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十讲(二)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后的褚辅成:同盟会改组,任国民党浙江支部长

辛亥革命后的褚辅成:同盟会改组,任国民党浙江支部长

⾟亥⾰命后的褚辅成:同盟会改组,任国民党浙江⽀部长⾟亥⾰命后的褚辅成:(⼆)同盟会改组,任国民党浙江⽀部长1912年8⽉,由宋教仁策划,中国同盟会与统⼀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合并,组成国民党,褚辅成当选为参议。

随着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同盟会各省⽀部亦相继改组。

8⽉底,同盟会浙江⽀部改组为国民党浙江⽀部,继续推举褚辅成为⽀部长,莫永贞为副⽀部长。

阙麟书、吕逢樵、庄之盘、杭⾟斋、刘琨、卢钟岳等⼆⼗四⼈为⽀部参议。

被袁世凯免去民政司长的褚辅成,将离开杭州返回家乡,友⼈徐⾃华在杭发起欢送,当时武林四⼗⼆会社争相饯⾏。

徐⾃华曾赋词《贺新凉》⼀⾸,为之送⾏。

词前⼩引:“慧僧先⽣解职归⾥,武林四⼗⼆会社咸争相祖饯,余更绘《西湖送别图》倚声寄之。

”西湖送别,悲凉⽽⾼吭。

词云:“潋滟明湖⽔,怎⽆端晴漪映碧,骤含别意。

报道先⽣归去也,⼀⽚帆飞天际。

看岸柳萧疏愁翠,记否年时秋惨淡,正奋⾝⾰命风潮⾥。

歼胡虏,拚⼀死。

神州光复差堪喜,⼀年来民合政洽,⼼劳⼒瘁。

砥柱中流肩负重,转瞬西风⼜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棋局纷争殊未稳,莫东⼭⾼卧灰英志。

应更为,苍⽣计。

”词中对于⼀个刚从晚清封建帝制下挣脱出来迈⼊共和政体的新兴浙江,在褚辅成⼀年来“⼼劳⼒瘁”的努⼒下,出现“民合政洽”的欣欣局⾯,给与⾼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对于未来,期望褚辅成在政局纷争未稳的局势下,莫⾼卧“东⼭”,意志消沉,放弃⾰命理想,更应为“苍⽣计”⽽继续奋⽃。

徐⾃华《贺新凉》⼀⾸,让今天的我们读来仍然⼼潮澎湃,意志奋发。

⽽褚辅成在此后的数⼗年间,反袁、护法、北伐、抗⽇等等重⼤历史进程中,⽆役不从,以⼀个爱国者的伟⼤形象,始终站在了⽃争的最前列,此时后话。

12⽉8⽇,孙中⼭先⽣应浙江都督朱瑞之请,由沪启程赴杭,经嘉兴时应邀下车演讲三民主义,褚辅成从杭州返⾥欢迎,陪同演讲,并游览南湖,于烟⾬楼假⼭旁合影留念。

当天下午陪同孙中⼭赴杭,浙江51团体三千余⼈在杭州公民所召开特别欢迎⼤会。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辛亥革命02巩固练习

高中历史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辛亥革命0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2.下列有关三民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最早是由孙中山提出的D.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海战4.孙中山对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贡献是A.率先提出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B.率先系统介绍西方文化C.最早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5.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表现在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B.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力D.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国家议会 B.大总统 C.政府内阁 D.全体国民7.某位导演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8.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A.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9.《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

辛亥革命讲义

辛亥革命讲义

辛亥革命讲义展开: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也是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盛大节日。

每年国庆节期间,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威武雄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都会矗立起一位伟人的巨幅画像,深情的注视着过往的人们。

这位伟人,就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百多年前,孙中山第一个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领导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在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发生,它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曲折,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让我们把目光回到十九世纪,一同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国难深重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苦难与抗争的历史,更是一部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这段历史的起点是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的鸦片战争。

