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OFDM自适应均衡技术的研究-夏博(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简介-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师简介
姓名:王旭东 性别:男 所在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职称:教授 导师类型:硕导 邮箱:wxd@
王旭东,男,1967 年 9 月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89 年 7 月、1992 年 4 月和 2008 年 3 月分别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路与系统学科工学学士、硕士 以及电子科学技术学科工学博士学位。1998 年曾赴日本神户商船大学访问学习 一年。1992 年 4 月起在大连海事大学任教,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 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理论、技术及应用等 方面研究,包括无线信道建模分析与实现、非高斯噪声环境无线通信系统性能 分析、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空间调制及空时编码理论、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 系统监控技术等。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基金、教 育部、交通部、大连市、企事业横向及校自选等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曾获得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 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11 项(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 6 项)。在国内外学术 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近 50 篇论文,其中被 SCI 检索 5 篇,EI 检索 16 篇, ISTP 检索 2 篇。2006 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曾多次获得校优秀教 师奖及优秀教学成果奖。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移动通信、可见光无线通信、无线信道建模仿真。 主要研究方向为空时编码及空间调制、MIMO 无线通信、可见光无线通 信、室内可见光定位、阵列信号处理及海上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等。
论文及著作 主要论文:
1. 王旭东, 岳殿武, 刘其中, 林斌. 脉冲噪声对空时分组码性能影响的研究[J], 电子 与信息学报, 2007, Vol.29, No.11, pp.2624-2627. EI 2. 王旭东, 林斌, 刘其中. 混合噪声环境下正交空时分组码误符号率的分析[J]. 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7, Vol.34, No.3, pp.392-397. EI 3. 王旭东, 林斌, 刘其中脉冲噪声衰落信道中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误码率[J]. 系统仿 真学报, 2008, Vol.20, No.10, pp. 2677-2681. EI 4. 王旭东, 岳殿武, 刘其中, 林斌. Nakagami-m 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的性能估计 [J]. 电波科学学报, 2006, Vol.21, No.5, pp.782-787. EI 5. 王旭东, 陈丽萍, 庞福文. 衰落信道中空时网格码成对差错概率的研究[J]. 大连 海事大学学报, 2008, Vol.34, No.2, pp.45-48. EI 6. 宫宇, 王旭东, 庞福文. Class A 噪声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的性能估计[J]. 大连 海事大学学报, 2008, Vol.34, No.4, pp.102-106. EI 7. 林斌, 王旭东等. 自适应加权 FIR-Myriad 混合滤波算法[J]. 电波科学学报, 2006, Vol.21, No.5, pp.788-790. EI 8. Wang Xudong, Wu Nan, Gao Chunli. Generalised Closed-Form Symbol Error Rate Analysis for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ed OFDM System[J]. China Communications, 2013, 10(9): 155-164. SCI 9. Wang Xudong, Wu Nan, Gao Chunli. A generalized exact closed-form SER analysis for OSTBC-OFDM systems using QAM modulations[C]. Proceedings of ICCC 2012,pp.388-392. EI 10. Xudong Wang, Yu Gong, Bin Lin. SER performance of orthogonal space-time block coding over fading channels with impulsive noise[C]. Proceedings of IEEE WiCOM 2007, pp.45-48. EI 11. Xudong Wang, Dianwu Yue, Bin Lin, Yu Gong. Performance results of spacetime block coding over Nakagami-m fading channels[C]. Proceedings of IEEE WCNM 2005, pp.81-84. EI 12. Wang Xu-dong, Gao Feng, Liu Qi-zhong. Design of antenna array used as smart antenna for TD-SCDMA systems[C]. Proceedings of IEEE ICCCAS2004, pp.176180. EI 13. Yu Gong, Xudong Wang, et al.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wireless ad hoc maritime communications system[J]. ICIC Express Letters, 2011, Vol.5, no.2, pp.461466. EI 14. Dianwu Yue, Xudong Wang, Xu Feng.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optimum
清华导师简介,部分
