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DNA的损伤和修复ppt课件

DNA的损伤和修复ppt课件

12
(a)亚硝酸修饰G、C、A;(b)羟基修饰C;(c)甲基磺酸乙酯修饰T(引自Russell,1992).
3、嵌入染料对DNA的损伤作用
吖啶橙 (Acridine Orange AO) 溴化乙锭 (Ethidium Bromide EB )
扁平染料分子
分子插入
TAO T
-A
TTTCG -
-ATTTTTCG - AO -T
❖ 自由基可导致碱基、核糖、磷酸基的损伤,引起DNA的结构和 功能异常。
最新版整理ppt
7
(三)化学毒物致DNA损伤
❖ 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 碱基类似物 碱基修饰物 嵌入染料
最新版整理ppt
8
1、碱基类似物(Base analog)
是指与DNA正常碱基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在DNA复制时掺入并与 互补链上碱基配对,从而引起碱基对的置换.
❖ 常见的DNA修复方式: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和重 组修复
最新版整理ppt
21
(一)直接修复
❖ 直接修复

细胞对DNA的某些损伤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加以修复
在单一基因产物的催化下,一步反应就可以完成。这种修复
方式叫直接修复。
包括:酶光学复活、嘌呤的直接插入、O6-甲基鸟嘌呤- DNA甲基转移、单链断裂重接等。
常见的损伤有:碱基脱落、碱基破坏、嘧啶二聚体形成、单链和 双链DNA断裂、DNA交联、DNA-蛋白质交联等。
最新版整理ppt
14
(一) 碱基和核糖的破坏
❖ 由于碱基或者核糖的损伤,在DNA链上形成不稳定位点,最 终可导致DNA链的断裂。
最新版整理ppt
15
最新版整理ppt
16
(二)错配

《DNA的损伤和修复》PPT课件

《DNA的损伤和修复》PPT课件
1. 转换 (transition):
同型碱基间的置换: 嘌呤代替另一嘌呤,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2. 颠换 (transversion):
异型碱基间的置换:嘌呤变嘧啶,嘧啶变嘌呤
整理ppt
6
点突变-镰刀型红细胞贫血
正常红细胞
镰刀型红细胞
整理ppt
7
血红蛋白HB基因发生碱基对置换,导致红细胞形状改变。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
4)条件致死突变:
在某些条件下致死,而在另些条件下成活的突变。
整理ppt
24
(二)从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1)同义突变:
碱基置换后,原密码子变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
的兼并性,因而改变前、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变,故
实际上不会发生突变效应。
DNA的损伤与修复
刘国红
整理ppt
1
第一节 DNA损伤的概念、类型、意义
整理ppt
2
一 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指DNA分子碱基顺序或数目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2-氨基嘌呤(2-AP)
整理ppt
47
5-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 酮式结构易与A配对;烯醇式结构易与G配对。 两轮复制后,A-T替换为G-C.或G-C替换为A-T.
酮式
烯醇式
整理ppt
48
2-AP是腺嘌呤A的类似物, 既可与T配对,也可与C配对。 A.T→ 2-AP.T→2-AP.C→G.C
1945.8 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当地居民受核辐射影响,肿瘤、 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DNA的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DNA的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18
精品ppt
5.1.3.2 碱基的修饰剂
❖ 某些化学物质通过对DNA分子上碱基的修饰 (base modification),改变其配对性质。例如, 亚硝酸能脱去连接在碱基环上的氨基,使腺嘌呤 脱氨基形成次黄嘌呤(I),后者与胞嘧啶配对, 而不与胸腺嘧啶配对。胞嘧啶脱氨基后成为尿嘧 啶,与腺嘌呤配对。
DNA的自发性损伤可以发生在复制 过程中,也可以由细胞自身产生的活 性氧或代谢产物造成。根据DNA损伤 的状况,和引起DNA损伤的原因,可 以将DNA的自发性损伤分作6种类型。
7
精品ppt
5.1.1.1 互变异构移位
互变异构移位(tautomeric shift)是碱基发生了烯醇 式-酮式结构互变,造成碱基配对发生改变,使复制后的 子链上出现错误。生理条件下,碱基上的基团主要以酮式 和氨基的形式存在,但也可能发生瞬间的互变异构,造成 碱基错配。如图所示,若 A以稀有的亚氨基形式出现,即 可与C配对,经过DNA的两轮复制,在1/4的子代分子中, A-T对变成了G-C对。因此在DNA复制时,若模板上出现 烯醇式或亚氨基异构体时,子链上就可能产生错配的碱基 对。
❖ 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机制,有两个方面的实际意义。 其一,防止DNA的损伤,是预防不少疾病的有效途径。
❖ 其二,在育种工作中,常常要诱发突变再筛选有优良性 状的植株或微生物株系。
4
精品ppt
❖§ 5.1 DNA损伤的产生
5
精品ppt
DNA损伤指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体内DNA双 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9
精品ppt
5.1.1.3 DNA复制的打滑
在DNA复制时,有时会出现模板链或新生链 碱基的环出(looping out)现象,被称作 DNA聚 合酶的“打滑”(slippage)。如图所示,第一次 复制时新生链一个或数个碱基的环出,在第二次 复制时,可引起同样数量碱基的插入。第一次复 制时模板链一个或数个碱基的环出,在第二次复 制时,可引起同样数量碱基的缺失。这种错误易 发生在模板上有碱基串联重复的部位,这些部位 即使发生碱基的环出,后面的碱甚配对仍然是正 确的。