此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正竭力扩张世界市场,掠夺殖民地。

为了谋取暴利,英国政府支持和怂恿其商人把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不仅造成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而且严重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和精神。

1839年6月,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公开销毁收缴的鸦片,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然而,英国却借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战争已经爆发,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对英国这个交战对手的情况、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形势发展的巨大变化可谓浑然不觉、一无所知。

1842年5月,战争已经进行了近两年,道光帝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至新疆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来往,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面对这些问题,满朝文武官员也是张口结舌,无人知晓。

在这场反抗殖民主义侵略的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终败下阵来,被迫签订了耻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洋银”二千一百万元,使中国开始丧失一个独立国家所拥有的完整主权和尊严(桌子线)。

辛亥十讲(一)

辛亥十讲(一)

辛亥十讲(一)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政治势力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年了。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冲刷净了那一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百年后回望辛亥革命历史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势力,他们其实都为中国的进步作出了大小不同的贡献,都有值得我们今人感念的地方。

一、革命党要说辛亥革命,当然首先要说到革命党。

革命党人不仅在辛亥前十多年坚忍不拔坚持斗争,而且在武昌起义发生后顺势发力,对中华民族新国家的构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只是前辈学者特别是后来的一些政治家不能理解的是,当革命发展到南北对峙的时候,南方革命党人为什么不挥师北伐、直捣龙亭,将革命进行到底呢?即便是南京临时政府财力不足、兵力不济,那也应该做个姿态,比划比划啊?革命怎能就这样半途而废呢,这不就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吗?这些困惑和不理解放到今天都很好理解,那就是南方革命党人为整个民族的利益,甚至为了远东及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让步和牺牲。

这是一个理性选择,也是不得已的政治选择。

历史学研究不必去指责前人,关键是要有一颗同情和理解的心。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确实是他最先发现中国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转化为全民族的觉醒。

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和他领导的革命党确实应该奋斗到底,确实应该挥师北伐,用南京临时政府统一中国。

假如真的做到了这一点,历史当然会不一样。

问题是,历史无法假设。

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对于北伐进行过相当准备,也有相当规划,但这一规划根本无法进入实践层面。

道理很简单,假如南方革命党人兴兵北伐,那么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南北战争必然发生,清廷虽然在十四省独立之后受到了重大打击,虽然不可能短时期内反败为胜,但最后鹿死谁手也真的很难说。

半个世纪之前的洪秀全也曾定都南京,在持续十几年的消耗中不是最后就这样结束了?在清廷内部,当时就有这样的研判,假如孙中山和南方革命党人不退让,那实际上就给清廷以战争的理由,清廷就有可能反被动为主动,以时间换空间。

辛亥革命的过程 , 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辛亥革命的过程 , 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辛亥革命的过程, 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爆发和各省宣告独立,这个导致清朝帝制覆灭的全国性革命浪潮,史称辛亥革命。

但1911年的事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是20世纪初年勃然兴起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高潮的表现,因此,辛亥革命时期又是泛指这场民主革命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言的。

(一)革命运动不断高涨20世纪初年,比起半年前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大地上沉寂得仿佛要人窒息。

这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迹象,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就要席卷古老的中国大地。

资产阶级革命派广泛传播民主革命思想,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集结革命力量,准备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1.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推行所谓的新政,企图苟延残喘。

兴办学堂和奖励留学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

从新式学堂出身或留学归来的学生接受了资本主义西学、新学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青年被培养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少人实现了从封建文人到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化。

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出现给近代革命事业提供了一支新的力量,他们的爱国思想日益发展,逐渐以各种方式为振兴中华而积极行动起来,逐步从爱国走向革命。

1900年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20世纪出年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译著,除了严复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陆续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以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颜慧庆译的《理财学课本》、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

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行和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传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蔡昔琼《十干精粹》辛金