清华导师简介,部分王京教授简介:1958年1月出生,男,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无线传输与个人通信研究室主任。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国家十五863计划FuTURE(B3G/4G)项目专家组专家,TD-SCDMA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专家组专家,TD-SCDMA产业化联盟专家组专家。
目前已经培养博士生12名,硕士生30多名。
主讲《通信原理》、《数字微波通信》、《通信新技术讲座》等课程。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已获得批准的有16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22篇,其中在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上发表两篇论文。
曾承担过多项863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防预研和型号项目。
承担的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获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获国防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主要研究领域是无线移动通信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B3G/4G移动通信、WCDMA、TD-SCDMA系统研究,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译码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MIMO与时空联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
陆建华*陆建华:男,汉族,1963年7月生。
1986、1989年分别获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95年由学校公派赴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于1998年返回学校。
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空天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系国家―863‖计划专家组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特邀委员。
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多媒体信号处理等。
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研究任务,取得多项创新研究成果,部分技术被用于国家重要工程研究项目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华中科技大学通信专业导师信息
办公室电话
027--2140
姓名
金江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高校)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通信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jinjiang@
姓名
王德胜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duxu@
姓名
杜旭
性别
女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系统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
办公室电话
姓名
屈代明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获奖情况
2005年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办公室电话
027-
gliu_hust@
姓名
袁巍
性别
男
院系名称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担任职务
专业职称
讲师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兼职导师单位
研究方向
通信网络
成果名称
OBS网络的一种新型的分段环形FDL.一种支持比例区分服务的OBS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一种P2P网络分布式新任模型及仿真一种新型的OBS网络单向资源预留方法. OBS网络的TCP性能分析与改进.两种新型的OBS网络数据信道调度算法
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研究毕业论文
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的研究目录1绪论 (1)1.1 研究内容及背景意义 (1)1.2 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2 OFDM系统简介 (3)2.1 单载波通信与多载波通信 (3)2.2 OFDM基本原理 (5)2.3 OFDM的优缺点 (6)2.4 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7)3 OFDM信道估计及其性能仿真 (9)3.1 信道估计概述 (9)3.2 信道估计的目的 (10)3.3 OFDM信道特性 (10)3.4 信道估计方法 (13)3.4.1 插入导频法信道估计 (13)3.4.2 最小平方(LS)算法 (14)3.4.3 最小均方误差估计(MMSE) (17)3.4.4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算法 (18)3.4.5 基于DFT变换的信道估计 (19)3.5性能比较与分析 (21)4改进的DFT算法及其性能仿真 (23)4.1 算法简介 (23)4.2 性能仿真 (25)5 结论与展望 (3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答谢.. (31)1 绪论1.1 研究内容及背景意义近30年来,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窄带到宽带,低数据传输速率到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演变。
第一代(1G:AMPS、TACS)和第二代(2G:GSM、IS-95CDMA)移动通信只能提供语音业务或部分低数据业务,为了实现个人通信,移动互联网,高清视频点播等超宽带,高数据传输速率业务,人们相继提出第三代(3G:CDMA2000、WCDMA、TD-SCDMA)和第四代(4G:LTE TDD、LTE FDD)移动通信,而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正交频分复用(OFDM)成为研究热点。
