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何为反讽?

反讽一词问世殊早,其定义的变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古典时期,反讽通常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它源于古希腊戏剧中一种固定的角色类型,原指那些口是心非佯装无知,说尽傻话却揭示真理的戏剧角色。例如在阿里斯托芳的喜剧里,就总会出现一个这样的角色。此角色在其大愚若智对手面前总说一些被对方认为是无用的“傻话”,但最后事实却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于是对手就不得不认输。这一角色通常给人大智若愚之感。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即对方通常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即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如当前流行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就是充分使用了反讽这一有效方式达到了惊人的效应。

在20世纪英美“新批评”兴起后,反讽一词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此作为文学批评术语被广泛运用。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和布鲁克斯等经常谈及反讽这一技巧。其中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赵毅衡,1988:335)例如"你好聪明",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换句话说,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这就是反讽。反讽主要旨在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根据新批评“复义”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反讽中很常见的是言语反讽,指反讽者运用微观的修辞技法着眼于文本语言文字的修饰,通过“说与本意相反的事”,即“所言非所指”或者“正话反说”,常给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审美感受。通常这种感觉都是依赖于语境的作用而完成的。

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反讽或者反语按其具体使用又可以分为两类:字面反语和结构反语。字面反语据《简明外国文学词典》的解释,“它是指说话者公开表达的意思不同于他实际意指的暗含意思。”这样的一种反语陈述虽然总是清楚地表达说话者的一种态度或评价,但却另含一种大不相同的态度和评价。(阿伯拉姆,1987:68)这样的反语运用对于读者的理解力当然是一种挑战,当读者咂摸出作者真正的意思时,会发出会心的一笑。这一笑就是对丑恶的讽刺。所谓“结构反语”就是在作品中作者不运用偶然的字面反语,而是引进一种能含有两种意思的结构特征。

3. 斯威夫特在《一个小小的建议》将反讽这一手法的淋漓尽致的发挥

熟悉斯威夫特的读者都知道,他是一位思想敏锐的社会批判家和具有高度风格意识的语言文体家。1709年他就提出“巧智是人性中品格最高用途最广的天赋,幽默则是最令人惬意的。”他还有一句关于风格的名言:“把恰当的词放在恰当的位置,这就是风格的真正定义。”斯威夫特的文学语言,准确、质朴、畅达,被誉为典型的英语。

斯威夫特极其擅长用温婉的言语突出其辛辣的讽刺内涵。其1702年的作品《一个小小的建

议》中,斯威夫特就是挥洒自如,进行了正颂反讽,让读者捉摸不定,造成意在言外、相反相成的效果。如明明批评殖民政策,偏偏声言这与大不列颠民族无关。明明揭了英国朝政的老底,却一再申明“热爱祖国”。

在文中大量反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作者机智幽默的讽刺才能。文中俯拾皆是的反语的使用使文章的辛辣达到了顶点。鲁宾斯坦认为这是用英语写出的“最尖锐、最刻薄,纯属咒骂性的讽刺作品。”结合当时爱尔兰的政治背景,读者就能更加深刻体会到斯威夫特在《一个小小的建议》中应用温婉之语所表达出来的良苦用心——对英国殖民政府的无情鞭挞和对爱尔兰人民的深切同情。

斯威夫特的散文与小说,几乎都表现了内容的辛辣,《一个小小的建议》这篇文章则使用了精湛的反讽技巧。作为着名的讽刺大师,斯威夫特可以说“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在创作中娴熟地使用了戏拟、影射、夸张、对比、反讽等艺术手法。但运用最出色,也最让读者欣赏的是反讽这一策略。在此文中,斯威夫特可以说是把反讽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标题看,就是绝妙的反讽。“A Modest Proposal”中的“modest”可以译为“小小的、温和的”。表面说这是“小小的或者温和的”建议,实际却是无比“残忍”、“恶毒”和“令人发指”的主张。在具体的叙述中,斯威夫特以一个虔诚的“献策者”的口吻,一本正经、忧国忧民地分析这件事的厉害得失。为了让其“妙计”变得更加有说服力,他精打细算,列举数据,甚至引经据典,煞有介事、不动声色地说着反话。在这篇文章中,斯威夫特从头至尾,都不露声色,那种超乎寻常的冷静语调,让人不寒而栗,散文的表层话语与深层蕴含之间,形成巨大的审美张力,让人体验到一种“被虐狂”式快感。由于反话说得过于逼真,以至“有人相信他所说是真话,非难他的残酷”,而“就是承认它是‘反话’的也要说他是刻薄到无情”。

着名作家和翻译家周作人声言《一个小小的建议》是他最喜欢的文章,因为这篇散文在内容的辛辣和形式的“反讽”上做到了天衣无缝的结合。周作人还把其翻成中文,题为《育婴刍议》。周作人对斯威夫特表示出了理解和认同,他认为,斯威夫特这种“野蛮的诙谐”,只是“表面的笑骂”,实乃“盾的背面”,“底下”隐藏着“义愤之火”。在周作人(2002)看来,与其他表述方式相比,“反讽”体现了十足的“绅士味”。它以佯谬、婉转曲折的形式揭露事物的不合情理,避免了峻急直露的宣泄,形成艺术上的“节制”;它有着冷静平和的叙事态度,对愤怒“冲淡”控制,使情感不至于趋向极端;它貌似蔼然,却暗含杀机,在装痴作傻中表现出大智若愚,显示出精神上的优胜;它出言调侃,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在读者的会心一笑中达到消解、颠覆对象的目的,显示了坐着真理在握的绅士气度。因此,用反讽技巧来表现辛辣的内容,就可以巧妙地实现“铁与温雅”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