蔡昔琼《十干精粹》辛金

辛金篇第一讲辛是庚之质,金玉不为凭(原为:第一讲辛金与庚金的区别)有人说,庚是斧头,辛是小刀,庚是毛铁,辛是珠玉,金菩萨。

对于外行来说,这样比方似乎也可以。

然而,对于一个命理研究者来说,不应该拘泥在古人的比方下面,而要明白辛金的实质。

要弄清楚辛金的实质,该从那儿开始动脑筋呢?前面讲过到多次,阳干为气,阴干为质。

任何物质差不多都是气与质的组合体,同一五行的气与质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当我们弄清楚辛与庚的关系时,就不难理解辛金的实质了。

今天我们就从辛与庚的区别谈起。

庚金的实质是肃煞之气,阻隔之神。

肃煞也好,阻隔也罢,如何来表现,总要有个具体的表现方式。

秋天来了,夏天的炎热开始退去,这是庚金的作用,但真正使万木凋落的是寒露和秋霜,有道是,寒露重霜压芊根。

肃煞和阻隔是大的气势,明显而具体的阻煞则是雪雨冰霜。

阻煞之气是庚金,雪雨冰霜就是辛金。

天气的阻煞,得益于庚金,具体的实施手段是辛金,古人说,辛金在天为月为霜,在地为成器之金。

辛金为带水之金,故长生于子。

霜雨冰雪哪一样又离得开水呢?外行可以理解为珠玉、金菩萨,须要经常用水洗涤灰尘,以免土多金埋。

内行则要明白,辛金是庚金的实体,雨雪冰霜的化身。

辛金在人身上主肺,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

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宣肃,通调水道,主皮毛。

开窍于鼻,与大肠(庚主大肠)相表里。

庚有大路之称,喜欢己土以相生。

要使己土能填补修畅大路,一切“用具”都是辛金,辛金能实现庚金的愿望,辛与庚就是这样一对阴阳,相得益彰,不可分离。

辛金属于阴金,又名首饰之金,辛金当然不及庚金之刚锐,但其毅性在内,上进心强,不求虚荣之心和突出表现。

但辛金真的是“辛苦”的辛,与庚金一样,充满悲剧色彩。

在中国历史上,国父孙中山便是辛金命人,一生辛勤劳绝,为成功人士,但却又是悲剧人物。

我身边一位女子,经常吟诵《红楼梦》的一段歌词: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听来很是凄凉。

查她的八字,她是喜欢辛金的庚金人。

第十讲 逆向选择题解题指导教学案2doc

第十讲   逆向选择题解题指导教学案2doc

第十讲历史逆向型选择题解题应对策略(二)编订:马俊兰审核:沈兴林一、课堂演练()1.辛亥革命前,男子没有发辫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男子留辫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

这一现象的变化不能说明 A.政治革命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B.国人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C.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有所增强D.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2.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于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第一部全景式地表现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历程的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已于2011年9月上映。

影片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宣统帝下诏退位B.武昌城内枪声大作C.五星红旗迎风飘扬D.孙中山就任临时正式大总统()3.抗战时期,蒋介石在与纽约《时代》记者蒂尔•德丁的一次谈话中,警告说:“敌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领土是不可侵犯的,中国是打不垮的。

”关于材料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表达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坚强决心B.临时政府有能力赶走日本侵略者C.日本的侵略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意识D.国民政府为此付出了努力与牺牲()4.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5.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

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于2月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典”。

大典的一项内容,就是由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

这次拜谒活动,以孙中山名义发表了两个文告:一是《祭明太祖文》,一是《谒明太祖陵文》。

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10篇】

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10篇】

【导语】2021年10⽉10⽇是⾟亥⾰命110周年纪念⽇。

1911年爆发的⾟亥⾰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的震撼⼒和深刻的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

演讲稿是⼈们在⼯作和社会⽣活中经常使⽤的⼀种⽂体。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亥⾰命110周年演讲稿【10篇】,供⼤家阅读与鉴赏!1.⾟亥⾰命110周年演讲稿 ⼤家好! 11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11年10⽉10⽇,武昌起义⼀声枪响,标志着⾟亥⾰命的全⾯爆发。

