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abo 血型实验报告
![abo 血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0d2d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2.png)
abo 血型实验报告
ABO血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关系,并
探讨血型在人类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实验材料:本实验使用了实验室提供的血液样本和试剂盒,以及显微镜、玻片
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取得实验样本:我们从实验室中获取了一些不同血型的血液样本,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
2. 实验操作:将不同血型的血液样本分别与相应的抗体试剂混合,观察凝集反
应情况。
根据凝集反应的结果,确定每种血型的特征。
3. 显微镜观察:将凝集反应后的血液样本放在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血
型的红细胞形态和凝集情况。
实验结果:
A型血液样本与抗A抗体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B抗体试剂无凝集反应,
表明该样本为A型血型。
B型血液样本与抗B抗体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而与抗A抗体试剂无凝集反应,
表明该样本为B型血型。
AB型血液样本与抗A和抗B抗体试剂均无凝集反应,表明该样本为AB型血型。
O型血液样本与抗A和抗B抗体试剂均发生凝集反应,表明该样本为O型血型。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确认了ABO血型的遗传规律,即A和B为共
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不同血型之间的关系,比如AB
型为接受者,O型为供者。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不同血型在人类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输血和器官移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ABO血型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了ABO血型的遗传规律和不同血型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血液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血凝集实验报告
![血凝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0fd58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d.png)
实验名称:血凝集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掌握血凝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通过血凝集实验鉴定血型。
3. 了解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血凝集实验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来鉴定血型。
当含有相应抗体的血清与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接触时,会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判断血型。
实验材料:1. 血型鉴定试剂:抗A、抗B、抗ABO标准血清。
2. 抗原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红细胞。
3. 试管、移液器、试管架、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将抗A、抗B、抗ABO标准血清分别滴入三个试管中。
2. 将A型、B型、AB型、O型红细胞分别滴入四个试管中。
3. 将标准血清与相应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现象。
4. 将A型标准血清与B型、AB型、O型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现象。
5. 将B型标准血清与A型、AB型、O型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现象。
6. 将AB型标准血清与A型、B型、O型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现象。
7. 将O型标准血清与A型、B型、AB型红细胞混合,观察凝集现象。
实验结果:1. A型标准血清与A型红细胞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2. B型标准血清与B型红细胞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3. AB型标准血清与AB型红细胞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4. O型标准血清与O型红细胞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5. A型标准血清与B型、AB型、O型红细胞混合,未出现凝集现象。
6. B型标准血清与A型、AB型、O型红细胞混合,未出现凝集现象。
7. AB型标准血清与A型、B型、O型红细胞混合,未出现凝集现象。
8. O型标准血清与A型、B型、AB型红细胞混合,未出现凝集现象。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鉴定了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讨论:1. 血凝集实验是血型鉴定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避免人为误差。
免疫学实验课 凝集反应
![免疫学实验课 凝集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087dd4e336c1eb91b375d05.png)
2. 方法:对倍稀释法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不加血清 弃去
1 1:40
2 1:80
3
4
5
6 1:1280
7 control
1:160 1:320 1:640
标记
加NS
加血清 倍比稀释
加菌液 从第7管起
混匀
反应18-24h
0.5ml
0.5ml 1:10血清
Blood type antigen antibody
A
B
O
AB
A anti-B
B anti-A
- anti-A, anti-B
A,B -
- 效价:出现50%凝集(部分凝集:++)血清 最高稀释度为效价。
抗体 O H PA PB 1:40 ++++ ++++ 1:80 +++ +++ 1:160 ++ ++ 1:320 + ++ 效价
• 结果解释
– 正常参考值:
• H • O、PA、PB <1:160 <1:80
– 动态观察:在病程中逐周复查,若效价递增或 恢复期效价比初次高4倍以上说明有诊断意 义。
0.5ml
3. 操作注意点
1). 倍比稀释 2). 吸头勿混, 注意吹打 3). 加菌液从第7管加起 4). 所有抗原完成后方摇匀 5). 观察结果勿振摇。
4. 结果观察
1. 观察勿振摇。 2. 从对照管观察起,后观察试验管。 3. 效价判定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0703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a.png)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引言:ABO血型系统是人类体内最常见的血型系统之一,由A、B、O三种血型组成。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血型抗体与抗原的反应,确定被测者的ABO血型。
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a. 需要的试剂:A、B、O三种血型抗体;被测血液样本。
b.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将被测血液样本分别滴入三个试管中。