OFDM技术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但由于当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限制,OFDM并未得到重视。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导师情况介绍
操作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研究中心
杨维康
博士、副研究员,操作系统与中间件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毕业于清华,1989年
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曾从事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究,研制了高速硬件排序芯片、大规
模并行高速数据库处理机及高速数据交换网络等,设计过多种图像处理专用芯片、高速图像
处理系统等。2000年参与创建北京科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构件化
带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译码技术、移动通信抗衰落技术、MIMO与时空
联合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等。参加多项863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
论文数十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已经获得批准的有6项。
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
宋健
博士,研究员,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数字电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有近10年的国外
,基于统计的学习方法,模式识别,搜索算法的优化,多媒体音频及广播信号的处理,基于
互联网的多语种信息提取。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际合作和特区政府资助的研究及应用项目。
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二十篇论文,曾为部分专业期刊和著名的国
际会议担任过审稿人,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会员,ISCA会员。对学生的要求
的研制和开发,是GPS基带处理器的研制负责人。目前主要研究领域:通用DSP处理器、面向
广播通讯和GPS导航领域的基带信号处理器、混合信号处理电路包括ADC、DAC和高速SERDES
设计技术。
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
邢春晓
博士,副研究员,WEB与软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咨询工委副主任、
水声通信技术研究进展与技术水平现状
水声通信技术研究进展与技术水平现状摘要:人类对海洋的深入探索和利用推动了水声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最近二十年,水声通信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技术发展也呈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实验结果,梳理了水声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重点在调制方式、编码方法等方面总结出当前水声通信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得出当前水声通信科研实验水平和商用系统性能的上界,这对于衡量水声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水声通信;单载波调制;多载波调制;信道编码1 引言人类的海洋活动日益增多,对水下信息传输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海洋活动模式的演进与变革,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声波是水下无线通信首选的信息载体,水声通信一般是指水下的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或者移动体相互之间通过声波信道进行的通信。
水声信道特性十分复杂,一般来讲具有多途、频散、环境噪声高、信道带宽窄、多普勒频移大等特点。
特别是海洋中存在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海洋动力过程,引起了水体的非均匀性,加之海面的随机波动性和海底的不平整性等因素,均会对水中的声波传播造成影响,因此水声信道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时间起伏,这会严重影响到水声通信设备对信号的可靠检测和解码,实现稳健水声通信的难度很大。
近二十年来,研究人员在认知水声传播规律和信道特性、提高水声通信速率和距离、对抗信道衰落和起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同时,得益于信号处理理论技术的突破和计算机性能的跃升,联合均衡译码[1-2]、近香农限信道编译码、多载波调制[3]、多输入多输出[4]等一系列先进的通信信号处理技术先后涌现并得以引入到水声通信领域,取得了许多性能优异的实验结果,部分技术已经开始转入工程化应用。
本文将按以下结构对当前水声通信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第2节,简要梳理水声通信技术发展脉络,并重点介绍当前水声通信的几个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情况。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健康的体魄,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地运用。
二、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1.学习年限:3年。
2.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 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4.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18个月。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
其中必修课按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设置,必修课学分应不低于18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学时,3学分;(2)第一外国语:100学时,3学分;(3)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2.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考试实行重修重考制度,成绩合格获得相应学分,在提请答辩前必须获得全部学分。
