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与规划初探
西湖扩建规划方案
![西湖扩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921ec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e.png)
02
CATALOGUE扩建Leabharlann 划范围及内容扩建区域范围界定
西湖扩建区域总面积
约XX平方公里,包括现有西湖景区 及周边待开发区域。
扩建边界划定
北至XX路,南至XX路,西至XX山, 东至XX路。
规划内容概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
加强西湖水域及周边生态环境 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升生物
多样性。
景观提升
优化景区景观布局,打造具有 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
04
CATALOGUE
文化传承与创新
西湖文化特色挖掘
历史文化
深入挖掘西湖地区的历史文化, 包括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
,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景观
突出西湖的自然景观特色,如山 水风光、四季变化、生物多样性 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民俗风情
挖掘西湖地区的民俗风情,如节 庆活动、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展现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
05
CATALOGUE
交通组织与优化
交通现状分析
交通拥堵
由于西湖景区游客众多,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尤 其是在旅游高峰期。
停车难
景区内停车位紧张,停车费用高昂,给游客带来 不便。
公共交通不足
虽然景区内有地铁和公交线路,但运力不足,难 以满足游客需求。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实行交通管制
01
在旅游高峰期对景区周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限制私家车进入
景观建设工程
包括景点建设、绿化提升、夜景照明等工程 ,塑造美丽宜人的景区环境。
交通优化工程
包括道路拓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提高 景区交通运行效率。
03
CATALOGUE
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
虚拟现实技术在西湖景观分析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西湖景观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a198f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c.png)
虚拟现实技术在西湖景观分析中的应用
黄文柳;裘斌;卓泳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5(039)0z1
【摘要】杭州西湖东岸城市发展与西湖景观的关系长期受到各界重视.特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高层建筑快速发展,使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风貌格局受到威胁,由此推动了杭州对西湖景观分析方法的研究.21世纪初,杭州开始探索以虚拟现实技术替代以往的透视计算方法和计算机影像与照片合成法,建立了完善的数字模拟西湖景观分析系统,并应用于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包括对西湖东岸景观控制地区进行全域化基准高度校核;在规划阶段对城市重点区域开展西湖景观整体预评价;在规划条件制定和建设方案编制阶段开展专项景观评估等.下一步,杭州将集成规划设计与方案制定、项目审批与管理、遗产监测预警等方面需求,建立全阶段、开放式的西湖景观控制服务平台.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黄文柳;裘斌;卓泳
【作者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西湖风景区气象景观分析 [J], 刘华彬;徐建三
2.杭州市西湖景区花境植物景观分析 [J], 王丹;朱海全
3.杭州西湖园林植物冬季景观分析 [J], 毛衍;蔡建国;胡寒剑
4.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现状和重要景点植物景观分析 [J], 郑定华;黄国阳;张友胜
5.瘦西湖私家园林集群的整体景观分析 [J], 张伟;陈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
![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f5002dfb14e852458fb5788.png)
12西湖景区规划分析及评价摘 要:杭州被誉为是中国“人间天堂”,西湖更是风景名胜区,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点。
通过在其周围的参观,参考相关资料,对其简要评析。
关键词:西湖景区;景区规划1、背景: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到了20世纪末,迅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以及城市化进程,许多问题已变得越来越尖锐了。
2、规划独到之处:2.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西湖和城市之间的地区,原先由一系列湖岸线性公园组成,平均宽度只有30米。
在旅游旺季,四米宽的人行道很 拥挤,人们簇拥着走动。
一条繁忙街道分割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湖岸区。
政府决定把这个街道放在地下,原来的街道变成了一个宽阔人行道的一部分。
这样,城市和西湖的结合更为整体。
此外,为了更快的改造,政府带头从湖岸旁边搬离了。
(如图2-2)空出来的过度地带提供了很多景观设施。
也新建了许多景观,包括音乐喷泉,广场,水景,花架,长椅和墙壁,雕塑,户外露台咖啡喝茶馆使这个地区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图1-1:周边地块利用示意图图2-1:湖滨剖面示意图图2-2:西湖东部平面图 图2-3:湖滨步行道 图1-2:西湖总平面图市生活空间”(如图2-3)2.2东南部地区在东南部本来有四个城市湖边公园,以及一些封闭的机关用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部门决定,(1)通过一些机构的搬迁,将用地改造成绿地,把四个公园改成一个;(2)建立一个持续的湖滨走廊;(见图3-2)(3)扩大和开放湖泊的视觉通道,加紧城市和湖泊之间的联系。
(见图3-1)(4)就地重建一些著名的历史建筑,增加新的文化和商业建筑,如博物馆,画廊,餐厅等。
(见图3-3)图3-1:西湖东南部平面图图3-2:西湖东南部湖滨公园走廊示意图图3-3:西湖东南部景观2.3北部地区北部背山面水。
杭州西湖城管规划方案-更新版
![杭州西湖城管规划方案-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8528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d.png)
杭州西湖城管规划方案前言西湖是杭州的名片,不仅是杭州人的骄傲,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游客的热门景点。
作为西湖周边的城市,杭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并通过城市规划来改善西湖周边的城市建设。
本文将针对杭州西湖周边的城市管理规划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西湖周边的城市规划和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带来的噪音和空气污染不断加剧,给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游客体验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城市规划来平衡城市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最终目的在于:1.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加强西湖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3.改善西湖周边的交通状况;4.提升西湖旅游的整体体验。