⾟亥⾰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亥⾰命是⼀次划时代的创新和改⾰。

它所要⾰除的君主专制是⼀个延续了⼏千年的制度,所要创⽴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种全新的制度。

古语云:“破⽽后⽴”,⾟亥⾰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送进了历史的坟墓,建⽴了中华民国!⾟亥⾰命不仅推翻了“封建朝廷”,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亥⾰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但再也⽆⼒在中国建⽴起⽐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亥⾰命尽管因为袁世凯的窃权⽽⾛向失败,但是⾰命英雄的⾎没有⽩流,他们为中国⾰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条⾦⾊的道路,他们的努⼒和鲜⾎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

⼀个国家,⼀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化传统,没有民族⼈⽂精神,就不打⾃垮。

古⼈云:⽣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这些⽣活在安乐世界⾥的当代中学⽣,⼜怎能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是在现实世界⾥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化,学习科学,勇于担当,⽤⾃⼰的⾏动来纪念百年前的那些英雄。

你们就是中国新的希望,未来祖国的发展腾飞要靠你们来实现。

以铜为鉴,可以正⾐冠;以⼈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我们今天纪念⾟亥⾰命,就是要牢记历史所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就是要继承⾰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辛亥革命》讲义(共34张)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历史《辛亥革命》讲义(共34张)

印铸局长黄复兴(同盟会员)
(各部次长除汤芗铭外,均为同盟会重要骨干)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 B.国内各民族平等; 要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内 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容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被逼上任的黎元洪
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 先发难。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 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 说:“欲收新军全体来 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 望不可。……借黎元洪 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 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 使外人不敢轻视。 ”
财政部总长陈锦涛(曾在清政府中任过要职)
司法部总长伍廷芳(原清驻外公使)
教育部总长蔡元培(同盟会员)
实业部总长张謇(江苏咨议局局长,立宪派)
交通部总长汤寿潜(浙江咨议局议长,立宪派)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兼)
从临时政府构成名单来看,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同盟会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政
法制局长宋教仁(同盟会员) 府?
2005年4月26日下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连战 率领访问团抵达南京,正式开始其在大陆的 “和平之旅”。
连战敬谒中山陵
第13课 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 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 努力。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响应 :
都督:
黎元洪
说明了
“和平光复”:江苏等 武力夺权:湖南等

2023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_2023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精选7篇)

2023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_2023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精选7篇)

2023年是辛亥革命多少周年_2023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精选7篇)2023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篇一大家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此刻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

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

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

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可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提高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谢谢大家!2023年辛亥革命110周年演讲稿篇二大家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那些辉煌的历史事件和英雄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得数不清,其中辛亥革命的那段辉煌,是一场前无古人的革命,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不畏艰辛、顽强勇敢的拼搏,前赴后继的铸就了那辛亥首义的辉煌,用生命照亮中国人民心中前进的方向,在中国近代留上了浓重、辉煌的一笔。

20__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

读小区里的一些画报,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观看革命纪录片《辛亥革命》等。

当我如此近距离的感知辛亥革命的那段光荣而艰辛的岁月,了解到了那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热血沸腾,特别是秋瑾、徐锡麟、邹容等人的英雄故事,他们的不屈不挠、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的憾动了我。

高考一轮复习第13讲辛亥革命

高考一轮复习第13讲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目的
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内容
①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关于民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权
(2021·6月浙江选考)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 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 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 调这场革命( )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答案 B
答案 C
(2021·广东高考)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 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 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 孙中山旨在( )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 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 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 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答案 C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政治层面
2.主观努力:革命派的准备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组织上
(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思想上 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12第十二讲 辛亥革命

