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
山水田园诗同步练习答案版
![山水田园诗同步练习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7e1c1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d.png)
古诗阅读专题练习——山水田园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8分)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CD)A. 诗歌第二句写雨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雨比作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的形态。
B. 第三、四句写农事繁忙,却未直接写“忙”,而是通过“才”“又”两字营造出农家繁忙的气氛。
C. 本诗先写乡村四月的景象,进而写村民忙于农事,表现出作者对辛苦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同情。
D. 本诗中的“子规”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子规”一样,都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
E. 这首诗写景、叙事相结合,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语言质朴、清新。
【解析】分析本诗可知,诗歌前两句着重写景,勾勒出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色。
后两句写乡村农民采桑插秧的忙碌情状,并未表露同情之意。
故C项“作者对辛苦劳作的农民的深切同情”表述不正确。
D项中,“子规”指杜鹃鸟,“子规”鸣啼对应农忙时节,再结合本诗内容可知,在此处有“催耕”之意,旨在渲染农忙的氛围。
故D项中“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表述不正确。
故选C、D两项。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绿遍山原白满川”一句中的“遍”和“满”字的表达效果。
(4分) 答:遍,是遍布的意思;满,是充盈的意思。
“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乡村四月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8分)田园杂兴·春日范成大土膏①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②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③过墙来。
【注释】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
饷,通“晌”。
③鞭笋:竹鞭的先端部分,可食用。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CE)A. “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山水田园诗试题+答案+解析
![山水田园诗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8bcf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5.png)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2020·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
纪村事 韦 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翻译诗歌: 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一条小路沿着墙伸向远方,若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 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课前准备:《创新设计》《限时综合强化练》 山水田园诗练习页子
课堂流程:
1.8:00——8:50 学习诗歌专题题材八山水田园诗,按时完成课
堂练习,认真笔记。
2.8:50——9:30 完成《限时综合强化练》第五练、第六练。
注意:做题过程中将会点名抽查做题情况,请各位认真对待!
3.9:30——9:50 对答案,红笔修正,保留做题痕迹,上传本节
目录
联系教材 熟悉题材
///////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7534e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1.png)
山水田园诗专项练习(教师版)一、(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4分)【答案】(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1)本题题干是“‘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2)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092933fe4733687e21aa96.png)
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5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ee15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4.png)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d370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f.png)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劳苦,勤劳。
1.下列对这两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诗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各有分工,紧张忙碌又秩序井然。
B.杨诗颔联把笠比作兜鍪,把蓑比作盔甲,形象鲜明,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而且更寓有深意。
C.韦诗中没有描绘“微雨”,而突出“众卉新”,既写出万木欣欣向荣,又表达诗人欣喜之情。
D.两首诗都直接从现实中截取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劳作场景,朴实畅达,自然轻快。
2.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春晚书山家(其一)贯休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3.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描写鸡鸣反衬春天山村宁静,村路竹溪掩映、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之美。
B.王诗中婆媳互相招呼着去浴蚕选种,既表现了家人情感融洽又表明了春事繁忙。
C.贯诗一二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山家夕照之景,表现山家的生活美。
D.贯诗中小儿哭着要抓黄莺鸟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
4.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挑菜节①大雨不能出[北宋]张耒久将菘芥芼②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山水田园诗)答案
![高三诗歌鉴赏练习(山水田园诗)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09e671ed9ad51f01df2bd.png)
8、答:幽深、宁静的特点。 “闲”字。栀子花在庭院中开放,“闲”在那里,无人观赏;一个闲字从侧面衬托了妇姑雨中浴蚕的繁忙景象。
9、答:(1)孤寂凄凉黯然神伤(2)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尾联写竹林西边秋风传来杨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4、答案:⑴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⑵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⑶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3、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5、答:(1)幽静。(2)老妻画纸,稚子敲针表
6、答案:(1)空间转换,时远时近:作者的眼睛和画笔起始于了望大江远山,然后写两岸人家,芰荷池塘,沙洲水禽……忽而又放纵开去,极目天际之画船,倏地又收回至村落酒帘。于是一片江南秀丽风光,便一览无余了。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招展,又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2)“有我之境”,这首曲看似客观描写,但实际处处有我。如“看沙鸥”之“看”固然是“我”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七句写景中如果没有作者表赞叹一字,但笔笔都像用蘸满了爱的浓汁画出来的,否则哪能这样美丽与可爱。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山水田园类)(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山水田园类)(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93a58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a.png)