方案基于以上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划和改善方案:1.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西湖周边的自然环境,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将周边的湖泊、水系和绿化带进行扩建和改善;2.开展绿化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和游客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3.对周边的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
2.交通状况改善交通拥堵是影响城市生活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包括公交、地铁等,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出行便利程度;2.推广城市绿道,促进自行车、步行等低碳出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对周边的交通建设项目进行评估和改善,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流畅度。
3.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措施。
因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公用设施,提高市容市貌;2.提高城市卫生水平,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3.优化商业布局,引导商家进行节能减排、环保经营,为市民创造更优质的商业环境。
结论本文提出的杭州西湖城管规划方案,是一系列关于西湖周边城市管理和规划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生活环境,改善旅游体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推荐-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精品
![推荐-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93ea17858f5f61fb6366696.png)
论述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区;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景区内群山高度都不超过400米,环布在西湖的南、西、北三面,其中的吴山和宝石山象两只手臂,一南一北,伸向市区,构成优美的杭城空间轮廓线。
景区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以湖为主体,旧称武林水、、,宋代始称西湖。
由大量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间;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亭、台、楼、阁、廊、榭、桥、汀。
西湖傍杭州而盛,杭州因而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美是杭州”。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的重要旅游区、全国文明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风景别致、异常优美。
西湖是杭州政府保护的重要旅游景点,被誉为是杭州的根与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融合程度也越来越低,风景名胜区的占用或者部分区域污染程度也随之增加,对于西湖的整治工作一直从未间断过,近几年来,政府对西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了综合保护工程,使这块历史文化悠久的景区保护更加完备。
杭州的西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天然湖泊。
1000多年以来,人们在西湖创造了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遗迹,以及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还有很多的诗歌和其他文化遗迹。
西湖一直是中国传统景观,甚至是其他亚洲国家景观的理想模式。
由于西湖,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西湖是城外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湖区与比邻的城区紧密的连在一起。
有机的与城市结合,在风景区,除了能享受简单的漫步,还有很多商业区,满足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多种需求。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西湖区规划
![西湖区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f44b5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c.png)
西湖区规划
西湖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心,是一个美丽而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
截至现在,西湖区已经成为杭州市的标志性景区和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湖区的发展,制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对西湖区规划的一些设想。
首先,我认为西湖区应该在保持其优美风景的同时,注重发展经济和创新。
西湖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因此,在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供更多的旅游和商业设施,并鼓励创新企业和科技公司在此设立分支机构。
其次,西湖区应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建设更多的公共交通线路和设施,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同时,要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西湖区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此外,要加强对西湖和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尽量减少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鼓励居民和游客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最后,西湖区应该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通过建设更多的社区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管理,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西湖区规划应该注重经济发展、创新、交通优化、环境保护和社会事务管理。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西湖区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湖区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丽、繁荣和宜居。
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西湖区为例剖析
![杭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西湖区为例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f5fc31cc7931b765ce15a8.png)
西湖区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城乡皆 有,平原山水相依,是西湖龙井茶叶 原产地,又是杭州规划中的高新技术 开发区所在地。 西湖区园林景观众多,西湖就在辖 区内,是杭州的旅游游览中心。 西湖区历来以农业为主,1980年代 后,旅游业和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经 济日益繁荣。西湖区给杭州增添了艳 丽夺目的光彩。