b. 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A型抗体,第二个试管中加入B型抗体,第三个试管中加入O型抗体。
c. 轻轻摇动试管,观察是否出现凝集现象。
d. 使用显微镜观察试管中的血型反应。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如果被测血液样本与A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则被测者血型为A型。
2. 如果被测血液样本与B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则被测者血型为B型。
3. 如果被测血液样本与A、B型抗体均未发生凝集反应,则被测者血型为O型。
4. 如果被测血液样本与A、B型抗体均发生凝集反应,则被测者血型为AB型。
讨论与分析:1.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A和B血型是由A和B基因控制的,而O血型则是由O基因控制的。
A和B基因都是显性基因,而O基因是隐性基因。
因此,A和B基因共存时,表现为AB型血型;而O基因与A、B基因共存时,表现为A 型或B型血型。
2. ABO血型的分布情况:在全球范围内,O型血型是最常见的,占人口的大约45%;A型血型占40%左右;B型血型占10%左右;AB型血型是最罕见的,仅占5%左右。
3. ABO血型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血型的人群在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A型血型的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而O型血型的人则相对较少。
这种关联可能与血型抗原对血液凝块形成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有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被测者的ABO血型,并对ABO血型的遗传规律、分布情况以及与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ABO血型的测定在医学和血液输血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血液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58d8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b.png)
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ABO血型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ABO血型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血型间的抗体和抗原反应,加深对血型遗传规律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试剂,玻璃量筒、试管、移液管、洗涤皿、显微镜、抗A血清、抗B血清、洗涤液、试纸条。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玻璃量筒、试管、移液管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试纸条。
2. 取一张试验纸,用移液管吸取一滴被测血液滴在试纸上,分别滴加抗A血清和抗B血清。
3. 轻轻摇晃试纸,观察凝集反应。
若出现凝集,表示被测血液中含有相应的抗原。
4. 观察血型凝集反应结果,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被测血液在抗A血清中出现凝集反应,而在抗B血清中未出现凝集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被测血液为A型血。
实验分析:根据ABO血型遗传规律,A型血的基因型可以是AA或AO,而B型血的基因型可以是BB或BO。
因此,被测血液为A型血,可能的基因型为AA或AO。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被测血液的血型,并对血型遗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结果表明,被测血液为A型血,可能的基因型为AA或AO。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简单的试剂和试纸条,成功地测定了被测血液的血型,加深了对ABO血型的理解。
同时,也展现了血型遗传规律的重要性,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血液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
2. 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操作要准确无误,避免误差产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ABO血型的测定方法,并对血型遗传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将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也为今后的实验操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4870d3c73968011ca2009132.png)
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凝集反应内容:四、直接凝集反应(一)玻片凝集反应—细菌的鉴定、ABO血型鉴定(二)试管凝集反应五、间接凝集反应(一)正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乳胶试验、间接血凝试验(二)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协同凝集试验(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试验、直接凝集反应(Direct agglutination reaction)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常用的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㈠玻片凝集反应(Slide agglutination test)玻片凝集反应是将已知的抗体直接与未知的颗粒性抗原物质(如细菌,红细胞等)在玻片上混合,在有适当的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两者对应便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凝集物,即为阳性;如两者不对应,便无凝集物出现,即为阴性。
此法属定性试验,主要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人类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等。
⒈细菌的鉴定:【材料】⑴1∶20稀释的伤寒杆菌的诊断血清。
⑵伤寒杆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培养物、生理盐水。
⑶洁净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记号笔等。
【方法】⑴取洁净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划分为三格,并依次编号为1、2、3。
⑵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于玻片的三格内,各加2~3环。
⑶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灼灭菌,冷却后自平皿挑取少量大肠杆菌置于第2格生理盐水中混匀。
然后,同法分别取少许伤寒杆菌于第1格及第3格,与生理盐水混匀。
⑷用灭菌接种环于第2格加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并混匀,同法取伤寒杆菌诊断血清2~3环,加于第1格中混匀。
⑸轻摇玻片,静置1~2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如上述混合悬液由均匀混浊状变为澄清透明,并出现大小不等的乳白色凝集块者为阳性;如混合物仍呈均匀混浊,无凝集物者为阴性。
【注意事项】⑴每一待检菌均须作生理盐水对照,如对照凝集则表示细菌发生自凝,试验无效。