河南科技大学遗传学课件第五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河南科技大学遗传学课件第五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基因突变
63
(一)点突变(碱基替换) ●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是指DNA分子上发生了 单个碱基的改变。 ● 特点:具有很高的回复率。
Welcome to Molecular Biology 第三节 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类型 三、基因突变的主要后果
59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突变(Mutation):是指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的核苷酸顺序或数 目发生改变。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
26
2. 碱基类似物对DNA的损伤 干扰DNA复制合成。
27
A
A
G
G
T
BU酮
BU烯醇
C
A
2-AP氨基
T
T
2-AP亚氨基
G
C
C
28
3. 碱基的修饰剂对DNA的损伤 某些化学诱变剂通过对DNA分子上碱基的修饰,
改变其配对性质。 脱氨基试剂:亚硝酸(nitrous acid,HNO2,NA) 羟基化试剂:羟胺(hydroxylamine,NH2OH,HA)
43
2. 核苷酸片段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
DNA螺旋结构有较大损伤变形时,则以核 苷酸切除修复方式进行修复。
44
原核生物DNA损伤 切除修复过程:
45
原核细胞NER系统蛋白质和酶的功能
蛋白质 UvrA UvrB UvrC UvrD DNA polI/II DNA连接酶
57
当DNA复制度过难关后
RecA-p很快消失
LexA gene on
SOS off
SOS repair 是一种错误倾向性极强的修复机制