西湖区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五个四”:
西湖 西湖区及西湖区以西为大面 积原生态湿地(西溪湿地), 是杭州主要绿色生态保护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逐渐 包围了西湖。为不使西湖更 像一个城市公园,自2002年 西湖西进工程正式启动。 “西湖西进”工程,重塑一 个生态西湖。
西湖轮廓原状
西湖西中原来到处是 湿地,但在杭州河道改 造,如前几年的中、东 河改造;西湖湖岸改造 及钱塘江堤岸的改造, 乃至近几年的运河改造 等,都破坏了自然的湿 地,代之以石砌的驳岸。 因此西溪湿地的保护势 在必行。
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绿芯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绿地为绿带河流道路沿线的绿地为绿脉各级公园绿地和绿化广场为绿点的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城区绿地系统
杭州市西湖区
十景
苏轼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运河
丝绸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规划远期(2020年)
城市建设用地内绿地率达到38%,人均绿地达25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 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地
3、江、河、湖、溪“四水共导”。我区水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及周 边有钱塘江、西湖、西溪、运河等水系,
4、宜学、宜游、宜居、宜业 “四宜相容”。学、游、住、创业“四 在杭州”的和谐杭州示范区核心区域就在西湖区。 5、黄龙商圈、龙坞生态基地、龙舟文化、西湖龙井茶“四龙腾飞”。 西湖区是一个城乡并存、形态丰富的老城区。
西湖发展现状
![西湖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d15fca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0.png)
西湖发展现状西湖是中国杭州市的一片著名景区,也是中国七个古典园林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浓郁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于世。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湖地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西湖地区着力保护和改善自然景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如限制建设规模、控制游客流量等,西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推行湖岸线生态修复工程,修剪维护植被,加强水质监测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同时,西湖地区也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西湖周边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维护,如保护西湖边的古民居和传统建筑,修复文物古迹等。
此外,还加强了相关的文化推广和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西湖的文化遗产。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西湖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西湖地区也积极引进了各种商业活动和文化节庆,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
然而,随着西湖地区的快速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带来了一些环境和交通问题,如水体污染、交通拥堵等。
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化的设施和活动可能对西湖的原有风貌和文化产生影响,引发一些文化保护的争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规划和管理的力度。
他们制定了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和文化保护,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西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西湖地区在保护自然环境、传承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然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景区,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以实现持续发展和保护西湖的独特魅力。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5ea1c7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e7.png)
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杭州西湖旅游景区调研及开发报告( 颜惠卿、毛宁、雷菲、方慧芳、陆梦悠、王莉)( A--607 )一、西湖概况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方,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二堤、三岛、五湖”的基本格局。
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
二、主要景点孤山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公里,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三:“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
”今山上林木葱蔚,多历代人文古迹留存。
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与“断桥不断”“情谊断”、“长桥不长”“情意长”并称西湖三怪。
孤山上主要的景观包括中山公园、浙江省博物馆、文澜阁、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俞楼、慕才亭(苏小小墓)等。
苏堤、白堤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苏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桥,从南往北分别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据考证,疑为“束浦”之讹)、跨虹。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0aa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0.png)
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引言西湖区作为杭州市的核心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为了更好地推动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一套综合的发展格局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保护自然生态作为我市的绿肺,西湖区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将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保护和恢复湖泊、山脉、河流和湿地。
同时,我们将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污染源的管理和减排工作,确保西湖区的空气和水质持续改善。
二、优化城市布局为了提高西湖区的居住品质,我们将优化城市布局。
