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讲义教育技术)创新

合集下载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

专访任友群:AI时代,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会发生变化“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

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无论是在歌词中,还是影视作品中,夜深人静时分,老师在灯下批改作业的情景,都是体现老师无私奉献的经典画面。

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起草小组中方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并与教育相结合,这样的场景将一去不复返——批改作业这样的机械重复劳动将被AI所代替,老师的时间可以被解放出来做更多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8月29日下午,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会场,教育行业主题论坛在世博中心举行,议题为“人工智能助力教育现代化”。

论坛间隙,“第一教育”与上海市电教馆联合专访了与会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任友群在专访中表示,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在宁夏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进行试点,在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下先手棋,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的新路径。

宁夏结合“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领域发力;北京外国语大学引入高水平人工智能企业资源,重点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域进行探索。

他还畅想了未来AI技术可能应用于教育中的几个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AI时代,我们如何当老师?观点1:首先要保持对伦理问题的警醒任友群介绍,“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客观地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领域还未达到完全深入的融合,但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近中期还是有极大潜力可挖的。

“至少在教育界,我还没有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成熟,因为技术变成应用是有一个周期的。

”在任友群看来,发端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人工智能在最近这几年开始前所未有地“热”起来,主要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解决了此前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终于迎来了全速前进的新时代。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回到教育,我们很自然地会追问“:教育的目 合作下,人探索的边界也将被大幅度地扩
标与教育的内容会改变吗?”
展。或许,未来二十年很多工作将被人工智
面 对 如 此 严 峻 的 挑 战, 联 合 国 教 科 能取代,但是新增的工作将远大于被取代的
文 组 织 在2016年 发 布《 反 思 教 育:向“ 全 工作,只不过我们需要更优质均衡的教育来
议题 YITI
理论
人工智能何以驱动教育变革
文 /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从1956年提出“ 人工智能”至今已过去60余年。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受到
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领域最具代表 性的技术,被写进十九大报告,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如何影响包括教育领域在内的 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人们必须思考的和面对的问题。
任友群,教授,博士生 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 务 副 书 记, 上 饶 市 委 常 委、 市 政 府 副 市 长( 挂 职 ), 教 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 长。
教育的目标: 从知识的传递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E d u c a t i o n:To w a r d s a g l o b a l c o m m o n good? ),重 点阐述了21世 纪需 要重 塑教育。
与此 同 时, 知 识 图 谱 是 显 示 知 识 发 展 进 程与结 构 关 系的一系列表征,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 挖 掘、 分析、 构建、 绘 制 和显 示 知 识 及它们 之 间的 相 互 联 系。 面向不同层 次教育的知 识 图谱 是 实现个 性 化 授导 的 基 础,是教育人 工智 能 领 域 需 要优先 开展 的 基 础 性 工 作。借助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算法,我们可以不断发现 学习中的规则,进行过程性的学习评价与个性化反馈。

第三只眼看信息技术

第三只眼看信息技术

育 现 代化 ” “ 、以多 种 方 式 逐 步实 施 中小 学 ‘ 枝 通 ’ 程 ” “ 条 方 而素质。如运用信息技术 再现事实 , 校 工 、有 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 条
运用信息技术 变静为动 . 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 动力 ; 用信 运 件 地 区要 统筹 规 划 , 现 学 校 与 互联 网 的连 接 , 实 开设 信 息技 术 课 件 :
这 运 重 心 在 众 体教 学 ; 当分 立 计 算 机 进 入 教 育 领 域 后 , 育 研 究 的 重 白色 战 马 齐 头 并 进 , 个 情 景不 可 能 每 个 学 生都 能 亲眼 目睹 , 教
并懂得这个 比喻的 心转 向个别化指导 ; 当计 算机 网络 ( 局域 网) 开始用 于教 育后教 用信 息技术就 可以让每个学 生都 领略一下 ,
有 迅 育改革与 发屉的决定》 存 4 。 0条具体规定 中有 5条涉及“ 信息技 间 , 助 于学 生 运 用 多 种 感 官 完 整 准 确 地 理 解 知识 、 速敏 捷 地
现代 信息技术 的运 用可 以使教学内容化大为 术” .它 们 分 别 是 第 3 有 关 进 一 步 深 化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中 规 定 获取信 息。同时 , 条 《 可 “ 国乡 ( ) 令 镇 以上 有 条 件 的 中小 学 基 本 普 及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 第 小 ( 只有 一个地球》 以把浩瀚 的宇宙 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给学 ;

