳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十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节日的表达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多个节日的名称和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节日的表达方式: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
过春节人们会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迎接新年的第一个节日。
在元宵节,人们会吃汤圆、放花灯、猜灯谜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
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踏青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5.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二、庆祝活动的表达除了节日,我们还学习了庆祝活动的表达。
下面是一些常见庆祝活动的表达方式:1. 生日:在中国,庆祝生日是一个重要的活动。
人们会举办生日派对、给寿星送礼物、吃寿面等。
2. 结婚:结婚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人们会举办婚礼、喜宴、敬酒等。
3. 毕业:毕业是人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
人们会举行毕业典礼、聚餐、合影等。
4. 胜利:胜利是战争、比赛等竞争中的结果。
人们会举办胜利庆祝会、颁奖典礼等。
5. 入学:入学是一个新的开始,人们会举办开学典礼、合影、亲友团聚等。
以上仅是部分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方式,它们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当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于节日和庆祝活动的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可以在实际运用中熟练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用它们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相关的场合中积极参与和庆祝。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53ad46763231126edb11ee.png)
元宵节知识问答题
点击此处查看元宵节知识问答题
周朝专门掌管元宵节燃灯、观灯的官吏叫:司烜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元宵节又称之为上元节、灯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哪个年代:宋朝
元宵节是一年中的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号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请问它起源于哪个朝代:汉朝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
一般认为元宵节是在我国哪个朝代开始形成的:汉代
元宵节观灯起于哪个朝代:隋朝
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
汤圆是在哪一个节日吃的:元宵节
汤圆是哪个节日吃的:元宵节
古代的元宵节又名:灯节
6184.2002年的情人节跟元宵节是不是一天:是
3774.元宵节又叫::上元节
2002年的情人节与元宵节是不是一天:是
2002年的情人节跟元宵节是不是一天:是
《北京的春节》中作者认为新年的高潮是:元宵节。
2023年生活知识_元宵节吃汤圆的原因
![2023年生活知识_元宵节吃汤圆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feb787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0.png)
2023年元宵节吃汤圆的原因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由来传统的制作方法,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
元宵节汤圆和元宵的做法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
一时间,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
据说,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馅做成团子,然后一煮,又饱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欢迎。
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称夜晚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专家说,“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
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
话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
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
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
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现在,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
元宵节吃汤圆注意事项1.汤圆热量高须慎食。
元宵节科普知识
![元宵节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31c13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8.png)
1.由来。
元宵节的名字源于古代对正月十五的称呼,即“上元节”。
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和赏灯,因此后来被称为“元宵节”。
2.习俗。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
习俗包括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和喜猜灯谜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和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
3.食品。
元宵节吃元宵(汤圆)的习俗,元宵和汤圆的外观相似,
但制作工艺不同。
元宵是北方的传统食品,是将馅料放在糯米粉中滚动而成;而汤圆则是南方常见的食品,是将馅料放在糯米片上包裹而成。
元宵和汤圆都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元宵节的冷门小知识
![元宵节的冷门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33a2f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b.png)
元宵节的冷门小知识
1.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春节期间吃有馅饼的谐音"圆圆饱饱"。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粉蒸制而成的甜馅食品,是冬日里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
2. 元宵节被称为"元夕",与中秋节的"中夕"是并列名词。
但两者在日期上却相差6个月,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
3. 扫房子是许多地方在元宵节前后的传统习俗,目的是祛邪驱穰。
一些地区还会在门口挂艾叶、菖蒲等,以防邪祟侵扰。
4. 灯会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东汉时期。
当时宫廷燃灯已是盛事,后来渐渐传播到民间。