首先,我们将进行土地整合和综合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我们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改造和扩建。
最后,我们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智慧西湖,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发展旅游业西湖区是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为了提升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将制定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
其次,我们将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推广西湖区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国外游客和投资。
四、推动产业升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将推动产业升级。
首先,我们将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转型升级。
其次,我们将培育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
此外,我们将鼓励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保障社会公平我们将采取措施,推动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
首先,我们将加大社会保障和民生支出,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次,我们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公。
最后,我们将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结论西湖区发展格局规划方案是指导西湖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文件。
我们将通过保护自然生态、优化城市布局、发展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保障社会公平,实现西湖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在这些规划的指导下,西湖区将更加宜居宜业,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杭州西湖项目策划书3篇
![杭州西湖项目策划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55ed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1.png)
杭州西湖项目策划书3篇篇一《杭州西湖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杭州西湖,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挖掘西湖的潜力,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项目目标1. 打造更具魅力和特色的西湖旅游品牌。
2. 丰富游客的体验,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
3. 提升西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
4.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和协同发展。
三、项目内容1. 景观提升对西湖周边的植被进行优化和补种,打造四季有景的生态景观。
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展现西湖的历史风貌。
2. 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演出和讲座,如西湖诗词大会、传统艺术表演等。
开发具有西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3. 旅游设施完善增加休闲座椅、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提升游客的便利性。
优化游船线路和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水上游览体验。
4. 智慧旅游建设建立西湖智慧旅游平台,提供在线预订、导览等服务。
安装智能监控和环境监测设备,保障游客安全和景区环境质量。
5. 餐饮与购物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引入当地知名小吃和特色餐厅。
开发具有西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四、营销策略1. 利用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
2. 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3. 举办主题营销活动,吸引游客关注。
五、项目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完成项目规划和设计,启动景观提升和文化活动策划工作。
2. 第二阶段:逐步推进旅游设施完善和智慧旅游建设。
3. 第三阶段:全面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持续优化项目内容。
六、项目预算根据具体项目内容和实施进度进行详细预算编制。
七、项目效益评估通过游客数量、游客满意度、旅游收入等指标对项目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和优化项目策略。
八、风险与应对措施1. 可能面临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2. 市场竞争激烈,需不断创新和提升项目品质。
篇二《杭州西湖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杭州西湖,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湖景观研究报告
![西湖景观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9c5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3.png)
西湖景观研究报告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市区,被喻为“人间天堂”。
西湖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本报告旨在研究西湖的景观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西湖的景观特点主要包括湖泊、山岳、寺庙和人文建筑等元素。
首先,西湖是一个淡水湖泊,四面环山,湖水清澈、碧绿。
湖边篱笆、草地和林木组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其次,西湖周围有灵隐寺、岳庙、雷峰塔等古老的寺庙和塔楼,这些建筑物为西湖增添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
此外,苏堤、白堤、断桥等人文景观也是西湖的特色之一。
西湖的景观对当地经济和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西湖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其次,西湖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江南古典园林的精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西湖还是不少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活动。
然而,西湖的景观保护和利用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人为破坏,西湖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质污染、湖岸垃圾也给西湖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西湖的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也存在一定问题。