“ 息技 术教 育” 时代 赋予我 们 的重任 信 是
1从 国 际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的关 系 以 及 发 展 过 程 和趋 势 ( 、 见
不用船 , 你还能想到什么 ( 跷跷板 、 大杠杆 等) 观潮》 ?《 中潮 刚出

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任友群-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技术
?
技术应用主义
技术开发主义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相似的研究方法、途径、观点
学习科学 教育技术
互相沟通、协作
促进有效学习
研究目标一致
•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发 展 学 习 技 术
1. 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引发的关于学习隐喻的转变 2. 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
3. 教育技术的发展:从技术应用向技术开发、设计的转变
“一边倒”现象
•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联系:理论意义上的阐释
文化传承 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
技能传承 员工绩效提高
企业培训
共享基本理论、方法
• 国外企业培训案例及启示:实践意义上的阐释
PortStar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LSI
COVE
乔治亚大学LPSL
3.打造金饭碗——不断追踪学科前沿
• 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 • 从教学技术到学习技术 • 发展学习技术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农村、城市基础建设 初见成效
解决“数字鸿沟”
•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
现状
资源 和技术 的运用
推进方向
数字化资源利用 率低
数字化资源建设
软件建设 硬件建设
应用、需求特殊 多样
校园网、一卡通 统一门户、标准 等问题
高校自主/企业捆绑 人才培养专业对口
• 远程教育:从信息共享向知识共享的迈进
计算机远程网络,“机网” 人类社会交往,“人网”
社会计算 人文社会与科技融合
•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a. 产品全球化 b. 平台全球化 c.研究和交流的国际化
2.寻找新饭碗——面向学校和面向企业的教学 设计相结合

第三只眼看“动画”

第三只眼看“动画”

第三只眼看“动画”
王燕芳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中旬)》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有关动画片的事儿。

rn在我家,弟弟总是霸占着电视,当然,看的全部都是动画片。

我只能无聊地陪他看,对动画片,也算熟悉。

动画片的种类很多,有些确实好看,偶尔我也会迷上,但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实在令人无语。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王燕芳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恒兴中学进取文学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第三只眼看美国第三只“手”
2.穿越古今,用第三只眼看博物馆
3.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4.用第三只眼看用第三只耳听——浅谈共情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5.第三只眼看生灵——生态摄影家焦生福的高原情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只眼看课堂

第三只眼看课堂

第三只眼看课堂作者:黄嫄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2期【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12-02莎士比亚说过:“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

”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教师善于课堂教学观察,他们揣着明确的意图观摩他人课堂教学,借助相关辅助工具,在精细观察中搜集材料,对他人教学行为做出深入研究。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课堂教学观察是用第三只眼看课堂,研究者立足课堂教学观察,审视教学现状,澄清教学中的焦点问题,诊断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改善课堂学习,优化教学质效,提升幼儿素养。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于课堂教学观察,探寻幼儿发展路径,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现将课堂教学观察的有效策略与诸位分享。

1.追寻课堂教学观察旨归“善察者,事竟成。

”教师要做一名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利用自己多种感官观察他者教学实况,掌握课堂教学资料,开展因素分析,在反思中寻找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课堂教学观察是一种双赢行为,既能为观察者提供借鉴,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观察者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路径,同时又可以帮助执教者找到教学不足,改进教学行为,积淀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观察的旨归是为了幼儿的学习改善,指向于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思想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要明晰课堂教学观察的内涵,认清课堂教学观察的价值,掌握观察操作的要义,追寻课堂教学观察的旨归。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立足“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高度开展课堂观察,课堂观察中要做到精细精致,目光敏锐地捕捉教学细节,将每一个教学环节尽收眼底。

