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ffcbcc281e53a5802ffb5.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3.会正确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习重点和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学习过程:➢合作探究1、实验:如右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10s,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问题:人凭感觉能否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为了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什么工具?2、将自制温度计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3、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沸水的温度定为。
5、人的正常体温是37℃,读作:;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6、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观察三种常见温度计,说出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各是多少。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量程-20℃~110℃分度值1℃使用时:Ⅰ: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或容器;Ⅱ: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示数后再读数;Ⅲ: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选填“要”或“不要”)。
与温度计中的液注面相平。
7、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的升高,发生,通过细管挤到直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__ _(选填“可”或“不可”)离开人体后读数。
使用后,必须用力甩,使留在直管中的水银退回到玻璃泡中。
➢自我检测:1、下列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甲:乙:2、下图是利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其中正确的是(),错误的请你指出错误之处:(1);(2);(3)。
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则实验值比真实值;若仰视,则实验值比真实值。
4、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A.38℃ B.37℃ C.36.5℃ D.35℃➢课后反思:甲乙。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导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温度导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d898c551810a6f424860f.png)
第1节温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类比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广口瓶、细玻璃管、酒精灯、烧杯、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几种图片:春天凉爽宜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交流各个不同的季节对温度的感受情况。
实验引入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
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推进新课一、温度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1.共同探究: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253d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7.png)
温度导学目标:(1)熟悉温度计结构、了解其原理,把握如何读和写温度值,这是正常利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通过实践,学会如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从而培育观看能力和应用能力(3)把握体温计的利用方式,了解体温计与其它温度计的不同的地方导学重点:熟悉温度计结构、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体温计内的缩口设计)。
导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利用和注意事项。
学法指导:一、通过生活的资料,了解温度应用的社会价值。
二、从实际生活的常识中解决温度计的应用问题。
自主学习:(利用课前20分钟自习时刻完成)教材助读自学讲义,完成以下题目一、温度:二、温度计:一、原理:二、经常使用类型:、、三、摄氏温度:一、符号:;读作:二、读法:-4.7℃:或4.7℃:或3、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0℃);的温度是100摄氏度(100℃)4、人的正常体温、我国的最高气温、最高气温、较理想的气温。
四、温度计的利用:一、温度计的量程是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和的温度范围二、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指温度计的温度值3、实验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别离是多少?4、温度计的利用方式(P49)(1)、(2)、(3)、五、体温计:一、作用:二、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其作用是避免水银、3、利用:每次利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其他温度计不许诺甩)二、我的疑惑课后拓展提升能力一、“45℃”应读作___ ____,“-30℃”应读作____ ___。
二、广州市某天录得中午气温28℃的气温,在夜晚又测得11℃的最低气温,那么该天最大气温差是________℃。
3、某人用一支体温计测得某甲的体温是40.5℃,该人当即又将该体温计消毒后给正常体温的乙测体温,测出乙的体温是______。
能力提升: 见《综合能力训练》部份。
我的反思:课堂表现评判:小组得分个人贡献分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ee0e88376baf1ffc4fadd6.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知识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2、(能力目标)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预习巧导航1、温度: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1)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测温物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_____________。
把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___________和 _________ 。
使用温度计时:①其玻璃泡应________浸入被测物(如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或________ ;②要等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 之后才能读数;③读数时,应让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测物中。
④读数时,眼的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深探究(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___、量程:,细管的好处是,读数时 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学点一】温度1、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棉袄夏天穿背心?2、温度:物体的程度。
生活常用单位是、3、摄氏温度:规定4、37℃读作;—4、7读作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72fff3169a4517623a379.png)
课题:温度
【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2.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知道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难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备注栏
学生活动一
实验现象:把两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将左右手指同时放人温水中,两手对“温水”的感觉()(选填“相同”和“不同”)
结论: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选填“是”和“不”)
学生活动二
将自制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
在热水中,管中水柱()
在冷水中,管中水柱()
讨论原因,在热水中时,小瓶中染色的水体积(),反之在冷水中时染色的水体积()。
结论:温度计的原理()
学生活动三
看书P47页,完成下列内容: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
2、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短不同之异
B.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普通温度计没有
C.使用体温计需用力甩动,把液柱甩到35℃以下,一般温度计不能甩动
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观察示数,一般温度计不能离被测物体
3、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学生活动四