过多的商业化经营和人流拥挤使得西湖的原有风貌受到了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西湖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西湖作为浙江省杭州市的重要景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其景观特点包括湖泊、山岳、寺庙和人文建筑等元素,对当地经济和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和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保护西湖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3fe6d6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6.png)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
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
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
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
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
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杭州西湖2019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杭州西湖2019规划方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d2d6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5.png)
杭州西湖2019规划方案前言杭州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着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西湖。
西湖风景秀美,自然环境优越,是杭州市最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
为了进一步挖掘西湖旅游资源的潜力,提升杭州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以智慧旅游为主要内容的2020旅游战略规划,其中西湖的开发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2019年杭州西湖规划方案。
项目概述杭州市政府制定的2019年西湖规划方案,主要目标是提升西湖的旅游价值和国际化形象,扩大游客规模,增加旅游经济收益。
为达成这些目标,规划方案提出了如下四个重点: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西湖生态环境是其得以长久保存、迎来无数游客的基础。
规划方案通过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和整治水污染等措施,保护西湖生态环境,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西湖的游憩体验。
2.提高智慧旅游体验本规划方案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APP提供智能语音讲解服务、在湖中心建设大屏幕展示系统、建设智能路灯等,提升游客在西湖旅游中的感官体验和旅游体验品质。
3. 调整交通配套设施交通的畅通与否,常常是游客旅游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规划方案对西湖周边道路进行了调整和改善,优化公交线路和路径设置,同时可适当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等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出行舒适度和便利度。
4. 提升景区服务水平西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需要,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决策,包括增加餐饮和购物服务、增加游览线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警务等,以提升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和美誉度。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方案的实施,杭州市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西湖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方案实施。
2.科学编制规划专项计划。
针对方案中的四个重点,制定相应计划,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
3.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鼓励企业积极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市场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西湖可行性分析
![西湖可行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17a5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c.png)
西湖可行性分析1. 引言西湖是中国四大名湖之一,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近年来,西湖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本文将对西湖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评估西湖作为旅游胜地的潜力和可持续性。
2. 市场需求西湖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游客们来到西湖,可以欣赏到湖泊、山脉、庙宇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此外,西湖周边还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如雷峰塔、岳庙等。
对于那些寻求旅游和休闲的人来说,西湖是一个理想的目的地。
因此,西湖的旅游市场需求非常大。
3. 投资回报作为旅游景点,西湖的投资回报潜力非常高。
游客们在西湖消费的主要项目包括门票、住宿、餐饮和旅游商品等。
其中,门票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据统计,西湖每年的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很多是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这意味着西湖每年都能够获得可观的门票收入。
此外,西湖周边的景区和酒店也能够从游客消费中获得不错的收入。
因此,对于那些希望在旅游业投资的人来说,西湖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4. 潜在挑战然而,西湖作为旅游胜地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西湖周边的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在旅游旺季,道路拥堵和停车位不足成为了一大问题,给游客带来不便。
此外,西湖的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可能的风险。
为了保护西湖的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5. 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西湖需要在保护环境和提升游客体验之间取得平衡。
首先,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强对西湖周边交通的规划和管理,以提高交通效率和游客便利性。
其次,应该加强对西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限制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可以通过引入环保技术和开展教育活动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此外,西湖的旅游业发展也需要持续创新和发展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升收入。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1fb720877232f60ddcca1e9.png)