高考语文山水田园类古代诗歌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储光羲县官①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
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
③稔(rěn):庄稼成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人”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日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说近年以来收成不错,体现了农人对生活的满足。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喜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清江引·野兴(元)马致远东篱本是风月①主。
晚节园林趣。
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②快活闲住处。
【注】①风月:指大自然。
②搭儿:地方。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用一个判断性语句对自己的情趣、爱好及人生追求作了概括,从而为全曲的思想内容定下了基调。
B.第二句点明了作者晚年的志向、爱好在于寄寓园林。
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园林进行了苦心的经营。
C.第三四句两句选取葫芦架、垂柳,以形传神,不仅写出了园林的形貌,更表达了对友人的挽留之意。
D.最后一句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喜悦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也正因前面对园林的赞美而显得更加自然。
2.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的写作技巧。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移居(其一)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1】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释:【1】邻曲:邻居。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多”两句是说南村多有本心朴素的人,诗人愿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a601f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d6d0d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b.png)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山水田园诗练习及答案
![山水田园诗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d9766e5acfa1c7aa00ccad.png)
山水田园诗练习答案高考精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卷Ⅱ】(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天津卷】(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海南、宁夏卷】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辽宁卷】(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高考山水田园诗主观题总结
![高考山水田园诗主观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0036c7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0f.png)
高考山水田园诗主观题总结一、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山水田园诗,完成后面问题。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山水田园风光?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需要从诗句中找出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具体意象,分析其特点,从而概括出整体的风光特色。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时间是初秋的傍晚,刚刚下过一场雨,山中显得格外空寂,给人一种清幽之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通过明月、松树、清泉、石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美的氛围,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洒下,清泉在石头上缓缓流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增添了生活气息,竹林中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衣归来的女子;莲叶纷纷向两旁分开,原来是渔舟顺流而下,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诗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意象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来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官场的厌倦和超脱。
“春芳歇”指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谢,暗示时光的流逝,但诗人却觉得无所谓,因为这里的山水田园生活让他感到惬意和满足。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诗人以“王孙”自比,表明自己愿意留在这宁静美好的山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纷争,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二、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山水田园诗,完成后面问题。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鸡黍是农家常见的食物,在这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
(6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景情关系的赏析。
要先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再结合诗歌整体情感,分析景与情之间的联系。
山水田园诗鉴赏汇总答案
![山水田园诗鉴赏汇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4e6d50c22590102029ddf.png)
D)(E答案: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 ,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答案:(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d92c6aec3a87c24128c4c1.png)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借以表达①对现实的不满,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③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④或厌倦鄙视污浊社会的思想感情.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陶渊明盛唐王维、孟浩然(宋词:范成大)★艺术特色: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王维:丰韵生动,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
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5。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25935c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c.png)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专题01 山水田园诗(学生版)山水田园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教材链接1.(2022·河南南阳·四年级期中)先阅读古诗,再按要求做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__ ,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诗中有景:“篱落疏疏一径深,”,“茅檐低小,”,诵读这些诗词,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