1、利用手边的温度计,测出一杯水的温度是
2、总结温度计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同一杯水平视时温度读数是、仰视时温度读数是、俯视时温度读数是
学生活动五
1、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结构上:
使用上:
课后练习
1、0℃的冰与0℃的水比较()A.冰冷B.水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092cda417866fb94a8e63.png)
温度【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2.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5.知道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难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考点一: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2、测量(1)温度计的原理(2)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a、测量时应将____________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b、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后读数,读数时,________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_________。
c、使用体温计测温前要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的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__。
2、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A B C DA B C D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情况中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的甲温度计的示数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记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考点二:物态变化(一)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3、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 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 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例题:1、(2017 山西)19.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_.(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进后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42d55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b.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温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二、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三、自主探究(一)我们把物体的叫温度。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二)要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具——进行测量。
完成教材P47“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
试验后回答下列问题: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这就是现象。
2.用手心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同桌讨论后总结:①温度计的构造:。
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三)阅读教材P48“摄氏温度”,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37℃”读做,“-20℃”读做或。
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我国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
(四)阅读教材P49“温度计的使用”,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
如果所测温度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①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相平。
小组讨论: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五)阅读教材P50“体温计”,完成以下填空。
1.体温计用于测量。
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分度值是。
2.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直管内的水银甩下去。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e02a7eaaea998fcc220e9d.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3、1《温度》课标要求:l、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l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考纲要求:1、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2、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学习目标1、能够述说温度的概念。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重点)【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结合导学案中的问题,认真研读教材,进行归纳总结,解答完成所有问题。
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组长做好监督检查,还要认真参阅学法指导。
导学过程学法指导课堂流程:1、情境导入约2-3min二、明确目标约2min三、预习导学约6min自主学习教材第47--50页并完成以下内容(自主学习时,注意双色笔的使用,已解决问题用蓝色或黑色笔写在导学案上,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勾画,本环节时间约6min,请注意时间的分配)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是指物体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规律制成的。
3、常见的温度计有。
其构造为: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思考:温度计的液泡壁做得很薄,液泡做得很大,而毛细管却做得很细。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二:摄氏温度4、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C或℃,它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读作。
5、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C,的温度规定为100C,0C和100C之间100个等分,每个代表1摄氏度。
6、温度计读数:人体正常温度37C读作:;北京一月分平均气温-4、7C读作:或7、A、B两地的气温分别是5C,则地的温度高。
4、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约22min (探究实验时要抓紧时间,遇到疑难问题或发现新问题请用红色笔标注出来)我体验我快乐探究液体温度计的原理1、在阅读“想想做做”以及观察老师示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制作温度计并应用自制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3ae136a76e58fafab003ef.png)
第一节温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课前预习: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B.-6℃.C.6℃ D.16℃.3、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互学探究:探究一:什么是温度?看看右边两幅图,组内成员相互说说有什么感觉?能说说什么是温度了吗?试试看。
归纳: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探究二:温度计的原理、种类1.原理: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思考:为什么要装带颜色..的水?为什么要插一根细.玻璃管?(小组讨论)现象: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我们发现,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小瓶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选填“高”或“低”)。
结论:细管中水柱位置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水的热_____冷______。
得出: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b2f3eceff9aef8951e066a.png)