3. 补修课程是针对跨专业招收的研究生补学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而设置的,须考试通过,但不计入学分。
四、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研究生具备本领域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
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后交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备案,中途如需调整,需要到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变更手续。
五、文献阅读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是硕士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掌握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手段,是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外文献的阅读数量要求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0篇,在完成阅读后写出阅读报告,经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成绩,合格者获得1个必修学分。
水声通信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技术研究
水声通信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技术研究在当今的通信领域,水声通信作为一种特殊的通信方式,在海洋探索、水下监测、军事应用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水声信道的复杂性给通信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频率选择性衰落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理解频率选择性衰落,首先得明白水声信道的特点。
与陆地无线通信信道相比,水声信道具有传播速度慢、多径传播严重、环境噪声大等显著特点。
声音在水中传播时,会由于海面、海底的反射以及水体中的不均匀性,产生多条传播路径。
这些不同路径的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和强度各不相同,导致接收信号出现时延扩展。
当时延扩展超过了发送信号的符号周期时,就会引发频率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会对水声通信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它会导致信号失真、误码率上升,从而使得通信质量大幅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均衡技术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均衡器的作用就像是一个“校正器”,它能够对接收信号中的失真进行补偿,减小多径传播带来的影响。
自适应均衡器通过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参数,以适应信道的变化,能够在复杂的水声环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最小均方误差(LMS)均衡算法和递归最小二乘(RLS)均衡算法,它们在不同的场景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另一种重要的技术是分集技术。
分集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发送或接收多个独立的信号副本,来降低衰落对通信的影响。
常见的分集方式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
在水声通信中,由于空间受限,频率分集和时间分集应用得更为广泛。
通过在不同的频率或不同的时间发送相同的信息,即使部分信号受到衰落影响,只要还有其他未受严重影响的副本,就能够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在水声通信中也逐渐受到关注。
MIMO 系统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提高信道容量和通信可靠性。
在水声环境中,合理布置多个收发换能器,可以增加通信的自由度,减轻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影响。
水声MIMO-OFDM通信系统中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原理和 L ( s最小平方误差) 、MMS ( E最小均方误差) 算法。通过仿真试验比较两种算法在信
道估 计中的性 能差异,为实际系统设 计提供 了 理论参考 。
估 计 、盲估 计和 半盲估 计 。
针 对水 声 MI . F M 通信 系统 中的信道 估计 问题 , MO O D 本文 以导频 系统 为基础 , 结合水 声信 道特性 ,
研 究最 小平方 算法 (es su r, S 1at q ae L )和最 小均 方误 差算 法 mii m a q aeerrMMS ]( nmu mensu r r , o E)在
声速 比电磁 波 的速 率低 5个 数量 级 ,水 声通信 有其 自身 的复杂 性和特 殊 性 ,如水 声信道 复 杂 的时一 空 频 特 性 、频 带资 源有 限等 。针 对 水 声通信 中频 带资源 有 限的 问题 ,发展 了多输 入技 术 ( MO)与 正 MI 交频 分复用 技术 ( F O DM)相 结合 的技术L。水 声 MI . F 1 j MO O DM 系 统既通 过 O DM 调制 把频 率选择 性 F MI MO 衰 落信 道分 解成 一 组并 行平坦 衰 落信 道 ,又利 用 M1 MO 提 高 了信道 容量 。然 而 ,水下 声信 道 (newae cut hne, u dr tr osccanlUWC)是 一个 复杂 的 时变 、空变 的 多径衰 落信 道[,水声信 道 的多途 性 a i 2 】
水 声 MI . F M 通信 技术 【中进 行信 道估 计 的原理 和方 法 ,并分 析不 同算法 之 间 的优 劣性 ,为实 际 MO O D 6 J
海洋导航者——记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博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2016年1月12日早上8点,西南印度洋上阳光明媚,在止荡绳的牵引下,“潜龙二号”缓缓没入水中,它好似一条黄色的“胖鱼”迅速向下游去,很快便消失在视野范围之内。
它要游向何方?导航系统自会告诉它答案。
导航就好似运载体的眼,可以带它们到达任何未知的地方。
徐博的工作就是使这双眼变得更加炯炯有神。
涉足海洋运载器导航领域以来,他积极开展了惯性导航、组合导航、初始对准、信息融合研究,将理论建模、仿真分析与实船验证相结合,为此徐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心血。