免疫学凝集试验
![免疫学凝集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7e21688cc850ad02df804143.png)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指导老师:陈玮— ___________ 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凝集反应和吞噬作用 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钟一鸣__1■直接凝集反应——ABO 血型鉴定【实验原理】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称为直接凝集反应。
常用的包括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实验, 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 与受检颗粒性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从病人标本中分离得到的菌种的诊断或分型, 也可用于红细胞ABO 血型的鉴定。
在ABO 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 A 、B 抗原而分为A (含A 抗原)、B (含 B 抗原)、AB (含A 、B 抗原)、O (均不含A 、B 抗原)型。
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抗 B 抗 体试剂和抗A 抗体试剂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 A 、B 抗原。
表1 ABO 血型鉴定表血型 抗A 分型试剂抗B 分型试剂A + -B - + AB + + O--【实验现象】汗巧‘丛漿实验报告专业:临床医学 _______________ 姓名:曹静 _________________学号:3120102956 ___________ 日期:2014.12.8 __________ 地点:教A401 _______________1)•在抗A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均匀分散,虽有时会见红细胞在圆孔中间沉积,但再加以摇晃便可发现红细胞分散。
整体液体较为浑浊2).在抗B抗体中,可见红细胞在圆孔中央凝集成块,加以摇晃也不分散,周围液体较为澄清。
【实验结论】该受试者血液红细胞含B抗原,为B型血【实验讨论】1)实验时应当注意抗体和抗原的比例。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b5227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1.png)
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1. 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多糖或脂质等大分子化合物。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发挥免疫作用。
2.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用于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三、实验步骤1. 制备试剂将所需试剂按比例配制好,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2. 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离心、稀释等。
3. 加入试剂将样品加入已经配制好的试剂中,并混匀。
4. 观察结果观察混合液是否出现凝集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 试剂的配制和消毒处理应注意卫生和安全。
3. 样品处理时应注意离心速度和时间,避免对样品造成损伤。
4. 操作时应注意洁净卫生,避免污染试剂和样品。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凝集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待测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或抗原。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免疫学凝集反应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了凝集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这对于我们今后在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学实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免疫学实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dd24c9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11.png)
思考题
• 凝集试验有哪些?可用于检测的原理是什 么?
精棉球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标记玻片:取玻片一张,一分为二, 分别标记为抗A,抗B。
2、采血:用酒精棉球消毒被检者左手无 名指或中指内侧,用采血针刺破皮肤, 用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稍加挤压,使 其流出第二滴血,装入盐水试管,摇匀, 即成血细胞悬液。
3、加抗血清:滴加抗A,抗B血清于玻片 标记处
4、加RBC:在抗A,抗B血清中滴加RBC 各一滴。
实验十一 ABO血型鉴定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与类型 • 掌握玻片凝集法操作与结果判断 • 熟悉ABO血型鉴定的原理与操作
玻片凝集法-ABO血型鉴定
• 试验目的 通过标准血清抗体鉴定红细胞上ABO血型 系统抗原,掌握盐水介质法进行ABO血型 系统正定型的基本操作方法和结果判断。
实验原理
• 根据IgM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上特 异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 用已知IgM类特异性标准抗血清与被检红 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反应(室温),若出现 凝集想象,表明被检红细胞膜上有与血型 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从而判断和鉴定被检 者的血型。
实验材料与方法
• 试剂:抗A血清,抗B血清 • 材料:玻片,采血针,消毒干棉球,酒
5、混匀:前后左右摇动,观察有无血细 胞凝集出现。
6、结果:记录பைடு நூலகம்检者红细胞凝集情况及 血型鉴定结果
ABO血型结果判断
抗B
抗A
血型
-
+
+
-
+
+
-
-
试管凝集试验
• 多用于半定量试验,原则上是用定量抗原 悬液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 在保温静置后观察结果,以判定受检血清 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f244412e3f5727a5e962d4.png)
实验一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法和试管法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了解凝集反应基本类型及血型鉴定的各种方法包括正、反定型,血型板鉴定法和血型卡鉴定法。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为四种。
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器材]1.器材:光学学显微镜,消毒缸2.材料:消毒干棉球,一次性采血针,载玻片,玻璃试管,一次性带刻度朔料吸管,医用黄色垃圾袋3.试剂:75%医用酒精,0.9%NaCl注射液,抗血清试剂抗A、抗B[内容与方法](一)玻片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1ml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载玻片1块,在中间用蜡笔画一条竖线,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载玻片两端。