第1节《温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度的刻度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学习重点】1.摄氏温度的规定及其读法和写法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特点【自主预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上的符号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这种表示温度方法的单位叫摄氏度,符号是℃。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是1℃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弄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4.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其他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合作探究】探究一:温度活动1: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摸一下三个烧杯,感觉有什么不同?感受:感到一杯水是热的,一杯是温的,一杯是冷的。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探究二:温度计问题: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这种感觉可靠吗?探究实验: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两只手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冷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热的(填“冷”或“热”)。
结论: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得使用测温工具----温度计。
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再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
观察到的现象: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 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aa5b9011ca300a6c390ff.png)
一、二、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3、了解温度计的读数及自然界常见的温度;4、掌握不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目标问题化: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怎样读数?(0˚C、100˚C、1˚C)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哪些问题?(选择温度计、读数)体温计为什么要有细管?怎样使用?四、学习过程:1、温度的概念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手放到冷水和热水里,问:有什么感受?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可靠吗?小实验:让一名学生把两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
怎样才能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引出温度计【演示实验】——自制温度计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水柱上升;放到冷水中,观察到水柱下降。
【小组讨论】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得出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装液体的玻璃泡、毛细管、带刻度的玻璃外壳;热胀冷缩)3、摄氏温度【自主学习】P48(1)摄氏温度的符号是什么?(2)0˚C和100˚C是怎么定义的?(3)1˚C是怎样规定的?(4)下图的的温度是甲图读作;乙图读作。
【课堂巩固】《创新》P28填空T1~44、温度计的使用拿出三种温度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问学生应该用哪种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量程的选择【自主学习】P49-50实验做实验时要注意哪些要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测量水的温度强调正确使用温度计:5、体温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1)体温计跟普通温度计有什么不同?(2)怎样使用体温计?(3)体温计的读数解决体温计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6、【自主学习】科学世界了解一些先进的温度测量仪器及其工作原理。
7、课后巩固《创新训练》P29~30。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3.1 温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3.1 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2432d3de80d4d8d05a4f40.png)
课型:新授课设计:审核:审批: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月日星期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一、解读目标 3分钟1、能说出温度的概念,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体温计的特殊使用方法。
4、重点、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二、夯实基础 12分钟1、阅读教材P47,了解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用来表示物体的。
2、阅读P47“温度计”部分:自制温度计。
回答:(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选填大或小),这就是现象。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什么?小组讨论后总结:①温度计的构造: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3、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三、能力提升 15分钟温度的单位除了摄氏度之外还有用K (开尔文)来表示,通常把绝对零度-273、15℃记做0K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上与其它温度有很大的区别体温计使用前如果没有甩,那么它指示的温度只升不降。
分析:观察如下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判断正误,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误的原因。
2、体温计的量程是到,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
(难度:★★★)四、总结梳理 5分钟原理:温度计温度的单位及符号:使用前:温度计使用:使用中:读数时:五、过关检测 10分钟1、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低些B、冰的温度低些C、温度相同D、无法确定2、常用的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做成的。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3.1温度 导学案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3.1温度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f7d15181c758f5f61f67db.png)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实验操作,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1.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1、实验体会:①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②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2、抽学生做书47页开篇实验,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也不同。
)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温度计的用途: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种类:①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②实验、观察并得出:这只小瓶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判断的。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师: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第三章 第1节 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96534b0171fe910ef12df8ba.png)
三章1节温度(学案)秋扒中学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6、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一导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气温高减少衣服,气温低增加衣服,以防中暑和感冒。
本节学习“温度”。
二学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1、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P47后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________的。
2、观察图3.1-2甲是___________温度计,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乙是_______、量程是__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丙是_________,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3、把手捂到温度计的液泡上,仔细观察温度计液柱的变化,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_____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利用___体的___________工作的。