各地的灯会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5. "元宵猜灯谜"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人们夜间猜谜,解开灯谜的隐喻与寓意,既锻炼智慧,又增进友谊。
数学中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数学中关于元宵节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0dc3f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4.png)
数学中关于元宵节的知识
春节最后一天,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元夕。
”
元宵赏灯早在2000多年的西汉就有了,起源于东汉时期,正月十五日僧人有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明帝主张佛教,明帝下令全国元宵这一天点灯敬佛,之后佛教礼仪逐渐就变为传统习俗,
汉武帝时,也将“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另外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也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祝贺春节好五个字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请你用数字代替这些字,使等式成立。
(祝-贺)×春×(节÷好)=9
祝-(贺-春)-节-好=1
祝+贺+春-(节+好)=9
祝-贺+春×(节÷好)=7
2、大年三十彩灯悬,彩灯齐明光灿灿。
三三数时整数尽,五五数时剩一盏。
七七数时恰恰巧,八八数时还缺三。
请你猜一猜,彩灯至少有()盏。
3、绕口令:
选手几百人,小明最年轻,
要知他几岁,请读绕口令:
年龄家年纪,年纪减年龄;
年龄乘年纪,年纪除年龄;
统统加起来,恰好一百整。
请你算一算,小明今年()岁整。
元宵节节日知识型模板(多张PPT)
![元宵节节日知识型模板(多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3cb14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7c.png)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Cum sociis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较之于北方元旦习俗之“俗”,南方元旦的习俗则偏 向于“雅”。在江浙一带,元旦时节把竹竿束于草上, 点火燃烧,称为“庆田蚕”。绍兴元旦会用“茶碗茶” 待客,有的还要放入橄榄和金桔,称为“捧*”。
在福建,闽音“春”与“剩”相同,元旦吃饭时要在米 饭上插上红纸做的花,俗称“春饭”。春饭是“年年有 余”的象征。在广东,元旦拜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 橘赏给晚辈,也是吉祥如意,来年结余的象征。
传统 节日 中 / 国 / 传 / 统
正 月 十 五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fiftheen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It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壹 元宵节的来历 贰 元宵节的习俗 叁 元宵节的美食 肆 元宵节的诗词 伍 国外的元宵节
豆面团子 在云南地区,很多人都喜欢在 元宵节这天做豆面汤圆吃。用 糯米粉做皮包上红豆馅儿,下 锅煮熟后趁着热乎,在豆面里 滚上一圈儿,再淋上些红糖。 香气浓郁、口感丰富。
生菜 广东很多地区,还保留有吃生 菜的传统。生菜也表达了人们 想在节日博个好彩头的想法, 生菜和“升财”谐音,寓意升 官发财,对当地的人来说,象 征着富贵与吉祥。
元宵节知识测试(含答案)
![元宵节知识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e66ad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b.png)
元宵节知识测试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 以下哪个是元宵节的习俗? ( )A.插茱萸B.迎紫姑C.蹴鞠2. 中国首个将元宵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市是( )A.湖北B.北京C.河北3.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 )A.卫生节B.感恩节C.情人节4.下列哪个人与元宵节有关( )A. 曹操B.唐伯虎C.袁世凯5.“元宵节”的起源跟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汉武帝B.蔡伦C.辛弃疾6.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A.秦朝B.西汉C. 东汉D.三国7.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 )A.吃元宵B. 赏花灯C.舞龙、舞狮D.贴窗花8.下列哪句诗,描写的是元宵节的场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
D.9.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
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A.牛郎织女的故事B. 东方朔设计让宫女与父母相聚C.嫦娥奔月的传说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10.哪一句是出自于描写元宵节的诗词? (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1.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又称为“()”。
( )A.上元节B. 中元节C.下元节12.“元宵”的英语是()。
( )A.meat ballB.rice ballC.Tofu ball13.元宵节一般吃什么食物( )A.粽子B.腊八粥C.汤圆14.“灯虎”是()别称,也被称作“文虎”。
( )A.一种老虎B.一种灯C.灯谜D.麒麟15.“元宵节”的英语是()。
( )A.Spring Festivalntern FestivalC.Valentine's Day16.元宵,元意思是“一年的第()个月圆之夜” ( )A.一B.二C.三D.十17.舞龙灯是哪个节日的习俗( )A.重阳节B.清明节C.元宵节18.元宵又被称“汤圆”、“圆子”、()、“水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宵节的知识【篇一:元宵节知识简介】元宵节知识简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节日历史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篇二:讲述和元宵节有关的历史人物】第六讲岁时节日民俗【教学目的】掌握岁时节日民俗形成的原因,掌握我国岁时民俗节日的分类及特征;了解汉族及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岁时节日及其民俗。
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一、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岁时节日民俗实际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岁时民俗,一是节日民俗。
这两个部分是有紧密联系的。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般是指一年之中,随着季节、时序的变化,在人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俗事象和传承。
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
在不同的岁时节日中,同样传承下来的是不同的民俗事象。
据此,我们认为,岁时节日民俗是指在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象。
一般有周期性,有特定的主题,有群众的广泛参与。
(一)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岁时节日民俗在精神民俗内容中是最丰富的一种民俗。