2016年第7期现代园艺景观设计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方法初探—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张心怡曹磊(天津大学,天津300072)摘要:基于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随城市建设逐步变化的初步分析,就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 区当前开发与保护的现象,对如何进行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活动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院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西湖;景观边缘区;保护;开发1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简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由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常受到城市开发活动频率高、动作幅度大等城市化特质威胁,极易受到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景观边缘区的生态格局、社会人文、空间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分布等变化更为明显。
其主要表现为监管部门多样且责任分散,信息沟通效率低;景观边缘区因良好的景观与区位价值吸引大批开发资本。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景观边缘区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从而使风景区景观边缘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格局产生变化。
因此,如何使景观边缘区开发利益与保护价值达到平衡,是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议题。
2案例分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边缘区规划2.1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边界划定—自然要素边界。
景区东面边界与景观边缘区的变化时,可以大致分为 5 个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与景区相互分离。
随着隋朝京杭大运河这项工程的实施与完成,杭州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得到了提升,也为杭州城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其特殊的景观格局与城市个性、气质的基础。
吴越国定都杭州后,杭州城市中心便逐渐由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向西偏移,形成了“三面云山,一面腰鼓城”的景观空间格局。
其后杭州又作为南北宋的都城,城市逐渐西进并发展到了城市与景区相互对望的空间格局。
直到20世纪早期,湖滨地区的城墙被拆除,完成了城市与景区真正的相互依存,景区边界由此确定。
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东面景观边缘区规划建设的控制与管理实践。
杭州相关部门对其用地性质、建筑高度用三维模型进行研究与推敲,在景区中从不同的视点捕捉西湖东岸不同时间段的景观,塑造城景统一的韵律。
西湖城市“景-观”互动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探索
![西湖城市“景-观”互动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a0c079451e79b8968022682.png)
1 导 言
西 湖 是 杭 州 的城 市 名 片和 文 化 地 标 ,具 有 世 界 级 的 景观 价 值 。历 史 地 看 ,西 湖 地 区 经 过 干 百
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 。作 为景观 与城市 紧密连接 的典范 ,西湖与城 市的景观规划具有很
多敏 感 性 和 未知 性 。在 西 湖 景 区 申报 世 界 遗 产 的
过程 中,规划提 出 “ 景一观 ”互动的双 向规划理
念 ,并 采 用 多种技 术 方 法 的探 索 创新 ,建 立 了基 于 理 性 分 析 的 景观 规 划 框 架 ,优 化 了西湖 动态 游
年来的 自然演变和人 工营建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 交 相 辉 映 ,既 浓缩 了江 南 山水 的 灵 秀 婉 约 ,又 蕴 含 着 深邃 的文 化 内 涵和 审美 韵 味 。但 素 有 三 面 云 山 一 面城 ” 的西 湖 特 质 在 杭 州 城 市 扩 展 过 程
览路 线、城市空间形态、视 觉廊 道等专项要素 。
成 果 结 合 城 市 发展 走 向 等 因 素 的综 合 考量 ,可 使 相 关规 划 的理 论 与技 术进 一 步 完善 和 拓 展 , 以适 应 各 不 同城 市 案 例 。 【 关键 词 】 西 湖 ; “ 景一 观 ” 互 动 ;城 市 景 观 规
2 0 0 8 年 杭 州 市 决定 将 西 湖 申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的 背
景下 ,西湖与城 市的综合景观提升成为未来发展 的关 键科 学问题 。这 个 问题 重点 关注 西湖 东岸 4 5 k m 的老城 中心 地区 也 涉及 到外 围1 6 8 k m 的 整个主t r i but e s .I n t h e c our s e t ha t t he W es t La ke s c e n i c a r ea appl i e s f or be com i ng a W or 1 d Cul t ur al
西湖策划方案
![西湖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3a11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c.png)
西湖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西湖位于中国杭州市中心,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之一。
自古以来,西湖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到来。
然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二、目标和目的•目标:提升西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进一步推动杭州旅游业的发展。
•目的:通过策划丰富的活动和改善旅游设施,增强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提高游客留存率和消费水平。
三、策划内容1. 活动策划•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以西湖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西湖文化展览、诗词大赛、艺术表演等,以吸引文化爱好者和学者。
•节庆活动:在重要的节假日,组织精彩的庆祝活动,如春节花灯展、元宵舞狮表演、国庆音乐会等,增加节日气氛。
2. 环境提升•植被修整:定期对湖岸和周边植被进行修剪和养护,保持景区整洁和绿化水平。
•景点翻新:对西湖周边的主要景点进行整修和翻新,提升景区的美观度和观赏价值。
•垃圾分类和回收: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提倡游客进行垃圾分类,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 旅游便利设施改善•建设停车场:在周边适当位置增设停车场,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
•完善导览系统:优化现有导览系统,并增设多种语言版本,便于国际游客的导览需求。
•免费无线网络:在景区范围内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服务,方便游客分享旅行体验。
4. 宣传推广•旅游攻略:编写详细的西湖旅游攻略,包括景点介绍、路线推荐、美食推荐等,提供给游客参考。