3. 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4.肉眼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若肉眼观察不明显,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微小凝集5.记录凝集情况,判定受检者的血型。
(二)试管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试管2支,分别标记上A、B字样,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中3.用一次性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2支标记试管中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实验2、凝集反应(一)
![实验2、凝集反应(一)](https://img.taocdn.com/s3/m/b6221769a417866fb84a8e2e.png)
• 实验方法:
对照区 试验区
NS 1d 抗伤1d 加伤寒菌液各1d 充分混匀,室温下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 结果观察:
1. 对照区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浑浊的乳状 液。 2.试验区,伤寒菌液(Ag)与相应的Ab发 生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为阳 性。 如与对照相同则为阴性。
反向间接血凝法
• 定义:
• 实验方法:
将待检血清作一系列倍比稀释,同微量法。
(ul) 1 2 3 4 5 6 7 8(对照) NS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血清 25 25 25 25 25 25 25 弃25 致敏SRBC 各加 25ul 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混匀30秒,37度水浴,45~60分钟 后观察结果。
实验2、 凝集反应(一)
凝集反应的定义
• 凝集反应:颗粒性Ag或可溶性Ag(Ab)与 载体颗粒结合成的致敏颗粒,与相应Ab (Ag)发生特异性反应。在一定条件下, 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Ag,与相应Ab直接 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现象。 • 间接凝集反应:必须借助颗粒性载体,将 可溶性Ag(Ab)致敏载体,成致敏颗粒, 察
实验内容
• 直接凝集试验:玻片法 • 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血凝法 妊娠胶乳试验
玻片法凝集反应
• 原理:颗粒性Ag(细菌、红细胞等),与 相应Ab直接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 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 意义: 1. 定性试验,可用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 来测未知的抗原。 2. 可用于细菌分型、ABO血型鉴定等。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Ag挂在一个无 关免疫的载体上,制备成颗粒Ag, 与其相应的Ab相结合。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如果是将Ab制备成 颗粒性Ab,与其相应的Ag相结合。
abo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
![abo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4f99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8.png)
abo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常见的血型系统之一,用于描述人们的血液类型。
ABO 血型由两种糖类抗原A和B以及血清中的两种抗体Anti-A和Anti-B组成。
在ABO血型鉴定中,根据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以及供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可以确定其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实验原理基于凝集反应。
在实验中,将待测血清与已知类型的红细胞混合,通过观察混合物中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该血清是否含有相应抗体。
如果混合物中发生凝集反应,表示待测血清中含有与供体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例如,如果混合A型血液和Anti-A抗体,会出现凝集反应,因为A型血液上有A抗原,Anti-A抗体能与其结合形成凝集。
同理,如果混合B型血液和Anti-B 抗体,也会出现凝集反应。
此外,如果混合O型血液和Anti-A、Anti-B抗体,不会出现凝集反应,因为O 型血液上没有A、B抗原。
总之,ABO血型鉴定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凝集反应,通过混合血清和已知类型的红细胞,根据是否发生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该方法方便、快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凝集法血型
![凝集法血型](https://img.taocdn.com/s3/m/1176c7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b.png)
凝集法血型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通过利用特定的凝聚剂,如抗A、抗B或抗AB抗体等,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从而确定血型。
下面是凝集法血型测定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1. 准备试剂: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凝聚剂,如抗A、抗B或抗AB抗体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缓冲液作为反应介质。
2. 采集血液:采集待测血液样本,通常使用静脉采血。
采集后应尽快将血液稀释并离心,以分离红细胞。
3. 加入凝聚剂:将准备好的凝聚剂加入到红细胞稀释液中,形成凝集反应。
注意控制凝聚剂的浓度和反应时间。
4. 观察结果:凝集反应发生时,红细胞会发生聚集,观察到明显的凝集现象。
通过观察结果可以确定血型为A、B或AB。
5. 结果判断:根据观察到的凝集程度,结合已知的对照样本进行判断。
通常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结果。
在凝集法血型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血液样本的质量: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采集新鲜的血液样本,避免溶血和乳糜血。
2. 离心速度和时间:离心速度和时间会影响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效果,因此需要控制好离心条件。
3. 凝聚剂的质量和浓度:凝聚剂的质量和浓度会影响凝集反应的强度,因此需要确保使用的凝聚剂符合质量标准,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4. 反应温度和时间:反应温度和时间会影响凝集反应的进程,因此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
总之,凝集法血型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通过利用特定的凝聚剂与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以确定血型。