诗中有情: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
2.(2022·河北邯郸·五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陂:_ (2)漪:_2.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4.这首诗中“衔”“横"二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后两句描写了牧童横骑牛背,信口吹笛,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情致?3.(2022·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与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古诗中加点的词。
(1)长:___________ (2)手:___________(3)排:__ (4)闼:___________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诗人写景时由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由赞美____到赞美____。
山水田园诗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山水田园诗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d5be2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b.png)
山水田园诗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下列哪句诗描绘的不是山水田园风光?()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答案:B解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绘的是边疆大漠的雄浑风光,而非山水田园风光。
2.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出自()A.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B.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C.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D. 王维《山居秋暝》答案:A解析:这句诗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描绘了田园的丰收景象。
3. 以下哪句诗是王维所作?()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解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是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对偶答案:B解析:诗句把山水拟人化,说“水护田”“山送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表达了诗人()A.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B. 对故人的思念C. 对菊花的赞美D. 对重阳节的期待答案:A解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期待再次前来相聚。
6. 下列诗句中,体现出宁静清幽的山水氛围的是()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A解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了极其寂静、寒冷的景象,体现出宁静清幽。
7.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的是()的景色。
A. 早春B. 仲春C. 暮春D. 初夏答案:A解析:桃花初开,水暖鸭戏,是早春的典型景象。
8. 王维的《鹿柴》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语文高考试卷的山水田园诗
![语文高考试卷的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b32889b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7.png)
【甲】试题一:请根据以下情景,创作一首山水田园诗。
情景: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板上,微风拂过,一片清凉。
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近处小溪潺潺,水草丰茂。
要求:诗歌要求运用至少五种感官描写,不少于二十行。
【乙】试题二:请从以下诗句中选出一句,作为自己诗歌的结尾。
A. 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C.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车遥遥篇》)D. 清泉石上流,竹影溪边舞。
(王维《山居秋暝》)【丙】试题三:请根据以下要求,完成诗歌创作。
要求:以“梦回田园”为题,写一首山水田园诗。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少于三十行。
【甲】夏日午后,梦回山水田园。
阳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板上,斑驳的光影舞动。
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
远山起伏,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山间流水潺潺,如丝如缕,滋养着这片土地。
近处小溪清澈见底,水草丰茂,鱼儿嬉戏。
绿意盎然,鸟语花香,夏日午后,梦回山水田园。
感受大自然的温柔,倾听大自然的呢喃。
试题一参考答案:青石板上光影舞,微风轻拂送清凉。
远山起伏云雾绕,近溪潺潺水草长。
翠竹摇曳舞风姿,桃花盛开映日红。
蜻蜓点水留涟漪,蝴蝶翩翩舞花丛。
试题二参考答案:D【丙】梦回田园梦回田园,遥想那一片绿意盎然。
桃花笑春风,柳絮舞飞扬。
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升起。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远山含翠,近水含情。
春风拂面,夏日炎炎,秋月皎洁,冬雪纷飞。
田园生活,诗意盎然。
鸟语花香,鱼跃水面。
梦回田园,心向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公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
(2).对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有人认为是焦急,有人认为是平和。
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积雨辋川庄怍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①罢,海鸥②何事更相疑?
①《庄子·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②《列子·皇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1).本诗颔联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山水田园专题练习答案
1.(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副画面活了起来。
2.⑴诗歌描绘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是由小桥、流水、村庄、岸阁、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构成的。
⑵同意。
此诗赞誉石湖的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不同意。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明证,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3.(1)通过描写“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安详不惊,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以声衬“幽”,绿草丛中,蛙鸣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
(2)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4.(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5.(1)“生”即生发,阵阵凉意从松林、月光中生出,弥漫整个山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色的清冷。
“满”即充满,清风鸣泉交相呼应,萦绕耳际,以动衬静,精妙地写出了山中的幽静。
(2)观点1:焦急。
诗歌前三联对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了时间的推移,夜色已深;故人期而未至,“孤”字更流露出诗人的焦急心态。
观点2:平和。
诗歌前三联描写了一幅静谧清幽的山中美景,表现了诗人心境的闲适;故人期而未至,诗人抚琴等待,足见诗人
6.(1)
(2)尾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没有心机,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
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和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