描绘汪洋中的无形坐标在海洋运载器导航设备领域,常常会听到A U V这个英文缩写,它全称为“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相对应的是有缆水下机器人。
由于无缆水下机器人具有活动范围不受电缆限制,隐蔽性好等优点,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工业界和军方开始对无缆水下机器人产生兴趣。
经过发展,它们应用广泛,在民用领域可用于铺设管线、海底考察、数据收集、钻井支援、海底施工,水下设备维护与维修等;在军用领域则可用于侦察、布雷、扫雷、援潜和救生等。
直至21世纪,我国力争在“开发利用深度资源、加强深海探测与科学研究、提高海洋综合防卫能力”这3个重要战略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亟待开展深远海空间站等军民用深海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提升深海探测开发和海洋综合防卫能力,为打开我国深海经济领域和国防建设的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国家发展大背景下,传统单一的A U V已不能完成或不能高效完成复杂任务,于是水下多A U V编队协同作业模式应运而生。
受高成本和水下环境限制,多AUV编队可以通过高低精度搭配、导航信息网络共享从而实现整个编队的高性能定位与导航,这叫做“多AUV协同导航”。
“水下多AUV编队协同作业也是今后国家的重点关注领域,而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也对多AUV协同导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推导与仿真阶段,因此确立了将水面/水下运载器的编队协同导航性能优化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徐博说道。
OFDM系统时频二维信道估计研究
A bs t r a c t Ai mi n g a t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t i me - v a r y i n g a n d d i s p e r s i v e HF c h a n n e l ,a t i me - f r e q u e n c y t wo - d i me n s i o n d i a mo n d p i l o t p a t t e r n wh i c h i s n e e d e d d u r i n g OF DM c h a n n e l e s t i ma t i o n s t e p,i s d e s i g n e d . Th e t wo - d i me n s i o n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n d o r d e r a r e c h o s e n b y t h e s p a r s e d e g r e e o f p i l o t i n t i me d o ma i n a n d f r e q u e n c y d o ma i n .I n a d d i t i o n ,a n i mp r o v e d c h a n n e l e s — t i ma t i o n me t h o d b a s e d o n t r a n s f o r m d o ma i n DF T i s p r o p o s e d . Th e e n e r g y l e a k a g e o f c h a n n e l i mp u l s e r e s p o n s e c a u s e d b y n o n - i n t e g e r - s a mp l e s p a c e c a n b e d e c r e a s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b y p r o p e r l y c h o o s i n g t h e z e r o - p a d d i n g p o s i t i o n a n d t h e e f f e c t o f n o i s e c a n a l s o b e r e mo v e d .Fi n a l l y ,s i mu l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n d c o mp a r i s o n o f t h e a l g o r i t h m wi t h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f r e q u e n c y - d o ma i n i n t e r — p o l a t i o n a n d Wi e n e r e s t i m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e s i n s h o r t wa v e mu hi p a t h e n v i r o n me n t d e mo n s t r a t e t h a t t h e i mp r o v e d a l g o r i t h m i m— p r o v e s t h e r o b u s t n e s s f o r mu l t i p a t h d e l a y ,a c h i e v e s c h a n n e l e s t i ma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a n d e n s u r e s l o w c o mp l e x i t y a t t h e s a n l c t i me . Ke y Wo r d s OF DM ,s h o r t wa v e c h a n n e 1 ,c h a n n e 1 e s t i ma t i o n ,2 - D i n t e r p o l a t i o n,t r a n s f o r m- d o ma i n DF T Cl a s s Nu mb e r TN9 ] 5
IQ不平衡在OFDM系统中的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中期报告
IQ不平衡在OFDM系统中的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中期报告中期报告:IQ不平衡在OFDM系统中的估计与补偿算法研究研究背景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技术,尤其在Wi-Fi,LTE,数字电视广播(DVB)和数字音频广播(DAB)等领域。
OFDM技术具有高效率和低复杂度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收发机的IQ不平衡,它会导致严重的幅度失真和相位误差,从而影响系统性能。
研究目的在该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探究使用不同方法估计和补偿IQ不平衡的效果,比较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并确定最佳方法的实际应用。
研究内容在该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内容:1. IQ不平衡的分析与建模:我们对IQ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其行为,这将为估计和补偿算法的设计提供基础。