4、阅读P48“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3)“-15.6℃”读作:或。
(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__,我国最高气温是_______,最低气温是_______5、阅读P49-P50“温度计的使用”和“体温计”部分,完成以下问题:(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温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66df04650e52ea55189845.png)
温度水中冰箱冷冻室温度,然后先把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甲:乙:丙:丁:、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此,,你用什9、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附:答案液体热胀冷缩 2、38.8℃ 38.8℃3、B4、7℃ 9℃ 17℃ -4℃5、D6、C7、略 8、BAFCDE 9、ACD 10、38.2℃课后反思:本人对自己的这堂课有如下的一些想法。
1、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动手实践,课堂气氛活。
在课题导入部分,我在学生桌子上放上两杯水,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物体的冷和热,这样就引出了“温度”。
全过程耗时少,过渡自然,课堂气氛也活跃。
2、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教材安排了“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我考虑到我们物理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必定会发现自制温度计的不足,自然地想到怎样改进自制的温度计等许多深层次问题,这正是科学探究的具体应用。
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想办法解决,正是我们物理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其效果是不进行教材特殊处理时所无法达到的,我自认为这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再就是在学生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测量完水的温度后,自然地引导到我们在生病时,需要用体温计量体温,能不能用实验用温度计测体温呢?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如何改进?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进入了体温计的学习。
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同学们在小组有序地开展实验活动,更加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使实验效果十分明显。
做到了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并在互相和谐合作的前提下达到了实验效果的最优化。
从一开始的温度的引出,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验证、在总结……学生们的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我只是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 )](https://img.taocdn.com/s3/m/75a7ee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掌握温度的测量和转换方法;3.了解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二、学习内容1.温度的定义;2.温标及其转换;3.温度的测量方法;4.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三、学习重点1.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温度的测量和转换方法。
四、学习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五、学习过程1.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用于描述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活跃程度。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 温标及其转换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 (℉ - 32) × 5/9;•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公式:℃ = K - 273.15。
3. 温度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温度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温度计: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通过测量物质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红外测温仪: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来测量温度;•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材料形成的热电偶,在温度变化下产生电势差,从而测量温度。
4. 温度的影响和应用温度对物体的性质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温度升高,物体的电阻也会随之增大;•温度升高,许多物质会发生热膨胀现象;•温度变化还会引起物体的相变。
温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温度测量在气象、医学、工程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和家用电器中非常重要,可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六、学习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定义和单位,了解了常见的温标及其转换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温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练习1.现在气温是18℃,请问摄氏温标下对应的华氏温度是多少?2.将20℃转换为开氏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55ccbfc4ffe473268ab36.png)
,读
作
.
5.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3/5
6.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 39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
来测量体温是 37.5 ℃和 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测
分别是( )
A.37.5 ℃和 40 ℃
B.40 ℃和 40 ℃
一
C.39 ℃和 40 ℃
D.39 ℃和 39 ℃
7.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
测
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学科:物理
年级: 八年级
课
第一节
课时 1
课 新授课 教师活动
题
温度
型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温度的定义
学
2、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和体温计
习
3、知道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点 4、了解其它的温度计
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 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
活动,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 20 度
B.零下摄氏 20 度
C.负摄氏 20 度
D.零下 20 摄氏度
2.在下图温度计中,甲的示数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27f9e0b90d6c85ed3ac60d.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三环:自学展示反馈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本章共有4节:1.第1节“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升华和凝华”,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学习本章知识,应多联系生活实际现象,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探究,领悟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图象法:本章中用温度—时间图象表示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和规律,涉及的图象有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水的沸腾图象.第1节温度课题温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要用温度计.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弄清它的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4.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其他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备课笔记新课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季节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1)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这些状态可以相互转化.(3)状态变化受温度影响.同学们回答得很对,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那么我们如何去判断温度的高低呢?