《DNA的修复》PPT课件

《DNA的修复》PPT课件

• 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 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 就会切开Ap位点附近的磷 酸二酯键,并移去包括AP 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 DNA。
整理ppt
20
整理ppt
21
Base Excision Repair
整理ppt
22
---TAGC-----ATCG---
---TAGC--AU CG
---TAGC-----ATCG---
45
回复突变
回复突变:
基因第二次突变时,在第一次突变位点上 恢复成原来碱基的现象。这种几率在自然界很 小。
A--------a
a-------------A
习惯上说的“回复突变”,确切地说是
“校正突变”。
整理ppt
46
基因校正
基因的第二个位点突变,来 抑制第一个位点突变的表现型 效应。使第二次表现型恢复为 野生型、或成为有活性的突变 体。
• Causes of Mutations
– Spontaneous Replication Errors – Spontaneous Chemical Changes – Chemically Induced Mutations – Radiation
整理ppt
8
化学因素: 常见的化学诱变剂
化合物类别
CC
CC
相邻的胸腺嘧啶
整理ppt
13
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
可见光存在的条件下,在光复活酶作用下将UV引起嘧啶二 聚体分解为单体的过程。
过程 ①光复活酶与T=T结合形成复合物; ②复合物吸收可见光切断T=T之间的C-C共价键,使二
聚体变成单体;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2021/6/7
49
回复突变
基因内校正
基因内校正与起始突变发生在相同的基因内, 它可能是通过点突变也可能通过移码突变来实 现校正,不过点突变一般只能通过点突变来校 正,移码突变只能通过移码突变来校正。
如果是通过点突变来校正,一般是通过恢复一 个基因产物内2个残基(氨基酸残基或核苷酸 残基)之间的功能联系来实现的。具体机制可 能是2次突变相互抵消了2个残基的变化,从而 恢复了2个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致使基因产 物能够正确地折叠,或者是2个相同的亚基能 够组装成有功能的同源二聚体。
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由特定的烷基转 移酶催化
DNA链断裂的直接修复——由DNA连接酶 催烷基化碱基的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切除修复先切除损伤的碱基或核苷酸,然后, 重新合成正常的核苷酸,最后,再经连接酶重 新连接,将原来的切口缝合。整个切除修复过 程包括识别、切除、重新合成和重新连接。
2021/6/7
9
DNA损伤的因素和损伤的主要类型
损伤类型
实例/原因
碱基丢失
自发脱碱基(热、酸),脱嘌呤>脱嘧啶,104嘌呤脱落/天/细胞(恒温动 物)
碱基修饰
形成碱基加合物,例如,8-羟基脱氧鸟嘌呤(离子辐射或活性氧),6-烷 基鸟嘌呤(烷基化试剂)
碱基交联 嘧啶二聚体和6-4光产物(UV)
碱基转换 C→U,A→I(自发脱氨基),100碱基脱氨基/天/细胞
回复突变与突变的校正
(一)回复突变 如果在老的突变位点上发生第二次突变,致使原来的
表现型得到恢复,这样的突变被称为回复突变。表现 型能够在回复突变中恢复可能是因为突变点编码的氨 基酸变成原来的氨基酸或者性质相似的氨基酸,从而 使原来的突变的蛋白质功能得到全部或部分恢复。 (二)校正突变 校正突变有时被称为假回复突变,它是指发生在非起 始突变位点上但能够掩盖或抵消起始突变的第二次突 变,它分为基因内校正和基因间校正。

第4章 DNA复制、突变和损伤修复 药学分子生物学课件

第4章 DNA复制、突变和损伤修复 药学分子生物学课件
1983,Fig.8-20)
2020/7/5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DNA pol Ш 功能: 不同的亚基有不同的活性,三亚基聚合在一起 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α DNA聚合酶活性; ε 3‘→5’核酸外切酶活性; Θ 激活ε 核酸外切酶活性.
2020/7/5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SB在原核中SSB与DNA结合表 现出协同效应。 (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 (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 能够提高DNA与SSB 的亲和力
20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5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3. DNA 聚合酶 DNA polymerase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聚合酶不同。 DNA聚合酶的共同特点是: (1)需要提供模板; (2)不能起始新的DNA链,必须要有引物提供3’OH; (3)合成DNA的方向都是5‘→3’; (4)除聚合DNA外还有其它功能。
第一次复制
14N 14N 15N 15N
15N 15N 14N
14N
第二次复制
2020/7/5
图 11-1 三种不同的复制模型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 半不连续复制
2020/7/5
先导链 后随链 冈崎片段1-2kb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大多原核和真核生物都双向等速复制。 枯草杆菌双向不对称复制 ColE1质粒单向复制
2020/7/5
China P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单向复制

第15章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第15章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DNA突 变
平衡
DNA修 复
目录
第一节 DNA损伤
DNA Damage
目录
一、多种因素通过不同机制 导致DNA损伤
(一)体内因素
➢ DNA复制错误 ➢ DNA 自身的不稳定性 ➢ 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
目录
n DNA复制错误:
n 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异构互变、 4种dNTP之间浓度的 不平衡等均可能引起碱基的错配
目录
受损碱基位点
单核苷酸缺口
切除剩余磷酸核 糖,产生缺口
DNA糖 基 化 酶 识别并水解受 损碱基,产生 AP位点
AP 位 点
以对应链为模 板填补正常的 核苷酸并连接
n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① 首先,由一个酶系统识别DNA损伤部位; ② 其次,在损伤两侧切开 DNA 链,去除两个切口之间的
n 单链断裂的直接修复
p DNA连接酶能够催化DNA双螺旋结构中一条链上缺口处 的5 -磷酸基团与相邻片段的3 -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 键,从而直接参与部分DNA单链断裂的修复,如电离辐 射所造成的切口。
目录
二、切除修复是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碱基切除修复 ➢ 核苷酸切除修复
目录
n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 当DNA受热或所处环境的pH值发生改变时, DNA分子上
连接碱基和核糖之间的糖苷键可自发发生水解,导致碱基
的丢失或脱落,其中以脱嘌呤最为普遍。 ■ 含有氨基的碱基还可能自发脱氨基反应,转变为另 一种碱
基,即碱基的转变,如C转变为U,A 转变为I (次黄嘌呤) 等。
(二)体外因素