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是幼儿科学教学的核心,而非科学知识的教学,笔者曾观察“盐怎么消失了”一课的教学,发现教者没有将教学重点放在科学探究兴趣和科学观察力的培养上,在观察交流阶段,教者竟然给幼儿讲授“溶解”概念,幼儿阶段讲解“溶解”概念为时过早,有“拔苗助长”之嫌,教者未能把握住教学的重点,没有从关注幼儿发展出发。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

第三只眼看历史与社会课程作者:毛铁松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1期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是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一、课程实施目标层级化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构建的综合课程。

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因此,教学要突破学科体系之间的界限,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贯穿“综合”的主线,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

以九年级教材“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为例,本主题以当代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问题为焦点,进一步探讨我们应该努力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使学生立足于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本主题在内容目标的设置上,考虑到前两个主题的教学基础,注重学生综合判断、自主选择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所有一级目标的拟定都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选择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二是体现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三是贯彻多学科整合的理念。

二、教学组织方式灵活化(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之间在小组中通过相互讨论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者是共同研究解决某个课题,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能使其学会如何学习并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

(二)教学相长教学应在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以及对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共享,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同时,教师之间亦应加强教学协作,充分利用教师的不同专业特长,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

(三)内外结合在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使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真正建立起有机联系。

“三眼”观察见真行

“三眼”观察见真行

“三眼”观察见真行作者:陈诗意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12期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大纲和特点。

教师想要组织好活动,就必须认真、耐心地观察研究幼儿。

观察和评价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运用佐藤学的“三只眼”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与评价,聚焦游戏。

一、佐藤学的“三眼式观察”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的“三只眼”指三种观察视角,即“飞鸟之眼”“蜻蜓之眼”和“蚂蚁之眼”。

他的教育研究经历很好地诠释了这“三只眼”之间的转换与融合。

(一)“飞鸟之眼”:高瞻远瞩,浮光掠影飞鸟高翔天空,一目千里。

在自然界中,视野最为开阔的莫过于它们。

它们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但是由于它的视角多是俯瞰,虽然开阔,并不集中,而有的因高悬空中,所有事物在它们眼中都是渺小且不甚清晰的。

因此,“飞鸟之眼”是宏观视角。

以游戏为例,其有利于教师把握游戏的整体情况。

(二)“蜻蜓之眼”:视角下移,蜻蜓点水蜻蜓也善于飞翔,但与飞鸟不同,蜻蜓飞得低得多,而且常常会停下来歇息,更接地气。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蜻蜓之眼”所聚焦的不是宏觀,而是思考、反映中观层面的问题。

以游戏为例,其更多地关注游戏材料的使用、同伴交往,以及孩子的语言表达、学习品质、生活经验等。

(三)“蚂蚁之眼”:所见有限,精确细致蚂蚁个头不大,四肢短小,每天成群结队地在地表或地下爬行、忙碌。

看似最不起眼的它们却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它们最为亲近泥土,亲近自然,每天都在用身体丈量着土地。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其更多的是从微观的角度聚焦游戏中的“哇时刻”。

二、“三眼式”捕捉“游戏心瞬间”(一)“飞鸟之眼”:宏观视角关注整体游戏1.兴趣引领,找寻“自然味”自然教育是要儿童回到自然的生长节奏,回到真实的、复杂的生活,将教育置于真实的生活。

教师创设开放的“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游戏世界,营造出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和氛围。

车,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

他们几乎每天都坐车。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

龙源期刊网 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作者:余文森来源:《新教师》2018年第02期尼采说过: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因而有各式各样的“真理”。

神话小说《封神榜》里的闻仲太师和二郎神因为拥有一只“天眼”,所以能够看到许多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这只“天眼”。

这只“天眼”有时像显微镜,可以看清很细微、很弱小的教育细节;有时候像望远镜,可以看见很远很远的发展未来。

就其本质而言,这是一只专业的眼睛、智慧的眼睛,它能够帮助名师看到普通教师看不到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刻的东西,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内行为什么能够看到门道,就因为他有这只眼睛。