用什么测量仪器去测量温度呢?学完本课,你就会明白了.进行新课温度和摄氏温度1.温度及其测量工具我们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人们有时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这种感觉真的可靠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参见教材P47实验),用我们皮肤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实验过程: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教师可选择多名同学上台进行实验体会,其余同学认真观察,比较两个手指的感觉,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用符号t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2.自制温度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P47“想想做做”来自制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为什么要用小瓶?为什么要用细管?(3)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4)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及补充)(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使用小瓶是为了在装少量水的情况下,而水的深度较大,以便淹没细管下端,同时少量的水也可以使瓶中水热胀冷缩现象更明显,以便观察,使用细管也是为了使细管中水柱位置变化更明显,以便观察.(3)这个仪器的缺点是只能比较温度的大小,而不能准确测出温度值,改正方法是在细管上校对刻度,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4)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液面上的刻度值,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3.观察常用温度计的结构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备课笔记易错提示: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别”,物体较热,我们就说它的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小组问题讨论:玻璃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进行新课生1: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生2: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生3: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生4: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4.摄氏温度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摄氏温度”,并进行讲解.摄氏温度(多媒体课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做“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8“小资料——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使学生对自然界中常见的温度值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表中的空白,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温度处于什么范围内,对于具体的温度值可以让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再填上.)板书:摄氏温度用字母℃表示,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例1】(多媒体展示)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解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不论冰多一些还是水多一些,不论环境温度是高是低,两杯水的温度都是0℃.答案:C规律总结:(1)液体温度计结构特点及制作原理(2)根据测温环境的不同,温度计的测温物质一般也不相同,如实验室用温度计一般选用煤油或水银为测温物质,在寒冷的北方所用温度计选酒精为测温物质,而体温计一般使用水银做测温物质.特别提醒: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能长时间放置的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进行新课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板书:使用温度计测量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指示的示数分别为、 .解析:甲图的示数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10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20℃-10℃)÷10=1℃,即分度值为1℃.乙图中的刻度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0℃-10℃)÷5=2℃,即分度值为2℃.观察甲图,其刻度值从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下方,示数为零上温度.液柱在10℃以上6小格处,每小格表示1℃,即10℃以上6℃,所以读数为16℃.观察乙图的刻度值,数值从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上方,示数为零下温度.液柱在-10℃以下4小格处,每小格表示2℃,即液柱在-10℃以下8℃,读数应为-18℃.答案:1℃2℃16℃-18℃2.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多媒体课件)规律总结:目前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大多数是液体温度计.根据所充液体的不同,液体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甲苯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等多种.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是靠其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感觉温度变化的.也就是说,液体温度计中的工作物质一定要保持液态.规律总结:(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内的液面相平,仰视时读数会偏小,俯视时读数会偏大.(2)判断零上与零下: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大的即为零上,沿液柱上升方向数字变小的即为零下;读数时均沿数字由小到大的方向读取.进行新课体温计1.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特别提醒: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若被测体温低于原始示数,则所测结果仍为原始示数;若被测体温高于原始示数,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特别提醒:在使用体温计测体温时,体温计自身“只升不降”.进行新 课 教 学 板 书教师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2)①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②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玻璃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板书: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玻璃管上有缩口,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体温计前要将水银柱甩下去,再进行测量,否则读数不准,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2.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我们知道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那么这三种温度计在构造和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发言.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并进行总结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区别(多媒体课件)【例3】(多媒体展示)一支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去,用它先后两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8℃和39℃,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是38℃,乙的体温是39℃B.甲的体温低于38℃,乙的体温是39℃C.甲的体温不高于38℃,乙的体温是39℃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的体温无法确定解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上升到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来不及退回到玻璃泡中就在缩口处断开,仍保持原来的示数,所以,如果体温计示数为38℃,则用它测38℃及以下的温度时示数都是38℃,用它测38℃以上温度时,示数与被测温度相同.答案:C教材习题解答【教材P47“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想想看,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道理来测量温度的?怎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备课笔记教学板书教学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和温度计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定,认识了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涉及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好.