它的最初形成,是和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导致了岁时节日民俗的形成。
人们对天文知识的认识,是来源于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观察。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水平和人们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历法产生了。
有了历法,人们从事各种生产和安排生活就方便多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正是根据天文、历法知识来划定一年中的时序节令,将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纳入自然规律之中,逐步形成不同的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为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一般在农闲时候)举行祭祀仪式,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这样,节日就产生了。
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就是相同的节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其内容也不尽相同。
因此,节日及其民俗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累积的过程。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农为本、以农立国,而农业生产有着很强季节特点。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
有些节日(如立春、冬至等)就是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生产性节俗来说,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的节日习俗受农事活动的影响,如春季有迎接春耕的节日典礼,秋季有庆贺丰收的节日典礼。
社会生活对节日民俗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古代社会,鬼神迷信思想盛行,求神拜佛、问卜占卦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习俗。
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人际交往,每当逢年过节都会走亲访友,登门贺岁,这些都显示了社会生活在节日民俗形成中的重要影响。
3、历史事件与传说的影响历史事件与传说也是影响节日民俗形成的因素之一。
如端午节的来历,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青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
种种传说多数是后人添加上去的,可是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却是纪念成原的说法;于是在端午节就形成了祭祖屈原、赛龙舟的风俗,它显然受到历史传说的影响。
4、宗教信仰的影响中国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如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甚至有些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被奉为神灵加以崇拜,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民俗节日。
总的来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祭祀、禁忌节日,如春节、寒食节、七月初七七夕节、中秋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节等。
春节起源于原始腊祭,后来增加了祭祖、供神、驱鬼、团圆、娱乐等内容。
第二大类是人为宗教节日习俗,如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节日习俗。
属于道教的节日有: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初三蟠桃节(王母娘娘寿诞)、七月十五中元节、发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十五下元节等。
属于佛教的节日有:四月初八浴佛节(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七月三十地藏节、八月初八转法轮日(释迦牟尼说法日)、腊月初八腊八节(佛祖成道日)。
第三大类是多神崇拜节日习俗。
如二月二龙抬头日,又为土地神诞辰;五月十三关帝诞辰,又称关公单刀赴会日。
(二)岁时节日民俗的分类岁时节日及其民俗分为以下几类。
1、宗教性节日及民俗宗教性节日包括两类:一类是原始宗教节日;一类是现代宗教节日。
这两类节日都是宗教性质的,但它们的产生时代及民俗表现形式却是不同的。
2、生产性节日与民俗生产性节日,一般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饲养业、渔业、手工业等生产中,伴随岁时变换和生产习俗所传承的群众性活动。
首先,它有固定的时间(也有的日期不确定);其次,生产性节日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并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再次,它带有祭祀、纪念等意义。
其中与农事生产节日及民俗最有特色。
农事节日的最初形成,大约是和农业生产中的祭祀活动有关。
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和民族,农事节日的原始信仰成分逐渐减少,变为庆祝丰收、祈求丰年。
有些节日还成了农忙季节的生产动员。
如藏族的“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新果节”,又叫“吃新节”或“尝新节”,是许多民族中流行的庆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日期各地不一,一般都在谷子成熟的时候举行。
3、年节及其民俗年节,在各民族中普遍受到重视,其形成一方面有祈求来年丰收的含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
春节是我国绝大多数民族通行的节日,时间是在正月初一。
春节,最重视的是除夕。
在除夕之夜,合家团圆,共庆佳节。
4、文娱性节日及民俗文娱性节日,大都具有联欢性质,目的在于加强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社交和友好往来,有时还加入民间的竞技活动。
在文娱性活动中,较有特色的是各民族的歌会、歌节。
在这些活动中除娱乐内容外,还为未婚青年男女提供社交场所和物资交流场所,深受各民族人民的欢迎。
(三)我国岁时节日民俗的特征长期以来,农业就在我国占据主要地位,大量的岁时节日都是为祈求或庆祝农业丰收而形成的;同样,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因而儒家思想在岁时节日中也有大量的表现。
据此,岁时节日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
许多节期的选择,便是农业社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与春种、夏伏、秋收、冬藏的生产性节律相应,民间节日中,也就有了春祈、秋收、夏伏、冬腊的岁时性生活节律。
所有节日,井然有序地分布在一年四季,顺应岁时节候的变化,应和着农业生产的节奏,张弛有度、自然和谐。
2、浓厚的伦理观念与人情味我国是一个贵人伦、重亲情的国度。
有许多节日都是为祭祀祖先而设的,如除夕之夜祭祖、清明节上坟、中元节烧纸钱等。
可以说岁节祭祖,几乎是所有节日不可或缺的内容。
另外,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团圆、讲亲情的国家。
每当节日来临时,一家之主都希望家人能和和气气地、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饭、聊天。
只有在这个时候,天伦之乐表现的格外充分。
千百年来,传统节日也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重要的感情纽带。
3、节俗的内容与功能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节日风俗的缘起,与各种原始信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