在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血液样本的质量、离心条件、凝聚剂的质量和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2) 凝集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d18b0d91a37f111f1855bd0.png)
第五章(2)凝集反应Chapter 15 Agglutination Test第一部分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目的要求·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临床应用;熟悉:凝集反应的技术要点、实验影响因素、方法评价、间接凝集常用的载体;了解:凝集反应各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1。
凝集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2。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3。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间接血凝试验,胶乳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
4.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5.抗球蛋白试验。
第二部分测试题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2.玻片凝集实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玻片凝集试验A。
菌种鉴定 B。
血清学分型 C。
人类ABO血型鉴定D.定量检测前筛选试验 E。
血清抗体效价测定4.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B.“+或++”C.“++”D.“+++”E.“++++”5.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6.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二)多项选择题(X型题)1.实验中,促进凝集现象的措施有A.低温离心 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 C.加入右旋糖酐或葡聚糖D.用胰酶处理 E.加入抗原2。
实验2 凝集反应-ELISA(双抗原夹心法)
![实验2 凝集反应-ELISA(双抗原夹心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07c61da21614791711284d.png)
4
ABO血型鉴定步骤
红细胞悬液的制备(用于血型鉴定及ELISA实验) 1. 取EP管1支,加入5滴生理盐水 2. 消毒耳垂或手指皮肤 3. 用采血针采1-2滴血,加入盛有生理盐水的EP管中混匀 4. 2000rpm,离心3min
取上清用于ELISA实验
5. 取红细胞悬液用于ABO血型鉴定 6. 取已加有抗A血清与抗B血清载玻 片 1张,分别加入待测抗原各 1 滴, 并用牙签混匀。 7. 置室温5 分钟左右观察结果。
5
ABO血型鉴定的判断
抗A型标准血清 抗B型标准血清 抗A型标准血清 抗B型标准血清
B 型 A 型
示 意 图
抗A型标准血清 抗B型标准血清 抗A型标准血清 抗B型标准血清
O 型
AB 型
注意事项
用牙签研磨时,注意防止将抗A血清带到抗 B血清中,反之亦然。
如果凝集现象不太明显时,可用显微镜观察。
9
10
实验报告
玻片凝集反应-ABO血型鉴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
免 疫 学 实 验 课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1
实验内容
1、ABO血型鉴定--玻片凝集反应(1份/1人)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ELISA法(1份/1人)
2
(一)玻片凝集反应
已知抗血清与未知颗粒性抗原置于 清洁玻片上,在一定的条件下,若两者 相对应,则会发生凝集。本方法主要用 于抗原的定性分析,如菌种鉴定、ABO 血型鉴定等。
7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测 ——双抗原夹心ELISA法
测定原理 采用纯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检标本,当标本中存在抗HBs时,该抗体与包被HBsAg结合,再加入辣根 过氧化物酶标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HBsAg –HRP),最后形成HBsAg-抗HBs-酶 标记抗原复合物,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7488da23a26925c52cc5bf90.png)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
加样
+-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凝集反应
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应用:检测未知Ag或Ab
分类:
1.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法---ABO血型鉴定、菌种鉴定
试管法---肥达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待测者ABO血型
材料: 抗A和抗B血清, 生理盐水, 载玻片, 采血针等.
实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Βιβλιοθήκη 样+-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放射物标记技术 酶标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组化技术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直接法
原理:间接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不显色
洗涤
洗涤
1.包被已知抗原 2.加入待测标本 (未知抗体?) 3.加入酶标二抗 (即抗抗体 :抗人Ig的抗体) 4.加入底物
颜色改变 = 待测标本中存在抗体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玻片置于消毒缸中 塑料滴管弃去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免疫标记技术: 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标记物相结
合的新技术,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未知的抗原 或抗体。
免疫标记技术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凝集反应
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应用:检测未知Ag或Ab
分类:
1.直接凝集反应: 玻片法---ABO血型鉴定、菌种鉴定
试管法---肥达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待测者ABO血型
加酶标二抗
+
-
抗原抗体 复合物
游离
洗涤
+
-
加底物
每孔加底物 A and B 各一滴 混匀, 37 ℃ 10 min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思考
ELSA实验中,待测标本是否含有乙 肝表面抗体?为什么?
ABO血型鉴定实验中,待测者的血型 属哪一型?为什么?
血型鉴定在临床中有什么应用?
步骤:
1、加入待检标本50ul;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分别各加1滴)
go 2、加入酶结合物1滴/每孔,混匀,封板,
37℃30min 3、弃去每孔液体, 用洗涤液洗涤每孔,5秒×5
次, 拍干板
4、每孔加显色液A、B各1滴, 混匀, 37 ℃1015min
5、肉眼观察颜色深浅 (+:蓝色; —:无色)
材料: 抗A和抗B血清, 生理盐水, 载玻片, 采血针等.
实验方法
准备生理盐水管:0.5ml / 管
制备红细胞悬液: 碘酒、酒精消毒无名 指端, 采血, 1或2滴血液滴入生理盐水 管中
载玻片两端分别加抗A, 抗B血清各1滴
载玻片两端分别加红细胞悬液各1滴, 混 匀, 10-15分钟内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