教材习题解答解: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为了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先在细管上标上刻度,如放入冰水混合物(0℃)中,细管上标上相应刻度0 ℃,再放入沸水(100℃)中,标上相应刻度100℃,在0~100℃之间,分成均匀的100份,标上相应的刻度值,这样自制温度计就做成了.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完全浸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教材P52“动手动脑学物理”】1.图中各个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多少(每个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解:甲:8℃乙:9℃丙:18℃丁:-4℃2.在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在每个课间测出教室的温度,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上描点并画出晴天及阴天两种天气的温度—时间图象.通过比较,你能看出这两种天气温度变化的规律吗?解:自己找一个寒暑表,动手测一下,并完成此题.3.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的多少通常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上图),就是用双金属片做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解: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形或直螺旋形的结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弯曲程度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值.如图所示,当温度升高时,由于铜片比铁片膨胀显著,螺旋将通过金属线带动指针向右偏转,反之,当温度降低时,指针向左偏转.备课笔记教材习题解答4.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273.15℃,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解: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K)=t(℃)+273.15.难题解答【例4】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4℃,在沸水中的读数是96℃,则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9℃(如图所示),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解析:方法一: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温度为4℃,而在沸水中的温度是96℃(标准大气压下),此温度计在4℃和96℃之间等分了(96-4)份,用这个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对照,可以算出该温度计的1等份相当于100℃96-4.而这支不准的温度计示数是29℃时,它与4℃之间是(29-4)等份,则准确温度的数值为100℃/(96-4)×(29-4)=27.2℃.方法二:由于温度计温度与液柱长度成正比,所以,(96-4)/(29-4)=(100-0)/(t-0),从而t=27.2℃.这种方法在解题中用得较多.方法三:设实际温度为t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温度计每1等份表示温度为k,依题意可得温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式为:t=kt+b①当t=0时,t′=4;当t=100时,t′=96,代入①式得方程组:4=0k+b96=100k+b解方程组得k=0.92,b=4再将k、b代入①得t′=0.92t+4②将t′=29代入②式得29=0.92t+4,解得t=27.2℃.答案:27.2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技巧总结:对于不准确温度计,计算温度时,关键是抓住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温度计内细管内径不变,温度计中液柱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备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
课题学情预设环节学生学习内容及要求
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3、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5、了解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读目标
观察法、讨论法。
结合课本,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与对子进行讨论、
完成学习任务
学法指导
定向自学温度
1、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如下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
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
“冷”或“热”)。
结论: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的。
3、要想准确测量温度需要用。
针对训练:
0℃的水和0℃的冰相比较()
A、0℃的水较冷
B、0℃的冰较冷
C、无法比较冷热
D、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温度计
阅读“温度计”部分,然后进行试验:自制温度计。
要求:(试
验完成后,小组讨论后总结回答):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选填“大或小”),
这就是现象,这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家庭和实验
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定
向
自
学
2、温度计的分类:、、。
摄氏温度(阅读“摄氏温度”部分,完成以下填空)
1、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
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
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3、“-15.6℃”读作:或。
4、了解一些常见的温度值,课本48页。
针对训练:
1、思考: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稳定后
长20cm,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稳定后长为40cm,
将它放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稳定后长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
______℃。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
B、开水的温度 D、我国江南冬季最低气温
温度计的使用
阅读“温度计的使用”部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
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
的现象,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
的现象。
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
(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
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液柱的相平。
针对训练:
1、下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
定向自学
检查讨论2、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
顺序填写在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 .使温度计和被测
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
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温计
1、体温计用于测量。
2、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体温
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被设计成细管,可以防止水银
玻璃泡;使用体温计前要,将玻璃泡内的水银甩回玻
璃泡。
其他温度计甩。
针对训练:
1、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人读数,为什么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体温计?
2、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7℃,39℃,38℃,用甩过
的体温计测量甲,体温计读数为,然后直接测量乙同学,
其示数为,最后直接测量丙,其示数为。
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
检查预习情况
讨论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讨论在小组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
展
示
反
馈
展示小组在定向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11上海)1.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A.30℃ B.33℃ C.37℃ D.39℃
(11潜江)2.关于如图所示的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的示数为10℃ B.它的最小分度值为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1肇庆)3.如图所示,室温是______℃.
中考链接
反
思
总
结
1、已经掌握的知识
2、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3、教师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