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与规划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与规划初探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正如苏东坡所言,西湖对于杭州来说,不但见证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更是杭州山水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独特景观风貌的形成。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正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地需要处理好西湖景观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展开,西湖景区的综合保护工程日见成效,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如何保护自古以来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如何针对当前实际提出西湖东岸城市景观优化与控制的规划策略,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因此,本文将在总结城景发展变迁关系、梳理城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景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规划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 追溯城湖关系的发展演变

纵观杭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见,城市与西湖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分离到唇齿相依,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前的城、湖分离阶段;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并带动杭州政治经济地位提升后的东城、西湖阶段;唐代及吴越国定都杭州后,城市中心逐渐由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移向西湖之滨,形成了“左江右湖”、“三面云山,一面腰鼓城”的空间布局阶段;北宋王朝建立后到南宋定都杭州,城湖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阶段;以及上世纪初湖滨地区城墙被拆除,城市与西湖有机融为一体的城湖合璧阶段。

可以说,杭州现有的城市格局

体现着深深的历史烙印,隋唐时期

奠定了杭州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

格局的基础,南宋时期则使杭州成

为经济发达并兼具山水之美的风

景城市;而直到本世纪初拆除城

墙,改变了自隋代以来就把西湖摒

于城外的布局后,城市景观与西湖

景观才真正达到和谐共生,交融一

体。

图一:拆除城墙的湖滨地区

图二:上世纪初雷峰塔倒掉前的的西湖景观

自西湖东岸的城墙拆除后,城市景观便成为西湖景观东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面云山”所界定的自然山水风貌不变的前提下,“一面城景”受到了复杂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因素影响,而与西湖之间形成了动态的景观关系,并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1980年代以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湖景观尚未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低矮的建筑隐没于绿化植被之中,是真正的山水园林城市;五十年代后到八十年代前,随着沿湖地区华侨饭店、大华饭店等临湖建筑出现,西湖东岸的城市景观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但由于当时西湖东岸的建筑大多掩映于沿湖绿化之中,因此规划未对西湖景观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

2、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旧城改造推动了建筑高层化的发展趋势,为避免城市建设造成对西湖自然山水格局的破坏,西湖东岸城市景观问题得到了杭州市的高度重视,并将有关西湖景观与旧城保护方面的条文列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2000年)》中。

3、1990年代初:针对高层建筑出现在西湖东岸的现象,杭州开展了《杭州空域规划研究》,并开始采用照片合成和透视分析法对西湖东岸城市景观进行控制;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围绕西湖向北拓展,高层建筑开始侵入宝石山麓,并出现在近湖地区。

4、1990年代后期:1996年修编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湖滨地区控规编制完成后,西湖东岸城市景观保持了适度的发展,特别是沿湖、近湖地区和吴山、宝石山过渡带基本得到控制,城市轮廓线呈现出平缓、层次感减弱、临湖地区建筑体量增加等特点。

5、本世纪初,随着《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相继编制完成并得到正式批复,数字模拟景观分析技术应用到西湖景观分析中,城市景观发展受到了更严格的控制。同时,随着城市空间向钱塘江两岸转移,远距超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在西湖景观视线中。

应该说,是西湖东岸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规划控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完善;也正因为及时地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式的规划控制手段,才使西湖的东界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在发展与控制的“搏弈”过程中,仍遗留下众多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图三:1910-1920年西湖北望图

图四:1992年平湖秋月视点

图五:2002年平湖秋月视点

经过历代的雕琢,杭州城市景观体现了人工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特色,其景观特质主要表现在“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山水城市格局,西湖景观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交相辉映,精致和谐的城市形象等三个方面。

另一方面,作为西湖景观界面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岸城市景观,从实际效果看,仍存在着一些与西湖景观不相协调的部分,表现在:

1、城市轮廓线构成方面

西湖东岸城市轮廓线在立体空间上由吴山山体及过渡带、宝石山山体及过渡带和两山所夹的城市景观三部分组成,从西湖内的主要视点看,随着城市界面向两侧扩展,山体界面与城市界面之间的交接点已不存在,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关系逐渐模糊。另一方面,随着沿湖、近湖地区出露于树冠之上的建筑逐渐增多,城市轮廓线在纵深方向的空间进深感和横向延展面的空间错落感均有所减弱,建筑集群效果不够突出。

2、从最不利视点(视带)与对应的敏感区域分析方面

锦带桥至断桥一带,由于距离城市湖滨岸线最近、视线所及的轮廓线范围广、自然景物对视线的遮挡小、连续观察时间长、日常活动人流量大等因素,而成为所有视点中,观测城市东岸轮廓线的最重要视点,也是最不利视点。相对应的是凤起路与庆春路之间的区域成为最敏感区域,是游人沿白堤前行过程中眼睛横向视域所关注的焦点区。同时由于该区域也是低、中、高层建筑叠加、密集,横向总体视觉量大的区域,因此在整体轮廓线上显得非常突出。

3、建筑形式方面

过于强调建筑单体的个性而忽视了群体空间的协调性,是造成目前西湖东岸城市轮廓线空间凌乱、无序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横向视宽长、体量大,建筑形态变化过多或过于简洁,建筑风格的多样而交杂,建筑色彩过于突出,形式多样的顶部造型等方面。

4、景观细节方面

环境与建筑细部的处理对城市景观的整体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西湖东岸城市景观在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整体轮廓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主要表现在广告招牌偏多、屋顶搭建杂乱等方面。

三、探索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规划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西湖景观、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和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规划一直采取着积极的应对措施,从2007年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提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看,为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合璧”的城市景观,维护旧城基本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发展基础。而在具体处理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现状与发展问题上,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更深入的规划探讨:

1、以西湖申遗为目标,总体把握西湖山水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西湖是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虽然其东岸的城市景观不在申遗范围之内,但从空间的完整性角度看,她恰恰是西湖周围“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1,是西湖景

1文化景观这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是文化景观的类型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