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PPT课件

DNA的损伤修复及突变PPT课件
•47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在研究其发病机制时,发现一些相关的基 因,称为 XPA、XPB、XPC等。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起辨认 和切除损伤DNA作用的。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不能修复紫外 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因此易发生皮肤癌。
•19
➢ DNA链断裂 脱氧核糖破坏或磷酸二酯键断开而导致DNA链断裂。 一条链断裂称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oken); DNA双链在同一处或相近处断裂称为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oken )。
•20
➢交联(binding) 同一条DNA链上或两条DNA链上的碱基间以共价
烷化剂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甲磺酸乙酯(EMS)、 亚硝基胍(NG)和芥子气等。
•27
EMS能使鸟嘌呤的 N位置上有乙基,成为7一 乙基鸟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故能使G-C转换成 A-T。
烷化剂的另一作用是脱嘌呤。例如烷基在鸟嘌 呤N位上活化糖苷键引起断裂,使嘌呤从DNA链上 脱掉,产生缺口。复制时,与缺口对应的位点上可 能配上任一碱基,从而引起转换或颠换;而且去嘌 呤后的DNA容易发生断裂,引起缺失或其他突变。
•46
• 管理基因( caretaker genes) : 执行DNA的损伤修复, 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如着色性干皮病的修复基因 XPA→XPF。
• 看门基因( gatekeeper genes) : 控制细胞信号传导, 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如p53、patched基 因和ras等。皮肤癌的发生与看门基因突变关系密 切。
移码突变: 由于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DNA的阅读框(ORF)
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不同蛋白质的过程。

DNA损伤与修复 PPT课件

DNA损伤与修复 PPT课件

五、 DNA加合物也可作为修复功能的生物标记 物
DNA加合物可作为DNA损伤的暴露 标记物和效应标记物,其去除的速度也可 作为DNA修复功能的生物标记物。
DNA损伤和修复的生物学意义
• 避免基因组的不稳定性、癌症和细胞 死亡是至关重要的。
• DNA修复途径可以识别和修复特异的 DNA损伤,保证生物物种的遗传稳定 性。
• 线粒体的氧化损伤: 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修饰、 DNA交联、 烷化损伤
• 线粒体的损伤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
DNA 修复
•维持 DNA序列的保真性; •可在复制前后进行; •有多种修复机制来纠正DNA损伤; •DNA 修复失败可能导致突变和肿瘤。
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
真核生物细胞DNA受到损伤时细胞除了诱导 修复基因的转录外,还可暂时阻断细胞周期, 防止受损DNA继续复制,如无法修复,则可诱导 细胞进入凋亡。这些都是细胞通过细胞周期检 查点控制(checkpoint control,又称关卡控 制)对DNA损伤的应答反应。
第二节 DNA修复
DNA的修复主要类型: 直接修复 光裂合酶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跨损伤修复 (SOS修复)
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机制
DNA损伤因素
DNA损伤类型
修复机制
X射线、氧自由基 、烷化剂 自发脱碱基
单链断裂、无碱基位点、氧化性 碱基切除修 碱基(如8-氧鸟嘌呤)脲嘧啶 复
紫外线和多环芳烃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等大的紫外线 核苷酸切除 光产物和稳定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修复 等大分子DNA加合物
碱基类似物、修饰剂对DNA的改变
• 5-BrdU (酮式-A; 烯醇式-G) • 亚硝酸盐氧化脱氨 (C→U) • 羟胺脱甲基 (T→C) • 黄曲霉素B (攻击碱基)