提炼教学主张就是打造这只眼睛,让名师独具慧眼,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不同教学主张的名师,对同样的教育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立场和见解,这是名师教学个性、特色、风格的内核和源头,失却教学主张,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色、风格就会失去灵魂和品质,就会蜕变为教学“表演秀”。

具体来说,教学主张是名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名师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用主张来解读教材,才能赋予教材个性和生命;教学主张是名师引领和统领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导航器,它使名师的教学活动深深地“烙上”自己的色彩和痕迹,从而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格调、风貌。

从实际来看,成熟的教学主张不仅是名师教学特质、个性的内核和前提,而且也是教师教学深度、高度的基础和保证,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同质化和平庸化。

名师区别于普通教师不在于一节课上得怎样、水平高低、效果好坏,而在于教学的整体面貌、气质、格调,而这一切背后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学主张,就是这只“天眼”!(摘自《教师主张与名师成长》,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11-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11-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三单元11*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海伦·凯勒的故事教学目标A.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再塑生命的人》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文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及其成长变化。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和批评。

B.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性思维。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残疾人士的同情心。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A. 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能够准确概括《再塑生命的人》的主旨,即通过海伦·凯勒的故事展示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能够详细描述海伦·凯勒如何在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学生能够引用文中的具体例子,如海伦在学习“水"这个单词时的情境,来说明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过程中的挑战。

B.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海伦·凯勒的性格特点,如她的好奇心、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生能够分析安妮·沙利文的教育方法和她对海伦的影响,例如她如何通过触摸和手势教会海伦沟通和学习。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海伦失明失聪前后的生活状态,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和成长。

C. 探讨主题思想学生能够探讨并阐述《再塑生命的人》所传达的主题,如教育的力量、坚持的重要性和对平等的追求。

学生能够结合海伦·凯勒的真实经历,讨论她如何通过教育和不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以及这一过程对社会的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海伦的成就,如她所获得的荣誉学位和著作,来理解个人奋斗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2.确保关键词准确、精炼,避免冗长的解释。
3.在板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参与,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结构的构建中。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可能仍较浅显,难以深入把握其内涵。
2.学生在案例分析时可能过于依赖直觉,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新思维含义的理解。由于创新思维与传统思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2.对创新思维特征的认识。创新思维的特征包括多个方面,学生在掌握时容易混淆,需要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创新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其意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
11.1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的11.1节,主题为“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创新思维模块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奠基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创新思维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和策略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创新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符合认知心理学中“情境学习”的理论,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

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

2013-04教改聚焦第三只眼看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文/吴大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似乎还披上了“万能”的外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逢赛必用,声、光、电齐上,图片精美绝伦,解说词优美动听,课堂不亦乐乎,而传统教学中精华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几乎“无影无踪”。

多媒体果真如此神奇吗?对此,我们要有一双“慧眼”,认清当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某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的特点是能把“静态”教学内容和“平面型”教学方式变为“立体动态型”教学模式,再现迅速,情境交融,感染力强,信息容量大,能激发学习兴趣,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调动感官潜能,增强对抽象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三大“误区”1.泛滥成灾2.喧宾夺主3.贪大求全三、对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由此观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获得人文关怀和独特的价值感受。

其根本方法在于以读为本,“读占鳌头”,在读中发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先天优势”。

课堂上,师生之间是一种人对人的“无缝”对接和面对面的互动,显得更扎实、更真实、更朴实。

教师可以通过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情趣化的语言来感染和调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在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可以行走在学生之间,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注视等方式,激励学生交流和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入手,抽丝剥茧,循序渐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揣摩中,让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更能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关于文化传承和文化多样性等基础知识,但对文化创新的具体途径和实际应用可能了解不多。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对文化创新意义的认识不足,难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理解和实践应用;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对政治学科的偏见而缺乏学习动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题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掌握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并激发他们对文化创新活动的参与意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文化创新的含义与意义、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以及文化创新与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首先是PPT,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释难点;其次是视频资料,展示文化创新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创新的过程和效果;还有网络资源,如在线互动平台,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和交流。这些资源和技术工具的作用在于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完成文化创新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二是开展“我是文化创新者”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文化创新方案;三是组织课堂辩论赛,让学生就文化创新的相关话题展开辩论,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馈