•网络推广:借助社交媒体和旅游网站,将西湖的美景和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合作推广:与旅行社、酒店等旅游相关机构合作,推出西湖旅游套餐和优惠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策划内容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西湖的知名度和声誉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游客数量和游客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a4670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7.png)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城湖空间格局控制研究黄文柳【期刊名称】《风景园林》【年(卷),期】2012(000)002【摘要】西湖与杭州城市之间一直保持和延续着相依相存、唇齿相依的发展关系,城市作为西湖的东侧界面,与其北、西、南三面群山一起,构成了西湖文化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城湖空间不断演进的历史空间关系、内在深厚的文化景观关联性和城湖交融的空间发展关系分析,从西湖文化景观真实性、完整性的角度,提出了与西湖尺度相宜的城湖空间控制要求,呼应于西湖山水美学的平远、深远的城市轮廓线控制方法,和以西湖整体保护为目标的湖东视线景观控制要求。
%West Lake and Hangzhou has been in an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for many years.Hangzhou is adjacent to the east boarder of West Lake.Hangzhou and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 of West Lake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With an analysis to the developing historical context and spac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gzhou and West Lake as well as the profound cultural landscape connec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Hangzhou and West Lake,this article proposed an appropriative scale for Hangzhou and West Lake and called for a controlled urban profile that would help to protect the integrity of West Lake.【总页数】6页(P72-77)【作者】黄文柳【作者单位】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相关文献】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综合交通空间格局研究 [J], 刘强;罗津;胡碧松2.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格局演进分析:以杭州西湖为例 [J], 都铭;张云3.桂林两江四湖与杭州西湖景观特色比较研究 [J], 孙连群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研究 [J], 彭飞云;叶长盛;雷慧敏5.生态安全约束下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J], 钟业喜;吴青青;吴思雨;毛炜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与规划初探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正如苏东坡所言,西湖对于杭州来说,不但见证并带动了城市的发展,更是杭州山水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独特景观风貌的形成。
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正由于西湖的存在,使杭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地需要处理好西湖景观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展开,西湖景区的综合保护工程日见成效,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发展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如何保护自古以来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如何针对当前实际提出西湖东岸城市景观优化与控制的规划策略,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因此,本文将在总结城景发展变迁关系、梳理城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城市景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规划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 追溯城湖关系的发展演变
纵观杭州2200多年的建城史,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的发展历程清晰可见,城市与西湖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分离到唇齿相依,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前的城、湖分离阶段;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并带动杭州政治经济地位提升后的东城、西湖阶段;唐代及吴越国定都杭州后,城市中心逐渐由钱塘江北岸平原地带移向西湖之滨,形成了“左江右湖”、“三面云山,一面腰鼓城”的空间布局阶段;北宋王朝建立后到南宋定都杭州,城湖唇齿相依、密不可分的阶段;以及上世纪初湖滨地区城墙被拆除,城市与西湖有机融为一体的城湖合璧阶段。
可以说,杭州现有的城市格局
体现着深深的历史烙印,隋唐时期
奠定了杭州城市景观风貌与城市
格局的基础,南宋时期则使杭州成
为经济发达并兼具山水之美的风
景城市;而直到本世纪初拆除城
墙,改变了自隋代以来就把西湖摒
于城外的布局后,城市景观与西湖
景观才真正达到和谐共生,交融一
体。
图一:拆除城墙的湖滨地区
图二:上世纪初雷峰塔倒掉前的的西湖景观
自西湖东岸的城墙拆除后,城市景观便成为西湖景观东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面云山”所界定的自然山水风貌不变的前提下,“一面城景”受到了复杂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因素影响,而与西湖之间形成了动态的景观关系,并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1980年代以前: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西湖景观尚未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低矮的建筑隐没于绿化植被之中,是真正的山水园林城市;五十年代后到八十年代前,随着沿湖地区华侨饭店、大华饭店等临湖建筑出现,西湖东岸的城市景观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但由于当时西湖东岸的建筑大多掩映于沿湖绿化之中,因此规划未对西湖景观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
2、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旧城改造推动了建筑高层化的发展趋势,为避免城市建设造成对西湖自然山水格局的破坏,西湖东岸城市景观问题得到了杭州市的高度重视,并将有关西湖景观与旧城保护方面的条文列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3-2000年)》中。
3、1990年代初:针对高层建筑出现在西湖东岸的现象,杭州开展了《杭州空域规划研究》,并开始采用照片合成和透视分析法对西湖东岸城市景观进行控制;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围绕西湖向北拓展,高层建筑开始侵入宝石山麓,并出现在近湖地区。
4、1990年代后期:1996年修编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湖滨地区控规编制完成后,西湖东岸城市景观保持了适度的发展,特别是沿湖、近湖地区和吴山、宝石山过渡带基本得到控制,城市轮廓线呈现出平缓、层次感减弱、临湖地区建筑体量增加等特点。