12第十二讲  辛亥革命

复习提纲:
6.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由 袁世凯的老部下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同盟会会员在内阁中只担 任司法、教育、农林、工商等部的部长。军事、财政、外交、内 务等要害部门的部长皆由袁世凯的亲信所控制,以袁世凯为首的 北洋军阀政权建立了。 7.“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在第一次陶会 选举中获胜。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l913年春,袁世凯派人 刺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李烈钧在湖口、黄兴在南 京宣布独立。随后,广东、安徽等省宣布独立。这次讨袁的军事 行动,史称“二次革命”。在袁世凯北洋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 失败。
一、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 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 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 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 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 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 放运动。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发生了新的变化。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辛亥革命
经验教训: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 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 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 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十讲(三)

辛亥革命十讲(三)

辛亥十讲(三)公开的南北和谈与私密的军事谈判及政治安排武昌起义发生后,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战争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战争只是政治解决无法实现时的一个手段,真正化解这场危机最终所能凭借的还是谈判,因而不论从南方的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还是北方的清廷、北洋系将领及袁世凯等人看,他们在武昌起义发生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寻找和谈的机会或渠道。

大致而言存在着这样几个脉络。

一、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北洋系的谈判1911年10月14日,也即武昌起义之后第四天,清廷启用下野三年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

第二天,负责前往武昌前线进行军事镇压的陆军部尚书荫昌在经过彰德府的时候,与袁世凯有一番密谈。

袁世凯告诫荫昌,到了前线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以为湖北无人,要有武力解决的准备,但也要作好和谈的准备。

湖北新军此次所要求的是政治改革,因而必须用政治改革的积极回应方才能化解危机重建秩序。

19日,袁世凯委派刘承恩与黎元洪进行联络,商讨南北和解的可能性。

刘承恩为湖北襄阳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为袁世凯幕僚随从。

1900年调任湖北,追随黎元洪。

武昌起义发生后,刘承恩被袁世凯紧急召至河南彰德,嘱其利用与黎元洪的关系,居中疏通,寻求和解。

袁世凯开了价码是,他袁某人一定建议朝廷实行立宪,开放党禁,撤销皇族内阁,皇族不再干政。

袁世凯希望黎元洪做到的是,假如朝廷做到这些了,湖北军政府就应该撤销,恢复秩序,重建统一。

获知袁世凯用意后,刘承恩通过张伯烈将这些意思尽快转给了黎元洪。

稍后,刘承恩又再次、三次写信给黎元洪说明此意。

稍后,亲临前线的袁世凯也亲笔修书一封向黎元洪表达善意,希望南方弟兄重回君主立宪轨道。

和平的保障是实力,袁世凯在释放善意的同时,不忘给湖北新军一个巨大打击。

11月初,袁世凯在完成各项部署后,让北洋系主力冯国璋对着武昌三镇连续猛攻三天,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稍后,就让刘承恩向黎元洪传话,表示朝廷已经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了,各位的要求都已实现,现在应该重建共识,结束对峙,重建和平。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2》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2》精品教案(word版)

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沛,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表明了“为国牺牲百死而不辞”的悲壮情怀,惜哉!痛哉!二、武昌起义教师:革命志士掀起的一次又一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们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形势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叙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经过。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叙述)(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力:湖北新军。

(4)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教师:(总结)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来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配合等。

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地爆发,并出乎意料地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纷纷独立就是一种必然。

这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它具有怎样伟大的历史意义呢?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辛亥革命形势图。

材料二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学生:(观察材料一中形势图,体会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土崩瓦解。

第19课 辛亥革命 讲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讲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辛亥革命讲义一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历史解释:认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与局限性,进一步理解革命的艰难性、复杂性与长期性。

唯物史观:通过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种种努力的视角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的必然过程。

家国情怀:感受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信念、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与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

革命者愈挫愈奋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

三知识梳理一、背景(一)原因1、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阶级矛盾激化,新末新政失败。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维新变法、预备立宪的失败。

(二)条件1、组织:孙中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和同盟会(1905年)2、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与保皇派论战。

3、军事:一系列的革命起义,黄花岗起义(林觉民)4、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守备空虚。

(三)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独立。

2、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共和政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革命失败。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开始军阀独裁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3 辛亥革命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1.背景(1)《□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清政府相继推行“□2新政”和“□3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4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准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酝酿(1)宣传民主革命思想①主要思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5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②中心:□6上海和日本的□7东京。