2. 估计IQ不平衡: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技术的IQ不平衡估计方法,该方法基于OFDM符号的旋转性质来估计IQ不平衡参数。
3. 补偿IQ不平衡:我们研究了两种不同的IQ不平衡补偿方法,即基于FFT和基于矩阵技术的方法,并将它们与未补偿系统进行比较。
研究进展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对IQ不平衡原因的分析和建模。
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技术的IQ不平衡估计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实验验证。
同时,我们也开始了对OFDM系统的IQ不平衡补偿方法的研究和实验。
未来的研究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基于FFT和矩阵技术的IQ 不平衡补偿方法,并对它们进行更加全面的比较和评估。
此外,我们也计划在实际系统中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探索其他可能的IQ不平衡估计和补偿方法。
无线衰落信道、多径与OFDM、均衡技术
无线衰落信道、多径与OFDM、均衡技术(2012-08-30 14:14:43)转载▼标签:杂谈参见张贤达通信信号处理。
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原理吴伟陵目录无线信道的传播特征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阴影衰落无线信道的多径衰落多径时延与与叠加后的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非频率选择性衰落符号间干扰ISI的避免多径信号的时延扩展引起频率选择性衰落,相干带宽=最大时延扩展的倒数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以及多普勒频移多普勒效应时变性、时间选择性衰落与多普勒频移相干时间与多径OFDM对于多径的解决方案多径信号在时域、频域的分析思考1,多径信号是空间上的多个不同信号。
各参数应分别从时域、频率进行考察。
2,符号间干扰ISI是时域的概念,时延、多径均影响了ISI3,信道间干扰ICI是频域的概念,时延、多径均影响了ICI4,时延、多普勒频移分别对应于:频率选择性衰落、时间选择性衰落,它们具有对偶性质多径对信号频谱的影响,OFDM如何抗多径GSM中的自适应均衡技术无线信道的传播特征与其他通信信道相比,移动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
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是空间波,即直射波、折射波、散射波以及它们的合成波。
再加之移动台本身的运动,使得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多变并且难以控制。
信号通过无线信道时,会遭受各种衰落的影响,一般来说接收信号的功率可以表达为:其中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向量,|d|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
根据上式,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种:(1)电波中自由空间内的传播损耗|d|-n ,也被称作大尺度衰落,其中n一般为3~4;(2)阴影衰落S(d)表示由于传播环境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对地波的阻塞或遮蔽而引起的衰落,被称作中等尺度衰落;(3)多径衰落R(d)表示由于无线电波中空间传播会存在反射、绕射、衍射等,因此造成信号可以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而每个信号分量的时延、衰落和相位都不相同,因此在接收端对多个信号的分量叠加时会造成同相增加,异相减小的现象,这也被称作小尺度衰落。
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综述
660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巾国·海南电力线通信(PLC)技术综述曹惠彬(国电通信中o、北京100761)SURVEYoFPoWERLINECoMMUNICATl0N(PLC)TECHNoLoGYCAoHui—bin(StateGridTelecomCenter,Beijing100761,China)ABSTRACT:ThepaperpresentsthegeneralinⅡoducfion,classification,functionalorientation,mainapplications,networkarchitecture,Hewprogress,standaIdization,andEMCissuesofpowerlinecommunication(PLC)technology.KEYWORDS:PowerlinecolnlllUnication;Techniquenclassification;Funetionalorientation:Networkarchitecture;Standardization:EMC摘要:论述了电力线通信技术概况、技术分类、功能定位、主要用途、网络体系结构特征、发展动态、标准化进展、EMC问题等.侧重于宏观分析,不涉及技术细节。
关键词:电力线通信;技术分类;功能定位;网络体系结构特征:标准化:电磁兼容1概述电力线通信(PowerLine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力线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的统称,简称PLC。
要了解电力线通信,首先必须对电力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电力线大致分为五类:(1)各种输电线:包括特高压输电线(UHV,1000kV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明V,750、500或330kV)、高压输电线(HV,220kV);(2)高压配电线;110、66、35kV;(3)中压配电线:lO(20)kV:(4)低压配电线:380/220V;(5)室内用户线:我国一般为单相220V。
OFDM系统中时域和频域波束形成的比较
个子载波。在发射端,模拟信号经过 N 点采样、编 码映射后进行 IFFT 调制[5-6],此过程可以表示为:
x
1 N
FH
X
,
(1)
x [x(1), x(2) ,, x(N )]T ,
(2)
X [ X (1), X (2),, X (N )]T ,
(3)
式中, x 和 X 分别表示时域和频域的传输信号, F 为 IFFT 矩阵算子, H 表示共轭转置。已调制的信 号加入循环前缀 CP,记为 x ,再经过并串转换和数
参考文献
[1] 汪裕民. OFDM 关键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33-47.
[2] 张泽杰,周渊平,陈闻,等.基于 OFDM 系统在 pre-FFT 域的波束形成[J].通信技术,2011,44(08):91-93.