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基础 PPT课件

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基础 PPT课件

The pattern of DNA damage
• Oxidation • Alkylation (methylation) • Hydrolysis • Bulky adduct formation • Mismatch
Direct cause of DNA damage
Pyrimidine dimer Oxidation
Recommended Reading
ATM and Related Protein Kinases: Safeguard Genome Integrity. Nature Reviews Cancer 2003;3;155-168
Ataxia-telangiectasia: from a rare disorder to a paradigm for cell signalling and cancer.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08;9:759-769
DNA-PK pathway
Function of PI3K
PI3K
PIP2 PIP3
PTEN INPP4B
Akt
PI-3K kinase pathways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of DNA repair
Key factors: Nutrition Aging Neuroendocrine (Sleeping) ……
DNA-PK The means to justify the Ends. Advances in Immunology 2008;99:33-58
ATR: an essential regulator of genome integrity.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08;9:616-627

《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

《DNA的复制和修复》PPT课件

原核生物DNA聚合反应有关的酶类
(1)DNA聚合酶(DNA polymetases) (2)引物酶(peimase)和引发体 (primosome) :启动RNA引物链的
合成。
(3) DNA连接酶(DNA ligase) (4)DNA解链酶(DNA helicase)
(5)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SSB): 结合在解开的DNA单链上,防止重 新形成双螺旋。
DNA的 半保 留复 制实 验依

1958年 Meselson & stahl用同位素示 踪标记加密度梯 度离心技术实验, 证明了DNA是采取 半保留的方式进 行复制.
[15N] DNA [14N- 15N] DNA
[14N- 15N] DNA [14N] DNA
复制中的大肠杆菌染色体放射自显影图 (Caims实验)
120,000 100 + + -
0 .05
400,000 10-20 + + 50
功能
切修除复引物 修复
复制
1999年发现聚合酶 和 ,它们涉及DNA的错误倾 向修复(errooune repair)
DNA聚合酶的3´- 5´外切酶水解位点


错配碱基
5´ 3´- 5´核酸外切 3´ 酶水解位点
第十二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
本章重点介绍遗传中心法则和DNA的半保 留复制以及逆转录的过程和机理,对DNA的损 伤和修复、突变和重组作一般介绍。
DNA 是 绝 大 多 数 生 物 体 遗 传 信 息 的 载 体 , 继 1953年Watson & 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后, 1958年,Crick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 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和化学因素对DNA的损伤
-
12
二、DNA损伤有多种类型
➢碱基脱落 ➢碱基结构破坏 ➢嘧啶二聚体形成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DNA交联
-
13
碱基损伤与糖基破坏:
➢ 化学毒物可通过对碱基的某些基团进行修饰而 改变碱基的性质。
➢ 由于碱基损伤或糖基破坏,在DNA链上可能形 成一些不稳定点,最终可导致DNA链的断裂。
碱基损伤或糖基破坏可引起DNA双螺旋局部变性,形 成酶敏感性位点,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能识别并切割这 样的部位,造成链断裂。
DNA链上被损伤的碱基也可以被另一种特异的DNA糖基化酶除去,形成无嘌呤嘧啶位点(apurinicapyrimidinic site, AP site),或称无碱基位点(abasic site),这些位点在内切酶等的作用下可形成链断裂。
-
10
化学因素: 常见的化学诱变剂
化合物类别
碱基类似物 如:5-BU
作用点
A 5-BU G
羟胺类(NH2OH)
T C
亚硝酸盐(NO2)
C U
烷化剂 如:氮芥类,Nitromins
G mG
分子改变
-A-
-G-
-T-
-C -
-T-
-C -
-A-
-G-
-G-
-A -
-C-
-T -
DNA缺失G
-
11
DNA结构自身的不稳定性是DNA自发性损伤中最频繁和 最重要的因素。
当DNA受热或所处环境的pH值发生改变时, DNA分子上 连接碱基和核糖之间的糖苷键可自发发生水解,导致碱基 的丢失或脱落,其中以脱嘌呤最为普遍。
含有氨基的碱基还可能自发脱氨基反应,转变为另一种碱 基,即碱基的转变,如C转变为U,A转变为I(次黄嘌呤) 等。
➢ 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 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 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
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22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正常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组缬
缺失C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
7
(二)体外因素
➢ 物理因素 ➢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
8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ultra violet, UV)
常见的二聚体:T-T, C-T, C-C
-
9
化学因素:
➢ 自由基导致的DNA损伤 ➢ 碱基类似物导致的DNA损伤 ➢ 碱基修饰剂、烷化剂导致的DNA损伤 ➢ 嵌入性染料导致的DNA损伤
DNA复制的错配率约1/1010
复制错误还表现为片段的缺失或插入。
特别是DNA上的短片段重复序列,在真核细胞染色体上 广泛分布,导致DNA复制系统工作时可能出现“打滑” 现象,使得新生成的DNA上的重复序列拷贝数发生变化。
亨廷顿病、脆性X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
-
6
DNA自身的不稳定性 :