③代表人物:□8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

(2)创建领导机构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9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10兴中会。

12中国同盟会。

以孙中山提出的“□13驱除鞑虏,恢复②□11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14创立民国,□15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机关刊物:《□16民报》,将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性质:近代中国□17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军事准备①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18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19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3.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爆发□20保路运动起义,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湖北防务空虚。

23武汉三镇。

湖北4.爆发:□211911年10月10日,□22武昌城内新军起义,12日,占领□2411月下旬,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军政府成立。

□特别提醒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包括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等;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成立1.中华民国成立(1)□11912年元旦,□2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3南京,以□4五色旗为国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十讲(二)南京临时政府起源成立结束及对民国政治影响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这是他和历朝历代造反者最大的不同,历来的造反者大约都是走一步算一步,而孙中山早在1906年就手订《革命方略》,就革命各个阶段所达成的目标有明确规范。

大致上说,孙中山革命步骤分成三步,第一步夺取政权之后先实行军事管制,即军政;继则过渡到训政,对人民进行民主化训练;第三步实现完全立宪,即宪法之治。

简单地说,就是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的三段论。

然而,历史从来就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武昌起义突然爆发,使一切计划都显得那样跟不上形势。

革命党人的努力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和革命党许多领袖人物似乎都没有很快意识到这是革命起死回生的大转折,他们还沉浸在黄花岗起义失败的阴郁中,不相信他们不在现场的革命会和他们有关,所以孙中山迟迟不回国,黄兴等人也是拖了些日子方才赶到武昌。

由于黄兴等领袖的到来,武昌的革命党人一度很兴奋,一部分甚至想用黄兴取代黎元洪,将具有立宪倾向的湖北军政府改造成一个革命性质的政权,或者推举黄兴为两湖大都督,由黎元洪的部属变成黎元洪的上级。

只是由于各方面的反对,这些动议并没有成为现实。

上海光复后,由于革命党贡献巨大,同盟会系列的陈其美出任上海军政府都督,并于11月11日致电江浙两省都督,提议在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

江浙两省迅速跟进,力主在上海设立临时议会。

或许是因为北洋军的主力都压在了湖北,或者是因为湖北军政府的外交能力还是稍逊风骚,不太灵光,湖北军政府对独立各省的号召力确实比不过上海。

11月12日,江苏都督府代表雷奋、沈恩孚,浙江都督府代表姚桐豫、高尔登致电独立各省代表尽快前往上海参加会议,商讨组织临时政府的问题。

而且更厉害的一着是,陈其美、程德全、汤寿潜等人组建的江浙联军竟然开始成军,开始准备攻打南京。

在上海筹组临时政府的条件似乎越来越成熟。

15日,各省都督府代表和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会议致电正在伦敦的孙中山,敦请他从速回国组织临时政府。

很显然,上海期望以孙中山的名头笼住各省,争取成为未来新政府的中心和主干。

孙中山对于这个呼吁心领神会,他在第二天就电复民国军政府,告以已循途东归。

有了孙中山的回应,上海方面更进一步,于17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决议电请黎元洪、黄兴,即派代表到上海开会,上海方面真的准备号令天下了。

对于上海的强势,湖北方面当然不高兴不同意。

11月19日,黎元洪通电各省都督,宣布中央临时政府设在武昌,敦请独立各省推荐各部总长人选。

这显然是与上海方面较劲。

湖北当然有资格争夺未来政府的组阁权,因为那儿毕竟是首义之地。

这是上海方面不能不考虑的,所以到了第二天(11月20日),设在上海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议宣布承认武昌为民国中央政府,由黎元洪执行中央政务。

这是一个重要让步,然而当各省都督府代表移驾武昌举行会议时,北洋系在袁世凯的指挥下,对着武昌、汉口连续猛攻,独立各省的政治中心又随着南京光复而转至上海。

12月4日,宋教仁、陈其美将原本留在上海只负责联络工作的各省代表召集起来开会,乘机宣布推选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副之。