教育的第三只眼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教育的第三只眼读书笔记读书摘录读书感想

《教育的第三只眼——让教育面向未来》我在读完《教育的第三只眼——让教育面向未来》之后,深感汤勇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之丰富,他从学校管理者、社会力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多个视角思考相关的教育问题,并且谈到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让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为五个篇章,共52篇文章,每一篇都有特别之处,尤其是其中两篇,让我在上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深受影响。

其中一篇是《最应该从教育的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这篇文章从江苏省溧阳中学高二男生跳楼事件出发,思考如何尽可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文章提及了李希贵校长的《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一文中的相关观点,强调教育既要激励学生敢于追求目标和努力奋进,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接受输。

本校的李先政老师在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到3Q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即IQ(智商)、EQ(情商)和AQ(逆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逆商,人生总有起伏,一个人要能迎接顺境,也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逆商呢?我学到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他把失败后的不良情绪表达和宣泄出来。

学校在去年10月底的时候组织了三个年级组的跑操比赛,我们班级的学生格外重视那次活动,比赛中可谓拼尽全力,喊班级口号时声音格外洪亮,因此他们在班集体获得三等奖后觉得并不满足,很多学生觉得奖项和他们为此而做的付出并不对等。

学生们赛后从操场回班的路上议论纷纷,有质疑比赛公正性的,有针对评分员的,总之言辞比较激烈,表情也不太好,我在旁边默默观察,其实心里已经翻江倒海,但是我一路没有责骂他们,一直到全体学生回到班级坐好,整个班级仍然躁动着,过了十几分钟声音才慢慢小了一点,这时我说:“大家对集体活动的重视,让我看到了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这让我很欣慰,而今天大家在比赛中的表现也让我非常感动,和大家一起跑操时我充满了力量,你们这次的表现在我心里是number1。

有时候这样的比赛确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起三等奖,我也更喜欢一等奖和二等奖,所以我不甘心,但是我很开心和大家一起努力,而且哪怕是输,咱们也要输的有姿态,要学会给别人鼓鼓掌。

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学习科学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学习科学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学习科学将给教育带来什么任友群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任友群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鲁迅现实主义文学观的总纲:《论睁了眼看》 [J], 敖忠
2.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学习科学将给教育带来什么 [J], 任友群;
3."论睁了眼看"——为"小说大省"正名 [J], 李涌泉
4.鲁迅的命题:睁了眼看 [J], 钱理群
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J], 徐基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任有群
❖ 二,师范生的免费教育已基本上取消,师范生与非 师范生的界限开始模糊;
❖ 三,师范教育机构的层次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办学 层次显著提高,高师本科院校不断增加,师范专科 学校和中师相应收缩;
❖ 四,在近年的高校合并潮中,一些师范院校通过调 整合并改为其他高等学校后,仍继续从事教师教育 工作,而一些艺术、体育、民族和其他高等学校也 加入教师教育的行列,使从事教师教育的院校的队 伍扩大,成分发生变化。
知识工具
信息素养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知能 标准
❖ 技术培训:跨越最初障碍 ❖ 整合培训:走上应用之路 ❖ 行动学习:实现专业发展 ❖ 校本研修:发挥传帮带的专
业发展优势
信息化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发展
❖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新的需求 ❖ 如何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观点二
❖ 作为新世纪中国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人员,不 应该恐惧技术对人的所谓“控制”。且不说 我们认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技术的主宰 者,即使存在技术对人的控制,责任也不在 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和制度对技术运用的 方式,虽然每一种技术同时都可能有消极影 响,但是所有这些技术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
❖ 3)教师教育基本课程老化,难以适应新时代 教师的需求。
二、背景与问题
❖ 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 识更新的加快,呼唤着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 的建立和完善。
❖ 1)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分离造成了教 师教育的脱节。
❖ 2)从事在职培训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 的总体水平低于同级的师范院校。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相应的知能标准
标准?
信息化教育呼唤教师专业发展
❖ 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 ❖ 信息化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新的需求 ❖ 如何开展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