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大鱼山岛的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环境科学
舟山大鱼山岛的潮间带生态学研究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潮间带生态学研究的国内外动态,以及本次选题的意思。本次调查的是舟山大鱼山岛,属浙江近海域,其自然条件复杂,有富营养化的现象,且受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顾通过调查潮间带底栖动物来了解其水质状况。
关键词:潮间带大鱼山岛底栖动物水质
1、国内外研究动态
几十年来国内外对沿岸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及群落特征作了大量研究。中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体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潮间带生物区系、种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例如1952年曾呈奎等对海藻的区系研究;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至今,主要由尤仲杰等(1989),蔡如星等(1993),杨万喜等(1996、1 998)开展的,对潮间带生物种群及群落生态学进行研究。从海区来说,东海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较其它海区活跃。特别是对浙江及福建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尤多。就研究的内容而言,可将我国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研究大致归纳于三个方面:潮区、海域和生境的划分及区系分析研究;种群结构、种类和数量组成及分布特点的研究;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潮间带的群落结构的研究:潮间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属于生物圈中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 同时又是人类活动和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对组成潮间带生物群落的底栖动植物进行区系分析。这部分工作从80年代开始很活跃,工作做得较为详尽。第二,对种类、数量组成与分布的研究。这部分的工作从60年代就开始了,至80年代,这类研究工作已渐趋深入,其研究内容则包括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垂直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潮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点,从而揭示其规律性;水平分布研究的目的在于搞清不同海域、不同海岸开敞度的物种分布情况,这对于查明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本文所涉及的浙江舟山大鱼山岛,西临杭州湾,东临东海,北与正在兴建的洋山深水港相毗邻;西北与正在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遥遥相对,北靠上海、杭州、宁波
等大中城市。大鱼山陆地面积6.25平方公里,深水岸线1700米,东片海涂经围垦后新增深水岸线5000米。其海域属于浙江近海域潮间带。在我国海藻分部区域与海藻资源特征的调查研究中,东海区浙江近海的调查工作做的很少,且对于整个海藻资源的状况的相关研究还极为少见,鲜见系统介绍相关国外研究的著作或文献,且未见有关我国海藻资源及相关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相关报道,而侧重生物学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在海洋科学领域也仅在热带、亚热带的红树林有所报道(Hataeta1.2002;Hixon 1996;Montgomery 1980;RUSS 1984;Sammarco 1983;Daniela 2005;Orth,eta1.1 984)。世界上已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有关分布在北温带的海藻场的生态系统方面的相关研究(Coleset a1.1993;Komatsu et a1.2003;ward,et a1. 1984);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家采取了人工修复或重建海藻生态系统的手段来恢复正在衰退甚或已经消失的海藻生态系统,亦或直接在目标海域营造新的海藻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缓解、治理近岸海域环境与生态等问题的目的,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浙江近海域由于受大陆径流等影响,加上有的沿海地带水浅,水中污泥较多,透明度较小,而海藻类生长是需要光浅的,但又由于浙江海域是多种海流水团相互作用交汇的场所,温度、盐度、水色、透明度等变化多端,这些复杂的自然条件,使浙江外侧海域藻类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尤其是浙江南部南麂列岛和北麂列岛一带,水质水温适宜藻类生长,岛礁周围海藻资源丰富,不少岛屿还是国家级(如南麂列岛)、省级(如舟山海域崎岖列岛等)自然保护区。由于浙江北部的沿海舟山群岛一带水色较为浑浊,浙北近海岸域藻类种类数量有限,所以浙江沿岸的潮间带海藻调查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南麂列岛,而浙江北部海域的潮间带海藻调查并不多,但随着随着国家“海洋生物保护行动计划”的提出,舟山普陀区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成立,对大鱼山岛海域藻类结构变化开展研究,为该海域底栖海藻的保护与岛礁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大鱼山岛附近海域位于浙江东海北部海域,与我国近岸海域相比所受污染较小,但该海域也出现了一定的生态问题,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现象,鱼体出现小型化,赤潮频繁发生。因此,了解本海域的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对于保护、增值、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海藻资源,更对舟山渔场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基本内容
通过下载资料和查阅历史文献,实地对大鱼山岛进行海岛生态调查,以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为突破口,在该岛范围的潮间带按科学方法采集潮间带生物,将采集的生物样临时保存再带回实验室做分类、鉴定、称量、统计分析并做长期保存。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初步了解大鱼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种类、种群密度及种群分布情况,借此来进一步了解该海域的海水污染情况,为政府制定长期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或禁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措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1、制定论文完成的进度规划;2、收集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资料;3、数据处理与数据计算;4、结果分析,完成论文的撰写。
方法及措施:(1)按照“海洋监测规范·潮间带生物”的规定采集样品;(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保存,制作标本;(3)对标本进行鉴定、分类、统计、称量;(4)处理获得的数据;(5)根据调查的结果写论文。
四、参考文献
[1] 庄树宏, 陈礼学, 孙力. 龙须岛浪蚀花岗岩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群落的季节变化模
式[J]. 海洋科学, 2004, 28(8): 47-54.
[2] 王志铮, 张义浩, 吴常文,等. 中街山列岛底栖海藻的资源调查[J]. 水产学报, 2002,
26(2): 189-192.
[3] 章守宇, 梁君, 汪振华, 王凯. 浙江马鞍列岛海域潮间带底栖海藻分布特征[J]. 应用
生态学报, 2008, 19(10): 2299-2307.
[4] 孙建璋, 余海, 陈万东, 等. 浙江底栖海藻记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5(3): 312-321.
[5] 阮积惠. 中街山列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初步调查[J]. 东海海洋, 1992, 10(3): 61-69. [8] 赵素芬, 孙会强, 袁振江, 等. 硇洲岛春季底栖海藻资源[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6, 15(3): 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