决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由大元帅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立宪党人的大棋局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为宋教仁、陈其美策动的事件,其用意就是不希望未来的政治重心落入并不属于革命党的黎元洪手里。

只是此举遭到黎元洪和武昌方面坚决反对,所以老实忠厚的黄兴也就不愿就职。

南京光复使武昌的地位确实有所下降,在武昌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也只好认同将未来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号召各省代表向南京集结,并于12月17日重新选举,推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副之。

然由于黎元洪根本不可能来南京就职,而黄兴又听说孙中山将归国,亦不肯就职,以为未来临时政府负责人不是袁世凯,就是孙中山,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原本紧锣密鼓的新政府筹备工作反而一度趋于停顿。

好在孙中山已经离国门越来越近了。

12月15日,孙中山抵达新加坡,他在那里明白向各方面表示,将前往上海组织临时政府,并表示新政府将全力坚持北伐,唯一的妥协就是皇室完全退出中国政治及北京,作普通公民。

清政府如果不能同意这一点,孙中山表示革命党即不惜流血牺牲直至攻下北京。

同时还有一个消息说,假如孙中山被独立十四省举为大总统,那么欧洲银行团将会通过贷款协助中国建设。

按照革命党人最初构想,孙中山回国固然可以增加革命的声势,壮大革命的力量,但在已有的政治议程中,似乎并没有给孙中山预留太大空间,南北会谈并没有触及孙中山问题,既没有在设想的政治架构中为他预留位置,也没有考虑孙中山的政治构想,广东都督胡汉民以及陈炯明、朱执信等人,似乎希望孙中山留在广东。

然而当孙中山12月21日抵达香港后,突然决定携胡汉民等人前往上海参与全国政治。

孙中山的理由是,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四方同志正引领属望,我这样赖在大后方不走,他们会怎样想?我恃人心,敌恃兵力,既如所云,何故不善用所长,而用我所短?按照孙中山的解释,他之所以急着去上海去南京,就是要将自己的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贡献出来,我孙文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主持,决非他人所能任。

这就是一个大革命家的自信和自负。

孙中山的到来,确实为南方革命党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政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

12月25日九时许,孙中山一行乘坐轮船抵达上海,时值细雨如织,海口雾集,孙中山依然受到上海各界热烈欢迎。

督军府派出兵轮出海迎接,黄宗仰以及伍廷芳、黄兴、陈其美、汪精卫等在静安寺哈同公园迎候。

人们对孙中山普遍感到神秘,当然也有很多的期待,加上各种各样来自孙中山本人或其随员有意无意向外散布的一些消息,诸如孙中山自谓携兵舰四艘,且挟多金;孙中山自谓在美国募集了美金千万元,兵船十艘等。

还有的说,孙中山已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联系,新政府肯定会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

这些传言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而孙中山又总是显得那么谦虚,当欢迎的人们找到他当面证实这些消息时,孙中山总是那么坚定不移地告诉各位:我孙文其实不名一钱,我所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的精神而已。

孙中山越是这样说,人们就越是倾向于相信那些传言,越是从好的方面去猜想这些伟大人物的谦虚和谦逊。

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迷惑了人们的视野,但在当时从革命党人方面说,还是起到了正面的积极作用。

人们的窃窃私语,正证明了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正在增高,正在扩张。

同盟会代表及光复各省军政首脑纷纷通电欢迎孙中山归来,以为孙中山曾以共和提倡宇内,现在只要登高一呼,乾坤回转,南北纠纷迎刃而解。

当孙中山抵达上海时,南北和谈其实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正如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的,唐绍仪与伍廷芳的第二次谈判已于12月20日结束,双方已经达成继续停战的协议,伍廷芳要求唐绍仪必须在下一次谈判时首先宣布清廷承认共和的原则,唐绍仪也已经明白表示他个人赞成共和立宪,并表示将会把南方的意见尽快传给袁世凯内阁,由内阁转请朝廷尽早决定。