5、本世纪初,随着《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和《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相继编制完成并得到正式批复,数字模拟景观分析技术应用到西湖景观分析中,城市景观发展受到了更严格的控制。
同时,随着城市空间向钱塘江两岸转移,远距超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在西湖景观视线中。
应该说,是西湖东岸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规划控制方法和手段的日臻完善;也正因为及时地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式的规划控制手段,才使西湖的东界面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在发展与控制的“搏弈”过程中,仍遗留下众多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图三:1910-1920年西湖北望图
图四:1992年平湖秋月视点
图五:2002年平湖秋月视点
经过历代的雕琢,杭州城市景观体现了人工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特色,其景观特质主要表现在“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山水城市格局,西湖景观与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交相辉映,精致和谐的城市形象等三个方面。
另一方面,作为西湖景观界面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岸城市景观,从实际效果看,仍存在着一些与西湖景观不相协调的部分,表现在:
1、城市轮廓线构成方面
西湖东岸城市轮廓线在立体空间上由吴山山体及过渡带、宝石山山体及过渡带和两山所夹的城市景观三部分组成,从西湖内的主要视点看,随着城市界面向两侧扩展,山体界面与城市界面之间的交接点已不存在,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关系逐渐模糊。
另一方面,随着沿湖、近湖地区出露于树冠之上的建筑逐渐增多,城市轮廓线在纵深方向的空间进深感和横向延展面的空间错落感均有所减弱,建筑集群效果不够突出。
2、从最不利视点(视带)与对应的敏感区域分析方面
锦带桥至断桥一带,由于距离城市湖滨岸线最近、视线所及的轮廓线范围广、自然景物对视线的遮挡小、连续观察时间长、日常活动人流量大等因素,而成为所有视点中,观测城市东岸轮廓线的最重要视点,也是最不利视点。
相对应的是凤起路与庆春路之间的区域成为最敏感区域,是游人沿白堤前行过程中眼睛横向视域所关注的焦点区。
同时由于该区域也是低、中、高层建筑叠加、密集,横向总体视觉量大的区域,因此在整体轮廓线上显得非常突出。
3、建筑形式方面
过于强调建筑单体的个性而忽视了群体空间的协调性,是造成目前西湖东岸城市轮廓线空间凌乱、无序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一些建筑横向视宽长、体量大,建筑形态变化过多或过于简洁,建筑风格的多样而交杂,建筑色彩过于突出,形式多样的顶部造型等方面。
4、景观细节方面
环境与建筑细部的处理对城市景观的整体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西湖东岸城市景观在细节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整体轮廓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主要表现在广告招牌偏多、屋顶搭建杂乱等方面。
三、探索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的规划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西湖景观、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和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规划一直采取着积极的应对措施,从2007年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提出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发展策略看,为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城湖合璧”的城市景观,维护旧城基本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空间发展基础。
而在具体处理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现状与发展问题上,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更深入的规划探讨:
1、以西湖申遗为目标,总体把握西湖山水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西湖是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虽然其东岸的城市景观不在申遗范围之内,但从空间的完整性角度看,她恰恰是西湖周围“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1,是西湖景
1文化景观这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是文化景观的类型之一。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站在以西湖景观核心价值延续和西湖申遗的角度,需要我们以西湖十景为总纲,以保持西湖景观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前提,对破坏西湖自然风貌的景观和建筑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充分重视文化景观的有机进化性,考虑人、交通与西湖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将西湖东岸城市景观
提升工程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结合
起来,提出西湖东岸城市景观界面
的发展目标和与西湖之间和谐的空
间关系。
2、寻求西湖东岸城市景观分析和控制的新思路
上世纪80年代杭州便着手于杭州空域景观规划的研究工作,到1990年代开始运用透视计算、计算机辅助照片合成法等进行西湖景观分析,十余年间,对西湖东岸地区建筑高度的控制手段已非常成熟,但在如何控制建筑体量、建筑形态和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方面的规划手段却相对薄弱,使目前城市景观界面在空间层次、建筑体量、色彩、形体组合等方面均暴露出问题。
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更完善、更全面、更有效的西湖景观规划控制理论、方法和规划控制手段已成为当务之急。
3、强调保护与发展、整治与控制的有机结合
规划的目的既要强调对既有山水城市格局、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引导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一方面对现状已经形成的东岸城市景观进行整治,对城市轮廓线进行修复和优化,使城市界面与西湖三面的山体界面、水体空间尺度更加协调;另一方面,在城市迈入“钱塘江时代”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之际,更需要站在西湖景观整体和谐的角度对拟建高层建筑区域提出规划引导要求,做到既不影响西湖景观,又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4、建立杭州市城市数字景观模型系统,逐步完善景观分析手段
本世纪初,杭州开始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西湖景观分析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字景观模型,为从不同视点、高度、行进路线下,对拟建区域或项目建成后的预期效果提前预知,达到规划预控制的目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西湖与城市相依,自然与人文相伴,历史与现代交织。
从远古到现代,从历史到未来,杭州城市的山水格局,“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风貌是杭州最大的财富,值得永续保护和谨慎地维护。
站在规划的层面,需要我们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不懈地坚持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优先的原则,使西湖更美,城市更兴。
图七:西湖景观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