[3] 韩双林,陈建春.基于 OFDM 系统的时-频域波束形成算 法[J].电子科技,2011,24(05):4-6.
模变换后发送到多径信道中。
假设信道多径数为 L,共有 I 个信源(期望信源 和干扰信源),接收端有 K 个阵元,则阵列接收到的 信号 r 表示为:
83
I
r a(θi )( xi hi ) n ,
(4)
i 1
式 中 , r 为 接 收 端 在 天 线 阵 列 上 接 收 的 信 号 ,
y
Y
w* pre 2
rK (n) w* pre k e
Yp Ep
dp
图 1 Pre-FFT 结构框
3 Post-FFT 波束形成
Post-FFT 算法的结构如图 2 所示,移除 CP 后得
84
4 仿真结果与分析
基于OFDM的水声通信系统设计
基于OFDM的水声通信系统设计作者:张海宁吴介军段渭军黄亮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21期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具有抗频率选择性衰减和提高频带利用率的良好特点。
设计了基于OFDM技术的水声通信系统,此系统通过IFFT/FFT算法来实现,利用保护间隔的循环前缀来克服码间干扰,并通过Matlab仿真说明OFDM系统在水声通信中有抗多径干扰性能。
OFDM技术受到高速率数据传输系统的青睐,在水下通信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OFDM;水声通信; Matlab; IFFT/FFT;循环前缀中图分类号: TN91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1⁃0031⁃040 引言浅海高速水声通信面临最困难的就是强多途和由于海洋表面反射,内波等引起的快速时变。
其中自多途引起的接收信号的振幅衰落,多途引起接收信号的码间干扰,再加上海洋环境噪声、低的载波频率、极为有限的带宽以及传输条件的时间⁃空间⁃频率变化特性,使得水声信道成为迄今为止最困难的无线通信信道[1⁃2]。
水声信道多径时延严重,一般的多载波技术在接收端需要很好的信道估计均衡技术才能达到很小失真的回复信号,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由于发射端信号中加入了循环前缀使得抗多径特性大大提高。
该技术的主要思想是将所能利用的频带信道划分成多个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划分子信道上进行并行传输,降低信道上信号传输的速率,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干带宽,从而大大消除符号间干扰,并且子信道上的载波间有部分重叠而使频带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这种技术在水下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1 OFDM原理Weinstein提出了利用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实现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的调制和解调[3]。
在发射端传送二进制数据,首先通过对各子载波调制将该组数据映射成为一组复数序列[{d0,d1,…,dN-1}],其中[dn=an+jbn,]如果对上面的复数序列进行IDFT变换,就会得到新的复数序列[{S0,S1,…,SN-1}],其中:在接收端,对收到的信号以时间间隔为[Δt]进行采样,然后进行DFT变换,就能恢复出原来的复数序列[{d0,d1,…,dN-1}],然后经过解载波逆映射,就能恢复出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
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目录摘要 ..................................................................... .................................................................. - 2 - 第1章绪论 ..................................................................... ..................................................... - 3 -1.1 OFDM技术发展历史...................................................................... ............................. - 3 - 1.2 OFDM技术的优点 ..................................................................... ................................. - 3 - 1.3 OFDM技术的缺点 ..................................................................... ................................. - 4 - 第2章无线信道 ..................................................................... ............................................. - 5 - 2.1 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 ..................................................................... ............................. - 5 - 2.2 多普勒效应...................................................................... ............................................ - 6 - 2.3 无线信道的模型 ..................................................................... ..................................... - 7 -2.3.1 高斯(Gaussian)信道模型 ..................................................................... .................. - 7 -2.3.2 瑞利(Rayleigh)信道模型 ..................................................................... .................. - 7 -2.3.3 莱斯(Rician)信道模型 ..................................................................... ...................... - 7 - 第3章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 ..................... - 8 - 3.1 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 ..................................................................... .......................... - 8 - 3.2 OFDM系统基本模型...................................................................... ............................. - 8 - 第4章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方法 ..................................................................... ... - 11 -4.1 OFDM 系统的信道估计模型 ..................................................................... ............... - 11 - 4.2 导频结构 ..................................................................... .............................................. - 13 - 4.3 基于块状导频的信道估计 ..................................................................... ................... - 14 -4.3.1 LS算法 ..................................................................... ........................................... - 14 -4.3.2 MMSE算法 ..................................................................... .................................... - 15 - 4.4仿真结果及分析 ..................................................................... .................................... - 16 - 参考文献 ..................................................................... ........................................................ - 17 - 附录 ..................................................................... ................................................................ - 18 - - 1 -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基于导频的OFDM信道估计摘要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多载波传输技术,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和良好的抗多径干扰能力,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
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性能仿真分析摘要:简单研究了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理论基础,详细介绍了空时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通过仿真分析了该系统在高斯白噪声信道和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系统性能。
关键词:空时网格编码 OFDM 高斯白噪声信道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Vahid Tarokh等提出了空时网格编码系统模型,给出了编码设计准则和构造方法,接收端采用Viterbi算法进行译码。
空时网格编码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容量,同时还具有空间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OFDM可以有效对抗多径干扰,消除符号间干扰。
因此,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普遍倾向于在第四代移动通信中采用0FDM和空时编码相结合的通信系统。
本文就空时网格编码和0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
1 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理论基础空时网格编码的译码是假设信道为准平坦衰落信道,即在一个发送信号的周期内,信道的衰落因子保持不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采用最大似然译码。
然而在多径信道下,只有当:Bs<<Bc,Tc,Ts>>σr,其中Bs是信号带宽,Bc是信道的相干带宽,Ts是信号带宽的倒数,σr是时延扩展,才能假设信道是乎坦衰落信道。
当发送的数据速率较低时,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条件;但当发送的数据速率较高时,这时:Bs>Bc,Ts<σr,信道为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显然再也不能假设信道为平坦衰落信道了,这样就无法直接采用空时网格编码。
那么在高速无线通信中如何采用空时编码呢?这时可以利用OFDM。
高速的数据比特经过OFDM调制后,转变成周期较长的0FDM码元,然后再送入信道。
由于OFDM码元周期较长,它完全可以满足平坦衰落信道的条件,这时多径信道为平坦衰落信道,可以采用空时网格编码。
图12 空时网格编码和OFDM相结合的通信系统空时网格编码和0FDM相结合通信系统发射端框图如图1所示。
MIMO-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MIMO-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邹杨;崔金斗;鱼佳欣;王卫平【摘要】MIMO技术即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OFDM技术即在可用频段内,将信道"划分",进行"串并转换",使得子信道上的符号周期增加,降低甚至避免了每个子信道上的ISI,从而有效地对抗信道衰落.通过对MIMO-OFDM原理的阐述,以及对信道容量公式进行推理,得到了信道容量的近似公式,之后结合两者的优点来构建一个MIMO-OFDM无线局域网系统,并应用MATLAB工具对MIMO技术和OFDM技术是否结合、调制方式、发收数目等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定性地得到了影响系统误码率的影响因子.%MIMO technology,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end and the receiving end, could exponentially improve the capacity and channel utiliz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out incraesing the bandwidth. OFDM technology, which divids the channel and executes serial-parallel conversion in available spectrum, could make the symbol period of the sub channel increase, then reduce or even avoid ISI in each sub channel to withstand channel fading. By describing the priciple of MIMO-OFDM and deducing the channel capacity expression, the approximate formula of channel capacity is obtained. Later,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a MIMO-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n using MATLAB to simulate the combination of MIMO and OFDM, modulation mode, number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he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ystem error rate can be obtained qualitatively.【期刊名称】《微处理机》【年(卷),期】2017(038)004【总页数】6页(P30-34,50)【关键词】MIMO-OFDM技术;信道容量;WLAN技术;空时编码;无线通信;误码率;QPSK调制【作者】邹杨;崔金斗;鱼佳欣;王卫平【作者单位】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济源,459000;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济源,459000;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济源,459000;中国洛阳电子装备试验中心,河南济源,45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