袁世凯收到这些消息后,在朝廷内部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朝廷的侥幸与拖延确实使南方心里很不耐烦,直至孙中山抵达上海的25日,朝廷都没有就唐绍仪所说的国民大会这个话题作出指示,这不能不让南方革命党人觉得有点被愚弄的味道,迫使南方革命党人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往前走,或者以南方的往前走去促动清廷作出抉择。

孙中山抵达上海的第二天,即12月26日就前往各界名流政要敬仰的惜阴堂拜会赵凤昌,征询赵凤昌对时局的看法,强调诸君子功定垂成,我孙文愿步诸君子之后继续努力,只是因海外消息梗滞,百不得一,亟须请德高望重的赵先生悉心指教。

对于孙中山的求教,赵凤昌想必也非常受用,他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详细解读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大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建议孙中山建府开基,用新政权去压旧政权,寻找南北关系的新突破。

此后,孙中山多次前往惜阴堂求教,与赵凤昌及南北政界要员协商统一建国诸要政,特别是怎样罗网英才,兼纳众流,怎样筹款,化解财政上的困境等,赵凤昌都有很好的建议,熊希龄、庄蕴宽、汤寿潜、张謇等,都是赵凤昌向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推荐的,而孙、黄、宋也就其他一些人选先期征询赵凤昌的意见,赵凤昌从袁世凯的重要帮手一变而成为南方革命党仰仗的重要靠山。

这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此后南北关系的突破,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请教赵凤昌是事实,赵凤昌真诚提供帮助也是事实,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家其实不明了赵凤昌为什么要这样做,就连赵凤昌的儿子赵尊岳其实也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以为是赵凤昌利用革命党人去倒袁。

这个看法显然还有重新探讨的空间。

其实,立宪党领袖人物赵凤昌一直在帮助袁世凯,帮助南北和谈。

但由于清廷内部强硬派迟迟不愿让步,南北和谈根本无法达成。

现在赵凤昌要出一个高招或狠招,就是要用南京临时政府打破清廷制造的僵局,赵凤昌不仅没有背叛疏远袁世凯,而是在用孙中山为袁世凯化解危机化解困境。

道理非常简单,就在赵凤昌向孙中山做出这样建议的时候,唐绍仪发给袁世凯的电报,要求清廷承认共和,要求以国民大会去公决未来国体和政体的建议犹如泥牛入海,朝廷用了差不多一个星期都没有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这个僵局在已有的南北和谈框架内很难打破,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障碍是,如果没有南京临时政府的过渡,而通过南北和谈直接将清廷移交给袁世凯,那么袁世凯势必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尴尬的人物,成为乘人之危火中取栗的奸臣权臣,这既是袁世凯所不乐于为,当然他的这批朋友也不会让他这样做。

这毕竟会有道德上的亏欠,非智者所为。

而现在如果用孙中山,用南京临时政府予以过渡,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成。

临时政府与民国法统孙中山听到赵凤昌这个建议后,当天(12月26日)在寓所主持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胡汉民、汪精卫等参加,会议决定由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但对于政府体制究竟是实行总统制,还是内阁制,孙中山与宋教仁有分歧。

第二天,黄兴、宋教仁前往南京,向各省都督代表会建言选举临时大总统,并将政府体制确定为总统制。

29日,各省都督代表会选举临时大总统,十七张有效票中,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孙中山当选,使南北和谈立马陷入困境,因为在南北双方先前的约定中并没有这一项。

孙中山在当选当天致电袁世凯进行解释,表示临时政府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先前共识受到破坏,南方依然遵守先前承诺,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天下。

孙中山确实信守了政治承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也确实像许多人所预料的那样,加速了清廷的崩溃。

至1912年2月初,经段祺瑞等北洋将领发难,清帝退位,终结体制,走向共和,已经没有一点儿悬念。

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清帝于2月12日宣布退位。

第二天(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如约举荐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