-
23
(三)重组或重排常可引起遗传、肿瘤等疾病
➢ 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 重排。
➢ 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 (倒位),也可以在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 重组。
-
24
由基因重排引起的两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
-
25
DNA损伤(突变)可能造成两种结果:其一是 导致复制或转录障碍(如胸腺嘧啶二聚体,DNA骨 架中产生切口或断裂);其二是导致复制后基因突 变(如胞嘧啶自发脱氨基转变为尿嘧啶),使DNA 序列发生永久性改变。所以,必须通过进化使细胞 拥有灵敏的机制,以识别和修复这些损伤,否则细 胞无法维持正常代谢。
第十五章
DNA损伤与修复
DNA Damage and Repair
-
1
➢ 各种体内外因素所导致的DNA组成与结构的 变化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DNA损伤的后果:
其一,DNA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永久性改变, 即突变
a. 基因型突变
b. 表型突变
其二,导致DNA失去作为复制和/或转录 的模板的功能
-
14
碱基之间发生错配 :
➢ 碱基类似物的掺入、碱基修饰剂的作用可改变 碱基的性质,导致DNA序列中的错误配对。
➢ 在正常的DNA复制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 自发碱基错配。
➢ 最常见的是组成RNA的尿嘧啶替代胸腺嘧啶掺 入到DNA分子中。
-
15
DNA链发生断裂:
电离辐射、化学毒剂、磷酸二酯键的断裂、脱氧戊糖 的破坏、碱基的损伤和脱落都是引起DNA断裂的原因。
DNA分子还可与蛋白质以共价键结合,称为DNA-蛋 白质交联(DNA protein cross-linking)。
-
17
DNA损伤可导致
➢碱基置换 ➢缺失 ➢插入 ➢重排
转换 颠换
-
18
(一)错配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 自发突变和不少化学诱变都能引起DNA上某一碱基
-
2
生物多样性依赖于:
平衡 DNA突变
DNA修复
-
3
第一节
DNA损伤
DNA Damage
-
4
一、多种因素通过不同机制导致DNA损伤
(一)体内因素
➢ DNA复制错误 ➢ DNA自身的不稳定性 ➢ 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
-
5
DNA复制错误 :
在DNA复制过程中,碱基的异构互变、4种dNTP之间浓度 的不平衡等均可能引起碱基的错配
基因 · · · · · C
CTC GAG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Hb (HbS) β亚基
肽链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val · glu ·
· · · · ·C 基因
CAC GTG
-
21
(二)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 上消失。
-
16
DNA 的共价交联:
DNA双螺旋链中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与另一条链上的碱 基以共价键结合,称为DNA链间交联(DNA interstrand cross-linking)。
DNA分子中同一条链中的两个碱基以共价键结合,称 为DNA链内交联(DNA intrastrand cross-linking)。
的置换。 ➢ 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改变。
-
19
错配分类
1). 转换 发生在同型碱基之间,即嘌呤代替另
一嘌呤,或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2). 颠换 发生在异型碱基之间,即嘌呤变嘧啶
或嘧啶变嘌呤。
-
20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
正常成人Hb (HbA)β亚基
肽链 N-val · his · leu · thr · pro · glu · gl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